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县情打基础发展产业奔小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我们正式上台准备开始演讲之前,在正式上台前我们就要写一份演讲稿。好的演讲稿,能让我们更自信。我们写演讲稿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正视县情打基础发展产业奔小康,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正视县情打基础 发展产业奔小康

**县烟草公司 ***

什么是小康社会?按小平同志的话说:“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由此看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中国版图上位于川滇交界、金沙江畔的一个不起眼的偏远角落,由于客观存在的山高坡陡、土地瘠薄、交通不便等原因,导致农村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县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以水利、交通为主的基础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极度地制约着全县经济的发展,使**长期陷于“穷则无力投入、无力投入则穷”的恶性循环之中,经济呈现弹簧形的迂回发展,速度极为缓慢,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一直扮演着国家级特困县的身份而未能自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怎么办?这是一个一言难尽的问题。县委审时度势,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和“12348”发展思路,这一思路符合**实情,具有可操作性。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能急,急也是白急。但也不能拖,所谓“自己头上的虱子还得自己捉”。我们应该面对现实,进一步加强对县情的再认识,理清工作思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做到既要了解县情,也要正视县情,更要树立信心改变县情。既不能因近几年取得的些许进步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是国家级特困县而妄自菲薄。做到积极、大胆、从容、谨慎,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在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会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天。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加强对县情的再认识

(一)、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是脱贫治富的第一障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实现脱贫。**脱贫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建设和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增产增收。贫穷的农民认为小孩读书要花钱,不如让其回家干活或外出打工帮家里找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农村基础教育形成“入学率低、辍学率高、青壮年文盲屡扫不尽”的不利局面。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偏多。他们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意识,生产上墨守成规、广种薄收,不善于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结构、改变种植方式,认为祖祖辈辈都种玉米的土地突然要改为种桑树,岂不是没有粮食可吃了吗?他们生怕有了钱还买不着粮食,思想上转不了这个弯,不知道自己种什么最划算。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耕作方式,导致增产增收不明显,有的甚至出现负增收。“穷不思变”、“穷思不变”、生产靠贷款、吃饭靠救济的问题普遍存在。

(二)、基础建设薄弱是经济发展的第二障碍

**有得天独厚的热区资源,有丰富的劳力资源,有地处两省交界的区位优势。但由于基础条件非常落后,使这些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形成资源的无端浪费。

f132.CoM更多演讲稿编辑推荐

潜心学科学,大胆奔小康



潜心学科学,大胆奔小康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廖**,中国共产党党员,梧州市人大代表,区、市两级劳动模范,家住蒙山县**镇城西村龙塘二组,是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今天,能有机会向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学习,我感到十分荣幸。我衷心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潜心学科学,大胆奔小康”。
近年来,党的“三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我像全国广大农民一样,精神振奋、豪情满怀。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学文化、学技术,跟先进人物比成绩、比贡献。通过我的奋力拼搏,在自己发家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的“三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技术部门对我的大力扶持,归功于现代农业科技。可以说,没有“三农”政策的贯彻实施,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技术部门对我的支持,没有现代农业科技,便没有我的今天!
回顾我几年来艰苦拼搏的历程,确实是感慨万千。
说实话,对于我这个五口家庭来说,近年来的家庭生活是不成问题的。丈夫陆小青原来开货车收入颇丰,我在家开打米加工厂和种好责任田,加上一些家庭副业收入,生活还是比较富裕的。但当蒙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镇党委政府发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后,我就坐不住了。我想,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人大代表,不应安于现状。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因此,如何带领村民致富便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便寻思寻找一条致富之路。
致富之路千万条,到底哪条路才能适合自己。我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不辞劳苦,多次下梧州、上桂林、跑县城、走访本地一些成功的种养大户,认真仔细地调查了解市场行情。通过一段时间对市场行情的了解,我做出了果断的抉择:大力发展种养业。
开始时,自己认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于种养业绝对是行家里手。1997年,我就大胆地从外地购进了1000多羽肉鸭进行饲养。谁知将近出栏的几天之间肉鸭全部突然死亡,一下子损失了一万多元。这好像给我当头来了一闷棍。经受这次损失的痛苦后,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搞种养业光靠苦干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1997年,我就自费购买了200多元的科学种养书籍,并订阅了一些科技种养方面的报纸、杂志。然而,说起学习并非易事。特别对于像我这样担负着繁重的劳动任务和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但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重任,特别是种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便硬挺了下来。无论白天再苦再累,晚上还是强忍着极度的疲劳坚持认真地学习。在学习中我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把学习文化和学习科学种养技术结合起来,做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遇到不懂的地方和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几年来,我学习了《肉鸭的饲养及疾病的防治》、《肉牛的饲养及管理》、《桑苗的种植和桑蚕的饲养》、《鱼病的防治》等十多部种养的书籍。
我除了从书本上认真刻苦吸取科技种养知识外,还经常到我县的畜牧、农技部门和县内的种养大户学习种养技术和成功经验。
此外,我还利用电教设备,放映一些有关科学种养的影碟,从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认真刻苦的学习,不但使我的文化知识大有长进,而且科学种养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处事得心应手,科学种养取得了成功:从1997年起至2005年,我每年种桑5亩,养蚕30张,鲜茧产值2.1万元;养鱼12亩,年产鱼2000多公斤,产值2万多元;养牛24头,产值1.8万元;养猪100多头,产值3.5万元;2004年和2005年,年种植蘑菇400平方米,产鲜菇1000多公斤,产值1万多元。几年来,我种桑养蚕、养鱼、养牛、养猪、种植蘑菇等均取得较好的收益,年收入达10多万元。
上面已经说过,我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的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因此,我致富不忘国家,不忘众村邻。自1997年起,我每年上交税金8000多元。为了使村民尽快富起来,我每年都对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选择项目。村民蒙锦明有4亩责任田,长期以来都是种植稻谷,家庭生活较为困难。我结合蒙锦明家庭实际情况,帮助蒙锦明选择种桑养蚕项目,利用2亩田种桑,该户当年收入1.5万多元。我每年还拿出一定资金大力扶持村邻。2002年,该组村民张远生很想饲养肉鸭,但因家庭生活困难买不起鸭苗和鸭饲料,我便借资1000多元帮助张远生购买鸭苗和鸭饲料;该组村民张永超有养殖肉牛意向,但缺乏资金,我获悉后多方帮其联系贷款并承担担保,使张永超购回了10头肉牛,2004年出栏了6头,收入13800多元。为了使村民尽快掌握科技致富知识,我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中心户的优势,经常组织村民在自己家中观看科技电教片。村民曾成光、蒙锦初、凌玉凤、覃庆球等通过观看电教片后,掌握了瘦肉型猪、种桑养蚕、养鸭等技术,他们在科学种养中获得了很好的收益,都脱了贫致了富。
自2002年起,我还做到了蚕种预计、鸡苗免疫的两个统一,即统一预订蚕种、统一进行鸡苗免疫。每年春天,我自己垫资到蚕业站统一订购、领取蚕种,回来后分发给村民;统一领取疫苗,免费为村民进行鸡苗免疫。
几年来,无论

在道路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学校建设的集资上,我率先垂范,带头捐款。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起,我为各项公益事业捐款11000多元。
几年来,在我的带动下,城西村龙塘二组村民的科学种养热情很高。他们纷纷大搞科学种养并获得较好的收益。2004年,全组20多户村民中,种桑养蚕的户数就达95%,户均收入近6000元;户均种木薯4亩,收入近3000元。全组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490多元,高出镇人均纯收入近400元,全组村民95%脱了贫致了富。
几年来,我取得的成绩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众多的荣誉:从2002年至2005年,我被推选为梧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6次被评为蒙山县十佳种养大户;还获自治区党员科技示范户、自治区巾帼科技示范户和自治区党员电教中心户的光荣称号;2005年4月,我被评选为自治区劳动模范。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我镇召开的种养大户会。我镇北楼村的黄树新、文平村的谢志贤等种养大户取得的成绩比我好,所做出贡献比我大,我决心以他们为榜样,更加认真刻苦地学文化、学科技,用科技,加倍发展科学种养业,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围绕农民增收发展优势产业


围绕农民增收 发展优势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求突破

——2004年工作回顾及2005年的工作部署

王区长:

你好。下面我就aa区2004年农业工作和今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2004年是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突出表现在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粮食播种面积44.6万亩,比上年增长31%,总产量1.5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5%;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28元,比上年增长12%,走出了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

一是特色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搭建了优势农产品发展框架,选定绿色蔬菜、优质果品、绿色畜禽、传统杂粮4大主导产业、12个农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区域布局规划。规划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34万亩,总产量11.63亿公斤,以东阳、张庆、北田、修文、长凝5乡镇为中心建成了10.9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实施红枣30万亩,其中11万亩进入挂果期;奶牛发展势头良好,存栏达到5600头,比上年增长30.6%;规划优势玉米15万亩,实际完成33.5万亩,比上年净增18.8万亩,增幅127.9%,总产量1.3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83.9%。

二是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建设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相结合: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连续12年全省夺冠,其中新发展温室大棚1万亩,累计达到5万亩;红枣突破30万亩,居全市之首、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全省7个红枣示范园区之一;规模养殖小区达到120个,奶牛5600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8165吨;粮食作物面积44.6万亩,水果稳定在18万亩;丰元枣业、博瑞乳业等一批围绕主导产业的加工龙头逐步兴起,白象方便面、成信油脂等加工企业已相继投产,娃哈哈和古船面粉正加紧建设。

三是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广。蔬菜无公害认证去年新认证7万亩,累计达到10.9万亩,新认证品种12个,累计达到16个,制定了榆次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办法。红枣实施了“四个一工程”:即一项矮密丰技术、一座沼气池、一座保鲜库、一座烤房,目前已在大户枣园中普遍推广;以丰元枣业为示范基地,建立了《红枣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红枣农药使用准则》和《红枣肥料使用准则》三项标准,认证无公害红枣4000亩,中昌基地300亩梨枣申报了绿色认证。果品继续推进5万亩无公害基地建设,北田镇1732亩无公害苹果通过了产地认证。

四是品牌战略进一步实施。什贴小米、“魏榆”蔬菜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红枣形成了“宁早”、“丰元”、“绿源”“老树”等一批品牌加工产品,“博瑞”乳品和“鲲鹏”饲料已申请绿色产品认证,“博瑞”乳品在iso9001认证的基础上还通过了qs(食品安全)认证。省定点屠宰企业民信屠宰加工企业,年加工“泽榆”牌猪肉5000吨。省级多样化水果生产基地北田,注册了“北田”牌水果商标。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我区华玉香椿、丰元枣业、恒顺醋业、老醋坊、海玉饼干、仙枣公司、德御农贸公司等7家农产品企业,仅现场销售就达到6万元,达成合作销售协议83个。我区农业正在走向品牌农业之路。

煤炭产业发展工作会领导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县委、县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安全生产和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年安全生产和煤炭产业发展工作,客观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力巩固安全生产良好局面,全面实现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等下,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先讲三点意见:

一、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年,是我县安全生产形势得到持续好转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安监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三项行动”,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能力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全面推进煤矿技改扩工作,对煤矿、铁矿、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进行了专项整治,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个稳控、一个杜绝、一个成效”的新进展。“一个稳控”,全年全县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之内;“一个杜绝”,全年安全生产杜绝了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一个成效”,实现了连续千日无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的重大成效。全年,共炸毁填封非法矿山井口100余处,排除煤矿重大险情11处,取缔、关闭尾矿库128座,治理危库、险库3座,查处、取缔烟花爆竹非法作坊和无证经销户24家,清理非法加油点13个,督促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资金9800多万元,全年煤炭产量达到520万吨,比上年增加100万吨,上缴税费4亿元,比上年增长8千万元,煤矿技改投入8个多亿。由于成绩显著,我县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红旗单位。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主要得益于“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安为本。始终突出本质安全理念,强化了安全生产任务目标管理,形成了“定量控制、层层分解、目标考核、严格奖惩”的安全指标控制体系。二是坚持以控为要。始终突出安全管理工作,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和追究制度,形成了“责任明确、权责统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安全责任体系。三是坚持以防为先。始终突出事故防范工作,强化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形成了“全面排查、突出重点、及时整改、确保成效”的隐患整改体系。四是坚持以基为重。始终突出安全基础工作,强化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了“安全有投入、物质有保障、管理有规章、应急有方案”的基础工作体系。这“四个坚持”,既是我们在过去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基本经验,更是今后我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行之有效的措施,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安全生产责任的重大性、任务的艰巨性。一是政策环境越来越严。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深化,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安全监管措施越来越严格,追究事故责任越来越严厉。年2月26日,周强省长在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三个宁可、一个坚决”,即“宁可地区gdp少一点,宁可财政收入减一点,宁可发展步伐慢一点,也坚决不要带血的gdp”。近日,国家安委会又发出紧急通知,从4月5日开始到5月底,将重点针对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排除安全生产隐患,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各地警钟频频敲响。今年来,全国各地连续发生多起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月5日,湘潭县立胜煤矿发生安全事故,34人遇难;1月22日,慈利县三合乡麦湾煤矿瓦斯爆炸,死亡4人;3月15日河南郑州新密市东兴煤业有限公司主井西大巷电缆着火,井下25名矿工全部遇难; 月28日, 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53人被困井下。这些事故虽然发生在外地,但也向我们敲响了安全生产警钟。三是安全隐患仍然严重。由于我县高危行业齐全,消防、矿山等安全基础保障条件比较薄弱,安全投入欠账较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工艺设备较为落后等原因,使得安全生产隐患仍然严重,尤其是对一些潜在存在的隐患和变数难以把握,造成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安全生产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发展改革稳定大局。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深化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要性、工作任务艰巨性、工作目标长期性的认识,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做到思想认识上绝不松弛、落实责任上绝不松劲、事故预防上绝不松动、长效管理上绝不松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全县安全形势持续根本好转,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二、完善机制,全面确保各个领域的生产安全

按照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年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煤矿技改年”活动,以强化预防、加大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努力控制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主要目标是:尽力减少一般事故,全力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确保事故总量及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力求创建成为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县和全省安全生产示范县。

(一)着眼本质安全,着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本质安全就是要把握影响安全目标实现的本质因素,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思想无懈怠、管理无空档、设备无隐患、系统无阻塞,趋近本质恒久安全,实现安全零事故。一要落实乡镇领导责任。落实乡镇领导责任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安全事故的有力保障。各乡镇一定要将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严格落实乡镇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努力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约束激励机制,为安全生产提供组织保障。要深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和安全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安全生产示范单位和企业,以点带面,推动全社会安全生产。二要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53号文件精神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今年,县政府改变了以往同各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一个模式的做法,根据各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别明确责任,签订责任状。各部门单位要围绕责任落实,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形成强大的安全生产工作合力。三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行为主体、管理主体、责任主体。各类企业都要提高安全生产认识,自觉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和指导;坚决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健全各项制度,提升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实现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事故,真正做到政府倾心、监管尽心、企业精心、百姓安心。

(二)着眼防范未然,着力完善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安全隐患是动态的概念,不可能通过一两次治理,就能永久消灭,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排除。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各企业都必须把完善预防机制,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作为长期性任务和经常性工作来抓。一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是造成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必须出重拳、下狠招,进行严厉打击。各乡镇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成立专门机构,制定行动方案,精心组织开展好打击非法煤铁矿开采、非法生产运输经营烟花爆竹等各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动。安监、公安、工商、国土、煤炭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调指导各乡镇做好所监管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打非行动,既要分工负责,更要密切配合。二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突出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火工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高危行业和湘东大市场、中心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整治,研究制订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坚决予以治理。煤矿方面,要通过开展深化煤矿整顿关闭行动,坚决关闭整合后不予利用的110个矿井,彻底解决多井口出煤、分巷道分水平非法承包和超深越界开采问题。非煤矿山方面,要结合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加大对铁矿、尾库矿、石料矿等重点领域的整治力度。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方面,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化工和烟花爆竹企业,严格准运、准卖许可,逐步完善市场规范化管理。道路交通方面,以确保创建省级平安畅通县成功为目标,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动态监管,抓好道路危险点段和病车的整治,严肃查处超速超载、酒后驾车等各种违法违章行为。消防方面,坚持隐患排查与整改并重原则,重点抓好大型市场、超市、宾馆、学校、医院、网吧等人口密集场所和“三合一”“多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消除火灾隐患,保持消防安全高压态势。建筑施工方面,以防范坍塌、坠落等事故为重点,切实加强工程技术监控和安全监管,落实建设、施工及勘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系。学校方面,要突出学生接送车辆的整治,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防火、防水、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食品药品方面,要加大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把食品药品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确保全县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三要定期细致排查安全隐患。各企业、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班组日查、车间周查、企业月查的隐患自查自改制度,尤其是煤矿、铁矿等矿山企业更要严格执行矿长、安全员跟班下井排查安全隐患制度,确保安全隐患及早发现,及时排除。煤矿企业在今年6月30日前要全面完成煤矿水害普查,扎实做好防治水工作,坚决遏制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各监管单位、各专业安委会要按照预安销号的要求,做到一月一排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交办,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要立即停产,实行挂牌督办,直到隐患彻底消除,验收合格后再恢复生产。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对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监管区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要重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安全生产死角和盲区的清除整改工作,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安全隐患了然于心,严格控制事故发生。

(三)着眼长治久安,着力完善安全生产综治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必须坚持综合治理。一要增强安全意识。深入开展安全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多形式、多媒体宣传安全生产工作,增强全民自我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参与安全生产程度。各监管部门要定期举办安全教育培训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轮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要督促指导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严格落实“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切实搞好职工培训复训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二要强化安全监管。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做到经常性监管和重点监管相结合。要对各类涉危企业实施精细化监管,制定监管办法,完善监管台账,严把企业安全生产、运输、销售环节关,切实提高监管水平。三要严格事故查处。对所有事故都要按“四不放过”原则,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对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不法业主,要坚决予以打击;对因失职、渎职等忽视监管而造成事故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执行问责制度,绝不姑息迁就。四要加强应急救援。突出应急指挥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和企业应急救援预案,推进应急救援预案审查与备案工作,加强专业救援队伍训练,充实应急救援队伍,提高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小事故损失。

三、紧扣目标,努力推进煤炭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煤炭产业是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为发展壮大煤炭产业,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百亿产值能源基地的奋斗目标。各级各部门、各煤矿企业,要紧扣目标,努力推进煤炭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加速技改扩能。没有产能就没有效益,没有产能就没有发展。省政府规定全省6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必须在年9月30日前完成3改6的技改扩能任务,并经省煤炭、煤监等部门验收合格,否则一律予以关闭。为促进煤矿技改扩能, 年县人民政府就出台了煤矿技改奖励办法,并将年和年定为煤矿技改扩能年。各乡镇、各煤矿企业一定要加速推进技改扩能工作,严格按照省里的要求,在 月30日前全面完成3万吨改6万吨的技改扩能任务。为激励煤矿加快技改扩能步伐,今天这个会上将按照攸政办发〔 〕15号文件精神,全额兑现20家年度技改验收合格煤矿。同时,对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技改经验收合格的煤矿,将按70%的标准兑现奖励;在 月30日前完成技改经验收合格的煤矿,将按50%的标准兑现奖励; 月30日后完成的不予奖励。各煤矿企业,除资源枯竭扩能无望的煤矿外,都要加快进度,加大投入,全面按时完成技改扩能任务。

(二)要提升办矿水平。通过这两年的技改,我县煤矿的办矿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整体水平依然较低,一些煤矿管理粗放,事故频发,资源浪费严重。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提升办矿水平,走“安全、规模、规范、科学”办矿之路。要加强矿长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煤矿矿长队伍。要规范煤矿管理,从设施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到整个安全生产管理,都要实现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系统化,全面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产能效益。

(三)要更新发展理念。建设百亿产值能源基地,仅靠采矿挖煤不行,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要调整产业布局,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加工利用,延长煤炭产业链条,努力走出一条产业多元化、增值化、内涵式发展之路。要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源不可再生,要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要加快建立“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做到资源开发与废弃物加工、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废水、废气、废渣,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要优化发展环境,走协调发展之路。要尽力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坚决摈弃长期以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现象,坚持走资源利用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保障强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积极化解矿地矛盾,为煤矿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煤矿企业、煤炭产业在宽松良好的环境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安全生产和煤炭产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突出安全生产这个重点,狠抓煤炭产业发展这个要点,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以更扎实的作风,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和煤炭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旅游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总结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效,分析面临的形势,谋划“xx”时期旅游产业发展,安排部署XX年度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切实加快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建设步伐,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随后,高书记还要讲重要意见,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坚定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为目标,加快泾川旅游经济区建设,全力推进旅游产业集中突破, 全县旅游产业得到长足进步。

一是旅游业地位不断提升。把旅游业作为全县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之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以王母宫为龙头的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步伐,整合县内资源,完善配套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宣传推介,全力打造泾川旅游品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XX年来,县委、县政府持续将旅游产业开发作为年度“六个集中突破”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实施重点项目,全县旅游产业一年一大步,三年实现了新进步和新提升。最近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旅游业在全县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二是旅游体系初步形成。把旅游作为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修订完善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南石窟寺等重点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规划为龙头有序推进开发建设。以扩大景区容量、丰富景点内涵为重点,突出“西王母文化”,精心实施了王母宫景区和瑶池景区综合开发工程,形成了集朝觐、观赏、集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人文旅游景区;立足佛教文化遗产,实施了大云寺景区开发工程;彰显生态文化,实施田家沟生态风景区开发工程和官山林场休闲区建设,形成了以王母宫景区为中心,以大云寺、南石窟寺、田家沟等为依托的旅游景点体系。

三是产业要素日趋完善。把完善旅游要素作为提升服务功能的关键,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做文章,开展“泾川名优小吃”评选活动,精细开发地方小吃;依托温水资源,温泉宾馆进一步扩大了建设规模并晋升为四星级旅游饭店,确定旅游定点接待宾馆饭店8家,有效提升了游客接待能力;建成了北大路、中山大桥、南石窟大桥等连接主要景区的旅游道路网络,开通了3条旅游公交线路,提升景区道路等级;依托县内主要旅游景点,全力推出王母宫“寻根拜谒游”、大云寺“礼佛朝觐游”、田家沟“休闲度假游”、温泉“洗浴理疗游”等旅游项目,形成了地域性旅游特色,县内旅行社增至4家;设计制作旅游纪念品20多种,设立旅游定点购物单位3家;编排大型古装神话剧《王母情》等系列文化演艺节目,开发田家沟跑马、攀岩、垂钓、狩猎等游乐服务项目,引导游客参与互动,增强了游客留驻能力。

四是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把宣传推介作为旅游产业开发的突破口,走出去拓展客源市场,在**等地开展了泾川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多次组团参加国内旅交会、兰洽会、西交会等区域性商贸盛会;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佛道文化暨大云寺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人民日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泾川,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等专题栏目和《中国旅游报》等10多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开通了重点景区旅游门户网站,实现了与*、西北旅游网等知名网站的有效链接;先后与省内外6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王母故里?佛道胜地”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五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大力实施“质量兴旅”战略,全力改善软硬件设施,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加快景区(饭店)晋等升级,王母宫·大云寺景区、田家沟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温泉宾馆晋升为四星级旅游饭店,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XX年接待游客达到8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00多万元,荣获全省“旅游三年翻番与质量提升先进县”称号。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与自身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及周边地区旅游业强劲发展的态势相比,还存在着许多差距和不足:资金筹措渠道狭窄,景区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在招商引资方面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效果不够明显,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基础尚未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滞后,景区提升改造任务较大,特别是道路交通、防洪排污、绿化美化、电力供应、通讯保障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经营水平不高,产业要素不够完备,特别是宾馆、饭店、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数量少、档次低,对文化、商贸、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产业链条短,“留不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经营管理机制不活,资源整合力度不大,与周边景区缺乏有效对接,尚未形成相对稳固的客源市场,综合效益不够明显,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决定了我县旅游业尚处于夯实基础、完善要素、树立品牌、培育市场的阶段,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去年年底,省、市相继召开旅游发展大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全市旅游工作,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了全面安排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抢抓政策机遇的必然要求。旅游业因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社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被称为绿色产业。XX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12处提到旅游业发展问题;《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全力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圈”,把**、**、酒泉、嘉峪关建成东西两翼链接周边省区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将泾川旅游区作为全市打造的四个基点之一。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必须顺应形势,牢牢把握。

二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是发挥我县优势的现实选择。我县历史文化悠久,早在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西汉以来建郡置县历时2100多年,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为代表的特色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独特,处于秦陇交界,现已成为**、**、**三大中心城市交汇处和陇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自然条件优越,气侯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适中,素有“陇东粮仓”和“陇上小江南”的美誉;旅游资源富集,是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大云寺地宫出土的佛祖舍利为佛教圣物,金棺、银椁等为国宝级文物,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泾川温泉是含活性微量元素氟离子重碳酸钙型医用泉水,具有良好的保健理疗功能;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高,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等称号。可以说,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只要我们开发好、利用好、宣传好,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泾川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

三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发展旅游业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旅游业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于一身,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部门,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和文化娱乐市场的繁荣,而且可以为金融保险、信息物流、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开辟新的领域,进而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一产、二产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把旅游业发展提高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带动服务业规模扩大和产业提升,通过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全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四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举措。旅游业不但是成长性好、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合作交流的信息产业,更是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带来客流、人流、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而且可以提升文明程度,塑造良好形象,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相对较低,对不同层次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居民消费结构已由传统的“吃穿用”向“住行游”升级,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对我们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五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是落实“三二一一”发展定位的迫切需要。我们要推进泾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说到底就是要把经济的筋骨做壮、文化的内涵做深、外部的形象做靓。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泾川旅游区建设是全市四大旅游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县“三二一一”发展定位中三个优势经济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产业与煤炭、石油及果、菜、畜等共同构成了支撑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特色产业。只要我们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全力推进景区景点开发,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宣传促销,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推进旅游产业集中突破,旅游业必将成为我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三、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积极推进全县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xx”时期,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攻坚时期。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科学编制规划,加快景区开发,完善产业要素,扩大宣传推介,多方拓展市场,全力打造“王母故里·佛道胜地”特色旅游品牌,把我县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把旅游业培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是:到20xx年,泾川旅游区建设形成一定规模,“王母故里·佛道胜地”旅游品牌初具竞争优势,全县旅游景点体系更趋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升,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

战略布局是:坚持以泾川旅游区建设为总揽,深度挖掘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温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集中实施项目支撑、设施提升、产业融合、品牌带动和质量兴旅战略,做大做强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区、南石窟寺、百里石窟长廊、四坡战役纪念地、官山生态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集中打造七个旅游基点,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即:以“寻根谒祖、祈福纳祥”为主题,深度挖掘西王母文化内涵,把王母宫打造成为国家级重点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以“朝觐舍利、参禅礼佛”为主题,着眼传承佛教历史文化,把大云寺打造成为西部地区佛教文化传承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以“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为主题,充分展示我县生态建设成果,把田家沟和官山生态公园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避暑、氧吧养生、水保示范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以“保健理疗、人文养生”为主题,充分发挥温水资源优势,把泾川温泉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养生休闲度假区;以“石窟考古、遗址探秘”为主题,以南石窟寺保护开发为中心,全力打造百里石窟长廊文化旅游景区;以“追本溯源、民俗体验”为主题,以完颜居住区、泾州民俗和历史遗存为依托,全力打造完颜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以“红色教育、缅怀先烈”为主题,以四坡战役纪念地保护开发为中心,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基地。

XX年,是实施“xx”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全县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奠基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加快旅游业发展和实现“xx”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必须立足县情实际,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1、以制定科学规划为先导,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发挥科学规划的指导引领作用。要做好“xx”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按照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旅游业六大要素,进一步梳理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进行指导,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编制“xx”全县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泾川旅游区建设规划,使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要做好景区景点建设规划。全面加快温泉养生园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审定进度;抓紧做好百里石窟长廊、南石窟寺、田家沟民俗村、官山生态公园等景区景点规划修编和完善工作,做到与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县城发展规划相衔接,为景点科学有序开发和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要做好特色旅游专项规划。着眼满足游客多样化旅游需求,大力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林业、商贸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假日旅游、农家乐旅游等旅游新模式。重点围绕我县新农村建设成果,以特色民居、农家餐饮、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为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编制城关延风、共池等旅游小康示范村建设规划,创建“一村”、“一家一特”的乡村旅游品牌,扩大景区群,延伸产业链,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2、以打造精品景区为核心,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和基础,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着力点。要按照“大项目支撑、大产业构建、大区域谋划”的思路,以建设精品景区为目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王母宫景区要完成瑶池景区综合开发续建工作,实施景区通水工程,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争创省级文明景区;大云寺景区要加快舍利塔内部装修装饰工程进度,尽快开建主展馆,尽早对外开放,接待游客;田家沟景区要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建成水土保持博物馆等景观,争创省级风景名胜区;温泉养生园项目要加快温泉宾馆内部设施改造升级步伐,完善内部接待服务设施;南石窟寺景区要加快岩体加固和前区广场建设进度,扩大景区面积;城隍庙要加快维修进度,配套相关保护设施,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山生态公园要加快生态休闲屋内部装饰装修,尽快投入使用;城关镇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城关延风、共池2个村发展集休闲娱乐、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特色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项目20户,形成与黄金周、小长假等热点时段相适应的旅游消费热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稳定增长。

3、以完善基础配套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业设施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当前,要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要实施旅游畅通工程。积极配合做好西长凤高速、西平铁路、泾渗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突出抓好北大路、泾柏路等为重点的道路建设,开通景区环绕旅游线路,优化旅游公交专线,全面改善旅游景区通达条件;全力抓好王母宫瑶池沟上山道路铺设改造和官山林场道路改造工程,形成衔接有效、集散顺畅的景区旅游交通体系。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持续抓好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南石窟寺、温泉养生园、百里石窟长廊景区绿化美化;继续加强星级旅游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通讯设施、中英文旅游标识、给排水、旅游安全、旅游信息网络平台等配套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提升综合服务功能,顺利通过a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饭店复核和温泉宾馆绿色饭店创建工作。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配套完善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景区的游乐、购物、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功能,形成聚集效应;改造升级温泉宾馆等旅游定点接待单位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扩大体量,提升承载能力,形成多层次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4、以强化宣传推介为关键,全力打造泾川旅游品牌。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的命脉所在,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影响,提高市场占有率。要着力提升泾川旅游形象。进一步强化泾川旅游在国内主流媒体的良好形象,不间断地在中央和周边省、市、县主流媒体开展有声势的集中宣传,依托新华网,加快“王母故里·佛道胜地”网站建设,实现与知名门户网站和旅游网站的有效链接;邀请名编、名导、名作家、名画家来泾采风、创作、办笔会,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泾川文化旅游资源;精心策划、创作以西王母文化为背景的西王母乐舞作品,扩大泾川旅游文化的影响力。要切实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团参加“旅游交易会”、“兰洽会”及周边联盟城市举办的旅游宣传促销节会;适时举办走进**(**、**)大型旅游推介会、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论坛等活动;邀请有实力的旅行社和旅游宣传机构来我县开展旅游洽谈活动;开展“泾川人游泾川”和“泾川文化旅游知识进课堂”活动,让干部群众深入了解泾川旅游、推介泾川旅游,形成“人人是形象,人人是环境”的良好旅游氛围。要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合理确定市场开发重点和主攻方向,在不断巩固发展以陕、甘、宁和台湾为主的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拓展青、川、豫等客源市场;建立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加强与**、**、**、**、**、**等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通过景点整合、设施对接、共同促销等手段,建立信息、资源、客源和利益共享机制,在提升知名度和旅游综合效益上实现“共赢”。

5、以完善旅游要素为重点,不断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完善旅游要素,是增强泾川旅游整体竞争力、提升旅游产业效益的必然要求。持续开展“泾川名优小吃”评选活动,加强地方特色菜肴、风味小吃的开发力度,完善泾州民俗小吃一条街设施,积极引导客商进驻经营,打造泾川餐饮品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深度开发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温水文化系列旅游产品,整合包装地方土特产品,扩大规模,实现批量生产,以王母宫景区游客中心为依托,建设全县旅游商品中心,增加旅游购物占旅游综合收入的比例;鼓励发展高档次的茶艺、康体等旅游休闲娱乐业,突出抓好温泉养生园建设,研究开发温泉养生理疗项目,增强游客参与性,延长游客县内观光时间,在满足游客娱乐需求的同时增加旅游业综合效益。

四、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行各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要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全力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抓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全县上下要将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大事、要事、实事,抓紧、抓牢、抓好。县旅游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承担起全县旅游业规划布局、宣传促销、市场监管、队伍建设等工作职责;发改局要加大旅游项目的争取力度;交通局要将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列入交通建设规划优先安排;宣传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文广局要把提升文化内涵作为重点,不断创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方式;其他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要根据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用实际行动支持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要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县上安排各相关乡镇和部门的工作任务都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底要考核兑现,分管领导、主管部门要抓好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抓改革,强化体制保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创新旅游行业经营机制,按照社会化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方法,通过改制、转让、租赁、托管等多种形式,促使旅游景区、旅游景点走向市场,实现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个人以及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联营等方式参与全县旅游开发,不断培育和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形成多元化开发经营的格局;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共同发展的原则,主动加强与**、**、**等周边大中城市的旅游合作,建立区域联盟,开展宣传促销,开发精品线路,真正建立起大旅游经济圈;探索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参与经营、推介、演出等旅游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

三要抓投入,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打造新的投融资平台,多渠道、多层面地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市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争取有更多的旅游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的大盘子,争取省、市旅游项目资金支持;对相关的资金和项目,适当向重点旅游景区倾斜,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从今年开始,设立2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随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重点支持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积极开展银企对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鼓励旅游产品开发公司、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特别是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开发旅游资源,兴建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要抓培训,强化人才保障。发展旅游业,关键靠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努力打造一支“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旅游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事旅游工作的干部要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行学,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升宣传推介、项目建设、行业管理、工作落实等方面的能力;要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以会代训、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旅游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导游讲解人员、出租车司机和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培养一批旅游专业人才。同时,要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旅游规划、策划、营销、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紧缺人才。要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针对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不同岗位,加强导游、酒店管理人员、服务员等旅游一线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志们,旅游产业发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加快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建设步伐,为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演讲



文章标题: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升级演讲

关于企业战略与产业升级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地参加___青年企业家高峰论坛,并有机会作为企业界代表在论坛上发言,与在座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朋友共同交流、探讨企业战略与产业升级之道,深受鞭策和鼓舞。

温州是一个创造奇迹和神话的地方,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造就和正在造就成千上万个企业。实践证明,依靠我们温州人的“四千精神”把企业做起来并不难,但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确保企业永续发展和基业长青?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苦苦思索、并千方百计努力破解的一大难题。这也是我们今天举行这样一个论坛的用心所在。

有人曾经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寿命只有3.5岁。温州的民企我想大概也不例外。如何打破这种短命的格局,让我们的企业活得长久一点,活得健康一点,活得强壮一点,活得优秀一点,活得滋润一点?我想围绕企业战略与产业升级的主题,结合我们兴乐的实际,介绍一些做法和粗浅的体会。

发展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兴乐集团是一家专业生产电线电缆为主导产品的民营企业,成立于1995年,目前在国内同行中排名第四位,浙江省第一位。兴乐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年-1999年):为初创和原始积累阶段,当时企业规模较小,注册资本仅1500万元,总占地面积不足10亩。第二阶段(2000年-2003年):为规模发展阶段,峡门工业园的建成,高压电缆生产线投产,与青岛电工合作,兴乐产品开始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第三阶段(2004年-现在):为跨越式扩张阶段。2004年收购黄山世峰集团,重组黄山铜业公司,2005年通过并购重组,兴建起现代化的松阳工业园,2008年底组建黄山兴乐集团,2008年元旦,黄山兴乐集团二期工业园奠基。目前已拥有技术开发中心3个,制造基地24个,成员企业50多家,注册资本金5亿元,总占地2190亩,总资产12亿元,年生产能力80亿元。

兴乐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最基本的经验之一,就是实施了正确的发展战略。

战略对企业发展来说,是灵魂,是纲领,是旗帜。没有战略的企业,发展一定是盲目的,而错误的战略必然导致企业的失败,甚至死亡。因此,正确的发展战略就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没有正确的发展战略,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持久只能是一厢情愿。企业发展战略既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制定者具备超前的眼光、与众不同的胆量和出奇制胜的谋略;但它又不是异想天开的空穴来风,需要因时、因地、因企业实际而定。

近几年,温州的不少企业纷纷走上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也不乏成功的典范。但我们并没有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依靠自身优势,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兴乐是目前国内电线电缆产销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在电线电缆的技术、设备、品牌、市场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围绕主业把企业做强,是我们的主攻方向。经过深入分析,反复论证,我们把“纵向一体化、横向关联化”确定为企业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

纵向一体化,就是沿着电线电缆主业纵向发展,即发展电线电缆上下游产业,上至高端电缆制造设备、原材料,下至电缆附件、桥架、母线等,形成兴乐主业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为集团的全资、控股企业。我们称之为“求所在求所有”;;横向关联化,就是发展与主导产品相关的产业,如金具、高低压成套电气、盘具、、安装等,以满足市场、客户的一体化投标、一条龙服务需求。“关联化”的企业则多是以参股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与更多的企业联合,参与市场竞争。我们称之为“求所在而不求所有”。纵横交错,形成兴乐产业集群。我们形象地把它比作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电线电缆产品运输成本高,加上温州土地奇缺,公司为谋求发展,采取“分散式布点、跨区域综合性布局”的方法,以总部温州制造基地为核心,向浙江、江西、安徽、宁夏、内蒙古、山东等地辐射,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在国内形成了六大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在总部外的工业园、制造基地面积2000多亩。

为使“一体化”产业不断强筋健骨,2008年底前,兴乐与甘肃白银市签订了长通电缆集团并购项目已意向书,并与北京远能电缆厂、西藏盐湖矿业签订合作项目合同。2008年新年伊始,占地面积200亩,2亿元黄山兴乐集团二期工程开工兴建,2008年7月建成后,铜加工年生产能力6万吨,年产值36亿元以上,利税3亿元左右,提供就业1000人以上。兴乐一体化的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由于生产基地在国内分散布局,用户订单能够及时就近生产,短途运输,加上外地土地、人力、水电等综合成本较低,使企业经营成本明显下降,服务效率提高,效益成倍增长。兴乐经兼并重组后成立的黄山兴乐集团、浙江兴乐电线电缆制造有限公司

夯实基础谋发展(*镇2004年工作综述)


夯实基础谋发展

凝聚合力开新局

——嘉鱼县牌洲湾镇2004年工作综述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三级干部会议和镇委三级干部会议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镇,建设小康牌洲湾”这一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换职能,改进作风,大力实施三大战略,抓好四个建设,全镇经济和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呈现超常规增长。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89399万元,同比增长27.3%;实现财政收入951.82万元,同比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43元,同比增加523元,增长19.2%。我镇被文化部、体育总局、农业部联合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荣誉称号,被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中国国情网选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与信息化示范乡镇。文明创建工作喜获佳绩,财政所等3家单位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供电所等6家单位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秋播生产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林业生产获得“市先进单位”光荣称号。水利建设位居全县第三名。现将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综述如下:

一、着力招商引资,推动兴工强镇

(一)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2004年,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全民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工业抓招商引资”的要求,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以牌洲湾工业园区为平台,采取专班招商、小分队招商、会展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舍大本钱,花大气力,下真功夫,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招商活动。先后赴广东、深圳、福建、北京等地招商,引进了仙宝纺织、波丝尔格服装、源长科贸、东岭水厂、宏升木业、牌洲湾挑绣、百家利超市等7个项目,合同引资额达451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160万元,还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中,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2004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销售产值4.8亿元,创利税3800万元。

(二)项目工作进一步深化。重点抓好三个重大项目:一是仙宝纺织增资扩股项目。仙宝纺织有限公司是在原裕泰纺织公司基础上成立的一家股份制公司,总资产达800多万元,固定资产715万元,现有纺锭15000锭。该公司年产量1500吨,产值2000万元,年缴税金50万元,主要生产纯棉纱,以40's纯棉纱为主,产品质优价廉,深得客户好评,产品已畅销国内外。增资扩股后,该公司对厂容厂貌进行了重点改造,树立了现代企业形象,下一步将实施扩锭工程。二是宏升木业项目。宏升木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牌洲纤维板厂基础上筹建的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主要生产高密度建筑模板和多层胶合板。2004年,公司投资200万元对厂房及原有设备进行了维修改造;投资600余万元,新增热压设备一套,烘干设备一套,环保胶生产线一套。目前,公司正在边生产边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100多个,木材利用率可达到95%,工效可提高20%,年产各类板材20万张,年创产值2800余万元。目前,该公司又与北京老板合资开发年产四万立方米集装箱木底板项目,总投资额4880万元。该项目达成后,其年销售收入可达1.18亿元,年上缴税金1830万元。三是东岭水厂项目。东岭水厂由武汉给水设备厂总经理万军投资158万元兴建,建有日产2400立方米的反应池、过滤池、澄清池和容积为300立方米的蓄水池,拥有18kw、11kw和7.5kw的机电设备五台套,取水船一艘,二级加压泵房和配电房各一间。该水厂2004年5月份开始施工,现已竣工并投产。

以上精彩《正视县情打基础发展产业奔小康》内容由我们的范文资讯网演讲稿频道小编整理而成 ,如果以上内容对您还没法解决写作需求,可以继续浏览我们为您准备的“产业发展培训心得体会”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