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老师每一堂上一般都需要一份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那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 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二、 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 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fwR816.CoM阅读延伸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会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 ,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3、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重点难点:
1. 连续进位的加减法和连续退位的加减法。
2. 培养并使学生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教 具:算卡片,投影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说结果。
二、 基本复习
1.120页第一题。
学生先估计再计算。
出示黑板上的题,错在哪里。
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如何进行计算?
2.课本第120页第2题。
3.课本第120页第3题。
4.学校回收废电池,三年级四个班共回收废电池38节,平均每个班回收几节?还剩几节?
5. 课本第121页第4题。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有余数除法,大家要注意在做加减法列竖式时,数为要对齐。
第二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乘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能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能够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和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具:口算卡片,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得数。
二、 基本练习
1、 课本121页第5题。
学生估算后连线。
计算后验证。
2、 课本第121页6题。
3、 买两个书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
4、 三年二班组织羽毛球比赛,买6副,一共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5、 什么是周长?怎样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
6、 课本121页第7题。
7、 小丽家的餐桌布是正方形的,边长1米,桌布的四周缝着一圈金线,请你算算这圈金线的长度。
三、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时大家要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算。
2.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及进率,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重点难点:加强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钟表
教学流程:
一、 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时间、长度和质量单位?
二、基本练习
1. 2时=( )分 180秒=( )分
3千米=( )米 300分=( )时
7米=( )分米 7吨=( )千克
2.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
(1)独立在书上完成。
(2)全体交流,轮流说正确答案。
3. 填上合适的单位。
4. 列式计算
(1)5吨比3000千克多多少吨?
(2)2千米比3000米少多少千米?
(3)1时与90分相差多少分?
5. 早晨8点到中午11点30分,经过( )时( )分。
6. 一辆小货车的载重量是500千克,10辆这样的小货车共能装货多少吨?
三、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的感受是什么呢?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初步认识,理解含义,并能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
能应用分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彩笔
教学流程
一、复习梳理
1、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读、写分数
比较大小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
二、基本练习
1、看图说一说能否用分数表示,能的说出分数。
2、抽取其中一个分数说一说各部分名称。
3、比较大小
问:你能比较题1中哪两个分数的大小?(生自由比较)
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的?
练习:从小到大排一排
①2/10 8/10 6/10
②1/5 1/10 1/7
③1/8 3/8 1/16
4、加减法
1/4+2/4= 8/10-1/10= 2/5+3/5= 1-8/10=
1/8+3/8+2/8= 8/9-2/9-5/9=
说一说:计算这些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练一练:数学书126页第9题、第10题。
5、解决问题
①把一张纸平均分成5份,用这样的1份做幸运星,3份做花,做幸运星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做幸运星比做花少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倒了一杯水,第一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二,第二次喝了这杯水的十分之五,还剩这杯水的几分之几没喝?
三、拓展练习
1、完成123页第12、11题
指导第11题
先问: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数?
练习并校对
可能有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8分之4,教师可问:这几个分数的大小是怎样的?
2、说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①(见课件)
②完成123页动脑筋
3、爬山坡比赛
丁丁用了八分之一小时,东东用了八分之二小时,明明用了二分之一小时,谁跑得最快?
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字:

1、生字表里所有的生字组词,听写。

2、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区分所学的形近字、同音字。

3、能进一步巩固平常学习中的易错字、难记忆的字。

4、每个单元的读读写写全部都会写,听写要过关。

词:

1、所有生词,书本里的,练习册里的词都要会写,会运用。

2、所有四字词语,成语牢记,听写,并会填空。

3、按照词的类型分类复习,掌握所学的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认读并听写这些词语。

4、复习课文中出现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5、根据句意填出适当的词语。

句:

1、所有日积月累里的句子全部会背,会默写,天天早读背,天天抽考。

2、所有句型之间的转换,练习册上的,卷子上的难点,弱点,

3、会背诵默写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及古诗。

4、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次序错乱的句子。

5、能按要求完成或改写各种句式:比喻句、拟人句、陈述句、被字句、把字句、缩句、扩句。

段:

1、能正确背诵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并能按课文原形填空。

2、正确在段落中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引号、分号,能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篇:

1、抓住练习册和卷子上的篇章练习为主,在其中字,词,句都进行了练习。

2、将书上所有精读课文内容都过一遍,每个单元卷子中的阅读理解逐个复习。

习作:

能按要求完成各类习作,叙事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复习抓住书本,多讲多练,针对班上孩子易错问题进行重点复习。句型转换,阅读理解,词语理解,难写生字反复听写,讲解。教给孩子复习方法,最终用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考试。

二、复习重点。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课外阅读兴趣等等,如认真完成作业、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在实践中运用等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教育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准确认读生字,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写美观,将书写分灌输于平时的测验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字连词、组词的能力;将课本要求的生字做到会默写、会组词;将每课生字词和成语做到会默写,少数词语必须按要求熟练造句;将7个练习上的“诵读与积累”做到能理解、会默写。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口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培养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学会读通、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心,掌握写作方法;将课本(含练习上要求背诵的)中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片段逐一落实,做到熟练背诵,能按照要求进行默写。

6、继续培养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本领;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认识比喻、拟人、反问、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学习与运用简单的复句;会修改常见的几种病句

7、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儿读物,了解其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叙述其主要内容。

8、加强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其审题、布局谋篇等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大胆想象、幻想,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真正做到“言为心声”。

三、复习措施。

1、对照《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认真钻研复习方法,结合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认真备、上好每一堂复习课。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轻松、自如,没有压力。力争考得轻松,让他们真正在宽舒、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乐于复习、勇于复习、勤于复习。

3、多参考教育教学资料,尤以一些优秀试卷为主,借“他山之石”,来提高、充实自己,并运用到复习课实际中来,学以致用。

4、不单纯看重学生的测验成绩,要注重其方法的培养,要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授学生以渔。 四、实施步骤。

复习初定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课文为单位,抓住课文重点章节及课后习题,并以市局教研员主编的《自主测试与练习》为载体,适当练习测验,加深学生的巩固与理解,一课一课进行复习。

2、第二阶段,以字、词、句、篇、习作为单位,以7个练习为重点,分门别类进行复习。将全书中的知识进行归类,循序渐进,适度练习测验,力争学生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阶段,全面检测,查漏补缺。在前两个阶段的复习基础上,对全册教材的语文知识进行全面检测,用相关模拟测验题进行测验,找出学生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指导、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

五、复习时间和内容安排(共10课时)

第一课时:复习字形、字音。

方式:进行百字竞赛。对成绩不理想者单独默写。

第二课时:复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及背诵部分。

方式:抽背和练习卷。

第三课时:继续复习课文内容。

第四课时: 完成综合(三)的考试。

第五课时:复习阅读短文。分段概括段意、回答问题、联系上下文解释、检查方法(相关试卷测试)

第六课时:完成自测卷的考试

第七课时:复习作文。人、事、物、景、信(格式)、审题、组织语言。

方式:列提纲。

第八、九课时:模拟考试及试卷评讲。总复习要点中2、3、4、5通过一张综合练习卷进行考察,然后有重点地查漏补缺。

第十课时:学生自由支配。(质疑、解惑)

第十一、十二课时:期末测试题练习

复习策略:

1、教师要再次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精心准备复习教案,复习作业要精而准。

2、 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找学生谈心,引导学生的心理,树立信心。

3、 对于句式的训练,教师要多让学生见题,达到熟能生巧。

4、 对于阅读和作文,教师可以课内讲,课外练的方式。

5、加大测评的力度,多考多评。

6、 对于优等生,教师要给予拔高要求,培养优生,提高平均分。

六、复习的特色工作: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复习内容,要分析好学生的学情。

2、教师要多与其他教师联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在课堂上要落实好复习要求和内容,要在课堂上要成绩。

4、 复习时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调控同样重要。

5、 在复习时,可以开展有趣的语文小游戏,调节气氛。

七、培优补差名单。

八、复习时间:12月16日至1月3日,共计有效学习时间14天。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

3.培养简单推理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可能性的有关知识,解释并设计游戏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

动手操作、实验法、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投影出示)

2.提出问题:从( )号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红球;从( )号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绿球;从( )号口袋中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有可能是绿球。

追问:从上面哪两个口袋中摸球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两个口袋中摸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确定 不确定)

小结:是呀,生活中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3.提出问题:从上面图3或图4的口袋中摸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提问:你能用分数表示从③号和④号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的大小吗?

从③号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 从③号口袋中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 ), 从④号口袋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从④号口袋中摸到绿球的可能性是( )。

二、指导练习。

1.做第1题。(投影出示)

指出:这里有4张圆盘,任意转动指针,指针停留的区域有以下几种情况,你能将它们连起来吗?

先让学生各自连一连,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多媒体演示)

2.做第2题。(将分别标有数字1、2、3、4、5的5个小球放在一个盒子里。

(1)任意摸1个球,下面几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还是“一定发生”或“可能发生”?
 ①球上的数是奇数; ②球上的数小于6;

③球上的数大于5; ④球上的数不是5;

先让学生各自判断,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2)任意摸1个球,球上的数是奇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偶数的可能性大?

同桌讨论并说说为什么?

追问: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摸到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大小吗?

3.现有标上“1”“2”“3”“4”“5”“6”同样的6张牌。

(1)任意摸1张,摸出数字“1”的可能性为几分之几?

(2)任意摸1张,摸出数字为偶数的可能性为几分之几?

(3)任意摸1张,摸出数字为素数的可能性为几分之几?

(4)照这样操作下去,如果要使摸出偶数的可能性为7/10,你有办法吗?

三、材料分析。

在举行中国象棋决赛前夕,学校公布了参加决赛的两名棋手的有关资料。

李俊 张宁

双方交战记录 5胜6负 6胜5负

在校象棋队练习成绩 15胜3负 11胜5负

(1)你认为本次象棋决赛中,谁获胜的可能性大些?说说理由。

(2)如果学校要推荐一名棋手参加区里的比赛,你认为推荐谁比较合适?简要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设计销售方案。

超市有多种口味的果冻:有草莓味、柠檬味、苹果味。销售部接到了儿童乐园的一份订单,要求是:要在包装袋中装入若干个草莓、苹果、柠檬三种口味的果冻,要求从包装袋中摸到柠檬口味的果冻的可能性为。

你设计的方案是

家庭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可能性练习课

可能性有大有小

经常、偶尔、不可能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文,希望“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