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学习任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也许"大学生村官学习任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就是你要找的,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近期,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12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对大学生村官任杰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在我们大学生村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样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任杰的事迹,让我在感受这份光荣的同时,更让我感受到身上责任的重大,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农村工作中继续扎根基层、立足岗位、服务群众、创先争优的信念。

一是继续坚持扎根农村,接足地气。自XX年7月到村任职以来,已近5年时间,5年来,我从一名稚气未脱的女学生,逐渐在农村基层锻炼成长,XX年11月份担任所在村的党支部书记,我也经常组织党员座谈、走访群众、电话回访、和以致群众一封信的形式,去了解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我感觉到只有贴近百姓的生活,才能贴近群众的心声,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向任杰同志学习,接足地气添底气,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是继续坚持开拓创新,拓展思路。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我一直始终立志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融入群众、赢得认可,想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和带头人。为此我也一直在不断努力,致力于积极争取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攻坚克难,全力做好项目帮办,致力于规范工作机制,推进社会事业良好发展,目前,群众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改进,全村逐渐被建设成为高效农业旅游特色村,村级各项事务逐渐走向正轨。所有这些离当时的初衷还有不少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的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真正干出一条适合所在村的发展之路。

三是继续坚持心系群众,常怀爱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必须要通盘考虑全村所有事情,其中就包括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5年来,我多次为贫困老人、留守妇女儿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难题,也出过钱资助贫困家庭解决子女缴纳医保、生活及教育经费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会更加坚定一心为民的群众观念,争当服务基层的先锋,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四是继续坚持学习先进,永争一流。任杰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村官的榜样,更是我们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标杆,在工作中,我将时刻用任杰标准对照和检验自己的工作,做到富民强村干在前、引导乡风做在前、服务群众走在前,在攻坚克难、拼搏进取中彰显青春风采。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学习大学生村官沈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生村官沈浩先进事迹
2009年11月6日,一个极其不平常的日子,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因心脏病倒在了他6年为之奋斗的小岗村。耳闻目睹沈浩的事迹后,辗转反侧,夜以难寐,心中久久难以平静。他只是一名农村的基层干部,一名普通党员。他身上既有共产党人的个性,一尘不染、两袖清风;更有共产党人的共性,一身正气、全心为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沈浩书记生前参加江苏大学的大学生村官就业典礼上引用的两句诗词。作为一名刚刚进入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我们都在最基层的工作岗位,干着最平凡的工作,沈浩却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最不平凡的业绩,是值得我们要永远的学习他。

我曾经听说过的小岗村,是在历史课本上知道的,因为它是众所周之的“大包干”起源地,但对小岗村的真实面貌却知之甚少。而如今的小岗村仍可在各大报纸书刊可以看到,现在看到的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规划整齐的深加工厂房、造型美观的居民楼房、先进气派的村委办公室、规模庞大的GLG项目建设、意义深刻的“大包干”纪念馆、搭建整齐的蔬菜大棚……,所有的一切是那样的不一样,在也不是历史课本上的那样了,我不禁称赞,这还是小岗村吗?小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不由地更加佩服沈浩书记,这个六年离家却以小岗为家的好书记,舍小家,却为大家,是他带领着小岗村人民一天天地富裕起来。同时,我也开始真正地明白为什么沈书记的离去会令如此多的人民惋惜悲痛!因为他真正地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用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同是一名农村基层工作者,我和沈书记一样都和农村这片热土有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因为我热爱农村才会选择为农村服务这项工作,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总是存在。农村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城市的优越,工作是艰难的,道路是坎坷的,当我真正踏上这条路的时候,原来的热情似乎被降温了,我曾想过要退缩,当我看到热情朴实的村民时我又有了信心。认真学习了沈书记的事迹之后,我不禁深思,为什么同样作为农村工作者沈书记却能干出这样得业绩,为什么这样一位完全可以拥有城市生活的处级干部会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农村的事业呢?看到如今的小岗村,我不禁感叹,我在思索,我和沈书记的立场是一样的可我的干劲远远不如沈书记,我们的距离在了哪里,认真的学习了沈书记的精神,使我懂得,这是一种热爱,是一种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种价值体现!

沈书记有着自己清醒的定位,给了自己明确的目标,在农村这个大舞台上,他发挥着自己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小岗村,城市是优越的,可沈书记不留恋大城市的繁华,不向往那种优越,却把小岗村打造成大城市一样的繁华,作为新时期的我们更没有理由退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沈书记的精神,继续把建设农村的工作走好,而且是越走越好。(小编 收集整理)

沈浩在里写下自己的心声:“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那么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活得有价值。就拿自己到小岗村来说吧,虽然吃苦、受累,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这是花钱也难以实现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更要牢记沈书记的话,把农民的利益作为最重要的利益,要深入到农民的实际生活中,不论到什么时候都要把农民的问题摆在首要位置,不论自己在什么环境什么工作岗位,我们都要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我要化悲痛为力量,认真学习沈浩书记的精神,虽然我们还很年轻,也许我们的工作能力还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工作中,我要把沈书记的精神作为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自己前进。做到脚踏实地,敢做敢为,勇于创新,用自己的知识回报农村这片土地。我不仅要在理论上深刻反思,更要在实践中认真执行。我将扎根这片热土,眷恋这片热土,挚爱这片热土,播洒自己的青春热血,甘做麦田守望者,用自己的真情托起明天的太阳!我坚信,在农村的这片土地上,踏着沈书记的足迹,我们这一群年轻人定能步履坚定,一起描绘祖国农村最绚丽的蓝图!

学习“村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观看了最美村官颁奖仪式,自己的心情迟迟不能平复。固然自己本身名曰村官,但是自己所做的与十位获奖人相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这十位获奖村官,有的是凿山开路把闭塞山村建成绿色家园的愚公;有的是以身作则,只想为群众谋利益的农民带头人;有的是以造血代输血,一心为故乡造福的新型农村管理者。但是让我最敬佩和值得关注的是两位:段爱平和秦玥飞。

看了段爱平的事迹资料,由衷的佩服这位巾帼村干部。她可以做到花光上百万家财,给村里建学校、敬老院,修建泄洪渠,却没钱给儿子还房贷。她忙着建敬老院,顾不上照顾身患肺癌的丈夫,敬老院建成后16天丈夫离开人世。她昼夜忙着安置因连降暴雨导致房屋受损的村民,却不知道自己的屋子坍塌,目前无家可归。她的食道癌早已转移至淋巴,可她喝上几颗止疼药就又奔走在了村里的沟沟坎坎她投资建校,而她自己本身却是没有读过几天书;她坚守在村主任工作岗位,而她自己本身却是没有参加候选的村委会主任。

一样是一位女性,段爱平可以做到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但让贫困的村子富裕起来,而且让村里的劳动力发家致富。十五年来,段爱平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履行了党员的职责和对群众的承诺。看了段爱平的事迹,自己与其相比,深感自惭形秽。固然一样是身为村官,一样是一位女性,但是自己远远做不到段爱平那样的付出与坚守。固然本身也能为村里分担一些平常工作,但是碰到几项事情积累在一起,有的时候难免会急躁,本身的情绪也会随之有影响。想想段爱平十五年来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自己做的仅仅是九牛一毛。

秦玥飞是世界名校毕业后回到祖国基层服务的大学生村官。取得双学士学位、以优良成绩毕业的他,没有去跨国公司做都市白领,而是来到与家千里之隔的湖南衡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做了一位大学生村官,仅仅一年,无钱无背景的他,帮村民引进80万元现金,建起了新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村民亲昵地称他耶鲁哥,还临时动议,将不是候选人的他,选为县人大代表。他四周奔走,整合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气力,为村里修建水利设施、村级道路,帮助邻村设计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帮乡里规划建设现代化田园式的敬老院,为乡里的学校引进信息化教学项目。

自己与其相比,远没有秦玥飞的真知灼见和组织能力。固然同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天天所做的也大都是办公室的常规工作,偶然也随同其他村干部做一些实践工作,但大都扮演的是配角和协助的角色。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自己也是被动地接受着工作任务,却没有主动地联系本村实际,开动自己的脑筋和发挥自己的学业上风,真正做到村民所需所想所急的事情。

农村的事务千头万绪,任何事情都不是那末的轻而易举。通过做事才能锻炼自己,多做才能丰富人生经历。平日里的拉家常和闲谈,才能被村民所熟知,才能了解到村民的所急所需;环境卫生的创建工作,才深知改善村民生活习惯和加强环境长效管理的重要性;文艺文化和公益卫生活动的展开,才深知老百姓对公共事业的需求。这是我自己三年多的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感悟,但是与十位获奖人相比较而言,这个实在是太微小了。

最美村官评选活动,我们看到的是十位获奖人的先进事迹,固然颁奖的时间仅是短暂的几分钟,但是这光辉的几分钟却是他们几年乃至是十几年、二十几年辛劳工作才换来的,有些还是拼着命才得来的。但是在他们中间,都存在着共同的主题:实事求是为人民群众,真抓实干建设新农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每个获奖人都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换来群众的口碑,这一点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大学生村官学习龚曲此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大学生村官学习龚曲此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镇党委的组织下,我们大学生“村官”认真学习了献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优秀藏族干部龚曲此里同志的先进事迹。下面谈谈我学习的心得体会。龚曲此里生前系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因劳累过度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于2月5日去世。作为一名藏族军官,他在近40年的军旅生涯中,忠诚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安心部队,奉献军营,服务人民,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省委追授“维护民族团结的好干部”荣誉称号。龚曲此里同志的一生,切实做到了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维护民族团结、无私忘我奉献。
学习龚曲此里,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崇高品格;心系群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最高追求的公仆情怀;对事业不懈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宝贵奉献精神。
学习他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龚曲此里时刻把党和国家事业放在第一位,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间。无论是在人武部工作,还是在军分区工作,龚曲此里都把扶贫帮困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大学生村官要像龚曲此里那样,一心为民,把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深深印在老百姓的心坎上。我们大学生村官要学习龚曲此里,就是要学习他献身高原不言悔、为民谋利不图谢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作风;学习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学习他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要正确对待名利,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绩,都应该清醒地看到,没有党的培养,没有同志们的帮助,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展现风采的舞台,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来书写她、描绘她,但如何在基层扎下来,如何深入到群众中去,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事情。我发现做好农村工作说难并不难,只要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怀有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工作作风,舍已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严于律已、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我们才有可能做好农村基层各项工作。因此,我们大学生村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为官一村,造福一村”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珍爱自己的名誉和前途,守住清贫,耐得寂寞,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敢于直面困难,持之以恒的开展工作;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进村入户,接触群众生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甘当一名小学习生、一名聆听者,加深与农村群众的感情,掌握农民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西田垭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村官学习龚曲此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大学生村官学习龚曲此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藏族共产党员龚曲此里,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和智慧融入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藏区和谐稳定的伟大事业中。他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始终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树起了一个共产党员自觉维护民族大团结的光辉形象;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激情,长年带病坚持战斗在工作第一线,以火一样的热情献身于党的事业;在涉及藏区稳定、民族团结的重大问题上,他旗帜鲜明,讲团结顾大局,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龚曲此里同志无愧为忠诚于党的好党员,无愧为人民军队的好战士,无愧为维护民族团结的好干部,无愧为藏族人民的好儿子。捧读这位“香格里拉之子”,这位把生命融入迪庆高原的共产党员的事迹,我不禁感慨万千。
学习龚曲此里,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龚曲此里让人感动,是因为他心里想着人民、装着人民。我们党员要像龚曲此里那样牢记职责、不辱使命,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平时工作中尽职尽责,一切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高,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基础和根本。这样,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个人生命的价值也会在为这一事业的奋斗中化为一道亮丽的彩虹。
第二,我们要学习龚曲此里同志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切身感受到,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知之愈深,行之愈笃。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为各族群众谋幸福,被誉为“不落的日月”、“最洁白的哈达”。他利用自己是一名军队藏族领导干部和州人大常委、省人大代表的身份,经常向藏族同胞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加深了藏区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和爱戴。“3.14”事件发生时,正是龚曲此里母亲去世的第二天,母亲的后事还没处理完他就火速返回迪庆。他分析“3.14”事件可能波及到迪庆藏区的安全稳定,向党委建议派出人员到寺庙走访,并邀请部分僧侣到军分区参观,沟通思想,增进友谊。揭露“3.14”事件的真相,共同揭批达赖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并让广大僧侣一起做群众的工作,使群众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有力地回击了境外敌对势力对云南藏区的分裂渗透活动。宣传学习龚曲此里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我作为大学生村官,就是要进一步动员村级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决拥护者和积极践行者;就是要进一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就是要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三农”事业发展,为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三,要学习龚曲此里同志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的爱国情操。面对病魔,他淡定、坚毅,以超人的毅力坚持工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事业当中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他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实际行动,鞠躬尽瘁、死面后已的高尚品格,诠释了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满怀深情。他以党的事业和国家大局为重,抛开一己私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心聚力。
第四,学习龚曲此里同志忠诚于党、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入党后,龚曲此里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有任务抢着上,有困难顶着干。“我是一名党员,能为党多做点工作,是我的福分!”1985年,组织上考虑到龚曲此里在边防工作了15年,准备将他调到条件较好的城市工作。可当他得知当时的迪庆正急需藏族干部时,第一个报名要求到迪庆工作,理由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人生天平上,职责重于泰山,使命高于生命。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学习他时刻恪守党旗下的誓言,时刻牢记和践行党的宗旨,做好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
龚曲此里的事迹讲不尽,道不完,他时时事事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熔铸着共产党员大山之魂。我作为一名村官,一名基层工作者,深深为之敬佩,他的精神风范将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激励我做一名热爱党、热爱人民的实干工作者,做一名脚踏实地、无私无畏的人民子弟兵。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忠诚党的事业 坚持执政为民

人们常常感叹当今社会让人感动的事情已经很少很少,但听了张云泉同志的事迹报告,我相信我们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的一个个人生故事,折射出了一个当代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

他忠诚党的事业,有着坚贞的理想信念。张云泉同志坐的是\"清水衙门\"的位,当的是\"无权无钱\"的官,干的是\"机关第一难\"的活,但他22年如一日,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用无声的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从零开始,长年坚持学习,长年坚持直面上访群众,不断提高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以务实的作风和人格的力量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和矛盾,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经他处理的信访事件成为公认的\"免检产品\",泰州市信访局成了老百姓心中的\"三个代表\"。他夺下过不法分子砸向上访群众的破酒瓶,空手抢下过上访者手上的凶器,用血肉之躯保护过被不法分子压倒的普通百姓,以致身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痛。张云泉同志之所以能这样做,就在于他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着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

他牢记党的宗旨,有着质朴的公仆情怀。在信访工作中,张云泉同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接待上访群众有热心,对待困难群众有同情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有诚心,遇到困难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对疑难信访问题的处理有长期作战的恒心。这\"五心\"体现了他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对人民群众如父母,视信访对象胜亲人;体现了他不忘用共产党员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德去感化、教育、引导上访群众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使人民群众相信党、爱戴党。他义务帮扶过几十户困难群众家庭,从自己工资中挤出4万元捐给困难群众;他收养过心灵扭曲的\"准狼孩\",一养就是七八年;他为孤寡老人守过岁,替老上访户洗过脚,帮助丧子老夫妇开了售货亭……他总是怀着一颗质朴的心,带着十分朴素的感情,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想方设法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这种公仆情怀在现今这个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日趋多元的社会显得尤为可贵。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