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样才不致于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如何做好教案课件的编写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
推荐学生搜集中国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教具准备
写有词语、课文诗的小黑板各一块,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
1.师: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生:喜欢)能说说你喜欢看哪些神话故事?
生答:《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2.师:今天让我们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教师板书课题,叫两位学生念课题)。
带着问题全班齐念课题: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吧。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同桌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新词
小黑板出示:
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
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
血液、滋润、肌肤、混沌
(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读中交流
①第一组是反义词。根据实际理解“清、浊”并给“浊”字组词(混浊),“投降”读作xing
②XX的XX词,扩充此类词语3到5个。
③“血液”(流了一点血,血淋淋读作xiě)。
④“混沌”(理解“混沌”;找近义词“混浊”;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学习第一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本
1.默读课文,想一想《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能读成课文中的哪句话?把这句话画出来。
2.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请学生自由读此句并思考,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创造)
(1)教师板书“创造”,并提问:“创造”的“创”这为什么是
力刀旁?(看字形并联系课文理解盘古是用锋利的斧头劈开了天和地)。
(2)教师小结:是呀,创造,它需要工具,需要力量,神话故事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那么,盘古创造了什么?又是怎么创造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进入神话天地好好研究吧。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生字书写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重视间架结构。)
五、家庭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Fwr816.COm小编精选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盘古开天地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是学生喜爱的一篇课文。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神话故事,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不难理解。但是要让他们能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好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是新课标对三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一项要求,而本课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我依据集体备课时老师们的建议,抓住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从词语着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了词语的引导,学生也容易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2、制作相应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同学们都搜集了那些民间故事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同学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生:……)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要求:

a、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c、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

a认读生字词并指导识记、书写。

b指名读文。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中心句)

3、盘古是怎样用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二、研读文本

(一)出示词语混沌一片一片漆黑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3、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抡起猛劈顶蹬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想象。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3、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4、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师引读。

5、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

三、拓展:同学们想想这后面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成了什么?(指名说)

过度:是啊,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抬头看天,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仰望高山

俯视江河

走进溶洞

……

板书设计

混沌一片

猛劈

18 盘古开天地 天地分开 献身精神

顶、蹬

宇宙形成 身体变化

教学反思

[荐]关于盘古开天地教案精选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要知道老师写好教案课件,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水平。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样的?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荐]关于盘古开天地教案精选,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关于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文章的神奇有趣,丰富学生的想象。

2.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难点

感悟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一个有关大自然如何产生的故事。想不想听?

那就端正坐好,认真听老师讲。

老师讲故事

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好不好听?大家想不想自己读一读?那就赶快把书翻到53页第14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师:读故事前老师有个小提示:希望大家把碰到的难读词语、句子,圈一圈、划一划,多读几遍,好吗?那就开始大声地自由朗读吧!

2、师:看大家读得很投入!老师相信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你们!

出示:混沌逐渐血液祖宗

缓缓四肢肌肤辽阔

(1)同桌互相读读这些词语

(2)找两位小老师领读

(3)一起读

师:大家齐读的声音真响亮!

三、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师:有位专家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想一想,你能把《盘古开天地》读成一句话吗?(也就是说课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请同学们拿出笔,快速默读课文,把那句话找出来。

生:默读课文。

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和她找的一样的请举手(全部找这句),咱们一起读这句话,预备起。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是的,这句话就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但是还有一位专家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请同学认真读一下这句话,想一想你能把它读成哪一个词语?

来,谁读出了什么词语?你说。

生:创造。

师:对!就是它!创造!(板书:创造)

师:“创”,什么部首?

生:立刀旁。

师:想一下为什么用立刀旁?

生:创造需要刀斧来劈开阻挡我们的东西!

师:“造”,什么部首?

生:走之旁。

师:这又为什么?

生:我想,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师:看来要“创造一个新世界”是很不容易的!

四、走进文本,对话交流

师:那我们这个世界最初的样子又是怎样的呢?

生:混沌一片

师:(板书:混沌一片),读读这个词。

生读词。

师:想象一下,混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生:乱,看不清。

师:如果我们就生活在这么一个混沌的世界之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害怕、无聊、孤单、呆不住。

师:在这个世界中你会孤单、难过,请大家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第一段的第一句话。

生:齐读第一段第一句话。

师:盘古为什么开天地?

师:在这混沌之中,盘古和我们一样,觉得这个混沌的世界很难受,所以他要开天地。

师: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创造天地的呢?

大家端好书,我们到书里找答案。

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怎么做了?

生: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板书:抡斧猛劈)

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你看这样改行吗?

生:不行,我觉得这样很没有力气。

师:课文中是什么动作?读;做给我看!想想,怎样做,才使得上劲?

学生做动作体会到“抡”、“猛”、“劈”的感觉,再读“抡斧猛劈”就带劲得多。

师:谁能把这种用力的感觉读出来?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师:有点力道了,谁能够读的再有力一点?

生:(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

生:(全班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地)猛劈过去!

师:劈得很用力!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只听──

生:一声巨响(朗读声不大)

师:小响。

生:一声巨响。

师:中响。

生:一声巨响!(整齐而响亮)

师:好!这才是巨响!

师: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

生: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师:重而浊的东西,

生: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出示课件,两句话对比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男女分开齐读

生:(女生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生:(男生齐)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通过读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发现?

(反义词)

师:另外,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生:“缓缓”和“慢慢”。

师:如果要把这种艰难读出来应该怎么读?

生:缓──缓;慢──慢。(很费劲地读)

师:对!缓──缓,慢──慢,很艰难!齐读

师:尽管开天地十分艰难,但是盘古无所畏惧,天地也终于被盘古开辟出了一条道!

师: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怎么做?

生: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师:(板书:顶天踩地)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把这个动作做给大家看。

一名学生上台做“顶天踩地”的动作,惹来同学阵阵哄笑。

师:孩子们,这不可笑,想一下,盘古当时可是在做顶天立地的大事,稍有分心,天地将再次合在一起,世界将永远混沌一片!(老师很动情)孩子们的笑即刻止住。

师:照他的动作,我们来读书中的句子。

生: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你的动作要做好,你用力了,同学们才好使劲!

(转向其他同学)再读!

生: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很用力地读)

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说实话,感觉怎么样?

生:好累!

师:你这样做一会就累了,盘古这样,坚持了不知多少年!等到天地成形后,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五、变换句式,启发想象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什么了?(要读出事物的特点,比如雷声要响亮)

师: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生: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生: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双眼变成了──

……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盘古创造的美丽的大自然!想不想用我们的语言把这个美丽的世界读出来?

师:(指着屏幕: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绿色的,女生读,红色的,男生读。你们一起合作,共同把大自然的美丽读出来!

师:这些句子,如果我们把它做成一首小诗,看是不是更能抒发我们心中之情?

这次,老师跟大家一块儿合作。老师读逗号前的部分,同学们读后部分

盘古,你多伟大!

你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你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你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你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你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你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你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你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是你,生命的使者!

是你,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师:很好!大家再看,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生齐说:不是!

师:为什么?

生:不能省略,因为……。

师:是啊,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我们能讲的完吗?

生齐说:讲不完。

师: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出示美丽的图片

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又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生:你太伟大了!

生:你真了不起!

生:谢谢你,创造了这个世界。

生:我们一定会记住你的。

生:我们也要创造更加美丽的世界

师:老师认为你们的千言万语都可以化为一句话:

出示课件“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六、复述故事

师:故事学完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故事都讲了哪些事?

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纲要

上课前是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了,那你们现在能不能对照着这个故事纲要把这个神话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可以用原文中的好的句子或者词语。谁来试一下?

生:复述

七、课后作业

像盘古开天地这样有趣的神话故事有很多很多,同学们下课后找一找这样的小故事,读一读,下次课也来做个小老师,把你读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关于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想象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重点、难点

由于本课是故事性很强的叙事作品,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更多的阅读,才能让学生走进“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难点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点拨法”等。

三、说学法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体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分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动画激趣,走进神话

上课伊时播放动画(幻灯出示),《西游记》、《哪咤闹海》、《葫芦娃》,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神话故事,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上动听的音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为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二)初读感知,提炼中心

《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基于这一理念,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阅读要求(幻灯出示):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不懂读的字查字典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③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的梗概——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围绕中心,自读自悟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当学生找出中心句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接着梳理问题,重点讨论: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四)细读品味,感悟精神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打算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体会“开天劈地”的艰难。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地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抓住“抡斧猛劈”、“缓缓”、“慢慢”等词,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个性阅读,体验阅读,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再到感情读,层层递进,环环紧扣,使学生在品读中明白宇宙成形时天与地的不同,体会盘古开天劈地的艰难和决心。

第二步:体会“顶天蹬地”的顽强。

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幻灯出示)理解“顶天蹬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角色体验,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最后是谈感受。等学生对“顶天蹬地”有了切身体会后,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盘古顽强坚定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清晰,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

第三步: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琅琅的书声”,我将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幻灯出示),这段话语言生动,想象丰富,读来琅琅上口,我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师生读、同桌读、男女生读等,边读边谈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再通过这段话的朗读和想象,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淋离尽致的体现,神话的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五)综合训练,拓展升华

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我设计了三个训练项目。

1、想象创编

叶圣陶曾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学到这儿,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想象写话:盘古的()变成了()的()。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思,通过读写结合,盘古的精神将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2、练习复述

复述能力是阅读能力、记忆能力与说话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复述课文被列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可是对于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之后,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出示画面(幻灯出示)让学生在画面的引领下练习复述,板书、画面、教师的适时点拨,能起到架设桥梁的作用,使学生顺利地学会复述课文。

3、激情说话

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我让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给他们一个倾泻清感的渠道。

《盘古开天地》的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站在这里,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名从三峡库区农村学校走出来的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赛课是我不曾敢有的梦,但我还是走来了,走上了全国赛课的讲台。是全国小语会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关心我、帮助我、培养我的老师和领导,陪同我一路走来,圆了我这神话般的梦。面对上帝赐予我的这一切,我无限感恩。

山里的孩子纯洁,山村的教师纯朴。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一些朴实的想法: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而且被安排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单元中。借助教材编排这一特点,我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神话这一文学体裁,了解神话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能初步感知神话故事富于想象的特点,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神话的窗口。

其次,根据三年级年段特点,我借助课文中出现的部分词语有提示全文主要内容的作用,设计了一个词串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词语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读文中捕捉关键词语的意识。

第三,本文第四自然段语言极具特色,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颇具气势的排比句式,以及大量形容词偏正结构短语,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范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整体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排比句式的特点,通过想象画面诵读,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将文中的句子变换方式读,让学生感悟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有效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激活了思维,发展了语言。

最后,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刚才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课堂上,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我以为这正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完美体现。

反思这次参赛的过程,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在磨练中经历成长,在成长中获得智慧。为了追求理想的教学境界,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衷心希望在“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有你与我同行!谢谢!

关于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3

一、教材解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8课《盘古开天地》。

本课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本单元(或本课)训练主题(或要求)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

2、能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学生掌握和了解学习神话故事的的能力,认真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难点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课堂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多样朗读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教法上就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他们感受、理解、想象、说话和运用的能力。

2、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

3、赏识教育法。学生在讨论解疑、交流体验等各个环节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本课具体学法指导是:

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活动。

1、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上课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或创设情境等)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片,请看图猜猜图上描绘的是什么故事(课件出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这些都是神话故事。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强调“肌、肤、肢”的偏旁跟身体有关;“逐”的音;多音字“血”;理解“一丈”)

2。检查接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知书写

A、生评价,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整个宇宙。)点明这是中心句。齐读本句。

B.师范写并指导书写“创造”一词,生写并交换检查。

4、精读课文

(1)交流对“创造”一词的理解。

(2)围绕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板书:怎么?

前?

后?

(3)学习“盘古创造之前”。

①理解什么叫混沌?

②教给学生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工具书。

③小结:由此我们知道了创造之前,宇宙是混沌的。

(4)学习“盘古怎么创造的宇宙”。

①默读并点明答案在2、3、4自然段。

②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它写了盘古干什么?

理解“抡”;通过4组反义词理解创造的天地分开的过程;指导朗读。

小结: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开天辟地(板书)

③生读第3自然段,总结板书:顶天立地

指导朗读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④朗读指导并理解体会盘古身体的巨大变化,拓展想象他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变成什么。

小结: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化成了这美丽的宇宙。(板书:身化万物)

5:总结升华

(1)图片出示盘古的图像,小结与板书照应: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身化万物!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呢?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回去把这个神话故事将给家人听,可用书上的语言,也可加入自己的语言、动作,自己的理解、想象,那就是你自己的创造。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想象这个神话故事,这样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4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清晰,生动,想象丰富,极具艺术魅力。

课文的脉络十分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十分清楚。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二是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三是注意在表达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1. 复习巩固“四肢、肌肤、血液”等词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 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进而把握人物特点;

3.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感受在表达上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4.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巨人献身精神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品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进行句式训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多媒体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二、复习检测

1.听写:“四肢、肌肤、血液”。

2.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尝试看着黑板背诵,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设计意图:在学生听写词语、找句子、背句子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为后面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奠定了基础。】

三、品析语言,复述课文

1.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相机指导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朗读这句话。

2.又是围绕哪一个词写的?(板书:创造)

【设计意图:把一篇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又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理解,引导学生在中走了一个来回,培养了语感,促进了语文能力的形成。】

3.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呢?他又是如何创造这个宇宙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讲述神话故事的方法。

①以“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为例,采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朗读,学习讲述故事的方法。

②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

第一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

第二步: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第三步:集体朗读。

第四步:默读,按照“盘古醒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课文,并在班内交流。

4.采用边扶边放的方法,按照“天地分开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天地分开后”发生的事情。

5.采用完全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尝试“盘古倒下后——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顺序复述“盘古倒下后”发生的事情。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增加想象。

6.引导学生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7.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在充分朗读、默读的基础上,从边扶边放到完全放手,逐渐地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1.给家长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盘古醒了

混沌一片 天地分开后 创造

盘古倒下后

(四肢、肌肤、血液……)

关于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是一篇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的好课例。

(一)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课文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复述部分课文内容,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 设重点为: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力。

(三) 设难点为: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初步练习复述部分课文内容。

二、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经历朗读与默读,自悟与交流,思考与想象,感知内容与领悟情感,理解语言与积累、运用语言,课文阅读与资料收集利用的过程。

三、说课堂教学行为策略的具体运用

1、提出问题,激活思维,理清顺序;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标》)陈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读释疑,既为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2、读读练练,积累语言,理解内容;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

这篇课文内容非常浅显,学生一读即懂,因此对课文理解只需练习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意境。

陈老师在组织同学们研读文本时,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没有喋喋不休的串讲,更没有“独具匠心”的指导,有的只是送给孩子一声声肯定,带给孩子一片片掌声,献给孩子一次次笑脸,一支支花朵。让所有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他们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欣赏力,可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陈老师除了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根据课文内容,还精心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先填象“隆隆的雷声”等这样的好词语,再引导学生读,最后练说:“我是盘古的……变成了……”。在此基础上,陈老师设计了一个给画面配音的环节,孩子们特别有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情境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在运用中发展语言,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有便于后面的复述课文。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指导学生的同时,陈老师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加动作表演读外,还采用小组合作竞赛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境,在增强了语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3、想想说说,训练语言,培养想象力。

让想象这朵人类思维最美的花朵进入课堂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关怀和体贴,因为儿童世界是用想象构建起来的诗意盎然世界。陈老师在课堂上敏锐地抓住个别孩子根据自己的感情加动作朗读,及时地对孩子散发的想象地火花予以激励,使其他的孩子也披上想象的翅膀,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谁也无法否认,是想象孕育了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史蒂夫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就是一首最绚丽的想象诗。但更重要的是,想象是我们语言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想象把五彩缤纷的世界凝聚成文字,并且把文字中的内涵充分释放,滋养里我们的才气和灵性。陈老师在课堂中启发学生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有的想象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颗颗繁星,有的想象它明亮的目光变成了耀眼的闪电等第。

语言训练在交流中也得到了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

虽然是第4节课,通过陈老师的课堂调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能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可惜因时间关系,在复述课文第4段内容和给画面配音时,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无法当堂满足学生的愿望,只能移到第3课时。

关于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工,拥有一定的人际效技能,收到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2、随文识字、写生字、词;

3、策划下节课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3、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确立问题

1、回顾学生自行策划的学习活动,提出“师生一起过中国神话日”的想法。

2、引出“为什么邀请盘古”这一问题。

二、自主阅读

1、自己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表格提供的程序及内容来完成)

三、汇报交流

1、分组汇报,感情朗读。

(点拨引导理解“混沌”、“创造”)

2、组内讲述故事,合作评价。

(利用讲故事评价表)

四、想象创编

思考:

1、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2、生写诗句(我想……)

3、深情呼唤。

五、总结

板书:

盘古开天地

(学生板书)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优秀的老师教育出来的学子一定是不会太差的,好的教案能让学子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写教案,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那么,优质教案是怎么写成的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xx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②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谁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④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c.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d.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e.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五、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仔细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孩子们是臬兴高采烈放风筝的,激发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知识要求:

1.学会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阳光、明媚、宇宙、热闹等。

2.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能力要求:

1.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怎样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

2.想想课文是怎样把“大蜻蜓”飞上天的过程写具体的。

3.看图,读课文,把描写内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2.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3.围绕一个意思,怎样把话写具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3.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具准备

投影幻灯,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你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的活动吗?想想看,当自己的风筝飞上高高的蓝天时,那时的感觉会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讲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放风筝的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7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粗知课文内容。

2.看图说说图意。(用投影幻灯打出课文插图)

学生自由发言。

(三)学习本课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字”、“育”,“鹰”,它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筝”和“宙”是翘舌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筝”“宇”“稳”“衬”“宙”“闹”

(2)重点分析生字。

“橘”“育”“鹰”“嚷”“墨”“斑”“端”

(四)理解课文内容,标出自然段

1.看图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讲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板书设计

1放风筝

时间:星期天的早晨

地点:体育场

人物:我和哥哥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1)把下面字的部首去掉,看看是什么字,再加上其他部首,组成另外一个字。

例:但-(旦)-(担)

宙-()-()稳-()-()

筝-()-()衬-()-()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斑()闹()场()

班()闭()扬()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我”和哥哥是怎样放“大蜻蜓”的。

3.边读边想像,能在头脑中形成“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的美丽画面。

4.巩固学习。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讲讲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墨绿:深得近于发黑的绿。

斑纹: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另一种颜色的条纹。

热闹:(景象)繁盛活跃。

(二)边读边想,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放音乐或幻灯片)

1.请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引导:讲得真好。这段主要讲了来体育场放风筝的人很多,内筝的式样也很多。

2.对照课文插图,学习第三自然段课文。

(1)看看图上画的兄弟俩的动作、神态与课文中的哪几句话相一致。

学生自由发言:

……

(2)想想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把“大蜻蜓”放飞上天这个过程的。

学生自由发言:

……

老师肯定并引导:讲得不错。这段共有四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很紧。第一句说:“我”举着“大蜻蜓”,哥哥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因为要等线放到一定的长度,才能放风筝;第二句说“等到他喊一声‘放’,我赶紧松开手。”“赶紧”说明兄弟俩配合得很好。松开手之后,还要再拽着跑一阵,风筝才能借着风力飞上天空;第三句说“哥哥拽着风筝又跑了一阵才收住脚”。“收住脚”就是停住脚,哥哥收住脚的时候,“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天空了。这三句话具体叙述了放“大蜻蜓”的步骤。

(3)读一读第四句话,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

3.自学第四自然段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4.请一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讲得很好。看图学文,就要把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展开想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5.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用“--”标出风筝的名称。

6.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想像“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肯定并引导:三位同学说得都很好。我们每个人都要大胆地展开想像,在“看”的基础上去想,想得越美、越具体、越好。在“想”的情况下练习说。“说”时,不仅要用自己的话说,还要注意引用课文中的词句,并把书面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放风筝”的活动感兴趣吗?如果你们学校可你的家人带你去放风筝,一定要注意观察“风筝是怎样飞上天”的。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5.指6.名7.读生字词。

8.正音

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4):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的样子,照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的木科利亚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4)

《负荆请罪》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改写的话剧。是一个历史小话剧,是一个两幕剧。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赞扬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以及廉颇勇于改错的精神,也赞扬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说明为了顾大局,我们不但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而且要有广阔的胸襟,正确对待他人的错误的道理。由于课文是一个话剧的脚本,是一种新的文体,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因此,教学本课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表演来感悟文中的内涵。要引导学生关注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

二、请罪原因:廉颇为何请罪,他有什么罪?这需要我们从第一幕话剧中寻找答案。从第一幕中,了解廉颇的请罪原因。第一幕廉颇并没有出现,而是蔺相如和他的门客的一番对话。地点是蔺府。为了更好地把握请罪原因,可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

三、请罪过程:廉颇负荆请罪是剧本第二幕内容,学生通过学习,领悟请罪情节,特别对廉颇当时的表现作了仔细揣摩:廉颇从原先的傲慢转为真诚道歉,每一个动作、荆条的背负、说话的表情以及头微低侧,满脸愧疚的神态都把握到位。从而让学生感受廉颇有错就改的大度,体现大将军的肚量。

此文与众不同,引导学生注意剧本的特点是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

教学设想: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历史人物,能够千古流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感人,不仅仅是因为司马迁艺术创作的水平高,更主要的是因为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在吸引着我们,活在我们心中的是廉颇的异乎寻常的真诚和蔺相如的异乎寻常的大度我想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从人物形象入手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剧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根据剧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品读方法: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

至于剧本表演,我认为可以先演后学,可以边演边学,也可以学后再演。适合学生的,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2段。

3.继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对葡萄沟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出来。

教学难点: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葡萄)这可不是一般的葡萄,这是从遥远的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运来的,看着这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你们想不想到葡萄沟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

1.快快打开书,读读21课,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认读词语:导:同学们读了课文,有几位词语朋友想见见大家,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

1)吐鲁番

2)梯田:你知道梯田什么样子吗?(课件)这就是层层叠叠的梯田,葡萄就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3)搭起凉棚:课文中写什么搭起凉棚?这就是茂密的枝叶搭起的绿色的凉棚。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写什么?(葡萄的枝叶)再读这句话,体会葡萄枝叶的茂盛。

4)五光十色

5)维吾尔族、热情好客:课文中写谁热情好客?你们看这就是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他们在干什么?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6)酿酒厂、蒸发、碉堡

三、整体感知:

师导:同学们词语理解得真好,课文读得一定也不错,谁愿意读一读课文?他们读时请你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随机板书)

四、理解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教师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订教:

第一自然段:那里盛产水果。

1)那里指哪里?

2)你从哪些语句知道那里盛立水果?读一读

3)你们看这就是葡萄沟盛产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多馋人呀,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读一读体会枝叶的茂盛。

第二句: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课件)

1)自己读一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3)听老师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

4)你们真聪明,快快把葡萄的数量多,颜色美,晶莹剔透读出来。

5)两个人比赛读一读,看看谁能读出自己的感悟。

第三句: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读一读这句话,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2)读出老乡的热情好客。

师导:层层的梯田,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老乡,都等待我们到葡萄沟去看一看,让我们把这段连起来读一读。(课件)

1)自己练习朗读,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画面。

3)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悟读出来。

4)葡萄沟真是太美了,那里的人真热情呀,你们想不想把这一切牢牢地记住,试着背一背吧。

5)根据老师的提示自己填一填,再请一位同学试一试。

6)同学们一起来试一试。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摘下来的葡萄,有的有的还有的

1)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2)再读一读。

第二句: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1)课件:这就是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制成的吗(说一说)读了这段文字你就更明白了。

2)边读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3)你们看这就是像碉堡一样的阴房,这就是挂满葡萄的阴房内部,通风的气孔,一串串的葡萄,葡萄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制成的,老师也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这里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昵(挂在阴房里,太阳不直射,不变色,联系生活中晾衣服的道理,沙漠中干燥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糖分留下来,所以很甜,天然晾制,不加色素、防腐剂。)

4)这么好的葡萄干远销国内外,外国朋友吃到葡萄沟的葡萄干,赞不绝口,就拜师学习制作葡萄干的方法,结果回国后一试验,都失败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们那里不具备葡萄沟这样的独特的自然条件,也就是说,只有中国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的葡萄干来,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想说的

5)那么就自豪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师导: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非常有名,所以说:齐读第四自然段。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骄傲,自豪,夸奖,称赞)把你的感悟读出来。

五、回归整体:

让我们带着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再读一遍全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六、布置作业: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老师也被这个好地方深深的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写下一首小诗来赞美它:(课件)但是最后一句怎么也想不好了,你能帮帮老师吗试着填一句。如果你也有兴趣,回家试着编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画,表达你对葡萄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6)

课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城里最大的那家百货商店门前挤满了人。原来,一辆崭新的奔驰牌汽车将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中奖者。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把我叫到桌前。只见桌子上放着两张彩票存根,号码分别是05102和05103。中奖的那张号码是05102。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母亲告诉我:K字代表库伯,你父亲的同事。原来,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作了记号。过后,俩人都把这件事忘了。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老师昨天跟同学们说,老师是干什么的?大家一起大声说(生:交朋友)

师生问好,朋友见面,大家都带来了礼物,老师从遥远的北方也给大家带来了见面礼,(出示汽车模型)大家喜欢吗?收到礼物你们心情会怎样

生:我收到礼物一定会送一份见面礼给老师。

生:我收到一定会很快乐。

师:这节课,我要用最特殊的方式把这辆小汽车送给最会学习的孩子,是不是每一个中彩的人都会这样惊喜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中彩那天》。注意写好每个字,(师板书课题)注意中字的读音,中彩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读课文。

师:教师看大家教师让大家在预习中摘录的生字和词语,谁愿意给大家展示(出示一位同学词语,让这位同学领读词语)

(随机表扬:真了不起,多音字读准了)

师:你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词语,这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吗?

谁说说拮据的意思。

生:经济情况不好,困窘。

师:他把字典上的意思念出来了,看来还是不懂。我们看看课文中是出现的?

(出示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

生:生活很困难。

生:困难到靠父亲工作维持六人的生活。

师:把字典中查来的意思放到课文中理解,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词语。

师:什么又是梦寐以求?

生:很想要。

生:做梦的时候都想要。

师:什么时候都想要,吃饭、走路都想要,修汽车,连做梦都想要,那才叫梦寐以求。有些词语要联系生活实践来理解更准确。课文题目是《中彩那天》,那么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中彩那天发生的事?

生:第3段到第8段。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第38段。

(出示汽车模型)

师:老师把汽车放在谁的面前,这辆车就是谁的了。这辆车是你的了,你的心情怎么样?(教师走到一位同学面前)谁能找出课文中中彩时心情最激动的句子读一读。待一会儿,谁读得最激动,这辆车就属于谁的了。

(学生自由读句子)

(指名读句子)

师:如果你突然得到一辆汽车,你心里高兴的表现、表情会怎么样呢?自己找伙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伙伴吧!(学生走位读句子)

(再指名读句子)

师:请你接着往下读一读,你觉得最奇怪的是什么?

生:我奇怪爸爸中彩了,得到一辆汽车,却不高兴,我觉得很奇怪。

师板书:不高兴?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再读读课文。

生:因为爸爸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问题。

师:同学们边读书边想就解决了问题了,那你又有什么问题?

板书?)

生:爸爸面临着的是一个怎么样的道德问题?

生: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个道德难题?

师:大家再读读课文,第7,第8段,注意默读是边读边想的好办法。

生读文。

师:到底遇到一个什么道德难题?

出示句子:母亲让我仔细辨别淡淡的K字。

好长的一个句子,怎么读那么长的句子呢?老师告诉大家,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书要一句一句地读(一生读句子,读得不顺,另一学生帮助,师生一起读句子)

师:读这两句话你明白了什么呢?

生:我看出了中彩的彩票上有淡淡的K字。

生:中彩的是库伯,不是爸爸。

师:读书时要边读边想,那淡淡的K字,到底淡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读出来?

生:我通过仔细地看才看出来。

生:我通过看了一遍又一遍(找出看了又看)

生:我从终于这个词上看出来。

师:同学们,这才叫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想,不能光看书上写的什么就是什么了。那么,这时候,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

生:我想问:为什么是淡淡的K字?

生:我想问:这淡淡的K字代表什么意思?

师:现在大家再把这四句话读一读,也许能帮你们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读句子。

师:现在你把你读懂的告诉伙伴,把不懂的问题也告诉伙伴,如果还有不懂的就请问大朋友了。

(生走位学习/教师机动巡回学习。)

师:刚才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这淡淡的K字代表什么?那爸爸为什么做上记号,又把它擦了?

生:因为过后,俩人把这件事忘了。师:库伯忘了什么事?那爸爸把那记号给擦掉意味着什么?

师:那么爸爸在擦这个记号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生:擦了就是我的车了。

生:如果我是爸爸的话,我会想,我不会擦得太干净,因为这不是我的。

生:我想,这彩票虽然是库伯的,但我要是把它擦掉的话,他也不会知道的,那车就是我的。

师:你们说的都有理由,都是想把车留给自己。

(下课铃声响)

师:爸爸是个诚实的人,留和还都有理由,这就是爸爸的道德难题,那么这时候,你又有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只要有了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小朋友们在脑海中肯定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你们也一定还有一连串的问题,下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再读书来解决你们的问题。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掌握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媒体:

1.生字词卡片。

2.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语言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吗?

2.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3.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读通句子。

(2)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3)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4)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惊喜、诧异、喜爱等)再入情地朗读全段课文。

(5)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2)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三、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1.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2.全班交流。

四、当堂作业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2)书写生字。

2.填写句子,体会表达。

填写课文中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2.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新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互改。

二、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1.出示花开放的时间表,让学生根据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的说法。

3.交流搜集的各种花儿开放的时间。

三、学习最后一段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2.引发兴趣:我们也搜集了各种花儿在二十四小时内的不同开花时间,如果让你把这些资料展示给他人看,你想采用怎样的方式?是设计一个花钟呢,还是做一张各种花儿不同时间开花的资料卡?

3.学生自由组合,动手设计创作。

四、展示作品

1.由创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2.同学欣赏、评点。

五、交流体会

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产生了哪些新的经验或体会。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8)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花钟》这篇课文。(在黑板上贴出花钟的图案,媒体演示各地的花钟,教师介绍)。李老师的家乡,也有一个巨大的花钟。那么,课文中的花钟又是怎样的一回事呢?老师朗读课文,愿意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老师读。

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师:谁来说一说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什么?

生: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师:把这三个自然段的内容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生字特别多,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别忘了拿起铅笔,边读边划生字。

师:我看到有些同学还拿出了字典。

师:下面我们带着拼音,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生读生字。)

师:离开了课文的拼音还能把这些生字度准确吗?(生再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纠正读音,然后齐读。

师:这篇文章有哪些文字是描写花的。

生:争奇斗艳

生:娇嫩

生:淡雅

生:物色

师:她说物色是描写花的,大家能找到这个词吗?

生:找到了。

师:这些词中,有描写花香的、花色的,这么多描写花的词,都描写了哪些花呢?赶快找找这些花的名字。

生:荷花

生:昙花

生:牵牛花

多媒体展示各种花,学生说花名。

师:这些花,哪一种可以说是淡雅,哪一种可以说是艳丽呢?

生:淡雅的有睡莲

师:这些花里有哪些花

出示比如,昙花

师:我们再读一次娇嫩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我们要像记住这个词就可以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多读几遍。

师:还有吗?

生:睡莲从梦中醒来

生:牵牛花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

师:我们已经说过这句了,谁能把自己选择的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你们想不想舒展一下自己的身子?教师做动作,学生朗读句子。

师: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呀,各有各的姿势,鲜花的开放不只一种说法,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想记住它,摘抄是很好的办法。下面就打开你的摘抄本,翻开书,有娇嫩要注意看清这个字的结构,看好书。

(学生摘抄喜欢的词句,教师巡视。)

师:好了,我们先写到这儿。

师:花钟的秘密就在这里,老师带着大家读读课文,一起去探寻花钟的秘密,凌晨四点(学生补充)中午,好了,下面同学之间也这样读课文。

师:那,老师说什么花儿开,你能说吗?

生:

师:你听,开了。

生:七点。

生:晚上八点。

生:晚上七点左右。

师:左右,还可以怎样说?

生:差不多。

师:黑板上这个大花钟,老师想请两名同学贴上两只蝴蝶,下面的同学同桌互相配合制作花钟。

(两个学生上黑板贴画)。

师:好,贴好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很好很好,来我们看看黑板上,两名同学已经帮助老师把花钟贴好了。(有些学生还在贴)

师:现在,这座大花钟已经不需要指针了,因为读(课文)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可

师:把有趣两个字写在花钟的下面。请一学生上黑板板书。

师:老师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找到在两点钟开放的花朵。但是,老师找到了另外一种山红海绿花,还有其它的几个时刻,需要什么花去表示呢?这就需要大家到课外和大自然中去寻找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9)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在课文中插入帮助学生学习,以学习伙伴呈现的话语。这些话语是学习伙伴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于学生阅读来讲,学习伙伴是阅读先行者、引领者,也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对话者,还是架设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桥梁。从一年级开始出现学习伙伴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这套教材的这个特点进一步凸现,全册在课文中安排了30次学习伙伴的话,这30次学习伙伴的出现,肯定将成为三年级学生学习的良好引导者,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这个聪敏活泼的小机灵,和她交朋友,一定会获益匪浅。

一、学习伙伴的特点

1.会提示引导。

这个学习伙伴很会提问,既及时,又能抓住关键。例如,在3课《爬天都峰》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旁,学习伙伴提出了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的话,这是很及时的。因为我们的三年级学生在读到这里时,往往会一晃而过,忽略了对终于这个词的理解,当然就忽视了深入体会爷爷和我这一老一小爬上了天都峰的不易。学习伙伴能及时抓住关键,不放过这个词,使文章前后联系起来了,帮助我们学生阅读时能抓住关键词语想一想,深人体会课文内容。14课《蜜蜂》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旁,学习伙伴提出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的疑问。这个疑问,促使学生在读书时要思考为什么,实际上这是引学生深入读书,发动学生去探究发现。因为,要明白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返回前文去读,带着问题去读:原来前文做了交代,蜜蜂被问了很久,离家远(有两里多路),不易看到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低),小小蜜蜂面对了这么多的困难而飞回家来,难怪作者有这样的推测。学生理解了作者推测的原因后,再从读书中知道20只蜜蜂居然回来了17只,从而对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体会就更深了。像这样及时的引导,关键的点拨,教材中还有很多。

2.善于归纳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本身就在阅读之中,但是三年级学生可能不容易主动地发现,于是学习伙伴引导大家去总结归纳。(1)归纳词语理解的方法,如10课《风筝》中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这是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方法;27课《陶罐和铁罐》提出了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往下读读看。这是结合下文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方法;26课《科利亚的木匣》提出了联系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这是联系上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有的词语还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如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我能体会到不假思索的意思,这里的不假思索必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不动脑的意思,应该理解为用不着想,说明小女孩在危险面前先人后己的态度十分坚决。学习伙伴提示的几种词语理解方法,对于学生今后形成词语理解能力,将产生巨大作用。(2)提示句子理解的方法,如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学习伙伴提出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就会注意这个句子有明显的夸张色彩,由此体会到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为说明鱼特别多。19课《赵州桥》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旁,学习伙伴提问: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3)引导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的时候,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本册中有大量的写情景的文章,学习伙伴都有相关引导,如18课《盘古开天地》中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等提示,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画面。(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25课《矛和盾的集合》在文末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旁,学习伙伴提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26课《科利亚的木匣》在文末提出: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和已有知识经验来加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应该说,以上学习方法都是三年级学生需要的、且是该年级学生普遍欠缺的。

3.会发现探究。

学习伙伴不但把一篇课文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直接性呈现,还引导学生把多篇课文中语文知识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引导探究发现。例如,在《语文园地二》中列举了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形式,学习伙伴提出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引用人物对话,有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和提示语在中间的三种不同形式。这几种不同形式,经过学习伙伴的提示,把它们进行集中比较,学生就容易发现不同形式的表达效果不一样,标点打法也不一样,甚至还会在习作、写话中自觉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4.会感悟体验。

如18课《盘古开天地》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景象;13课《花钟》末尾自然发出感叹:他的做法真妙;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在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后,学习伙伴情不自禁地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等,引领着学生学会感悟体验。学习伙伴还有多处体验优美词句的地方,如在11课《秋天的雨》展现了斑斓绚丽的秋色画卷后,学习伙伴感慨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等。这些都是给学生感悟体验的良好示范。

二、和学习伙伴交朋友

有这样一个好的学习伙伴,我们的学生当然要主动和她交朋友,充分发挥这个朋友的作用决不能不理她,甚至冷落排斥她。

如何与她交朋友呢?

1.与她对话。

学习伙伴的话,其中不少都是以问的形式提出的。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一边读一边想,并试着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如果通过读书思考,能够正确答得上来,就和她是朋友了。如5课《灰雀》在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旁,学习伙伴问: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在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旁,学习伙伴再提问: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两个问题都很有意思如果学生能够回答正确,课文也算基本理解至位了。

2.与她交流。

学习伙伴的话语中,除了提问以外,还有大量的感悟式评点语言,学生在读书时,是否也有和她一样的感受。如13课《花钟》读完后,学生能体会到花钟之妙吗?如能体会,他们也会自然发出感叹:他的做法真妙广;当然,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鼓励学生和她交流不同的想法。另外,学习伙伴故意还为学生留了不少带省略号的话,目的是为学生留出想象的空间,思维的空白,以此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大胆创新,然后和她交流。如17课《孔子拜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旁,学习伙伴留下带省略号的话是:从这句话我感受到,我们的学生阅读课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大家都可以大胆地把自己的感受补充出来,把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然后和学习伙伴交流交流。

3.学她方法。

学习伙伴很善于总结学习方法,我们学生就应该向她学习,如怎样理解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等;学习她体会用词精当的方法;学习她体会句子的方法,体会比喻夸张手法的意义,体会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的作用等;还要学习她把不同的语文材料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她注意想象,善于想象,读中感悟的方法等。

其次,还应该特别注意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注意揣摩她在阅读时,在什么地方想想了些什么。怎样想。学到了这个方法,我们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会得到大大提高。比如,在什么地方想的问题,学习伙伴就在疑问之处想(如29课《掌声》英子为什么犹豫呢?),在关键之处想(如14课《蜜蜂》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在精彩之处想(如7课《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真会提问题!)。学生像她这样,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4.向她挑战。

课文中的学习伙伴,给学生很多提示、引导。不过,她更希望学生和她有不一样的见解体会,甚至超过她。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是:我能体会到不假思索的意思,但是,学生在学习时发现假的意思很容易误解,易混同于加字,于是,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用学习伙伴的口吻写在句子旁边:这里的假原来是借用之义。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学着做旁注,敢于把自己阅读的理解感受疑问等都记下来,敢于在学习伙伴没有提示的地方大胆写出自己的想法,那是学习伙伴非常愿意看到的事情。

如果我们学生充分使用好学习伙伴,与学习伙伴交朋友,从小就养成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勾画旁批等读书习惯,语文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习伙伴除了利于学生学习外,还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益。

──此文发表在试教通讯小学语文专辑第七期上,并选入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培训资料》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0)

教材分析:

《窗外》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主题单元美丽的乡村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从前窗外四季美景的追忆,表达了对古朴美丽的乡村和大自然的爱恋之情。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照应,突出对乡村的爱恋之情。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具体描写了窗外四季的特点。细致有序的观察,准确生动的刻画、细腻真挚的感情是本文的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真切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与未来。

2.关注具体的词句,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关注具体的词句,边读边想象,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窗外》。(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窗外的景色怎么样?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什么叫古朴美丽?

这节课,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窗子,去欣赏这古朴美丽的乡村四季。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学生分别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段落,想想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2、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想想美在哪里,把写得优美的词语、句子画出来,一会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3、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

①春天

抓住披、如丝细雨、抹、扑面而来、唱体会用词的准确贴切,比喻拟人的生动传神。

想象春天还会有怎样优美的画面?

春天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吗?熟读基础上指导背诵积累。

②夏天

想象小河映夕阳的情景。抓住无拘无束、飞进体会夏天的快乐,通过微风习习、蛙鸣声声、眨、捉迷藏体会夏夜的美丽宁静。

指导朗读。

③秋天

通过一片金黄、一望无际感受稻田丰收的场景,体会农民喜悦的心情。

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

④冬天

通过遍身鹅黄、滚圆可爱想象小鸡的样子,感受冬天的生趣。

这段结束时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吗?能发挥你的想象,帮作者补充完整吗?

三、感悟写法

1、乡村的一年四季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可惜这古朴美丽的景色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齐读第六段。

2、假如你是作者,看到窗外古朴的乡村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城市,会有什么感觉?指导读出作者对乡村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很久以前这个词让你想起了前文的哪个词?和前文的哪句话有联系?什么写法?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

小结: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有特色,开头结尾是总写,中间分别写四季,师板书总-分-总,以后你在习作中也可以试着应用。

四、拓展训练

作者窗外的景色如此美丽,同学们家窗外四季的景物老师相信更是迷人多彩的,愿意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吗?

五、总结

同学们,窗外的景色是不断变化的,热爱美向往美的心却永远不会变,古朴清新是一种美,现代时尚也是一种美,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就会无处不在!

六、板书设计:

(总)窗外美景

春---生机

夏---快乐怀念乡村

窗外(分)一年四季秋---丰收热爱自然

冬---生趣

(总)古朴美丽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孔子作为一名远近闻名的老师后,却依然拜老子为师,同时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孔子的故事。本课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起到了很好的熏陶和榜样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地位和内容的分析,以及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并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的转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字的掌握及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对于课文隐含的内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可以体会孔子不断学习、勤学好问的精神,从而引起他们对自己学习态度的思考。

(4)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重点:学生能熟练的书写生字,流利的阅读课文。

(2)难点:学生能把握课文内容中蕴含的深刻含意,即孔子的学习精神,并引起学生对虚心学习、勤学好问、终身学习的思想有所思考。

二、说学情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也是在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确立的,所以,下面我开始说学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也喜欢表现自己,同时,此时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理解一些语句的'深层

涵义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教学中我会进行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采用故事法、多媒体演示法、朗读体会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多媒体演示中了解更多有关孔子和老子的信息,这样他们在朗读课文中能更有感悟和感情。

四、说学法

新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深刻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一)导入

本课我将采用讲故事,图片演示以及视频的方式导入新课,因为通过讲授与孔子和老子有关的故事,以及呈现图片,学生就可以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孔子和老子,这样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受新知。

(二)新授

1.初读感知。先让学生浏览并默读全篇课文,找出其中的生字词。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生字。接着同桌进行对读,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倾听和注意力,在倾听中纠正他人的错误。

2.合作交流。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在自由朗读课文后相互交流,共同找出能引起思考的词语或者句子,同时小组学生共同理解和感悟这些词句,并且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讲台上进行汇报,汇报完后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这个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全体学生大声齐读,接着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在充分熟悉课文之后,老师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读字卡片,引导学生依次的认出并读出本课的生字。

4.引导大家一起理清全文思路和思想感情,把握重点词句,并理解词句隐含的深刻含意。

(三)巩固练习

1.通过PPT展示重点字词,以及相关的解释。同时学生大声朗读几遍。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有感情并流利的朗读。同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找出其中读错的地方,或者感情还有待改变的地方。

(四)小结

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在他们的总结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也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不是目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的生字以及体会本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会布置以下三方面的作业:第一,用今天学习的生字先组成词语,然后造一个句子;第二,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然后写上原因;第三,课下收集一些有关老子和孔子的资料,比如说名言等,并和爸爸妈妈一起理解和分享。

六、说板书设计

2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会用写关键词的方式来呈现板书,这样也会比较简明易懂,主要分两部分:

生字:兼纳丘毫授

知识联系:孔子----远近闻名的老师----拜老子为师---勤奋好学--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思想

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篇12)

一、导语: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有着无穷的奥秘,等待人们用科学去发现、探索

二、读议第一段:

(1).演示课件,飞机飞过:

1.请同学们观察飞机

2.介绍飞机的用途

(2).出示幻灯飞机内容:试着读出感受

(3).指名读评议体会

(4).造句: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三、读议第二段:

(1).演示课件,航天飞机飞过:

1.请同学们观察航天飞机

2.说话练习:描绘航天飞机的样子

(2).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

(3).男、女生再读

三、读议第三段:

(1).演示课件,智慧老人的话

(2).默读填表:

普通飞机航天飞机

飞行高度

飞行时间

作用

(3).汇报填表情况,理解体会

(4).相邻的两人互读、互评

(5).指名读喜欢的句子

四、写作:

(1).思考:还想了解航天飞机的什么知识

(2).回忆:平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上网:筛选的网页,解决问题

(4).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5).结合课文、网页、资料介绍航天飞机

五、结束语:

谢谢同学们,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簇簇想象的火焰,看到了一个个未来的航天专家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掌声


这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掌声》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问疑:
 ⒈小朋友们,有人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
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
 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
 ⒊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带到刚才的问题认真的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
 ⒉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
 ⒊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组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⒋看一看下面词语你会不会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⒌下面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反馈检查,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⒍读过课文,请小朋友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⒎理解词语。
 ⒏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读准生字、词语的读音,课文也读的正确、流利了。
大家还要通过认真读书,读懂了一些词语。大家学的很好。课后还要练习读出感情来。
三、描红生字
 ⒈读准课后要描红的生字。
 ⒉播放轻音乐,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
 ⒉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⒊班级反馈,指导朗读。
⑴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叫晓英的同学,他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
 ①指导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地句式,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地一角在。
 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小英因为身有残疾非常自卑。
 ③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地原因。
⑵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①小英为什么把头低了下去?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自卑的原因。
⑶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犹豫""慢吞吞"是小英不愿意让人看到他的样子。"眼圈红了"说明小英
觉得自己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复杂的心情。
⑷那掌声使小英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②练习朗读体会小英感激的心情。
⑸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地掌声下微笑着走下了讲台。
 ①讨论让学生明白:②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是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
 ②练习朗读。
⑹他不在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见了学校的舞蹈房……
 ①联系小英来信中的话交流,小英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②练习朗读。
 ⒋有感情的朗读第1~6自然段,说说小英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
 ⒌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三、总结全文:
 ⒈听课文录音。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⒊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难时,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四、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完成《习字册》上的书写练习。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新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