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服务县域经济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服务县域经济”,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特别是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研究、思考、推进组织工作更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发展同步,与现实同行。结合林西县情,具体来说,组织部门要力为“突击队”,组织工作要必为“服务器”,组工干部要尽为“探路者”,全力打好强本固基、提质增效、凝心聚力三场“硬仗”,切实为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好务。

一、强本固基,“本”强“基”固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为“本”,党员、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可谓“本”中之本。要强本,须在四个方面下真功:一是重育。注重按结构、分类型、依梯次培养、锻炼领导干部,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近、中、远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多形式、多手段、多渠道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继续加强与包括内蒙古财经学院在内的区内外高等院校的协调合作,使之成为育人尤其是育本“基地”。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强化对35岁以下的高学历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和提高,以使他们尽快成长,需要时能及时补充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二是重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潜显共存,远近互有,点面结合,绩效融通。进一步加大年度考核结果应用力度,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实行末位淘汰,拓宽干部能上能下渠道,增强党员干部发展经济、维护和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重调。适时调整无疑能够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工作中的民主,坚持建设想发展、会发展、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队伍,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规章制度,不失时机地调整、充实、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根据领导班子的运转和考核情况,本着人岗相适的原则,干部应在班子之间适度交流,班子内部成员之间也应适度进行职位轮换。四是重任。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及《林西县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则》,实现规范权力运行与保障权力行使相统一,规范个人用人行为与规范县委集体用人行为以及组织部门操作行为相结合,权力与责任相对等、统一。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促进党内民主。

组织为“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否牢固直接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要固基,应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全覆盖。因地制宜,因需制宜,不断优化组织设置,与致富链、合作经济组织、社区服务队、生产班组等相融合、渗透,力求农村、社区、教区以及“两新”组织全覆盖,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强班子。班子是“领头雁”,配强基层班子至关重要。继续深化村级班子规范化建设,认真做好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真正把发展愿望强、组织带动能力强、市场意识强的人选拔到村级“两委”班子中来。继续增加“两委”班子成员工资性收入,按政策解决好在职及离职行政村书记、主任养老保险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城镇社区基层基础建设。周密做好县直各系统党委换届工作,切实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基础、作风、制度建设。健全并落实“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三是增实力。尤其是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继续建立和完善各具特色的村级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按照一村、多村或一村多品的模式要求,明确各村发展的主攻方向,一以贯之,合力攻坚,不断增加村级集体收入。继续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上级、本级、下级的支持和帮助,力争两年内化解村级债务。继续深入推进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定目标、定规划、定项目、定措施,努力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形成长效机制。

二、提质增效,“质”提“效”增才能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提质,即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创新性和实效性,勇于推陈出新,敢于实践试验。林西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三项综合试点单位,在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和干部人事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情况和试点过程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今后一段时期,仍需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制定落实推进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促进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协调配套推进。

一是围绕代表任期与党代会年会,深化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认真抓好上级党委关于党代表任期制、党代会常任制等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林西县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工作规则(试行)》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探索会议期间和闭会期间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在取消县委候补委员、增加县委委员职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县委全委会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职能作用。丰富党代表视察调研的内容、方式,继续组织党代表针对党的建设及党委机关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继续组织邀请县乡党代表分、部门和党委派出机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视察调研。建立代别列席县委全委会、常委会及乡镇党委会。加大“四级”联系网络建设及工作力度,畅通渠道,发挥作用。

二是突出公开推荐与党员差额直选,继续推进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台规范性操作办法。职务出现空缺时,继续实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并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村等基层党组织继续扩大公推直选试点。研究探索实行直接选举的范围和条件。研究设置直接选举对象,探索换届时在乡镇实行委员、书记直选。研究探索候选人提名的有效方式。进一步扩大候选人提名范围,继续实行正科级干部提名推荐,设立专家推荐组,并建立健全十人以上联名推荐制度。

三是强化规范与监督,深化和拓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用人机制,深入研究落实县委书记在用人上应有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权力界限,进一步规范用人权。更加注重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门的关键、核心作用,针对动议、提名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用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明确和完善选人用人的规则和程序。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形成规范具体、衔接紧密、便于操作的工作流程。在规范和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同时,规范和监督组织部门的操作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机制。研究探索责任追究机制、全程监督机制、协同联动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

增效,即不断增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工作的效率和能力,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集中力量抓好“两力”建设:一是提升决策力。进一步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深化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一把手”的决策能力,要“出”好主意,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当“班长”、不当“家长”,坚持“群言堂”、不搞“一言堂”。深入开展乡镇科级班子决策民主化和县直科级单位重大问题议事规则试点工作,推行重大事项议事票决制,严格规范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程序,健全完善推进决策民主化的制度体系。二是提升执行力。建立健全主体明确、职责清楚、具体量化的岗位责任制,把职责明确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对关系全局的重点工作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明确完成时限。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下挂专项推进制、首问首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严肃批评“不落实的人”,对已经办完的报结果,正在办理的报进度,没有完成的找原因,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问责追究,确保政令畅通。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奖劝善,以罚惩恶,旗帜鲜明地关心、支持和重用那些讲真话、干实事、敢抓敢管、干事创业的领导干部,用精神和物质的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凝心聚力,“心”凝“力”聚才能实现统筹和谐发展。凝心聚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凝心,即思想统一,心往一处想;聚力,即步调一致,劲往一处使。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克服当前困难、推进新一轮发展的契机和动力。面对现实,必须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解决发展为了什么、发展依靠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勇于摒弃思想禁锢,敢于突破传统模式,善于破解发展难题,在复杂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在困难局面下创造发展条件。紧紧围绕保增长这个当前的首要任务,深入研究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解决影响发展和制约发展的各种突出问题。真正把保增长的成果作为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增长、促发展,坚决防止有悖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倾向,坚决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二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把广大干部的注意力和工作着力点集中到狠抓落实上来。面对特殊形势、特殊困难,必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学会客观分析形势,深入研究问题,既要防止消极悲观、思路不清、无所作为,又要防止心浮气燥、不切实际、急功近利。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使工作部署更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必须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一切以发展为重,一切以大局为重,在工作上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在落实上不折不扣、令行禁止,在全县上下形成想干事、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发展氛围。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创新


在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推动组织工作,着力提高组织工作的公信度、认同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树立良好形象。

1、增强开放性,提高满意度。群众参与面越广,组织工作基础就越牢固。要树立“大组工”的观念,克服组织工作“部门化、业务化”的狭隘思想,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整个工作大局中来思考,使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服务功能和保证作用。要破除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的神秘化状态,在保守必要的组织机密的基础上实施“阳光作业”,着力构建操作公平、处事公正、办事透明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要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党员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要强化社会各界对组织工作的监督,搭建沟通平台,积极敞开言路,以公开求公正,以透明破神秘,树立新时期组织部门开明开放的新形象。

2、增强务实性,提高认同度。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提升组织工作定位、拓展组织工作内容、推进组织工作创新,主动将组织工作融入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去,融入到农村改革发展的部署中去,增强组织工作的渗透力,使组织工作不仅出凝聚力、战斗力,还出生产力。要围绕城乡统筹,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探索“城乡结对帮扶”、“村企互助共建”等模式,开展“党员联户、支部联建”活动,建立和完善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对组织的认同,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

3、增强民主性,提高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干部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的各个环节,切实把那些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选拔上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着力把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标准和要求都亮给群众,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等方法,提高选任水平。要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科学、客观评价干部。要完善群众监督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选人用人满意度调查,自觉接受群众的检验,推动选人用人工作更加民主,提高干部工作水平,优化岗位资源配置,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4、增强认知性,提高忠诚度。组工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落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头脑、净化灵魂,在真学真悟中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做到对党忠诚,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增强宗旨意识,主动贴近人民,坚定依靠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规定,坚守底线,不踩雷区,做到任何情况下都不失信、不失品、不失节。要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树立公正廉明的形象,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凡事出以公心,施以公道,行以公制,做一名让组织和人民放心满意的组工干部。

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创新工作,服务发展


在落实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形势下,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推动组织工作,着力提高组织工作的公信度、认同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在服务科学发展中树立良好形象。

1、增强开放性,提高满意度。群众参与面越广,组织工作基础就越牢固。要树立“大组工”的观念,克服组织工作“部门化、业务化”的狭隘思想,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整个工作大局中来思考,使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服务功能和保证作用。要破除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的神秘化状态,在保守必要的组织机密的基础上实施“阳光作业”,着力构建操作公平、处事公正、办事透明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要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建立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党员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要强化社会各界对组织工作的监督,搭建沟通平台,积极敞开言路,以公开求公正,以透明破神秘,树立新时期组织部门开明开放的新形象。

2、增强务实性,提高认同度。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提升组织工作定位、拓展组织工作内容、推进组织工作创新,主动将组织工作融入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去,融入到农村改革发展的部署中去,增强组织工作的渗透力,使组织工作不仅出凝聚力、战斗力,还出生产力。要围绕城乡统筹,继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探索“城乡结对帮扶”、“村企互助共建”等模式,开展“党员联户、支部联建”活动,建立和完善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增强广大党员群众对组织的认同,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

3、增强民主性,提高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干部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干部的选拔、任用、考核的各个环节,切实把那些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群众公认度高的干部选拔上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着力把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标准和要求都亮给群众,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延伸考察、任前公示等方法,提高选任水平。要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考评办法,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科学、客观评价干部。要完善群众监督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选人用人满意度调查,自觉接受群众的检验,推动选人用人工作更加民主,提高干部工作水平,优化岗位资源配置,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4、增强认知性,提高忠诚度。组工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落实“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头脑、净化灵魂,在真学真悟中锤炼过硬的政治品格,做到对党忠诚,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增强宗旨意识,主动贴近人民,坚定依靠群众,增进群众感情,做群众的贴心人。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规定,坚守底线,不踩雷区,做到任何情况下都不失信、不失品、不失节。要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树立公正廉明的形象,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凡事出以公心,施以公道,行以公制,做一名让组织和人民放心满意的组工干部。

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人


XX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才能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的全局。

一、以人为本的三个理论基础

(一)人的存在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三种基本存在形态:(1)人作为人这个种群而存在,即人类;(2)人作为群体意义上的社会而存在,即人民群众;(3)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体而存在,即个人。

(二)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来评判历史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由人的依赖走向物的依赖再走向自由个性的发展历史,这样的社会历史就是不断解放人的历史,也是不断表现对人终极关怀的历史。

(三)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以人为本的三层基本涵义

(一)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肯定。

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没有人就没有发展,没有人就没有进步,发展的过程只能依靠人,发展的目的只能为了人。人创造了知识、人创造了科技、人创造了历史,归根结底,是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尊重人的个性、权利、需要、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尊重弱势和需要帮助的群体。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人从对物欲的追求、对意识形态的执着中解放出来,以追求人生幸福为目的,充分发挥人的体能、机能。为了人,就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能为“人”所享受,明确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社会的主体。塑造人,就是说要在道德与法制的框架内,把人塑造成权利与义务的主体。

(三)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既要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也要运用合乎人性发展的方法论,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内心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普遍性(共性)和特异性(个性),要树立起人的权利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三、以人为本的三种解读

(一)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着由相对和谐到失衡、再到和谐的曲折过程。

在原始社会,人类过着野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群居生活,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几乎等同于零,人类对自然界与自然现象的认识还相当的模糊,人类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孩子、奴仆,人与自然相对“和谐共处”,但这种和谐更多地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和谐关系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到农业文明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不断发展,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整体上却依然保持和谐,同时也出现了阶段性的、区域性的不和谐。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自然对人类惩罚间或有发生,如丝绸之路上楼兰古国的消逝就是楼兰人破坏环境而遭受自然惩罚的恶果。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而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伴随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人类对于自然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利用”变为“征服”,“人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消耗,伴随着能源的日渐减少,各类污染物却大量增加,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河流污染、淡水资源短缺、耕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等灾难性恶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发展到了一个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生存、发展的时候,这就是生态文明。要想构建这个文明,就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坚持以人类利益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为人民服务,目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受益者。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做到群众利益大于天,不与民争利。努力做好以下“四个建设”:

1、在经济建设上,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扩大就业范围与力度,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投入,加紧建设中西部地区,扶持东北地区,转型东部沿海地区,加强对国内中小企业、高新科技企业、高环保企业的扶持,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始终关注、关心“三农”问题,减少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降低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控制物价稳定,维持社会安定,整体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2、在政治建设上,要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加大对执政党的监督、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严厉惩处那些侵犯人民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组织与个人、惩处那些置群众利益而不顾玩忽职守、贪污腐化的政府人员,全方位、多层面深化执政为民、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3、在文化建设上,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立足科技文化成果为民所享,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们的精神力量。

4、在社会建设上,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快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的机制,以期建设全体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具体的“人”的利益为本,尊重人权,目的就是实现个人的当下幸福。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体,因而既有自然需要,又有社会需要。作为一个具体的独立个体而言,首先是一个生命体。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没有价值的,所以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借口而换取其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所倡导的革命主义牺牲精神,是在当时革命战争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历史发展与中国实际所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发展所必然的选择,是作为中国人在民族矛盾、反抗侵略、阶级对立中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国家主权(民权)、人民幸福(民生)而表现的大无畏精神,是个人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的表现。当社会趋于日渐稳定、和平、繁荣的时候,为了延续生命、为了追求人生幸福,人第一位的就是吃、喝、住、穿,因此必须满足的人的自然需要,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方面,就是要珍惜、爱护、保障个人的生命,保护人身安全,强调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休息权、劳动权、报酬权,满足个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促进个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总是在积极、自主、创造性地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人的社会需要不仅包括政治的需要,还包括感情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认同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等。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尊重个人的民主权利、政治权利,尊重个人的自由,维护个人的尊严,关心个人的感情需要,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关注个人的价值、权益,关注个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个人的当下幸福。

总之,真正、切实、准确理解以人为本是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人为本


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人为本

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人为本

20xx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才能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的全局。
一、以人为本的三个理论基础
(一)人的存在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三种基本存在形态:(1)人作为人这个种群而存在,即人类;(2)人作为群体意义上的社会而存在,即人民群众;(3)人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个体而存在,即个人。
(二)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人总是按照自己的尺度来评判历史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由人的依赖走向物的依赖再走向自由个性的发展历史,这样的社会历史就是不断解放人的历史,也是不断表现对人终极关怀的历史。
(三)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以人为本的三层基本涵义
(一)以人为本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的肯定。
强调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没有人就没有发展,没有人就没有进步,发展的过程只能依靠人,发展的目的只能为了人。人创造了知识、人创造了科技、人创造了历史,归根结底,是人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
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尊重人的个性、权利、需要、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尊重弱势和需要帮助的群体。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人从对物欲的追求、对意识形态的执着中解放出来,以追求人生幸福为目的,充分发挥人的体能、机能。为了人,就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能为“人”所享受,明确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经济社会的主体。塑造人,就是说要在道德与法制的框架内,把人塑造成权利与义务的主体。
(三)以人为本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既要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也要运用合乎人性发展的方法论,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内心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普遍性(共性)和特异性(个性),要树立起人的权利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三、以人为本的三种解读
(一)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着由相对和谐到失衡、再到和谐的曲折过程。
在原始社会,人类过着野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群居生活,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几乎等同于零,人类对自然界与自然现象的认识还相当的模糊,人类把自己看成是自然的孩子、奴仆,人与自然相对“和谐共处”,但这种和谐更多地表现为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和谐关系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到农业文明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不断发展,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整体上却依然保持和谐,同时也出现了阶段性的、区域性的不和谐。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自然对人类惩罚间或有发生,如丝绸之路上楼兰古国的消逝就是楼兰人破坏环境而遭受自然惩罚的恶果。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而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伴随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工业文明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人类对于自然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自然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利用”变为“征服”,“人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大规模消耗,伴随着能源的日渐减少,各类污染物却大量增加,最终造成自然资源迅速枯竭和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全球能源危机、生态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河流污染、淡水资源短缺、耕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等灾难性恶果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发展到了一个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生存、发展的时候,这就是生态文明。要想构建这个文明,就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坚持以

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以人为本第2页

人类利益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为人民服务,目的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受益者。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实现人民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群众,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切实做到群众利益大于天,不与民争利。努力做好以下“四个建设”:
1、在经济建设上,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扩大就业范围与力度,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投入,加紧建设中西部地区,扶持东北地区,转型东部沿海地区,加强对国内中小企业、高新科技企业、高环保企业的扶持,落实农村土地政策,始终关注、关心“三农”问题,减少政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降低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杜绝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控制物价稳定,维持社会安定,整体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2、在政治建设上,要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加大对执政党的监督、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监督,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严厉惩处那些侵犯人民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组织与个人、惩处那些置群众利益而不顾玩忽职守、贪污腐化的政府人员,全方位、多层面深化执政为民、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3、在文化建设上,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立足科技文化成果为民所享,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们的精神力量。
4、在社会建设上,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快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的机制,以期建设全体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具体的“人”的利益为本,尊重人权,目的就是实现个人的当下幸福。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体,因而既有自然需要,又有社会需要。作为一个具体的独立个体而言,首先是一个生命体。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苍白无力的、没有价值的,所以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借口而换取其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所倡导的革命主义牺牲精神,是在当时革命战争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历史发展与中国实际所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发展所必然的选择,是作为中国人在民族矛盾、反抗侵略、阶级对立中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国家主权(民权)、人民幸福(民生)而表现的大无畏精神,是个人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的表现。当社会趋于日渐稳定、和平、繁荣的时候,为了延续生命、为了追求人生幸福,人第一位的就是吃、喝、住、穿,因此必须满足的人的自然需要,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方面,就是要珍惜、爱护、保障个人的生命,保护人身安全,强调个人的生命权、健康权、休息权、劳动权、报酬权,满足个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促进个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总是在积极、自主、创造性地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人的社会需要不仅包括政治的需要,还包括感情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认同的需要、自尊的需要等等。所以,以人为本就是要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尊重个人的民主权利、政治权利,尊重个人的自由,维护个人的尊严,关心个人的感情需要,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关注个人的价值、权益,关注个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个人的当下幸福。
总之,真正、切实、准确理解以人为本是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组织部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创新工作


县委组织部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中,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水平的根本动力,把党委和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方略、发展的成效来对待、谋划和检验组织工作,坚持围绕科学发展来“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聚人才,强队伍、作表率”,真正把组织部建设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部门。

抓基层、打基础,夯实服务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把170个村一次性合并为55个村,圆满完成第七次村委会换届一次选举成功。实行村“两委”班子任期承诺评议制、坐班轮值制。同时,选派了43名县直机关年轻干部到村级组织任职,配强科学发展型村党组织班子。指导各级党组织领办、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社56个、专业协会13个,成立合作社党支部13个,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6013元;各级投入187万元完成25个新建村文化室配套设施规范化建设,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选派39名机关干部驻社区工作,安排21名县领导和34个县直单位包扶社区,协调解决每个社区4.4万元办公经费、6名编制以及3个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举办“四知四清四掌握”社区干部培训班赴疆内考察学习,组建楼栋党小组11个、民情联络员24名,提高了社区基层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选派28名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到“两新”组织工作,在新疆准东五彩湾煤电煤化工业园区和北庭工业园区新建企业党组织4个。

选干部、聚人才,营造服务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中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争创三个一流”主题活动,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差额考察、任前公示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制度,落实干部选用实录制,开展干部进状态绩效考核,实行周安排、月小结、季点评和干部实绩公示制度,坚持以发展定班子,凭政绩用干部,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到干事创业、科学发展上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需要,坚持多渠道、全方位培养锻炼干部,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干部1966人次,选派4名后备干部到大型企业、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争取对口帮扶的乌市新市区为我县免费培训8名县级、正科级后备干部。招聘专业技术人才60名,引进人才210名,实现人才和技术、产业的交流、互补、双赢。

作表率、强队伍,提高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选派8名干部外出考察学习,上派4名干部到区、州有关部门跟班学习,选派1名干部到农村任职,为组工干部提供实践锻炼的良好机会和条件,增强组工干部处理具体问题、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实行“一线工作法”,全面掌握真实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和保证功能。同时,树立有为有位的激励导向,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考核体系,大力表彰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基层党组织,大力奖励带头发展、带领发展的基层党员干部,大力选拔谋发展、干实事的干部,树立组织部门“党性最强、作风最正、业务精湛、工作出色”的良好形象。

区委组织部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区委组织部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践行科学发展观 争当“五个表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员个人先进性建设,是树组工干部形象、体现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作为组工干部,必须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宣传者和执行者,在本职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在各个方面争当表率。一、争当刻苦学习的表率。学习是生命的源泉。学习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不仅是充实提高自己的阶梯,而且是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所肩负的职责。组工干部平时工作较忙,很难静下心来系统学习。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我们潜心学习、提高能力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为此,我们一定要借助学习实践活动契机,增强自觉学习意识,切实当好学习的表率。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把学习作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把学习当成负担,增强党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主动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基层的群众学习,努力在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本领。二是创新学习模式,努力实现由听报告等单向学习向座谈交流的互动学习的转变;由读书型、务虚型学习向思考型、实践型转变;由空洞的、单纯的理论学习向生动的、寓教于乐的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的转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三是力求学用相长,注重把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学习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不断提高自己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手段获取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以跟上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新情况,以应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二、争当开拓创新的表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创新时代,组工干部尤其应在创新方面起好示范带头作用。一是要解放思想,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大胆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前瞻性的思维观念、全方位的开放观念、跨越式的发展观念,增强创新的勇气,敢于改革,大胆创新,努力在建设城郊新农村、和谐新城区等方面有新思维。二是要开动脑筋,具备有开阔的创新思路。善于分析和研究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善于把握当前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建立创新的考评机制和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从根本上推动工作创新。三是要积极探索,积累过硬的创新本领。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善于将上情、外情和下情有机结合起来,多角度思考和审视问题的本质,多渠道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因地制宜地做好特色文章,真正做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争当实干创业的表率。组工干部必须把组织工作看成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成一行, 埋头苦干,追求卓越,切实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提高执政能力,奋力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腾飞的伟大实践中有所建树,有所成就。一是要把心事集中在“想干事”上。无论是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少琢磨上面知道不知道,多考虑群众需要不需要;少琢磨对自己有利还是无利,多琢磨对自己有益还是无益。只要把心事集中在“想干事”上,就能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二是要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组工干部不仅要会谋划,而且还要会具体操作,既当组织者,又当实施者,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开辟广阔的实践锻炼领域,在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去汲取营养,经受住考验。三是要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想干事、会干事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干成事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组工干部一定要真正把精力集中围绕本职工作抓落实上,在把握全局谋大事,集中全力抓实事,在干成事中提高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四、争当服务群众的表率。作风事关发展,作风事关形象。组工除了要保持公道正派的作风以外,必须切实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真正体现执政为公、服务为民。一是要情为民所系。要增强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的观念,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消民所怨,办民所盼,解民所难。二是要权为民所用。组工干部必须正确对待权力,把权力看成是责任,而不是组织给个人的特权;把权力看成是奉献,而不是方便个人索取的工具;把权力看成是重托,而不是贪图享乐的条件,把行使权力的过程看成是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过程。三是要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必须真正把群众的需要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灯,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把为民谋利作为工作的第一平台,多想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

区委组织部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众利益。五、争当廉洁自律的表率。在当今多样、多元、多变的社会生活面前,共产党员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受到权力、金钱的诱惑。组织系统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更多,考验更为严峻,我们必须始终注重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用自己的模范行动维护党的形象;必须进一步增强慎独意识,严格自律,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坚决反对贪图安逸、奢侈享乐、铺张浪费之风,真正做到工作上高要求,生活上低标准,一言一行为党员做出表率;必须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物所欲,不为情所扰,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组织人事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组织人事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组织人事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组织人事工作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新时期,组织人事工作面对新情况,应站在新时期的起点上,把握机遇,开阔视野,策划新的思路,推动组织人事工作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深认识到人事组织部门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强化服务,优化环境,不断开创服务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顺应新时期要求,用科学发展的思想理论武装组织人事干部队伍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以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的社会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亦是组织人事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体现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一脉相承。组织人事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维护和保障各类人员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在制定政策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的多方需求和促进组织人事工作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组织人事工作要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发展观点看待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新时期党的理论武装我们的组织工作人事队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组工干部的头脑,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组工干部,用我们共同从事的崇高事业凝聚人心,促使组工干部不断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廓清思想迷雾,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始终保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根本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的实质和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事工作要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本的观念,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才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使各类人才尽其能、得其所,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正确认识和谐社会和组织人事工作的关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人事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人事工作在本质上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相一致的,做好人事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实践和重要途径。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和组织人事工作的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组织人事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循环发展。
人事工作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兼顾开发国内、国外两个资源,形成机制健全、环境友好、灵活开放、监管有力的新格局,把满足人事人才需求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统筹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不同产业人才队伍的开发、利用与建设,不断扶持高层次人才和自主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智力保证。
二、建立健全组织人事机制,用好的机制保障人事工作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组织人事工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创新是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确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在十七大报告中把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全部成果集中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科学内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工作显著加强,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制度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健全完善包括决策制度、工作制度、管理

组织人事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制度等一系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努力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目标。
用好的机制保障人事工作的良好氛围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否科学公正地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干部队伍的风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干部任用要注重实绩考核,实行实绩公示制度,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注重经常性考核,在搞好年终集中考核同时,也要把日常工作生活纳入考核规范;注重群众评议,民主推荐得票率未过半数的不列入考察对象,群众评议有问题的,经调查属实,不予任用。干部选拔任用一是要改革考核方法,将干部考核与工作考核、考核人和考核事结合起来,实行综合考核;二是改革干部选用办法,积极推行公开选用和竞争上岗;三是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等。
(二)完善人事考试制度。人事考试工作基本原则是:公开、公正、竞争、择优。要维护人事考试的基本原则,就要建立完善的考试规章制度,有透明的操作程序,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杜绝暗箱操作;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有公示制度,有利于群众监督;测试多采用标准化试题,机器阅卷,减少主观因素。人事考试上要对国家负责,下要对考生负责,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维护考试的公正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真正做到人事工作的目标任务围绕科学发展观来确立,人事工作的政策措施根据科学发展观来制定,人事工作的成效最终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
(三)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不断推进和深化事业单位的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力争在科学设岗、竞争上岗、完善考核、加强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建立事业单位进人公开招聘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拓宽服务渠道。
(四)健全组织部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无源之水无以言活,无本之木无以言茂”。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干部。健全组织部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考核制度,注重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适时与及时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引导职工向干事、创业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
三、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新时期组织人事工作,提高组织人部门的公信力。
人事工作上要求“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组织人事工作更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大胆进取,锐意创新,全力打造新时期组织人事工作。
第一,科学规划组织人事工作。“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人事工作一定要做好规划工作,如组织工作人事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其中制定、落实人才规划是实现宏观调控指导和科学规划人事人才工作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处理人才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内容、目标和方向与总体规划一致;妥善处理人才规划与其他相关部门规划的衔接,增强规划体系的有效性,共同构筑完整的规划体系,避免实施过程中的交叉和冲突;及时转化为具体工作任务和措施;还要坚持规划实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建立规划评估调整机制,确保规划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保证组织人事工作稳定发展。组织人事工作的每一项措施、每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要保持人事工作稳定发展,就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需求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大局出发,针对容易引发人事争议、产生社会矛盾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加强沟通协调,扎实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进一步促进?级领导和人事干部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推动政府组织人事组织部门自身职能的转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维护人事工作发展的稳定环境和良好秩序。
第三,创新组织人事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新人才,切实加强人事人才队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第四,适应时代特色,重视组织人事部门基础性的工作。人事工作的各项决策分析,必须依托对事实的清楚准确掌握。当前人事工作发展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做到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就必须把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人事基础工作作为提高人事部门自身工作水平、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扎实做好基础性的人事工作。
第五,提高组织人事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健全法规制度、改善法制环境是人事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要把握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有利时机,加强人事工作;要加强人事执法,按照依法治国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改革人事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行人事行政执法责任制。
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实现人事人才工作的突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公务员队伍至关重要,要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依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要加强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治国水平;要加强公务员的能力建设,提高公务员治理国家、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
二是实行政务公开。除明确规定有组织保密要求的人事工作外,各项人事工作都要实行程序公开、条件公开、结果公开。在招考公务员、职称评聘、工资审批、军转安置等各项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各项媒体,及时公开办事依据、程序、时限、结果和监督投诉途径,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人事工作的公开、公正;大力推行公开承诺,并把公开承诺作为人事部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在政府、人事部门、社会公民之间的形成快捷的沟通渠道和反馈机制。
三是建设服务型机关。要改变过去“重管理、轻服务”工作方式,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等不良风气,树立“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以民为本、竭诚服务”的全新理念,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对人民负责,建设让群众满意的服务型人事机关。
第六,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组织人事部门的公信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事部门必须树立过硬的工作作风。为此:一是要努力推进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勤政为民,摒弃“衙门”习气。二在工作措施上,要推行首问责任制、首问首办制、办事公开制度,方便服务群众。三要积极改进工作手段,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要严格执行法规政策,提高人事部门政策的执行力,切实维护和保护广大群众的利益。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人事政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第七,加强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是提高组织人事部门公信力的必然要求。组织工作人事干部是组织人事部门活动主体,组织人事工作的优劣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人事干部来体现。因此,加强自身建设非常重要。加强自身建设是组织部门所肩负的职责任务所决定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要管党,一要管好组织,二要管好党员,三要管好干部。管党治党的任务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各级组织部门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来具体承担,与其他部门和干部相比,组织人事部门和组工干部肩负的职责更大,承担的任务更重,在党性观念、能力素质、作风形象方面的要求更高。
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工作,圆满完成新时期赋予组织人事部门的艰巨任务,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创新,敢于攻坚,善打硬仗的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一个能挑重担、能干大事,党和人民放心、满意的组织部门。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老老实实地工作,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地做人,要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地工作和学习,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现组织人事工作新发展的工作目标,使组织人事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组织人事工作的完成中,落实在每一个人事工作者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之中,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