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是充分,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对也会提高。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
2、思考: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6分钟后看谁学得!
三、检测学情
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
指名认读。
3、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
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4、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5、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
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四、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六、当堂训练
1、读拼音,写词语。
cǎi fǎng shuǐ hǔ zhuàn piān kē wén lǐ guàn tōng gǔ lì lü lín hǎo hàn céng jī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在带点字正确读音下标上我喜欢的记号。
绿林好汉(lǜ lù) 《水浒传》(chuán zhuàn) 倒下(dǎo dào)
盛白面(chéng shàng) 散文集(sǎn sàn) 宝藏(cáng zàng)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您喜欢看 三国演义 还能将 水浒传 里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2).这时 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 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
(3).我边走边想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 那本书放在哪里 左边第三排 不错
4、阅读冲浪
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1).这句话中“闲书”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正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季羡林先生认为,课外阅读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课外阅读还有什么好处?
5、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
闲书多看书
偏科三贯通
学习外语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反思:

fwr816.coM编辑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课 题

2*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作家。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揭题。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互相评议。
 3、汇报:
  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 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自主阅读,深入感悟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 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整理与修改

教 学

过 程

设计

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整理与修改

教学

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窃读记


窃读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6分钟后看谁学得!
三、检测学情
1、 认读生字与写字:
如“目的地”的“的”读 dì;“踮起脚尖”中的“踮” 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 zàn;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 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 、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3 、解释划线的词语: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4 、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 、认真阅读课文。
2 、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
8分钟后看谁学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感悟写法,体会语言精妙,训练语言运用能力。)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联系生活说一说。)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要想读书还得动一番心思,让人家看不出来,确实挺累。还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为了读书,却庆幸下雨,并且希望越大越好,还装着邹眉头,望街头。这样的窃读方式令人感动。)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太饿了,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心里非常高兴。)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相机引导学生朗读)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品悟语言,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落实语文的基础。)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 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松鼠


这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松鼠》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我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布置

改写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55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又疏于督促,还需老师加强辅导。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二、教材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 、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三、教材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200个字,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6)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基本方法。

(10)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1)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五、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第二单元: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第三单元: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第四单元: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第五单元: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第六单元: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第七单元: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八单元:走进*,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4、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6、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七、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1、 始业教育

2 、 1,窃读记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4 、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5,古诗词三首

5 、6,梅花魂 7,桂花雨 8,小桥流水人家

6 、 国庆放假新-课-标-第-一-网

7 、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9,鲸

8、 9, 松鼠10, 新型玻璃 11,钓鱼的启示

9、12,假设没有灰尘 1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0、落花生 16,珍珠鸟 口语交际·习作四

11 、 回顾·拓展四 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

12 、 有趣的汉字 我爱你,汉字

13 、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怀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4、20,学会看病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15、 21,圆明园的毁灭 22, 狼牙山五壮士23,难忘的一课

16、24,最后一分钟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17、 25,七律·长征26,开国大典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18、 28, 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19、复习迎考

20、复习迎考

21、复习迎考 学期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

2、板书:秋思。齐读。

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

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评读。

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互动交流。

三、品读,感悟情感。

1、默读,思考: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

3、带着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四、回读,总结、积累。

1、回忆诗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

2、背诵古诗。

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拓展延伸。

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

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

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希望“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五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