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可以避免忘记教学过程的知识点。那写教案课件时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的例3~4,课堂活动及练习二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在熟练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多位数,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多位数的写法。
2.让学生在经历比较两个多位数大小的过程中,利用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出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各级中间有0的多位数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播报新闻情景)新闻: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教师: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同学投入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去。听了刚才的报道,你还记得参加这两项活动的少先队员各有多少人吗?
学生1:数太大,记不清了。
学生2:如果能把这些数写下来就好了。
教师:好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多位数的写法。 
[点评:选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习新知奠定心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数的写法。(教学例3)
(1)初步感知写法。
① 尝试写数。出示: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二千零九十万三千、七亿。
教师:请你对照数位顺序表,试着写出上面三个数?写好后说给同组同学听一听。
(学生写数,教师指导)
②交流写法。
教师:谁愿意选一个数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写法。
学生1:我在写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的时候,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先在十万位上写“4”……
学生2:我是先看这个数万级上是多少,就在万级上写下来,四十三万二千五百五十一的万级上是四十三,就写“43”……
学生3:我同意,用这种办法写数,速度快,不容易错,我写二千零九十万三千的时候就直接在万级上写“2090”,个级上写3000。
教师:七亿是怎么写的呢?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吗?
学生:当然可以,七亿的亿级上是七,就在亿位上写7,其余各位都写0。
(2)进一步探索写法。
(出示:一万零二百、八十万三千零九、五千万零四)
教师:如果不看数位顺序表,你能写出上面的多位数吗?有什么好办法?试试看。
(学生独立写数,全班交流)
学生1:我写数的时候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和分级线,然后再写数,写出的数是10200,803009,50000004。
学生2:用不着,只需要先想想数位顺序表就行了。
学生3:我和你们不一样? 比如:五千万零四。
教师:提得好,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每一级都有四个数位,直到写足为止,万级上是五千,就写“5000”,个级上是零四,就写“0004”。
教师:这个办法怎么样?你接受吗?
学生:接受,谢谢。
(3)小结写法。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认为怎样写多位数?
学生1:从高位写起。
学生2: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
学生3:还有,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学生4:注意,写完后还可以画出分级线检查检查。
(4)练习:书第14页课堂活动。
[点评: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了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经历尝试、交流、归纳、概括等活动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同时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合作。]
2大小比较。
(1)(出示:小红和小明争论的场面)
小红:当然我写的数45544大一些。
小明:不,我写的数366128大得多。
教师:你赞成谁的说法?说说理由。
学生:位数多的数就大,45544是5位数,366128是6位数,366128大。
教师:那么, 445544和 366128, 16499和 16504又怎样比较大小呢?先独立比较,再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1: 445544和 366128位数相同,就从位比起, 4比 3大,所以 445544大。
学生2: 16499和 16504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4比6小,所以16499小。
(2)小结比较方法。
教师:怎样比较两个多位数的大小?
学生: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位比起……。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7页的课堂活动。
四、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教科书第19~20页的第5~9题。
(学生独立完成)
(本案例由艾建萍提供)

fwr816.cOM展读推荐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


亿以内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21页例1,第23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的】
1.能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大数。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如何改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这是什么?然后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我国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0000 km2;我国人口众多,2001年人口总数约是1300000000。
教师:在本子上写出这两个数。
[点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探究
1.教学例1。
教师:你们觉得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数很长,且0特别多,既容易写错,也不方便。
教师:有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9600000 km2=960万 km21300000000=13 亿
教师:200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约72450000吨。这个数怎样写简便?
学生2:72450000=7245万。教师:仔细观察这三个数,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桌讨论。
学生:相同:等号两边的数的大小完全相同。不同: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这种方法既方便,又不易错。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下面的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1)太阳中心的温度大约是15000000 ℃。(2)人的脑细胞约有 14000000000个,用“亿”作单位表示是多少个亿?你是怎样想的?
2.试一试。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7500000000= 48900000=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
3.想一想
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分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1: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整万、整亿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亿位后面的“0”,并写上“万”或“亿”字。
学生2:用“万”、“亿”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点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可以直接用“万”、“亿”作单位表示整万、整亿的数。]
三、巩固练习
1.那么,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学生1:我家买房子用了13万元。
学生2:重庆市绿化委员会2002年的资料表明,全市开展义务植树20年来,累计约23700万人次参加,植树约114000万株,初步形成绿树环抱、鲜花映衬的生态景观。
[点评:体现探究价值,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从而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2.练习三第1~3题。
四、总结(略)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


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15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
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170000 m2,截至 1998年底馆内藏书 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点评:由图片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十? 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换算要用到十进制?
教师:同学们很能干,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了这么多新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读数、写数又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读大数。
4.教学例1。
大屏幕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主题图。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群非常宏大,现在我们来看看馆内的阅览室(出示书第14页图)。馆内的藏书量特别大“截至2005年底馆内藏书中文图书约5920000册,外文图书约3280000册”,想一想:这些数该怎么读?同桌互相交流。汇报交流。
学生: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的是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教师:你能举一反三,真棒。
学生:③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不读。
5.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教师:按照这些方法读出下面各数。(出示例2) 305000610002008307000490800020000。自己先读一读,同桌的再互相议一议,这些数的0哪些要读,哪些不读?全班交流。
学生:①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②其他数位有一个 0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
6.谁来说说含两级的数怎样读?请用刚才学的读数方法来读下面的数。
[点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数位顺序表的特点以及多位数的读法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初步领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多位数的读数方法。]
把下面各数读给同桌听:50002、 1374689、 120900085。
三、巩固练习
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下面我们按照方法,继续进行读数练习。
1.教科书第16页第1题。读卡片上的数,说一说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2.分别在各数的后边添上3个0,再读一读。905017002326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亿以内的数怎样读?
四、活动
2个四人小组的同学合为一个大组,每人在卡片上写出一个数字,把它们任意组成一个八位数,再读一读。
(本案例由王春提供)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


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15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多位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位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知道这是哪儿吗?在哪个省市?谁知道“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藏书量是多少吗?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呢?
学生:查阅资料、上网查找。
教师:这些方法都很好,有两个小朋友通过上网查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170000 m2,截至 1998年底馆内藏书 21600000册,并且每年以600000~700000册的速度递增……当他们看到这些资料时被图书馆的建筑宏大、历史悠久,藏书量的与日俱增所吸引。小女孩说“这些数可真大呀!”小男孩说“该怎样读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学习怎样读多位数。
[点评:由图片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1.孩子们还记得在二年级时,我们已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谁来说说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十? 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多少?如果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是多少?怎样数?学生: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教师:10个一千万是多少呢?像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那么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举例说明什么叫数位。
2.观察下面的数位顺序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①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计数单位百所占的位置是“百位”。
 ②数位是从右往左按从低到高的排列,计数单位也是从右到左从小到大的排列。
 ③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一级,已经分出了个级、万级、亿级。
 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教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换算要用到十进制?
教师:同学们很能干,从数位顺序表中发现了这么多新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读数、写数又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读大数。
4.教学例1。
大屏幕出示“中国国家图书馆”主题图。
教师:刚才同学们看到了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群非常宏大,现在我们来看看馆内的阅览室(出示书第14页图)。馆内的藏书量特别大“截至2005年底馆内藏书中文图书约5920000册,外文图书约3280000册”,想一想:这些数该怎么读?同桌互相交流。汇报交流。
学生: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的是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教师:你能举一反三,真棒。
学生:③个级上全是0,这些0都不读。
5.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教师:按照这些方法读出下面各数。(出示例2) 305000610002008307000490800020000。自己先读一读,同桌的再互相议一议,这些数的0哪些要读,哪些不读?全班交流。
学生:①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②其他数位有一个 0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 0”。
6.谁来说说含两级的数怎样读?请用刚才学的读数方法来读下面的数。
[点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数位顺序表的特点以及多位数的读法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初步领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多位数的读数方法。]
把下面各数读给同桌听:50002、 1374689、 120900085。
三、巩固练习
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下面我们按照方法,继续进行读数练习。
1.教科书第16页第1题。读卡片上的数,说一说两个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2.分别在各数的后边添上3个0,再读一读。905017002326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谁来说说亿以内的数怎样读?
四、活动
2个四人小组的同学合为一个大组,每人在卡片上写出一个数字,把它们任意组成一个八位数,再读一读。
(本案例由王春提供)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多位数的大小比较 第 7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下列两个数:
400000 4000000
(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
2.在○里填上“>”“<”或“=”。
988○1000 765○489 566○581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刚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
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
2.独立思考,完成排序。
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进行必要引导。
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都是六位数;再比较位,位大的数就大。
追问:如果位相同,又该怎么比呢?
生答: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数就大……
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
5.数的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
提问:第二种方法可行吗?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追问: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比较更简便。
(3)小组讨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6300000000=( )亿
7000000000=( )亿
7700000000=( )亿
( )亿>( )亿>( )亿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提出问题
教师: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明明,上网查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你们知道是一条怎样的信息吗?
学生:明明查到了2001年某地退耕还林401535公顷,2002年达2039800公顷。
教师:如果你是明明,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以后,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先交流交流。
同桌互动。
教师:谁来发表想法?
学生1:两年一共退耕还林大约多少公顷?
学生2:2002年退耕还林比2001年大约多多少公顷?
教师:能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列式计算吗?
学生:能,算式分别是2039800+401535和2039800-401535。
(教师板书算式)
二、引导释疑,探究方法
教师:刚才有个同学的提问中用到了“大约”二字,在这里你为什么要使用“大约”呢?
学生1:因为这道题的数目太大,计算会比较麻烦,我用“大约”的意思就是希望对结果进行大概的计算,不要求很精确。
学生2:我认为他用“大约”就是要我们对结果进行估算。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对这些较大数目加减法的计算结果要求不是那么精确,可以对它进行估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039800-401535”为例,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四人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小组探究。
教师:谁来汇报汇报?
学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2039800看作204万,把401535看作 40万,再用 204万一40万,结果大约就是 164万。
学生2:老师,我的方法更简便,我把2039800看作200万,把401535仍然看作40万,200万-40万,结果大约就是160万。
教师小结:真是聪明的孩子,敢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大家通过讨论,已经找到了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我们通常就是把两个数看作整万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
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教师:掌握了估算方法,能很快估算出2039800+401535的结果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 200万+40万,结果大约是 240万。
2. 完成第35页的课堂活动。
[点评:例题以退耕还林中的数学问题为题材,体现了内容的现实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关注社会的发展。通过儿童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情境呈现信息,有利于让学生对例题的学习产生亲近感。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以求近似数、整十整百数加减法口算为认知基础,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步]
完成练习六第3~6题。
(本案例由王丹提供)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一文,希望“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