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认识练习课》教案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各知识要求。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认识练习课》教案,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在隆隆作业的挖掘机上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二、梳理知识,自主练习
1、回顾梳理角及角的分类、大小比较。
谈话:什么是角?(学生回忆)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并且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记法。(学生画、说)
谈话:用你手中的纸随便折出一个角,跟你的同桌比较一下你的角大小。互相说说怎样比的。(学生活动)
谈话:同学们你能试编一句顺口溜记住角的分类与大小?(学生试说)小指代表锐角,无名指代表直角,中指代表钝角,食指代表平角,大姆指代表周角。
【设计意图】在对应着说的过程不仅记住了这几种角,还能把他们的大小关系很清楚地记住。
谈话:同学们喜欢顺口溜吗?“量角中心对顶点,零线重合角一边,若想知道多少度,分清内外看他边。”老师的顺口溜说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
【设计意图】如果继续按上节课讲的量角的方法复习学生会失去兴趣,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进一步记牢量角的方法,而且还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练习。
①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同学们对基本知识掌握得很好,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
(学生量角并比较)集体校对
②自主练习第8题。继续量角训练
谈话:从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来看,大家都知道节约时间,同学们知道吗在钟表上还藏着许多角的知识。
教师出示钟表教具,先演示,学生口答几个,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一圈是多少度?每一大格多少度,每一小格多少度?
(利用规律限制时间同桌解决第8题,一人用得到的规律解决,一人用量角的办法。)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解决了课本上提出的两个问题,而且能让学生不用量角,就能观察出钟表上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③自主练习第5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在书上量角量得很好,现在我们量量手中的三角板,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同桌合作量角,量后把你的结果汇报给小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以下信息
⑴都有一个角是90度。
⑵一个三角板是有一个角是45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⑶每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
【设计意图】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之前就有学生已经知道它是180度,小组交流的目的,让学生在复习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内角和的知识,为新知打下基础。加强学生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
④自主练习第11题。
谈话:对于一个三角板同学们了解这么多知识。两只三角板你又能得到哪些角的知识?学生口答一些拼成的角,并举着自己的三角板演示给其他同学。
谈话:刚才同学拚得很好,下面个人动手拼一拼谁的发现最多?把你得到的新角画在本子上。
(学生动手拼摆画,可能有的学生几个人合作,运用三个三角板拼成的角要给与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用三角板拼不同度数的角,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小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摆加深学生对这些角的理解组成。
三、综合巩固,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0题。
谈话:通过刚才练习,同学们对角的有关知识掌握得不错,现在老师考考你的眼力。手势判断对错。(师生共同完成)补充
①三个角组成一个平角,这三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 )
②把一个10度的角放大5倍打印出来,得到的角是50度。 ( )
③角的两边画出的越长,角就越大。 ( )
……
【设计意图】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一个综合理解。更加清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
2、自主练习第13题。
让学生动手画在练习本上,教师在黑板上跟学生一起画。
谈话:你画出一个什么图形?量一量第3个角是多少度?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⑴两个角的另一条边交于一点,得到一个三角形。
⑵三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180度。
……
【设计意图】训练了学生画角的同时,又一次间接渗透三角形的内角和。
3、自主练习第9题。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你喜欢体育运动吗?你知道哪些运动项目?你知道运动员优美的动作上藏着角吗?谁表演给同学们看看,并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之后同桌互相表演画角)
【设计意图】第10题学生用眼判断角,第13题学生动手画量角。第9题让学生整个身体活动起来找角,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应用拓展。
自主练习14题
谈话:同学们对于量角画角都掌握了,那么你会计算角吗?先观察第一幅图,你通过看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可能
⑴有一个角是135度。
⑵角1和135度的角正好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⑶角1和角2正好也是一个平角180度。
……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的几何计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推理能力,为以后的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表扬,同时提出要求借助已经掌握角的知识,继续寻找生活中与角有关的知识为我们学习今后的知识打下基础。
课后反思:
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以这一教学思想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梳理旧知,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巩固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一些激励性语言,以及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甚至一些小比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每一个环节的学习巩固。
2、练习题的设计,基本上遵从书上的练习题,从易到难,面向全体学生,对书本上的题目重新调整。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角及角的有关知识的理解运用,并在其中通过一些题目渗透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fwr816.coM编辑分享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教案:垂线


这篇《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教案:垂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我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垂线》。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教材分析:

垂线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性质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多数学生感到数学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我所教的班一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这节课利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例的展示及动画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中蕴含的垂线特征,使知识的生成过程更直观更形象。对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教学重难点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

2、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包括垂直的定义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数学思考包括

探索垂线的性质,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并通过“做数学”,让学生对猜想进行检验,作出正确判断。

解决问题包括

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情感与态度包括

让学生体验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趣味,获得发现的喜悦。

鼓励学生感想敢说,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线的画法与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垂直的定义以及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把整堂课分为课题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创新四个环节,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为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设立了预习导航,准备了大量有关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并鼓励学生自己到网上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课题导入

课题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熟悉的马路、篱笆、小棒等实物形象,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各组图形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到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合作探究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学会发现。合作探究分为垂直的定义、课堂练习、试试身手、垂线性质、你来当老师、走进生活五个小版块。其中,垂线的定义鼓励学生自己概括,并积极与大家交流。课堂练习梯度明显,答案灵活,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试试身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发现,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很容易发现垂线的性质。“你来当老师”、“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给学生一份自信,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质疑、学会发现。“走进生活”借助多媒体把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实的再现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有用的数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本节课还有什么问题、新发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4、探究创新:“创新园”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课后去思考、去动手制作、去创新发现。既能激发学生课后去学习、去探索的欲望,又能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创新意识,我想,只要我们教师用心,精心培育,创新园一定能育出创新果。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精选


以下“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由栏目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收集资料,准备教案,也是老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教案帮助老师有序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1)

一、开展游戏,复习迁移

1.(屏幕上出示一个计数器)这是什么?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我们可以用珠子拨出大小不同的数字,但每个数位上最多能拨出几个珠子?

如果其中一个数位上摆满了十个珠子,就应该怎么样?

也就是满十进一。

2.知道了使用计数器的这个规则还不够,我们来进行一个拨数的游戏,看看在游戏中还能发现什么?

拿出手中的简易计数器,用绿色的小纸片来做珠子,准备好了么?

第1个数:3

第2个数:30

第3个数:300速度越来越快了,是不是找到了一点规律?

第4个数,我不说,你们自己来拨。是多少?

3.我要你们拨了几个数?这个4个数的大小一样么?但每一次都用了3个珠子,在拨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同样是3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拨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假如再要求你拨出第5个数,会是多少?(课件出示30000)

在这个计数器上,能不能拨出30000这个数?

那么,如果怎样做,就能拨出来了呢?你有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质疑,纠正。)

二、改良计数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数位

1.这样,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计数器,如果现在允许你们同桌两人合作,把这两个计数器,可以怎样摆出30000?

说一说,你们想出了是什么好办法?

(将两个计数器合并,把3颗珠子放在左边的个位上。)

2.听明白了吗?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这种方法,请看屏幕。(课件演示)

大家都来照样子摆一摆。

3.可是有个问题:应该是30000,但这3个珠子都摆在了个位上,那不是3个一了?

应该作怎样的调整?

(电脑演示:个万)

那么请坐在左边的同学动手改过来。

4.十、百、千又该作怎样的调整呢?

想到了吗?说一说。(电脑出示)

还是辛苦坐在左边的同学,请你们来作调整,右边的同学看他们写得对不对?

5.其实计数器上,还能找到有趣的一一对应的现象呢。

看,千万和调整之前的千,百万和调整之前的百,十万和调整之前的十,最后,万和调整之前的个,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是不是?

我们也可以往右看,(电脑演示)千万和千,百万和百,十万和十,最后,万和个,都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6.这四个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让我们一起看屏幕:(电脑演示)三年级时我们就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好,我们现在一万一万的往下数,一万、两万、三万、八万、九万,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满十进一,现在这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好,我们现在十万十万地往下数,10个十万就是一百万,满十进一,现在一颗珠子表示多少?一百万。现在我们一百万一百万的往下数,10个一百万就是一千万。

新的计数单位之间,也有满十进一的关系。

7.对照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又该有什么新的发展呢?(电脑出示)

这边,是我们熟悉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那么这边呢?

对照上面的计数单位,想一想?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这样一共8个数位,每个同学都自己说一遍。

我们一起说一遍,记住了吗?

8.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我们把这里的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称为万级,而这里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称为个级,它们共同组成了数位顺序表的一部分。

让我们来读一读,个级有,,,;万级有,,,。

三、结合实例,学习整万数的读法,写法。

1.过去我们只是知道万以内的这四个数位,认识的至多也只是四位数,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万级的这个数位,下面我们就能来研究一些更大的数。

2.现在买汽车的家庭是越来越多了,买汽车是要花很多钱的,课前朱老师也去了解了几种汽车的价格。

3.(出示图片)大众,二十三万。这个价格不低。

能不能两人合作,在你们拼成的计数器上,摆出这个数?

两人合作,摆好坐正。

谁愿意到黑板上来摆?他摆的对不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纠错:如果有人摆成这样(个级上23),他的问题出在哪?

5.二十三万怎样写呢?可以对照你们面前的计数器来写。

指名板演,要求:对照计数器来写。

追问:个级上一个珠子也没有,为什么却要写上0?为什么要写4个0?

6.下面,来看第二种车,(出示)宝马,一百零四万,真贵呀!

第3种车,奔驰。先不告诉你它们的价格,让你们来猜一猜,先给你们一个提示:它的价格比大众贵一些,比宝马便宜一些。(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感受大小比较)

再给你们一个提示: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价格,只需要一个珠子,你猜到了吗?

(出示)一百万。

7.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一百零四万和一百万,然后对照计数器,写出这两个数。

8.一百零四万:1040000,个级上4个0是为了占位,那么十万位上的0做什么用?

一百万:个级上4个0占位,为什么一共写了6个0?

9.这三个数怎么读?自己先读一读。

指名读。

引读:万级上23,个级上4个0,读作;

万级上104,个级上4个0,读作;

万级上100,个级上4个0,读作。

也就是说,万级上是多少,我们就读作多少万。但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个级上必须是4个0。

10.像这样,个级上都是0的数就叫做整万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就是像这样的整万数。(板书:认识整万数)

四、感受万有多少。

1.这么大的数,该有多少钱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

(出示)这是100元,10张这样的100元就是.元,如果100张这样的100元呢?一百元。银行里一般把10000元扎成这样的一捆,那么一捆就是一万元。

2.二十三万元该有多少个这样的一捆呢?

(出示)二十三捆,就是23个一万,23个一万也就是23万。

3.那么100万该有多少个这样的一捆呢?104万呢?

我们屏幕上还摆的下么?

五、游戏

学到这里,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吧?

1.这次有要求:我们的计数器是合成的,正好左边的同学靠着它的万级,右边的同学靠着他的个级,下面我说的数,左边的同学负责拨万级,右边的同学负责拨个级,轮不到的时候也不着急,就看着同桌,他错了你可以提醒他,好么?

为了方便核对,我会在屏幕上给出正确的拨法,拨对的立即坐正。

第1个数150000,第2个数15;

第3个数2100000,第4个数210;

第5个数3003,第6个数3003;

2、观察上下两个数,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同样的珠子所在的级不同,那么大小一样么?写法一样么?读法一样么?

3、读一读。15和150000;210和2100000;3003和30030000。

左边的数是比较好认的,但是右边的数,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认出是多少万?

(先划出4个0)

再来读一读。

六、总结,延伸

我们之前拨数,从3到30,到300,3000,30000,结束了吗?还有300000,3000000,30000000,现在结束了吗?相应的数位表呢?在千万位的左边,还有什么数位?这都留给我们以后再去学习。

本教案完全采用了张齐华老师《认识整万数》的教学设计,只在环节衔接上稍作修改,仅供老师们学习、研讨。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3、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能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容量的概念,感知1升是多少。

教具准备:

课件、直尺、容量不同的冷水壶2把、高脚杯、水杯、纸杯水等

各种容器、量杯、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及搜集的带有容量单位的实物。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

学生

创设情景

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

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板书:容器)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组织探究

(一)认识容量

1、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

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

(板书:容量。)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该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在这里,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容量的含义,首先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然后将生活经验数学化,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2、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

3、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较小)。

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你能想办法验证吗?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容器容量的方法,初步理解容量的大小。)

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在每小组里有3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是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5、按要求找出容器。

(1)老师这儿有一个可乐杯,你能在桌子上找到比它容量大的容器吗?和它容量相等的容器呢?比它容量小的容器呢?

(2)你能找到和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

(3)观察容量相等的这两个容器,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

1、揭示统一的容量单位

(1)你知道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容量多少,学生再次在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中体会容量的含义。)

(2)你能借助手中的杯子来说明这个水壶的容量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演示。

(3)教师总结引出统一容量单位。

教师明确:杯子的容量不同,一把水壶的水倒在大小不同的杯子中,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测量或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升

(1)寻找容器上的容量单位。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哪些?其实它就藏在这些容器上赶快找到它们,介绍给大家。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L表示。

(3)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容器。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各是多少?

明确:计量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饮料通常用升作单位。

这里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净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净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关系呢?

净含量是指某种容器中实际容纳物体的多少。如,一瓶饮料的净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装的饮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会比1升略大,因为通常不会装的满满的。

3.感知一升有多少。

(1)认识量杯。

(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实验

将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倒满,倒入量杯后,你发现了什么?。

4.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一

我们的身体每天需要两升水,其中的1升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剩下的1升需要喝水补充。

1升水可以倒在不同的水杯中,桌上有好多杯子,想想看要验证1升水可以到在多少个可乐杯中,需要准备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请选一个杯子试验一下,看1升水可以倒几杯。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感知1升水是多少,加深学生对1升的体验。)

学生活动二

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把1升水倒在这些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估计这些容器的容量吗?

估计老师手中的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学生活动三

师: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我们做那些事情需要用水?你估计一下1升多还是少。

师:我们家中也有很多容器,都有哪些?你能估计一下它们的容量吗?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学习估算容量的方法)

学生交流,并明确杯子有大有小,杯子大能盛得水多。

学生观察比较,明确容量大的容器盛水多,容量小的容器盛水少。

学生自由发表并比较选择。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

学生在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进行推测。

学生观察并交流,明确:形状大小相同的容器容量相等。的两个容器,形状不一定相同。

学生通过实验明确。

学生明确:容量相同的容器形状不一定相同。

学生挑选不同的杯子。

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观察并交流。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交流。

学生实验并明确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正好是1升。

学生交流试验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实验,并注意记录。

学生根据水位估计较大容器的容量。

学生交流。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对什么最感兴趣?你还想告诉同学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口答

实践活动

1升水有多重?

1升油有多重?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实践知道相同容量的油和水的重量是不同的,体会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角的认识》,第17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学生认识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征.

4.学生在认识射线,直线和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一对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出示障碍赛跑图)你知道障碍赛跑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生:线段.

师:你会画线段吗(指名板演)用什么画的为什么要用直尺画呀

(此过程自然而然导入线段的特征,从而为后面要学的射线,直线作好准备)

师:同学们用直尺画线段这说明线段是你还知道线段的哪些特征.

生:有两个端点,无限长(可以量出长度)[根据回答板书]

师:如果将线段的一端延长(或两端都延长)那会变成什么图形呢

(二)认识射线,直线.

1.认识射线

这是一条什么线它有什么特点[根据回答板书]

师:将线段左边的端点去掉,向左边无限延长.

还能继续延长吗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有可能延长到哪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射线有什么特点

联系实际(学生举例)[霓虹灯光,电筒光,太阳光]

2.认识直线

将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向两端无限延长,你发现了什么这条线叫什么名字呢它有什么特点

3,练习

我们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让我们再看看图上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哪些线是线段

完成想想做做一[小黑板出示]

4,小组合作交流

(1)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小黑板出示]

相同点

不同点

直线

射线

线段

(2)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小游戏

学了这么多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

(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3)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射线,看看能画几条

学生汇报结果

2.生活中常常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知识.你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四),两点间的距离[小黑板出示]

小兔子背着一筐苹果往家走,在他面前有三条路,那一条最短呢

(五),建立角的概念

1.让学生动手画一个角,建立角的概念.

师边演示边叙述:先画一个点,再经过这一点画一条线,这是一条什么线

2.教学角的符号及名称.

我想用一个符号来表示角,可以用表示.

(六)练习巩固

(1)判断[小黑板出示]

1.直线比射线长.()

2.角的两条边越短,角越小.()

3.组成角的两条边是线段.()

4.一条直线长5米.()

(2)有几条射线,组成了几个角他们各是什么角

(六),小结.

师生交流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逐步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2、在操作、交流、反馈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3、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比赛情景,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好计算器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反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通过对话情境导入新课,明确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用计算器计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菜场去买过菜吗?菜场里买菜的人多吗?那你们看到那些卖菜的小贩是怎样算钱的吗?怎样不会算错呢?(使用计算器)

2、(出示图片):你们看出图中的场景是在哪里吗?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都用计算器?

你们还在什么地方也见过或用过计算器?

3、揭题:现在,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我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

认真听讲并回答相关问题

观察并思考所涉及的问题

相互交流

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探索新知:

巩固发展:

小结与作业:

了解计算器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懂得如何开机和关机。知道计算器上功能键的作用。

通过自我尝试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

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并用计算器自主进行计算,交流过程和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计算器操作方法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索和发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能通过计算发现数学规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整理知识,

形成技能。

问题带来了方便,所以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使用计算器。(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算器:

1、请大家观察你带来的计算器,看看它的外观和构造。

2、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外观特点和构造?

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教师介绍计算器一般分为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各种计算器最基本的功能是进行计算。

3、那计算器怎样开机和关机呢?你会吗?试试看?

指名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开和关的?按的是计算器键盘上的哪个键?介绍(on和off键)

4、那键盘上除了开关机键外还有许多键,你们知道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吗?谁知道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说明。

(二)初步使用计算器

1、计算器的功能是计算,那怎样用计算器来计算呢?

出示题目:38+27

你能用计算器来计算吗?试一试。

交流方法,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操作的?按键是怎样按的?并演示操作

出示第2题3018

用计算器来计算,交流演示操作的方法。

2、下面请大家在纸上验算一下,看看用计算器算的正确吗?

3、你觉得使用计算器怎么样?

三、巩固发展:

1、对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体会,下面请大家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的前面两竖排。

学生独立计算

反馈交流:指名学生说说计算结果和操作方法和过程。对错的学生进行指导。

2、试一试的最后一竖排。

大家看一看,这是两步计算的题目,先算什么?那我们用计算器计算时先算什么?你能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

交流:指名学生说说用计算器怎样计算两步计算题?(按计算顺序,算出第1步的结果后,直接键入第2步进行计算)

3、学生计算后交流结果,选择两题说说操作过程。

4、夺旗竞赛

5、学生先进行计算,并交流算出的结果。

6、按照题目要求计算出得数,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四、小结与作业:

1、组织交流本课收获。

2、组织完成补充练习。

观察自己的计算器

自己先随意操作一下

介绍自己带来的计算器

认真听讲

试一试

说一说

介绍一下

试一试

说说是怎样操作的?按键是怎样按的?并演示操作

用计算器来计算,交流演示操作的方法。

在纸上验算一下,看看用计算器算的正确吗?

独立计算

说说计算结果和操作方法和过程

自己先用计算器算一算

说说用计算器怎样计算两步计算题?

计算后交流结果,选择两题说说操作过程。

同桌进行比赛,看哪个算的既快又对。

先进行计算,并交流算出的结果。

观察算式找出规律,全班交流

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

个别说。

独立做。

充分挖掘学生对该知识的已有经验,让学生交流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及对计算器的了解,感觉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掌握比较好;对对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加深感性例子。

板书设计:认识计算器

On键开机键

Off键关机键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15―17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4.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滴管、水、量杯、饮料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

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升的知识吗?

2.今天给大家介绍位新朋友,揭示课题:毫升(板书)

二.感知、操作、体验

(一)请看图片,细心观察:

500毫升橙汁750ML洗发水

250毫升豆奶100ML酸奶

从这些图片里,你了解到什么?还有什么发现吗?

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计量比较少的液体,常用毫升作单位。

它还可以用符号ML表示。

(二)看一看,玩一玩,体验1毫升

1.1毫升究竟有多少呢?(生答)

你们看,这是一个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的水就是1毫升。

看了这1毫升水,有什么想法?

(很少,体会1毫升是很小的计量单位)

2.小组活动: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

看看,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

把这1毫升水倒在桌上,或你的手心里,重吗?多吗?(很少,很轻)

(三)说一说,倒一倒,感受几到几十毫升

1.这些小容器你们一定也见过。里面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多媒体出示图片:针筒、盐水袋、口服液、眼药水)

(介绍一下勺子的容量)

2.每个小子都带来家里的小容器了吧。请你们拿出来吧。

它们是:碗、杯子、保鲜盒

请每个小组根据这样的要求来试一试。

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观察:水面各在哪里?

3.估一估

你能估计一下,这只碗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吗?杯子呢?

你知道吗人体每天需要的水份大约是1600毫升。一杯200毫升左右的话,一个人,每天要喝8杯水。

保鲜盒的容量呢?猜一猜。我们来看一看,它的容量到底是多少?

4.师:通过刚才的活动,相信你们对家里,身边常见的容器的容量,都能进行正确的估计了吧。

相信今后你在生活中,会常常用到这个本领的。

(四)体验更大的毫升数及升与毫升的进率

1.好,刚才你是用什么又快又准量出50ML的水的呢?(烧杯,看刻度)

我这里也有,你能看着刻度说出里面有多少毫升水吗?

100毫升(请你来掂一掂)250毫升500毫升

瞧,这是一个我们自己制作的量器。里面有1升水。

现在我要把他倒入这样的量杯里,每杯500毫升,能倒几杯呢?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1升=1000毫升)

2.4升=()毫升(怎么想的?)2000毫升=()升(怎么想)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3.今天都带了饮料来了吧。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这瓶里有多少饮料吗?

10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

拿出一瓶橙汁,500毫升。想想,这种饮料需要几瓶正好是1升。

250毫升呢?100毫升呢?

4.讲到现在,我可真渴啊!特别是看到你们带了这么多的饮料。

能让我喝一口吗?我想喝100ML左右就够了。谁能帮我倒出来呢。

真好喝!(笑)

我刚才喝了几口,把大约100ML饮料喝完了呢?

那我一口能喝多少毫升呢?

谁再来试一试,大约几口能把100ML饮料喝完?

大家算算,他这样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5.回家请你们家人都来试一试,看看各自一口,大约能喝多少毫升。

6.再给你们看样东西。

献血证。这是我的光荣的无偿献血证。就在上个月15号,我献了200毫升血。

介绍:你知道吗?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跟大伙交流交流。

附:教材分析:

《认识毫升》是国标本第八册第二单元升和毫升的第三教时内容。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认识容量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二是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得容器得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三是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

毫升是计量液体的较小的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浅表的经验,对这个容量单位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学生课堂知识的积累上是,在前面一节课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容量,初步感知了升,对毫升的教学已经有心理上的准备。

设计意图:

因为这堂课的内容特殊,直观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师生需要准备的学习用品很多,常见的容器和量具,大小不同的茶杯、饮料瓶、碗、勺子、量杯等都搬进了课堂,以便组织学生观察和操作。整堂课始终引导学生看一看、玩一玩、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估一估甚至动口喝一喝,为了让学生更精确地感知毫升尽量从多种角度让学生感受探索。

第一层次是体验1毫升,体验毫升和升相比,是个很小的计量单位。

第二层次是体验十几到几十毫升,用勺子等小容器来体会较少的液体。比一比同样多的液体在不同的容器里水面高度不同。体验生活中常见的器皿的容量。

第三层次是100、200毫升学会使用量杯量较多的液体,也是为了生活中能较为正确的估计。

第四层次是升和毫升进率的换算。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七册P3941认识平行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2.使学生通知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3.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

1.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学具准备:

1.课件

2.信纸、方格纸、彩色纸、小棒、直尺、钉子板和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录像播放学校全景

2.展示校园景物中的四幅照片

二、观察操作,认识平行

1.观察比较四幅照片,理解同一平面

(1)课件演示:在花栏杆这个平面上用两条直线表示两根栏杆,在球门正面用两条直线表示两根立柱、在操场面上用两条直线表示跑道线,在球门侧面用两条直线代表球门的底柱和支杆。

观察每幅图中有几条直线?(板书:两条直线)

举例说说每组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板书:同一平面内)

(2)实物演示:两个长方体摞起,在同一平面上各有一条直线。

请生观察这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吗?

如果转动盒子,现在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吗?

小结:今天研究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分类比较,认识平行

(1)你能根据四幅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可能出现:

A有的两条直线连在一起有的两条直线是分开的

B有的连在一个点上

师让学生解释连接的含义

出现

(2)让学生闭眼想象平行线无限延长后仍不相交。逐步引导出相交与不相交,并相机板书。

总结并完成板书: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请同桌联系图意说说,如何理解互相平行?谁是谁的平行线?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平行或相交的线呢?

(4)想想做做第1题

在图中找出哪些线是相交的,哪些线是平行的?(让学生指图说出哪两条线平行或相交)

(5)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过渡: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互相平行的线吗?

(6)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2.动手操作,深化平行认识

(1)动手做平行线

①利用手边的材料,你能想办法做出一组平行线吗?

②学生操作,全班交流,展示。

可能出现:

A在信纸上画

B在方格纸上画

C折

D钉板上拉

E小棒摆

F用直尺在白纸上画或任意画

(2)在点子图上画出两条相交的直线、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①想想做做第3题

②选择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展示。

(3)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

①看书P40,理解图意,照样子自己试一试。

②汇报:说一说画平行线的方法?应当注意什么?

③每人在白纸上再画一组平行线

三、全课总结:

1.本节课你对平行有了怎样的认识?(板书:认识平行)有什么问题?

总结:平行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世界中无处不在,不仅因为它的美,更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很多事物要排列成平行,或做成平行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每桌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盒子,四面体、六面体形状的盒子,白纸,吸管,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一组实物图片。(教学楼、卷柜、长方体形状的盒子、装墨水瓶的盒子等)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板书长方体

2.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师:老师在每张课桌上都放了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3.说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师: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可以近似的看作长方体呢?

生:说一说。

4.抽象长方体形状。

师:如果我们只考虑墨水瓶或盒子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演示:墨水瓶上的图案和颜色飞走,只剩下长方体的透视图。

师:为什么这么多物体的形状都可以叫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的认识

二、探索发现,归纳特点。

1.引导学生说出对长方体的认识。

师:相信同学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以小盒子为例,说一说关于长方体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可以一边比画一边说。

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边,8个角。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对面相等。等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内容依次写在黑板上。此时不做任何评价。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同学们的说法都对吗?哪些是长方体的特点呢?我们来研究研究好吗?

2.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你们说的面,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板书面

师:你们说的边指的是盒子的哪一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边在数学里叫做棱。板书:棱

师:你们说的角,指的是盒子的哪部分?摸一摸,指一指。

生:一名学生摸,其他学生看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师:你们说的角在数学里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课件演示长方体透视图上的面、棱、顶点。然后指出,我们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就可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

3.进一步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

(1)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位同学说长方体有六个面,这是不是长方体的特点呢?那就要看一看我们的盒子上是不是都有六个面。

生:先独立数,再由一名学生数给大家看。

师:(学生数前强调)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数的,一会我们来点评他的数法。

生:点评那名学生的数法。

师:评价学生的点评。注意数法的有序性,特别是按面的相对关系数的方法。板书6个

(用如上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的特点)

小结:这是从面、棱、顶点的数量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板书:数量

(2)从面的形状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个同学认为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你们同意这个说法吗?

生:有的学生会指出长方体上有正方形的面。

师:引领学生观察这种情况。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的面,有的全是长方形,也有特殊的情况是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长方形,有时有两个正方形

小结:这是从面的形状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板书:形状

(3)从面的大小关系、棱的长度关系的角度认识长方体的特点。

师:这名同学说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你能指出在盒子上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生:指出盒子上相对的面。

师:怎样说明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呢?

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剪下来,比较;把一个面画在纸上,再比相对的面;量面的长和宽再计算;推理。

师:学生说出方法后,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小结: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这是从面的大小关系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板书: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大小关系

师:指导学生验证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生:指一指在盒子上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师:出示焊接的长方体筐架,筐架按长度漆成三种颜色。

生:指一指在筐架上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小结:长方体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这是从棱的长度关系的角度来认识长方体的特点。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长度关系

(4)整体认识长方体的特点,了解认识立体图形的一般方法。

生:拿着自己的盒子,对照板书说一说长方体的特点。

师:我们是从那些方面认识长方体的特点的?

生:说一说。

4.认识正方体的特点。

师:你能用认识长方体的特点的方法自己认识正方体的特点吗?

生:先独立认识正方体的特点,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进行反馈。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如果我们把长方体的棱按长度分组可以分几组?

生:说一说自己的分组情况。

师:讲解长、宽、高的含义。出示透视图表示的长、宽、高。(注意使盒子的不同面向下,再指出盒子的长、宽、高。)

生:指出并量出自己的盒子的长、宽、高。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

师:有人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生:讨论。

小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圈表示它们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图1)是长方体的透视图,解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上面的形状是,长是,宽是,面积是。下面的面积是。

(2).图中左面的形状是,长是,宽是,面积是面积是,右面的面积是。

(3).图中前面的形状是,长是,宽是,面积是面积是,后面的面积是。

2.教材中,第15页的第2题、第3题。

四、总结评价,感受成功。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应该感谢谁呢?

生:谈自己的体会。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认识立体图形的方法,回家后,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任意形状的物品,了解一下它的特点。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8)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一)

1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1课时

数学欣赏

2课时

01、课题:走进乡村

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

课时:2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4、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三、总结。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

教学反思:先从图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找出这类图形的共同点--探索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这样课的结构好,让学生在理解与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学习。

课时2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框架、剪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你打算挑选什么的小棒?

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

(2)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

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

2、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有稳固性。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

3、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为什么不可以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来研究它。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还能剪出什么?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

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能剪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吗?

4、第23页。第2题。(1)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1图形1中的图形试一试。

(2)下面哪些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5、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三、总结。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对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于活动角帮助学生来认识。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图形中较特殊的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比较。

02、课题:动手做

内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课时:1

教学准备: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做成一个长方形,找到高,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画图形。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版,想做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桌面。可以拼,该从哪里锯开呢?

二、动手操作

6、动手剪下附页1图2中的图形。

7、你认为应该沿着什么样的线条剪?还可以怎样剪?

8、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请你做一下设计师,用图形来表示设计意图。

这条线是怎样画出来的?(从两条对边之间画垂直线段。)

三、数学概念

1、这条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边就叫做底。发现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垂直)还有哪条边和这条高也垂直吗?(也是底。)

2、你还能画出一条高吗?(检查三角板的摆放)

3、梯形也有高,判断:下面哪条是梯形的高?必须是从平行的那组对边之间画的?

4、三角形也有高,你觉得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5、练习:第25页第1题。

三、运用概念

1、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2、第2、3题。

3、可以画指定底与高的图形吗?

四、总结。

教学反思:动手做一做对于孩子掌握高的概念,形成高的表象非常有效,他们很容易就能掌握高的特点--垂直。帮助他们总结高的概念,可以总结一些关键词语,比如:垂直(重合)、对面(边或顶点)。

注重孩子画高方法的培训,让他们熟练地画高。

03、课题:三角形分类

内容:三角形分类

课时:1

教学准备:剪刀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4、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基本教学过程:

二、一、创设情境

1、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2、谜底:三角形。能解释一下吗?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等会可以为大家提供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交流成功经验。

三、巩固与应用

i.第28页第1题。

ii.猜三角形。

3、画三角形。

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2.画一个钝角三角形;

3.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4.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5.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

6.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

7.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拓展:维恩图。

04、课题: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

内容:三角形内角和

课时:1

教学准备: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三、一、创设问题情境

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分小组测量,比较。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

3、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

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

三、巩固与应用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

2、第32页练一练1。

3、第2题。

4、实践活动。

四、总结与拓展。

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

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教学反思:

学生在量三角形各个角的时候容易产生比较大的误差,但他们中许多是先知先觉者,容易产生冲突,可以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用撕、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他们能自觉地认识到测量的误差的存在。

应该加强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进行的计算练习。

05、课题: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内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课时:1

教学准备:直尺、教具(小棒)

教学目标: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基本教学过程:

一、数学活动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挑选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实验,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三角形形路线,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3、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摆一摆,3根小棒,能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现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

教学反思:

依照教材上的情境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走哪条路近?由学生先猜想,后验证。再从具体的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推想在所有的三角形中是否都存在着这样的关系?怎么办?学生列举,通过量、算,最终得出: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天第三边。

有些孩子对于两条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利用活动三角形进行进行重点验证比较好。

06、课题:数学欣赏

内容:图形欣赏、分析

课时:1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基本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漂亮吗?

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怎样制作?

2、其它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

3、活动:教材第36页。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制作。

三、总结

1、在附页中设计喜欢的图案

2、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此处,观察平移、旋转、对称对有些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一定要加强动手做,让他们在动手做中思考。

07、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

内容:数图形的方法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

3、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

基本教学过程:

五、一、创设情境

1、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

你看出这两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人脸图案中有几个正方形。

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数清楚?为什么?

2、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

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办法。基本图形

4、练习:第38页练一练。

三、总结

1、第38页第4题。发现什么规律?

四、拓展

数学游戏:层层叠

教学反思:在学生会的基础上如何让孩子得到更好地发展。数图形在上课之前有的孩子已经会了。但是不一定是有序的。因此,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思考的好处,自觉地进行有序数的活动。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的数位顺序,认识十进制计数法;知道整亿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整亿数,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通过一些数据的练习,让学生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人类科学研究的成果,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和科研领域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亿数了解整亿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计数器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大家记过比千万还大的数吗

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出示例题图:指名读

这三个数中都出现了一个什么计数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亿数的认识(板书)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前面我们学过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谁能一千万一千万的继续数?

10个一千万是多少,知道吗?

能一亿一亿的接着数,并说出一个更大的计数单位吗?还有更大的计数单位吗?

百亿和十亿有什么关系?千亿和百亿呢?

2、数位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

谁知道亿、十亿、百亿、千亿各会占有哪个数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它们该归入哪一级?

出示数位顺序表,会填吗?

数位顺序表中的省略表示什么?

亿级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组成和读写

九亿是多少个亿组成的?

能对着数位顺序表写出来吗?

十七亿吨、三百五十四亿米

指名读出写的三个数

整亿的数该怎样写?怎样读?

4、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出示P92例题,指名板演出两个数

巡视发现不同写法让学生展示

比较不同写法,体会简便之处

(学生中没有简便写法的,教师进行提示、讲解)

960万的计数单位是什么?13亿呢?

三、巩固运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口答读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口答第一行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指名板演,读数

这三个数的写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读法呢?

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指名读数

巡视提示用=连接如:4600000000=46亿

展示个别学生作业,组织评议

4、想想做做第4题

组织交流

还知道哪些与人体有关的数据?

5、想想做做第5题

1亿有多大呢?我们来做一次数学活动。1枚一元硬币大约重6克,根据这个能推算出1亿枚一元硬币有多重吗?

这些硬币用载重4吨的卡车来运,需要多少辆才能一次运完?

6、现在你对1亿这个数有什么想法?

对于课前的那些信息有什么想法?(P91例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十进制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那有没有其他的计数法呢?请阅读你知道吗?

四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方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意义。

2、学会检验方程的解。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检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兴趣

1、(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或=。

245()25454+6()60783()783

5018()518031-35()16239+1()2310

程序:

A、先口答什么号。

B、(板书如下)把这6个算式分成两类,应该怎么分?

245>25454+6=60

783<7835018=5180

239+1<231031-35=16

得出概念:(板书)用=连接,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那么这些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当然就叫不等式了。

2、(投影制成复合片)下列式子中有几个等式?

452<1009999-9991=87=6+1

X+18=2034+57240X=10

程序:

A、说出哪些是等式后,揭去不是等式的式子。

B、(板书)把这四个等式分成两类,你认为应该怎么分?

X+18=2040X=10

得出概念:(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突出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等式。)

3、(投影)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手势表示)

35-X=128412=74-X>3269+X=24564=X+60X5

4、(板书)方程中的不知数X等于多少我们能把它求出来吗?比如上面的例子:X+18=2040X=10中X等于多少?(板书解出来)得出:(板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书面练习)判断哪个是方程的解?P22练一练3。

6、我们以前学习的求未知数X的值其实就是解方程。怎么解方程大家会不会呀?我们再学一点大家不会的,哪就是写出解方程的检验过程,写检验过程有它特殊的格式,我们应认真学好。(板书上面其中一题的检验过程)

检验:用X=4代入原方程,

左边=404=10,右边=10。

左边=右边,

所以4是原方程的解。(注意讲清各个步骤的含义)

三、反馈矫正

1、(板演)P22试一试。

2、(课堂作业)P22练一练2。(注意:写出检验过程)

3、(小黑板)看图列出方程并求解。(内容同《作业本》P19D3)。

四、评价激励

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四个概念,(复述概念)并掌握了检验的书写格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 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师:那我们找找看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教师先点出一个端点这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那儿?

师:好了,那你看2号线,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刚才它在向两边怎么样啊?

师:哎,它在往两边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边有个小鸭子走啊走,然后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鸭子说的话,好吧,预备起···

生:我怎么看不到头呢?

师:他说我怎么看不到头呢?什么意思啊?也就是说这条线一直在往左边不断的怎样教师用手势比划延长?

哎,你们真棒,都知道无限延长了。对无限延长就是怎么样啊,不断的延长延长延长无限延长下去对吧。那你们看在另一边也有个小动物,他也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预备起

生:我怎么也看不到头呢?

师:我怎么也看不到头呢?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也在无限延伸

师:哎呀你们说的太好了,说明右边也在无限延伸,左边也在无限延伸,右边也在无限延伸。两边都在做无限延伸。那你知道数学上像这样的直直的,两边都能无限延伸的线叫什么吗?

好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我把这个记下来。板书直线

师:请你仔细观察,直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一样的)?那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线段不能延长,

师:哦,他说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线段不能延长,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吗?教师引导可以度量吗?

生: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直线不可以。因为它是无限延长的

师:说的太棒了,那我们说直线不能度量,两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那如果我要画直线的话,是不是可以一直画下去,永远都画不完啊?

生:是

师:那怎么办?谁能帮我画一条直线?

抽生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下面仔细看

师:他画的可以不可以,是不是直线?那我也画一条可以吗? 师边说边画我这样子画可以吗?

师:认为我这样子画可以的举手,(多数同学同意)认为我这样子画不可以的举手(个别几个)学生之间的辩论,用毛线表示说明(教师再画几条非横着的线)哎,那我们现在能不能说出直线的特点了,一起说一下好吗?师生:直线是一条直的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伸。

(二)射线的教学

师:好了,为了奖励你们呢?请仔细看大屏幕,2号线又发生变化了,请仔细看。播放课件现在2号线变什么了?

生:变成线段了。

师:哎,2号线变成线段了,但是又出现了3号线和4号线。大家悄悄安静地想一想,3号线和4号线和线段、直线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那3号线和4号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它和直线之间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知道数学上把线是直直的,有1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线叫什么吗?板书射线这个你们也知道啊,厉害啊,我先记下来啊。

师:那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射线的特点和刚刚我们画直线、线段的经验,画一条射线吗?

请一位学生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迅速画一条自己喜欢的方向上的射线

(三)生活中的线

师:哎,到这儿啊,刚才你们在说这些线的时候,老师就在想,那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些线呢?(学生举例,教师播放课件)

师:那好这是物体里面我们找到了线段,那平面图形里面呢?三角形、长方形那个地方看可以看做是线段?

师:哎,这是生活中的线段,那生活中有射线吗?生活中什么我们可以的看做是射线?(学生举例,并用手电筒照射灯光,说明由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

(四)总结提升

师:生活中的线我们也找到了,看来大家对线段、直线、射线都了解了啊?那我就考考你们,(播放课件)这是一张线段、直线、射线的表格,请你快速思考,他们端点个数、延伸情况、度量情况的不同和共同点。同桌先说一说,抽生说、齐说

(五)角的教学

师:哎呀,表格通过你们的共同努力填完了,但到底懂了没有,我要考考你们了,请你准备好尺子、铅笔和练习本。请听题:有一点射出两条射线,或者说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形成(组成)图形是什么?请你画出来。学生动手画一画

找2生到黑板画

师:画好了坐端正。你们和黑板上画的一样吗?一样在什么地方?板书角都是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那我们刚刚所说的线段(直线、射线)都研究的是什么?

生:线

师:那你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了几个内容?对了,就是(线与角)两个内容。那你看黑板上两个角,都是锐角,我们为了区分这两个角,就需要给他们做个标记,讲解角的标记这个角我写了一个几?

师:对,我们怎么写呢,记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写1,读作角一。那这个我标记个2,怎么记啊。所有同学举起自己的手,一起和老师写这个角的记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写个2,读作角二。会写了吗?

师:那请你把你刚才画的角做个标记。是不是只能写1 啊?生活动

师: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了几个内容?

三、练习提升

师:看来大家这节课都学的不错,那我们就做几道闯关题好吧?

生:好

师:请看第一关,观察与联想

(判断题,要求孩子们说出错的原因)

第二关线的联想:过一点画直线,时间1分钟。

四、回顾整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角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角的量法。

提问:谁来说一说,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板书:两重合一看数)

2.量出下面角的度数。(用投影仪)

提问:刚才量角用的是哪一圈的刻度?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量器,沿内圈的0刻度线起,10、20……一起数到180。

再沿外圈,从0刻度线起,10、20……一起数到180。

3.下面的图形都是角吗?为什么?

4.揭示课题。

上面量的角,都有一条边是水平方向并且向右的,如果把角方向改变一下,像这里图中的角,我们也可以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量出它的大小,这就是今天量角的练习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两重合,一看数”的量角方法,能正确、熟练地量出各种角的度数。

二、量角练习

1.量出下面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

老师作示范量角,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与一条边重合,再让学生读出角的大小的刻度。

在学生读刻度时,提问学生要从量角器哪一边起,看哪一圈的度数。

指出:量上面这些角的度数,还是要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来量角。在看刻度数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圈的刻度,再读出是多少度。

2.练习四第4题。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练习四第4题,先想一想,每个角的度数要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的,再告诉大家,每个角是多少度。

指名学生口答角的度数。

请同学们再看一下,这里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半圆是对着角的哪个方向的?

指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时,量角器的半圆要对着角的“开口”。

3.练习二四第7题。

(1)现在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方法,自己来量下面第9题里的角。量角器按书上的位置放,注意半圆对着角的“开口”。量出度数后,写在角的下面。(老师巡视指导)

(2)这几个角是怎样量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再量一遍,看自己量得对不对。

用投影仪投影出第7题,逐个量角,得出每个角的度数。

提问:你能说一说刚才按怎样的方法量角的吗?摆量角器时,量角器的半圆要怎样摆?读数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按照这样的方法量角,还要注意哪两个问题?(半圆对着“开口”,读数看清是哪一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认识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 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认识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年级下册数学《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 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很容易说出名称。个别学生可能还会说出平角和周角。)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概念课,所有角的定义都是规定的,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些角的定义,学生有可能记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体验,肯定没有深刻的印象。这里以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复习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认识平角和周角,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3、分类。
师: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
(小组活动)
师: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生1:我们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
师:这位同学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见吗?
(个别学生可能会按平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作出各种活动角,把剪下来的角贴在黑板上,故意给学生造成一种“视觉混乱”的局面,激发学生探究新知。
4、认识平角。
师: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生4: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5: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6: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画平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师:(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认识平角和周角,我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力图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角的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
(两生上台板演)
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
【设计意图】学习角的表示方法,放手让学生先动脑想,给学生留下一定的空间。教师再演示角的表示方法,学生印象很深刻。
(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
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
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
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
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和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两种特殊角的形成,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
三、回归生活
1、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铲斗臂在工作时都形成了哪种角?
(课件播放,学生回答)
2、找出师:看到生活中这么多的角,你想说什么?
生1:角有很多用处
生2:生活离不开角
生3:角的作用很大
生4:学数学很有用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学生在认识了各种角以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从生活中找各种角,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四、总结
师:同学说的真好!是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书包里、教室里、家里、校园里、上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角,角的世界丰富多彩,角的知识奥妙无穷,就像大海,我们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吧!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四点
1、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在研究学习中对于平角、周角的认识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得用对活动角的操作来感受各种角的形成,进而形成一个新的角的特点讨论,来认识平角、周角,掌握其特点。我感觉对于学生来说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自然,并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的很好把握。
2、多媒体直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平角和周角的画法以及表示方法上,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另外,在运用展台的展示功能认识平角和周角时效果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的整体认知学习。
3、难点的突破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对角认识的基础上,先从最熟悉的直角、锐角、钝角入手,最后认识平角、周角。平角、周角的认识是本节课难点,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钝角,但是平角、周角的出现仍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冲突,为了突破难点,我抓住这一认知冲突,精心设计了两场辩论赛,力图在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辩论过程成为学生认真思辨、积极探索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力图教给学生从定义出发分析问题的方法。
4、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一直认为日常生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并且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本节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从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工作时铲斗臂形成的各种角入题,到课末让学生找身边的各种类型的角,到最后演示各种生活中角的例子,肯定能激发出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欲望和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积极性。
身边的各种角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
3、播放生活中的各种角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请看大屏幕(播放:生活中的角画面:斜拉桥、路灯、篮球架、滑梯、起重机、各种扇子、自行车等等)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


第 一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12 514-389-111 87×201 125×88
66×99 25×47×40 98×27
23×37+27×37 28×3+28×5+2×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四、总结
五、作业:计算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算
75×99+75 103×85 125×72 86×201
41×25-25 99×36 25×32×40 47×63+37×47
第二 课 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二)
教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应用简便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知识的梳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请运算顺序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一些易混题能准确辨析并灵活应用所学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卡片,小黑板
复习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归纳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先乘除后加减
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拓展箱抽1题(拓展在哪一个方面?)
4、独立完成( 给分步式整理成综合式)
20×5=100 70-30=40 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5、 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
(1)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360÷10+2×5
(2)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360÷10+2×5
(3)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360÷10+2×5
二、复习简便计算:
1、过关箱抽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类交流,复习各种运算律和简便方法,以及字母表示法。
3、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的性质:a÷b÷c=a÷(b×c) 减 法 性 质:a-b-c=a-(b+c)
4、分组练习: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加深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40×4)×25 25×28 25×28
(40+4)×25 =25×(4×7) =25×(20+8)
=(25×4)×7   =25×20+25×8
=100×7   =500+200
=700   =700
5、拓展箱抽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交流反馈
98×18+36 37×56+43×37+37
45+54+63+72+81 321×4+963×3-642×2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题:校园里有38棵松树,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2倍,柏树的棵树比杨树的棵数少24棵。校园里有柏树多少棵?
(1)观察图意,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
(2)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例题:学校舞蹈队购买了23套服装,每件上衣84元,每条裤子66元。学校舞蹈队买服装共花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读题并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简便计算
298+135+102 372-72-28 88×25 56×125
125×13×8 99×23+23 270000÷(125×3) 25×32×125
第三课 时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方位图: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二、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1、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2、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三、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让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四、画路线图
1、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一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
2、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一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第 四课 时
复习内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一)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意义、读法、写法、改写、化简)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一、复习概念:( 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58的概念)
二、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2)
1、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2、小组比一比:
(1)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2)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6)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7)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三、小数读法和写法
1、复习小数的组成有几部分
2、复习小数的读写法则,强调小数部分的读写法
3、复习小数的性质
4、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意: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四、课堂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5) 改写成小数( ); 改写成小数( )
改写成小数( ); 改写成小数( )
(6)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7)0.35读作( ),三十五点零七八写作( )
五、自己总结
六、作业:
1、读出下面的小数
0.58 0.04 6072 0.015 6.5 340.09
2、写出下面的小数
一点八 四点五 四十一点四七 十二点三七八 五点六三 零点二九


第 五 课 时
复习内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3、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六单元试卷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1)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2)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
(3)练习:12.376÷10=( )×100=( ) ÷1000=( )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1)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2)提问: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3)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4)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5)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6)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1)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2)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3)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注意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5)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5页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p128 1、2、3
第 六 课 时
复习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复习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特点、特性、分类、内角和
1、说一说三角形的特点
2、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稳定性。(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4、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3.4.5 3.3.3 2.2.6 3.3.5
5、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127 8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p130-131第10—12题

第 七课 时
复习内容:统计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复习过程:
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1.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p127统计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第 14 题 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通过复习,你对统计这部分知识掌握了吗?

第 八课 时 : 综 合 复 习
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输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
复习过程:
一、概念部分填空题
1、100.0103读作( ),五十点五零写作( )。
2、一个数由5个十和10个百分之一组成,这个数写作( )。
3、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两位,当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时,近似值是5.0,这个数原来最小是( ),是( )。
4、小华和妈妈今年的年龄和是48岁,再过a年,两个人的年龄和是( )岁。
5、某三角形中,∠A=40°,∠B=80°, ∠C=( )。
6、1米70厘米=( )米,8千克10克=( )千克
7、0.78缩小( )倍是0.078,扩大100倍是( )。
8、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
二、判断。正确打“√”,错误打“×”。
1、被除数比除数大,商就一定大于1。 ( )
2、大于0.4小于0.6的小数只有0.5。 ( )
3、等边三角形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 )
4、正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三、计算。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 (2)8×(11×125) (3)25×11 (4)72×125
(5)54×99+54 (6)3900÷25÷4 (7)(100+4)×25 (8)16×43
强调:
(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
(2)注意8和125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11=25×(10+1)=25×10+25×1
(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2、递等式计算;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四、选择:
(1)下面数量中与1.2分米不相等的是( )
①0.12米 ②1.20分米 ③1.02分米 ④12厘米
(2)下面每组3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
①90°、95°、25°、 ②90°、65°、25° ③90°、25°、25°
(3)下面每组三个角,不能为成三角形的是
①2cm、3cm、4cm、 ②2cm、3cm、6cm、 ③2cm、5cm、10cm、
(4)下面小数中最接近于10的数是( )
A 10.01 B 9.998 C 9.9
五、实践操作
(1)位置与方向
强调要先找出观测点,在观测点上画十字。先看所去地点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标上角度和线段
(2)统计图
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先描点再连线,并要标上数字
六、列式计算
1、54.6减去31.4的差,加上0.6除0.96的商,和是多少?
2、一个数的5倍与17.83的和是117.83,这个数是多少?
七、动手画一画:
下面每个小方格边长是1cm,请你画一个长是4cm,宽是3cm的长方形;
1.画一个底是4cm, 高是3cm的平行四边形;
2.画一个底是8cm,这条边上的高是3cm的三角形。

八、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下面是小丽、小乐两位同学在舞蹈比赛时,五位评委打的分数。
评 委 小 丽 小 乐
① 9.65 9.56
② 9.58 9.48
③ 9.70 9.80
④ 9.45 9.55
⑤ 9.22 9.60
成绩汇总的方法是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几个成绩相加再除以几,就是该选手最终得分。 请你算一算,小丽和小乐最终得分,谁高?高多少?
2、一个滴水的龙头,每天白白浪费掉0.012立方米的水。
(1)某社区有100个这样的水龙头,一个月浪费掉多少立方米水? (按一个月30天计算)

(2)此社区2005年一年浪费掉水多少立方米?

(3)宁夏回族自治区某地严重缺水,每100户每天用水只有1.5立方米,此社区每天浪费的水可供宁夏回族自治区多少户用?
3、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200支钢笔和150个文具盒奖励红花少年,一共花去2660元。已知每支钢笔8.5元,每个文具盒多少元?

4、司机王叔叔在加油站加了30升油后,去距离加油站180千米的公司去办事,按每升汽油可行驶8千米计算,回来还需要加多少升汽油?



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一)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
1、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一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一,有( )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2、小数性质
(一) 复习概念
(二) 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3、复习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练习:63.6 ×10 ×100 ÷1000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练习: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教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4、 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练习

总复习(二)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2、计算小数加减法及验算
3、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4、口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2、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2)师:下面四张扑克 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 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一、 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总复习(三)位置与方向
一、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一、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二、 复习过程:
1、 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一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 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一段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一测(练习卷3、4题)
3、 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一说方法,再做一做练习4(2)
4、 画路线图
注意: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一说
总复习(四)空间与图形
一、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 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 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 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 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 三边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 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 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 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总复习(五)统计
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1、 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1) 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
(2)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能够怎样解决问题。
(4) 关注现实生活中环保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p127统计9、根据1997-2003年全国每年出生人口数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交流。
(2) 分组讨论,每组自由选择一小段时间(如:1998—2000的变化情况)
(3) 汇报交流各自的研究情况。
(4) 让学生体会到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p131 14 根据我国1997—2003年博物馆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总复习(六)综合复习
复习内容:课本练习二十一
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有个综合的梳理,通过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掌握更加灵活、牢固。
复习过程:
1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45+63+37+22 (2)8×(11×125) (3)25×11 (4)72×125
(5)54×99+54 (6)3900÷25÷4 (7)(100+4)×25 (8)16×43-43×6
分析:(1)注意在简算过程中要凑成整数的需要加上括号
(2)注意8和125的关系,8×125=1000,所以要把他们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数的数,所以25×11=25×(10+1)=25×10+25×1
(4)注意72×125,看到125想到要找个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9)×125=(8×125)×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减去连个数的积
2、递等式计算
强调计算准确,并在稿纸上列竖式检查
3、填空课本p1281、2、3题
4、选择:
(1) 下面数量中与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题考核小数的性质和单位换算,小数点的移动。在讲评过程中,注意再次复习这几个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2) 下面每组3个角不可能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的是
分析:考核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只要每组答案三个度数和是180度的就是正确的
(3) 下面每组三个角,不能为成三角形的是
分析:此题考核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实践操作
(1) 位置与方向
注意:强调要先找出观测点,在观测点上画十字。先看所去地点在观测点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标上角度和线段
(2) 统计图
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先描点再连线,并要标上数字
6、课本中剩下题均独立完成。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认识练习课》教案”一文,希望“四年级下册数学《角的认识练习课》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