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认清农村的实情实现农村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认清农村的实情实现农村,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诚然,对农村的改革,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不足。看到成绩,充分肯定成绩,我们才能对当下的土地流转改革保持热情,才能充满信心。应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为进行新一轮土地流转改革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当前,如何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呢?我以为,首要的任务要认清农村的实际情况。那么,当下农村的形势是什么样的?究竟如何评价各地农村的形势?农村如何发展,体弱病残的人员如何发展?大家都知道,在农村,稍有聪明的、有点文化的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体弱病残人员连中央文件都很难看懂,怎么样发展生产,剩下的一般只有靠政府反馈最低保障的生活费了。体力较差文化较低怎能掌握技术技能,无奈头摇摇的坐在树底下等待救助。农村要发展必须充实人力资源,农村关键就是人的要素缺乏,好的政策也要精明的人员,要有经济头脑,学会盘算的人。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机械化,引进科学管理人才农村才能有发展,农村的市场信息很薄弱,造成人们创业信心不足,投资没有方向,盲目性地“跟风”投资,容易受市场变化影响收入而打击积极性,很多农副产品往往在收成的时候变得分文不值。缺乏有组织的规模效应,市场销路极为有限,投资风险过大。一有损失,全年的心血白费人们就失去信心。农业露天生产靠水、肥、气候、阳光,很少利用机械、自动化。农村的人员结构-体弱病残能满足我们党的农村改革开放的要求吗?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也许,农村的改革开放道路并不那么顺利。以前建设新农村,政府投入了不少钱,环境确实优美起来了,老大爷老大娘也过得比较休闲了,少数村民猪不养一头,鸡不养一只,菜不种一株,生产没有后劲。这就是农村最大的实际。这也是农村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目前来说,农村问题虽然存在,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乡关系有了积极变化,逐步由分割走向融合,统筹城乡发展正在迈出实质性步伐;这可以从农民进城务工表现出来,城市的大门逐步向农民洞开,农民兄弟开始成了城市的新主人,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公共财政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农村的一些基本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包括村村通公路,电话、网络以及新农合等,农村的卫生医疗条件得到了普遍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村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推进,二、三产业较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农村改革日益深化,由最初的农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延伸和扩展到统筹城乡发展的宏观层面。

正确认知农村的具体实际,我们就能对改革充满了自信,充满了信心,就会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勇于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新一轮的改革,才能实现农村的科学发展。(作者单位:黄石市委党校)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认清农村的实情实现农村科学发展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优秀范文: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认清农村的实情实现农村科学发展》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诚然,对的,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不足。看到成绩,充分肯定成绩,我们才能对当下的土地流转改革保持热情,才能充满信心。应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科学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收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为进行新一轮土地流转改革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当前,如何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呢?我以为,首要的任务要认清农村的实际情况。那么,当下农村的形势是什么样的?究竟如何评价各地农村的形势?农村如何发展,体弱病残的人员如何发展?大家都知道,在农村,稍有聪明的、有点文化的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体弱病残人员连中央文件都很难看懂,怎么样发展生产,剩下的一般只有靠政府反馈最低保障的生活费了。体力较差文化较低怎能掌握技术技能,无奈头摇摇的坐在树底下等待救助。农村要发展必须充实人力资源,农村关键就是人的要素缺乏,好的政策也要精明的人员,要有经济头脑,学会盘算的人。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引进机械化,引进科学管理人才农村才能有发展,农村的市场信息很薄弱,造成人们创业信心不足,投资没有方向,盲目性地“跟风”投资,容易受市场变化影响收入而打击积极性,很多农副产品往往在收成的时候变得分文不值。缺乏有组织的规模效应,市场销路极为有限,投资风险过大。一有损失,全年的心血白费人们就失去信心。农业露天生产靠水、肥、气候、阳光,很少利用机械、自动化。农村的人员结构-体弱病残能满足我们党的农村改革开放的要求吗?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也许,农村的改革开放道路并不那么顺利。以前建设新农村,政府投入了不少钱,环境确实优美起来了,老大爷老大娘也过得比较休闲了,少数村民猪不养一头,鸡不养一只,菜不种一株,生产没有后劲。这就是农村最大的实际。这也是农村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

就目前来说,农村问题虽然存在,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乡关系有了积极变化,逐步由分割走向融合,统筹城乡发展正在迈出实质性步伐;这可以从农民进城务工表现出来,城市的大门逐步向农民洞开,农民兄弟开始成了城市的新主人,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全面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公共财政地向“三农”倾斜;农村的一些基本设施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包括村村通公路,电话、网络以及新农合等,农村的卫生医疗条件得到了普遍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村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推进,二、三产业较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农村改革日益深化,由最初的农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延伸和扩展到统筹城乡发展的宏观层面。

正确认知农村的具体实际,我们就能对改革充满了自信,充满了信心,就会自觉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勇于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新一轮的改革,才能实现农村的科学发展。(作者单位:黄石市委党校)

这是篇好内容,讲的是关于农村、发展、改革、农民、问题、如何、建设、才能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全面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进步。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在新的战略机遇期,推动农村的发展,必须把解放思想落实到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上来,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以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势。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免费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广大农民享受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要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农村的改革发展,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抓好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处理好农业发展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同农村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小编 http://)

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展


教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我们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教育系统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均衡公平、全面协调和持续、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通过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统筹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等不同办学主体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全社会和全体公民都能充分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对于农村教育的指导意义,我初步理解,感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大批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农村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由人所推动,又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无疑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人的发展,就是要将人的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我们省来看,当前,要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关键之一,是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就是要加快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农村教育要适应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我们教育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使之体现人本化、人性化的要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全体人的发展,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我们抓好农村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和持续、适度超前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一是均衡与公平发展的原则。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既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各级各类学校间的分配,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教育的公平是指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的发展条件和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不同条件的学龄儿童受教育机会差别也比较大。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也不公平。有的学校按成绩编班,好的师资、好的设备都投向重点班,这就是不公平。这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均衡与公平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二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协调发展,一是指导教育发展的充分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在全面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非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二是指教育内部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教育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否则,就会影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功能的发挥,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三是持续、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需求必然持续增长。实践证明,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周期。所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由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要实行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规模效益。二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防止不切实际的发展,切实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抓好六个统筹,是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这六个统筹,是为前面三个原则服务的,也可以说是三个原则的具体化。从教育发展的实践看,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科学配置得以具体落实。当前,要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从我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看,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统筹:

第一,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农村教育的发展,整体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以人口、社会、经济、科技和资源为外部环境,必须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性循环的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因此,统筹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

第二,要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在如何发挥教育的功能方面,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相对忽略了教育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精神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应试教育倾向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近十年来,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在实践领域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就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打破把人单纯作为工具来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回归到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与能力,形成现代公民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来。特别是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改革农村教育体系,发展多样化的农村教育形式,逐步提高农村教育层次,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要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第四,要统筹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从世界教育发展的情况看,办学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适应人们对教育选择的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普遍趋势。在我国,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相继出台,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壮大。民办教育办学机制比较灵活,有利于激发教育活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工作措施上切实做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尽量为民办教育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引导、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进一步加快发展。

第五,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许多同志把工作重心放在“普九”巩固提高上,这是对的,“普九”毫无疑问要抓实、抓好、抓到位。但同时其他类型的教育也要下功夫抓好。不然,农村教育发展就会出现缺陷,从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要统筹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加快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科学把握发展速度和节奏。其次,要在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在有的县大量举债建设一所高中,一味地把一中或示范性高中做大做强,我觉得这种方式并不妥当。在普及高中教育阶段的过程中,政府追求的是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均衡的教育质量。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均衡、公平的教育,而不要将高中教育水平差距人为拉得太大。要努力提升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办学实力,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三是要按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教育发展也要讲投入与产出,讲效益。与经济不同之处在于教育的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当前教育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经费浪费等。因此,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同时,要严格教育经费管理,努力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与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我们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既面临新的、不可多得的机遇,又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正确把握我县农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必将使我县教育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心得: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教育发


教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我们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从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认为,教育系统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均衡公平、全面协调和持续、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通过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统筹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等不同办学主体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使全社会和全体公民都能充分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对于农村教育的指导意义,我初步理解,感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大批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是农村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由人所推动,又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无疑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促进人的发展,就是要将人的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我们省来看,当前,要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关键之一,是要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就是要加快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农村教育要适应从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我们教育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使之体现人本化、人性化的要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素质的提升。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全体人的发展,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这是我们抓好农村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全面协调发展和持续、适度超前发展,是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一是均衡与公平发展的原则。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既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也包括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各级各类学校间的分配,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教育的公平是指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是平等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的发展条件和水平差距还比较大,不同条件的学龄儿童受教育机会差别也比较大。即使在同一所学校里也不公平。有的学校按成绩编班,好的师资、好的设备都投向重点班,这就是不公平。这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目标是相违背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均衡与公平发展摆在重要的位置。二是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协调发展,一是指导教育发展的充分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在全面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各种形式的非义务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二是指教育内部各个层次、各种类型教育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否则,就会影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功能的发挥,人民群众也不会满意。三是持续、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教育需求必然持续增长。实践证明,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周期。所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由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的。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要实行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实现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规模效益。二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防止不切实际的发展,切实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抓好六个统筹,是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

这六个统筹,是为前面三个原则服务的,也可以说是三个原则的具体化。从教育发展的实践看,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通过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以及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科学配置得以具体落实。当前,要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从我们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看,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统筹:

第一,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速农村教育的发展,整体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对于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以人口、社会、经济、科技和资源为外部环境,必须在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性循环的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农村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因此,统筹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任务。

第二,要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在如何发挥教育的功能方面,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相对忽略了教育对于人的个性发展、精神需求等方面的作用。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应试教育倾向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近十年来,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在实践领域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统筹教育与人的协调发展,就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打破把人单纯作为工具来培养的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回归到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与能力,形成现代公民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上来。特别是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改革农村教育体系,发展多样化的农村教育形式,逐步提高农村教育层次,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要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第四,要统筹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从世界教育发展的情况看,办学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适应人们对教育选择的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普遍趋势。在我国,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相继出台,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民办教育迅速发展壮大。民办教育办学机制比较灵活,有利于激发教育活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工作措施上切实做到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一视同仁”,尽量为民办教育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引导、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进一步加快发展。

第五,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许多同志把工作重心放在“普九”巩固提高上,这是对的,“普九”毫无疑问要抓实、抓好、抓到位。但同时其他类型的教育也要下功夫抓好。不然,农村教育发展就会出现缺陷,从而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六,要统筹教育发展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加快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科学把握发展速度和节奏。其次,要在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现在有的县大量举债建设一所高中,一味地把一中或示范性高中做大做强,我觉得这种方式并不妥当。在普及高中教育阶段的过程中,政府追求的是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均衡的教育质量。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均衡、公平的教育,而不要将高中教育水平差距人为拉得太大。要努力提升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和办学实力,努力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三是要按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教育发展也要讲投入与产出,讲效益。与经济不同之处在于教育的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当前教育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经费浪费等。因此,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同时,要严格教育经费管理,努力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与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我们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既面临新的、不可多得的机遇,又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挑战;在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正确把握我县农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必将使我县教育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