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那写一篇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一、到郊外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和欣赏《出发》《放风筝》等与春天户外活动想关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活动。

2、认识小节和小节线。

3、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4、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丰富其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学用唱名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谱,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教学课时: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

2、引入春天的话题。

3、创设情境:师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旅游,准备好了吗?请你们跟我一起出发吧!(播放音乐做律动)

4、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说说你的感受。

二、感受歌曲

1、师:哇!这里的风景好美呀!让我们停下来欣赏欣赏。

2、聆听乐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3、师:仔细听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又有怎样有趣的自然现象?(回音)你们听得真认真!这首歌曲还表现了山谷里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是回音。回音好听吗?

4、揭题。

三、学习歌曲

1、学生倾听歌词,模仿歌曲中回音的两句旋律。

2、歌曲运用了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秒度升毫秒年回音的效果。

4、穿插练声曲,让学生模仿。

5、教师一句一句演唱歌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用稍弱的力度。

6、全体跟琴演唱。

7、学生有表情的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

8、学生分两组,互相模仿回音。

四、回音游戏

1、呼唤:喂!我来了!大山你好!

2、 节奏:X X X , X X , X X X X X

3、唱名音高:mi---sol---mi

4、旋律片断

5、歌曲片断

五、全班演唱歌曲。

六、小节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

5、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Fwr816.COm小编精选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到郊外去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到郊外去


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 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节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旋律片段。
5、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春风 呜 — 呜 — ……
(3)春雨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沙 沙 ……
(4)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4、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随笔:能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的一般特点;能随音乐律动。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学唱歌曲的歌谱。
3、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完整地演唱歌曲。
4、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随笔:能有表情的演唱本歌曲。认识小节、小节线。
第四课时
教学 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郊游》。
2、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听录音。
2、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跟琴演唱。
4、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能随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人音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 欣赏《出发》《放风筝》。
3、 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 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歌曲为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基本相同,只有第三句是对比乐句。教师范唱该乐句时,应注意将力度、旋律等对比因素表现出来。在教唱歌曲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开始人与自然、儿童与大山的对话。在演唱形式上,可设计成一呼一应的对唱形式,模仿山谷回音的效果。唤起儿童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有利于儿童表现歌曲力度的变化。运用中等速度,欢快地演唱。注意在表现歌曲力度变化时,对比要鲜明但不能过分夸张。
该乐曲旋律的核心音程是围绕属音sol的上四度跳进与下五度跳进进行的,这两种音程构成了歌曲旋律发展的基础,教唱歌曲时,可适当注意。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主要利用乐队音色的手法,表现儿童心潮起伏的心情和车窗外快速变化的景色。该乐章为单二段结构。
3、《放风筝》这是一首流传在河北南皮一带的民歌。歌曲表现了春季放风筝的民俗。从三月清明唱起,唱到姐妹的穿着打扮,唱到放风筝的动作细节、风筝飞翔的形态,直唱到姐妹收起风筝欢欢喜喜回家去。歌曲优美动听,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4、《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歌词的开始,每一个字后面都有短小的衬词,活泼轻快,富有童趣。演唱时,衬词可唱得轻巧。歌曲结束时句尾可带有呼唤语气的衬词“呦哎!”,给整个唱腔带来饱满激情和独特的地方色彩,演唱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
《放牛放到小河边》为平调山歌,节奏简洁,音域较窄,起伏较小,似唱似说,亲切欢快。
5、《郊游》 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
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歌曲为非规整结构,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音域不宽,八度。节奏平稳。曲调围绕sol音进行,具有继续发展的不稳定感,尤其是第二句,进行到la,具有小调意味,更加强了乐曲中部的变化发展态势,但曲调很快回到第一句,稳定地结束到主音上。第二句中的“飘”和“柔”,都是一个字四个音,音高要唱准确,声音要唱连贯。
演唱速度为利于行走的中速。
教学重点:
1、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 随音乐《出发》或《郊游》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
1、 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2、 学唱《放牛放到小河边》歌曲唱名,做到唱名与音高一致。
3、 聆听音乐《出发》或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时,要做好组织工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教学目标:
1、 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2、 引导学生积极创编回音游戏。
教学过程:
一、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 师生问好,交流寒假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听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 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3、 教师即兴呼唤,请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4、 教师穿插一至两首练声曲,让学生用稍弱一些的力度来模仿。
例如:1=C 4/4
 1 2 3 — |1 2 3 — |5 4 3 2 5 4 3 2 |1 — — —‖
师: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生:呜 呜 轰隆 隆隆隆隆隆隆 隆。
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1、 教师演唱歌曲中的第二句: 学生跟唱:
1 2 3 4 |5 —| 1 2 3 4 |5 —|
啊 啊
2、 教师一句一句演唱全曲,学生一句一句跟唱,注意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3、 全体跟琴演唱歌曲。
4、 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注意第二句演唱力度的变化。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一组在第十一小节处模仿回音。
三、引导学生做回音游戏。
将学生分成两组,领头的学生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创编声音,让另一组的学生模仿,比一比哪组模仿得像。
1、 呼唤。如:喂—,我来了—,大山你好—,等等。
2、 节奏。如:X X X ,X X . X X X X X ,等等。
3、 唱名音高。如:mi — sol — mi 等等。
4、 旋律片段。
5、 歌曲片段。
四、教师带领学生演唱《山谷回音真好听》,结束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教学目标:
1、 听辨和感受乐曲《出发》中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 感受河北民歌《放风筝》的情绪,了解歌曲的内容和一般特点。
3、 听辨和感受《出发》和《放风筝》在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情绪方面的差异。
4、 参与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 听音乐,初步感受乐曲《出发》的节奏。
提出问题:乐曲中描写了什么交通工具?
作曲家运用哪些音乐手段来描写这种交通工具?
2、 教师介绍定音鼓和小鼓对火车均匀行驶节奏的模仿,小号对火车汽笛声的模仿。
3、 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出发》的情绪。
提出问题:乐曲中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是怎样的心情?
作曲家在乐曲中运用两支旋律以及不同的音色,表现少先队员出发到郊外去的心情。
4、 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两个主题。
二、听乐曲《出发》,随音乐律动。
1、 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列或几列长队,仿佛是火车的车厢,随音乐有节奏地律动,特别提醒学生表现火车出站、进站时,渐快与渐慢的节奏变化。
 2、 提醒学生注意律动时队形的变化,以及队形行驶方向的变化,应随音乐中旋律的不同、音色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3、 介绍作曲家和乐曲创作背景。
三、聆听河北民歌《放风筝》。
1、聆听中国风格的音乐。
提问:《放风筝》与前面刚听过的乐曲《出发》有什么不同?
鼓励学生从音乐情绪、风格、音乐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
2、听歌曲歌词,提问:歌曲中唱了哪些内容?
三月 — 姐妹穿着 — 放风筝 — 风筝飞翔 — 回家
3、介绍这首民歌的音乐特征: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传唱,不同地域《放风筝》的音乐也不一样,同一首民歌,不同的人唱得也不一样。介绍歌曲之中的衬词、装饰音以及旋律等特点。
4、 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
四、多声部节奏组合活动:《春天交响曲》
1、 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春天的想象,将春天能发出声音的事物列举出来,将这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模仿出来。
2、 组织学生对各种声音依次模仿和表演。
3、 教师选取其中的几种声音填入如下表格中,进行节奏设计,组织学生按节奏念读。全体学生顺序表演。启发学生进一步联想,思考哪些声音应该用强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用弱的力度来表现,哪些声音应该渐强,哪些则应该渐弱。
1. 春雷 轰隆. 轰隆. 轰隆. 轰隆. …
2. 春风 呜 — 呜 — …
3. 春雨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沙沙 …
4. 山泉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叮 咚 …
5. 布谷鸟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布谷 O …
6. …
4、 然后将学生分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节奏声部,先依次表演各自的声部,然后两个、三个声部,直至所有声部都组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首《春天交响曲》。
5、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还有哪些春天的声音可以组合到《春天交响曲》中来,可以用什么节奏来表现,等等。
五、教师总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能有表情地演唱。
2、 学唱歌曲的歌谱。
3、 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活动《春天交响曲》。
二、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
1、 教师描绘春天的景象,请学生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分歌词与衬词,注意衬词应轻读。
2、 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学生跟琴独立演唱。
3、 完整地演唱歌曲。
4、 教师范唱唱名,学生跟唱唱名。请个别同学唱、小组唱,同学互相评价并纠正。
三、学习小节线、小节。
1、 教师介绍什么是小节与小节线。
2、 请学生说说《放牛放到小河边》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
3、 请学生数数学过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中,有几个小节、几条小节线,在哪几个小节中需要用稍强的力度演唱,哪几个小节需要用稍弱的力度演唱。
4、 请学生设计演唱《放牛放到小河边》的强弱力度变化,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四、结束本课。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郊游》。
2、 随着音乐表演郊游情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郊游》。
1、 听录音。
2、 教师教唱,学生跟唱。
3、 跟琴演唱。
4、 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相同懂得部分。
三、听音乐,创编郊游的动作。
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放牛,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的活动。
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组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还请一组同学开动脑筋想想,我们郊游还开展了哪些活动?用动作表演出来。
四、边唱边表演郊游动作。在相同旋律部分做相同的动作。
五、结束全课。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静夜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并联想自己学过的古诗,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重点:本课中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是一方面,更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搭配而创造出的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曲谱学唱和二声部的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教学用具:录音机、歌曲伴奏、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的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的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同学们对诗歌很是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而很快猜到了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同学们的知识很渊博。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生:有《静夜思》……

师:好的,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以李白的《静夜思》为词而谱曲的同名歌曲《静夜思》。

三、新授

师:我们先来聆听一次,感受曲调的抑扬顿挫。

生:初听,感受音乐。

师:多么美的诗词,听完歌曲后,我更加能够理解李白为何把情感和思念寄托给月亮。大家想,我们也许会相隔很远,但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轮明月,月亮会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这么有韵味的诗歌再配上了委婉的旋律更是天籁之声。我想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诵诗词时,就应该更加有味道、更加有感情,而且我们也应该换一个词,不叫朗诵而叫吟唱。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表现一下。

生:带动作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师:我们一起来一次,要表现出你们丰富的情感。

生:共同朗诵

师:诗词写得多感人啊。体现出诗人王维的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师:带着这样的情绪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歌曲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齐唱部分,第二个部分是合唱部分,带有尾声。

1.教唱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唱能力,并嘱咐学生注意装饰音的唱法与作用,使歌曲更加得委婉动听,为歌曲增添了色彩。

2.在第三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要处理成声断气连的唱法。

3.让学生演唱曲谱,可以是简谱或者是固定调唱法。在第二部分的教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音准问题(低声部有必要可以先唱曲谱),也要多培养学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声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对抗的效果。尾声的延长符号再次提醒同学们要很好利用循环呼吸法。

4.在美妙的歌声中,真想动情地舞蹈,但我们教室面积有限,那我们就利用上肢运动来指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体现)

四、巩固歌曲

再次聆听,反复演唱,体验音乐。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学习这首歌曲,也许你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体会,因为你们还小,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等长大了也许为了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就能体会到那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了,看到了月亮会更加想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也希望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歌曲之后在明年的中秋节那天,能唱给爸爸妈妈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师生接力唱、男女生接力唱、领唱等来练习等,就不会有乏味的感觉。)

五、拓展

师:看到同学们的情绪这么高涨,老师突发奇想,想借助这小小的教室作为我们的舞台,来开一个“古诗词朗诵音乐会”,也就是古诗新唱,同学们是否有兴趣?

生:有!

师:那么老师就选用依靠首《读唐诗》的片段来作为演唱会的开场曲。(播放《读唐诗》)。

师:心细的同学一定在开场曲中发现了很多的诗歌,能说说都有哪些诗歌吗?

生: (略)

师:那在这些诗词里面,我们回忆一下,哪个是你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歌曲?

生:有《咏鹅》和《江雪》。

师:谁来做第一个登场的歌手?

生:分别演唱《咏鹅》和《江雪》。

师:不知道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把自己熟悉的歌曲或喜欢的、学过的歌曲与古诗利用起来,创编成自己的古诗新唱呢?

生:愿意!(讨论、思考)

师:老师先带个头,我为我喜欢的一首孟浩然的《春晓》进行一下古诗新唱。(一个小片段)

师:接下来,谁来大胆地尝试一下。

生1:选用了一首古诗,利用了《静夜思》旋律。

生2:……

六、小结

阶段目标:学生们已经能够体会到古诗新唱的乐趣,有了词再配上适当、协和的乐曲使得古诗更加完美,更能烘托出其中的含义。

师:同学们的创编能力真得很强,我想唐代的那些诗人一定不会想到我们为他们的诗歌配上了那么优美的旋律。好了,今天的演唱会到此结束,能够举办得这么成功,要感谢各位编曲家、各位歌星的参与和登台演出,谢谢,再见!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童谣


第1课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4、3/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2课

教学内容:1、歌曲:《童谣》歌曲处理

2、综合训练2

3、欣赏:天黑黑

教学目标: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歌曲处理:

1、集体演唱歌曲《童谣》

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速度、情绪演唱。

按讨论的练唱

2、教师指导:

歌曲旋律平稳流畅、节奏宽松,唱时要做到气息均匀、连贯,不要有过多的强弱变化。(练唱)

三、综合训练

1、教师将书上的两条旋律分别弹一弹。

2、教师随便弹奏其中一条,请学生说出教师弹奏的是哪一条?

四、欣赏:天黑黑

1、导入:我们学唱了一首《童谣》,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童声合唱。

教师介绍《天黑黑》:《天黑黑》是一首流行于台湾北部和闽南一带的民歌。虽为童谣,但深受人们喜爱,被大人、小孩广为传唱。

2、初听乐曲,请学生跟琴唱一唱。

3、复听,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讲了什么?

4、完整复听,完成听听想想。

小学音乐《大海》教学设计【二年级】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小编小编整理了小学音乐《大海》教学设计【二年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物都很感兴趣,但对于音乐知识的了解又显得比较浅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注重教学常规,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音乐习惯的养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聆听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像,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恰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学生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x”这个节奏型。

四、教材工具

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课件、电子琴(钢琴)、教案

五、教学过程

(一)听声、看大海沙画表演,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一段大海沙画表演的视频,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教师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

2、教师播放介绍大海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神奇。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大海》。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大海》(学生跟着老师做简单动作,体验三拍子律动。)

2.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教师出示四三拍节奏规律图谱并要求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3.出示歌谱,复听歌曲,再次感受四三拍强弱规律。(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对四三拍节拍加深印象)

4.出示“x.x”这个节奏型,让学生感知附点节奏,并掌握附点节奏。

5.出示歌谱,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几次附点节奏。

6.按节奏读歌词,学生试着读,读不准确的句子,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7.教师出示歌谱,一边弹琴一边范唱,学生跟老师小声哼唱。(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8.学唱歌曲

(1)学唱前半段歌曲,教师弹琴范唱歌曲,积极鼓励学生试唱,唱不准确的乐句教师及时给学生进行纠正、指导并示范演唱,让学生多演唱巩固几遍,能更好的掌握。(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好音乐节奏“x.x”并注意歌唱姿势)

(2)教师引导学生对前半段歌曲进行感情分析、处理,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前半段歌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音乐节奏和速度,注意歌唱姿势,用声音表现出大海的“美“感)

(3)学唱歌曲后半段,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用心聆听。(教师提示:注意歌曲中歌词的演唱速度与节奏)

(4)教师弹琴,鼓励学生自己演唱。教师听后指导纠正学生个别乐句和歌词节奏的演唱,尤其是高音部分和最后一句歌曲的节奏多重复练习几次,加以巩固。(教师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气息和声音的控制,切记扯着嗓子大喊)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歌曲,教师提示:注意听准音乐及歌曲的节奏。

(6)分析、处理歌曲后半部分,设问学生:波涛涌动的大海应该用什么的情感和声音去表现?大海摇篮应该用什么样声音哄着太阳和月亮睡觉呢?

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

(7)出示全部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声完整演唱全曲。(教师提示:注意歌唱情绪及节奏,听好音乐,注意歌唱姿势)

(8)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合音乐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即兴创编能表现出大海的律动动作进行表演。

9.分小组表演歌曲《大海》,教师做几个简单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动作为歌曲表演。

10.分组表演: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

(三)课堂拓展

(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的内容,想到的事物。然后出示“海洋污染“的几幅图片,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最后教师总结: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海洋,热爱我们的地球,一起努力争当一名保护地球文明的小金星。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一课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第四组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种种自然现象,而且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妙在导法。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尤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基于上述理念,本课教学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利用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网络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了视频、网络资源等,从情景和兴趣出发,练习生活实际经验,通过对话表演、知识拓展等一系列活动,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促解,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3、情感态度目标:学会观察大自然,善于动脑筋、想问题。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力求做到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物下雨前活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片乌云,闪电和儿歌。
1、老师这有一首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身,雷声响起一阵阵。听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说说要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引导说出要下雨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第16课,要下雨了。
要下雨了,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都在忙碌起来了,想知道他们都在干什么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王国里去看看吧。
2、走进动物王国迎接我们的是一群可爱的生字宝宝,大家想不想认识认识他们啊?让生字宝宝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吧!(开火车读生字)。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3、接下来我们再认识认识生字宝宝的小伙伴们。(齐读词语库)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
4、大家想不想和生字宝宝、词语宝宝做做游戏啊?(填字游戏)运用flash课件做游戏。
设计意图: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描述,配合多媒体出示的画面,引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多媒体的引入适时、适当,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师:我们已经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了,可是,淘气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藏在课文里,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读书有三不,哪三不?(生答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请大家打开书第16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的?
(2)师:小白兔是怎样知道要下雨的?
生答:燕子说的、小鱼说的、蚂蚁说的。师贴图。图片均来自网络资源库。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为了把握儿童的心理,吸引调动其多种感官,以情境激趣,为学生兴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2、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幅图
师:①大家看图,小白兔在干什么?(生答弯腰割草)。
②天气怎么样?(生答天气很闷)
③你们有谁有过们的时候,身体感觉怎么样?(生答)
④所以我们读这一自然段时要有一点闷的感觉。(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幅图
当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的时候它看见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看----(出示第二幅图)
师:①这时小白兔直起身子,看见了谁?(生答燕子)
②燕子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生答燕子飞得很低)
③燕子平时飞得很高,而现在却飞得很低,好奇的小白兔就问燕子~?(生读小白兔的问话)
如果老师是那只燕子,你们是小白兔,会对我说什么呢?
④生评价读得怎么样,有感情地、大声地读(指名读、齐读)。
⑤燕子是怎样回答小白兔的,请同学们用铅笔和尺子画出来。
⑥生读燕子的话。
⑦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燕子飞得低。(板书飞得低)
⑧同桌互读。
⑨男女生比赛读。
(3)小组学习4——7自然段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自学能力,依照我们刚才学习第1、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老师总结出四步学习方法。(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组学习方法)
①说说小白兔还遇见了谁?(生答小鱼和蚂蚁)
②小白兔对小鱼说了什么?(生读小白兔的话)
③小鱼是怎样回答了?(生读小鱼的话)
④是呀,要下雨了,水里的空气很闷,不够小鱼呼吸的,所以小鱼要游出水面透透气。(板书游出水面)
⑤“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有谁和你们说过这样的话。(生答)他们对你们都很关心,所以这一段我们要读出关心的语气来。(齐读6、7自然段)。
⑥小鱼真的很关心小白兔,小白兔除了遇见了小鱼还遇见了谁?(生答蚂蚁)
⑦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她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生齐读大蚂蚁的话)
⑧因为蚂蚁怕来临的大雨冲毁他们的家园,所以他们提前就把东西搬到安全的地方。(板书搬东西)
⑨谁再来读读大蚂蚁的话。
⑩句式练习
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
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呢!
(13)刚才我们读懂了课文前几个自然段,知道要下雨了,出现--------三种现象,同学们说话的能力越来越强了,现在我们来完成第四步(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
(4)出示第四幅图
大家想知道这场雨到底有没有下呢?你们听---(出示课件雷声Mp3加闪电的动态图片)大雨真的下起来了,小白兔边跑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我就是兔妈妈,你们是兔宝宝,见到妈妈你们会说什么呀?(引导学生说前几个小动物说的话)猜猜妈妈会说什么呀?(出示课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初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白茫茫、模模糊糊”等词语。

2. 学习1—3小节,积累句子,能用书上句子或自己语言来介绍雾中的景色,能在课外找到描写初冬景色的句子。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知道初冬季节自然景色的特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秋天过去了,冬天刚刚开始,我们就叫它“初冬”出示课题“28初冬” ,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好的,我们就来听听这篇课文是怎么描写初冬的。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出示卡片“大雾中”“雾散后”,这篇课文就是写了这些景物在雾中和雾后的特点。现在小朋友一定非常想自己去读读课文,下面我们就来学字词,读课文。多媒体出示生字,注意这些生字的音、形、义。

三、 自学课文,小组检查

指名抽读生字,(多媒体演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比较“芒”和“茫”、“野”的笔顺、“厚”的结构、“冷”“厚”的反义词、“初”的部首

小组读课文,点评。

四、 学习1—3小节

1、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描写了雾中和雾后的景色,今天我们来学习雾中的景色,也就是1—3小节,自己轻声的读1—3小节,再选择最喜欢的一节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随机板书。

2、学生交流,指导朗读。

3、我们已熟悉1—3小节,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能不能不看书,看着图和板书来说说1—3小节的内容,先一小节一小节说。指名说。谁能连起来说。交流。

4、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知道正是因为有了雾,才使初冬的景色更美,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的朗读1—3小节。

5、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在课外书上找到一些描写冬天景色的句子,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学生交流。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的1—3小节,学得非常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雾后的景色。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学设计”一文,希望“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到郊外去》教学设计”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