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课心得 探索中国社会结构的奥秘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例课心得 探索中国社会结构的奥秘,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例课心得 探索中国社会结构的奥秘

前言

这周魏先生的例课,讲解的是关于社会形态的发展问题,其中又穿插渗透着许多相邻的八卦类趣味知识。这是魏先生例课的特点,在给同学们带来乐趣的同时,这种时而进行严肃论证时而穿插趣味知识的风格也给例课记录带来了相当的麻烦,因为要理清魏先生的思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经过考虑,还是选择片段式记录的方式,宁愿失去逻辑主线,也不失去重点内容。

1

在政治学的诸多课题中,一直存在一个疑难问题悬而未决:中国社会尽管倚重农业,但同时也拥有发达的商业,无论是陆路的丝绸之路,或是海上欧亚贸易之路,其中都涉及巨额的财富,为什么不能通过社会变革逐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从而解决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劳动力过剩等顽疾?如果只是一次两次,那么是偶然;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似乎都走不出轮回的命运,封建王朝从建构、强盛,到变乱、中兴,到衰落、崩溃,总是三百年的兴衰轮回,却不能够实现社会结构的变形,这就一定具有某种必然性。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所努力破解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富于启发性的见解,但一直没有能够彻底解破。这个问题分析起来很复杂,既包括社会结构的问题,也包括社会意识的制约。

2

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活动的控制反映了社会的结构特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大致按照从宽松到严格的历程发展。越是封建社会早期,对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关注度越是不高,所谓礼不下庶人,或者说民间的乡绅自治,都有一个含义,就是对于百姓的生活的放任。只要按时完成各种赋税徭役,只要安分守己、不随意出省流窜,封建政权并不会过分介入市民生活,除非是为了移风易俗,鼓励各种社会道德,如孝顺,如节烈,如苦读,等等。到了明清两代,这种制约却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这种趋势背后,或许是社会控制力弱化,旧式农业社会形态难以延续的必然后果。

3

社会控制被强化的一个后果,是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愈发分离。依照现代的理解,有权则有钱,反过来有钱则有权。但在明清时未必如此,权和钱之间是截然分离的,二者要实现联合多要借助其他的手段,如政治联姻。在婚姻关系中,一般会力图实现强强联合,互相弥补弱点。就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门当户对,就是指代的这一层含义,因为不同的政治地位,会有对大门的不同要求;不同的经济条件,会有对屋宇的不同规划。门主要代表政治地位,户主要体现经济条件,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最好的婚姻搭配是门当,其次是户对。为什么贵族小姐可以嫁给普通的秀才,那时因为秀才具有通过科举走入仕途的潜力,故此才能够满足潜在的门当的需求。

4

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结构实际上已经不太符合社会的需求,故此统治者不但加强对社会生活的约束,更强化对思想的控制。而这种思想控制,又进一步导致了社会模式的僵化。一个例外的时期是嘉靖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导致社会控制力减弱,一方面是吏治不清明,法律不健全,边防不整肃,另一方面却是民众生活的自由与开放,而且各种含有生活气息的思想无论是合乎道德还是违背道德都得以滋生。这或许是中国思想解放的一次机遇。只是很遗憾,这次思想发展的历程,最终在皇权更迭与外忧内患中被中断。

5

同学们可能通常会认为,思想解放就是光明的,美好的。其实未必如此。思想解放,经常是释放人性中黑暗的东西。例如西方的文艺复兴,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一种欲望的释放,它释放着人类本性中的贪婪、自私、纵情等等东西,而这些东西在当时被宗教所束缚着,不能够公然提出,毋论宣扬。然而,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黑白参杂的集合体。如果只存在光明与高尚,人类社会将难以存在与发展。而这些欲望,很大程度上才是社会发展与前进的动力。道德的作用不是抹杀欲望,而是尽可能将欲望禁锢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欲望与道德,如同太极中的黑白,他们互相纠缠渗透,从而组成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

6

中国历代的发展模式大抵如此: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统治者休养生息,新晋的贵族也多半能够自我克制与约束。农业恢复、发展,物资积累,国家富强,豪强逐渐兴起,阻断了下层精英往上层的晋升之路。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叛乱,最后通过暴力方式镇压一部分贵族,从而获得国家发展的空间。之后国家达到鼎盛。然而,贵族的势力网建构成型,土地兼并剧烈,失去土地的农民没有出路,最高层的统治者已经没有力量拔出整个中产者的势力网,只能够依靠挖肉补疮式的整顿消磨时日。一旦内忧或外患爆发,整个国家就将破碎,因为只有国家的破碎,才能够实现中产者的群体网络破碎。这也就是中国封建王朝走不开的轮回。

7

如果单纯要解决流民问题,并非没有出路。通过大规模的工商业、采矿业、海上贸易的开辟,可以吸纳足够多的劳动力,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转轨。事实上,自宋朝以后,中国一直有着发达的手工业,再加上采矿、冶炼、制盐、制药等行业,足以形成强大的工商业群体。然而,遭遇到的瓶颈,则是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国策。这是中国近代社会始终无法转型的根源。

8

关于重农抑商,既有农业立国的核心理由,也有传统思维的制约作用。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没有发达的农业,就无法保持人口的优势,致使难以贯彻强大的集权统治,也无法地域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侵略。在农业不发达的时代,这是必须的。由于周边缺乏足够强大的产粮国,使得中国难以通过海商业解决粮食问题,所以农业立国,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当明朝中后期,随着长江中下流地区的农业技术飞跃,以及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的输入,粮食问题其实已经不是瓶颈问题。这时候,国家不需要这么多的农业人口。然而,国家控制商业的发展,并且在法律上对商人阶层极力限制盘剥,地方豪强巧取强夺,都严重制约商业的发展使得商业无法吸纳足够的富余人口。多余的人力,就成为流民,从而成为最终终结统治的核心力量。

9

要破除地方豪强,就必须要有对立的政治力量。除非商人阶层变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否则根本不可能挑战这种商业的制约因素。然而,无论是政策还是法律,整个帝国都在对商人阶层进行无休止的控制。最致命的是海禁政策的持续,使得商人阶层缺乏足以撼动统治秩序的强大利益。最终的结局,是封建体制一直在摇摇欲坠中苟延残喘。没有强大的商人阶层,就没有商业中契约精神与平等思想的建构,就缺乏民主与法治的动力。从而导致内部难以产生摧毁封建社会的力量。这就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奥秘。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课例研修心得


篇一:课例研修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2011年9月开始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活动,我十分珍惜这次远程培训学习的机会,自从参加“国培”学习的第一天起,我就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点滴时间,打开电脑进行听课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观看、专心聆听视频中专家们的专题讲座及课例中教师们的精彩授课,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我通过认真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业,与其他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等,获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现将我这这次培训学习的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本次培训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使我们农村教师有幸聆听了专家对我们小学的理论指导。对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了深刻的阐述,他们把自己的教育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阐述,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为我们讲解了最新的课标发展动向,解释了我们一线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让我们找到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转变了我们的教学观念。

二、进行学情分析,把握学生的动向。

我以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少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的经历、经验、对问题的疑惑、对知识的需求等。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失去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培训,使我明确了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学的核心,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是变化的,而不应该死搬教参中的内容。其变化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通过学情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认知层面的具体问题,并准确的分析成因,从而非常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资源,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目的明确,最终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使他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我们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才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二、熟悉教材联系,把握教改方向。

作为一名工作了近三十的老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听了一至六年级的教材分析讲座,让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及联系,更有效的把握教材,听评课时更能发现优点和不足。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四、加强课例研究,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真实反映。各个学校的听评课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做一般的课例研究,但这次培训,收看专家的课例研究解说,知道了自己的严重不足,因为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向我反映,数学的基本概念枯燥乏味。现在想想,我们的教学之所以没有吸引学生,主要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好教学资源,没有很好的将数学的教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教学资源指可为教学服务的人力、物力、自然资源的总和,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就要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目标,因此思路一定要放开,方法一定要灵活。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教法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通过这次培训和现场观摩,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学校的新课改教学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篇二:课例研修心得

通过学习我认为:课例研修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给踢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它依据教师个人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寻找自身的差异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例研修通常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学会怎么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课例研修成了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是教师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课例研修起到了教育轮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作用,它能够增长我们的实践智慧,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成为了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

我也深深感受到,课例研修与我们的平常的教研活动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往往只关心可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出哪些问题等技术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加以分析与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从整体把握教学设计。进行课例研修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课例研修关注的不是教育学或各学科所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是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这种培训的活动形式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解决为指向,因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能力训练的方式。

篇三:课例研修心得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我们作为实习老师能够更好地教学,当时少不了前辈的经验和教育。

在写课例研修之前,最需要了解的就是什么是课例研修。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由于条件限制,关于课例研修,我只能通过查看课本,资料,视频来对人教版化学进行学习。

一次次的课例跟进学习,都有极大的收获。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学习研修过程中,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付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在对教材认识和处理方面,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化学新课程与原有老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地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屈才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改变。

已经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那么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更强调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化学教学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我把自身对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让自己更透彻的领悟其中的奥秘。同时也坚定了搞好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对如何进行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于提高我的教学能力、增强对新课改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如果我是草丛中的一株草,那么我就要做其中最顽强的一株;如果我是一个木梯上的一颗钉,那么我要做其中最结实的那一颗。相信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为自己而骄傲。

[热门]课例研修心得


信息化的时代,文档是必不可少的,范文的写作套路值得学习,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文章更富有内涵,那在写范文的时候会不会毫无头绪呢?你不妨看看课例研修心得 ,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课例研修心得 篇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坚决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知识目标:

懂得怎样避免盲目从众,知道克服消极从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教学难点:克服消极从众,做到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任何事情都有产生的原因,从众心理也不例外,我们要真正做到自主,就必须知道从众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了解导致从众的因素

教师:最后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这反映出他的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从众心理。

教师:你认为导致故事中最后一位学生从众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原因可能有:①人们往往认为众人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可靠,不自觉地以他人的意见和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依据;②知识较少,智力水平较低,自信心比较低,自尊心也不太强;③性格上优柔寡断、缺乏主见,易受暗示;④其他群体的压力和印象……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性格、知识结构、智力水平等都会导致从众。不同类型的人,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和经历吗?请你举出一个具体的从众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举例(略)。

教师过渡: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导致从众的原因很多,缺乏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是导致从众的两个重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应采取什么办法去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是自己走向自主呢?

三、采取措施,克服消极从众心理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明辨是非

教师:想一想,故事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的下场?

学生:因为他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说,完全根据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做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8页“交流”中的故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教师: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做作业的同学,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不为所动,坚持学习。

学生:对于中学生不应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教师:故事中的学生应如何克服这种从众行为?

学生:学会明辨是非,独立思考。

教师:假如你遇到类似的情形,你会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积极引导。

教师:以上两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小结:无论是故事中的农夫还是教材中的同学,他们都面临消极从众心理的影响,而要克服这些消极影响,就要求他们凡事有自己的主见,能明辨是非,不盲从别人。以上两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分辨是非,决定自己的行动,而不能盲目地随波逐流。对于自己确信的目标要敢于去实现、去争取,不要怕别人议论。总之,要学会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自主选择,勇于负责

教师:要避免盲目从众,我们还必须自主选择,同时勇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教师: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生:要有责任心。

……

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消极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抵制和抗拒压力与诱惑的能力,而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全面培养、发展个性和能力,尤其是自主地作出合理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能力,并愿意为这种选择和决定的后果承担责任。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叶面临很多的选择,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自主选择并勇于负责的?

学生发言,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正面引导。

教师:非常好,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要克服消极从众,我们要自主地作出合理负责任的选择和行动。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又种种的外在压力影响着我们。所以即使舰队其他外部的压力也不能消极从众。可是在生活中,一些同学困惑,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抵制外部不良影响,作出正确选择?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反思“——《梨无主,我心有主》中的内容。

教师:心中有规则,我们就能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意愿行动,而不是轻信他人。其实抵制外部不良诱惑的方法有很多,用心中的规则时常约束自己,自觉抵制来自多数人的不合理的意见,自主做出并坚持正确的选择,那么,盲目从众的现象就会从我们身上消失。

四、自主独立我来测

教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都认识到了自主的重要性。那么,大家的独立性如何呢,我们做一个小小的自测。(教师出题,学生总结自测情况并进行“自我剖析”,想想解决的办法。)

教师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自我剖析,尤其是较好的完善自我的方法。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并归纳总结独立性的培养方法。

教师:独立性对中学生至关重要。独立性强的人能在社会生活中摆脱不良的从众行为,避免参加违法犯罪行为。而独立性太差则会出现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甚至随波逐流危害社会和他人。希望同学们努力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摆脱消极从众,最终走向自主。

五、课堂总结及教学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导致从众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要克服消极从众,避免盲目从众,走向自主,就应当:第一,学会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第二,要自主选择,勇于承担责任。当然,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让消极从众现象从我们身上消失!

六、布置课后任务!

课例研修心得

这学期,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加了XX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培训期间,我们既要抓教学,又要重培训,时间紧,任务重,但我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认真听课,踊跃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自己的疑惑向同行们求教,特别是最后一阶段的“课例研修”,可以说受益匪浅,现谈谈我学习后的收获。

一、认真听课学习,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我积极参与“国培”学习,不断地钻研理论,内化实质,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运用。此次国培,专家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有理有据、操作性强,让我茅塞顿开。学习之后,头脑中的理论认识清晰、具体、活跃起来,并变得有血有肉,更有骨感。运用到实践中更,觉得轻松自然,游刃有余,课堂也变得活泼、生动、趣味盎然,学生也比从前更愿意学习了。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理论知识,领会其实质精神,结合教学实际,建设性地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

二、理论指导教学,丰富课堂教学。

通过国培和课例研修,反思自己之前的教学活动,今后我一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采取灵活多样、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进行因材施教,运用理论指导的方向和策略,有的放矢地探索、思考、实施、改进我的每一次教学活动,让我的教学活动更生动,更有趣味、更有生活气息、更具实效性,更能促进学生进步和成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坚持课例研究,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

一堂课应该是真实的、扎实的、有效果的,也是有缺陷的课。通过例研究,让我们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教学过程是否扎实,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学生是否懂了、学生学到什么。也许一节课有诸多不足之处,但我们可以从主要问题抓起,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研究,如创设情景,课堂提问,课堂练习等等,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可以对一个问题设计出一个更为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带班亲自操作实验,课后再次反思自己的教学成果,并诚心诚意听取和采纳同行们的见解或意见,写出反思总结,找出成功之处或不足,乃至再次设计、上课、反思、总结,直到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为止再研究下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教师能做到经常反复实验教学,并形成具体的文字材料,这个老师不成功都不行。

四、注重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通过“课例研修”我和各地同行的交流增多了,视野扩大了,知识也随之丰富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评价这根杠杆,有力地支撑教学实践。评价只是手段,我们要注重评价的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易操作性,即有利于学生的学业的进步,更有利学生德智体等的全面发展;即有力于学生现实能力的施展,更有利于学生长远潜能的开发。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坚持师生平等互动教学,我们就能为新的课改增添新的力量,就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安全地成长。

真的很高兴能有国培这样全面系统的培训,更希望以后这样的学习进步的机会还会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坚持学习下去,不断革新课堂教学,我们的新课改就有质的飞跃。

课例研修心得 篇2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我们作为实习老师能够更好地教学,当时少不了前辈的经验和教育。

在写课例研修之前,最需要了解的就是什么是课例研修。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由于条件限制,关于课例研修,我只能通过查看课本,资料,视频来对人教版化学进行学习。

一次次的课例跟进学习,都有极大的收获。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学习研修过程中,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付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在对教材认识和处理方面,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化学新课程与原有老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地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屈才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改变。

已经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那么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化学教学工作。在学习过程中,我把自身对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让自己更透彻的领悟其中的奥秘。同时也坚定了搞好新课改的信心和决心,对如何进行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对于提高我的教学能力、增强对新课改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如果我是草丛中的一株草,那么我就要做其中最顽强的一株;如果我是一个木梯上的一颗钉,那么我要做其中最结实的那一颗。相信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为自己而骄傲。

课例研修心得 篇3

通过化学化学网络研修,我在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化学学科,学生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取得明显的学习收获,并在学习之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内涵。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一、在研修理念下,我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研修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1)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5)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实践反思

1、专业引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保持良好的教学心理。对学生突发思维或心理,教师应用人文精神的理念去驾驭,或课后个别给予满意的答复,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做到“心理换位”——从学生学习的心理感受去思考教学流程,抛弃师道尊严;“稚化思维”——从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过程去设计每一个教学目标,优化有效教学。

2、教学反思,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反思能及时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为了解决发现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其他教师和教学反思得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此基础上撰写反思札记。这样,教师的教学就能较快地与学生的课堂心理和思维产生共振,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成果积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教师通过反思札记、教学案例、课例研究或优秀探究片段的归类整理、积累保存,并根据积累适时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教学研究或教学沙龙活动,广大教师群策群力共同攻克难关,对教师今后进行有效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鼓励教师针对性的、选择性的上研究课,撰写化学论文或教学案例,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4、勤奋善教,调动学生乐学心理。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发展,自己要不断地提高,今天是蜡烛,明天必须是明灯。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电”,认真“善教”,照亮学生。“善教”,首先是教师应树立人格魅力,因为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教育的终极关怀总是指向学生的人格,旨在让学生养成理想的人格:其次必须注重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找准切入点,点击兴奋点,寻求发散点,形成整合点。“乐学”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因为学生的“乐学”是建立在教师“善教”基础之上的。没有教师的“善教”,学生只能“苦学”甚至“厌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课堂心理调控和实施有效教学。要调动学生乐学心理必须做到:立足主体性,发挥能动性,富于批判性,展现创造性。“善教”和“乐学”是提高该教学实验质量的重要保障因素。

课例研修心得 篇4

通过学习我认为:课例研修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给踢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它依据教师个人已有的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寻找自身的差异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例研修通常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学会怎么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课例研修成了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是教师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课例研修起到了教育轮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作用,它能够增长我们的实践智慧,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成为了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

我也深深感受到,课例研修与我们的平常的教研活动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往往只关心可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出哪些问题等技术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加以分析与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瓴地从整体把握教学设计。进行课例研修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课例研修关注的不是教育学或各学科所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校长和教师经常遇到或亟待解决的实际教育问题。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是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课例研修这种培训的活动形式是以教师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问题的解决为指向,因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师创设教学情景能力训练的方式。

课例研修心得 篇5

我原来是很害怕网络学习的,因为自己对电脑操作熟悉,害怕自己学不到。但是,当我怀着不安的心情去学习时,我才发现,原来网络学习其实是很灵活、方便和快捷的。每个模块,指导老师都会为你说明模块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便于我们灵活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我一般都是晚上看视频,星期六、星期天写作业。既学到东西,也不觉得累。本次培训,让我再一次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现阶段教育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以学生为主体上面,需要我们老师有较高的教学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知识,才能够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

一、通过学习,我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模块一的“茶馆式”教学,让我如梦方醒,以前,我总是不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个性,均采取满堂贯或一切割的教学方法。只按自己的思维去强加给学生,留给学生自由提问,自由思考和自己寻找答案的时间几乎没有。学生但是听话,也爱学习,就是成绩不上来,我为此一直很纳闷,我努力,学生也努力,成绩咋就上不来呢?通过“茶馆式”教学方法的学习后,我才知道了我的讲题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如在列式和方程计算时,有的学生喜欢列式计算,有的学生喜欢列方程,如果我强求他们用方程或用列式计算,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只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成绩。

二、通过培训,我的教学视野得到了提高。

一直以来,我主要的教学资料大部分来源于教科书,均按着教科书的内容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生。通过观看专家的讲解及课例的设计研修后,我明白了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是教学资料的来源,只要我们有勇于创新、敢于改变的信心和决心,就能够找到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本,如幻光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等,均能够很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达到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通过培训,我教学中的许多难题得到解答。

在教学中,一直有许多教学中的问题困绕着我,如在分数的写法上、应用题的解答这一环节,无论我怎样的努力给学生讲解其方法,学生均不能举一反三,题目变上一变,他们就不会做了,我很受伤。通过观看了专家们对于这一部分的讲解和各位老师的互相讨论后,我才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引导他们写作,只有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解题方法,他们才会有兴趣来解应用题和会解应用题。

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对于新的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查找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今后一定要改正,争取早日跟上新教材的步伐。

参加这次班主任教训,既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在即将退休之年得与大家一道再一次学习,感到十分的荣幸;紧张的是,自己可谓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文盲,“网络”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词儿,更别说亲自“操刀上阵”了。怀着如此复杂的心情,在家人与同事们的鼓励与指导下,开始了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网络培训学习。

通过模块一学习,我紧张的心开始放松了,因为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十分的友好,全班仿佛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虽然彼此都用虚拟的网络来交流讨论,虽见不着面儿,听不到声音,但这有什么呢?大家都毫不保留地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竹筒倒豆般全盘托出,一同分享,让我感到无尽的活力与动力。在开心中继续学习,七个模块,从师德师风到思想教育及班级集体建设,包含了教育方方面面,虽然时间短暂,但专家的讲解、同学们之间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案例的导读等无一不让我受益,其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尤其让我感触深刻,它不仅有很强的实现性和重要性,也让我感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严肃性,因为我看到了社会上众多犯罪的青少年,他们小小年纪便走上撬门偷盗、打架斗殴等犯罪之路,让人痛心。然而我们的学校甚至整个县的教育界,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都不怎么重视,家长对孩子更是宠爱放任,教师也乐得轻闲,学校更乐得多抓一点语、数课。为此,就象专家们所讲的那么,思想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教育的前列,因为只有良好的思想,才会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与目标。

此次培训,得到了班主任周老师的耐心讲解与指导,而陈启群、陈丽涛等老师的贴子,尤其是经验之谈,使我十分的受益,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虽然即将退休,但学习是没有年龄与界限的,无论在哪儿,我都会将此次新班主任的培训内容再一次次地总结与回顾,希望能为我们的孩子们再做点贡献!

为期40天的班主任网络培训即将结束,回首这一月来与大家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真有些不舍。但离别总是难勉的,在互道珍重之际,让我们大家都将这一月来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际,为我们的孩子与未来作一点点贡献。

此次培训,每个模块均让我受益,尤其是模块三案例导读中的陆永康老师跪着上课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想想自己,虽然从教二十多年来不曾偷过懒,但每每遇上挫折,总是不停的唉叹“人生三大苦,挖煤教书推豆腐”。甚至有放弃教书这一愚笨的想法。这次学习,充分暴露了自己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不强的弱点,今天一定要加强师德师风这方面的修养。而“木桶的故事”则让我深受启发,对于班上的差生,我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一心只想把他们往“好学生”的标准上引,却忽略了“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结果是我越对他们“专治”得凶,他们的反抗性越强,结果是针尖对麦芒,没有好的效果,两方都感到特累特痛苦。“挑水工”给了我启示,让我明白了爱心的魅力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学生没有错,错的是自己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与缺乏耐心。再有,模块中专家的讲解,也让我受益,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更是学到了非常适用和现实的教育方式。

结合所学到的东西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与方法,得到了新的知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但此次的培训,却如一盏航灯,指引我在教育的浩瀚海洋中航行。

课例研修心得 篇6

12月1日参加了旬阳县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在培训中我聆听了3节数学课及数学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独特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为期一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阐述了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通过学习理论,不断应用实践。作为一名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数学课程标准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这种严谨实效的氛围,让每听一课我都认真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便捷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努力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地扑在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上。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

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国培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付出的艰辛的努力,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我们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此次教师的培训,要感谢教育局、教研室、学校给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我还将以此次培训的收获作为一种鼓励,鼓励着我继续前行!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寻找问题,再想策略——解决问题,并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关注课堂教学,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课例研修心得 篇7

通过近两个月网上学习,我认识到课例研修的目的是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国培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再好的课堂教学也会有遗憾:参加工作以来,对于那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把握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模糊层面上。通过学习,让我从作课教师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只有不断发现自己课堂上的不足、问题,并反思、研究,再改进,这样才能使问题越来越少,课堂效果越来越好。有时候,教师本人在授课中并不能全面发现自己的不足,旁观者清,听一听听课老师的意见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就是团队的作用。在一个团体中,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议课,对于教师的自我完善和成长是很重要的。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教师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听课、评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的。课例研修具有教学性、研究性、实践性,教师在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再学习、再实践中得到提升,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成长。

我有幸加了国家组织的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国家计划”培训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通过本次学习,使我的执教观念有了变化,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以前没有更好地了解现代网络教育的现状和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网络上的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

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我自参是初次参与这样的大型培训,对知识结构的更新也是需要亟待解决,,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而国家的远程培训无形之中解决了我的这种后顾之忧。在课时安排上,每个专题都设置了一定学时的理论研讨,为学员的理论学习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尽管不能亲自面对面地感受专家的理论研讨,但还是通过视频领略了各位专家学者来自学术前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阐述,这对我不仅是一种提高,更是使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了理论上的保证,对提高我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

培训学习的教学案例,是指导我的良师益友。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可以说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通过观看培训的课例,,它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

这次培训,有专家答疑环节,对困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与专家的留言答疑,使我明确了自己今后的教学目标。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了自己解决的心理准备。尽管面对的困难很多,作教师的我还是要主动积极地进行教学、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尝试,以此来更好地适应教学,让学生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学习中,我明白了要结合本地区教学,积极进行校本研发,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努力找寻适合自己教学专长的内容,传授给我们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学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富有地域特色。

这次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视野,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尤其是从思想上更加明确了立足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才能在教学中实践中提炼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即使我们的条件是有限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教师放弃教学而无所作为的借口,相反,作为农村教师更应该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扎根沃土,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改革与提升,使自己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专长,让更多的学生从中获得健康。

“和谐进取”,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师师互动”。而平时,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过这次国培,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平时由于工作忙,很少潜下心来学习,通过这次培训提高,真是感受颇深,更显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专业成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培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给我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这次培训像梳子,帮我反思,梳理过去的教学理念;像春风,给我送来春的气息;像舞台,给我展示自我,收获自信的机会;像灯塔,照亮我努力的方向。认真领会到让自己学有所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课例研修心得 篇8

通过《课例研修》专题的学习,我对课例研修的操作流程及开展课例研修的价值意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课例研修是一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今后师训工作及教研工作的一些反思。

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他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会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在常态课堂教学中,科学观察、深度反思和持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2、将日常教学与研修、培训融于一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3、课例研修要去“功利”、“表演”和“示范”,为教师的“发展”而研修;4、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研修文化。

教育是一种实践的艺术。以往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专业学习方式,为了操作简便、尽可能降低培训成本,往往以专家报告为主、辅以学校教学现场观摩或组织学员间讨论交流,造成了学员“听的时候激动、回去后没有行动”,或者说没有改善行动的能力。教师的教育专业工作,是一门源自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艺术,用演讲为主的培训方式教会教师如何行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正因为教育的实践性极强,教师的专业学习不可避免地涉及:教师如何把培训活动中来自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

以前培训活动中所主要采取的单一的培训方式有其弊端:专题报告式“只听不做”;现场考察式“只看不做”;参与讨论式“只说不做”。当然,这些列举的当前主要采用的培训方式各有其优势所在,却缺乏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实践性默会知识的多种学习形式的强调。

由此反思我们的师训教研工作,我们能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做什么?

根据教师培训目标和要求,培训宜采取“六结合”的方式:1、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2、教学观摩与评课议课相结合;3、教法探讨与能力训练相结合;4、微格训练与实践训练相结合;5、教学实践与研讨反思相结合;6、专题教学与团队辅导相结合。使培训体现以下特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培训集中优势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教师获得的是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信息。二是双向互动,全方位的交流。辅导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面对面、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辅导教师与学员的心理距离,增加辅导教师与学员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学员在交流中的发言,使教师了解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使指导更加有针对性。三是个性化教学。充分满足学员个性化的要求,给学员以更大的自主权,学员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接受。四是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教师站在课改的前沿,时代的高度,以广阔的视野,抓住核心问题,高屋建瓴地击中问题要害,给予全方位的学习指导,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课程,解决教师们在工作生活、教师成长、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困惑,使所有内容都非常贴近教师,贴近教学。

教师教育者的工作不仅仅是事务性的组织工作,更不能在事务性中迷失了教师教育的方向。今后在师训及教研工作中我们应通过开展有效的研修活动,始终围绕课堂,放在方法的引领上,而方法是教师离开一个研修活动后可以应用在日常教学研究中去的,以此提升我校教师及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水平。

课例研修心得 篇9

作为一名师范类的学生,下学期就面临着顶岗实习,在这个暑假,我自学了关于课例研修,以下是我对课例研修的学习心得。

首先课例研修是指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展开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在教师教研和培训中,提出一种以课例为教师学习和反思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提高活动,这便是所谓的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的基本框架应包括:一、研修背景:学校、执教教师及备课组、研究学科与课题、研究主要问题。二、研究过程: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差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和教学效果。三、问题讨论:在课例研修中遇到的实践的讨论与分析,发现捕捉的关键教学实践的讨论与分析。四、研修结果:课例研修的主要结论和评论,课例研修中主要体会和感悟。五、鸣谢与文献:鸣谢研修过程中所有参与者,指导者,注明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时间。

我觉得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讨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加强课例研修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捷径。

课例研修的过程既是教师对课题的研究也是教师的自我的反思,在课例研修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课例研修更注重的是团队协作,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学习“课例研究”,我知道课例研究“三步曲”

第一步: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面向全体教师。课例分析首先要进行学情分析,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课题分析主要通过教学观摩、评议提升、形成新案等步骤来帮助学科教师群体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走出经验型教学的低水平状态。

第二步:课例比较

课例比较是课例分析的延伸和拓展。最初的课例分析是基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情景下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方式。但是,随着课例分析和比较的不断积累,课例比较开始从同课异构走向同课异教、同课异校。因此,这一阶段的课例比较涉及不同教学环境的研究。同时,为了研究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方式和习惯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性,此阶段还开展了同班异课的比较研究。

第三步: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基于课例分析和课例比较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深化。它是在课例分析、课例比较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提升。

课例研修是以教育理论作用于真实的教学实践,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作为一名实习的老师,及时的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虚心请教,处理好师生关系,及对学生负责,也对自己负责,顺利的完成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工作。

课例研修心得 篇10

20xx年11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远程教师培训活动,通过观看视频,阅读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获益匪浅。特别是“知行”在岗实践的学习,更坚定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成长和问题研究意识,去不断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改进教学教学。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其他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一、提升品德修养,坚定教育信念。

为期两个多月的培训学习,特别是师德培训,让我的教育信念更坚实,俗话说:“改造人首先就要改造一个人的思想。”思想指导、决定行动,培训后,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从各位专家的亲身体验,从国内教育到国外理念,让我犹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熟悉教材联系,把握教改方向。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但一直未能代低年级的课,教学中有经常眼高手低,效率不高。在培训过程中,知道了一至六年级的教材分析讲座,更让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及联系,更有效的把握教材,听评课时更能发现优点和不足。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三、加强课例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各个学校的听评课活动的开展可以看做一般的课例研究,但这次培训,收看专家的课例研究解说,知道了自己的严重不足,因为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成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成熟过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究及课例研究,能有效缩短教师成长周期。此次培训我觉得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课例研究活动。

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培训过程中,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班的每一位老师都付出的艰辛的努力,一次次的课例跟进,我们都有极大的收获。一次次的课后交流,我们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凝结成智慧的结晶。在执着的研修过程中,我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收获颇丰,但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这些原本陌生的人因为课例研究走在了一起,通过亲密无间的合作,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我们坚信,课例研究过程中的这种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培训是短暂的,影响是深远的,让我们架起xx课例研究的风帆改革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而努力吧!

课例研修心得 篇11

本次课题研讨我从一开始就充分利用教学剩余时间,认真听课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认真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完成作业。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堂成功的课必有一个气氛和谐的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热情高涨。我努力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现将我这阶段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收获很大,学习了专家们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典型课例,开阔了自己的视野,通过学习,让我从优秀教师的课堂中领略了他们的执教标准,以及驾御课堂的能力,可以说重新让我坚定了课堂教学的信念。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定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能力。通过观看培训的课例,,它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这次学习我抱着一种积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去学习,因为我认为,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的学习、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无论是从教学课件还是教学思维上,我们都应该抢先一步,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大家共同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发展

的道路,积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以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和引领性,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作用,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专业成长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培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给我极大的推动作用,我将认真领会到让自己学有所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课例研修心得 篇12

通过自学课例研修,学习和分析网上的生物课例,让我对课堂教学的技能认识和理论认识有所提高,希望在未来五个月的顶岗实习中能够把这些认识和以往说课的经验运用上,以下是我对课例分析的感悟和总结。

首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本上很多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相关,但单凭课本的解述则略显抽象,很多学生选择背诵记忆,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长久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所以应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减小知识的抽象化,增加趣味性,让学生直接易懂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葡萄糖是人体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这一章节时,可以举出病人输液时输葡萄糖来提供营养这一实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增加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拓展知识。

其次,要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验的结合。

观察和实验不仅是高中生物的一部分必学知识,也是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途径之一,并且新课标已经开始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涉及到实验的章节,既要充分利用实验过程来解释生物知识,又要通过生物知识来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要保证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该知识,并加深印象地记住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记忆才更加深刻。

再者,要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有所侧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讲完,还要在讲的过程中,通过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然后对知识的讲解做出调整。对于知识重点应在备课时精心的布置并做出具体讲解,对于知识难点和易错点则应该具体讲解、举例说明或对比记忆,并且准备一些随堂练习,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还要准备好课堂教具、教学课件等辅助教学工具。

适当的教具或影音工具可以使知识点的讲解事半功倍。形象生动的教具和影音工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教具的准备一定要形象生动贴近生物知识,课件一定要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紧贴生物课本。否则也会起到反效果,所以我们也要精心学习和准备制作教具、课件。

除此以外,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尽量有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己讲课方式的意见,反思不足并改进;借鉴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多听不同老师的课,取长补短;严谨科学地备课,不断巩固教学技能。

以上是我自学课例研修的总结与感悟,希望能在实习实践中有所体现。

--- XX一中 生物 郑XX

胡书记“6.25讲话”彰显中国社会共享式发展


胡书记“6.25讲话”彰显中国社会共享式发展“6.25讲话”彰显中国社会共享式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今年6月25日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科学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29年来所取得的基本经验,明确表达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全面阐述了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战略,为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政治、理论和思想基础。从讲话的某些“信号”预示着今后中国社会将走向“共享式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6.25讲话”是十七大的“舆论先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中国共产党势必要对事关执政路线、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做出明确的诠释。从以往十四、十五、十六大召开前,即1992年的“6.9讲话”、1997年的“5.29讲话”、2002年的“5.31讲话”,再到今年的“6.25讲话”,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似乎已经成为贯例。回顾新时期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改革开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个新的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强调“新时期29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促进科学发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该讲话既是对我党高级干部的一些体会,又可以看作是十七大的“预备会”,奠定了十七大的政治基础,为十七大提供了成熟的思想与理论准备。
二、“6.25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25讲话”其核心内容就是旗帜鲜明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即一面旗帜、四条方针),全面阐述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政治建设“积极稳妥”、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社会建设“更加突出”、党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先进性”“五大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该讲话旗帜鲜明、高屋见瓴,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发展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马克思主义。“一面旗帜”、“四条方针”、“五大建设”紧密联系,一脉相承。旗帜是主题、是方向、是灵魂;“四条方针”是条件、是措施、是目标;“五大建设”是途径、是动力、是保障;只有相互联系、掌握好精神实质,才能辩证地看问题,才能科学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矛盾”,也才能确保“举旗旗不倒,走路路不偏。”打天下难,但坐天下比打天下还难;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比解决发展的问题还难。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这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三、社会建设昭示民生共享式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社会建设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新的领域,农民告别“皇粮国税”、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低保等已经让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见摸的着的利益,已逐渐显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实施公共财政的公众分享的“以民为本”的执政导向。党中央清醒地意识到社会发展系统失衡所造成的事关民生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保、收入分配等领域这些问题的危险性和艰巨性,在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同时,还第一次把“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和“发展”同等重要的“两大历史任务”,这预示着今秋召开的十七大,将为今后中国社会走向“共享式发展”和“逐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机制和制度支撑,类似被公众戏称为“新三座大山”的高房价、上学难和看病贵等更大民生问题将得到根本性改善。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此铿锵有力、斩钉截铁的话语,再一次在新时期新阶段重要的历史关头为我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期待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胡书记“6.25讲话”彰显中国社会共享式发展

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


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
学习《江泽民文选心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目标,开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有机互动的发展新格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跃进到一个新的境界。学习《江泽民文选》,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条科学的民主政治建设道路,它将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提出,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两者相辅相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对中国发展全局具有的重要战略作用。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一再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
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不同国家迈向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相应地民主发展所形成的制度成果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异的产生,一方面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现实状况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与民主本身所承载的价值目标和现实任务不同有关。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江泽民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旗帜的关键,不仅在于要高举社会主义民主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而且要始终坚持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他指出,“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完善因而也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政治制度对发展人民民主、保障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越性。”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呢?江泽民同志的回答是: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这三个“必须”,从国体、政体和政党制度三个方面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然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决定了这个基本框架必须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逐步丰富和完善。这就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序的变革和有效的治理是保障国家持续发展的根本。这就需要稳定的政治体制和有序的政治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权建设,事关全局。科学把握政治体制改革,既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此,江泽民同志提出,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来把握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其一,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的,强调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其二,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这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其三,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总进程,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既把握住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方向,也把握住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格局和总进程。实践证明,正是基于这种科学的把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使我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巨大成就。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民主的发展不仅面临着具体目标和道路的选择问题,而且面临着如何将民主建设的实际成果巩固下来,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以权威、有效地运转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治发展战略,解决了前一个问题。针对后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民主建设要与法制建设相统一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伊始就明确了这一发展战略。他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由此我国开始了与民主建设相统一的法制建设进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民主法制建设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提升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历史继承性,而且看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性。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新起点。实施依法治国,就是要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从而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这必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产生两大推动力量:一是法制建设的力量,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作用,宪法权威的巩固、国家基本制度的稳定以及新的法律资源的积累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支撑作用。二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力量。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必然促进广大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进行广泛的政治参与,而这种政治参与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所需要的。为此,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要贯彻两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必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既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成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基础是一个具有相当活力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相互促进作用,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获得持续发展的现实推动力量。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将反过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跃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明确的战略目标需要清晰而系统的发展道路与之相呼应,从而保障目标的实现。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这种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就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根本。
第三,深化制度建设,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制度建设的基础是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一方面要认真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在这种制度建设中,探索、借鉴与创新获得了有机统一,从而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仔细研读《江泽民文选》,思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道路,是一条科学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道路。其目标选择,符合人类文明的发展要求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其路径选择,符合中国的国情与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中国是一个大国,稳定而有效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是保持我国在持续发展中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论述,为我们把握这个关键点,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上海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执笔:林尚立)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