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赏识教育的学习体会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关于赏识教育的学习体会,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在每个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xx教授是普通聋童的父亲,他采用法,把三岁半时还字不会说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聋童。更令人鼓舞的是,把这种方法引入健全儿童的实践后,让许许多多所谓“差生”、“后进生”的命运产生了飞跃的变化。

我读了这本书,深刻体会到智力和一个人的健全人格、良好心态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而我们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得到再多的荣誉,将来也不会有美满快乐的人生。

xx教授教女儿识字时,在生活中游戏中认字,并且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像春风吹过大地,永不回头。使孩子以无压力的、近乎玩耍的形式去学习,可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学到很多东西。

我觉得xx教授说得对:“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欣赏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充满潜力和丰富的可塑性。他可能成为天才,也可能碌碌无为,而早期教育和引导几乎决定了孩子日后发展的方向。

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家长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反观我对的教育,也是批评的多,欣赏的少,很多时候扼杀了创造力,总认为儿子只会破坏,也缺少与儿子的沟通,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 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我体会到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赏识不仅仅是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它更是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信念及心态观念。当我们有一个赏识的心态,我们就能更积极更正确的看待生活、看待人和事物。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与大自然的一切美好共存,享受生活的快乐。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会赏识我的儿子、赏识我身边的人、身边的万事万物,享受天、地、人的大和谐。我也要做一个成功的家长。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关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学习体会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卓越的文学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教育,对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读的《叶圣陶教育名篇》这本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全书从教育杂谈、教学杂谈、语文杂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叶老的观点。所编入的文章中叶圣陶老先生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许许多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论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其中叶圣陶老先生不仅论述了如何当好教师这个问题,还在反复强调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叶圣陶在1941年写的《论写作教育》、1945年写的《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等文章中针对当时的教育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论述的观点,仍然发人深省,给我们以现实的启迪和教益,使我们看到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是源远流长的,并不随之一个历史时代的宣告结束而从人们的意识中消退。教学中的装进去、倒出来的“瓶子观点”,等等,寻“根”是可以在科举传统的教育精神中寻到的。 所选文章大都具有超越时代的教育意义,集中体现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读来,仍不过时,对当下教育具有着启发意义,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优秀读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为探索中国的现代教育之路鞠躬尽瘁。《陶行知教育名篇》实为我们教师的巨大财富,我读后受益匪浅。

下面我结合叶老的观点来谈谈在现在如何当好教师。

首先,不能做下列类型的教师。

1、翻译型教师。这类教师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上课的工作是“把纸面文句翻译成口头语言。”结果是语文教师没上好语文课,其他学科都象是上语文课。

2、天花乱坠型教师。这类教师“喜欢发挥,可是发挥不一定集中在所讲的那篇文章”。只要抓住某一内容,就天南地北,任意发挥。学生倒也听得很有滋味,但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满堂灌型教师。这类教师全然不顾学生感受,只顾着自己讲一堂课。他们把学生当成“瓶子”,把知识往里装就是他们的全部工作了。

4、应试型教师。这类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应付考试上,喜欢搞“题海战术”。全然不顾学生的经验和思想,让学生辛辛苦苦的练习,最大的目标定在应付将来的入学考试。正同从前十年窗下,应付科举考试,“最大的目标在应考时候能做得成几篇适合考官胃口的文章一模一样。”

教师的不良教学行为远不止此,如批改作业时自以为是;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总想着怎样“制服”学生,让学生“吃瘪”;或是采用“无为而治”的“策略”,眼开眼闭,放任不管,任他们搞得天翻地覆等等。

令人担忧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些行为在一些教师的工作中依然存在!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改革教学方法,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其次,说说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做?

1、重在“身教”。叶老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要“言教”,但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育工作者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受教育者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当然比光凭口说深切得多”。“当然,‘言教’还是有用,还是需要的,”但是,“教育者如果光要求受教育者这样那样,自己却不去实践,这怎么行呢?”受教育者会怀疑,“原来你光是嘴上说说的,并不打算去实践的。你说的是不是由衷之言呢?我们是不是应该照你说的去做呢?”这样一来,“随你怎么翻来覆去唠叨,再也进不了受教育者的耳朵,更不必说深到心坎了”。“唯有教师的话跟他的实际生活完全一致,不但像平常说的‘说得到做得到’,而且要做得到才说,情形就大不相同。那时候学生非常信服,愿意照着教师的话积极地实行。”

由此可见,“‘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是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是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一定不做。”

叶老的观点给新时期的教师以这样的启示:新课程要求学生探究,我们应当先去探究;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我们应当先去研究;只有亲身体验,我们的教学才最有说服力,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2、认识学生。所谓认识学生,不光是“学生的状貌、性情、家庭情况之类。”教师所要认识的是学生“将来做什么样的人,”“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社会里,这个社会将过渡到什么样的社会,他们在这里头将起什么样的作用”。“这个认识是根本,是源头。”

所以,教学“必须从学生出发,认清楚教体育,语文,史地,理化……跟培养学生的总目标有什么关系,该怎样教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总目标。教的是某一门功课,为的是针对着总目标给学生必要的培养。”

新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它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依据社会发展而定的培养目标,为的是培养适应“学习型社会”,“合作型社会”的劳动者。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发展着的社会,认清当前和未来的形势,深刻领会新课程所提出的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针对总目标给学生必要的培养”。任何“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3、帮助学生为学。“教育”这个词,“‘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么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怕多费学生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试作实习,做许多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地位。”

“我不但把我的一点儿东西给与他们,还要诱导他们帮助他们得到他们的一点儿”。“若有人问这叫什么,我的回答将是:‘帮助学生为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要

求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转变,为终身继续教育奠定基础。那么,确立“帮助学生为学”的观念,提高“帮助学生为学”的能力,当然是新时期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了。

第三、称职的好教师的标准

1、目的明确,思想端正,对教学有正确的认识。教师从事的是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叶老一贯反对为了应付考试的教学,他认为:如果“将目标在应付将来的入学考试,”结果是象过去科举时代一样,“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而不能培养善于用所学知识“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叶老在《我呼吁》,《还要呼吁》,《不应单纯追求升学率》等文章中强烈批评了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做法。他指出:“学校要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能只抓毕业班,忽视非毕业班;在毕业班,不能只抓少数‘尖子’,放弃大多数学生。”否则,“简直没有一点儿教育的气味了”。“教师必须兼顾全班,使全班学生均有进益,此是天经地义。”

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未来劳动者的素质都能提高,是新时期教师工作的目标。如果劳动者素质都到了一定的高度,“工人农民的绝大部分甚至全体工人农民都成为知识分子”,“就没有单把某一群人称为知识分子的必要了。这样的境界是值得咱们向往的,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都必须极大的提高。所以我想,这样的境界应该是咱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目标。”

2、重视体验,勤于实践,独立思考,对教学有独特见解。教师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要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自己就得有看书读书写东西的好习惯。”“教师出身于学生”,“只教而不作,能派上用场的不就是学生时代得来的一点儿甘苦吗?老话说,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这点儿甘苦保得住永不褪色吗?”教师如果“下水”,能亲身体验学习,对教学内容就会非常熟练,非常敏感,“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

所以,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学习,研究学法,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教师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叶老对依赖别的教师,依赖现成教案,依赖集体备课的教师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指出,“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还在自己,只靠别人那里拿来,自己不下功夫或者少下功夫是不行的。”“原则可以共同商量,怎样适当地应用原则还是靠自己。”“所以靠拿来不行,要自己下功夫钻研。”

可见,教学个性化是好教师的标志之一,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追求的一个方向。

3、不断改进教法,探索教学规律,善教,善导。叶老一贯反对一讲一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他指出: “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这一十六年得消磨在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听教师讲课上!疲惫,厌倦,疲惫,厌倦,像两道纠缠无已的绳索,紧紧捆住学生的身心。”“想到一十六年的枯坐听讲,替他们难受极了,甚至想起了消极的念头:何必受教育呢?”

叶老竭力主张学生为本的教学,提倡采用启发,诱导,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学自得。他强调:“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23)。“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发,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地讲说,学生默默地聆受”。“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就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我想,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从中应该受到不少启发:教师要积极钻研、探索各种方法,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多下功夫:这也是对一名合格教师提出的要求。

4、对学生负责。叶老认为对学生负责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前提。他指出:“讨论教学技术,无论如何精当,若是教师不负责任,也是枉然。”“我们觉得负责的教师真是太少了。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这应该由老师负责,老师没有用种种办法养成学生认真的习惯。”

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好教师,就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不仅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还要敢于承担责任,把学生的错误归结为自己教学的失职。

当然,好教师还要重视自己在政治、业务等方面的进修和提高。 “教师增加本钱,最为切要。”教师进修提高的方式,可以是从书本上学,也可以从其他教师那里学,还可以在实践中学,从学生那里学。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才能适应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在七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叶圣陶先生身体力行,躬行实践,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学习叶老的精神,学习叶老的教育思想,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育家的优良传统,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创新,为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赏识教育的心得体会


学习赏识教育的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xx教授是一个普通聋童的父亲,他采用赏识教育法,把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说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聋童。更令人鼓舞的是,把这种方法引入健全儿童的教育实践后,让许许多多所谓“差生”、“后进生”的命运产生了飞跃的变化。

我读了这本书,深刻体会到智力和一个人的健全人格、良好心态相比,前者是芝麻,后者是西瓜。而我们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得到再多的荣誉,将来也不会有美满快乐的人生。

xx教授教女儿识字时,在生活中游戏中认字,并且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像春风吹过大地,永不回头。使孩子以无压力的、近乎玩耍的形式去学习,可使孩子在不自觉中学到很多东西。

我觉得xx教授说得对:“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欣赏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每一个孩子都像一颗种子,充满潜力和丰富的可塑性。他可能成为天才,也可能碌碌无为,而早期教育和引导几乎决定了孩子日后发展的方向。

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家长总是习惯地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反观我对儿子的教育,也是批评的多,欣赏的少,很多时候扼杀了儿子创造力,总认为儿子只会破坏,也缺少与儿子的沟通,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我体会到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赏识不仅仅是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它更是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信念及心态观念。当我们有一个赏识的心态,我们就能更积极更正确的看待生活、看待人和事物。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与大自然的一切美好共存,享受生活的快乐。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要学会赏识我的儿子、赏识我身边的人、身边的万事万物,享受天、地、人的大和谐。我也要做一个成功的家长。

赏识教育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将教学工作理解为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将更多的心力放在如何维持和保证师生之间不可或缺的心灵沟通上面。只有善解人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在培训学校,我们面对的多数是性格迥异、基础参差、期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顾及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及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多给学生一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教师的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往往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犹若清晨的一缕曙光,足以照亮学生心底黯淡的殿堂。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言语,就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重新恢复信心;一番指引暗示的劝导,就能帮助学生走出迷雾,远离误区。 对待学生,我们应当格外注重正面教育。或者说,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及时肯定和倡导,从而促成其进一步的发扬和推广。认可学生的付出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始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避免使其产生任何消极逃避的思想。因为学习成效是树立学生持之以恒信心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教师鼓舞、激励的语言,像魔棒一样,能使疑虑变得坚定、恐惧变得平静、犹豫变得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

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落后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

当一个人具备这些积极因素的时候,就会逐渐迈向真、善、美的境界。因此,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也不夸张。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追求赏识是人的天性。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赏识教育,可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包藏着热爱、信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它们通过教师的各种暗示的方式,或有意或无意的流露出来,向学生展示出赏识教育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学会赏识并不容易,它不但要求我们的心灵里充满爱心,还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智慧来时时实施和贯彻它。赏识教育的十种解释: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

赏识教育让人学会感恩,启迪智慧的教育;

赏识雨露*自然篇

1、 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2、 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长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了。

3、 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教育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4、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好时,许多家长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5、 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化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6、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7、 农民种庄稼,光爱不行,只有懂,才有好收成;家长教育孩子,仅有爱也不够,只有懂,孩子才有美好的明天。

8、 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老师,不让最好的学生自卑。农民最关心的是禾苗是否舒展,老师为何不关注童心是否欢畅?!

赏识雨露*人生篇

1、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善待生命。

2、 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不仅是给别人带来快乐,更是让自己快乐,因为你心中充满光明;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仅给别人带来痛苦,更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因为你心中一片阴暗。

3、 让生命放光:

你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你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

你无法改变容貌,却可以显示微笑;

你无法影响他人,却可以充实自己;

你无法预知明天,却可以善待今天;

你无法样样顺利,却可以无怨无悔。

4、 学会选择的本质就是寻找光明——凡事发生,往好处想,形成良性思维习惯,使你终身受益。

5、 每个健康的手指仿佛都是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反过来,每个受伤的手指仿佛都是一个自己痛苦并带给别人痛苦的人。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2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将教学工作理解为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将更多的心力放在如何维持和保证师生之间不可或缺的心灵沟通上面。只有善解人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

在教育学生中,应多多采用赏识教育法,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进步。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多数是性格迥异、基础参差、期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顾及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及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多给学生一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教师的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往往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犹若清晨的一缕曙光,足以照亮学生心底黯淡的殿堂。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言语,就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重新恢复信心;一番指引暗示的劝导,就能帮助学生走出迷雾,远离误区。

在一次的跳绳比赛中,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训练跳长绳时,女生两分钟勉强跳一百三十个,我很着急,就大声地训斥她们这样跳不行,那样跑不好,训得越凶,她们失误就越多,后来她们都找借口不跳了,一了解才知道原来那些不会跳的,或没有参加比赛的学生站在旁边看,悠哉悠哉,反而挨不到教师的批评,而她们就是因为参加比赛才被老师批评的,所以觉得还不如不跳。

我意识到我太性急了,她们能参加比赛就已经是很积极了,我真不应该这么凶的批评她们。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我先在班上大大表扬了参赛队员的勇气和集体荣誉感;在训练时,我一个劲儿地夸她们跳得灵活,跑得很快,哪怕失误,我也说比以前好十倍,女生越跳越自信,越跳越积极。在比赛时竟然一个失误都没有。太出乎人意外了。

当训斥批评没有效果时,不妨换 个心态,用赏识

对待学生,我们应当格外注重正面教育。或者说,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及时肯定和倡导,从而促成其进一步的发扬和推广。认可学生的付出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始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避免使其产生任何消极逃避的思想。因为学习成效是树立学生持之以恒信心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教师鼓舞、激励的语言,像魔棒一样,能使疑虑变得坚定、恐惧变得平静、犹豫变得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

赏识教育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教育。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落后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当一个人具备这些积极因素的时候,就会逐渐迈向真、善、美的境界。因此,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也不夸张。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追求赏识是人的天性。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

赏识教育,可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包藏着热爱、信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它们通过教师的各种暗示的方式,或有意或无意的流露出来,向学生展示出赏识教育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学会赏识并不容易,它不但要求我们的心灵里充满爱心,还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智慧来时时实施和贯彻它。但要记住以下几点:

1、赏识教育并不是简单的鼓励加表扬,而是从内心对孩子尊重、欣赏、从中激发出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和自觉性。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其它孩子作盲目的比较,尤其不要拿孩子的短处与其它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要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让他或她活出自己的精彩。

2、善于发现孩子的努力和成绩。家长之所以会对孩子横加干涉,其根本原因就是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成为人上人。在这样一种心理下面,就只看到了孩子的成绩单,由成绩单分数的高低来决定自己的心情和教育的方法,于是双眼被分数吸引了,看不到孩子的光明了。但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到孩子这次比上次努力的地方,孩子会受到激励,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加倍努力。

3、要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事实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因此,当孩子达到了某个既定目标,作为父母一定要把握机会,及时由衷地赞扬孩子;同时表现出你的喜悦心情,让孩子感受到是他或她的良好行为表现使父母感到高兴。这是简单而又能产生显著效果的一招,只要坚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获。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取得哪怕一点微小的成绩时,都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等事后再赞扬孩子,而应该及时赞扬孩子所取得的进步。你可以说:“这次干得真不错,我真为你高兴,下次继续努力!”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展示自己取得的成绩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停下手中的工作,真诚地给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让我来看看,嗯,确实有进步!”

赏识教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3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自爱是快乐之源!那么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呢?

1。了解学生,善待学生

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厌学这一情况。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

3。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5、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正所谓“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同样,老师怎样对待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学生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千姿百态,各有所长。他们的身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老师是眼里不容沙子,揪住学生的缺点不放,把他批评得“体无完肤”呢?还是以宽容的心态,尽力找出他的优点,给予正确的引导,让赏识、赞扬、鼓励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他自省、自律、自强呢?明智的老师当然会选择后者。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成就最大者与成就最小者在智力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而他们在自信心、进去心、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非智力因素上有较大的差异。推而广之,学生成绩不良,并非完全智力上的原因,若只从智力上着眼提高学生成绩是徒劳的,只有从改善非智力因素入手,消除他们在非智力心理因素上的不良品质,才能使他们固有的智力优势得以发展。智力因素相当于种子,非智力因素相当于土壤,只有土壤肥沃,种子才能茁壮成长。而肥沃的土壤的构成成分我认为最基础的就是“赏识”这一元素。赏识是一座桥梁,是师生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只有赏识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无穷无尽的创新思维。在一次次的被赏识下,就会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教育与被教育的目的。

关于“耐心”的学习体会


关于“耐心”的学习体会

了解耐心的好处就不得不投入大量时间,与投入的时间相比,聪明勤奋之类的因素实在是微不足道。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意投入时间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用心智深入思考。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了解耐心的好处

相对于人的天性来说的,不劳而获是每个人的梦想,甚至是最大的梦想,更进一步,如果有收获的话,最好要马上收获,如果没有,那最好要马上有结果。“推迟满足感”是心智成熟的人的必备能力,也是需要挣扎和锻炼而来的能力。真正拥有耐心,甚至是惊人的耐心的你,未来将有无限的可能。

推迟满足感

我们每一天都在学习,学习知识,学习并借鉴他人的经验,学习怎样更好的生活。其实只要认真一想,我们会发现,学习的过程大多是简单而又貌似枯燥的重复。但是这些重复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恰恰相反,这些重复是意义非凡的,在不断地重复中才会有力量,才会有超越。“水滴石穿”这个成语可以这么理解:每一滴水其实都在重复前面一滴水的行为,但是无数次重复之后,石头也会被击穿。这就是重复的非凡力量。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实讲的是学习的窍门:重复。以及这种重复所具有的力量:知新,可以为师。我们学习的过程与牛的“反刍”过程是一样的,需要不停地重复,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会深入。有时候某方面知识没有学好就是因为“反刍”的工作没有做好,而“反刍”需要耐心。

学习上想要进步非得重复,非得有耐心不可,生活上也是如此,想生活真正有所改变更需要耐心——那种一日又一日看似乏味但又有意义的日常重复。

水滴石穿

耐心,就是愿意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又力量非凡的重复中去;耐心,就是能够克服在做重复单调的事情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并在做这个事情时持续保持一个平静从容的心态。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中银行家安迪挖隧道的行为吗?他每天做的事就是用一个很小的锤子挖一点砖土藏在裤管里,然后等到放风的时候走出去抖落它们,并且抖落它们时带着淡定、自然和从容的微笑。假如他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内心想的是:老子到底要挖到什么时候!?估计他早就被人发现了。正因为有强大的内心信念和无比的耐心,这样的挖隧道行为他重复了二十年,然后他成功越狱,重获自由。

我决定这一次要更有耐心的学习,也要对生活保持更多的耐心,学习不惧重复的生活艺术。耐心是最有强大的武器,保持耐心,就意味着你能拥抱未来无限,只是这个拥抱一样需要你用耐心来等候。因为,一切的成长和改变都需要时间。

本期分享家人:谢梦婷(技术部)

END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