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锦绣山川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带上教案课件,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同时还需要每位老师都重视教案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教学事故。那有哪些值得参考教案课件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锦绣山川,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神州大地——锦绣山川
一、意图:
本单元的选材以祖国大地锦绣山川的“山”为中心,由学唱歌曲《青藏高原》,到欣赏歌曲《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在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欣赏交响合唱《蜀道难》、合唱《忆秦娥l娄山关》。
思路:1、内容安排紧扣课程标准的三的领域,即音乐表现、感受预见上、音乐与相关文化;2、材料选择紧扣课题中心——锦绣山川;3、体裁形式包括歌曲、和唱、角祥和长;4、风格特点有青藏高原藏族、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等民族地域特点以及峻峭美、悲壮美等不同审美类型。
二、重点难点:
1、学唱歌曲《青藏高原》《沂蒙山小调》。
重点:背唱着两首歌曲,并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特点。
难点:学会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前者要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辽阔热情的风格特点;后者要用质朴率直的歌声来表现朴实高亢的风格特点。
2、欣赏歌曲《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重点: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质、曲体结构。
难点:(1)对音乐风格、感情气质,在感性上比较容易体会,但应引导学生循着教材第34页所提供词语,进行理解和表达;(2)启发学生填写教材第34页下面的表格。
3、欣赏交响合唱《蜀道难》、合唱《忆秦娥娄山关》。
重点:体会音乐、诗歌、绘画在传情达意方面的异同。
难点:理解这两部作品在音乐审美类型和中心意境方面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准备
1、录音机或CD机(投影仪)。
2、展示锦绣山川的图片或幻灯片。如: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大兴安岭、沂蒙山、峨眉山、娄山关等。
3、与教材第34页下半部、37页下半部相同的表格挂图。
4、交学CD或录音带(VCD或录像带):《青藏高原》《太行颂》《黄图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沂蒙山小调》《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青藏高原》。
2、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青藏高原》。
2、通过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结合演唱《青藏高原》,体会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等曲式结构的不同。
教学过程:
1、导入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唱歌、音乐欣赏来了解祖国的锦绣山川——青藏高原、太行山、黄土高坡、兴安岭,并且体会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所形成的不同的音乐风格。
2、唱歌《青藏高原》
(1)结合观赏青藏高原风光的图片,或者由教师范唱歌曲《青藏高原》,或播放该歌曲的录音(录像,或CD\VCD)。
(2)分三个部分跟录音哼唱。
A、引子:“呀拉索哎”。特别注意“呀”的切份节奏,“哎”的八度大跳和装饰音,并引导学生对高亢的山歌风格和辽阔的青藏高原风光的联想。
B、由“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到“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引导学生用明朗亲切的声音来歌唱。头两句音调、节奏均比较平稳,后两句少有变化,尤其注意第二句“还有”的切分,“有”到“无”的八度跳进,以及第四局的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C、由“哦,我看见”到“那可是青藏高原”。节奏比前宽广舒展,旋律音调起伏幅度更大。尤其应当注意四三拍子、四四拍子中,二拍延长音的区别。
结尾乐句中,“那就是青藏高原”的“高”字拖腔。
(3)在分段练习的基础上,将全曲连续演唱。进而分析该曲的曲式:带银子的二段体。
3、分析歌曲《太行颂》
(1)介绍《太行颂》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的关注。
(2)播放录音。
(3)讨论《太行颂》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
4、欣赏《黄土高坡》
(1)介绍《黄土高坡》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陕西民歌风格的关注。(2)播放录音。
(3)讨论《黄土高坡》的山西民歌风格、颂歌特点在旋律音调、节奏放面的表现。
(4)启发学生对该歌曲曲式结构的注意,由引子和ABA1三个段落构成。并分析A段与B段的不同和相同之处,A段与A1段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分析它们之间在感情表达方面的区别。
5、欣赏《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1)介绍《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的内容、音乐形象,启发学生对内蒙古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关注。
(2)播放录音。
(3)讨论该歌曲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在旋律音调、节奏方面的表现。
(4)分析该歌曲的曲式结构:带引子的二部曲式。并阐明B部复乐段的特征。
6、教师对以上四首歌曲在民族特色地方风格、感情气质、曲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兵器法学生填写好教材第34页下半页的表格。
4、小结:这节课,通过欣赏和演唱,同学们对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有了新的体会。

课后记:学唱《青藏高原》的积极性较高。结尾可删去。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沂蒙山小调》。
2、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山东民歌演唱方法来演唱《沂蒙山小调》。
2、通过听乐、吟诗、赏画,启发学生对《蜀道难》《忆秦娥娄山关》不同音乐风格(审美类型)的体验。
教学过程:
1、通过对前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课时教学内容的简单介绍:继续体验音乐重的“锦绣山川”——山东的沂蒙山,四川的峨眉山,贵州的娄山关。
2、唱歌《沂蒙山小调》。
(1)结合观赏沂蒙山风光的图片,播放《沂蒙山小调》的录音(音响或CD、VCD)。
(2)跟录音哼唱。先学会安旋律、节奏要求准确地歌唱。接着,模仿录音重的风格来演唱。
(3)启发学生对“鱼咬尾”的旋法和第一、三句,第二、四句之间的旋律移位关系的分析。
3、听乐、吟诗、赏画《蜀道难》。
(1)边欣赏《古蜀栈道》图片,边朗诵李白诗《蜀道难》
(2)欣赏郭文景《交响乐蜀道难》再现部;启发学生对作品表现意境的体验。
4、听乐、吟诗、赏画《忆秦娥娄山关》。
(1)边观赏全山石《娄山关》油画,边朗诵*词《忆秦娥娄山关》。
(2)欣赏田丰作曲的合唱《忆秦娥娄山关》,启发学生对引子、A段、B段音乐内容的体验。
5、小结:综合比较《蜀道难》与《忆秦娥娄山关》在音乐风格(音乐审美类型)和中心意境方面的差别。启发学生理解教材第37面下半页的比较表。
课后记:学生基本能把握《沂蒙山小调》的风格。

fwR816.CoM阅读延伸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村庄


儋州市第五中学 许俊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掌握运用有关音乐要素来演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歌曲处理,培养收集、整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作、表演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学习、歌唱等活动,体验欧洲意大利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使学生对欧洲音乐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感受欧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处理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村庄》。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要素来用欢快的表情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音像资料等。(根据学校现有设备选择教具)


教学过程 :


一、语言导入:(1分钟)意大利作为交响乐、歌剧、芭蕾和美声唱法的发源地,风景如画的欧洲大地蕴藏着十分丰富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犹如美丽的紫罗兰盛开在人们的心田。


1、探究学习:(2分钟)选择并播放几个国家的歌曲或乐曲片段,请全班同学听辨属于哪个国家或民族的民歌。(如加拿大《红河谷》、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2、师生互动:(2分钟)(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提出的问题。本环节意图培养收集、整理、应用资料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取知识的方法,拓展音乐学习时空,培养终身学习音乐的能力。教师在课前就探究方法、途径和内容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活动实践(二十分钟)


1、播放录音:(2分钟)听赏《美丽的村庄》,感受歌曲。(自然圆润的声音是表现美、创造美的前提条件,是贯彻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理念所不可或缺的。在歌唱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注重声音的要求,借助歌曲欣赏来体验美妙、和谐的音响。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单纯技术操练,将音乐知识与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审美活动中。)


2、教唱歌曲:(10分钟)(1)教师有感情范唱歌曲。(2)学习歌谱:唱歌谱(注意节奏、弱起小节等)。(3)学唱歌词:分组四组对比、个人独唱、小组唱,结合课本插图理解歌词大意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3、处理歌曲:(5分钟)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该用什么速度演唱?(2)根据节奏特点,全曲分几个部分?怎样演唱更能表达情感?(边解答、边处理、边试唱)


4、演唱歌曲:(3分钟)师生共同有表情、完整地表演唱。(本环节是重点所在,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从歌曲内容和音乐要素两方面寻求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依据和手段,理解处理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一步感受艺术再创造所带来的审美情趣和愉悦体验。)


三、表演创造:(12分钟)学生自主地、即兴地采用多种形式表演歌曲(学生代表:边歌边舞、全班节奏创作:个别抽查等)。(即兴的创作活动,有利于学生能够灵活自由地释放和表达情感,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作为本课结束前的一个环节,如能在课堂气氛和师生情绪上达到高潮,将对后续音乐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四、课堂小结:(3分钟)师生共同完成:主题思想是歌颂幸福生活,追求美好未来。同学们的欧洲音乐之旅真是太精彩了!大家一定意犹未尽吧,还在想象着意大利美丽的村庄。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演!


五、板书设计:(依据三维目标来设计的。)


音乐要素:切分音节奏、弱起小节——乐段分析:A乐段:1-24小节欢快、抒情(节奏舒缓起伏),B乐段:25-最后小节激昂、振奋(节奏疏密相间)——渗透教育:赞美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反思:唱歌课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唱该歌曲的兴趣,然后再教唱歌曲。而在教唱歌曲环节,老师要积极找出该歌曲的难点,对于难点的解决教师要由易到难,将难点转化为突破点。在这首歌曲中,难点是它的节奏,其中涉及到小附点、切分音(长切分、短切分)、弱起小节,怎样能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手打2/4的节奏来解决切分音的长短,还有小附点,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弱起小节的学唱要注意强弱的把握,牢记2/4的强弱规律是关键。在攻克这些难点以后,再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整首歌曲,包括歌曲的音乐情绪(第一段欢快,第二段激昂、振奋)、呼吸气位置等,有了这样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学得踏实,而不是一遍一遍的枯燥的教唱。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设计:本单元以非洲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包括歌曲、键盘乐器“冬哥”以及各种鼓的音乐,安排2课时,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音高的典型特征、多声性旋律及节奏灯应在短短的几节课始终有所涉猎和接触,除此以外,教师应选取更多的非洲音乐作为补充,并适当地结合画面、录像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
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
重点难点:
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内容:
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
教学目标:
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2)教师运用五度平行,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唱
(3)启发学生分别运用四度、五度、八度平行,为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3、尝试为《当太阳降落》的演唱设计打击乐曲伴奏或拍手、跺脚的舞蹈伴奏。
4、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了解该舞蹈表演场景和社会功能。
(1)观看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该舞蹈是表现黑人劳动、闲暇娱乐、求雨、丰收,还是表现黑人狩猎的情景?
(2)介绍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饰、面具、化妆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的特点。
(1)引导学生学做一两个舞蹈动作,并随录像中的舞蹈音乐跳起来。
(2)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教师进一步说明非洲音乐节奏对摇滚乐、爵士乐的影响。
小结:
课后记:本课内容新颖,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学生兴趣较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键盘乐器“冬哥”音乐、鼓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欣赏非洲键盘乐器“冬哥”音乐。
2、化妆
3、鼓语。
4、多声部鼓乐。
5、舞蹈。
教学过程:
1、欣赏键盘乐器“冬哥”与歌唱音乐,了解“冬哥”的音色、形制,人声与乐器的配合等。
(1)第一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队中“冬哥”的声音。
(2)第二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出示“冬哥”乐器图,介绍乐器的各个组成部分极其名称和演奏方式。
2、第三遍欣赏“冬哥”与歌唱音乐,请学生们聆听音乐中除了“冬哥”的声音还有哪些声音。主要有人声演唱。再次观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键盘乐器“冬哥”及演唱音乐。
(1)再次聆听或观赏上两堂课的教学内容,并聆听“鼓乐”或“鼓语”录音带,启发学生发现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说明鼓再非洲音乐中的两种不同的作用。一种是作为伴奏,一种是作为独奏表演的乐器。
3、教师介绍鼓与其他打击乐器合作,共同形成多声部节奏的这种形式,鼓励学生按照所给的节奏进行多声部节奏合奏。(展示谱例)
4、再次聆听鼓乐,加深对鼓乐的认识。
(1)第二次聆听鼓乐,请学生展开想象“会说话的鼓”说了些什么。
(2)教师介绍鼓乐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节奏主题,音色变奏等。
(3)启发学生尝试用鼓来表现情绪。
(4)设计一段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领奏)猎象时,不要刺它的屁股,
(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
(领奏)猎象时,要把长矛投向耳朵后的软处。
(合奏)大象摇耳朵,你快躲开;
(领奏)猎象时,要勇敢地刺向它,
(合奏)刺向它,刺向它,刺向它……”
5、“狩猎”为剧情,将模仿非洲黑人舞蹈、演唱非洲民歌、敲击鼓语等环节包括再内。
(1)化妆、做面具,扮演非洲黑人。
(2)演奏召集各部落成员聚集猎象的鼓语。
(3)随着丰多姆佛罗姆舞蹈音乐表演与象战斗的舞蹈场面。
(4)狩猎归来,唱《当太阳降落》,用多声合唱、打击乐合奏伴奏。
(5)结束。
课后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的参与性较高。
第六单元 电子空间站
一、意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大约在70年代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创作。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今天,我们所接触的音响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由人声或传统乐器(钢琴、小提琴、二胡、笛子等)演唱或演奏的音乐,电子音响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本单元选用了一些教科书很少涉及的材料,力图让学生通过欣赏用电子乐器演奏的音乐,以及用电子手段制作的音响片段,加深对电子音乐领域的了解,从而达到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不同的音乐现象。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或音响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电子音乐,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队不同音乐类别的了解。
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新,教师如何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准备:
1、音响、CD、唱片、VCD(DVD)影碟(内容与本课相关);电子琴、竖笛、打2、2、击乐器(木鱼、铃鼓、双响筒、三角铁等)。
1、与本课相关的照片,如西班牙斗牛图、沙漠驼铃、电子乐器(队)照片、奥运会开幕式、热带雨林、西班牙斗牛民俗、丝绸之路、环境保护方面的文字材料。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电子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2、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声乐器的发声原理,认识常见电声乐器,能够听辩电声乐器的音色。
2、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随录音学会演唱歌曲《橄榄树》,体会歌曲的词曲关系。
3、对《西班牙斗牛舞曲》、《丝绸之路》主题音乐、《命运变奏曲》、《橄榄树》等作品有一个基本了解。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和实物,认识电子乐器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听一些特别的乐器声音,你们能够辨别出它们是什么乐器吗?
2、播放课前录制的不同形式电子音乐片段。
3、检查学生了解的情况。出示图片加以说明。
4、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回答问题。
5、师:电声乐器不是通过物理振动发音,而是借助电能发声,因而它们的发声原理与常规乐器不同,音色独具特色。教科书中的架子鼓不是电声乐器,但是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一般不用于常规乐器组合。
(二)欣赏
1、《西班牙斗牛舞曲》
(1)先放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乐曲表现内容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注意乐曲的节奏特点及情绪的转换,借助图片及有关西班牙斗牛的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知识。
(3)请学生说说电子琴在性能上的特点(键盘乐器,自动伴奏系统,音色变换自由,携带方便等)。
2、《丝绸之路》主题音乐
(1)清学生说说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看看教科书上的图片,分组讨论用音乐手段表现有关丝绸之路题材的小设计等。
(2)听录音,感受乐曲的表达的情感。注意乐曲带再现的三部结构。
(3)说说电子合成器在表现音乐方面的特点。
3、《命运变奏曲》
(1)通过听录音,感受电声乐队与钢琴等真声乐器的组合特点。说说其他有关这种组合的例子。
(2)比较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可以对笔听赏《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巴赫的《拖卡塔》等古典作品),说说两种演出版本的区别,以及听后的感触。
(3)背唱教科书中所选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谱例片段。
4、《橄榄树》
(1)听录音,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2)说说电声乐队在演奏《橄榄树》时的乐器组合以及乐曲的处理方式,。
(3)再次聆听录音,并随录音填词跟唱。
(4)回答问题:乐曲中的反复及好起什么作用?你能说出这首作品演奏的顺序吗?
(三)总结
(四)布置下节课提前准备的材料
1、将自己收集道德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带到教室与其他同学交流。
2、尝试翻译英文歌词。提醒学生注意在英文歌曲中有时为了法音的需要而常常会发生“合成词”的现象。寻找有关奥运会的图文材料。
3、准备小合奏《新年好》的合奏方案。
4、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课外分小组完成“音乐工作站”中的录制工作。
课后记:学生对电子音乐比较感兴趣。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教学——《圣火》《雨林》。
2、器乐小合奏——《新年好》。
3、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学生对电声音乐的了解范围,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场所的电声音乐基本状况。
2、能够了解电声音乐用于奥运会等大型活动时的常规形式。
3、能够利用常见的电声乐器编排集体演出节目。
4、能够利用常见的电声设备制作有主题的音响片段。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检查学生准备的情况,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声音乐的基本常识,以及几首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相关的内容。清同学门将课前准备的材料展示出来。
2、欣赏《圣火》
(1)讨论解决课本中的几个问题。
(2)说说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
3、欣赏《雨林》。
(1)先听录音,请学生说说所听到的自然界的声音(雷雨、鸟鸣、刘水等)。
(2)说说这样的音响是否属于我们常规意义上的音乐范畴。如何给这些音乐定位?(电声音乐、环境音乐、自然音乐、情调音乐)
4、交流同学们收集的电声音乐。
参照教科书上的提示,说说这些音乐作品的社会意义。
(二)器乐小合奏——《新年好》
1、根据教科书中《新年好》的旋律编配电子琴伴奏。可以让教师帮助标出和弦,学生自己选择伴奏音型、确定速度。
2、根据电子琴谱编配打击乐器伴奏声部。并进行分工排练。
3、按照教科书的提示进行合奏排练。
4、请女同学编排舞蹈动作。
5、全班合作表演,请教师(或同学帮助照相)。
(三)音乐工作站——《校园的一天》
1、根据教师上节课的布置,请学生将录制好的音响进行演示播放,并加以讨论。
2、请各小组将本组的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独特的设计思想想全班做简短汇报。
课后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肯定学生的成果。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 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
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x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2.教唱《江河万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
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
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
(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
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4)完整欣赏。
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八音之乐


八音之乐
(一)以图:
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二)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是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三)材料分析:
1、《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十一首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初含量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琴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得出均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使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重奖她改名为《怀阴平楚》。但这是一首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早在十六世纪末年,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书中就记述了当时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楚汉》以取得生动状况。文中写道:“《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余其柔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段文字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结构和音乐形象与《楚汉》一曲所描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它的流传年代是十分悠久的。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中国民间乐器。
2、音乐故事:楚汉相争。
3、音乐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
教学目标:
1、介绍八音乐器,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民间乐器。
2、通过音乐与古石像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出的情绪特征。
3、通过欣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版》来了解中国民间器乐曲的演奏形式、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1、结合乐器图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并举例说明。
2、让学生听赏《十面埋伏》,并用语言描绘出这首乐曲的内容、情绪。之后可由教师进行补充,完整地叙述“楚汉相争”的故事。再次请学生带着故事仔细聆听一遍。(播放VCD)
3、欣赏《姑苏行》《光明行》。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们的风格特点有什么不
同?
(2)播放录音。(VCD)
(3)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4)介绍《光明行》的曲作者刘天华的生平以及代表作。
4、欣赏弦乐合奏《十六版》。
(1)介绍《十六版》是选自《弦索十三套》以及《弦索十三套》的作者、产生年代等。
(2)问:能否听出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它的演奏形式与前两首有何不同?它体现了什么样的风格特点?
(3)播放录音。
(4)请学生回答问题,由教师补充。
小结: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课后记: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行街》《小放驴》。
1、介绍中国打击乐器。
2、音乐欣赏:《十番锣鼓》。
教学过程:
1、欣赏《行街》《小放驴》。
(1)问:能否听出这两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杨奏的?它们的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在音乐风格和曲调上有什么不同?
(2)播放录音。
(3)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
(4)分别介绍江南丝竹、吹打乐的流行区域、乐器组合、音乐风格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介绍中国打击乐。
(1)讲解中国打击乐器的种类以及几种打击乐器,如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等,并由教师演示这些乐器的演奏方式。
(2)请学生来演奏,并用语言来描绘这些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再学生掌握这些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后,可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强弱变化来演奏。可由强到弱来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欣赏《十番锣鼓》。
(1)讲解《十番锣鼓》的名字来由、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2)播放录音。
小结: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初步了解了我国打击乐器的流行区域、音乐风格、音响效果。
课后记:如果有实物让学生亲自演奏会更好。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并学打锣鼓经。
2、音乐表演:合着戏曲打击乐的节奏来表演。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教学过程:
1、复习大锣、堂鼓、小锣、大镲、梆子、小镲的演奏方式。
2、解释锣鼓经,并举例说明。
3、学打锣鼓经《冲头》《急急风》。
(1)可先让学生唱出这两首锣鼓经的节奏直至熟练。
(2)让学生分别练习鼓、梆、大锣、小锣、小镲的节奏制止熟练。
(3)让学生合练。
(4)也可让学生互换乐器,以使学生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音乐表演:
(1)问:戏曲的角色有哪几种?它们分别具有哪几种特征?戏曲的表演应注意哪些方面?
(2)让学生观看戏曲节目,请学生留意演员的造型、角色以及表演。
(3)请学生回答问题。
(4)将全体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表演戏曲中“声、旦、净、丑”四中行当,一组学生用打击乐伴奏。打击乐的节奏可由教师设计,也可由学生设计。在表演时,两组的学生可以对换表演。表演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表现作简单的评价,并互相交流感受,提出改进的意见。
小结:通过学习锣鼓经,进一步了解打击乐以及打击乐在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的一致性。
课后记:兴趣很高,但要把握分寸。

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三篇】


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小编小编整理了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梁祝》
一、说教材

(一)本课教学内容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1、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3、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4、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船歌》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四十二中的范映雪,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音乐综合课《船歌》。

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欧洲音乐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桑塔露琪亚》是一首属于船歌体裁的声乐作品。本课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扩展介绍《桑塔露琪亚》所属体裁的内容和发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诱发情趣,展示船歌的起源。在不同船歌的比较欣赏中引导学生用文字、诗歌、绘画、图谱、律动的形式参与体验音乐情绪,分析船歌节拍,总结船歌风格,感知音乐要素。其次是通过“欣赏辨别”反馈学习信息。在船歌《桑塔露琪亚》的演唱中,深化情趣体验,并能对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进行简单评述。

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各种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充分挖掘他们的艺术潜能。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从欣赏中总结出船歌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分辨。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涉及了语文、美术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诱发情趣,为学生展示船歌的起源。让学生们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两段属于同一体裁的其他两首作品,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出船歌这种音乐体裁的特点。

学法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散文、诗歌、绘画、图谱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充分挖掘他们的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更宽广的领域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音乐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所以在这节课介绍完船歌起源后,我让学生完整聆听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和中国的《乌苏里船歌》。让学生对同一体裁的几首作品有了初步体验后,老师带领学生在以音乐审美为基础上,从作品的音乐基础知识入手分析和总结船歌的音乐特点。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由情景导入、听赏与表现、复习歌曲三部分组成。其中情景导入包括多媒体展示、游戏环节组成,听赏与表现由船歌欣赏、船歌辨别组成。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完成参与--体验--创造的欣赏教学模式。

首先我将采用模拟导游的方式导入课题。“大家好,欢迎参加意大利民间音乐旅行团!我是你们旅游第一站的导游,希望我们共同去领略那里优美的民间音乐和风俗民情。“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到了教学内容上。接着是一个游戏抢答环节,老师会提问意大利的哪个城市是着名的旅游胜地,并以“水城”着称,同时它也是音乐中“船歌”这种体裁的发源地?在ABC三个选项中同学们用排除法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威尼斯。这一环节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正课程序,此外也可以利用这一选择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接下来进入听赏与表现的正课环节,老师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意大利威尼斯的秀丽风光和独特的交通工具贡多纳小船。在威尼斯风光做背景的衬托下,在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的熟悉旋律中,老师将介绍这首歌曲是属于船歌体裁的声乐作品,从而引出船歌的起源。老师说出旁白:“请大家注意这种两头尖尖,船身狭长的‘贡多纳’小船,正是因为威尼斯河道狭窄,纵横交错而产生的。船歌就是起源于船工们所唱的歌。”老师引导大家听赏中外另两首船歌: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和中国的《乌苏里船歌》。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用你们喜欢的文字、诗歌、图谱、绘画的方式表达你们对音乐的感受。在欣赏中还要关注音乐要素,听辩乐曲拍号。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选一人执笔。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小组议论进行分组展示和发言。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听辨、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出船歌的特点。通过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就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有了自己体会到的感受,也为后面听辨音乐环节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参与进来做个音乐游戏:听一听下面三首乐曲中哪首是船歌?在教学方法上,我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让他们自己大胆去判断和发言。老师对他们的发言都耐心聆听并且发出会心的微笑。在同学们对本课知识有了一定认知后,老师指挥、引导学生深情并茂的演唱歌曲上节课学习内容《桑塔露琪亚》。歌曲前半段用身体配以轻微摇摆。再次唱出这熟悉、优美的旋律,学生感情自然又加深很多。学生们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肯定、愉悦。最后,我采用引导激励法的语言作为结束语:今天我们对船歌进行了欣赏分析。同学们用各种方法参与了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船歌有很多种类,它和人们的生活、情感密切相关,请同学们回去找一找,还有什么不同风格的船歌,下次我们再进一步欣赏交流。在老师充满期望的眼神中,让同学们感受到音乐的博大精深,增强探究的欲望。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欢乐颂》
一、说大纲

根据《走进音乐世界》大纲要求,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本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根据第2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第二系列(爱)中的<欢乐颂>为教学内容。〈欢乐颂〉是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作曲家,而他最杰出的是〈第九交响乐(合唱)〉和〈庄严弥撒〉,〈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子,通过学习贝多芬的〈欢乐颂〉,从中感受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情感及交响乐,颂扬和学习友爱、平等、自由的精神。

3、教学目标:a.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博爱精神。b.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步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形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对真、善、美的音乐艺术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与演唱歌曲,并从歌词中体会博爱精神。

难点: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是演唱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三、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了解和学习歌曲,帮助学生收到的学习效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感受音乐的作用。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兴趣是的老师。学生都知道贝多芬是个音乐家,除此之外对他的了解却不多,而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杰出的曲子之一,为了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曲家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有想学歌曲的兴趣。我向学生展示了贝多芬的图片,以及他的头像雕塑模型,让学生对作曲家贝多芬有初步的印象,接着讲解他的生平简介,再引入新课。

2、情感教学法:冼星海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其实施程序是:

情感唤起--情感深入--情感外化

在本课中我从作曲家生平和他的交响乐入手激趣,接着引导学生在探索发现中深化情感体验,最后在迁移中从歌曲精神的探求延伸到音乐文化渊源的追溯,使审美体验升华。

3、此外,还运用了多媒体辅助----视听结合法:学生一般在以前都听过或接触〈欢乐颂〉这首歌曲,但对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和学习兴趣,我利用电脑课件和教学平台,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视频演示和音响欣赏,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主题曲。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

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跟随录音、电脑课件视频跟唱的方法,使学生更加直接形象地接触歌曲从而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学法指导分析

(一)、参与--体验法。

本课我指导学生先感知音乐,欣赏听辩音乐,然后进入情感体验与想象联想,直到理解领悟音乐的意境。

(二)、课堂讨论法。奥斯本的“大脑风暴法”,是一种专门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好方法。依据此原理,在乐曲欣赏的上,我有意识的组织进行讨论,探讨歌曲所颂扬的精神。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和学习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从而颂扬博爱自由平等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赏析---讨论---审美型”的教学模式进行。

1、图片故事导入

这个环节我将从贝多芬直接引入新课,先出示贝多芬的图片,问学生是否知道或了解这个人的简介资料,然后让学生分组对贝多芬的资料进行讨论和互相搜集、回答,之后我从贝多芬的故事、生平,主要创作引入新课,介绍新课内容〈欢乐颂〉出处和相关资料。

2、视频欣赏进入重点突破难点

在这个环节我会播放电脑课件,让学生视听欣赏本曲,引导学生在参与欣赏音乐的活动中探索发现,深化情感体验。这是本课的重点。设计意图是强化2个训练。a.音乐欣赏学习也是创造性活动,《接受美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总会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有待欣赏者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因此,学生在参与集体性的欣赏中继续强化其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b.强化学生内心听觉训练。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据此,教学程序是“多听”。我遵循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引导学生带着在旋律创作中的问题有重点地听析曲中的音乐材料。

视听之后让学生用跟唱法学习歌曲,由于这首歌曲调很单纯,4/4拍子,学生在小学课本也接触过,所以完全有能力独立学会它。但能够完全无误地演唱好歌曲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的时值便是本曲要突破解决的难点。在这个地方我会乐曲重复播放,利用电脑比以前的录音机播放的好处,就是不用反复倒带,直接点这一段就可以循环再现,为课堂省下不必要浪费的时间。这个环节我会对学生演唱歌曲进行检测,看是否已经解决了难点。方法有:A.全班同学或分组演唱歌曲B.个别演唱难点旋律C.难点旋律数、打拍子

3、在学生熟练演唱歌曲后,进入讨论-审美阶段

学生复听整曲,在学会演唱后欣赏会有不同的感受,此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歌曲的理解歌词的含义和作曲的风格作一个简单的评价分析,并让学生感受一下唱与朗诵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各抒己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获取的知识有一种成就感。让学生在一个融洽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积累音乐文化,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以及感受音乐的习惯,从而到达除了会学习、会欣赏、会讨论歌曲外,还会对歌曲对音乐进行审美,探讨歌曲所传达的意境最终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人类的博爱精神。

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发表进行评价、归纳并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的表扬和鼓励。最后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六、说板书设计:由于本节课采用的是电脑平台与课件相配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所以大部分教学板书内容均在课件中显示。

内容有:1、贝多芬的简单生平简介

2、〈欢乐颂〉乐曲简介

3、乐曲中难点乐句的旋律以及节奏节拍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图。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请提出宝贵意见。

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


世界音乐之窗——亚洲音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接触熟悉亚洲三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
2、初步了解亚洲三个地区民歌的特点,进而体会亚洲各地区音乐作品鲜明的民族风格
3、了解亚洲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文化
教学内容:
1、欣赏学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的民族民间音乐
2、欣赏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民族民间音乐
3、欣赏日本,朝鲜的民族民间音乐
教学安排:
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亚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体会其具有的与西洋音乐及其他地区音乐明显不同的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学唱亚洲民歌,并产生喜爱之情
3、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1、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城市有加尔各答(为全国第一大城市和黄麻加工中心)、孟买(印度纺织业中心)。国花为荷花,蓝孔雀是国鸟,货币是印度卢比(Rupee)。人口居世界第二位。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
印度音乐按照体裁可分为宗教音乐、古典音乐、民俗音乐、大众音乐4种。印度传统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缠绕着几个骨干音上下迂回、曲折进行的旋律,各种滑音和装饰性音型的点缀,始终伴随着曲调的持续音,富于变化的鼓点以及情韵浓郁、略带鼻音的歌唱,所有这一切正是构成印度传统音乐的基本因素。1、
“拉格”(Raga)一词是梵语,意为色彩、情绪,它被称为印度古典音乐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古典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就表现出以拉格为基础的即兴演唱演奏上。每种拉格都有相应的、由5~9个音依一定次序排列的音阶,它们的上行和下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与欧洲大小调音阶形成明显区别的是,印度拉格常用的几种音阶中小2度音程居多,增2度次之,而大2度往往只有1~2个。
塔拉是印度传统音乐构成的另一要素,是印度人对节奏、节拍的总称。印度的节奏体系相当复杂,总共有100多种,常用的约有15~20种。作为节拍周期的塔拉最短的有3拍,最长的达128拍,而较长的周期实际上是由若干个较短的节拍单位构成的,一个周期中每个节拍单位的首拍都有特定的不同称谓,并以拍手或摇动右手来标明。在每个长的周期中无论中间的节拍变化多么纷繁,最终都必须准确无误地循环到开头的拍上。这一点是即兴演唱演奏者和伴奏的鼓手必须具备的能力。
2、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乌尔都语意为“清真之国”。首都伊斯兰堡,主要城市拉瓦尔品第、卡拉奇、拉合尔,国花素馨花,货币巴基斯坦卢比,面积796095平方千米。巴基斯坦全国有4个大民族,旁遮普族占总人口的63%,其次为信德族、巴丹族(普什图族)、俾路支族,还有10多个少数民族。96%以上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基督教、印度教等。语言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巴基斯坦是南亚西北部国家。临阿拉伯海,海岸线长980千米。山地、高原占国土面积的3/5。北部为高山区,西部和西南部是高原区,东南部为印度河平原和塔尔沙漠。印度河是境内第一大河,与其支流组成全国的流域,在入海口形成约8000平方千米的三角洲平原。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山地冬寒夏凉,平原冬温夏热,年降水量一般为100~500毫米。
巴基斯坦的音乐基本要素仍是拉格和塔拉。
3、孟加拉国全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首都达卡(Dhaka),国花:睡莲,货币塔卡(Taka):面积147570平方公里。民族以孟加拉族为主,占98%,另有20多个少数民族,孟加拉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86.6%,其他的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海岸线长550公里。全境85%的地区为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
孟加拉的音乐基本要素仍是拉格和塔拉。
4、印度尼西亚全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国名释义:源于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别称:千岛之国、火山之国。首都:雅加达 ,主要城市:泗水、万隆、棉兰、三宝垄,货币:印度尼西亚盾,茉莉花是国花。面积:1904569平方千米。民族以爪哇族为主,占47%,其他主要有巽他族、马都拉族、米南卡保族、马达族、马来族、亚齐族以及华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居民90%以上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印度教、佛教等。 官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是亚洲东南部的群岛国家。地跨赤道,位于中南半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国土由137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
甘美兰是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印尼各地使用范围很广 。甘美兰(Gamelan)这个词是爪哇语,它既指以金属敲击乐器为主体的合奏音乐,同时也指演奏这种音乐的乐队。这种乐队组合形式不仅存在于印尼,而且也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由于在这些国家的传统乐队中锣的数量很多,而且在合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者们称这种具有普遍性的音乐现象为锣群文化
5、德彪西在自己创作中形成一种被人们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的作品在音乐上部份受到俄罗斯音乐影响,同时又受到文学上、绘画上的象征派、印象派的影响,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音乐风格。他力求在音响中刻画出瞬间的感觉、暂短的印象、情绪上的细微差别、景象的轮廓等。德彪西开创了音乐表现上的新的境地。
德彪西的主要作品有: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舞剧《玩具盒子》,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交响素描《大海》,音画《伊贝利亚》,钢琴曲《版画》、《快乐岛》、《前奏曲》、《意象集》等。
尽管德彪西音乐具有现代新音乐的特点,但是“他是一位法国的作曲家,象库培兰和拉莫一样的法国的作曲家;他从他们那里学到了音乐中的法国精神的实质,他且以此自豪。他认识到了他自己的民族的天才,他充分觉悟到自己肩负着解放艺术事业的重任,他的确是足以担当得起这个任务的,因为他是在这世纪交替时期的的伟大而绝对具有独创性的作曲家”。
6、在东南亚诸国中菲律宾的音乐显得颇为“与众不同”,因为在该国90%以上居民中流行的音乐深受西班牙和美国的影响,在西班牙殖民统治的300多年间,菲律宾很长一段时期又是受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总督府所统辖,因此发端于欧洲,而后又在美洲得到发展的多种音乐形式、体裁、乐器与乐队都曾大量地传入菲律宾,并在人口密集的中部平原地区取代了当地的传统音乐。只有在北部的山区和南部的伊斯兰居民区中仍较完整地保存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昆迪曼”音乐,它长于表现感伤哀怨的情调,是一种慢3拍子的抒情歌曲,旋律多为小调式,进行中时有简单的转调。一些专业作曲家常将它加以改编搬上音乐会舞台,从而成为艺术歌曲性质的曲目。源于西班牙,之后已本土化了的弹拨乐队“朗达亚”在这一地区也十分流行,它由多把音区与音域不同的曼多林和吉他类乐器以及用来拨奏的大提琴组成,并经常加上木琴、铃鼓、定音鼓和三角铁等敲击乐器。它既可演奏圆舞曲、波尔卡等欧洲音乐体裁的曲目。也可以演奏当地的民间舞曲,例如常在世界各地演出的竹竿舞就是由朗达亚乐队伴奏的。传统竹竿舞是模仿长脚鸟在田间跳跃的动作,它以一对或数对长竹竿相击,舞者利用竹竿分开的瞬间插足跳跃,乐队以轻盈活泼的音乐为表演烘托热烈的气氛。
7、日本的传统音乐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其中影响范围较大代表性的是都市传统音乐、宫廷雅乐和民谣三类,前两类属古典音乐,后一类属民间音乐。
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它是一种包含了两个小2度(半音)音程5声音阶(mi fa la si do' mi'),这种特殊的5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都市传统音乐大多都使用这种音阶或其变化形式。
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多种说唱音乐(统称为净琉璃)和筝独奏、重奏和它与其他乐器(三味线、尺八或胡弓)的合奏曲。
宫廷雅乐:雅乐风格典雅庄重、内容玄奥深邃,被视为国宝,宫廷常以它来招待外国元首和贵宾。它是现存日本传统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它包括日本原来固有的神乐,久米、东游等祭神乐。
民谣:它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为大众化、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品种,它直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劳动、生活和各种习俗,表达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思想感情。
民谣按照表现内容和演唱场合可划分为劳动歌曲、祭典歌、祝仪歌、娱乐歌和儿歌5大类。古老的日本民谣大多数使用羽调式的民谣音阶。如《拉网小调》就是用这种民谣音阶。而大多数在近代已都市化了的民谣则用都节音阶,例如的《樱花》就是这类民谣的典型。
日本民谣多采用独唱方式,有的则一唱众和。在九州以南的一些岛上还有对唱的表演方式。许多民谣原来是无伴奏的,近代受市民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多使用乐器伴奏,三味线是最常用的伴奏乐器,北方的一些民谣也有用胡弓伴奏的。此外各类的鼓、铜钹和拍子板也常在民谣表演时奏场面音乐。
日本音乐的性格特点:
1)日本音乐自然美、朴素美、少装饰以及和谐美。
从内容上看,其音乐多与大自然相关联。在民谣中,其主要部分大都关于农事的内容:如田歌,即与农耕劳动相关的民歌,包括除草歌、翻土歌、浇水歌、插秧歌、捣米歌等。田歌的数量众多,可以说在历农耕劳动是日本人民生活的最重要内容。另外还有山樵歌、海歌、作业歌和路歌等都与自然息息相关。
日本音乐对单音音乐很是偏爱,在日本音乐中合唱所占的比例很小,他们喜爱独唱、独奏;和声乐器笙经常作为单音旋律演奏。即使是合唱(奏)中,也不使用西方式的和声与对位,而是采用“复律动”(两个声部往往在节奏上不同步)和“伴奏中断”(伴奏停下来突出声乐演唱)的方式进行。
日本音乐注重对“余韵”的追求,一方面是在延音的各种处理上表现出自然状态(不夸张);另一方面,在乐曲、乐句的结束上也表现出自然的弱收状态,如雅乐结束时的递减乐器渐收法。
另外,日本人对苍劲、古朴甚至粗犷、原始声音有着特别的爱好。如对三味线乐器的偏爱。他们还在此乐器上安装一种名为“沙瓦利”的装置来获得一种苍老、古朴的音色;在声乐演唱中,他们喜爱暗哑、枯淡的音色,为了获得沙哑的声音,他们不惜练习到嗓子充血,义太夫节的演唱中,甚至女生降低八度或男生提高八度进行演唱。
2)哀婉之情
日本音乐中的哀婉之情表现为一种悲凉的氛围,那种沧桑、暗哑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琵琶、筝、三味线等弦乐器,横笛、草案、星等管乐器中,甚至连打击乐器也不例外。胡弓的那类似人声如泣如诉的音色,可以说是这种悲凉音色的代表;筝的押弦,三味线的滑奏等余韵的演奏法,歌唱上特殊的发声法,日本都节音阶都使得日本音乐那种悲凉、伤感的色彩被进一步强化。
8、朝鲜传统音乐以没有半音的5声音阶为基础。按照其主音及音程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调式音阶。一种叫作平调,在以汉城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和以平壤为中心的西道地区的民间音乐常用,它相当于中国徵调式音阶,当曲调下行时偶尔插入#fa音以增加音乐的变化。具有大调的性质,其旋律色彩比较明朗。另一种叫界面调,它为南方的民间音乐常用,相当于羽调式音阶,小调特点鲜明。其旋律进行较多起伏,情绪略带感伤,在一些说唱和器乐曲中,si作为色彩音也常用于旋律下行中。除此之外还有少数角调式的民谣。
朝鲜音乐一个带普遍性的鲜明特点是旋律中常常出现4度和2度音程的接续进行。在朝鲜丰富多彩的音乐中还有各种不同的音程结合样式,例如以8度、9度大跳表现昂扬豪迈的情绪,以3度、4度、5度的连续上行推进表现难以抑制的情感冲动,或者环绕调式主音或骨干音作螺旋式的上下移动,使音乐更加委婉曲折。
朝鲜音乐中以“长短”这个词来表达节奏的意思,音符的长短来源于朝鲜语中音节的长短。朝鲜民族音乐具有明显的3拍子的倾向,即使是6/8、12/8、6/4这些复拍子也是按3拍子的原则来处理的。以此为基础再加上强弱位置的不同安排,使音乐节奏变得更加富于变化。
朝鲜音乐多使用行板速度,而一些民谣在结束时往往转为快板,慢板的乐曲极为少见。
朝鲜传统音乐分为古典音乐(又名正乐)和民间音乐(又称民俗乐)两大门类。古典音乐又包括用于祭祀和宴会的唐乐(从中国传入)、乡乐(朝鲜固有的)和军乐。民间音乐分为农谣、抒情谣、风俗谣、歌乐、说唱、和散调。民间音乐中声乐占多数,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广泛传唱的民歌,少数是在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中流行的声乐体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印度歌舞,引导学生体会印度现代音乐的明快和具有生活气息
二、欣赏学唱印度音乐
1、介绍印度地理及种姓制度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印度最底层的人民的痛苦生活
2、介绍印度电影《流浪者》,欣赏其中拉兹之歌的录象,引导学生体会歌中笑中带泪的情感
3、欣赏印度民歌《流浪者之歌》,分析其与拉兹之歌的异同,体会乐曲在描绘流浪生活时的痛苦及乐观的精神
4、学唱乐曲歌谱,注意装饰音和变音,体会音乐独特的风格
5、欣赏〈印度国风光〉,感受拉格的特点,教师讲解拉格与塔拉
6、欣赏录象介绍印度的民间乐器“西塔尔”和“塔不拉”,聆听这种乐器的音色,与吉他进行比较
7、欣赏印度舞蹈片段,学习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三)欣赏巴基斯坦民歌〈美丽的国土〉
1、欣赏乐曲,体会乐曲与印度音乐的相同之处
2、轻声唱谱,引导学生体会巴基斯坦民歌的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步曲式)
(四)演奏孟加拉歌曲〈道路〉
1、欣赏歌曲,体会其与印度音乐文化的渊源关系
2、将曲谱移至F大调,用牧童笛吹奏
3、布置作业,下周检查
(五)欣赏学唱〈星星索〉
1、欣赏乐曲,同时了解什么是克隆钟音乐,它是葡萄牙民歌和印尼民族音乐结合的产物
2、学唱伴奏声部,跟随录音演唱伴奏,体会歌曲旋律一松一紧的节奏音型,引导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六)欣赏学唱〈梭罗河〉
1、欣赏乐曲并进行讨论,比较一些以河流命名的歌曲(如〈长江之歌〉)与〈梭罗河〉在音乐和意境上的异同
2、跟随伴奏哼唱歌曲
(七)欣赏钢琴曲〈塔〉,引导学生了解在这首作品里音乐家借鉴和发展了民族民间音乐,让传统的音乐成为别具一格的带有现代色彩的音乐
(八)学唱〈竹舞〉
1、教会学生菲律宾音乐的基本节奏,注意每一句的第一拍的休止符
2、打着拍子学唱乐谱,再加入歌词
3、欣赏我国海南岛黎族的竹舞录象,引导学生体会舞蹈的欢快活泼的风格
(九)欣赏日本音乐
1、欣赏喜多郎的音乐〈KOKORO〉,引导学生体会日本现代音乐风格
2、欣赏歌曲〈樱花〉,体会歌曲欢快的情绪
3、观看日本歌舞录象,使学生有直观的感性认识
4、学唱〈樱花〉,引导学生把曲中各个音重低到高排列,告诉学生这是日本民歌的调式,称为“都节调式”
5、引导学生自己处理歌曲的强弱和音色及力度
6、欣赏日本传统器乐曲〈五木摇篮曲〉,主要听辨“都节调式”在乐曲中的风格
7、聆听用日语演唱的〈荒城之月〉,感受日本传统器乐曲经加工提炼成为现代歌曲后的不同风格
8、学唱〈荒城之月〉,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aa’ba’)和〈樱花〉多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民歌的不同
(十)学习欣赏朝鲜歌曲
1、学唱朝鲜歌曲〈阿里郎〉,表现歌曲的情感并分析歌曲的结构
2、欣赏女声独唱〈阿里郎〉,体会歌曲内涵,学习与朝鲜相关的文化知识
3、有感情的唱好〈阿里郎〉,体会朝鲜音乐中三拍子的特点
4、欣赏录象,引导学生了解朝鲜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5、欣赏电影〈卖花姑娘〉的片段,了解电影中人物的命运,体会其痛苦的心情
6、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学唱歌曲〈卖花姑娘〉,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十一)教师小结:亚洲各国都具有其风格迥异的民族民间音乐和深厚的文化传统,他们与我国一衣带水,了解他们的音乐,为我们带来具亚洲风格的音乐艺术享受。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锦绣山川”一文,希望“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锦绣山川”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人教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