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政治复习教案:多变的价格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只有充分准备好教案课件的前期设计,才能很好地达成要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写好教案课件,有没有好的范文可借鉴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中高三政治复习教案:多变的价格”,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一 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供求影响价格

1、间接影响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等许多因素会影响价格。

2、直接影响因素——供求。间接因素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上通过改变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

3、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

(1)买方市场:

(2)卖方市场:

(二)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可见,在一般情况下二者成正比。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商品的价值量: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内容: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每个商品生产者的意义:

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含义: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量既可以指价值总量,也可以指单位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既可以指社会劳动生产率,也可以指个别劳动生产率。要进一步理解,读下表:

钢笔制造业 该部门一个工人原来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个别劳动生产率再提高一倍

一定时间内 8小时 8小时 8小时

使用价值量 8支 16支 32支

劳动生产率 每小时1支 每小时2支 每小时4支

单位商品价值量 1元(价格) 0.5元 0.5元

商品价值总量 8元 8元 16元

根据表格,总结出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下:

①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即使用价值量越多。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关系;

③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意味着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减少。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关系;

④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意味着这个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加。所以,一个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他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关系;

4、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总量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减少(反比) 不变(无关) 减少(反比) 不变(无关) 增加(正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不变(无关) 减少(反比) 不变(无关) 增加(正比) 增加(正比)

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有关商品生产的规律;“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是有关商品交换的规律。)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可能的表现形式。)

二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是不同的。

(1)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互为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

(1)互为替代商品:

①如果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②在可以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2)互补商品:

①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重点难点

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

2、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

5、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6、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热点材料分析

热点材料:(1)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法改委于2004年6月日正式颁布实施《汽产生发展政策》。政策明确提出要通过本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并在2010年前是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过,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政策强调要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捯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2)2004年5月被称为中国轿车市场的“黑色5月”。连续三年增幅保持50%以上的中国汽车市场,2004年5月份的销量出现全面滑坡,比上月骤然下降20%,库存积压量占到总产量的的10%以上,有的企业销售量下滑30%以上。专家预计,2005年我国轿车产能利用率将跌到55%。产能过剩必将导致竞争加剧和利润下降。据报道,我国许多地方目前仍然在上马汽车项目。目前全国27个省市已建成汽车生产线,整车制造企业达123家。

(3)2004年5月17日,轿车销售季军上海通用汽车集团宣布正式启动“别克突破2005”战略行动,开始全线降价。一个月之后,占有中国轿车市场30.8%份额的大众品牌也开始全系列降价。这是中国轿车销售前两名首次联手降价。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6月份我国汽车销售价格比2003年同期下降9%。

解析:(1)商品的价格是有价值决定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商品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提高,其价值量不断降低;又由于汽车产品的供应量大大增加,而同时市场需求量并没有随之提高,所以汽车产品的价格下跌成为必然。

(2)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合理的降价销售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行为,它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促使企业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但降价也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就会使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受损。对于价格战中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要依法予以制止。

(3)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一定条件下,降价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但从长远看,还在于加强技术开发,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否则,近日用降价夺来的市场,明日就可能因技术差距,或者产品和服务质量跟不上而被迫让出。

巩固训练:1、2004年6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广告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汽车产业品牌营销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车价仍有下降空间,降幅在10%--20%左右。其中中高档车降幅较大,低档车降幅较小。

当前,众多厂商都认为汽车的价格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你如何看待车价下降这一现象?作为汽车生产厂家,除了降价外,你认为还应该怎么做?

答:(1)价格竞争是企业间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价格和供求关系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供给和需求。如果某汽车生产厂家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前提下降价销售,则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使消费者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种降价方式是可行的;反之,则是不可行的。

(2)①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通过生产适销对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②遵循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③强化品牌意识,注重企业形象,搞好产品售后服务,积极为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

2、2003年国庆节前夕,某市小灵通业务正式开通运营,在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旋风,人门趋之若骛,短短几个月,用户突破10万大关。小灵通为什么在市场上能如此“灵通”?其实奥妙很简单:便宜。由于小灵通是市话的延伸,因此各地电信部门都按照3分钟两角钱的市话价格收费。小灵通对比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手机,竞争力不言而喻。

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学道理?小灵通的“灵通”给商品生产者什么启示?

答:(1)材料反映了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供求。因为小灵通通话价格低廉,因此受消费者的欢迎。

(2)商品生产者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

fwr816.coM编辑分享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多变的价格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学案

一、《考试说明》要求:
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理解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的经济现象;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本课在《考试说明》的要求中都是“理解”和“运用”的能级要求。

二、知识体系: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一个商品的价格是多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商品的价值量、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纸币的购买力。
在影响价格的各个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商品的 ,而商品的价值量的大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劳动者的素质等又是密切相关的。
根据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不同可以分为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买方市场或卖方市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一般情况下只考虑商品的价值量和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不考虑纸币的购买力对商品价值的影响。
2.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有二个方面,一是指该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 决定,二是指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 的原则。
价值规律具有客观性,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存在并起作用,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商品的价格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 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由于价值规律的存在和起作用,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否则就只能被市场所淘汰。
3.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经营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价格变动之后,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生活需要减少或增加对商品的购买,当减少或增加对某一商品的购买后,又会影响其互相替代的商品和互补商品的市场行情。
价格的变化对市场的供求关系会发生影响,对企业的利润会产生影响,企业要根据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适时调整生产经营和管理,如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等等。

三、误区点拨:
1.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吗?
错误。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价格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商品生产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毫无意义吗?
错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每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以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3.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吗?
有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商品的数量有关。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一个常数,商品的数量多少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增多,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反之商品的价值总量减少。
4.有人认为,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保持不变。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数量同比例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和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同比例降低。
5.有人认为,价格上升,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就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以上说法是不准确的。一般地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高档耐用消费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6.当供不应求时,“物以稀为贵”,当供过于求时,“货多不值钱”、“谷贱伤农”。所以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吗?
错误。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影响价格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
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都相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不同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问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要求商品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等,在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则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2)由于受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背离,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即并非每一次商品交换都能实现双方价值量相等。因此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虽然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 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也就是说,价格的的波动并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
四、热点追踪:
XX年由于收到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量减少,因而国际贸易中商品价格会发生变化;而出口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国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商品价格的变化。目前cpi、ppi指数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再现这样的变化、出现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我们要联系金融危机的大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
房地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垃动国内需求有很大作用,而房地产市场近年来呈现了不稳定的因素,有时房价飙升,有时房价暴跌,导致房地产市场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房地产业价格急剧变化对人民生活、房地产公司、国民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的。
油价、气价、粮价、房价等牵动老百姓的神经,保持物价相对稳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保持物价相对稳定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保持物价相对稳定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些问题。如:据报道:瓶装液化气价格XX年已从9月份的85元一瓶涨到90多元。有些液化气站于12月份又把价格调至100多元一瓶。问题一:液化气涨价带来“厨房困惑”,今冬烧什么“柴”最划算?(气价上涨对使用瓶装液化气的不同收入家庭的生活影响有什么不同。对高收入家庭而言,由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在其全部消费中所占比重不大,气价上涨对其生活的影响有限;但对低收入家庭来说,生活必需品的涨价会使他们的生活更为艰难,加重经济和精神负担。)问题二:说明面对“厨房困惑”,使用瓶装液化气的居民可能的选择是什么,并说明理由。(①继续使用,增加“烧”的费用支出,因为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②减少对瓶装液化气的使用,增加电、蜂窝煤的使用,因为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可以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
再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XX年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液化气价格也做相应调整。
问题一: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最近我国成品油(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价格为什么要上调?(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成品油价格的上调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问题二:这次调高成品油、液化气的价格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势必提高交通运输价格,增加居民出行支出;增加了城乡居民的燃气支出。如果不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那么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但能调动油、气生产厂家的积极性,增加市场供应。有利于人们节约生产、生活用油、用气。)
问题三:政府如何防范油、气价上调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加强市场监管,稳定物价,增加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补贴。)

五、典型例题:
1.简答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XX年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级单位。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达95家,其中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70家。XX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讧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三:XX年以来,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生产热潮,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
(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
(2)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3)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怎样才能确保我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1)
①汽车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下降。
②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的增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③外国进口汽车的增加,汽车厂商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通过降价增强竞争力。 !
(2)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商品,当汽油价格上升,不仅使汽油需求量减少,而且使汽车的需求量减少,所以汽车销售遭遇尴尬。如果两种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大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小排量汽车互为替代品,当大排量汽车价格上升,小排量汽车和电动白行车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再者,对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消费也符合“绿色消费”的要求。
(3)
①鼓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②依靠科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汽车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③积极引导推动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市场集中程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
④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2.探究题: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李老师家离学校十余公里,上下班很不方便,因此想买一种交通工具——一摩托车或电动车。请同学们帮助李老师出出主意,看哪种交通工具更经济?
注:当前,汽油价格由原来的4.9元/升,涨到了现在的5.9元/升,根据有关部门预测,汽油价格还有上涨的趋势。目前电的价格在0.5元/度左右。据估算百公里摩托车耗油约2.0升,电动车耗电约8度。
(1)上述案例中,哪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哪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为什么?
(2)你给李老师出的主意是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
①摩托车与电动车互为替代品。因为摩托车与电动车的功用相同,都呵以满足李老师七下班的需要,因此二者互为替代品。
②摩托车与汽油、电动车与电是:互补商品。因为摩托车与汽油、电动车与电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李老师上下班的需要,所以二者是互补商品。
(2)
①买电动车更经济。商品价格高低影响需求量。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汽油价格上升,使得摩托车的消费受到影响。
②摩托车与电动车互为替代品,它们的功用相同。因电的价格较低、汽油的价格较高,故李老师选择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比较经济。
六、能力自测
1.目前,北京二手房市场发展势头看好,其竞争也日益激烈,其中北京本土规模大和竞争力强的公司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外地的房产公司也看好北京市场,纷纷人住北京,随着二手房市场日趋成熟,由最初卖方市场已发展为买方市场。这表明,北京二手房市场类型的变化主要是由 ( ) a.商品供给大量增加造成的 b.商品需求大量减少造成的
c.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化造成的 d.国家宏观政策造成的
2.生产同样的商品,不同的生产者有的赚钱,有的不赚钱,甚至赔钱,其根本原因是他们 ( )
a.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b.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c.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d.所出售的产品价格不同
3.20年前,手机也称“大哥大”,买一部要花2万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薪者20年的收入。最近,小薇只用300多元便买了一部,仅相当于一个普通工薪者一周的收入。当前,手机价格下降的主流势不可挡。手机价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
a.厂家数量增多使产品供应量增大 b.商家采用了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
c.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4.手机+低廉价格是手机消费者最为热衷的消费模式。手机实现价格低廉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
①伴随技术进步出现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 ②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充分的竞争
③其他厂家对手机的仿冒和跟进 ④市场的相对饱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带来的影响是 ( )
①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会使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③会使这种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④会使这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商场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商品的陈列是很讲究的。例如:在鸡翅旁边陈列炸鸡调料,在香皂旁边陈列皂盒,或者在剃须刀架旁摆放剃须泡沫等等。材料中商品陈列的讲究之处在于( )
a.使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b.能够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
c.使商品价格通常处于上涨趋势 d.会提高陈列商品的价值量
7.目前,新疆阿克苏市大力推广温室自动卷帘机,增加采光时间,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以增加设施农业效益。这是因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 ) ①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②使消费者获得更多价值,促使产品价格提升 ③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 ④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XX年3月中旬,国际黄金价格再创新高。随着近年来黄金投资概念深入人心,不少投资者设法参与实物金的炒卖,黄金价格水涨船高。这主要表明,黄金价格上升是因为( ):
a.市场对黄金的需求不断增长 b.市场对黄金的需求不断减少
c.黄金作为贵金属,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d.黄金能创造价值,是一种价值符号
9.XX年5月28 日,受四川汶川余震的影响,西安市南郊部分商店出现市民抢购帐篷、防潮垫现象,一顶原价200元的帐篷卖到了700元。这一现象说明 ( )
①商品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升 ②在卖方市场条件下,销售者处于有利地位
③商品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④在买方市场条件下,销售者处于有利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同样一种商品,有时降价,有时涨价,受很多因素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 )
a.改变商品质量实现的 b.改变该商品的供给或者需求来实现的
c.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实现的 d.提高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11.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已进入低价时代。对于笔记本电脑,许多人过去“只在梦中想”,而今大可以“信手抱回家”。笔记本电脑市场进入低价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c.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d.笔记本电脑的日益普及
12、近期我国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玉米作为生产工业乙醇的主要原料,被大量的用于生产燃料乙醇,造成饲料用玉米紧缺,玉米价格大幅上扬。这主要说明 ( )
a.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
b.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 c.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
d.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
13.美国是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销售大国,全国平均每两人就有一辆汽车,被誉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然而。近来全球油价飙升,汽油与柴油价格上涨至历史点,迫使美国汽车大厂商纷纷宣布减产,民众也减少外出,以节省油费。这主要说明 ( )
a.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该商品价格的影响
b.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
c.商品价格上升必然导致消费对其需求的大幅减少 d.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
14.近年来,我国钢产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对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许多企业以产量规模获得利润的发展方式正在向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做精、做优、做强钢铁主业的目标,加速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市场紧缺产品,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向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发展方式转变 ( )
①是价值规律的内在要求 ②是市场竞争的结果
③是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结果 ④能使企业始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a d c c b c a a b a a b a
15.XX年4月,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6%,比3月回落0.1个百分点。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仍在,但肉、蛋、油、菜价格普遍下跌。猪肉价格延续3月的跌势,环比下跌1.8%,连续两个月累计下跌5.2%。在猪肉的带动下,4月份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下跌2.9%和1.3%。
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
(1)江苏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会对生产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
(2)猪肉价格下跌为什么会带动牛肉、羊肉价格下跌?
参考答案:
(1)商品价格变动可以调节生产规模。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一卜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因此,江苏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会刺激消费品生产者增加生产。
(2)在可以互相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猪肉与牛肉、羊肉是互为替代品,猪肉价格下跌会使消费者增加对猪肉的需求,减少对牛肉、羊肉的需求,从而带动牛肉、羊肉价格下跌。

16.芦笋由于含有人体所需的高营养价值,具有高药用疗效和高经济效益而成为风靡全球的保健蔬菜。山西省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全国芦笋主要生产基地。XX年、XX年,受国际国内货源供应紧张的影响,不少省内外加工企业,加价抢购原料,达到每公斤6元~8元。在一般田块,亩产量达600~750公斤,亩效益达3500元~4000元,高产的可达7000元~8000元,全年总产量约15万吨,一项全省农民增收5亿元。葱这种特定条件下,由于缺乏组织引导,给农民一个错觉:品种好坏一个样都能获得好效益。巨额的收益,使农民种植芦笋面积成倍增加。XX年5月,还是一样的产量,每公斤的收购价格最低时只有1.5元,价格直落近5倍。价格的直线跌落,为芦笋行业的发展亮起“红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1)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经济生活道理。
(2)分析兑明应如何发展芦笋业。
参考答案:
(1)
①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芦笋由于含有人体所需的高营养价值,具有高药用疗效和高经济效益而成为风靡全球的保缝蔬菜,说明了这一道理。
②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XX年、207年,受国际国内货源供应紧张的影响,一些企业加价抢购原料,使芦笋价格达到每公斤6元~8元;XX年5月,还是一样的产量,每公斤芦笋的收购价格最低时只有1.5元,主要原因就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③价格的变动调节生产规模。巨额的收益,使农民种植芦笋面积成倍增加;价格的直线跌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说明了这一道理。
(2)
①注重科学,按价值规律办事。
②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创立自己的品牌,组织自己的营销网络。
③优化产业结构,注重技术要素的推广.新品种的普及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加强管理和引导,兴办加工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提高产品附加值。

高中高三政治复习教案:神奇的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W):

(1)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第二,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3)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关系:

①区别:第一,商品用于交换,其他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第二,商品有价值,其他劳动产品没有价值;第三,商品属于历史范畴,其他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联系:第一,二者都是劳动产品;第二,二者都有使用价值;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4)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被发现,同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G):

(1)货币的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商品交换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金银一旦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了货币。

②一般等价物是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货币形式的演变:金银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等。

(4)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商品和货币的本质属性都是社会属性,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一种生产关系。商品交换实质是相互交换劳动。因此,金银作为货币,同样代表这一生产关系。)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职能含义: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的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显示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第一,二者区别(含义不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第二,二者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又叫购买手段):

①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W——G——W)和对生产者的启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个好价钱,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反之,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商品能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4、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次数所决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1)纸币的优点:

(2)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3)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4)纸币的发行规律: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 指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条件下常见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纸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在非限制性市场条件下,纸币的过量发行会直接表现在物价上涨、纸币贬值上,因而被称之为公开的或显性的通货膨胀。在限制性市场条件下,由于价格受到人为控制,因而纸币的过量发行不能通过价格上涨反映出来,通常表现为商品供不应求,如凭票供应、限量供应或有价无货,被称之为隐蔽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程度一般都是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

(2)通货紧缩 :指货物与服务价格水平普遍不断下降。包含三层意思:其一,物价水平下跌的原因,在于商品和劳务的供应大于需求,以及由之导致的投资边际收益率下降和经济衰退。其二,由于供应大于需求,而新的产品和劳务因技术进步滞后而难以产生,实体经济领域中有利可图投资机会减少。银行普遍出现“慎贷”甚至“惜贷”倾向,并导致货币供应增长率下降。其三,增加货币供应只是治理通货紧缩的必要条件。

(3)注意区分“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因为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有限度的,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但并非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意味着通货膨胀,因为价格虽以价值为基础,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受供求关系影响而引起价格上涨以及由政策性调价、理顺价格关系等引起的价格上涨测不属于通货膨胀。二 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信用工具

1、常用的结算方式:

(1)现金结算:

(2)转帐结算:

2、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信用卡的功能和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

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支票的种类: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二)外汇

1、外汇的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考点:

1、对商品的理解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3、纸币的发行规律。

4、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

5、外汇、汇率的理解。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材料分析:

1、2004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把握调控的力度和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放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首位。专家建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应当既要抑制通货紧缩,又要防止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答:①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如果出现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代表的实物量少了,等于实际收入减少;如果人民的收入没有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购买力降低,从而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②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跌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适度的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有好处。但过度的通货紧缩,会抑制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

(2)应当怎样确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规律支配的。决定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三个因素:第一,代售商品的数量;第二,价格水平;第三,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内货币流通的次数)。前两个因素构成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热点材料:在近年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吸引外资甚至在2002年超过美国。另外,由于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挂钩,而美元从2002年中期就开始持续走软,因此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汇价实际也有所下降。因此,西方国家叫喊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造成中国货过于便宜,商品大量出口,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冲击。

解析:(1)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上浮)后,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取更多的他国货币,买到更多的他国商品。同时,这种货币的信誉及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提高。尽管有这些好处,但一般讲,不到不得已,任何国家都不会将其货币升值,因为这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①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②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③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因此,总体上看,货币升值,对一个国家来说弊大于利。西方发达国家一般不轻易选择将本国货币升值。

(2)中国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态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但影响和决定经济发展的变量很多,不能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地位和作用。有些人把日本经济问题、美国经济问题或其他一些国家的经济问题,统统归为汇率问题,归结为其他国家的货币币值问题,这种过分夸大汇率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言行,只会掩盖自身经济发展中内在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拖延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世界金融发展史表明,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只靠汇率政策就可以摆脱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高中高三政治复习多彩的消费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

①影响消费的因素 ②消费类型的主要分类 ③消费结构的含义 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⑤主要的消费心理

◇理解:

①当前、未来收入的高低及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②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③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 ’ ④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

◇运用:

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例解析合作释疑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引领学生正确看待周围的消费现象,从而自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习重点、难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2.理性消费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案

【预习范围】:教材p60-63

【预习时间】:15分钟

【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难

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梳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学提纲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2、按照不同的消费划分标准,消费分为哪几种类型?

3、仟么是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4、消费心理有哪些方面?

5、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二、自主探究

(一)根据导学提纲自学

(二)检查自学情况,查找疑难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情景一:

关注p17页情景设置,提问消费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如果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学生活动,思考:粮食、猪肉等商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点评:(1)粮食、猪肉是生活必须品,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比较小。

(2)粮食、猪肉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会增加食品支出,从而使恩格尔系数变大,生活水平降低;而粮食、猪肉价格上涨对高收入家庭影响比较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从而掌握关于“消费的类型”的在教师点评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过生日请客搭礼要花几百元。别以为这是社会上哪个阶层的消费,这其实是我国许多城市中学生消费的现状。

实践探究 学生们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消费心理

1.从众心理 2.求异心理 3.攀比心理 4.求是心理

(二)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身边的案例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四、【合作释疑】

(一)查找误区:(通过师生问答方式,结合学生自查情况确定)

(二)误区指津:

l、家庭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1)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家就是增加收入。

(2)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家庭人口数量,也是影响家庭消费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倘若物价持续走高,家庭供养人口增多,即使家庭收入增多,家庭消费水平也不一定事实上会提高。

(3)从根本上说,家庭消费水平,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适度消费与刺激消费互相矛盾?

适度消费是指家庭生活消费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既不超前也不滞后。但是我国目前商品短缺时期早已结柬,消费需求不旺,事实上是消费水平已经滞后

于生产发展水平,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刺激消费是基于我国的现状而采取的正确举措。可见,适度消费和刺激消费都是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特定策略,都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适度消费不是抑制消费,刺激消费也不是超前消费,二者并不矛盾,它们统一于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3、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是指脱离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的一种盲目消费行为,是一种不科学的消费行为。

贷款消费------是以个人信用为前提的,它符合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实际收入状况,故不能简单理解为超前消费?

4.如何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这种原则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就是既不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消费,又不盲目攀比,做理性的消费者。

(2) 量入为出:使消费与国情与家庭收入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不能把量入为出理解为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钱,量入为出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包括在基本生活资料得以满足的情况下,通过储蓄有计划的安排生活。

(3)适度消费提倡勤俭节约的精神,勤俭节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有钱省着花,而是指与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收入水平相当的合理消费。

(4)反对超前消费和适度消费原则上是一致的,但是,判断消费行为是否超前,不能仅仅局限在现有收入上,还包括对未来收入空间的准确认识。

5、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否是限制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提倡的一种普遍精神,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每个人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收入多少,都不能丢掉这一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与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是完全一致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

五、【板书设计】与课后练习

高中高三政治神奇的货币教案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

纸币。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需要

本质

基本职能

商品交换 ――――→货币――――→ 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 )

A.有了商品就有了货币 B. 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C.先有货币后有商品 D. 商品货币同时存在,同时产生

答案:B

[例2] 货币的本质是( )

A.一种商品 B.纸币 C.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

答案:C

[例3] 某商店一件上衣标价150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答案:A

[例4]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地有( )

A.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B. 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

C. 制造假币是违法的,持有、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

D.纸币在流通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答案 D

课余作业

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2 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1、 信用工具

2、 外汇

教学难点

1、 外汇

2、 汇率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

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

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

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

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

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

(1) 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2) 信用卡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

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

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

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1)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人民币外汇牌价:

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四)实例探究

[例1] 下列关于信用卡的说法正确地是 ( )

A、任何机构都可向社会发行信用卡

B、持有信用卡,可在任何消费场所进行消费和购物

C、持有信用卡,在消费时就可不受存款数量的限制

D、持有信用卡,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答案:D

[例2]支票和汇票的共同点在于( )

A、其使用都避免和减少了现金交易带来的麻烦

B、都能在市场上流通转让

C、都用于外埠结算

D、都是商品,和货币一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答案:A

[例3]外汇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 ( )

A、是用于同城结算的支付手段

B、是用于外埠结算的支付手段

C、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D、是用于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的支付手段

答案:C

[例4])在国际外汇市场,1998年7月份,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为100美元=14000日元,到了1999年1月,汇率是100日元=0.909美元。这就是说 ( )

A、日元升值了

B、美元升值了

C、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

D、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下降了

答案:A D

课余作业

1、 利用业余时间到银行调查了解信用卡的有关知识与使用情况

2、有条件的同学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的优点。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高中高三政治复习教案:多变的价格”一文,希望“高中高三政治复习教案:多变的价格”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高三政治经济生活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