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磨豆浆》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要知道写好一份完整教案课件,让老师教学也会更加高效。其他人的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磨豆浆》,欢迎你的品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磨豆浆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

(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

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

(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

(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

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

(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

(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

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

活动建议:

(1)受石磨。电磨数量的限制,本活动易采用分组教学。

(2)品尝豆浆的环节,可结合幼儿园的早点进行。

Fwr816.COm小编精选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荷花》


预设目标:
1、了解荷花的各种特点,从而理解儿歌的含义。
2、启发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想象并用动作来表演。

教具准备:
1、带幼儿认识荷花,知道荷花的生长过程。
2、与儿歌相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花,幼儿说说荷花的主要特点和生长过程
1、师:荷花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呀?荷花的叶子是怎样的?荷花池里还会有什么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讲述。
二、结合图片学习儿歌《荷花开》
1、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小鱼、小虾、小雨还有风儿和荷花)
2、老师把这张图片上的内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吧!
3、教师示范朗诵儿歌《荷花开》
4、教师指图,幼儿根据图片内容逐步念出儿歌的内容,同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含义。
师:儿歌里说的红色的大伞是什么呀?(荷花)
三、启发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1、师:暖暖的风儿吹过来,可以做什么动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
小鱼、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先让个别幼儿演示他创编的动作,在选择合适的集体练习。
3、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动物睡觉》


活动目标

1.产生对动物睡觉方式的探索兴趣。

2.了解动物睡觉方式的不同。

3.尝试用动作表现动物不同的睡觉方式。

活动准备

动物睡觉的课件、图片,游戏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

(1)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导入:小朋友们都是怎么睡觉的?请幼儿简单说一说,教师进行总结。

(2)教师继续提问:我们喜欢的小动物们是怎么睡觉的?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

2.阅读故事,了解动物的睡觉方式。

(1)以小猴子也想去看看小动物们睡觉,引出故事猴小弟学睡觉,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加深幼儿对动物睡觉的印象。

(2)故事结束,教师提问:从故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动物睡觉的秘密?师幼共同总结动物睡觉的方式。

(3)出示大象、猫头鹰、丹顶鹤睡觉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这几种动物独特的睡觉方式。

3.玩游戏。

(1)游戏:我来问你来答。

教师说出儿歌的上一句,幼儿听一听是哪个小动物并接上下一句,如:什么睡觉蜷成球,刺猬睡觉蜷成球;什么睡觉睁着眼,鱼儿睡觉睁着眼。

(2)游戏:看谁学得像。

请幼儿随音乐学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当音乐一停,幼儿马上做出小动物睡觉的姿势来。

4.教师指导幼儿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正确的睡眠姿势。

5.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更多动物睡觉的独特方式。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夏天玩水》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讨论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玩沙》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玩沙

活动目标:
1、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感知和探索沙的特点。
2、通过玩沙给幼儿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建构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和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盛水的杯子每人一个,围裙每人一条,小棒若干。
2、活动前检查沙坑安全及卫生。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带领幼儿到室外脱下鞋袜在水泥地上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硬,脚踩上去不舒服,摔在地上很疼。)
请幼儿再到沙坑里跑一跑、跳一跳,说说是什么感觉?
(很软,很舒服,摔倒了都不会疼。)
与幼儿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沙很软。
2、发现游戏
①让幼儿用手玩一玩干沙,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知,看看有什么发现:
(沙很轻,不用费劲儿就可以拿起来。
沙会跑,它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说明它很细。
沙没有味道。
干沙不能粘在一起)
②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杯子,让幼儿到水池里取水,自由活动。鼓励幼儿将新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把一杯水全倒进沙里,水倒得太多,就能看见沙的上面有很多水,水上面还有几粒沙浮在上面。
把水慢慢地倒进沙里,水就不见了。
把沙放进杯子里,沙不会溶解。
沙变湿了可以捏东西)
师生共同总结沙的特点。
3、建构游戏
引导幼儿运用小棒进行建构游戏(也可用小棒在沙上面画画)对自己在沙坑周围获取材料进行活动的幼儿加以肯定。
4、欣赏游戏
共同欣赏每位幼儿的作品,给每位幼儿以肯定和鼓励。
5、收拾、整理材料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看看什么地方有沙,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次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说说沙的用途。

活动点评:
本活动以发现教育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满足。培养了幼儿的求实精神,提高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种植小麦


【活动目标】
认识小麦,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会正确种植并关注、照料小麦的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小麦、种植园、小锄头、小铲子、洒水壶等。

【活动建议】
种植适合月份:11月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麦,幼儿自由观察,了解小麦的外形及特征。
师:小朋友多见过小麦吗?它长的什么样?
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2、提出种植任务:种小麦。讨论:怎样种?
3、幼儿种小麦:松土用小锄头、小铲子把大块的土弄碎,将小麦撒到土里,用小铲子敲几下泥土,整平土地。浇水将周围的土淋湿。
4、记录种植时间,并每周定期为小麦浇水,记录观察到的小麦生长状况,将情况记录在小麦生长日记中。小麦生长日记每页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天气、小麦生长状况等基本情况(配图)。
5、一个生长周期后,引导幼儿整理、装订“小麦生长日记”,做成一本自己的“书”(附幼儿进行小麦种植步骤活动照片,及幼儿做成的一本小麦生长日记书)。
形式:个别操作。
评价:正确种植小麦持之以恒照料小麦完成一个生长周期。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雾蒙蒙》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
1、生活中有雾天气的图片。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雾的样子。
教师:小朋友,你们谁见过雾?它是什么样子的?有雾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你喜不喜欢雾?说说理由。
2、引导幼儿围绕教师提的问题,交流经验和感受。
3、教师和幼儿一同观察雾的图片。
小结:雾是白白的,感觉潮潮的,有雾时看不清远处的东西。
二、通过故事了解雾形成的原因。
1、教师:小朋友们都见过雾,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雾?雾是怎么形成的呢?
小兔子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咱们一起来听听兔妈妈是怎么告诉小兔子的吧!
2、教师借助幼儿用书给幼儿讲述发生在小兔子身上的故事。
教师:故事讲完了,兔妈妈是怎么说的呢?
3、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兔妈妈说的话。
小结:雾是一种天气现象,他是由许多小水滴和空气中的小尘埃结合而成的。
三、了解有雾的天气出门需要注意些什么。
1、教师:有雾的天气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小朋友如果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鼓励幼儿自由发言。
2、小结:不能离开家长身边;知道有雾的天气,开车时要开雾灯、慢性等。

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神奇的面粉》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面粉

活动目标:
1、通过做做、玩玩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揉面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食图片、《大馒头》音乐,装有各种小点心的流动小商店
2、面粉、水、盘子、抹布、小勺、水杯、一次性桌布。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1、教师:小朋友好,今天我们的流动小商店来到了中三班,那小朋友仔细观察商店里放着什么?你认识这些糕点吗?它们都用什么原料做的?
2、教师:对的,是面粉,小朋友真聪明,那面粉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去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幼儿通过看、闻、摸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轻轻的会粘在身上手上。)
3、教师小结:面粉是白色,没有味道、粉状的、轻。
(二)、知道面粉的来源和特性
1、教师:你们知道面粉是哪来的吗?你只要听完一首有趣的儿歌就知道了!(音乐《大馒头》)
2、教师:原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刚刚小朋友看了我们的小商店里有很多好吃的糕点都是面粉做的,那请你想想还有哪些好吃的东西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呢?(幼儿自由回答,如:面条、馒头、花卷、包子等,然后欣赏面粉制品图片)
3、教师小结:好吃的东西是用面团做成的。
三、尝试和面,探索干面粉变面团的方法。
1、师:怎么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加水)
2、鼓励幼儿猜想:一勺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团呢?
3、教师现场试验,寻找出合适的水和面粉的比例,如一勺面粉加一杯水等。
提出操作要求:
将面粉倒入盘中,用手指挖成井状,在井中慢慢倒入水,一定要按照比例操作。
要及时揉捏面。
和好的面团要既能成团,又不粘手。
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洁。
四、中华小厨师
1、许多好吃的东西都是用面团做成的,都是厨师叔叔阿姨们发明的,今天我们也来当个中华小厨师,来发明好吃的东西好吗?
2、你想把面团变成什么呢?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五、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现在请小朋友把做好的小点心送到我们的小商店吧,用微波炉加热熟就可以吃了。面粉是一种很有营养的粮食,它可以帮助小朋友长出好身体,小朋友可以常吃。同时,面粉是农民伯伯很辛苦种出来的,小朋友不能浪费。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磨豆浆》”一文,希望“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案《磨豆浆》”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中班科学教案夏天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