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师德手册》体会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经过小编精心整理,推出读《中国师德手册》体会,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读书使人进步,假期读完《中国师德手册》,体会很深,重新又学习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教师要用博爱之心铸造师德之魂。

(一)博爱之心造就州长之魂;

(二)从细微之处闪烁师爱之光; 教师善于在课中发现学生的点滴闪光点。 

1、加强自身建设;2、理智地引导学生;3、威信以博爱为载体;4、视博爱为教育的支撑力;5、博爱但要避免错爱。

三、宽容之爱——宽容是人生最伟大的力量。

(一)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二)善于忘记学生的错误,给学生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给与成长的信心 。1、宰相肚里能撑船——由爱而发的宽容;2、应该记住和忘记一些事情;3、宽容但不消极地接受现状。

四、信任之爱——爱学生,就信任他们。

(一)信任是创造奇迹的魔法石;

(二)信任是对学生的特殊鼓励;

(三)实施信任之爱的具体办法:

1、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2、时刻以爱为出发点;3、用尊重体现信任之爱;4、以鞭策激励释放信任之爱;5、用信任接近学生;6、抱定“朽木”亦“可雕”的信念;7、放手并支持学生的决定;8、给予托付。

五、赏识之爱——催生希望的师爱。

(一)学生都希望教师关注自己点滴的进步,被教师鼓劲被赏识,被赞美,教学中我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二)在赏识中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感到自己应该改掉一些错误,心服,行动有付出,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

1、将赏识之爱用提前夸奖法释放出来;2、将赏识之爱用人前夸奖法释放出来;3、将赏识之爱用间接夸奖法释放出来;4、将赏识之爱用动作夸奖法释放出来;5、承认差异,要留心学生的每一点进步;6、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7、多管齐下,营造赏识的环境。

六、理解之爱——教育,从理解学生开始。

(一)换位思考——让理解之爱更通透;

(二)倾听——传递理解之爱的捷径;

1、营造理解氛围;2、上好理解教育课,或开理解主题班会;3、让不良情绪得到及时发泄;4、兴趣融合法;5、暗示意会法;6、角色互换法。

七、把师爱用日光传递出去。

(一)赞许的眼神让学生戒骄戒躁;

(二)肯定、期待的目光就是动力;

(三)用目光传递师爱的具体方法:

1、要注视学生双眼;2、努力使自己的目光实现多种情感交流;3、巧妙调控目光接触的次数和时间。

八、抓住“犯错”时机——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一)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要轻率地下断语;

(二)抓住时机,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三)运用犯错时机的具体方法:

1、对待学生的错误,一要冷静,二要保密;2、教育要耐心细致;3、切忌动不动就上纲上线;4、切忌居高临下去指责;5、爱之深,也别责之太切。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中国师德手册》心得体会


开学初,我们学校给每位教师发了一本《中国师德手册》,我在阅读

的同时,慢慢思考着,这些思考使我深刻体会到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爱和责任该是怎样。爱和责任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和责任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和责任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和责任。

在师德手册的前言中就已经提出了国家领导人xx对我

们教师的殷切期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从这些真挚的文字中能够感觉到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期望是多么的高。前言中还提到了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了倡导“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本质要求。

在书中,我感觉最深刻的是一个字“爱”。爱岗敬业的爱,关爱学生的爱,都是那么的令我感到身上的责任之重大,对爱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一些。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最纯洁的情感,是无私的奉献,是“超凡脱俗”的,因为这种爱,与血缘无关,与私利无关,却能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句话在我的脑子里不停的转动着,令我一再的感动着。确实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爱有多深,责任心就有多强。”这句话说出了我们大多数教师的心声,也让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能够付出更多的爱,使学生能够感觉到我们的爱,也希望能够培养出属于学生自己的爱,因为一名学生如果他的心中没有爱,那么将来在社会上就会很麻烦。而如果他心中充满了爱,那么就算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的差,他的做人也不会有问题。而只要做人没有问题,那么这个人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社会的祸害。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爱岗敬业,身为一名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师德修养,而这一修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爱岗敬业的精神。不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个民族,甘于寂寞的人越多,这个时代的进步就越快,这个民族的发展就越迅速。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更离不开广大默默奉献的教职员工,离不开他们无比崇高的爱岗敬业的精神。

要关爱学生,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在岗位上,教师还要心怀仁心,以仁爱之心善待学生。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特别是后进生,由于长期学习成绩不佳,被老师、同学、甚至自己最亲密的人—父母公认为“差生“,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这时需要我们老师用爱去影响他,使他重拾信心和勇气,实现埋藏在心底的美好愿望。“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因此,对学生教师要有博爱之心、宽容之心、信任之爱、赏识之爱、理解之爱。

要为人师表,“言为人师,行为师表”教师要培育出对社会有用且正直的学生,首先自己要行得正、坐得端,尤其是心要放正。一个教师如果本身居心不良,整天算计他人,他是根本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的。就算勉强为人师,也是一个极不合格的教师。因此,教师应为人宽厚正直,处世廉洁自律,恪守诚信,并把严于律己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只有这样,我们才算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一名值得学生乃社会尊重的教师。

要终身学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改革不断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推陈出新,把学生带到创新的最前沿,并且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创新带来的惊人的变化,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血药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终身学习,让自己博学。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教师的教育艺术、创新能力、彰显师德师风等都离不开博学这一基础。学习永无止境。教师也不例外,我们也应该象学生一样,终身学习,不断积累,为自己储备更多的学识。

总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为范,是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更要有敬业的精神,博爱的思想,创新的意识,诲人不倦的品格,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中国师德手册》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示例


《《中国师德手册》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示例》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通过学习《中国手册》,使我对师德师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所谓师德,就是具备的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热爱,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这都是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概括地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2、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时时处处为学生榜样,事事件件做大家表率,在工作、为人上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使学生对你口服心服。

4、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总而言之,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如果能时时处处把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放在首位,并努力实施、积极参与、加强提高,我们的教育事业就能得以蓬勃、健康的发展,我们的学生就能得以成为新世纪建设的栋梁。

《中国教师师德手册》书评


这是一本启迪教师灵魂;指导教师精神追求;启迪教师进行自我灵魂的拷问;鞭策教师审视自己;激励教师潜心育人、奋发图强、铸造辉煌的好书,是每一位教师得以慰籍的心灵鸡汤。我以一下理由向大家郑重推荐此书。

(一)活生生的事例,彰显了教师应该是爱国守法的好公民、好老师。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些光辉的模范:

二十世纪的王季范忧国忧民,极力唤醒“站在金库上哭穷,睡在武器上害怕”自暴自弃的中国人。

明确爱国方向,舍小利,为大利,到条件十分艰苦的贫困地区支教的耿伟、孙永福、徐从德、李永卫、杜英玲等老师。

致力于改变祖国教育现状的徐本禹。虽然他“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快坚持不住了……”但是他依然坚持在贫困山区支教,因为他了解祖国需要什么,知道自己能为祖国做什么,并尽最大努力为祖国培养出最需要的人才。

还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胡安梅老师,远离私欲、奉公守法。三万多元的捐款对于清贫的胡老师是一笔巨资,但是她毅然设立了“胡安梅教育基金”,给学生交学费和奖励那些扎根山村教育的老师们。文明应该成为文明永恒的追求,守法是文明的底线,教师更应该从守法、普法做起,做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那些体罚学生的行为当收到唾弃和责罚。

……

掩卷闭目,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仍然活跃在眼前,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就是我们的楷模。

(二)鲜活的事例、深沉的哲理指导我们要做爱岗敬业的老师。

“淡泊明志,明静致远”的北京市海星二中的张丽娟老师,舍小家顾大家地拼命工作,心无旁骛地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江中县窑房村小学的常中光老师,20多年在教育事业上默默耕耘,由于他的敬业,让山区的孩子看到了希望,让贫瘠的山村看到了希望。

当然教师的甘于寂寞,本书中也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1、在读书中沉淀思想。大凡有学识者都甘于寂寞,因为有学识的人内心是丰富的,只有有学识的人才能做到“丰富地安静着。”

2、知足常乐,安心教育。孔子评价颜回,曰:“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这句话就是说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日子:你看颜回真是个贤德之人啊,吃的是一筐儿饭,喝的是一瓢儿水,人又住在没有洗手间、没有上下水、没空调没暖气而且拆迁无望的偏僻的耳朵眼儿胡同儿里,换了别人愁也要愁死了,可颜回照样丝毫不改他的快乐。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个明白的人。

都说颜回穷,但是,世人都穷,不单颜回。世人之穷,各式各样:有人穷得蝇营狗苟,一身卑微;又有人穷得怨天尤人,一身酸气;然而有人却是“贫而无馅”,穷得刚正嶙峋,一身傲骨。何况我们教师不算穷人,我们的知识就是巨大的财富,很多巨富的人可能更羡慕我们这无穷的智慧呢。

因此佛说:“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我们老师应该是拥有智慧的人。

3、让我们学会:懂得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

佛曰:“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著,通通放下。”这都是至理名言,佛的智慧。大彻大悟之人,知道放下才是真正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学会做一个智者。

这三种方法完全可以说服每一个人去放弃该放弃的东西,因为放弃是一种大智慧,不是那些自以为是、耍小聪明的人能理解和做到的。

(三)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第二家长。

聚源中学的地理老师蒲斌在地震中,誓死保卫着孩子们的安全;四川省彭州市红岩小学的周汝兰老师,在生死关头,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这些是不计生死的神圣的大爱。

当然,老师们更不可或缺的是细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用自己丰富的情感、良好的师德、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博爱。这种博爱能让老师们宽容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理解学生。用爱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赞许、期待,用真挚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激励和勇气,用真诚的爱滋润孩子的心田。

老师应该比学生的父母更重要,因为老师是懂得爱、会爱的、有理智、有智慧的施爱者。虽然老师是第二家长,但是老师的爱高于家长的爱。

(四)教导我们:不仅教书,更要育人。

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民主自由之学风,他希望锻造的学生:“须负极重大之责任,使大学为全国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计。”他那深远的思想、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修养使他创造了“兼容并包”为核心的“大爱”。

优秀的学生不是学习、应试的机器,更应该是胸怀宽广、志向高远、德才兼备的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尤其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假设这和接班人,培养文明的人、高素质的公民更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教育不是教师谋取个人利益的资本,我们教师始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是简单的口号,应该是每一位老师的行动指南。

千教万教,教人做人。全国特级教师张万祥;湖南湘潭永顺一种的高级教师肖岩顺;北京14中学的化学老师、特级教师李佳;宁波中学界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史定海……一个个闪闪的教师金星为老师们树立着航标。大爱的教育是教人的教育,真正成功的教师是教人做人的教师。

(五)提醒我们: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陶行知先生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我们上师范时,都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否则,羞言自己为“老师”。老师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东西。其中,“身正为范”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品德要求。

因此教师要时刻用自己正直的品德垂范学生、以诚信为本,坚守高尚情操、做严于律己的模范,尤其是善于慎独,彰显高山仰止的师德;教师更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为学生做表率;当然,端庄朴素的形象也是富有号召力的载体。

归根结底,教师的言谈举止、内涵外在都是彰显教师素质的因子,整个社会赋予教师的形象也是表率的标准,因此,教师不可失信于学生、不可失信于社会。

(六)告诫我们: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的目标。

“学高为师”,教师有实力才更有魅力;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博学应该是老师的重要的师德修养。“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怀有深厚渊博的知识,老师才会气定神闲;饱览群书的老师才会做到精辟巧妙;博览群书又有自己思想的老师才会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通读全书、细赏片段,《中国教师师德手册》值得广大教师反复研读、仔细品味、深刻思考、深入反思……

师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