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范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同时还要明白写好教案课件,也能让老师自己知道教学意图。那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范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小编小编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
1=F2/4
1 12┃(32 3)┃5653┃2 —┃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XXX XX┃X -║
()X XX┃X X 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x疆哈萨克族风情
1、 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 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 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 介绍x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 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 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 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 老师出示图谱 ○ ○
2、 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 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 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 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fwr816.coM编辑分享

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
1=F2/4
1 12┃(32 3)┃5653┃2 —┃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XXX XX┃X -║
()X XX┃X X 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x疆哈萨克族风情
1、 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 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 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 介绍x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 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 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 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 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 老师出示图谱 ○ ○
2、 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 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 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 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美丽的纹样》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课程之一,了解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纹样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图案和纹样装饰并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这些图案是设计师们怎样想到和设计的呢?本课教材图例中,出示了玫瑰花图案的演变过程,它能引导学生了解纹样的变化过程,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展示了对称式、均衡式的两幅纹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纹样的图片,学生欣赏交流并归纳单独纹样的骨架结构以及它们的特点;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骨架结构的不同所带来的视觉效果的区别。第5页欣赏各种纹样在不同地方的应用,主要让学生了解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相对5 年级学生来说,欣赏学生作品,更浅显易懂。贵州布依族妇女在制作蜡染,教师可视为拓展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的一些和纹样有关的特色进行拓展(如四川地区,可欣赏羌绣、蜀锦)。

这一课是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图案构成和色彩知识,进行设计单独纹样。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简单的图案知识和大部分的色彩理论知识,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本课的学习应很快能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欣赏一些有纹样的生活用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欣赏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对玫瑰花纹样变化过程的了解,让学生掌握纹样的写生变化过程。在欣赏中了解单独纹样的骨架结构,感受他们的不同美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体验等方法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纹样变化的技法。在创作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欣赏、感受和表现,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建议:

教学一

(一)导入新课

欣赏生活中利用纹样装饰的生活用品。(初步感受纹样的美感。)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板书课题:美丽的纹样。

(二)课件欣赏,探究纹样

1.课件展示大自然的花卉和图案中的花卉,形成对比。

交流:花卉纹样的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变化方法要经过夸张变形来表现。

2.欣赏单独纹样,了解单独纹样的骨架结构。

3.构思、设计单独纹样。

(三)学生作业

1.利用纹样的绘制方法,设计单独纹样。

2.可以用绘画、粘贴等形式制作。

(四)展示作品

1. 学生互相评价。

2. 教师点评、小结。

(五)课堂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尝试用电脑画图软件,制作单独纹样。

教学二

(一)激趣导入

分组欣赏和交流学生课前准备的生活用品, 了解纹样的形状、作用,感受纹样的美。

(二)感知探究

1.课件欣赏,找一找单独纹样的技法有哪些?

2.小组间互相学习交流单独纹样的变化过程和骨架结构。

(三)学生实践操作

设计一个单独纹样,表现形式不限。

(四)作业展评

选组内优秀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出“小小设计奖”“小小创意奖”。

(五)课堂延伸

1.今天我们设计的纹样你准备把它用在哪儿?

2.学生欣赏连续纹样,简单了解。

评价建议:

1.能否运用点、线、面完成单独纹样的设计。

2.能否用不同的技法表现纹样。

3.能否表达自己创作的纹样所要运用到的地方。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欢快的舞步》教案


第四单元欢快的舞步

1、欣赏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

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2、活动:稍息立正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


一、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2011版的要求、农村学校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制定了一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牧民的一天》这首乐曲,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和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
2. 根据想象和联想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
2. 根据想象和联想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
教材分析
这首乐曲由五个乐段组成。乐曲利用电子琴音色多变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牧民一天中劳动、生活的情景。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草原清晨的景色,音乐清新而优美。第二乐段是全曲主题的第一次呈现,表现了牧民们愉快的放牧场景。第三乐段表现了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音乐急速而欢腾,形成了全曲的高潮。第四乐段表现了牧民们欢快的踏歌起舞,乐曲主题再现。第五乐段为尾声,表现了夕阳西沉,炊烟袅袅,牧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踏上归途直至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音乐节奏主题逐步放宽,力度渐弱。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 欣赏视频美丽的草原。
2. 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乐曲欣赏
1. 初听《牧民的一天》音频,提问:乐曲描绘了什么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师: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
2. 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五乐段构成,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聆听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什么情景?

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草原清晨的景色,草原渐渐从睡梦中苏醒了,动物们欢叫着,牧民们伸展着筋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3. 听乐曲第二乐段主题 。
(1)出示视唱主题旋律。
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曲谱。
(2)学生展开想象,仔细聆听第二乐段描绘了什么情景?
第二乐段是全曲主题的第一次呈现,表现了牧民们放牧时愉快高兴的心情。
4. 听乐曲第三乐段。
(1)聆听第三乐段主题。

主题旋律欢快活泼,表现了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主题,想象描绘了什么情景?
第三乐段表现了牧民们扬鞭催马,向远处的草原驰骋而去的情景,音乐快速而欢腾,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3)学生用响板模拟马蹄声,用口技模拟马的嘶叫声,表现万马奔腾的雄伟气势。
5. 聆听乐曲第四乐段。

(1)听第四乐段再现了哪乐段的旋律?
在第四乐段中乐曲的主题再一次出现。
(2)第四乐段表现了什么情景?
第四乐段表现了牧民们欢快的舞蹈,老师启发学生想象那达慕盛会上的热闹场面。
(3)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
① 学生随老师用舞蹈动作表演甩鞭、挤牛奶的动作。
② 模仿那达慕盛会上牧民们进行的摔跤、套马、歌舞、射箭……等动作。
6. 聆听乐曲第五乐段(尾声)。

(1)听第五乐段中,音乐主题的节奏和力度有什么变化?
在第五乐段中,音乐主题的节奏逐步放宽,力度渐弱。
(2)第五乐段表现了什么情景?
第五乐段为尾声,表现了夕阳西沉,炊烟袅袅,牧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踏上归途,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草原之夜是那么宁静、美好,劳累了一天的牧民们慢慢进入梦乡。
7. 完整欣赏全曲《牧民的一天》动画并分辨乐曲的结构 。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听辨乐曲的五个乐段,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8. 根据音乐和课本中插图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9. 按课本要求,聆听《牧民的一天》为五段音乐命名。
例如: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
三、课堂小结
这首乐曲利用电子琴音色多变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美丽的草原景色和草原牧民一天中劳动、生活的情景。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用舞蹈动作表现了乐曲中的情景,还为音乐的五个乐段进行了排序和命名,提高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设计:我们美丽的祖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唱好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
歌曲第六乐句的节奏及唱法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音磁带、实物投影仪、歌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听《我爱我的家乡》,问生: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歌中“家乡”指哪儿?抒发了什么感情?
2. 抒发这类感情的歌曲还有很多,同学们能再列举一些吗?你能唱两句吗?有一首歌我想同学们都会唱,那就是《娃哈哈》,歌中第一句就唱道“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说明我们的祖国怎么样?
三、学习新歌:
1.下面老师再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一听这首歌你们是否熟悉?(录音播放《我们美丽的祖国》)。这首歌叫做《我们美丽的祖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录音上唱的,现在老师再将这首歌唱一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首歌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2.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发一下“lv”这个音,注意发这个音时口腔打开,嘴型要圆,声音往眉心靠,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在发这个音时,你有什么感觉?
3.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感觉这种声音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刚才同学们哼唱了一遍,请你们自己来说一说,还有哪些地方唱得不是太有把握的。(师指正)再哼唱一遍。
4.唱第一段歌词:
请同学们把第一段歌词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轻声唱词
纠错,特别指出第六乐句。
完整唱。
5.唱第二段歌词:
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中与上一段不同的地方,唱一唱。
唱第二段
6.歌曲处理: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要唱得优美、流畅,为了将这首歌唱的更加动听,第六乐句可以唱得欢快、有弹性一点,师示范,生模仿,后完整唱歌。
7.创作:
刚才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
分组排练。
表演
四、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多种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演得非常好。但是光有这份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那就是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在将来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繁荣富强。
五、下课。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欢乐的鼓声》教案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

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二、教师谈话: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三、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学生交流听到的乐曲

四、欣赏第一部分。

1、体会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五、欣赏第二、三部分。

六、完整欣赏全曲。

七、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八、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

2、简介歌曲表现的内容。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

(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教师谈话: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

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

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

3、分组练习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四、教师进行小结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范文”一文,希望“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草原》教案范文”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小学音乐教案五年级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