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助教)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暑期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助教),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暑期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助教)

在三下乡短短的七天里,让我看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收获的比我预想的更加真切,更加充实。感谢有幸能够参加这次三下乡活动。

刚到的两天里,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可能是没有适应环境的原因吧,虽然那里的环境没有想象宏观恶劣,一天之中洗澡成了让我最困惑的烦恼,后来,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大概志愿者在一起所有的问题都不成问题了,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里,大家都相互扶持,相互合作,让我感受到小学时的纯真的温馨。大家一起上课,一起做饭,一起看电影,一起打扑克,一起务农,虽然认识不久,却又一种相识已久的默契。在这七天里,真的有一种莫名的喜悦,谢谢大家!

那里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很友善,对于当年同年的我来说真的懂得更多。还记得有一位坐在我身旁的小朋友跟我说过:“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话虽然简单,但从他的眼里看出了一份坚定,心想:让他们的童真一直继续下去该多好啊,真希望他们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持一份善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志愿者:苏xx

其实刚来到黎埠中心小学,感觉这所学校条件不算太差,心想着还以为是瓦屋那种,谁知道比我们以前读的学校还高级,有投影仪,有书架,有专门放扫帚的地方,甚至健身房,反正条件还算不错的,我们是住在课室里面的,睡在课桌上,其实还好,就是桌子拼在一起高低不平,而且还发出声响,我们吃的地方在厨房,厨房很高级,什么都有,空调什么的,反正和我心目中的大锅,烧柴的情景差的好远。

好了说完生活中的来说下助教,我感觉大家还是不错的,有沟通有合作,能听带队指挥,大家都很好沟通,我自己也有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东西,我想总结一下我的课发生的问题:第一,我把小组分成了6个组,两三个人用一袋豆子,里面混着红豆绿豆黑豆黄豆,所以导致小朋友们在画画的时候找豆子比较慢,我们志愿者也手忙脚乱帮忙找豆子,感觉自己把豆子混在一起的行为真是做了无用功,第二,我发现课堂中所用的时间比较长,耽误了下节课的一点时间,可能因为一些小朋友对自己画的东西要求比较高,导致画了好久才开始粘豆豆,第三,所使用的白乳胶很难挤出来,而且质量不太好,导致很难粘上豆子。以上是我的课程的一些问题,以前觉得自己一定能hold得住小朋友,能够完美的上好一节课,谁知道上了才知道问题很多,要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其实这七天还是蛮开心的,因为我又找到了一种大家朝着一个目标一起前进的感觉,我喜欢这种感觉,而且和大家相处还是挺和谐的,很高兴认识大家,这段回忆将是我人生中美好的片段,永记心中!

志愿者:王xx

本次的 “三下乡”助教活动是我大学期间第一次的助教活动,让我真正的了解到何为助教,还有助教的意义。

每天早上和中午,叫醒我们的,往往不是闹钟,而是早早已经来到课室的孩子们,他们求学的热情,正是我们上课的动力。因为助教时间只有短短几天,我也知道很难对孩子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更倾向于的是用心去陪伴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知道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很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我希望这几天也是他们童年里的闪光点,让他们能积极的去面对生活。

其实这次的活动,我更多的是感恩,感谢校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能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去接触到这些可爱的孩子和可爱的志愿者们,也感谢孩子们对我的足够信任,能将讲台交给我,同时也感谢这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伙伴们,谢谢你们的帮助,与你们相遇是我助教最宝贵的收获。

志愿者:刘xx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暑期“三下乡”心得体会


7月,得知自己可以去三下乡的消息,兴奋了好几天。

听前辈们说,三下乡是很艰苦的,走山路、过丛林,还要背着重重的行囊,晚上还要小心被蚊子抬走。早上6点就得起床,带上药品和维修工具还有捐赠的物资,赶几个小时的山路,来到需要服务的农村,晚上还要走回大本营,写好一天的总结,准备好第二天的行程,这一天才算这么简单的度过。

这次,我终于可以亲身去体验这种“疯狂的三下乡”,很是激动,也做好了不让自己轻松的准备。14日,我们背上重重的装备出发了。

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湖南省吉首市己略乡,那是一个比较贫困的苗乡,经过几十分钟颠簸的山路,我们走进了己略乡学校,己略乡书记和乡长前来迎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们热情的招待让我们觉得无比亲切,也让我们感受到苗乡人的纯朴和热情,这为我们接下来十天的工作开了个好头,也极大的鼓舞了我们团队的战斗意识。

第一天,我们打扫卫生,宿舍、浴室、厕所全部打扫清洗一遍,每个人都忙的不亦乐乎。宿舍里床板上就一张凉席作为我们的床铺,有的还有一个枕头。教室里没有书桌,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顶着烈日一张一张的把桌子搬到教室去,一个下午我们搬了近百张桌椅,而我们的向志文老师也从未休息过,从头搬到尾。下午还有一批人下村宣传,由王永强老师带队。晚餐我们八点才吃,每个人都饿得枯萎了,第一餐饭晚饭我吃的有点不是滋味,等到有人说:怎么没饭了。我们才发现,后面还有几个同学都没乘到饭,更不用说有谁吃饱了,王老师执意将别人乘给他的一碗饭倒给了没乘饭的同学,而自己光吃菜。看看自己的碗里,还有一大半碗饭,突然觉得这饭吃得我惭愧。

第二天,在零落的蛙声和鸟叫声中我们睁开眼,六点多一刻,我们排完合唱,开始了一天的行程。支教组开始上课,调研组开始下村,医疗组开始服务,科技组开始维修家电。我们招到了一百多个学生,都是八年级以下的,最小的只有五岁半,他们95%的是留守儿童,最大的有84岁。调研组下村到每家每户,挨家挨户的问情况,做调研报告,平均每份调研报告的花上至少半个小时。医疗组守在大本营,陆陆续续有病人前来看病。科技组也守在大本营,送来维修的家电越来越多,起初只有电扇,后来多了vcd、电饭煲、电冰箱……然后科技组的连擦汗的机会也没了。晚上开会,大家写心得,总结、汇报当天的情况,为第二天的行程做准备。会后,听到一句:今天早上我们在宿舍的窗帘上找到五十多只吃饱飞不动的蚊子。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的行程安排差不多,但是多去了几个苗寨,记得我们步行去了求产村,那里的村民很是热情,很多老人那痛这痛的,经过我们刘亮晶医生的针灸治疗,都竖起了大拇指。我带着几份调研报告下村了,回来时只完成了3份!因为我们调查的对象是能与我们进行沟通的,寨子里除了老人就是小孩,年轻的有能力的都出去打工了,儿童留在家中没谁管,人均稻田不足0.5亩,山上不能种植果树及其他经济树种,泥土都是砂石土,也很容易造成泥石流。寨子里没有公路,不是没有修,而是要修就要占用部分稻田面积,这就很影响村民的生计了。有个村民对我说:我们几乎与世隔绝了的。下午时分,当我们离开求产村时,村民依依不舍,特别是村长,想留我们吃饭,但是拿不出米,就用碗乘着开水,里面稀疏的放着一些米粒来欢送我们……

我们去了两次夯沙村,原因是只有那里赶集!我们走过集市看到一些很让我觉得亲切的东西,那些东西我有些已经十几年没见过了,那些草鞋,那些针线,那些挂饰都是我奶奶以前赶集时最喜欢的东西,现在在这里却是那么流行。村民把我们的服务点围得水泄不通,没到几分钟,科技组的桌子上摆了十几把电扇,医疗组那边更是看不到医生了。

“三下乡”很苦吗?我没那么认为,反而觉得我们是那么的幸福。

这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其他的时间也色彩缤纷。基本每天下午我们都要接受乡里各村的篮球赛挑战,总的来说我们赢了,因为我们拥有一支团结的篮球队,在战术上拥有统一的意见,几个队员在比赛中受伤,而且我们也有不赖的拉拉队,以我们的欢欢同学为首,打出了“吉大加油,再进一球”的品牌效应,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我是机动组的,我的任务就是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每个组的事情我都做过,每一份感动我也曾参与过,84岁的老人,由我们的专职教师石泽婷负责,每天教他认识很多汉字,老人每天八点来上课,中午走半个小时路赶回家吃饭,下午2点又来上课,他的眼镜是用易拉罐底挖空,放着一块凸透镜做的,常一个人坐在黑板下读《毛主席语录》之类的书,不认识的字就用其他认识的相同读音的字代替,听说我们24号要走了,23号晚上在我们的大本营不肯回家,生怕我们清早离开而他没有送别的机会,他对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你们是接班人。

生活上,我们不浪费,基本每次都不会有剩饭。有时大家吃完饭就走人了,但生活组的人于欢、谷莉娅等却默默的留下来,把碗洗了,桌子擦了,卫生打扫了。为了准备最后的晚会,我们辛苦排练,布置场地,井骞、刘子金熬了两个通宵才把最后的舞台布置搞定,这一切还有很多,都让我感动,我们的这个团队是多么的强大,每件细小的事情都体现了关爱、照顾、保护、体贴,我没有一一写下,因为我怕写三天三夜也写不完。

这是我这次“三下乡”的心得收获,一起流泪,一起欢笑,一起担当,一起在那片土地上挥洒过我们炙热的汗水。

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团“三下乡”心得



XX年7月15日,在一个简短的出征授旗仪式后,吉首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团出发了。

从宽大的公路到窄小的村道,绕过一座座青悠悠的小山,车子在己略乡的己略学校停下了。看着顶部开裂的教学楼,布满灰尘和蜘蛛网的寝室以及破旧的床板,我们暗下决心,这是今天的终点也是未来实践工作的起点,不管怎样,都会努力过好接下来的十天。

作为支教组的我主要任务还是教学,虽然早有准备,可真正面对那些参差不齐的孩子们的时候还是有些措手不及。从学前班到初二,这个跨度还真的不一般,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把孩子们分成了音乐舞蹈班,武术班和美术班三个大班。音乐舞蹈的人最多,跨度最大,纯女生;武术的居中,可是纯男生;美术的最小,男女混合,是一群可爱的小家伙。

印象最深,接触最多的还是音乐舞蹈班。对于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她们来说,一个简单的“小波浪”都是有困难的,但是她们对学习的那份热情却是我很久都没体会到的感觉。跟城市里的小孩很不一样,每天不是父母接送,而是一大早就带着中午的冷饭来到学校;不是连哄带逼,而是努力练习,主动要求;被老师压的疼,不是哭喊,而是默默忍住,不发出一丁点声音。因为她们珍惜这个机会,她们第一次明白原来舞蹈是这样的,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会永远留在我的心中。记得她们手牵手唱《踏浪》,点起脚尖跳《小鸟,小鸟》,拽着我的衣服跟我跳“兔子舞”,黑黑的小脸挂满了幸福,让我也停不下来,原来唱歌跳舞可以这么快乐。其实不只是我在给予她们,她们也送给我难以得到的那份纯真,在这个由教室改造的最简陋的舞蹈室里,开出了这世上最纯洁最美丽的花朵。

十天的实践活动让我成熟了很多,不仅仅关于孩子们,各个团员之间的强烈合作意识也让人无比的感动。大家一起大扫除,整理教室;一起挨家挨户做宣传;一起参加篮球赛;一起做游戏;一起烧饭做菜;一起搭建舞台;一起拼搏,一起努力,一起欢笑。有太多的一起,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共睹大家进步成长。难以言表的快乐从心里滋生、蔓延,因为意义深远、有人分享而变得无法超越。

“三下乡”活动虽然结束了,可我们的感情还没有结束,那些孩子们给我们的感动和深思还没有结束。团员们之间的友爱之情还没有结束。作为青年志愿者中普通的一员,让我满载而归,我不仅仅是收获了一次特别的经历,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更是奉献的快乐。这短短的一个星期所得到的将会成为我人生路上难得的一笔财富。

三下乡实践心得体会


青春朝气的我们,渴望有一片天地,能够挥洒热情与汗水,播种希望的种子!激情澎湃的我们,渴望有一片天地,能够传播文化和知识,绽放爱心的花朵!

盛夏的骄阳燃烧着我们的热情,一年一度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如既往地顺势进行。我们背上行囊,踏上三下乡的征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把爱心付诸行动,汇聚出不凡力量,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树立服务信念 做好工作准备

能够担任我们学院的重点团队之一的主要负责人,这让我感到十分任重而道远,毕竟是第一次带领团队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组织得是否得当,工作分配是否合理,还有住食问题、安全问题等都是我们队长要考虑的。因为怕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自信心起初当然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为了能够让这次的活动做到尽善尽美,在出发前,我对所有的队员做了思想工作必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贡献,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让各个队员做好准备工作和工作展望。准备工作如期进行,大家都有了大概的工作理念。自然地,充分的工作准备,不仅给予了我极大的自信心,而且还使工作顺利地展开。

调研调民生 听聆听民声

万事开头难。调研工作在开始阶段通常是十分困难的,于是我一边跟踪调研队的进展,一边针对发生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让其他队员明确工作方向。通过与村村委会的座谈会以及实地的问卷调查和走访村民,我们发现阻碍幸福源水建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出村道路狭窄,农作物运不出村、耕地面积广阔,灌溉水源不足、无牌农药厂排污,影响源水空气。看到调研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看到村民们能够与队员相处和谐,沟通融洽,真是令我们这次三下乡增添了不少色彩,也是我乐意看到的一派景象。

接下来,要数是跟进支教组的工作了。支教组的工作虽然有一点小意外,但总体上还是如我所愿地按计划进行。学生们是活泼的,是可爱的,是纯真的,虽然我不是支教组的一员,但是我如同训导主任一般,监督老师工作,看管学生纪律。慢慢地,学生们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我没有跟他们上过一节课,他们也对我叫道:老师,您好!听到这句话,我的心甜滋滋的,这是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感觉到我是一名老师。也由于这个原因,我更加积极地筹办在活动最后一天的游园活动和文艺晚会。在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游园活动和文艺晚会最终能够成功举办,而且还得到了村委会和学校领导的好评。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另外,作为一名负责人,除了协调好各小组的工作,协调好队员与队员的沟通也是尤为重要的,这能大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所以我前后组织了三次的队员内部联谊活动。队员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不分你我。团结互助,和谐相处,这种融洽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三下乡活动。在队员的说笑声中,我感觉到,队员的心已经紧密地相连。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中,我的工作给予我了我极大的挑战,通过这次的挑战,我得到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收获:实践经验、出世之道、服务大众、顾全大局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