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检察干警“八小时以外”监督工作的现实意义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加强检察干警“八小时以外”监督工作的现实意义”,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加强检察干警“八小时以外”监督工作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检察干警工作之外的社会活动空间在不断扩大,活动方式和内容也日趋多样化。一些社会上的不法之徒抓住“八小时外”的时机,腐蚀拉拢检察干警;而我们的部分检察干警也在工作之余放松了自我的约束,没能挡住诱惑,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八小时外”腐败。近年来,极少数检察干警在“八小时外”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被查处的案例经常见诸于报端,其中不乏天津市检察院前检察长李宝金这样的高级检察干部,尤其是“双面人”(人前一个样,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道貌岸然,八小时外五毒俱全)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检察干警“八小时外”的腐败本质上是对检察权的违规操作和非法延伸,不但有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更有损于法律和检察机关的威信和公信力,危害极大,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强对检察干警“八小时外”的监督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检察干警“八小时外”腐败的概念及主要表现

一个人的活动环境和范围,通常可以划分为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三大块。工作圈是以固定职业为纽带、以工作联系单位和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社会生活范围;八小时外则包括生活圈和社交圈,是工作时间以外在家庭、社会与家人、外界交往的社会生活范围。生活圈以血缘、家庭关系为纽带,以亲属朋友为交往对象;社交圈则是以与外界的某种契合点为纽带,以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相同或相似的客体为交往对象。

“八小时外”腐败指的就是在 “生活圈”、“社交圈”发生的腐败行为。具体表现有:

一是行贿受贿,搞权钱交易,获取非法利益,放纵犯罪。有的接受当事人贿赂,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本应批捕、起诉的案件作出不捕、不诉决定,帮助犯罪分子逃脱打击。有的是将数罪认定为一罪,重罪认定为轻罪,不具备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的认定具有从轻、减轻情节,使犯罪分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热衷参与赌博、色情活动,生活作风糜烂。有的检察干警邀约当事人、律师参与赌博;有的在外嫖娼、养情妇、包二奶,大搞不正当男女关系。

三是滥用检察权,充当保护伞。我们有些检察干警,特别是在重要职位上领导,专门与大款老板为伍,互相勾搭利用,滥用检察权,为不法商人牟取不正当利益;有的甚至与黑道人物称兄道弟,为一己私利,为犯罪分子充当保护伞。

四是借机敛财。利用节假日、婚丧嫁娶、生日寿辰或生病住院之机收取钱财。

五是公车私用,开霸王车。有些干警不遵守检察机关关于警车的管理制度,在非工作时间私自驾驶警车外出,不遵守交通规则,甚至酒后驾驶警车交通肇事,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八小时外”腐败的特点以及危害

“八小时外”腐败一般发生在八小时工作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等特点,其危害后果及其严重。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危害。

(一)“八小时外”腐败的特点

一是“八小时外”腐败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腐败分子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一样会计算成本和估计风险。很多违法违纪行为之所以发生在八小时工作以外,是因为工作之外的时间和空间能够为这些腐败行为提供客观的隐蔽条件,危险系数最小。首先从时间因素看,任何行为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腐败行为的发生也需要时间。而八小时以外相对于八小时之内来讲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能够为进行腐败活动提供时间条件。其次,从空间因素看,工作场所之外的地点更容易进行权钱交易,目前查获的案件表明,犯罪分子的亲属、辩护人大多都是在检察机关以外的酒店、娱乐场所等地点对案件承办人或领导行贿。

二是“八小时外”腐败具有渐进性。从目前查办的一些干警违法违纪的案件来看,很多行贿人员并不是直取目标,而是采取迂回、渐进的方式对检察干警进行腐蚀,有的时间甚至长达数年。即所谓的“培养感情”。他们通过对准备腐蚀的干警进行各方面的了解,摸清腐蚀对象的爱好、性格、家庭情况等之后,便投其所好的进行渐进式的腐蚀,以友情为幌子,利用中国人重感情这一心理,在他们需要实现目的时,便以为朋友帮忙等名义提出不法的要求,把我们的干警拉下水。

三是“八小时外”腐败具有时机性。所谓时机性,是指搞腐败总得寻找最佳时机。对于钱权交易的双方来说,节假日、生老病死、婚丧喜日、调动升迁、是最佳时机。别有用心者表示“关注”一下也在情理之中,显得无可厚非,如此一来,“八小时以外”的腐败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且这样的“礼尚往来”大多发生在一对一的情况之下,所以监督部门要掌握其线索和证据比较困难。


加强检察干警“八小时以外”监督工作的现实意义第2页

 四是“八小时外”腐败具有多样性。八小时之外的交往能够为腐败行为提供多种可采取的模式。与许多私人活动、民间活动混在一起,有所谓人情交往作掩护,具有很强的伪装性和复杂性,在案件查处时,案情界定比较困难。

(二)八小时外”腐败的危害

一是破坏社会主义法律正确实施,亵渎法治的尊严。“八小时外”腐败虽然发生在工作时间之外,但伴生的是八小时内的权力寻租、贪赃枉法和权力滥用等。特别是少数腐败干警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直接破坏了本文 社会主义法制秩序,放纵了犯罪,给社会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甚至会因有些案件的处理不公,在一定范围内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不稳定的因素,破坏社会和谐。

二是有损党和检察机关的形象,割断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检察干警是党和检察机关形象的代表者。人民群众是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来认识和评判党和检察机关的。特别是在和当事人的接触过程中,一名检察干警是廉是贪,当事人看得最清楚。虽然他们是通过收买检察队伍中极少数败类来实现他们的目的,但是他们自己也痛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腐败现。一旦目的达到,他们就会大肆宣扬“某某检察官收了我多少好处,给我把事情办了”、“检察院真黑”之类的话语。所以,检察干警“八小时外”的腐败行为,直接影响党和检察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降低党和检察机关的公信力。

三是造成检察机关内部的消极影响,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少数腐败分子住豪宅、驾名车,出入高级消费场所,挥霍无度,远远超过正常收入的消费行为,对那些依法办案,严格执法,作风正派的干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会产生极其消极的负面示范作用。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之外的腐败行为,会破坏班子的凝聚力,降低队伍的战斗力,使检察队伍的思想状况不稳定,从而影响检察工作的良性发展。

四是滋生和蔓延腐败文化,败坏社会风气。腐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腐蚀性,少数检察干警在八小时外穷奢极欲的生活,必然影响周围的群众,在社会上形成一股追逐奢靡的不良风气。而群众对这些腐化奢侈的生活因为无可奈何而由厌恶到麻木,再到无奈的认可,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腐败文化,从而加重反腐败的难度。

三、加强干警“八小时外”监督的意义

一直以来,对检察干警工作圈的监督一直都很重视,效果也不错。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忽视对检察干警八小时外监督的现象。导致了一些干警尤其是处在领导岗位上的干警,如李宝金等,由于没有外部的有力监督,加上自己把握不住,一步步陷入泥沼,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对检察干警“八小时以外”的活动予以监督,是对检察权行使进行监督的一种延伸和拓宽,也是深人全面了解和考察干警的需要,更是当前深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干检察警八小时外的监督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一)加强对检察干警八小时外的监督是强化队伍管理的现实要求

在新形势下,检察干警的社会联系日益频繁,活动空间不断扩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犯罪不断发生,犯罪分子的伎俩越来越高明,检察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检察干警和普通人一样,也需要通过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缓释压力,调节身心健康。

干警社交圈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这种两重性,尤其是其负面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监督和正确引导。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干警通过生活圈、社交圈相互交流,常常能起到思想互助、增长见识、加深友谊的作用,对干警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益处。但是,有的生活圈、社交圈内公款消费严重,已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少数社交圈内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受其影响,有的干警只讲哥们义气,不讲政策纪律,拿原则作交易;有的因为交友不慎,导致违法犯罪而被绳之以法。拓宽对干警监督的工作领域和范围,既了解干警在工作圈中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又了解在八小时外的情况,真正做到干警权力行使到哪里,个人活动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这样才能把检察队伍管理好,不在八小时外出漏洞。

(二)加强对检察干警八小时外的监督是准确选拔任用干警的重要依据

检察机关是国法的法律监督机关,而检察权的行使归根结底要靠检察干警进行。因此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乎检察权的正确运行,关乎检察事业发展。把李宝金这样放松品德修养,放弃个人操守,情趣低下的人提拔到重要位置,很难不犯错误的,损害群众利益进而给检察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那是早晚的事情。

通过对检察干警八小时外的监督,可以掌握一些干警生活圈、社交圈中存在的问题,为组织上准确选拔任用干警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避免把那些工作时间一本正经,而八小时外经常散布不负责任、有损党和检察机关形象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和亲属或小集团谋私利的、生活不检点,不参加公益活动、虐待老人、包养情妇等道德品质败坏的“两面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可以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三)加强对检察干警八小时外的监督,能够增强干警的自律意识

去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倡导,“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对干警监督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以后,每一位干警的头脑中自然多了一根自律的弦,自我约束的意识就会增强。干警的自律比他律更有效、更重要,更能达到干警监督经常化的目的。如果对干警八小时外的监督能够落到实处,公车私用、吃喝玩乐等现象将会大大减少,群众对干警的看法就会改观。

强化干警自律意识,就能从干警队伍内部着力改进干警政治、思想和工作作风。可见,“纯洁社交圈,管住活动圈”在防止干警的“兴趣爱好”成为别有用心的人进行攻关的“对象”,成为腐败的缺口上的重要作用。也只有切实加强对检察干警“八小时外”是监督,才能够促使干警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实实在在做事,干干净净做人,踏踏实实生活。(首次发表于荆楚公平正义网,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
加强检察干警“八小时以外”监督工作的现实意义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道德修养漫谈-修养的现实意义


道德修养漫谈-修养的现实意义(一)、何谓道德
⑴“道德”释义
最早,用“道德”这个词表示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规则。其中,“道”是指道理;“德”是指掌握“道”的人,能够“内得于己,外施于人”。起初,“道德”这个词是分开使用的,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经》和《德经》,也是把“道”与“德”分开使用的。
把道德二字连起来使用,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如果一切都能按礼的规定去做,就算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总的说来,在中国,道德主要是指调整人的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有时也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以及风尚习俗和道德教育活动等等。
道德作“功夫、法术”讲,《水浒传》53回——李逵斧辟罗真人:“要不是我有道德,那就丢了性命”。
⑵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起源问题一直为历史上的伦理学家们所重视。历史上曾有一些伦理学家,企图离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去观察和研究道德现象,去寻找道德的起源。他们的观点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类:其一,认为道德来源于客观精神和上帝及佛、道、神;其二,认为道德来源于人类天性、人类同情心等;其三,认为道德来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感觉欲望;其四,认为道德来源于动物世界。
以上凡种观点均从不同角度说明道德的历史起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决定着人们的精神生产活动。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自然是由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自觉行为规范,起源于人类最初的社会实践活动。
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⑶道德形成
人一生下来,没有道德。小孩子,见人的东西,喜欢的就抢,说明小孩没有道德意识。最初只是模仿道德的外表。
完整的道德过程由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评价等构成。道德意识是道德行为的前提,道德评价可以促使道德行为完善。道德的形成,主要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道德教育是他培,道德修养是自培。一般来说,道德教育形成道德基础,道德修养完善道德。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认为:人原本都是完全自由的,但你自由,我也自由,过分的自由就会伤害别人,于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和谐,每个人都要交出一部分的自由,通过订立法律,限制起来。(这就是社会的王道;那些不讲和谐,弱肉强食的规则就是霸道)。
道德是隐形的法律,法律是显露的道德。
⑷道德行为与文明行为
道德行为与文明行为不同。人的行为是多方面的,人们在处理道德关系时的实际行嘛作“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指导下进行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的道德面貌。人们的道德行为是多方面的,“文明行为”就是其中一方面。文明行为指人类进步、开化的行为,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凡是符合社会主义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的行为,都是文明行为。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明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⑸道德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经济基础决定道德规范。道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封建社会的“妇道”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封建社会,妇女归属男人,妇女道德实际上是对妇女的约束。妇道理论最初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东汉班昭推出《女诫》,将三从四德观念理论化。唐代《女论语》、《女孝经》进一步明确了女教的细节;清代《女学》将妇道推向高潮,并强制执行,成为禁锢妇女的枷锁。
1903年,《女界钟》问世,妇女的道德观念开始变化。《女界钟》提出六项女权:入学权、交友权、营业权、掌财权、自由出人权、婚姻自由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妇女的新道德观念才开始实践。
无产阶级认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无产阶级道德的最高准则;而剥削阶级则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调整。拾金不昧,被认为是传统的美德,历来为人们推崇和赞颂。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冒出了“拾金有偿”的观念,并在现实中付之实践。有人拾到东西,要求失主给予酬谢,,不然,见到东西也不拾。我们将拾金不昧称作提倡道德,后者为实践道德。提倡道德,是道德先锋的道德规范;而实践道德是普通人都可接受的道德规范。
道德根据行为区域和内容的不同将道德分作:“公共道德、积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三部分,也称“三德”。公共道德行为区域为公共场所,家庭道德局限于调整家庭内部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五爱”概括了我国公民应有的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和道德素质。
(二)、社会公德
1、何谓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指人们维护生活秩序,

道德修养漫谈-修养的现实意义调整人们之间关系,为大众所公认并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行为准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遵循的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规范。比如,遵守秩序、讲究卫生、尊重人格、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
2、社会公德的特性。社会公德具有四大特性:共同性、群众性、继承性、简易性。共同性指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准则。群众性指社会公德有维护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职能,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继承性是指社会公德具有历代相漪和继承发展的特点。简易性是指社会公德是人们起码的共同生活准则,简单明了,方便易行。
3、社会公德的内容。社会公德具有如下基本内容:①尊重他人,互相尊重;关心他人,互相关心;②遵守公共秩序,讲究文明礼貌;③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公共卫生,保护环境和资源;④讲究信用,履行诺言;⑤互谦互让,助人为乐;⑥见义勇为,惩恶扬善。
社会公德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互助友爱,扶贫济困。总之,为他人着想是社会公德的核心。我们进行社会会公德建设,就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对全体人民的权利、利益、人格的尊重和关心。体现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和互根关心。
社会公德的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古代人随地吐痰,他们不觉得这是污染环境,违背公德的行为。
4、新时期所提倡的社会公德。新时期社会公德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5、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
良好的社会公德,不仅可以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使人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保证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还可以改善社会风气。试想每个公民都能做到循正义、依准则、讲文明,整个良好的社会风气不就形成了。
⑴、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与互相尊重,是社会公德的核心。尊重他人要做到如卞几点:①文明待人。②尊重老人和妇女。③尊重人才、尊重教师。
⑵、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准则。诚实守信,诚实指直爽无隐,赤诚相见,讲真话;守信,指履行诺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⑶、勇敢正直。勇敢正直,主要指见义勇为,这是社会公德的又一重要内容。
⑷、遵守公共秩序。
⑸、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⑹、保护环境。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反对浪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化成果。
(三)、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中,从思想和行为都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在道德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最集中、最突出、最鲜明地体现着一般社会道德。成为一般社会道德的主要载体。是道德成熟的阶段。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教师职业道德。第一,热爱祖国,献身教育。只有献身精神,才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第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既教书又育人,首先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第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职业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威信,教师的一举一动也将影响学生。因而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和祟高的精神境界,做到诚实正直、谦虚谨慎,讲究文明、讲究卫生。第四,勤奋学习,博学多才。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四)、家庭美德
1、何谓家庭美德?
家庭道德,调整夫妻关系、双亲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由千午万万个家庭组成,家庭安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所以家庭道德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2、家庭美德主要内容
包括婚姻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爱情道德不仅表现在恋爱观上,也表现出对失恋的坦荡胸怀。
(五)、个人道德
个人道德是相对政府道德、企业道德而言的。是从道德对象角度划分的。十七大强调个人道德,与上文“三德”相提为“四德”。
(六)、道德问题:
道德滑坡现象:竞有人提出道德一斤多少钱?
⑴培根语——从艺术判断道德:人们常见,道德生长时期,艺术是在武功方面发展的;道德成熟时期,艺术是在文化方面发展的;道德堕落时期,艺术是在肉欲方面发展的。
⑵抬金(物)有偿
拾金不昧是美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拾金有酬”是改革开放之后冒出的新问题。是是?是非?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认为,拾到东西,送归失主,理所当然;那东西本来不属于你自己,不必酬谢。酬谢之后,反降低了思想境界。
有人认为,拾到东西,必须有酬(或称有偿),不占为己有已经说明有道德,因为拾东西也要付出劳动,有酬理所当然;不然,才不拾呢!
现实中的一个实例:一个失学的儿童,到医院看望生病的妈妈(他父亲乃下岗职工),途中拾到了“一包钱”,他将钱送到了派出所。将钱清点过,数目是一万八千元。警官详细地询问了他的情况—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很快,失主找到了,是一位大款,于是,警官与失主商议,希望他能拿出五千元(少一些也可以)回报拾主。那位大款振振有词地说:“拾到东西,归还失主,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警官无可奈何。
因此,有人认为,拾金(物)有偿应该立法。于是,又产生了许多问题。有偿的比率是多少呢?无法确定。
⑶.道德技巧
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由于社会开放、思想的多元化,、道德也被混杂于技术、学术之中,来个“速成”。道德“速成’、得有技巧,因此,便出现了道德技巧。道德技巧,有人称道德技术,也有人索性将它称作“道德演技”,因为它属表演形道德,与实际生活中的道德却是两码事。道德技巧抽掉了道德的具体内容,使道德成为一种形式的空洞。在西方国家,这种道德技巧使用相当普遍,许多人都得有这种表演能力。于是,就有关于道德表演的专门书籍——《如何让你身边的人感到你有道德》,因为只为表演,所以在现实中不具意义。
道德技巧要求用最小的代价(或根本不付出),收到最大的“道德”效果。于是,在生活中,表现为空洞的同情、空洞的支持。这样,付出去的代价最小。这是道德的一个误区。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文章标题: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用廉政文化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对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文化条件,在全社会营造崇廉尚廉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反腐倡廉,迫切需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多年来,我们党依法依纪从严查处了一些党内腐败分子,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我们党是一个对人民负责的党,也看到了党坚定不移反腐败的决心。但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却依然严峻,腐败现象还在不断滋生,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呈现不断蔓延的趋势。笔者认为,归根到底是腐朽文化在影响、侵蚀人们的思想,并在一部分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如有的人视权力为个人谋私利的工具,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因而“59现象”仍较为突出;有的人“笑贫不笑贪”崇腐羡腐心理作梗作怪;还有一些人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看病给红包”、“采购要回扣”等不正之风视而不见,风怪不怪,有的反倒认为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旧的传统思想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腐败意识相互交织,相互推波助澜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结果反过来又进一步助长了腐败行为的产生和腐败风气的蔓延。由此看来,腐败与反腐败不仅是政治上的斗争,而且是文化上的较量。缺乏廉政文化支撑的反腐败斗争就有可能失去应有的力量。
二、惩防体系,迫切需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三者并重教育为先,这是因为,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目前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制权、管钱、用人”的制度体系,但在实践中,有些制度的功能发挥不尽理想,尤其在执行中有的制度法规容易受“潜规则”的影响而走样变形。因此说,我们当前要做好的不单单是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更重要是要通过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执行环境,进而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遵守制度。目前有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上,特别是在廉政制度和条规的学习中,往往是“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种走马观花、蜻蜒点水的不实作风和学习态度,使得制度条文形同虚设,更谈不上怎样去执行。这些都是廉政信念淡薄、廉洁信仰缺乏的表现,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来培育人们的廉政信念和廉洁信仰,这也是构建惩防体系的关键所在,所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对于构建三者并重的惩防体系是一个极好的切入点。
三、风清政朴,迫切需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清朴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条件,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努力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特别要抓住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来进一步规范权力的动作,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维护和保证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进而推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用权。而廉洁用权正是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核,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促进党员干部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自觉做到勤政为民,廉洁用权,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廉洁的社会文化、政治文化、组织文化,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崇廉、护廉、爱廉的良好风气。
作为一项艰难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廉政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实践中深化和发展,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特别是从本质上看,廉政文化从属于文化范畴,只有具有生动的形式和内容,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在建设廉政文化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地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要努力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不断增强活动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一部反腐倡廉影视片、一台廉政话剧小品、一堂警示教育大课、一句廉洁自律格言、一帧书画、一条短信、一篇廉文……,都能使人从中感悟人生、陶冶心灵,进而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学习八小时外行为禁令心得体会


学习八小时外行为禁令

根据检察院的统一部署,最近我结实司法工作实际,认真学习了《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是最高检为强化检察人员纪律作风建设,防止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违纪违法问题发生,而作出的重要禁令。以下是我的具体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本人系统地学习了《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的具体内容并深刻理会其重要意义

八小时外行为禁令"事关干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干涉干警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又针对检察工作的特殊性质,列出了8条合情合理的注意事项:一、严禁接受案(事)件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吃请、财物或者安排的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二、严禁到私人会所、夜总会及其他存在营利性陪侍活动的场所参与吃喝玩乐等奢靡、不健康活动;三、严禁借、子女升学就业等事宜大操大办;四、严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应当由本人或亲属支付的费用,由下属单位、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报销;五、严禁用公款吃喝、送礼、旅游及支付非公务活动费用;六、严禁公车私用、警车他用,违规将公车、警车停放在餐饮、休闲娱乐场所及旅游景区;七、严禁参与赌博、色情性质的活动;八、严禁耍特权、逞霸道及其他与检察人员身份不符的言行。

《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为了是规范约束检察人员的八小时外行为,同时也是对广大检察干部的保护。

第二、杜绝"四风",坚决落实《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

通过对《禁令》的学习体会,我感到其基本精神与我们所反对的的"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内容相吻合的,二者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形式上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要恪守《禁令》,就要控制"四风",守住八小时外行为底线,就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也是贯穿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的总要求。这个要求通俗鲜明,符合实际,对我们检察干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坚持眼前要求与长远目标的结合,着眼于当前,立足于长远;坚持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根本,不断地解决思想问题;坚持点和面的结合,抓点带面,通过正面和反面典型引路,说服教育更多人;坚持集中教育和平时教育的结合,实现教育的经常化,增强教育的穿透力;坚持内在与外在的结合,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达到内外的统一。

第三、坚持廉洁自律,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

通过对最高检《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们不仅要在八小时上班时间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时刻牢记自己的检察官身份,时刻把握"人民公仆"的自身本质所在。八小时之外,我们依旧是检察干警,制服在身,国徽威严,我们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代表着国家检察的形象,代表着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尊严,所以,工作之外的八小时,我们依旧要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所有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公序良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杜绝"四风",做人民群众的模范,身担纪律监督责任的我,更要做全院检察干警的表率。

算好人生中的政治账、经济账、亲情账和自由账,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必须时时刻刻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现在做起。毛泽东曾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谈起来比较容易,真正做到并不那么简单;在一两件事情上做到比较容易,在许多事情中做到就比较困难;坚持一阵子容易,长期不懈、善始善终则更加困难。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处处、时时、事事从我做起,一以贯之地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一个人就是一个标杆,一个人就是一面旗帜,他们就是道德高尚的典范。

2014年春节临近,我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制度,打开防腐预防针。总之,在今年的工作与八小时外的生活中,做为政法系统成员的一名,我必将严格落实《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努力提升政法队伍整体形象。

检察干警工作感悟


检察干警工作感悟

能有机会站在这里,述说一段检察干警的使命和感悟,是我的荣幸,跨进东辽县人民检察院这个队伍已经接近两个月的时间了,在短短的两个月里,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给我的教育是巨大的,给我的感悟更是终身难忘的。许多年前,康德曾经说这世上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深深的震动,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检察干警的道德准则就是公平正义、尽忠职守、廉洁自律、执法为民。检察干警就是在这样的道德标准的要求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奉献着我们每位干警的青春。为了表达我对这种奉献精神的敬畏,我遂以《平凡的事业,伟大的精神》为题,作为我今天的演讲题目。

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里,检察人正在与犯罪分子进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高举执法的利剑,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康。检察干警们面对着的是一本本沉重厚实的案卷,高墙内一张张阴郁的面容,接待室里一声声凄苦的控诉,公诉席上一轮轮的唇枪舌战,在提审室里面对狡诈,面对伪辩,面对阴暗的心灵角落,他们将罪恶的黑幕一层层地剥开;在肃穆的法庭上,面对愚昧,面对无知,面对最后的冥顽抵抗。他们将法律的暮鼓晨钟振聋发聩的敲响。当代的检察干警不再是单纯地打击犯罪,更不是简单的重复司法程序,而是要通过人性化方式来教育、挽救被告人,在对待犯罪案件时,检察干警们既要考虑从轻处罚的因素,又注重从重的法律后果,既注重法律的严肃性,又注重执法的人性化。那些站在自侦案件一线的检察官们,他们肩负了这个时代赋予它的使命,也肩负了群众的殷切期盼和重托。自侦干警们用实际行动给党和国家交出了最满意的答卷,直面犯罪、彰显正义,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检察干警最动人的风采。我们还有很多在背后默默付出,踏踏实实工作的检察干警们,他们用最朴实的情怀最真挚的情感为我们的检察事业添砖加瓦、保驾护航。每次有上访的群众站在检察院的门口,接访的干警会把他们请进门,细心的疏导,耐心的感化。面对上访人的疑惑,他们送去的是孜孜不倦的讲解,面对上访人的眼泪,他们送去的是感同身受的宽慰;面对上访人的愤怒,他们送去的是苦口婆心的劝导,面对上访人的赞扬,他们送去的是无比欣慰的微笑,这些检察干警只是奋斗在检察战线上的一部分,一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奋斗在检察干线的干警们,正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让检察工作发出光彩。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是全体检察人员应坚守的职业信仰和行为准则,然后,在执行这八个字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故事,更多的是,每位检察官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工作,很多事业都很平凡,很难一下子体现出崇高的检察职业道德。但是,正是这些平凡与琐碎,推动着检察事业的发展,正是这螺丝钉般得精神,映衬出检察职业道德的熠熠生辉,是你们在座的各位检察官,用勤勤恳恳的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了忠诚,维护了公正,坚守了清廉,树立了严明,以实际行动共同铸就了检察之魂,撑起了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脊梁。上述这些伟大的精神,就是我努力的方向,更是检察工作赋予我的使命,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珍惜这份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勿辱使命。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