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衰退时期心得体会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编陆续为大家整理了在经济衰退时期心得体会,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学习党中央xx大实践报告科学发展观,重在运用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应对当前经济的挑战。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是应对当前挑战和迎接新一轮增长的保证。
应当认识到,经济回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因为它有利于解决社会快速发展中所积累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国务院新近出台的十项措施,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这对改变目前经济快速下滑的态势无疑作用重大。从投资见效快、产业带动力强的需要出发,与中央措施配套的资金会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但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内需不可能成为长期经济行为,扩大内需的长期行为要靠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国民消费水平提高主要靠国民的富裕程度提高;后者又要靠产业的发展及其水平提高,尤其是工业发展。所谓“无工不富”在我国工业化阶段依然是现实要求。因此,增加投资在投入时段上可能分前期和后期:前期的投入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目的是阻止经济下滑;后期的投入应该主要在产业调整领域,目的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二者的关系上,前期投入是为后期投入打基础、做准备,而后期投入必然是集约式、高门槛。为此,我们的发展思路,一方面,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筹备项目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做好争取中央后期投入的政策研究和项目准备工作,这是至关重要的,它会使安徽在经济恢复时期异军突起,在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中担当重要角色。
在经济衰退时期,经济落后地区的机遇应该大于经济发达地区,关键在于怎么抓。目前我省的机遇主要表现在:1)切实淘汰落后产能。经济过热时,有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工业屡禁不止,因为有市场需求;而现在市场需求下降了,正是我们整顿这些企业的最佳时机,但此时如果简单地从保企业生存出发,势必阻碍大浪淘沙,错失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以保增长为借口,放松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国家产业政策,而要结合对本地区的产业链条梳理,立足于保优势企业、保资源、保环境、保未来高增长的条件。 2)做好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上世纪90年代后期正是我国企业“脱困”的关键时期,海尔集团凭借“吃休克鱼”的战略迅速壮大。现在沿海地区大量中小企业濒临倒闭,如果我们把沿海那些有利于本地区产业链条整合的“休克鱼”引进或重组,帮助他们度过寒冬的危机;一旦春天来临,他们就会成为地区产业配套体系中的生力军,我们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也就顺理成章了。 3)做好回乡农民工的培训和再就业。大量回乡农民工看似增加了社会负担,但实际上是地方生产要素的一种囤积。前两年沿海地区普遍发生的“招工难”

“用工荒”,预示在下一轮经济上涨时农民工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为此,各地就业指导机构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准备:做好回乡农民工的职业、专长及其它相关信息的登记和建档工作;将有一定专长的回乡人员,向工业发展快并仍然存在“招工难”的县区推荐安排;政府出资,做好回乡农民工的职能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应该看到的,经过此次脱胎换骨考验的沿海地区工业,产业水平必将得到大幅提升。因此,要在下一轮经济增长中真正实现与长三角的产业对接,我们必须借这场危机早做准备,把加快产业水平升级的工作摆在更重要位置。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发展生态经济心得体会


发展生态经济心得体会

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大讨论体会

3月份以来,通过深入学习省委李书记在**代表团分组审议时的讲话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刻领会省委交给**“三项任务”的重要性和实现“两聚一高”的艰巨性。通过学习讨论,我受到了很大教育和启发,对我们今后**发展新定位,和水务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有了一些思考,现汇报如下:

1、发展理念要转变,进一步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同志在**担任省委书记时提出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首提于一个曾依靠石矿、水泥厂发展的村子——**县余村。因为开矿以前余村烟尘漫天,许多村民都不敢开窗户。因为粉尘覆盖缺少光照,竹笋都一年比一年长得小。“2003年,**提出深化生态县建设,开始想换个活法。当时,村里关停了石矿、水泥厂及一大批竹筷企业,村集体收入却从近**0万元猛跌到20多万元,村里的质疑声也愈发强烈。2005年8月15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余村做法,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县余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富民之路,也成为**新时期发展生态经济的主要思路,更成为了一个经济强省发展转型的起点。李书记对**各县区充分调研后,果断提出发展生态经济新思路,这不仅是对“四个战略”和“两山理论”的深入思考和领悟,更是对**(**)经济发展的新定位。我们**在全省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如何解决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就至关重要了!从**的经验来看,生态经济不仅解决了富民增收问题,而且解决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举多得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我们**有丰富的水资源、优质的土壤资源和高覆盖的森林资源,本身就是一个天然氧吧。保护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就是我们发展不竭的动力。**的下一步发展必须坚定发展生态经济,同时也要搞明白,生态经济不是不要工业经济,而是要招引环境友好型的工业项目,实实在在的将自己定位在“**生态大公园”中。要不断完善我县2+1+1工业体系,同时要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配套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保障农业安全,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2、发展方式要转变,进一步领会发展生态经济是**发挥自身优势的错位发展方式。

省委李书记指出“**不能简单复制苏南模式”,苏南因工业发达而得到突飞猛进发展,但环境也承受了巨大的灾难。如果我们**继续走苏南工业化发展模式,环境的灾难是避免不了的,又回到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我们**(**)是全省唯一没有受过大工业化污染的原生态城市,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发展优势。所以李书记结合我们**(**)实际,要把**建成“**生态大公园”,为我们选择了一条发挥自身优势的错位发展路径,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竞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定了生态立县战略,这让**的生态环境优势已经凸显,“最美县城”和“深呼吸城市”等殊荣已经成为**的新名片。目前我们**已成为“**生态大公园”中一个特色显著的景点。下一步我们要围绕“蓝天”、“绿水”和“森林”把**打造成“**生态大公园”中一颗璀璨明珠,同时我们要依托**的生态优势努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和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业。让环境友好型的工业企业选择**,有机生态食品产自**,生态旅游青睐**,休闲养老光顾**。生态经济的发展不仅引来了人气,而且带来了商机,同时也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3、工作思路要转变,进一步发挥水务系统在生态经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我们水务系统在生态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很多任务,如何围绕发展生态经济来做好我县当前水务工作,这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和勇于实践。

(1)补短板,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的投入。我县主城区和开发区污水处理能力已经具备,但污水管网工程还严重滞后,目前主城区规划铺设污水主支管网228公里,已铺设才80公里。农村乡镇街道污水处理能力和收集能力都有待提升,后续投入资金量将很大。我们水务系统一要做好全县污水收集处理的规划编制工作;二要维护管理好已建成污水设施的运营工作;三要积极会同环保住建等部门做好项目包装申报工作。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80%以上,农村集中居住点污水处理全覆盖。

(2)重修复,通过对河湖综合治理来修复河湖生态。结合洪泽湖滞洪区建设、**退圩还湖工程、总六塘河综合整治和小流域河道治理等项目的实施,通过工程手段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同时对全县河道水系贯通工程进行规划,并在2019年底实现全区域水循环生态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因水流不畅而造成的黑臭水体现象。

(3)促增收,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来实施农田水利工程。今后我们水务系统实施的农水项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项目设计理念要高效节水化。围绕国务院关于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建设意见,所有项目规划都要真正实现高效节水目标;二是项目实施要实现土地节约化。以后的工程原则上不再建设地面渠道,一律采用地下管道结合喷滴灌方式来灌溉;三是项目实施定制化。下一步农水项目将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做项目,做到精细、精准供水。总之,通过我们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来促进农民的增收。

(4)抓长效,以“河长制”来保证**的“河常治”。充分发挥河长制工作牵头单位的职能作用,细化治理措施、完善考核方案、创新管理模式。通过“互联网+河长制”新思维,引导广大百姓参与河道的维护和监督,让河道成为河长和群众之间的纽带,让河长时时刻刻感到责任重大,让百姓真真切切感到水在变清,生态在变好。从而真正从“河长制”转化为“河常治”的工作理念。

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发挥统战工作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 新时期统战工作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确立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为此,做好统战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统战工作服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意识,紧紧围绕中心,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如何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看,从新形势下统战工作面临的新任务看,我认为,重点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抓学习,统一思想谋发展。统一战线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事关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事关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近年来,随着对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政策的不断学习 宣传,各级干部的统战意识明显增强,但基层仍有一些同志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统战工作现在不如过去重要,下面不如上面重要”,有的认为“不抓统战工作,照样完成经济工作任务”,没有认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央明确指出:有没有统战观念,懂不懂统战政策,会不会做统战工作,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统战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纳入县委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在党校继续开好统战理论课,在新闻媒体上举办统战理论政策宣传专栏和专题节目,加大统战理论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使 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真正树立统战意识,为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抓调研,明晰思路求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统战工作不能总是说老词、讲老话、老套套,不能依赖于过去的方法,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而创新的基础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是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统战部门为党委当好参谋的基础工作。统战部要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尽量从事务性、应酬性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在思考问题、研究政策上、要立足县情实际,围绕新形势下统战工作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理论问题、政策问题,以及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为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依据,以理论创新推动统战各项工作的创新。 三、抓重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发挥民主党派、有关团体的优势,积极献计出力。要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按照“建设者”的政治定位、经济定位和社会定位要求自己,围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拓宽发展领域,搞活发展形式,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大经济总量。工商联要指导和帮助民间商会建设,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发展。要把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富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表彰非公有制企业纳税先进单位活动,宣传纳税先进事迹。主动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解决经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抓机制,形成合力促工作。统战工作涉及许多领域和方面,面宽线长。统战工作是全党的工作,不仅仅是统战部门的事,需要各有关部门一起做。为了形成工作的合力,必须建立和健全统一领导、相互协作的统一战线工作机制。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理顺统战部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工作布局,以加强协调配合,增强统战工作合力。要进一步明确在党委领导下统战部对本地区统战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的重要职责。在具体工作中,统战部要与各有关部门多沟通形成共识、多协调形成合力、多支持推进工作。 五、抓制度,提高效能服务经济建设。要进一步健全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和重大问题的协调。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建设,促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在政府机关和司法部门任职的党外领导干部定期来统战部约谈制度,经常同他们沟通思想,从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帮助。统战部门要协助县委建立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党外人士反馈的制度,使 之成为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要程序。进一步落实民主协商会、通报会制度,交友联系制度,对口联系制度,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教育督导员、土地监察员、人事监督员、环保监督员等聘任制度,以及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参与重大党内外活动等制度。进一步健全统战机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考核奖惩制度,办事讲政策、讲原则、讲规矩、讲程序、讲效率,使 机关工作更加协调、规范、有序,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制度建立了,关键还在于抓落实,出成效。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关于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实处,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农业生态经济心得体会


农业生态经济心得体会

转型发展 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月22日上午,在**大剧院,我县按照落实“三项任务”、推进“两聚一高”大讨论活动总体安排,举行厅局长**行活动,邀请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就转型发展 提质增效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与会人员作了一场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讲座。

所谓生态经济是指建立在自然资源环境承受范围之内,彰显自然资源之本质属性,顺应自然规律的经济形态,也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当今世界,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坚持生态经济建设,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之上。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创造比其他文明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

农业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生态引领,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特色农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退圩还湖、水污染综合治理、植树造林、生态恢复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切实增强加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能力。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要改变一头是大路货农产品销不出、价格低,一头是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向良好生态要收入,让保护生态和资源获得实在的收入,农民不仅仅是靠产量增收,还要靠生态增收,走生态致富之路。此外,加快生物肥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推广。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水肥一体化,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技术推广运用。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和生物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农业相互融合。加快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远程监测和控制等技术研发和运用,依靠信息化精准预测和精细控制,降低资源要素投入,提高单位产出效率,促进农业节能环保。

学习《新时期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师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完成教书育人学的习重网任。

那么,提升教师自身师德修养的重要一点是什么呢?就是要富有一颗爱心。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教育,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只有倾注了全部的爱,师德修养才能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既然选择了教师作为终身的职业,就应当充分认识到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就应当有一种奉献教育事业的爱岗敬业精神。

《新时期师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这种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具体体现在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决不会做到爱岗敬业;一个仅仅将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教师,决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更谈不上有高尚的师德。

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只要有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就会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勤奋求实,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育教学的前提。书中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才富有实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书中还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

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并努力去实践。具备了这样的师爱,就一定会在教学实践中满腔热忱,真正与学生交流、交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学生有力地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在这爱的交流互动中,教师的师德修养也会得到提升。

教育需要爱。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教师师德的重要内容。高尔基说:“只有热爱孩子的人,才能配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成为师德高尚的教师。因为,为了学生,教师必然注重和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会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职业道德标准,会自觉地做到为人师表,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做新时期合格党员心得体会


做新时期合格党员心得体会

通过对“党章、党规、系列讲话”认真学习,聆听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所作的专题党课、辅导报告等,我对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提出的“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有了更丰富的认识,这是中央对新时期党员提出的新要求,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必须做到“四讲四有”。

一、做合格党员,必须讲政治有信念

共产党员是执政党的一份子,必须讲政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即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言行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不断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确保政令畅通;在落实党的决策政策上,决不做墙头草、橡皮泥,要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信念追求,每一名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党员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走共同富裕道路,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做合格党员,必须讲规矩有纪律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支队伍没有了规矩,必定步调不一,形如散沙。一个社会没有了规矩,就会失去秩序, 成无政府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要懂规矩、守规矩,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那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党章》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规矩,所以,每一位党员,要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党章,行使党员权利的同时更要严格履行党员的义务,做一名恪守规矩的党员。

马克思说过,“我们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严守纪律,是我们党获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实践证明,严明的纪律,能极大地促进和推动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是党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明纪律,我们党才能团结一致,战胜各种困难,推进推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廉政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等,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自学遵守。统计工作中,有法定程序和严格的方法制度,但有的党员在实践中就低不就高,打擦边球或降低标准,这是与合格党员的要极不相称,因此,统计工作者,尤其是每位党员,必须强化纪律意识,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廉政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注重养成,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守纪律红线,做遵守纪律的忠实实践者。

三、做合格党员,必须讲道德有品行

常言道:人有人品,官有官德。实践证明,一个官德失范的领导干部是没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为官一任必祸害一方。焦裕禄一生坚守着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坚守“赤胆忠心为革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高贵品德,认真践行并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正是这样的道德操守、优良品质、人格魅力,使焦裕禄精神源源远流长。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淡薄明志的良好品行。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必须顾大局,讲团结,明是非,知荣辱;必须把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作为坚守的底线,把党纪国法作为带电的高压线,时刻做到自重自省、慎独慎微,管得住言行、守得住清白;必须坚持言必信,行必果,始终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

四、做合格党员,必须讲奉献有作为

奉献是无私的给予,是真诚的付出,是崇高的精神境界。《党章》规定了“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表明党员要把奉献作为必须履行的义务,而没有向人民索取的权力。周恩来同志曾经讲过“人到无求品自高”,共产党员讲无私奉献,就是要把社会需要、单位需要、群众需要放在首位。有了这种奉献精神,就会把工作看作是应尽的义务,就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那种事事计较个人得失,处处讲条件、讲价钱,满腹牢骚、消极怠工,是与奉献精神格格不入的。

有作为,就是勇于担当、务实重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党员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爱岗敬业、夙夜在公,奋发有为,而不能碌碌无为地做“太平官”、“平庸官”。有为才有位,有位当有为。焦裕禄、牛玉儒、杨善洲等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是担当、重干、有为的典范,统计系统的党员干部应以他们为榜样,立足本职,大有作为。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集聚大数据、解读大数据,当好新常态下的千里眼、顺风耳和智囊团,为党政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咨询提供高效快捷的统计服务。

经济学基础心得体会


篇一: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读《经济学是什么》一书有感

学了两年的经济管理专业(函授),虽然十几门课都勉强得以通过,但到头来扪心自问:什么是经济学?依然说不明,道不白。究其原因,固然有学习与考试两张皮的问题,这个暂且不提。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一本通俗易懂的、与社会实际乃至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经济学基础性读本,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文化水平不高且不是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说实在,经济学这个名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拼搏的人都意识到掌握一些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就如我们这些并非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经济学知识的匮乏给我们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不想学习经济学,而是无学习经济学之门;或者说,无法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成本获得经济学的知识。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搞经济学的,我们大家都有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点空闲还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放松休闲一下,能够拿出来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和资源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暇去拜读厚重的经济学经典。况且,如今的经济学已经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术语、极为复杂而深奥的数学模型,让即使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读者也敬而远之,退避三舍。经济学因此成了少数经济学家课堂上和书斋里的阳春白雪式的欣赏品,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众迫切需要经济学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经济学有了这么广泛的接受对象提供了如此天赐良机的时候,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这次参加中青班的学习,有幸拜读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经济学是什么》一书,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

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通俗歌手的数量与高昂的门票价格,谈到最先在成都出现的电影院5元票价的冲击波,谈到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当这些例子说

完了,一个关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问题,即经济学家常常说起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需求定理,什么是供给定理;也明白了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何物;还懂得了需求弹性和供求弹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一个人中彩票后的变化,谈到及时行乐的观念,谈到吃第三个面包和第一个面包的不同感受,谈到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例子说完了,家庭决策方面的问题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效用;也明白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为何物;还懂得了实现消费者均衡意味着什么。

又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曾经在农村风行一时的养鸡专业户,谈到“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家喻户晓的广告,谈到让所有老百姓受益的彩电价格战,这些例子讲完了,关于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问题就讲清楚了。从这里,我们既了解了市场的不同类型,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又懂得了什么叫单一价格,何为歧视价格;同时,对博弈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略知了一二。 还比如,作者在书中剖析企业家的收入,以及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是几千万人尚未脱贫,另一方面是少数人开着宝马车去高尔夫俱乐部等现象,强调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是解决效率与平等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把这一问题比喻成蛋糕,“既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包括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例子讲完了,平等与效率得选择问题也就清楚了。从这里,使我们明白了企业家赚的是正常利润这一道理;知晓了如何用劳伦斯曲线、基尼系数等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懂得了用结果公平论和过程公平论来正确理解分配制度上的公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经济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从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各种术语和概念,让其他行业的人和普通百姓敬佩之余,又多少有些不明所以。《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把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甚至普通百姓的距离拉近了。也许在这之前,我们会觉得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晦涩难懂,但是看完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术语和概念,原来很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专家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当一个犹太人参观一家企业的时候,他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他的大脑同时会像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参

篇二: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财政学的心得和体会

还记得在第一节财政学课之前,看到的这样一段话:你了解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臵的规模和结构吗?你知道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以确保支出的需要吗?各种不用的政府收入和支出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你是不是希望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你想还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精英或维护公众权利的专家,那么,现在就应该开始财政学的学习。

开学至今,终于在财政学的逐渐学习中开始了解这门课程。从刚开始对财政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半知半解,从毫不关心到开始逐渐关注财经网中的政府活动及政策动向,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我生活里从不曾关注的另一面,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些都是学习财政学之后所养成的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接下来,我将对这一阶段财政学的学习过程,做一个所学、所思、所感的阶段性总结。

首先,我学到了什么?

财政学的学习是一个入门的过程,从门外到门内,经过八周的学习我已经初步站到了财政学的门内。首先,我学会了一种关注的意识和习惯,学会了从课堂到生活中去关注财政学。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得更加重

要。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理论篇到支出篇的学习中,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影响、结构及规模有了一个概览的认知,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现状有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一方面通过理论篇的学习,对财政学学科体系和发展的追溯,能够在老师的讲解和课后的资料查询中对其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支出篇的学习,知道了公共产品理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等内容,也知道如何区分日常生活中政府的各种支出及作用。最后,通过学习还知道在财政经济学的发展中,李嘉图、穆勒、马歇尔及庇古等都留下了他们的印记,虽然目前以我的专业知识及经济学基础还不足以将整个的脉络理清,将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财政经济学的不同见解学习,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去了解去学习的兴趣。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能够真正对整个财政学体系形成和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其次,我想到了什么?

学习一门课程的最初,我常常会想到这样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这门课讲的内容是什么?这门课能给我带来什么?同样的,在学习财政学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思考着这几个问题,也在不断寻找着答案。首先,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门专业课,作为一名金融学的学生,有必要也必须去学好这

门课,才能对整个的财政体系及政府活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因为这是一门与生活相关的课程,作为共和国的一名成年公民,有学习和了解的必要性。其次,这门课的内容是什么?就像学习这门课之前看到的那段话,如果能用几个词语概括的话,我想我会用这几个词:政府、资源配臵、收入和支出、经济政策和公民权益。了解政府参与社会资源配臵的规模和结构,知道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以确保支出的需要,并希望对政府的财政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这门课能给我带来什么?正如前面提到的,这门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同时打开了我生活的另一面,让我去有意识的关注政府的经济活动以及思考政策活动背后成因和利益导向。我想,这是财政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最后,我感受到了什么?

就财政学课程的学习而言,一方面我感受到了新知识所带来的新鲜感和充实感,但另一面,随着课程的不断学习,我又感受到了学习过程的些许枯燥和重复正慢慢褪去初始的热情。我想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正是由于多年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我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抗拒性。从理论到实际,总是需要一段距离。但是,八周的学习过程中,财政学的理论学习一直伴随着我们,难免会有点厌倦,。一直看书,看完之后对理论的了解始终欠缺着与实际的联系。老师讲具体例子的时候是课堂上大家最活跃的时候,正是因为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太多的理论的需要掌握,所以才会更加渴望将财政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真切的复制出来。就像财政补贴的学习中,对于政府政策的明补

和暗补,除去课本上讲的之外,我还想更多的了解政府会在怎样的情况下实行不用的补贴形式,在过去或者现实生活中,如何进行补贴?有没有现实的典型的案例?如何分析政府的这一补贴政策等等。总的来说,希望老师能够跟我们多讲讲现实中的财政学的扮演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能够让我们更加轻松的接受理论的财政学。

曾经有一位老师送给我一句话:做有心人,读无字书。希望以后在财政学的学习中,自己能更好的把握财政学这门课真正带给我们的知识,学习财政,学好财政。并将其运用实际生活的分析中,多一分思考,多一些进步。

篇三: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心得(转)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心得(转)

还是几天前,一个刚刚考取了外校法律系的小同学问我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因为她的学习热情,我一口应承下来。这几天,一直比较忙,只能在间歇中整理经济学的一些内容,也曾想过写一篇严肃的经济学学习方法的文字,来陈述自己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思考,可这毕竟是个大工程,一旦着手,似乎要牵扯进来太多关于哲学、社会学的内容,依照我目前的功力和精力,都是难以对付的,所以,为着省力的要求,我决定将自己的经济学学习的经历作一些回顾,现在想想,写经历类的文字,相对比较轻松,而且有着另外一个好处,那便是,经历中更多的是自身逐步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经济学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普适的经验,可能更有针对性。至于在写完这些经历之后,什么时候来完成关于方法论的陈述,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一,我的大学经济学学习历程

我是1999年考入pku 经济学院的。记得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本心是准备填“政治学系”或者“中文系”作为第一志愿,但老师不怎么赞同,以为这些院系太偏,还是应该填点更好的专业,于是就填了“经济学”作为第一专业。当时,经济学类的文科专业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学”,一个是“国际贸易”,我对国际贸易是要明白一点的,不过看“经济学”的全市投放名额只有一个,心中一横,就填了“经济学”这个我当时并不清楚地专业。也就是这一填,在若干天后的校园聚会里,一位分数超过我许多的“政治学系”同学不无遗憾的对我说,她其实很想学经济学的,不过因为只有一个名额,根本就不敢填,结果被我占了先,其实,那个时候我很希望告诉她我宁愿跟她换专业。

因为在那个时候开始,我已经开始有了不少困惑。从经济学开设的课程来看,进大学首先学的是经济学基础,包括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会计学,还有经济史(注意,不是经济学说史),这个过程中,我在度过了最初一段的新奇之后,就开始迷惑于老师的授课和经济学学习的意义。我一直认为经济学是门实用科学,可在至少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没有感到经济学的实用性,举个简单的例子,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市场的完全竞争,按照这个要求,现实生活中是完全不可能存在的,于是,所有根据此假设推导出的精美的结构,精美的理论都缺乏了现实的支持力,幸好那个时候还未曾敏锐到发现“信息是有成本”的,否则,我就会更加烦恼于开头所学经济学的问题无依托,无指向。但总之,大一时候得我,已经隐隐约约发现经济学学习中的一些不能被自己所能理解的地方。

至今想来,当时的自己太过年轻,是很严重的缺乏科学精神的。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却因

为许多别的事情耽误了对经济学的思考,留恋于一些更浮华表面的事情之上。所以,长久积攒下来的问题一直被我搁置,有时候会天真的认为,这种困惑最终是会被老师水到渠成的给处理掉的,而且以自己的浅薄学识,来质疑经济学的教学尤其是一所名校老牌的院系的课程设置,这无疑是件可笑的事情。问题就这样一天天的搁浅,在经济学学习之路上,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我唯一作的事情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或者大打折扣的进行课程学习。那段时间,我记得自己学习了一些粗浅的经济学理论,包括宏观经济学,也包括一些如金融学、货币银行学之类的东西。

大概是大学二年级的那个夏天,有一天在图书馆闲逛的时候,找到一部书,这部书的名字叫做《数学——确定性的丧失》,这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一套科学普及型读物中的一本,从借阅的记录来看,似乎并不大受人欢迎,而我也只是看到这个奇特的名字因为好奇借来一阅而已,根本没有想到,这本书从此开启了我日后整个思考的大门。那一个夏天,我坐在一座极破烂的教学楼里面读它,读数学的发展历史,伴随着我读这本书,不断思考的是经济学是不是也可以有质疑。终于有一天,因为数学史上那些质疑数学确定性的伟大数学家的鼓舞,我突然觉得,此前自己的想法并没有错,我应该去做一些属于自己的工作,即便做不出来,也应该去努力尝试一下。

怀着兴奋,我开始了一个漫长的经济学的再学习之旅。从2001年的秋天开始,我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来重新架构自己的经济学体系,与此同时,也在重新架构我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从经济学说史开始,我陆续读了一些重大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经济学读物,而且用了长达半年的时间仔细研读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我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能够像这段时间这样让我深味其中,尤其是熊彼特的专著,让我明确了一个异常广大的天地。在学习经济学说历史的同时,我开始借鉴大量的现代对于经济学的批判性文字,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同时也强化对于主流经济学的学习。不过,因为天资和学习能力不足的原因,这一段时间,我的思考仍然停留在表层,未能深入细化下去,不过,这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梳理大学阶段所有与经济学相关的知识类别,按照理论演进的顺序,整理出一个庞大的经济学理论图表。那段时间,我反过来开始特别重视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部分,因为我发现,在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大厦中,微观经济学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工具性价值。

这算是我经济学学习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从迷糊状态到逻辑清楚地状态,让我重新审视经济学的学习和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一年之后,即2002年的秋天,我迈入了经济学学习的第二个转折时期,这一年的新课程中有了一门叫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是当时学院的副院长,旅美回国不太长时间,对一些经济学前沿有着一定的认识,严格的

说,这堂课所学的内容甚少,只讲解了几个特定的例子,而且因为数学的关系,我学的很不扎实。但这堂课却给了我一个新的思维视角,就是从信息的角度来重新演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而与之同时,在产业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之中,也有了部分制度经济学的内容,这也让我收获良多。

整个大学给我的第三个经济学转折,应该是一门叫做经济学方法论的课程,这门课是新开的一门选修,不过,我投入的精力却远超过必修的课程。这门课上,我开始有系统的整理之前学习经济学说史的基本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经济学的其他理论相结合,也在这个过程中,我间接的涉猎了许多德意志民主社会主义学者的著作,终于在一定时段完成了我要的经济学大厦的基本建立。大学毕业论文我选作了一篇方法论的文章,大意是重新设定了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假设,以次谈到了经济学的革新与发展。

谈到这里,基本上也结束了我对大学经济学学习历程的回顾。值得谈到的一点,我的经济学各个学科的分值都不是很高,不过略为得意的一点是,毕业前夕,我问身边的同学对于经济学的理解的时候,许多同学的回答都是不甚了了,而那一时刻地我,似乎有着比他们更深的一些基础性认识,至于今后这种认识不断支持着做新的思考,直到今天,我完全用自己的理念系统在支持自己的事业,都与那一段学习历程密不可分。

二,经济学学习的一点心得

严格来说,我不是什么经济学的好学生,分数从来都不是很好,在运用某些经济学模型上也不是很熟稔,尤其是国际贸易中的许多基本理论我至今几乎已经忘光。不过,略能为自己开脱的一点就是,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对我的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基本的作用。回想起大学期间最敬佩的一位老师(我们的班主任,一位年轻的人大博士,思维极其缜密敏锐)曾经说到的大学学习的目的,我也在此对自己的经济学学习略作一点心得整理。

1.立足方法论,做经济学底层学习

这里还是不准备做纯粹方法论的介绍。我在大学期间,感觉最大的收获就在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做了经济学底层的学习,比如经济学到底是什么一门科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该是什么,经济学跟其他学科、部类之间的关系如何,经济学内部的各个学科系统是什么,经济学同生活的关系是什么。其实,上述这些问题很难有确切的答案,基于不同的立场、态度会有不同的解答,不过尽管如此,研究这些问题可以帮我们清晰自己的思路,创建属于自己的系统。我在经济学学习过程中,特别反对把经济学当成一门严谨的需要大量数学的学科,我不认为任何一个经济问题都要用冗长的数学证明来取代,包括我认为经济学应该尽可能服务于

现实,而不是表面化的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我在反复比较各个不同流派的经济学主张之后得出的属于自己的结论,至今还在指引我做现实的处理。

做经济学的底层学习,一个极大的感受就是,这本身已经超越了经济学的范畴,更多的涉足了哲学、社会学的领域,这个知识跨越很大,但是,给我们带来的思维训练却是令人震撼的。我一直在说,早年的经济学大家们,事实上都有很深的哲学背景,包括现在主流经济学的集大成者萨缪尔森,他甚至是哲学博士。我想,这种有哲学、社会学为基础的知识结构,能够给经济学的研究带来更多的更深的启发。事实上,也正是在做经济学底层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清晰了对于一个有张力的人才养成最有价值的知识结构体系。包括在今天,我基本上已经忘却了许多知识,但是大学的经济学方法论却帮助我贯穿了许多看似复杂艰深的内容。

2.建立大视野,作经济学系统学习

经济学是一个系统结构,包含着广泛的内容,这个系统中有的内容相比较而存在,有的内容相延续而存在,有的内容相交叉而存在。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结构,但结构内部又有着很深的一根逻辑线条,抓住这根逻辑线条,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将所有与之相关的内容统摄于一处。这种学习,能够帮助我们厘清思路,明白要求,抓住条理,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并加以处理。最近有一个很感的事情: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谈管理咨询的事情,谈到要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内容同经典的管理学理论相结合,这个事情就是很典型的将经济学做成一个系统来看待的事情。在退出来做教育的这段时间,我思考经济学理论本身的问题确实少了许多,不过,能很快领会他的意图,依赖的不是我还有多少丰富的经济学知识,乃是至今还比较清晰的一个经济学的系统。 经济学是一个系统,需要系统学习,其实,其他的各个科学门类同样也是一个系统,也需要系统学习。现代科学中一直强调作为基础的三论,叫做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把经济学当成系统来学习,正是系统论的要求。经济科学是社会科学类学科,可在这个角度上,它同自然科学获得了统一。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自我要求并力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或者说,主张大学前两年是不要分文理科和分专业的,现在看来,这个想法也得到一定的印证。3.抓住联系点,做经济学细化学习

前述两点,从方法论的角度,从大系统的角度,给出了学经济学的一些要求,但经济学有着更深的要求,更具体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要从宏观层面向具体层面过渡。过渡的方法就是利用经济学的方法论,在经济学系统的统领下,进入经济学部类的专题学习。这个过程中,就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并且善于将不同的部类结合起来做思考。这里举个例子,前面提到的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部类,不过这个经济学的内容又在若干的经济学部类中得

到借鉴和发挥,比如说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有着本质上的共通性,在共同强调信息的成本这一核心概念上达成了一致,尽管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不同,但确实有着相当的联系。

在一个统一的结构指引下,将各个内容联系在一起,这个做法是一个聪明的做法,一方面,因为有着整体系统的统领,能够明确各个内容的自身定位,另一方面,将各个内容联系起来,又会更加明确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

这就是我在学经济学过程中的三个主要体会,其实,现在来看,这些体会事实上是哲学思想在具体学科上的发挥。所以,反过来还是验证了哲学对于经济学的影响,我也建议大家都能重视哲学,研究哲学,运用哲学。

三,经济学新人的学习步骤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来做个建议,以帮助经济学新人对于经济学能有步骤地进行。这个建议其实很粗浅,本意也不是让所有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按照这个步骤来学习,我想,自己给的这个建议应该交给那些对经济学有想法,愿意投入时间去做研究的经济学新人们。

1.用经济学说史的专著来领路,尽可能熟悉经济学的演变发展历史,尤其是注意分析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基础、局限和演变发展,特别注意分析经济学分析的主要方法和优势劣势。

2.在经济学说史基础上,研读部分带有转折意义的经典经济学著作。

3.以经济学说史为基础,学习并熟悉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注意主流经济学嬗变而产生的流派。

4.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搭建经济学的宏观结构。

5.展开具体的学科的学习,并注意不断地总结。

上述步骤是一个整体学习步骤,不代表具体的学科的学习步骤,也不代表给出了具体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总结,争取拿出一套自己对于经济学的理解认识和学习方法系统。

写到这里,我想可以暂时停笔了。相对于许多的别的方法介绍,我这个应该是不怎么具体的,不过,这代表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再具体下去,对于个人来讲,也是有帮助,有意义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学习的心得体会不仅仅是我经济学学习的体会,也参与了大量的新的学科的学习心得。大学学习不会像高中初中那样,一本书会讲上很长时间,大学的学习内容更多,速度要求更快,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大学学习有新的认识,新的对应方式和方法,同时也获得新的成绩。


学习经济法心得体会


学习

毫无疑问,学完经济法,心得体会是最多的。学习经济法,可从四大块来看: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

产品质量法,无需多言,就是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相关法律。上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禁叹一声:“中国消费者维权艰难”。这并不是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条制定得不好,而是在中国“权本位”、“官本位”的体制下,法条根本实施不下去。鉴定产品或商品的质量问题,很多都是由商家说了算;大的企业如若动用国家公权力来对付消费者,消费者往往是弱势群体。另外,法律暂时还没有规定网上买到假货怎么办,难以找到商家,得不到赔偿。

关于传销与直销的区别在法律条文上好像也区分得不好。窃以为,传销区别于直销的地方在于,传销本质上是拉人头骗钱,传销组织会严格地限制人身自由和进行洗脑。传销无疑是一种经济邪教。

学完反不正当竞争法最大的感受是,比较有趣。尤其是对那些不正当竞争行为比较感兴趣。仿冒商标、虚假宣传,还有商业诋毁都十分地有意思。譬如,“康帅傅方便面”与“康师傅方便面”、“秦山牌图钉”与“泰山牌图钉”谓之仿冒商标;“高露洁牙膏14天让你牙齿变白”、“黄金搭档送女人今年20明年18”谓之虚假宣传;“购买惠普,连想,连想都不要想”、“南孚电池1节等于其他电池6节”谓之商业诋毁。还有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在生活中也遇到过,震惊全国的任晓峰、马向景盗窃金库案,亦由此铺开。

一般来说,反垄断法应该是经济法的核心了,但却是最难学的了。美国、日本、德国制定得比较完善,中国没有国外完善,但国内外都一样,反垄断法是高度概括、专业性强、不容易理解的,需要具备相关经济学、、科技等知识才能读懂。譬如,我在学习中遇到一个情况:一个企业占了多少的市场份额,才算作垄断?答案不确定,需要经济学的知识才能有一个合理的标准。其实,有些时候,即使是独占也并不一定构成垄断。这些就是所谓的反垄断法最大的特征:不确定性。又譬如真实的案子:奇虎诉腾讯垄断案一审落槌,广东高院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广东高院认为,把短信、手机电话、邮件、新浪等考虑进去,腾讯QQ未构成垄断。另外广东高院把竞争的相关市场放大到全球、亚太,因此认定未构成垄断。这些都体现了反垄断法运用时候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搞得懂,所以反垄断法的司法解释几乎没有,只出台过一个“相关市场”的司法解释。

经济法比较重要,它关乎身边的大小事,也关乎市场经济。总得来说,经济法内容比较多,颇为充实,但挺系统的,还是要认真地把经济法学下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