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教唱课《噢!苏珊娜》教学反思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若老师写的教案非常优秀,也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小学三年级教唱课《噢!苏珊娜》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今天,单老师和外国语学校的谢春燕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单老师,也是我的第一次的公开课,所以从接到要上公开课的通知后,我就一直非常紧张。深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是还是得硬着头皮备课、做课件等。上课前我快紧张的哭出来,但是努力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来完成我的课堂。
我上的课是小学三年级的教唱课,《噢!苏珊娜》这首歌曲。我用《噢!苏珊娜》这首歌曲的英文版来做为导入,因为这首歌的原版是美国的乡村音乐,原版的音频能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原汁原味。我跟着音乐律动,吸引学生,并从中感受音乐的情绪,随后出示我的律动谱例:
2∕4 O O | O O | O O | O XX |
拍手

2∕4 X X | X X | X X | XX X|
跺 脚 拍 手
我带领学生跟着做,等大家学会后,在放出音频的同时,我和学生一起跟着音乐律动。并介绍了美国的乡村音乐。
接着,学生就开始歌曲的学唱环节了。首先我先让学生用“la”轻声的跟着音乐哼唱,然后我弹伴奏,分段练习,还是用“la”唱。歌词出现的地名比较拗口,学生读了一遍歌词后,带入歌词跟琴唱。从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并不明白歌曲从哪里开始反复,我就范唱了一遍。这样反复的练唱了几遍歌曲,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感觉。课程走到了这里还剩10分钟了,原来安排接下去的环节,是组织学生分组,分别打双响筒的节奏和铃鼓的节奏。单老师和我一起完成了接下去的课堂。单老师主要就学生的声音做了示范和教学。由于学生的声音基础不扎实,单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在比较短促的音乐中,我们可以用手打拍做“切”的动作,在比较长的音乐中,我们可以做一个拉面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轻声,高位的演唱,这样学生就更好的表现了音乐,声音也变得更加柔和。
下课后,单老师对我的课堂做出了点评。我做了如下的总结:
1、我的课堂中,学生的声音不够动听。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重中之重是要先让学生唱出好听的声音。其次是歌曲的量的积累。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演唱习惯,唱歌的声音和平时说话的声音要区分开来。不断表扬、肯定轻声、高位的歌唱方法。由于男生的声音比较低沉,上课时要更加注意。
2、教师在表现音乐、示范音乐的过程中,要保持匀速、稳定的速度。尤其是难的乐句,要慢一点,再慢一点的示范。(由于我在学习期间,钢伴弹得并不好,虽然只是短短的三个乐句,可是在我那紧绷的神经的反作用下,上课时的钢伴弹得比较卡。这个是我在课下需要下工夫的。)
3、导入部分的律动,可以放在学生学会歌曲后。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行对歌曲的律动。用打击乐器打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也要在学生对歌曲已经非常熟练的情况下。
4、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歌曲的结构,先分析歌曲,学生发现歌曲重复的部分能更好的学唱歌曲,掌握音乐。
5、小蜜蜂不要一直都使用,在教师范唱时,可以去掉小蜜蜂,学生就能听到教师真实的声音,教师可以轻声高位范唱,学生不断模仿,知道声音大不是美,好听才是美。
6、在问好歌的使用中,就要强调学生的声音状态,待学生唱熟之后,可以慢慢的去掉钢伴。
7、在歌曲的教唱中,要注意学生的声音,若音太高,要及时降调。(其实在课前我就发现了这个调太高的问题,但是为了能和音频接轨,我还是采用了G调,以后我会注意尽量用钢琴来伴奏 ,这样学生更能把握自己的声音。)
8、还有谢春燕老师提出的念歌词可以根据节奏来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我的日常教学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还有非常多需要改善和加强的地方。在此,我非常感谢单老师和谢老师百忙之中能来我校指导课堂,并向我提出了许多建议。也感谢同校的吕老师给我提的建议。我希望自身能在实际的课堂中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向前辈们学习,早日跟上象山的音乐教师队伍!

fwR816.cOM品读分享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兔与猫》教学反思


“寻找共同特征”是科学课主要的课型之一,关于这类课型怎么教,一直是广大科学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这类课型究竟怎么教?也一直困扰着我,最近听了汪老师执教的《兔与猫》一课,感受颇深,从而也引发了我对教学“寻找共同特征”这类课型的反思。

《兔与猫》一课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兔和猫的身体外形特点、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观察,认识兔和猫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再通过比较、归纳,寻找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哺育动物。《兔与猫》一课属于典型的“寻找共同特征”课型,汪老师在教学《兔与猫》时,先后进行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兔和猫的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一些图片,先引导学生逐步观察兔的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身体表面有什么?小动物是哪里来的?小动物吃什么长大的?兔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运动等等。再引导学生逐步观察猫的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身体表面有什么?小动物是哪里来的?小动物吃什么长大的?猫喜欢吃什么食物?怎样运动等等。然后让学生比较兔和猫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寻找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哺育动物的概念,最后应用哺育动物的概念,认识、判断各种动物,哪些动物是哺育动物。第二种模式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兔和猫的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一些图片,让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分组观察兔和猫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并填写观察记录表,再以组交流观察结果,形成共识。然后让学生比较兔和猫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和不同特点,归纳兔和猫的共同特征,揭示哺育动物概念,最后应用哺育动物的概念,认识、判断各种动物,哪些动物是哺育动物。第一种模式整过过程十分完整,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学生也顺利的找到了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看起来是一堂成功的科学课。第二种模式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甚至有点“乱”,学生在寻找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也没有第一种模式那么顺利,看起来也没有第一堂课那么成功。

教学“寻找共同特征”这类课型时,应该怎么教?《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学课程标准》还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汪老师执教的《兔和猫》两种模式里,哪种模式的教学过程更能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哪种模式的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毫无疑问是第二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教学模式,过程虽然完整,学生也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整过过程中,学生完全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手脚被老师羁绊起来了,学生只有顺着老师设计的问题和步骤走,这样教学,看起来无可挑剔,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也不能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理念。而第二种教学模式,学生都在自主探究兔和猫的身体外形、繁殖方式、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特点,看起来好像有点“乱”,也没有像第一种教学模式那样十分顺利的寻找到哺育动物的共同特征,但这一切都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完成的,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也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领者。从《兔和猫》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寻找共同特征”这类课型的教学设计要以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放在首位,教学过程要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学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 ,成功开展与否可以说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也至关重要。
《植物》单元共有七课,分别是《我看到了什么》、《校园的大树》、《大树和小草》、《水生植物》、《植物的叶》、《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本单元的教学安排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与结构性。首先对校园的所有植物有一定的认识,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后区别大树和小草,小结出了陆生植物的共性,初步认识草本与木本植物;接着了解植物共有的叶的结构,仔细观察叶的生长变化,总结出植物的相同特点。七篇课文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线索,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万事难于始,但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说,这是一系列非常典型的观察活动课,是学生与科学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树和草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应该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但这些观察对象是学生常见却又容易忽略,熟悉却又陌生的。学生平时看到过的,只是对它们的一些零星感觉,这些还不是观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的学生还不可能从事独立、完整的科学观察活动,必须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在学生亲身经历的观察记录活动中,教师只是充当促进者、引领者的角色,但其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而在本单元教学中,我首先教给同学们如何用自己的感官观察,眼看,手摸,鼻闻,要做到有顺序、有目的、有发现、有思考、有记录的观察,然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学会用维恩图来总结出植物的共同特点。这样就发展了学生们探究的兴趣,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科学态度。

小学三年级桔梗谣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朝鲜族歌曲的聆听和歌唱、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律动,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文化。
2.学唱朝鲜民歌《桔梗谣》,充分感受颇具起伏感的三拍子内在韵律,歌声轻快明朗。
3.通过简单的律动,体味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韵律,即以内在的呼吸带动外在的动作,并以此进一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征。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时,注意学生较容易唱错的几小节。
2.为歌曲伴奏,注意鼓的节奏。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竞赛法……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磁带、多媒体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
二、初步感受音乐的内在韵律
(一)感受
1.导入:老师做几个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做西藏舞、新疆舞、蒙古舞、朝鲜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录音录象,教师介绍“朝鲜舞”,学生试着跳一跳
3.你觉得刚才这首歌曲怎样?学生谈感受——是三拍子还是二拍子——学
生试拍
你还能用哪些动作来表现歌曲的节拍?
(二)表现
1.集体表现
  2.分组表现
三、感受朝鲜舞蹈的韵味
1.欣赏片断
师:朝鲜族人民把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舞蹈中柔韧、飘逸的“鹤步”,深刻体现了朝鲜女子的善良与纯洁。
2.大家观看一段朝鲜族舞蹈的录像。
3.介绍:我国的朝鲜族聚居在吉林东北省东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散居在牡丹江、松花江、鸭绿江和辽河流域一带,约180万人,朝鲜族人民能歌善舞。 4.点题:前面我们听到的音乐,看到的舞蹈都和一首朝鲜民歌有关,它就是〈〈桔梗谣〉〉。
5.教师介绍,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四、学唱〈〈桔梗谣〉〉
1.完整欣赏:让我们看着歌词仔细听一遍。
2.教师范唱:老师已经学会唱这首歌了,想唱给大家听听(老师范唱特别要注意表现好气息)。
3.熟悉旋律:用“U”来唱(分句练习——随机组合)
4.感受乐句:说说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师有意分句唱一遍)
5.巩固旋律
(1)师弹琴(旋律),学生看曲谱听,要求听出是第几乐句,并跟琴唱出曲调,再唱词。
(2)把七句分别分给七小组,要求听出自己的旋律并唱出。
(3)小组接龙唱整首歌,老师在学生的歌声中发现难点,及时纠正。
6.律动歌唱
(1)用上前面学过的动作跳跳舞,老师为你们唱歌,要求舞蹈动作随乐句变化,并要有呼吸感。
(2)男同学来唱,女同学跳舞。
五、拓展
朝鲜族舞蹈是绚烂多姿的,朝鲜族的舞蹈以柔韧飘逸、潇洒柔婉见长,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看三种常见朝鲜舞的录像)
六、尾声
用上录象中的一、两个舞蹈动作在教室里边唱边跳,在快乐中结束本堂课。

教学反思
白白的这里是整首歌曲最难唱的地方,由于前面都是四分音符一个字的,而这第一个白字是二分音符,后一个白字和的字连在一起是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学生总是唱成白 白 的,所以这个一定要多听多示范,我先让学生听我唱,在跟着我打节奏,然后在心里跟着我默唱,再是轻轻地跟着我唱,这样唱下来单句倒是没有问题,但是放在整首歌曲里的时候,又很容易唱错了,然后用手势或者打节奏帮助提醒她们。
这里有2个难唱点,一是只要 挖出 ,这要是一个二分音符,学生容易唱成四分音符然后把这个挖出提前唱了,后面就发现唱不好找不准节奏了,同样地,也是需要老师一步步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怎样去唱好它,借助手势是非常好的办法,在唱到要的时候手轻轻地托一下,学生就能够懂得了。二是满满地装上,后一个满地和装上都是八分音符一个字眼,前面都是四分二分的,学生唱到这里的时候有点跟不上,也是需要循序渐进地来学习,然后加上手势动作,轻轻地做一下抓的动作,提示学生这2个字唱的要紧凑一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校园的树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这次以“校园的树木”为主题科学观察中,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课,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学习兴趣整体很高,学习很认真,但他们已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的学习方式,因而缺乏灵活性,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再者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学生所知的科学常识较少,科学探究能力较弱,对科学课的基本技能以及记录与汇报也并不熟悉.这时,对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尤为重要,我非常重视. 因此,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课本上的记录范例并在本节课中安排了时间与环节教学让学生整理自己记录的资料,学生有正确的范例进行参考效果很理想。同时,还引导学生注重汇报、交流的总结,完善自己的记录.更惊喜的是,有些孩子不仅在记录中学习画简图,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记录中附上了合适的实物标本,他们的记录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但在本课教学中,学生探究的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是学习科学课的主要方式,在下一个观察“草”的活动中我将采用个人观察的形式,逐渐培养每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My schoolbag教学反思


my schoolbag一课主要是讲文具单词和书包里有什么以及回答的句子。这节课讲得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能经常用到的文具。所以学生没有陌生感,并且也可以直接以实物演示。

首先, 通过复习字母来学习句型“here you are.”“thank you.”“i have a/an….”老师出示字母卡片,学生朗读,朗读正确了老师把卡片赠送给学生,用到“here you are.”“thank you”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然后用“i have….”进行总结. 学生能清楚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并积极的进行同桌操练。

接着,老师出示一个书包,让学生猜老师的书包里有什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兴趣,从而教授新单词。通过看老师口型说单词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看,听,说,动脑思考的能力。单词讲完之后,提到句型仍然让学生猜what‘s in teacher‘s schoolbag?利用information gap 让学生回答,起到意义操练的目的,让学生学会在真实情景中用语言。

通过chant的形式进行朗读练习,一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二是为了课堂结尾部分学生能就全篇课文进行chant表演作准备。

最后,进行了小组比赛。设计了三个环节“look and say”“ fill in the form”“i can say”。通过小组比赛,从图片到单词,接着到句子表达,学生都能完成的很好。

综合看来,我觉得本节课,环节衔接流畅,自然,让学生在无学习意识的状态下学会练习使用语言,达到良好效果,并且学生参与面广,争取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共同进步。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三年级教唱课《噢!苏珊娜》教学反思”一文,希望“小学三年级教唱课《噢!苏珊娜》教学反思”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教学反思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