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农业科年度总结与计划

为了让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写一份适合的工作计划。这份工作计划可以体现你的管理水平,并且让你的工作充满效率,在写工作计划的时候需要参考别人的意见嘛?你也许需要"财政局农业科年度总结与计划"这样的内容,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财政局农业科年度总结与计划

2010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厅农业处的具体工作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落实,认真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为核心,着力促进稳粮、增收、保供给;以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为平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支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整合资金为抓手,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支农和农财工作的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2年农业支出完成情况

2012年,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支出25.1亿元,较2008年18.4亿元增长6.7亿元,增长36.6%。其中,农业支出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2%,水利支出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5%,扶贫支出591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农业综合开发支出39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2年,我们按照年度农业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时期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多渠道、多层次筹集支农资金,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2012年,我们在各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工作、克服困难,多渠道、多层次,千方百计筹措支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完善支农资金积累投入机制,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确保了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持续稳定增长。2012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各项支农资金25.1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各项财政支农资金10.6亿元,市、县财政安排投入支农资金14.5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支农职能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1、努力做好财政支农年初预算安排工作。

按照《农业法》规定“财政每年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和财政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以及中央和省财政关于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依法安排财政支农预算的精神,积极做好年度财政农业支出预算安排,并针对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下发专题文件,对各县市区支农资金预算安排情况排名站队,进行通报,提出要求,确保全市年度财政支农预算合理安排,依法增长。2012年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支农资金25.1亿元,较2010年增长36.6%。从全年预算安排情况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增加农业投入政策,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出了很大努力,尽可能挤出较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业发展,达到了《农业法》要求,保持了全市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安排的稳定增长。

2、利用财政贴息吸引银行贷款。

2012年,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我们继续采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农民还钱”的方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农民增加农业投入,全年共计投入市级财政贴息资金263万元,吸引扶贫贷款,水库除险加固贷款,50家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业结构调整贷款以及其它贴息支农贷款73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通过市农业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处贷给新野科尔沁公司;通过财政贴息为鸭河水库除险加固贷款2000万元。

3、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

2012年,我们紧紧抓住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争取增加中央和省财政对我市的农业投入。一方面及时掌握上级政策和支持重点,结合我市农业实际,积极做好项目的考察论证,建立支农项目库,有重点地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扶持项目。另一方面,加强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在工作中注意及时总结项目管理经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反馈项目情况,注重跟踪问效,上报典型材料,恪守资金信用,注重工作信誉,营造投资环境。2012年共争取上级资金129614万元,较上年增长10%。其中:农综开发资金1017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3413万元,其它各项支农资金106033万元。对增加我市农业投入,支持农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按照公共财政理念,改革支农方式,优化资金结构,突出支持重点,统筹各项支农资金,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投资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地增加。

1、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围绕农田基本建设,整合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排涝和抗旱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全市各级财政集中财力,共投入财政资金万元,重点支持了旱涝保收田,灌区配套,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巩固和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筹措资金5.36亿元,重点通过支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田间道路整修、村镇规划、村内道路硬化、农村沼气、秸秆气化等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较好的硬件环境。2012年,有重点地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60个;共筹措资金1.16亿元,解决了全市3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2、支持构建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支持构建国家对农业收入的支撑体系,调动和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12年,全市共投入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1.65亿元,对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1511.516万亩农作物进行良种补贴。把支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扩大内需的重要工作来抓,共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8431万元,共补贴各类机具1.27万台(件),其中大中拖1908台,小拖5043台,玉米收获机554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7台,抗旱机械1745台套,旋耕机1219台,秸秆还田机299台,其它农机具2043台(件),受益农户12275户,拉动农民投资1.9亿多元。

3、支持科技进步和技能。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支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测土配为施肥项目实施范围。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根据扩大内需的新形势,结合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新情况,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完善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防止骗取、套取财政资金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2012年共争取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1551.9万元,对我市1.8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7690名贫困地区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增强转移就业的本领,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绿色南阳。一是支持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以林业生态省建设为核心,将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等纳入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努力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效果。一方面筹措资金2789万元,积极做好林业生态省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认真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森林分类经营、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需要。全年共落实补偿资金2759万元。同时,认真完善资金管理措施和补偿制度,努力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为确保我市森林生态安全提供了保证。同时,积极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共拨付资金12233.7万元。二是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筹措资金1010万元,支持兰营水库生态防护林建设,努力营建市民的山水休闲后花园、健康大森林和游憩大自然,促进南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支持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筹措资金480万元,积极支持全市重点特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贴息、补助、信贷担保等方式,重点支持宛西制药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三是支持现代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4810万元,重点支持了方城、唐河、邓州粮食产业,社旗、新野、邓州畜牧产业,西峡县食用菌产业等具有区域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发展。

6、支持扶贫地区扶贫开发。2012年,我们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贯彻中央、省有关扶贫工作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财政扶贫工作的规律,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人口参与反贫困的能力,并努力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做好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贫困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突出资金使用重点,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民培训等。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通过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尽量将财政扶贫和财政支农资金结合起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决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三是强化资金的投入管理,积极推行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努力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质量和效益。四是不断壮大贫困地区县乡财政,积极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努力实现农民与财政双增收目标。

7、建立应急机制,努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强化资金管理,全力支持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为管好用好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职能,及时拨付资金,强化资金管理,严禁擅自扩大开支范围,防止截留、挪用和浪费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积极引导受益群众及社会资金投资,形成投资联动。理顺产权关系,明确管理主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基本要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产权的归属予以明确,建立了项目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资金、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二是要建立应急机制,全力做好防汛、抗旱、病虫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治、森林防火等防灾减灾工作。

(三)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对我市2010年度各类农业财政资金进行审计检查。二是积极做好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督促唐河、淅川等县做好对审计署专员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三是认真做好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扶贫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下发了《关于对2012年度科技扶贫项目检查验收情况的通报》,通过检查,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薄弱环节的监督力度,使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的整体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确保了支农资金效益地发挥。

(四)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自3月份以来,我们按照年度和省厅有关要求,抽调人员,部门配合,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围绕目前“三农”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调研,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提高支农决策水平。在调研中目的明确,措施得力,深入实际,积极大量地收集第一手资料,在理论上进行研讨,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并认真撰写了《财政扶持引导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对策,对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支农工作将起到有益推动作用。

(五)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室自身建设,提高支农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把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年度农财内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强化学习、征求意见、分析评议、整改提高,达到了学习讨论氛围浓厚,思想触动深刻,工作革新力度较大的目的,切实提高了科室干部职工素质,增强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使活动的开展真正起到提高“五个能力”、发扬“六种作风”、达到“五个明显”的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财政各项工作地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我市的农业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财政支农进度不均衡,支农专项资金大多挤在年末支出,支出质量不高,影响支农项目落实。

(二)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新形势下,财政支农的一些制度规定、工作方法以及资金使用管理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转换财政职能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支农资金管理不严的问题还没有根本好转,挤占、挪用支农资金以及资金使用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四)学习不够深入扎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应付事务多,工作深度不够。

四、2013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一要安排落实好各项财政支农支出预算。认真做好市级农业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并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安排好农业财政支出预算,确保预算内农业财政支出依法增长;二要多渠道、多层次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市农业扶持资金。三要利用财政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增加农业投入。

(二)认真组织对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价,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继续推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项目论证和专家评审制度。

(四)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农方式,优化支农结构,整合各类资金,突出支出重点,改善农业支出缺位、越位和错位状况。

(五)开展调查研究,以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结合农业财政工作实际,加大政策调研力度,探索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新举措,努力提升农业财政工作层次和水平。

(六)加强新时期农业财政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办好2——3期培训班,提高我市农财干部队伍业务水平。

FwR816.cOM编辑分享

财政局年度工作计划


20xx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全区实施三年跨越计划的目标,继续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功能,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根据工委(区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区人代会通过的20xx年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实现64.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后,根据可用财力,安排财政支出预算 36.1亿元,比上年财政支出预算增长5.71亿元,增长18.77%。
为全面完成20xx年财政收入和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发挥财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有效投入,助推经济跨越发展。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抓住关键环节,突出支持重点,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实施人才科技引领战略,落实人才开发资金,支持启动实施9999人才计划和新一轮领军人才计划,支持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的建设和整合,培育一流的创新企业。二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和落实扶持政策,支持培育新兴产业和新能源、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实施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振兴计划,做大装备制造业规模,实施地标型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发展总部经济;安排服务业引导资金,推进现代物流、金融商贸、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和软件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发展,支持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相关财税政策,支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支持城市生态环境工程,落实宕口整治、复绿和生态补偿配套资金。四是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兴贤桥东延及兴贤大桥、轻轨一号新区段等重点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区道路白改黑综合改造、太湖大道综合整治提升等城市功能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工程建设和相关动迁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狠抓增收节支,提高财政运行质量。要转变重收入、轻支出的观念,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加强对收入的组织,防止收入流失,严肃财经纪律,制止铺张浪费行为。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及早将全年收入任务落实到各征收部门、分解到各镇(街道)和浒墅关开发区、科技城,进一步完善收入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增长的考核机制,提高各条块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二是强化收入征管措施。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堵塞征管漏洞,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种、重点企业的收入监控,努力挖掘税收增长潜力。推进非税收入规范管理,拓宽增收渠道,加强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收益等非税征缴管理,特别是要加大对土地有序上市的推进力度,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三是继续坚持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继续压缩公用经费,切实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努力将有限的财力更多的投向社会民生领域。四是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进度,降低资金沉淀率,做好资金调度,及时拨付资金,提高预算执行率。
(三)发展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已出台的18条惠民政策和5个方面《意见》。一是加大

三农投入。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农村股份制改革,加大富民强村载体建设力度。及时兑现各类惠农补贴,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财政补贴政策。二是促进就业创业。安排就业创业专项资金,支持实施就业创业521工程,重点解决本地失地失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扶持失地失业人员自主创新、开展失地失业人员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三是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待遇标准,建立与苏州市老年居民补贴标准同步调整机制;完善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区医保筹资标准提高为每人每年500元,参保个人帐户金额调整为200元/年,门诊医疗补助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结付比例提高至80%。将1月1日前产生的各类失地人员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四是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实行廉租房实物配租、发放租赁补贴、公房租金减免等住房保障政策,支持落实农村动迁居民住房解困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五是促进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支持苏州学府初级中学、通安实验小学、东渚实验小学等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支持启动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落实资金完善社区文体设施配置,以奖代补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六是支持城乡环境提升工程和公共交通发展。安排河道清淤、水质监测站等建设资金,以奖代补支持华通花园等动迁小区的综合改造和老住宅小区三年改造计划的实施;落实资金用于东渚公交首末站,新建公交电子站牌等。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按照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强基础管理。以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为重点,突出对基础数据、支出标准体系、项目库、基础制度等管理,拟制定和完善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基层财政管理指导机制,加强对基层财政工作的指导,发挥基层财政的监管作用。二是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制定出台新一轮财政体制方案,并做好新体制实施过程中基数的确定、政策的完善;不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进一步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的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支付操作程序;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坚持依法采购、强化监管、规范操作,推行节能环保型政府采购;继续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三是加强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进一步融合;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努力构建防治结合的小金库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不断强化财政外部监督机制。四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做好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工作。要密切关注宏观金融政策导向,通过做实做强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不断创新融资手段,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在进一步提高融资能力的同时,完善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动态控制政府性债务运行;加强与银监部门的联系,不断规范融资平台管理,防范财政风险。
(五)完善内控制度,提升国资管理水平。一是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拟在此框架下,根据市国资委的要求以及管委 会(区政府)的授权,对区级企业国有资产有关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将视梳理情况,对相关制度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二是提升国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今年,将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推广使用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完成基础数据录入,建立资产信息数据库,强化资产动态管理,逐

步实现资产配置、调剂、使用和处置的网上审批管理。三是参照《苏州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由我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拟定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以提升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六)推进效能建设,提升财政服务水平。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党风廉政和作风效能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落实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努力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提供高质和高效的服务。二是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科学分析、把握全局、应对困难、服务发展的能力。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法治财政建设。按照《苏州市财政局推进全市法治财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部署,明确工作目标,逐项落实工作任务,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评,确保顺利通过上级财政部门的验收检查。四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继续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努力构建责任、教育、制度、监督、惩处、预警机制相统一的符合财政改革发展要求的惩防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始终。五是深化政务公开。继续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及时完成各类领导信箱、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答复和办理,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


财政局会计科年终工作小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财政局会计科年终工作小结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来,会计科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局领导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积极做好全区的会计管理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会计科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了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乡村财务管理状况调研,探索农村会计管理工作新机制,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XX]32号)和《国务院关于做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XX]34号)和昭财会[2008]20号文件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为服务好“三农”,切实推进我区基层会计核算体制改革,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健康稳步发展,于20098月14日起对辖区内20个乡镇办事处,152个行政村开展调查。对当前农村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剖析。根据调查结果,我区在XX年己实行村财乡管村用,把原来的农经管理站合并归财政所统一管理。各乡镇办事处把本辖区内所有村级财务集中到乡本级财政所统一管理,开设统一的村级专户。开展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工作。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开,为实现“三个确保”,解决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根据市财政局的有关精神,现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

二、评比表彰先进会计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学先进、创业绩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加强全区会计队伍建设,促进会计事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财会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结合全区“先进表彰”工作安排,对全区财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严格评选,自下而上评选出了全区共表彰15个先进会计工作集体,56名先进会计工作者。学先进、创业绩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这项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表彰规格高,规模大。区级以区政府名义进行表彰。二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严。全区开展的“树榜样、学先进、促发展、创业绩”活动,自始至终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优中选优,各单位通过党组集体讨论通过,并经过纪检监察部门把关签章认可的。三是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性广、素质高,涵盖了各行各业。由于各级领导及财政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措施有力,表彰活动达到了“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促进工作”的良好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会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三、积极参与组织全区财政法规知识竟赛工作。

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宣传学习普及财政法规知识,全面提高了财政、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按照本次竟赛的安排和部署,采取各种措施开展财政法规知识竟赛活动。要求全区财政、财会人员进行上网答题,并将答题过程作为学习业务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在全区会计行业形成了人人参与财政法规知识竟赛,学习业务知识的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提高我区财政干部、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开展“五五”普法法规知识竟赛活动,广泛开展财政法规宣传教育,促进财会人员学习财政法规知识,成绩合格,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2009年继续教育的考核内容,确保了全区网上答题成绩的良好性和答题率。

四、新办理2009考试合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办证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服务工作,提高办事效率,我区根据市财政局昭财会[200912号文件精神,在申办《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中,本着方便会计人员、缩短办证时间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依法行政,认真做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申请、办证、变更、调转等工作。今年共颁发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86本,补发证22本。

五、认真组织开展全区会计人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注册登记工作。

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对全区持证会计人员1420人,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为加强和完善会计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到目前为止,全区注册登记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已近1100人,以财政会计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完善系统使用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云南省会计条例》、《云南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云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实际,对在辖区内办理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进行注册登记。这是实施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后首次进行的注册登记,也是XX年换证结束后,时隔5年以来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清理工作。此举主要目的:一是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二是统计在岗和未在岗会计人员,确保全区会计从业人员数据信息库的真实完整;三是完成会计人员学历、职称职务等信息的变更工作,确保会计人员信息真实、准确;四是清理假证,打击制假、造假、做假行为,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五是清理无证上岗人员,严肃会计法律法规,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六是按属地管理原则,对异地工作的会计人员完成调转工作,规范管理。

六、全面完成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工作。

通过宣传和组织,热情服务、精心准备,会计类报名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一是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2009年我区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报名人数为80人,通过考试,合格人数11人(中级6人,初级5人),比上年的99人,减少19人,二是做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报名人数为39人,比上年的32人,增加7人,增长21.18%。三是做好会计从业资格全省统一考试报名工作。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261人,比上年的298人,减少37人。

会计考试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大的工作。由于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格纪律,认真抓好每次考试报名工作,每次报名和考试组织工作都圆满地完成。这对于公平、公开、合理选拔会计人才,促进广大财会人员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财会队伍业务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县财政局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扣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摆目标、晒承诺、强措施,解放思想、克难攻坚、开拓奋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20××年上半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据初步统计,我县1-5月份经济运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下:全县财政收入完成2、13亿元,同比下降2、4%;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1、9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95亿元的54、7%;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9、6亿元,同比增长20、7%;完成工业增加值19、2亿元,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6亿元,同比增长15、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亿元,同比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69元;同比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12元,同比增长10、5%;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4亿元,同比增长15、5%;各项贷款余额为40、56亿元,同比增长30、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4亿元,同比增长10、4%。

预计我县1-6月份经济运行各项指标预计完成情况如下:全县生产总值稳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3亿元,增长9、24%。财政金融平稳提速。完成财政收入3、52亿元,增长8%,完成市下达上半年任务的50、1%。项目投资持续攀高。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2亿元,增长17、4%,完成市下达上半年任务的50、2%。消费市场更加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增长9、5%,完成市下达上半年任务的50、1%。人民收入稳步提高。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2元,增长10%,完成市下达上半年任务的48、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919元,增长11、2%,完成市下达上半年任务的50、2%。工业规模日趋壮大。完成工业总产值55、9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全年任务95亿元的58、8%;工业增加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7亿元,增长2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亿元,增长17、48%。

二、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一)坚持“重项目”不动摇,固定投资实现新增长。创新机制强推项目。坚持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包干制度、政府班子成员履职承诺机制、重大项目限时办结制等三个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管道天然气、石龙片区供水工程项目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志光家具二期、龙腾纸业二期等工业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及调试,全县36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投资8、5亿元。1-5月,全县在建项目12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3个,续建项目72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6亿元,同比增长15、2%,上半年,预计全县完成投资34、2亿元,同比增长17、4%。抢抓机遇引进项目。抢抓“柳来河一体化”等战略机遇,围绕“温州汽配产业园、丝绸产业园、一港两园”这“三大园中园”加强对外合作,开展特色招商。到柳州及周边考察拜访中小型汽配企业20多家,开展2次小规模汽配专场推介活动,外出开展招商活动30多次,接洽各类客商50多批次。1-6月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51个,同比增长13、33%,预计到位资金32、86亿元,同比增长22、59%。其中,引进加美木业、思飞汽配、聚宝汽配、威明汽配等投资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20、35亿元。

(二)坚持“强工业”不动摇,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深入实施工业“四大会战”,竭力推动工业前行。一是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华佳华象印染项目正开展土地平整工程、加紧围墙及一期厂房建筑设计;捷和科技年产60万台新能源电动车项目预计11月底完成生产厂房主体建设,12月底前竣工试产;共通汽配公司二期技改项目已完成三通一平,正在准备报建手续相关材料。年底前可竣工达产。丝绸及纺织产业、汽配加工等新兴产业实现产值9、89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8、9%。二是传统支柱产业逆势前行。全力打造制糖及综合利用、矿产品及金属冶炼加工、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等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志光家具公司年产30万套办公家具二期项目厂房建设已完成,三个车间已装修好,部分设备正在安装,预计9月底前竣工;龙腾纸业二期项目已完成主体车间建设,设备安装已近尾声,预计9月底前可竣工投产。上半年预计实现产值42、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0、9%。三是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园区石龙片区C区路网完成龙园二路、龙园三路共1、18公里道路沥青铺设;日供水3万吨自来水厂预计7月底前可实现供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900万元。四是企业培育成效初显。深入开展“三百”企业服务活动,为13家企业颁发××年度上规模和上台阶奖励105万元;安排企业发展壮大专项资金300万元。建立培规企业储备库,将18家企业列入中小企业培规重点信息库,进行重点跟踪服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1家,总产值53、5亿元,同比增长23、1%,完成全年任务91元的58、8%。

(三)坚持“稳农业”不动摇,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四大农业优势产业稳步发展。1~6月,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3、75万亩,完成全年53、8万亩目标任务的62、7%;甘蔗种植新扩1、57万亩,落实“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建设0、6万亩,落实蔗地“小块并大块”2、3万亩,全县有蔗面积30万亩;完成低产桑园改种面积1、8万亩,全县桑园总面积25、7万亩,上半年发放蚕种43万张,预计产鲜茧1、72万吨;完成村屯绿化5个,通道绿化12公里,全县完成植树造林6、5万亩,争取上级林业惠农资金1038万元,林木采伐蓄积量23万立方米,完成林木加工税收400万元;全县肉类总产完成9569吨,同比增长1、26%,水产品产量5783吨,同比增长6、9%,新增规模养殖场9个。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全县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占计划任务1、5亿元的50%,其中水毁工程修复17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建加固堤防5、7公里,中央小农水项目渠道防渗490公里,水库除险加固10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4处,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3、75万人。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投入春耕农业生产农业机械1、08万台,完成机耕面积44、87万亩,完成水稻机插面积9万亩,全县7个工厂化育秧示范点春季集中育秧2500亩;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任务800多万元,补贴农民购买补贴机具1620台(套),受益群众1508户;4月1日,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现场会暨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上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1家,全县累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13家,家庭农场5家,种植大户22户,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全县累计达5、8万亩;“鸣象”牌大米、“桂天下”牌大米、百丈“有机米”等成为区内外名牌产品。土地确权工作稳步推进。今年,我县作为全区两个整县推进试点县之一,全面铺开了确权登记工作,落实了450万元前期经费,为每个乡镇配备了电脑及办公桌椅、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抽调了94名业务骨干充实确权登记队伍。同时,投入50多万元用于土地承包摸底调查、实地测量、管理平台建设;投入30多万元对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截止目前,全县完成清查整理二轮承包合同1353个村民小组,占应清查整理数98%,已完成56个村民委、716个村民小组、3、9万户农户、近34万块耕地信息的录入工作。启动14个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工作。

(四)坚持“促城建”不动摇,城镇建设展现新面貌。县城进一步做大。抓好文化休闲中心、综合体育馆、平安公园等25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完成体校、商业综合公司等片区的拆迁工作;城区完成征地250多亩;13栋1700套教师保障性住房项目、总投资6500万的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民族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主体已封顶,正进行装修。全县建成和在建17层以上高楼70栋。城镇建设完成投资7亿多元,同比增长12、04%。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温泉大道、平安大道、北山路等6、5公里的人行道改造工程;投资800多万元完成教育路、温泉大道七里桥至温泉景区的太阳能路灯安装工作。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完成罗秀镇纳禄村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中平古镇建设方案和效果图设计。环境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开展县城东井路、建新路等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使城区范围内的街道和人行道干净整洁,城镇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

(五)坚持“活商贸”不动摇,第三产业呈现新繁荣。商贸物流兴旺发达。“一港两园”二期工程完成征地260多亩;猛山作业区一期工程已征地380亩。投入1500万元,推进猛山作业区一期工程和钓鱼公作业区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梧柳高速公路(象州段)建设,柳武高速公路(象州段)主线、连接线路基全部成型。象州二桥完成投资3700万元,盘龙特大桥完成投资4478万元。1-5月,共实施商贸物流项目4个,完成投资15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亮点频现。以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在建旅游项目7项,完成投资1、56亿元,其中古象二期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办理报建等手续;旅游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7月底前完成装修;华佳丝绸创意园完成征地290亩,各项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启动白石村特色旅游名村规划设计工作。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93、62万人次,同比增长10、5%,完成190万人次任务的49、3%;实现旅游收入5、84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12亿元任务的48、7%。

(六)坚持“生态建设”不动摇,“美丽象州”展示新蓝图。清洁乡村工程纵深发展。扎实推进“美丽象州·清洁乡村”工作,着力建设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和洁净城镇。中平、运江、水晶、罗秀4个日处理能力达10吨的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全县配备839名村级保洁员、24名公路沿线保洁员,收取了250多万元保洁费、投入2500多万活动经费,策划68条村镇垃圾清运路线,大力构建完善活动长效机制,村镇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生态乡村活动启动开展。在全区提前启动开展以“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3个专项任务的生态乡村活动,对全县812个自然村屯的绿化情况、饮用水情况和道路(村道、巷道)硬化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确定白石村、喜力村等7个村屯为生态乡村活动示范点。上半年,完成绿化植树1600多株,涉及面积约60多亩。

(七)坚持“惠民生”不动摇,惠民工程显现新成效。完成216套乡镇中心卫生院公共租赁住房及72套教师周转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26个五保村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建成9个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面启动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开工修建了龙富至白沙马坪支线水泥路建设,完成罗秀至麦棉等6条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3个水库移民新村建设项目;3个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投资95%,完成1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投资75%;新农合参合率达98、51%。扎实开展春节、全国及自治区“两会”、清明节等重大节假日、活动期间的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全县治安案件查处率达91、6%,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八)坚持“转作风”不动摇,职能工作转换新方式。坚持学习教育“四学并进”,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坚持领导带头示范学、党员干部普遍学、党课培训重点学、从严从实督导学的“四学并进”,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兴宾区迁江镇“4、9”事件等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活动。聚焦“四风”问题,从严从实深挖根源。多形式组织召开座谈会议20多次、服务企业县长现场办公会议7次,同时结合“三万三进”为民服务大行动,听取各级各部门意见500多人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00多条,并专门召开会议对意见建议进一步归纳、整理,深入挖掘存在的“四风”问题,做到立行立改。全力服务民生,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开展“三万三进”活动,服务企业“三百”工程(进百企、问百计、解百难)县长现场办公会,开通县长热线和县长信箱,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微心愿”10多个,为民办实事30多件,真正做到解群众所难、办群众所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坚持推行县政府班子成员履职承诺公示制,开通县长信箱和县长热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增强。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企业生产形势严竣。受国际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制糖、重晶石等支柱行业企业产销价格倒挂矛盾突出,企业亏损严重,工业产值增幅不大。由于市场低迷,加上原材料、贷款、人工等成本上升,部分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出现了停产、减产等。5月份,全县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有11家企业停产。

(二)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一是由于征地拆迁难、用地指标紧缺等原因,部分已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无法推进。如华佳公司服装深加工项目等仅完成清表工作;投资1亿元的华蕙茧丝绸项目等尚未实质开工。去年以来开工建设的3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中,目前只有6家实现投产。二是工业产品市场仍不景气,部分项目业主投资积极性不高,如永凯浆纸、华象印染项目等重大项目的投资效应尚未发挥。三是融资形势严峻,受政府投资融资平台分类清理、银行机构监管取向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部分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建设,如县民族中学、莲城路向北延长线工程等项目推进缓慢。

(三)财政收支压力增大。一是由于财源结构比较单一,财政收入对制糖、矿产等易受市场和政策性因素影响的行业依赖性过高,财政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不牢固。特别是制糖业受糖价急剧下跌的影响,企业上缴税收和利润同比减少上亿元。二是收入基数较大,我县组织收入任务在经过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后,已经达到了新的高位,收入增长的空间有限。三是财政收入质量不高,非税收入占比仍然偏高。四是非法偷采盗运矿产品行为仍然存在,税收流失严重。

四、鼓足干劲,确保全面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做到“八个着力”,克难攻坚,加压奋进,全力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抢抓“柳来河一体化”、珠江-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发展机遇,大力承接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商贸物流及相关配套产业转移。下半年,力争新开工重大项目10个以上,实现竣工投产项目8个以上,储备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年内完成投资75亿元以上。一是加快三大“园中园”建设,重点推进华象丝绸印染、钓鱼公作业区一期、猛山作业区一期以及捷和科技新能源电动车等2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加大中央、自治区和来宾市投资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力争把丝绸创意园项目等一批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三是继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围绕丝绸产业园、汽配产业园开展招商工作,下半年力争再引进汽配机械项目、丝绸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8家以上,其中超亿元产业项目5个以上。年内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7亿元以上。

(二)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围绕工业发展四大会战,深入实施五大重点突破工程,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力争年内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一是实施存量企业突破工程。推进抓大壮小扶微工程,抓好广西万春山森林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象州华冠混凝土有限公司、象州县佳鑫矿业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的重点培育工作。力争年内扶持4家企业成为产值超亿元企业,力争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二是实施产业项目突破工程。强化县四家班子领导“七个一”工作目标和重大项目责任分解制,充分发挥“象26办”作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0亿元。三是实施产业转型突破工程。重点抓好投资1、5亿元的龙腾纸业高档包装纸和生活用纸技改项目、投资1、5亿元的联壮化工高新技术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宏盛矿业、下田锰矿技改扩建工程。四是实施基础设施突破工程。全力推进“一房二厂三路”建设,6月底前开工建设温州产业园标准厂房,7月底前自来水厂实现供水,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项目,推进C区路网、丝绸产业园路网和“一港两园”进港大道建设。抓好丝绸产业园至志光家具公司11千伏供电专线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年内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亿元以上。五是实施人才队伍突破工程。着重引进和培养一批懂工业、会管理、能创新的年轻人才,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抓好粮食生产。继续深入实施粮食增产工程,全力做好“双抢”工作,继续抓好马坪晚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完成21、16万亩晚稻生产任务,确保全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4万亩以上,总产达19万吨以上。二是抓好甘蔗生产。继续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全力抓好甘蔗田间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甘蔗单产,确保今年甘蔗总产达173万吨以上、进厂原料蔗156万吨以上。三是抓好桑蚕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优茧工程”,努力提升鲜茧质量。全县桑园总面积稳定要在25万亩以上,力争实现鲜茧总产3、46万吨。四是抓好林业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加大木材加工企业的整合力度,提升我县木材深加工产业档次,优化生态环境,增加林业效益。力争年内培育2家以上木材加工规上企业,林业总产值达33亿元以上,木材采伐蓄积量达50万立方米以上。五是抓好农业基础建设。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领域工程的建设,开工建设县城防洪堤项目,实施第五批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不断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14个整县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示范工程和3万亩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工作。推进农民收入倍增示范村建设。

(四)着力推进城镇建设。一是抓好25项城镇规划编制和重点城镇项目设计,完成11个村屯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继续拉大县城框架,抓好教育园区、江滨园区等17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开工建设县城休闲文化体育中心项目,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四是力争年内新动工建设大印象府、伟弘锦绣世家等住宅小区高楼15栋以上。五是加快进城引线3、75公里改扩建以及莲城路、教育路延伸线的建设,新增城市道路1、5公里以上。六是重点打造石龙镇“园城共建”示范城项目,推进罗秀镇、中平镇等小城镇建设。七是持续深入打击“两违”,大力整治违规占道经营,进一步改善城镇环境。八是推动“美丽象州·清洁乡村”活动见新成效。积极探索实施“一屯一法”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努力实现五个“百分百”。全面投入使用运江、水晶、罗秀、中平4个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抓好白石村、喜力村等7个生态乡村示范点的打造工作。

(五)着力发展商贸旅游。一是加快柳武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梧柳高速公路进入实质性施工,开工建设来宾至石龙二级公路。加快“一港两园”项目和猛山作业区建设。二是完成6大专业批发交易市场的规划设计,引进1-2家集吃、住、娱、购为一体的大型商贸项目;着重抓好金龙街市场和4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三是以温泉旅游为龙头,全力推进古象温泉二期,抓好运江古镇、大梭峡谷、雷山风景区、温泉小镇、华佳丝博园等10个景点的规划建设,做大温泉、凉泉旅游文章。四是加快推进一批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完善象州凉泉、象州镇石贵村两个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配套设施。五是完成《象州县白石村旅游名村规划》及白石村特色旅游名村申请评定工作。六是积极推进象州至金秀旅游公路建设,积极融入桂林、柳州大旅游圈。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六)着力实施确权登记。一是在全县全面铺开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力争7月底前全面完成二轮承包地块信息的录入和档案的补齐、完善工作。二是强化各乡镇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取得航拍耕地图后迅速组织开展村组培训、外业勘界和入户调查等工作。三是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确权登记提供坚实保障。四是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引导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集中,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倍增。下半年力争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全县累计达7万亩。

(七)着力办好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整改措施并建立长效机制,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继续抓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抓好十项为民办实事工程,解决一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惠民实事,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执行履职承诺制度,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和幸福指数。

(八)着力维护稳定和谐。稳固“三联防”,深化“五大员”,使矛盾化解在基层。抓好重点行业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改、安全度汛、地质灾害整治等工作,坚决杜绝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依托“天网”工程,推进联网立体式监控,提升民众安全感。

(九)着力打造亮点品牌。以全市年终学习交流活动为推手,重点抓好县工业园区C区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华象丝绸印染等重点产业项目,县万紫千红农业观光产业园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县城休闲文化体育中心项目等重大城建项目,大乐社区新农村示范村等新农村建设项目,猛山作业区一期工程等交通物流项目,中平古镇等小城镇建设项目,县民族中学等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象州县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党管武装项目。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财政局农业科年度总结与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财政局预算科工作总结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