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龙的传人》优秀教案模板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你是否在寻找合适的教案课件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音乐《龙的传人》优秀教案模板”,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龙的传人
一、教学目的:
1、喜爱本单元所选的赞颂中华文明又富于民族特点的曲目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
2、通过学唱《龙的传人》,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特点;通过学唱《我是中国人》,领略京剧西皮腔的韵味。
3、了解作曲家聂耳。
二、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感受歌曲
二、学唱歌曲
1、模唱
2、学唱歌谱
(1)复习常用音符、节奏。
(2)复习音阶。
(3)鼓励学生尝试。
3、再唱歌曲,表现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爱恋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龙的传人》
二、学唱《我是中国人》,感受并表现京剧西皮唱腔。
三、欣赏教学
1、男声独唱:《乡音乡情》
2、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感受乐曲情绪的同时介绍聂耳生平及作品。
3、管弦乐曲:《红旗颂》

Fwr816.COm精选推荐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
一、教学目的:
1、喜爱本单元所选的赞颂中华文明又富于民族特点的曲目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表达爱国之情。
2、通过学唱《龙的传人》,感受小调式旋律的色彩特点;通过学唱《我是中国人》,领略京剧西皮腔的韵味。
3、了解作曲家聂耳。
二、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感受歌曲
二、学唱歌曲
1、模唱
2、学唱歌谱
(1)复习常用音符、节奏。
(2)复习音阶。
(3)鼓励学生尝试。
3、再唱歌曲,表现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爱恋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龙的传人》
二、学唱《我是中国人》,感受并表现京剧西皮唱腔。
三、欣赏教学
1、男声独唱:《乡音乡情》
2、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感受乐曲情绪的同时介绍聂耳生平及作品。
3、管弦乐曲:《红旗颂》

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龙的传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龙的传人》,尝试体验歌词内容。
2、欣赏有关龙的艺术作品,初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难点】
1、能运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音乐、歌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听音乐律动
(二)听赏歌曲:
1、初听: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教师播放张明敏演唱的《龙的传人》)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出示课题《龙的传人》
3、复听:你听到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换了演唱者,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感觉?(播放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
(三)学唱歌曲: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一下。(听唱法)
1)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跟着录音轻声模唱,
3)跟着录音一起唱。
2、教师与学生一起对龙的故事、文化进行探索和了解。
1)欣赏色彩、造型各异,适合学生年龄的表现龙的作品。
2)启发学生去发现:龙的角、身躯、爪、鳞、尾巴各像什么动物?
3)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知: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4)为学生介绍龙的名称: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角龙、无角者为蝎龙、未升天者为婚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
3、跟随录音演唱《龙的传人》
(四)歌表演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龙的传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龙的传人》,尝试体验歌词内容。
2、欣赏有关龙的艺术作品,初步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运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音乐、歌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听音乐律动
(二)听赏歌曲:
1、初听: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教师播放张明敏演唱的《龙的传人》)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出示课题《龙的传人》
3、复听:你听到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换了演唱者,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感觉?(播放王力宏演唱的《龙的传人》)
(三)学唱歌曲: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一下。(听唱法)
1)请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跟着录音轻声模唱,
3)跟着录音一起唱。
2、教师与学生一起对龙的故事、文化进行探索和了解。
1)欣赏色彩、造型各异,适合学生年龄的表现龙的作品。
2)启发学生去发现:龙的角、身躯、爪、鳞、尾巴各像什么动物?
3)引导学生从资料中获知: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4)为学生介绍龙的名称: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角龙、无角者为蝎龙、未升天者为婚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
3、跟随录音演唱《龙的传人》
(四)歌表演

初中音乐《民族乐器》优秀教案模板



教学目的:

1、通过三首不同民族乐器借鉴形式乐曲的赏析,让学生突破狭隘的民族观,从世界大文化的高度,积极认识“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
2、运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让学生探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进行“乐器借鉴”,从而加深对“乐器借鉴”这一文化现象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

1、重点了解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2、指导学生运用音色在多媒体电脑中进行不同民族乐器借鉴。

教学准备:

1、多媒本硬件:

(1)多媒体计算机一台;

(2)多媒体投影仪一台,银幕;

(3)KB——410雅玛哈一台及功放、音箱等。

2、多媒体软件:《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多媒体运行环境:Windows98 下Microsoft Office 2000中的 power point 及 Cakewalk Express Go1d 6.0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创设:

1、欣赏音乐片段,考虑:

(1)作品名 (2)作曲者 (3)什么乐队演奏

2、感悟:为什么中国民乐队演奏这首曲子,在什么地方演出(看影片文件)

中国民乐队演奏传统西洋乐曲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由此引发课题——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

二、新课导入 :

1、质疑: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民族乐器的相互借鉴现象呢

说明:借鉴的生命力

每一种民间乐器都有其富于美感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个民族的人们对自己的民间乐器都有很深的感情,但对异族乐器都抱有一定的新鲜感和猎奇感,因此,民族乐器通过借鉴可以展现音乐作品新的风貌,民族情感在乐器的借鉴中可以焕发新的光彩。

三、作品赏析,揭示不同民族乐器借鉴的形式

作品一:罗马尼亚民间乐曲《云雀》,排箫演奏与杨琴演奏的比较

借鉴形式:用东方乐器表现西方民族情感

分析:这种借鉴的特点(相同点及不同点)

作品二: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

管子独奏与二胡协奏曲的比较

借鉴形式:用西洋乐队烘托东方乐器

讨论:A、这首乐曲表现什么情感

B、管弦乐队的加入起到什么作用

C、这种借鉴的意义

作品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借鉴形式:用西洋独奏乐器和乐队表现东方情感

讨论:A、这种借鉴好不好,为什么

B、这种借鉴是不是也体现民族性,为什么

补充举例:马晓军与二胡

结论:跨民族的乐器借鉴、渗透、合作能造就全新的时代经典

四、实践操作:在多媒体计算机上进行乐器借鉴,体验不同民族乐器的借鉴。

1、简要介绍色彩性比较强的几件民族乐器的音色特性及与雅玛哈KB——410电子琴上民族乐器音色的比较

2、在Cakewalk电脑作曲软件上进行编辑

乐曲1:茉莉花 乐曲2:雪绒花

乐器:弦乐(小提琴)、长笛、双簧管、萨克斯、二胡、笛子、笙等

3、具体要求:(1)分组讨论选择乐器
(2)派代表交流并说明为什么
(3)派代表进行操作

五、小结:跨民族不同乐器的借鉴、渗透、合作不仅能造就全新的时代经典,同时也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相互尊重,从而应验了“音乐是跨越国界的语言”这句名言。

初中音乐《歌唱祖国》优秀教案模板


一)《歌唱祖国》

1、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2、作者简介:

王莘 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青年时期再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等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歌唱祖国》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有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有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两者再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

3、全班有表情地齐唱《歌唱祖国》。

(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1、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2、 作品简介:

这首歌是女作曲家古建芬1989年的作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开始的引子旋律在中底音区徘徊,透露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引子中的钟声,宛如晨钟敲响,预示着举国欢庆的新的一天的来临。第一段从开始到“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为止,共四句,类似起、承、转、合的传统乐段,由于旋律在中、低音区跌宕起伏,情绪显得深邃、厚重而婉转抒情。歌曲的高潮是第二段开始的地方,一般歌曲常常在高潮时拉开节奏,用衬词“啊”来进行咏叹,而这首歌的高潮处歌词节奏却是紧密型,如激动的诉说和热切地祝愿,另有一种感人的力量。高潮乐句变化重复了一次,然后慢下来,回复到歌曲开始的深情的表达,最后翻高八度结束全曲。

3、 作者简介:

谷建芬 1935年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山东威海。她1942年随家人回国。她的作品格调高雅,风格多样,很多歌手都因唱她的作品而一举成名。曾经轰动一时的“谷建芬声乐训练班”培养了很多歌手,包括田震、刘欢、红豆、那英、解小东、毛阿敏等。

谷建芬的作品影响了两代人,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作品有: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兰花与蝴蝶》、《采蘑菇的小姑娘》、《校园的早晨》、《思念》、《妈妈的吻》、》《我多想唱》、《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歌声与微笑》、《二十年后再相会》等800余首;舞蹈音乐《草原春雨》、《长白春来早》、《欢乐的琴声》、《马铃》、声乐套曲《凳山》;二胡独奏曲《泪雨》;电视连续剧音乐《三国演义》等。

4、听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小组活动:

(1)讨论:上述歌曲还可分哪些形式唱?

(2)选择一两首赞美祖国的歌曲演唱,形式不限。

(3)演唱比赛开始。

(4)评价:自评、互评、师生评。

小结:

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情感。你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力。

课后记:还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龙的传人》


活动目标:
1、欣赏龙的形象、色彩和姿态,了解龙的象征意义。
2、通过看看、学学、玩玩,了解有关龙的民族风情,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龙的传人》音乐磁带。课件《龙》。
2、带有龙图案的物品,如:被面、唐装、扇子等。
3、舞龙道具红稠布、彩球,音乐《金蛇狂舞》。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想一想,你听过没有?会不会唱?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长江,黄河-是我们中国的两大河流)歌曲里还唱到了什么?(龙)
2、寻找龙,初步感知龙的特征。
1)提问你在哪里见过龙?请你找一找,龙藏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2)寻找带有龙图案的装饰。
3)播放音乐,集合幼儿,说说你的发现。
你找到龙了吗?它在哪里?你愿意学一学它的动作吗?
小结:龙可真多呀,衣服、被面、扇子上有,还有掉坠、印章呢,龙呀是一种吉祥的图案。
4)欣赏龙的图片,观察龙的特点,模仿龙的动作
提问:龙长什么样?(它象什么?什么地方最象?)(龙的头和什么动物非常象?身体象什么动物?爪子、角、身上的鳞片呢?)谁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小结:马的头、鹿的角、蛇的身、鱼的鳞、虎的爪。
3、看课件,了解龙的象征意义。
1)回忆自己的经验:请大家想一想,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龙?
2)看课件,了解更多带有龙图案的东西。如:九龙壁、华表、龙舟等。
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龙图案的东西,用你的小眼睛仔细看一看,你见过吗?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边看边认。(过度:哇!有龙图案的东西可真多呀!)
3)思考: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真的龙?到底有没有真的龙呢?听一段录音你就明白了。
4)听录音,了解龙的由来。
小结:生活中由于没有真的龙啊?那它是哪里来的?(人们想象出来的)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龙,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外国人经常把我们中国称为东方巨龙,我们中国人呢,就是龙的传人。)
4、了解民间风俗:赛龙舟、舞龙。体验舞龙游戏的乐趣。
师:在我们中国,还有一些民间的风俗和龙有关呢。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呀?(赛龙舟--庆祝美好的生活)我们中国还有一种民间风俗:舞龙,你看见过吗?老师这里有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观看录象,了解舞龙的风俗。舞龙好玩吗?他们怎么舞龙的?(徒手学一学)这是我们金港镇全民运动会上,表演的节目,象征着欢乐的气氛,祝愿我们的运动会圆满成功。再过几天就是元旦了,它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我们也来舞龙庆祝一下,好吗?
2)游戏:舞龙。幼儿分成两组舞龙,老师手举彩球带领幼儿游戏。

活动延伸:
在生活中去寻找龙的图案,龙的神话传说,进一步加深对龙的认识。

初中音乐优秀教案五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牧歌》
教学目标:

l、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影碟。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欣赏

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

1、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

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

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

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

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

1、听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听后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意境、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什么图画?

2、教师小节: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5、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短调。长调比较自由,舒缓;短调比较热情、欢快,结构清晰。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奏无伴奏合唱等

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提问: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舞的特点,教师小结:

l、蒙古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女子端庄典雅十分优美。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各种马步就来源于牧民骑在马上的动作。舞蹈中的鹰式位加硬腕组合就是根据雄鹰展翅飞翔动作的升华,这些都成为蒙古舞特有的艺术表现。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动作。通过肩部及各种马步动作使舞蹈风格浓郁,别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动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动作。

2、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创编

跟随《牧歌》音乐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挑选几个同学展示。

七、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古民歌,从宽广优美的歌声中,从优美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个性和感*彩,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篇二《唱脸谱》
教学内容:《唱脸谱》
课题概述:《唱脸谱》是人民音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中完美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内容:
1、歌曲《唱脸谱》。
2、戏曲行当、脸谱。
教学要求:
1、学唱《唱脸谱》通过与一般歌曲的风格特点比较,了解京剧花脸唱腔和唱法的特点。
2、结合《唱脸谱》的演唱,使学生了解有关戏曲行当、脸谱知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知识目标: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脸谱、拖腔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
三、能力目标: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
3、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
教学难点:
休止符和拖腔处的唱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作品分析:
脸谱:"花脸"是传统戏曲中净角独特的化妆形式。是在中国戏曲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人物脸部化妆的相对固定的程式化谱式,
教案:
作为戏曲艺术(尤其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脸谱不仅描画出角色的特定外在形象,而且也体现了角色的内在性格。京剧舞台上,红色表示忠义英勇,如关羽;黑色表示肃穆刚直,如包公、李逵;黄色表示勇猛彪悍,如典韦、黄三太;蓝色表示狰狞残暴,如单雄信;绿色表示粗莽憨直,如马武;白色表示阴险诡诈,如曹操。
《唱脸谱》是一首以脸谱为歌唱题材的歌曲,全曲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京剧中各种人物角色脸谱的特点,旋律朴实、亲切,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是群众喜欢的"戏歌"。
曲式:全曲有两个段落构成。在A段歌唱开始之前,是一个富有朝气、洋溢着热情的引子,其旋律音调孕育于京剧,有浓郁的京剧韵味。给人以"源于京剧、胜于京剧"的亲切感、新鲜感和时代感。B段旋律更接近于京剧西皮男生歌唱的音调,并且较多地运用了净(花腔)的行腔特点,使其显得朴实、明快、豪爽。最后一个子长达五小节半的拖腔,使情绪发展引向*,尤其在fa、mi两音上的长时间延长,更具有磅礴的气势。
行当:是中国传统戏曲中表现某些特定类型角色的专业分工。京剧艺术一般把舞台上的人物依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型。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一)通过课件展示几张脸谱让学生辨认
1、学生自由讨论,并请学生回答。
2、同学们现在回答的不准确没关系,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脸谱。
(二)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脸谱的颜色(有白脸、红脸、黑脸、黄脸、绿脸、蓝脸)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一)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
1、(播放视频歌曲),请同学们仔细听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及人物。
2、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歌词中都体现出来了)
(二)再次播放歌曲《唱脸谱》,请学生思考问题。
1、与一般歌曲的风格特点比较它有那些不同之处?
2、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这首歌带有京剧的韵味)
(三)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跟视频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5、跟学生介绍有关戏曲行当的知识。(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6、分组演唱歌曲,小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一)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二)创作:(背景音乐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一)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二)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五、结束课堂
在京歌《唱脸谱》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篇三《青春舞曲》
教学内容:《青春舞曲》
课时:第一课时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表现歌曲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协作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新疆或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如小鸟一般一去不复返的道理,启发学生自觉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体验作品中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自行创作出表现歌曲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音乐《青春舞曲》音乐风光欣赏
二、导入新课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风光呢?(新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新疆的民歌--《青春舞曲》(多媒体课件揭示课题:青春舞曲)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教师用卡拉OK式范唱歌曲,学生跟随音乐轻轻击拍。
2、学生试填歌词
3、练唱美丽小鸟处;我的青春小鸟一样处(放慢速度唱准)练唱别的那呀哟别的那呀哟处("别"字语气要加重)
4、完整连唱歌曲(可唱两遍歌词)要求用一半音量,吐字清晰有弹性
5、再次完整连唱歌曲(加适当律动)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四、表现与创造
1、讨论和练习节奏组:运用不同的伴奏音型,节奏乐器的组合等来表现歌曲演唱组:运用改变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来表现歌曲
2、各组汇报设计思路并展示
五、拓展阶段1、听一听《金梭和银梭》思考:与《青春舞曲》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告诫人们要珍惜宝贵的青春)
2、布置课后作业:为《青春舞曲》创编一段歌词。
3、介绍王洛宾及其作品: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执著地热爱音乐,搜集、整理和改编了大量的西部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他的音乐作品大多浪漫热情,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也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我们大家熟悉的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大板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些歌曲)
六、结束部分(背景音乐《青春舞曲》演奏版)1、小结本课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欣赏了几首优美动听的西部民歌,实际上,我国的西部地区是一片亟待开发的热土,多少有识之士、有志青年已经投身在大开发的洪流中,西部今天也正在日新月异,
教案: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同学,能立足现在,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也能成为开发西部的生力军,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七、学生在《青春舞曲》的音乐中走出教室。
篇四《热巴舞曲》
教学内容:《热巴舞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x藏的风土人情,以及x藏音乐风格特点和x藏舞蹈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能积极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并认真探索其文化内涵。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x藏乐曲的音乐情绪及藏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了解“热巴舞”的由来及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x藏乐曲的音乐情绪及藏族民间音乐的因素,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文化内涵,了解“热巴舞”的由来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能积极参与相关音乐实践活动并认真探索其文化内涵。提高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同学们喜欢跳舞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说一说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教师随音乐表演一段藏族舞蹈)
老师: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舞蹈的种类也非常丰富,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感受一曲藏族舞曲---热巴舞曲。
二、新授
1、完整欣赏管弦乐《热巴舞曲》,感受藏族音乐风格与特点。
2、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3、简单介绍热巴舞曲。
热巴舞是中国藏族的一种以铃鼓舞为主,包括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综合民间表演艺术。管弦乐《热巴舞曲》是吸收了x藏“热巴舞”中“踢踏舞”和“圆圈舞”的要素,其抒情、奔放的旋律与插入的舞蹈节奏形成独特呼应。全曲手法简练,结构严谨,具有热烈的场景感。作曲家用现代管弦乐器把藏族音乐各元素表现的淋漓尽致。该曲于1999年在北京首演,2004年在“中国第十届音乐作品(交响乐)评比”中获三等奖。2005年入选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由萨尔茨堡莫扎特交响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出,是近年来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我国优秀管弦乐新作品之一。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由12个节目组成,全套演出需要5个小时。热巴舞是一种由鼓钹(单钹)、锣伴奏的集体大型歌舞,技巧性较强,初时舞姿轻捷,*时感情奔放,动作粗犷有力。跳热巴舞的原意是为了求佛保佑村寨平安、六畜兴旺和禳灾、祈丰收。唱、舞、器乐、服装等方面的艺人需经事前长时间的培养、训练,方能参加。热巴舞共分12段,每跳一段前*一段词,大意是颂扬天地日月、山川河流、菩萨等。所演节目最少不能少于九个节目:《颂天地,拜四方》、《太阳、月亮、星星》、《鼓声传扬,四方平安》、《神佛与我们同歌舞》、《吉友、迷拉师徒斗法》、《乌鸦吹大话》、《吉友,迷拉下神山》、《英雄尼布里战胜恶魔独尼阿巴》、《送神佛、贵宾》。
4、再次欣赏《热巴舞曲》,引导学生感受整体音乐速度的变化并从作品中体会藏族民间“热巴舞”由慢而快的的速度特点。深入体会藏族音乐元素。
5、分主题聆听,体验各主题情绪之间的不同。分主题欣赏《热巴舞曲》并进行对比情绪、旋律。
第一主题:热情地、抒情性。
第二主题:欢快地、舞动感。
第三主题:温柔地、亲切地,歌唱性。
第四主题:热情、激动地,歌颂性。
第五主题:急板、热烈奔放。
同时完成课后实践与创造第四题,说说两个主题的不同之出。
节拍4/4与2/4的不同,节奏不同,速度不同。
6、实践体会。让学生伴随《热巴舞曲》用简单的舞步进行体验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
三、教师总结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民族都有灿烂的文化与艺术,今天,我们体会到了藏族人民热情的舞曲与舞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多的了解体验各民族的音乐作品。并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
篇五《电子空间站》
教材分析

《电子空间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内容以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为主,让学生对电声乐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音乐创作。

生2: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生3: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

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子音乐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作电子音乐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

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

电子琴:电子乐器。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琴也能与电脑连接,将音乐和乐谱合二为一,既能打印出乐谱,也能自动演奏音乐。

电声吉他: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电声贝司: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电声乐器,但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加世纪初,由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黑人爵士音乐中用的鼓演变而来。

电子鼓:电子乐器。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这一层次通过多媒体介绍电声乐器,让学生对平时接触较少的电声吉他、电声贝司、电子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三、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师: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的丰富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斗牛是哪一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②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斗牛场面?

③有几种节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乐还是管乐为主?

师生一起完整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听的时候暗示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四、欣赏《丝绸之路》。

1.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

生:丝绸之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生回答略。)

这一层次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

师:我们来看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

教师播放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片,有图像,没声音。

师:看完这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后,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为画面配乐;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3:用舒缓柔美的旋律来表现它。

师:我们课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现丝绸之路风光的主题音乐。请把课本翻到第44页。大家先在下面小声视唱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3.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师:现在老师完整弹一遍,同学们小声地跟唱。

这里安排视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让学生选择音色、节奏、速度。

师:电子琴有很多种音色,老师试荦几种,大家选择一下,哪几种最能体现《丝绸之路》的意境。学生回答略。师: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它?(学生回答略。)

师:电子琴也有很多种节奏,你们听听哪种节奏比较合适?(学生回答略。)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配器方面来,难度较大。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也是考虑到学生对电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级有学生学过电子琴,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都当了一回配器大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如何为它配乐的。

5。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音乐。(有图像,有声音。)

五、学唱歌曲《橄榄树》。

师:电声乐队既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

1.播放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有图像,有声音。

2.让学生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3.学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用作业的形式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开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电子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感受和鉴赏美为核心,从情感人手,介绍电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电子空间站》这一课音乐材料比较新,所以我设置课前曲《致爱丽丝》,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搜集、查阅资料、回答、实践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乎意料,让我吃惊不小,也让我感动了好久。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电声乐器及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较薄弱且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视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初中音乐《龙的传人》优秀教案模板”一文,希望“初中音乐《龙的传人》优秀教案模板”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初中音乐优秀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