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探索与思考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人是复杂的,尤其是思维,心得也在一直变换。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对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探索与思考”,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对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探索与思考


近几年,随着土地使用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土地交易行为的不断增多,抵押人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贷款担保物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活动越来越普遍,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其不可动性、具有相当价值、保值增值性好而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融资手段,受到了土地使用者和金融机构的青睐,这不仅为企业盘活存量土地的资产,融通资金用于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为金融部门贷款安全收回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已经规范了土地抵押登记行为,改变了以前的“要他办”为现在的“他要办”。但是至今还有金融部门对此认识相当薄弱,如一些抵押人未经国土管理部门批准,擅自将土地使用证抵押到金融部门,金融部门便将资金贷给抵押人,还有一些人未领取土地使用证,仅与金融部门一起到公证处办理了土地抵押公证手续等等,这些不规范的土地使用权抵押行为,导致抵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因此土地使用权抵押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管理工作,尽快把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活动引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拟对如何规范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管理作粗浅的探讨:
一.加大宣传,形成规范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意识
为推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工作的健康发展,针对社会各界对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尚不规范的状况,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
首先,我们国土管理部门要针对以前一些金融部门的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只凭抵押协议、土地使用证或办理公证手续等不规范行为,对他们进行宣传,和他们一起学习《房地产管理法》、《担保法》以及我们国土管理部门关于土地抵押的有关规定,讲清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的设立、变更和消灭应依法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合法凭证是《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使用证》不作为抵押权的法律凭证,抵押权人不得扣押抵押人的土地使用证,抵押人扣押的土地证书无效,土地使用权人可申请原土地证书作废,并办理补发新证手续。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经登记后方才生效,未经登记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权不受法律保护。一些不规范的抵押行为导致金融部门无法收回贷款,使他们充分认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重要性。
另外我们国土管理部门还有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扩大政策的覆盖面,将土地抵押登记的法律法规汇编成宣传手册,发放到有关部门,广泛宣传土地抵押登记的意义,使这些部门认识到盘活已有土地资产是融通资金,加快自身发展的有利机遇。同时,还有对一些单位和个人怕交费、怕办手续麻烦的模糊认识,宣传办理土地抵押的程序,热情、快捷的服务,使他们消除疑虑。
二.加强协调,促进有关部门加强土地使用权抵押工作规范运作
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既是我们国土管理部门的本职工作,也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仅靠我们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以便更进一步的规范运作。
(一)协调与房产部门的关系
有的土地使用权人由于不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只到房产部门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手续,而未到国土管理部门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我们应主动协调好与房产部门的关系,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第三十三条“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抵押时,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抵押”的规定,请房产部门在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时,督促抵押人到我们国土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手续。
(二)协调与司法部门的关系
要通过宣传或座谈会等形式与法院等司法部门的同志一起学习《担保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以及其他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有关规定,使他们明确,未经登记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权不受法律保护,从而对未经我们国土管理部门登记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纠纷案件不予受理和维持。
(三)协调好与公证部门的关系
我们要对公证部门进行宣传,使他们认识到土地使用权抵押只公证、不登记是一种无效行为,公证部门应当依法保护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抵制私下土地抵押行为公证。
三.认真研究,形成土地抵押登记的规范程序
土地登记抵押工作,是一项法律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的规范开展,必须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担保法》、《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暂行条例》精神,形成一套土地抵押登记工作规范程序。
(一)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申请
土地使用权抵押人向抵押权人提出书面申请(包括拟贷款金额、拟抵押土地的情况),并进行办理。
(二)土地使用权价格的评估
抵押双方当事人持土地使用证和土地抵押人的贷款申请到地价评估机构联系对抵押地块进行地价评估,评估费由抵押人交纳,评估结果报我们国土管理部门备案。
(三)签订抵押贷款合同
抵押人持土地使用证、土

对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探索与思考第2页

地使用权地价评估报告与抵押权人签订贷款合同和抵押合同。
(四)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抵押人在签订合同后,持抵押土地的土地使用证、抵押合同、地价评估报告、抵押双方当事人的证件共同到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土地抵押登记,抵押登记申请经审查,符合要求的准予登记,我们国土部门进行登记并向抵押权人发放〈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五)土地使用权抵押注销登记
抵押合同解除或终止,抵押权人应持解除或终止抵押合同证明文件,与〈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一起交抵押人,抵押人自抵押合同终止或解除之日起15天内到我们国土部门办理注销抵押登记手续。
四.热情服务,全力为抵押当事人排忧解难
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加强土地管理的重要工作,也是帮助抵押当事人特别是困难企业排忧解难的服务工作。为此,我们要树立为抵押当事人热情服务的观念,想其所想,急其所急。
(一)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土地使用权抵押需要经过权属审核、地价评估和备案、签订有关合同、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等一系列程序,涉及我们国土管理的诸多业务科室,加上抵押当事人对有关法规和办事程序不大熟悉,感到手续难办,为此,我们要方便当事人,提高办事效率。
(二)合理收取费用,减轻抵押人负担
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手续必须缴纳有关费用,从我本人办理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抵押人在缴纳费用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及为难情绪,本身抵押土地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当然我们加强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目的是依法管理土地,而不单纯为了收费,因此,我建议对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交纳费用确有困难的抵押人,可采取免交一部分,缓交一部分,或适当收取一部分的办法。这样既能使土地抵押登记纳入正常轨道,也能使抵押人和困难人顺利的办好土地抵押手续,对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们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使土地权保护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后,我们还要对抵押的土地在抵押期间要进行跟踪管理监督。从而保护抵押权人的合法权益。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健康的发展空间。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对审判权、执行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


对审判权、执行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

对审判权、执行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

库伦旗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魏东鑫

公正廉洁执法,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级法院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的重点。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提出:要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而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审判、执行监督工作应紧紧围绕审判权和执行权的行使来开展。着力构建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审判权和执行权的正确行使,是人民法院必须面对并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现行审判、执行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监督体系构建等方面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审判、执行监督的现实意义

审判、执行权监督制约机制,是近年来法院为加强审判、执行管理工作,发挥监督作用,促进审判、执行工作良性循环发展的一项新的工作机制,关于审判、执行权监督制约机制构建的讨论,对于审判管理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审判、执行监督的内涵

作为现代司法理念意义上的审判、执行监督,笔者认为不应仅指来自司法机关自身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监督,而是有权主体对法院审判案件工作的全面监督。对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由来自社会力量的社会监督和来自法院内部的自我监督两个方面构成。社会监督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民主党派、法人和公民等对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自我监督是指各级法院院长及院内职能部门对本院审判活动的监督、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最高法院对地方各级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监督,但同时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自身监督抑或社会监督,目的都在于保证各类案件能够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

(二)法院内部的审判、执行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性

法院内部的审判、执行监督制约无疑十分重要,通过内部自律而达到的司法公正远比通过外部监控所达到的司法公正更利于树立司法的权威。如果通过检察院的抗诉、人大的个案监督、新闻舆论的监督之后,法院纠正了一个错误裁判,人们不会认为那是法院司法公正,而只会增加一次法院司法腐败的印象,无需外部监督而达到司法公正,才能真正树立起法院的权威和形象。因此,作为法院来说,首要的是要寻找一种更合理的内部制约机制,防止审判权的滥用,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出现。

在我国,法官的职业化程度还相当低,与职业化相关联的职业意识、行业规范、伦理准则及行为方式均没有配套成型,以我国法官目前整体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如果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审判权制约的机制,很难说会出现什么局面,特别是在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审判组织权力得到落实的今天,对审判权的监督制约不仅必要,而且很迫切。

二、现行审判、执行监督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对策

(一)、现行审判、执行监督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1、注重事后的检查、纠正和追究,缺乏对审判权运行过程的合理、有效的控制。对已结案件进行质量检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纠正错误裁判、对违法审判人员进行责任追究,这都是错误裁判生效以后或不良后果造成以后才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这种补救措施并不足以消除已经造成的不良影响。而且,这些措施在有效性和贯彻落实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

2、监督的行政化特征十分明显,不符合审判活动的基本原则。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理的案件以非法定程序的形式进行监督、指导,下级法院必须执行,庭长、院长、审判委员会对审判组织就具体案件提出的处理意见,审判组织必须执行,这是一种基于级别、职务上的高低而产生的领导和服从关系,与行政机关处埋决定的运作程序极为相似,这种监督的行政化,不符合审判活动的基本原则。

3、外部监督程序不规范。各种外部监督促使再审的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是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方式,而人大、政协、党委等对法院的个案监督,虽然也可归结于广泛意义上的监督,但这些监督途径一方面不加区分地利用了宪法意义上的申诉,无法在诉讼法律中找到相应的适用程序,很难保障程序上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将这些部门原来的工作监督推进到个案监督,对个案形成了事实上的多头评价,给当事人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助长了申诉人对待申诉权无限化的倾向,与诉讼法上申请再审权的有限性特征相违背,同时也破坏了国家机关之间权力的基本配置,损害了司法机关乃至整个国家机关体系的权威形象,最终不利于司法公正。

4、职能与力量不相适应。审判监督庭的基本职能是审查已生效的裁判,这一工作本身要求审监工作人员应当具有更高的法律素养和实务经验,而实践中审监工作人员实际配备难以适应其职能需要。工作人员少的问题,在基层法院尤为突出,有的基层法院甚至无法组成一个合议庭。审监工作力量还存在配备不强的问题,审监工作人员中整体学历不高、

对审判权、执行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第2页

年龄总体偏大、审监庭庭长担任院审委会委员的比例太低。审监力量上的欠缺,为精审监原则的贯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

(二)、对审判、执行监督制度存在问题的几点对策

实行内部审判监督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在克服现行审判、执行监督制度缺陷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以过程监控为主、后果追究为辅的审判制约机制,重点在于通过审判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防止错误裁判和违法审判活动的发生。具体而言:

1、充分发挥合议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诉讼法规定的合议庭的运行机制,本是一种很好的制约机制。但目前合议庭的作用并未得到发挥,往往是合而不议,由主审人一人说了算,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行合议庭成员的同等责任、同等追究。

2、发挥诉讼当事人的作用,以当事人的权利制约审判权。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法定程序对法官的要求以及审判纪律、审判人员行为准则等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便于当事人对审判权的监督,同时适当扩大当事人的权利范围,例如:一方当事人发现诉讼过程中法官与另一方当事人单方接触或关系密切,可能影响裁判结果的公正性时,赋予当事人申请回避权。

3、规范其他监督途径。一是尽量缩小法院主动再审和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的范围,因司法裁判统一性的需要、发现原裁判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有利害关系案外人申诉等,应作为法院、检察院启动再审的主要情形。二是应将人大查报、政协来函、党政领导交办等案件,统一归口到申请再审案件进行复查审理。凡通过有关机关转过来的申诉材料,如果当事人事先没有向法院申诉或申请再审,应当都必须到立案部门补办申诉手续,只有经审查符合复查立案条件的,才予立案。三是应与检察机关、人大、政协的机关加强联系与沟通,在审判监督工作方面达成制度性共识,使这些监督形式更好地纳入到审监程序意义上的规范化监督中来。

4、明确审判监督庭的职能范围。作为审判业务庭,办理再审案件应是审监庭的第一要职,以纠错的形式维护司法公正是审监工作的核心,也是审监庭存在的价值所在。同时,在法院审判改革引向深入、内部监督机制尚未完善的当前,可以适当拓宽监督的渠道,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审判监督模式,即除法定再审监督职能外,审监庭其它职能的延伸,可定位在院长授权对其他审判业务庭进行管理监督。如有的法院为了强化监督及管理参谋作用,重新定位监督职能,把审监庭定位为案件再审、案件质量管理、业务指导三位一体的监督部门,并采取案件质量评查、庭审旁听、定期审监工作通报、案例分析等多种监督方式,监督的重点转向立案、收费、开庭审理、调解到裁决、执行等各个程序环节,使监督从办案结果监督向办案全过程的监督转变。

三、健全审判、执行工作监督体系

对司法权力缺乏监督或监督软弱无力,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根本原因,有效的监督是遏制腐败最直接、最强有力的手段。加强对审判权和执行权的制约和监督,是确保审判权、执行权正确行使的关键。
(一)强化纪律监督,规范法官与律师、当事人之间关系。为了在法官与律师、当事人之间设置廉政“隔离带”和“防腐墙”,杜绝私下会见律师、当事人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人民法院要严格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关于规范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规定,以确保法官远离案件利益格局。一是要从法官八小时以外与律师和当事人私下接触方面进行监督。可以建立审查备案制度,坚持“有理讲在法院,有事办在法院”,严禁法官与律师和当事人私下接触,避免公众对法官的行为产生合理性怀疑;如果法官八小时以外确需会见律师、当事人的,必须报纪检组审查备案。二是从律师、当事人在办公区域会见法官方面进行规范。法院办公区域,凡是律师、当事人要求会见法官的,必须由值班法警进行登记,经查询确需会见的,由法警通知审判人员在规定的接待室会见,并做好会见记录。
(二)强化执行中监督,实行执行权分权制衡。执行权的正确行使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从制度、机制入手,对执行权进行分权制衡,是法院反腐败抓源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大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改革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构建确保执行权正确行使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实行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判权的分离。在执行局外设立执行裁判监督合议庭,对裁定追加变更被执行主体、裁定审查案外人提出异议等事项,由执裁庭进行审查和裁决,实行执行裁判权和实施权的彻底分离,从而实现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有效制衡。从制度上为实现执行工作公正、透明和高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强化对评估、拍卖、变卖的监督。制定委托拍卖、变卖和抵偿流程管理制度,将该工作从执行局中分离出来,由法院后勤部门负责日常事务和对内、对外的协调,专门成立审核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对疑难问题进行审议;采用抽签的形式在入围的有资质的机构中随机确定评估、拍卖机构,确保此项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三是加强对执行财物的管理。制定执行财物管理制度,规定对查封、扣押的财产,必须进行登记,专人保管,不得移用;扣划至法院帐户上的案款和执行回来的现金,必须交由院财务部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被查封、扣押和冻结的物品、案款,执行人员不得自行保管、使用、借用,要及时向申请人发还。该项制度的完善,可以杜绝漏洞,避免因职责过于集中或缺乏监督而滋生不廉洁行为。
(三)强化审判管理监督,制约审判权的行使。强化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对审判活动的监督,可通过亲自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审理以及不定期旁听案件、参与检查案件等形式,在尊重和保障合议庭、独任法官审判权力的基础上,对审判、执行活动进行认真监督,逐步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从源头上防止审判权的滥用。
(四)强化法院监察机构的监督,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得不到落实也无异于一纸空文,法院监察机构作为专门的一个督查机构,应将监察监督渗透到审判工作、执行工作和其他工作中去,从立案、审判、结案、执行、归档等全过程进行监督。一是通过回访案件当事人进行监督。可建立案件回访制度,不定期地回访发回重审、改判、再审及群众反映较强烈的案件当事人,抽查回访已审结的各类案件当事人,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对案件处理的满意度以及法官是否有不廉洁的问题。二是加强对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督查。建立督查制度,成立以监察机构为主的督查组,采取检查、抽查、暗访等办法,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对违反纪律的人和事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

提高某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提高某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提高某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也为我区今后的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
一、我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一是潜在的技术创新资源评价。我区只有27万人口,迄今为止只有2所高完中,1所职业高中,没有大专院校,前学历是大学本科以上的人员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才十分有限,且大多分布在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真正处在自主创新第一线——企业的更是寥寥无几;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总量少,素质不高,发展潜力不大。总体看来,我区可以用作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十分匮乏。经济资源存量,主要反映我区整体经济实力,特别是公共财政能力。,我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9.06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达到1.23亿元,较之“九五”末取得长足发展,但整体实力仍然较弱,加之我区财政硬性支出大,负债较多,政府可用于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资金几乎为零。所以我区经济资源也非常短缺。
二是技术创新活动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是指企业的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技术推广等活动,该指标可用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经费投入来衡量。我区中小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落后、管理较差,素质不高,普遍面临融资难、人才引进难、新产品开发难、市场营销难等四难问题,仅能勉强维持经营,企业用于自主创新的资金十分有限。现有大型企业仅有南桐矿业公司、煤炭集团、福耀玻璃等少数几家、兴隆煤田和关坝电厂正处于在建阶段。我区现有大型企业大多利用原有技术和设备,没有明显的技术革新行为,如南桐矿业公司火电厂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遗产,技术已经落后,采煤设备也大都采用原有设备,缺乏革新。福耀玻璃只是在我区设立了生产线,没有技术开发中心,技术革新的投入力度不大。
三是技术创新产出能力评价。我区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煤炭产业主要以卖原煤为主,即维持在简单的开采—运输—销售阶段,产业链条不长,煤炭开采以人工开采为主,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总体来讲煤炭产业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能力维持在300万吨左右,没有大的增长。维护安全的技术落后,设施设备不全,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缺乏根治之策。煤炭资源逐步枯竭,开采逐步向地下深入,开采难度加大,现有采煤技术和设备难以适应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堪忧。煤炭采空区治理技术水平不高,环境污染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停留在粗加工阶段,技术含量普遍较低,附加值不高。
二、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一)在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选择上,要紧紧围绕四大产业
我区是人口小区,经济穷区,技术落后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开花是行不通的,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煤电产业自主创新的重点选择:一是采煤技术,重点是提高采煤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二是煤炭洗选技术,发展用水少,污染小,效率高的洗选技术;三是煤电节能降耗技术,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提高自动化程度,尽量减少污染。这几项技术中又以煤电节能降耗技术最为关键。
材料产业自主创新的重点选择:一是采矿技术,如镁矿、石灰岩的开采技术;二是加工技术,尤其是精加工技术。其中又以精加工技术最为关键。
医药化工产业自主创新的重点选择:一是药材的栽培技术;二是加工技术,尤其是精加工技术。其中又以精加工技术最为关键。
旅游产业自主创新的重点选择:关键是旅游商品研发技术,比如猕猴桃的储藏、深加工技术,方竹笋深加工技术,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等。
(二)在自主创新的途径选择上,要着力依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由于我区自主创新体系不健全,人才和资金皆匮乏,加之科技发展形势逼人,要依靠原始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所以必须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要紧紧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加强政府引导、明确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主动向市内外高校、企业、研究所等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借力,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在消化的基础上吸收,在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吸引人才,大力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为我区自主创新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一是对现有人才进行再培训,使之顺应新的形势;二是鼓励本区大学生回区干事;三是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进区外人才;四是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五是建立人才沟通机制,给广大人才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便于人才之间开展交流合作;六是建立领导联系重要人才制度,从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政

提高某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探索与思考第2页

治上鼓励人才,不断激发人才创新的积极性。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的重大战略,但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的企业,不是政府,因此,要将国家战略化作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行为就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对自主创新工作的领导: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完善考核制度,提高政府领导自主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完善有关行业协会,政府与有关建立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之间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协会——企业互动的管理模式;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尤其是站在自主创新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意识。(

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调查研究是机关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提升机关干部调研能力,形成更多更新的调研成果,对于服务领导决策、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近年来,市政府办在组织调研工作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本人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调研工作,提升调研能力,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提升调研能力,前提在于准确把握和筛选调研课题

选择调研课题,是调研工作的第一步。课题选得准,调研才有价值和意义。而课题的选择,关键在于是否能适领导所需、补领导所缺、释领导所疑。就市政府办来讲,开展调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市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筛选调研课题:一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选择课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问题,必然是领导关注的焦点,同样也是我们进行调研选题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先后围绕优势产业的打造、骨干企业的培育、重大政策的调整等重点课题进行调研。08年7月,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了6个重要政策文件,我们及时拟定一批调研课题,由办公室各分管主任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就我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深入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的基础材料。今年,我们又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工作大局,拟订了19个调研课题,近期将下发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二是围绕领导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课题。学会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捕捉领导眼中的“关注点”。近年来,营业税征管存在薄弱环节,总体规模偏小,与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成为制约我市财税增收的一个重要瓶颈,特别是省分税制财税体制调整后,对财力增加的不利影响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会同财政部门在先期调查的基础上,就加强我市交通运输、房屋出租、餐饮娱乐等行业的营业税征管,不断做大我市营业税规模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加强我市营业税征管的若干措施供领导参考。同时建议修改财政收入考核政策,加大对财税收入结构的考核力度。由于我们的课题选择准确,切合了领导阶段工作的兴奋点,因而提交的调研报告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所提建议大部分被采纳。三是围绕形势发展变化的趋势选择调研课题。调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广东、浙江等地中小企业首先受到冲击,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停产限产,甚至关门倒闭。我们及时把握这一形势的变化,组织对全市的中小企业资金情况、信贷需求等进行调查,了解到我市共14个镇、114家企业受到资金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异常,较早地把握了我市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真实状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向市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了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直接促成了多项应对危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出台。由于我市见事早、出手快,因而中小企业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的相对较少。

二、提升调研能力,关键在于科学安排和组织调研活动

为了确保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选好,切实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调研,我们都注意从四个方面认真把握:一是周密制订调研方案。这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总体策划安排,如果把一次调研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调研方案就是一张系统工程施工图。每个课题的调研方案制定前,我们都要广泛收集、阅读、消化有关调研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上级有关文件、已有的研究成果、当前状况和背景状况等,以期对课题的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今年2月份,为了准确把握我市工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按照市政府相关领导的要求,我们对全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由于这次调研需要深入到全市各个镇区和企业,参加人员多、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我们把整个调研工作分成三步,首先由相关领导带队,根据我市特色产业分布状况,分组深入镇区和企业,摸清基本情况;然后通过召开碰头会,让大家充分进行信息交流,形成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和主要观点。由于调研方案制定得比较周密,这次调研取得了预期成效,为领导把握面上情况提供了依据。二是科学拟定调研提纲。这是调研方案在访谈环节的具体化。拟定调研提纲时特别要注意突出调研主题、调研重点、难点和疑点,充分考虑周全要提哪些问题、要查阅哪些档案资料、要看哪些现场等等,使调研的全过程了然于胸。三是灵活运用调研方式。每次调研的课题不同,调查了解的重点不一,需要我们灵活选择和运用好各种调研方式。如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我们主要采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式;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主要进行实地踏勘、数据分析;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研时,我们除了深入企业现场调查,走访相关企业负责人,调阅企业财务报表外,还结合企业用电量、到期或逾期贷款、纳税、用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重访谈对象的选择,根据调研目

对提升调研能力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

的和内容、地域、单位、时间范围的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对象,尤其注意挑选有思想、有见解、敢讲实话的同志,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三、提升调研能力,根本在于加强对调研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调研工作,组织领导是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调研成果是压出来的、逼出来的。多年来,市政府办一直十分重视加强调研工作,把提升全办人员调研能力和水平,作为当好“四个表率”、实现“三服务三满意”的重要内容,强化组织推进,严格督查考核。一是自行选题和领导点题相结合,编排下达调研任务。一方面,根据全市工作大局,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排出一批调研课题;另一方面,请领导点题,确定一批调研课题。两个方面结合,形成年度重点调研课题计划,下发各科室、各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同时,适时根据形势变化,对调研课题计划进行补充完善。对全办人员,原则上每人每年至少必须完成两篇以上调研文章。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对调研进展情况的督查。二是抓好业务培训。我办十分重视对文字人员的业务培训,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办公室文字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思维,开阔视野,不断涉猎新事物,汲取新知识。另一方面,积极请进来,经常邀请相关领导和部门的同志,讲政策,讲业务,释疑解惑,及时处理与解决我们在调研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抓好考核评比。近年来,我办把调研工作作为科室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个人提拔任用挂钩。每年底,对所有调研成果进行汇编,择优选送参加上级部门的考核评比。同时,组织优秀调研成果评比,以充分调动全办人员投身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四是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定期不定期编发调研专辑,一个时期一个专题,送领导审阅,发镇区和部门负责人参阅。对有上报价值的调研材料,及时改编成调研类信息予以上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加强调研工作,提升调研能力,可说的很多,核心的一条,就是要舍得下苦功夫。最后,我想用恩格斯的名言与同行们共勉:“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卓尔超群” 。

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内容显示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今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两个关键词。如何看待和理解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笔者思考的问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术语。它包含了很多的理解和看法。从哲学角度讲,发展是指事物前进的、上升的变化或运动。发展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对现实世界运动基本方向的如实反映。但就人类社会发展而言, 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符合社会规律的变化,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别无他求的唯一选择。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和人们现在的使用,着重是从社会的经济发展角度来讲的,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全面发展。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来看,它们既有联系又有相互区别。它们是反映同一类事物的不同层次的概念,区别则是在时空上的差别。发展(社会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人类无限生存应该具有的一种发展观点。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江泽民同志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上会议上的讲话)。二者相比较,可持续发展更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关系发展(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联系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整体于部分的关系,它们处于同一类事物的不同层次。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离开可持续发展,发展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发展,就是片面的发展或暂时的发展,就会出现发展的停滞或中断。可持续发展是对发展的延伸和扩展。是对发展本身的形态描述的一个具体方面,更是对发展最终结果的本质揭示。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提供量的积累,提供发展的物质材料;可持续发展为发展准备质的条件,不断的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关系,促使发展的持续性和永恒性。可以看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辩证的统一,它们既互为条件又互相制约。所以,我们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这一辩证关系,一定要认真解决好点和面,暂时和长远,一时和永恒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着实解决好各方的利益关系问题。解决好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抓住人这个发展的主体,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为社会发展和全面进步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有序、更加科学和更加强劲的发展基础。在具体的工作和实践上,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定不移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克服超越实际和时空的一切行为和想法,不急功近利,不主观臆断,按照十七大对发展的总要求,创新思维,拓宽思路,敢于实践,不断提高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和水平,在新的伟大历史时期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规制行政处罚裁量权运作机制的思考


对规制行政处罚裁量权运作机制的思考

行政处罚裁量权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是行政处罚权的核心权力之一,正确地运用行政处罚裁量权对于严格贯彻行政处罚法、合法公正地开展行政执法活动与维护相对人合法公正的权益至关重要。笔者拟从行政处罚法律规范的实质精神方面对规制行政处罚裁量权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发挥传统制度优势规制行政处罚裁量权

研究规制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运作机制,必须发挥传统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与行政制度的优势,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制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规制行政处罚裁量权。

立法上,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立法机关必须进行适度授权,即防止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授权过滥,授予行政处罚裁量权要从实际出发,与行政主体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开展行政执法活动的一般工作量相适应。同时,加强立法解释的控制,通过解释明确立法的目的和法律规范的应有精神实质。

司法上,司法机关要针对因行政处罚裁量权而发生争议的情况下居中裁判,判断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合法公正合理。

行政上,行政机关要对自身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执法行为进行自我审查、监督和矫正,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要进行有效监督。行政机关进行自我审查、监督和矫正时,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理性人设置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目的是权衡各种利益,维护必须的公共利益与相对人的应有权益。

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必须自觉主动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定期向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报告工作,并将自身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政执法行为与处理因行政处罚裁量权而发生的争议的裁判情况向社会公开公布。

设置裁量基准制度规制行政处罚裁量权

在行政处罚领域,裁量基准是将行政处罚法律规范具体细化,形成相对固定的具体判断标准,保证行政处罚裁量权合理公正行使。

总体而言,裁量基准应以比例原则为指导并确定其核心内容,在程序上强调行政参与,依法公开公布于众,反映法治行政的效率、合法、公平、正义精神。只有这样,这一解释性行政规则才能够很好地规制行政处罚裁量权运作。

简单地说,裁量基准即细化法律规范以形成具体判断标准。而这一“判断标准”,犹如对法律规范的解释,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下,这类裁量基准仍然属于一种解释性行政规则而非指导性行政规则。作为一种解释性行政规则,裁量基准当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效力,而这种效力主要体现在保证行政主体按照相对较详细的标准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裁量的程度通常应受到较多限制,一部分限制可以由立法者来做,但大多数任务要靠行政官员来完成,限定裁量权的主要希望不在于立法,而在于更加广泛的行政规则的制定。采用裁量基准,能够确保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过程更加有序透明、处理结果更加公正合理,真正把握行政处罚法律规范的实质精神与现代理性人设置行政处罚裁量权的根本目的。

首先,制定裁量基准应当以比例原则为指导。所谓比例原则,也被称为“最小侵害原则”、“禁止过度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符合行政处罚法律规范的目的,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综合衡量各种利益关系,使其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适应、成比例。可见,在裁量基准中引入比例原则,能够权衡法律正义与个案正义,保障行政处罚的个案实体内容的客观、公正、合理。因此,制定裁量基准应当根据比例原则的相关要求,并充分考虑本地区本部门经手的个案普遍实际,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量罚幅度,具体细化为若干裁量格次,并规定每个格次所给予的不同量罚标准,以求解量罚最佳适度点,确保“过罚相当”,防止轻错重罚,重错轻罚。

其次,构建完善的行政参与和公开公布机制,以保障裁量基准的制定过程符合程序正义,确保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过程更加有序透明。裁量基准的订立既是对法律认识理解的过程,也是行政机关与相对人沟通——协作——服务的过程,其最大的优势是规制对象的广泛而直接的参与,强化行政过程中的利益沟通。行政参与原则,是指受行政权力运行结果影响的利害关系人有权参与行政权力的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对行政权力运行结果的形成发挥有效作用。公平听证是行政参与的核心,保证相对人参与论证制定裁量基准,既可以实现所制定的裁量基准的科学性,也可以增加相对人对其参与制定的裁量基准的认同感,实现减少裁量基准实施过程中的阻力,提高行政效率;同时,有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共同参与制定的裁量基准不仅为相对人在一定程度上知晓裁量基准的内容,而且它更能反映各自的利益需求,使公共利益和相对人的权益处于最佳平衡点上。

第三,制定裁量基准不仅要从形式上细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量罚幅度,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实质上反映法律、法规、规章的内在价值理念,同时还要反映法治行政的效率、合法、公平、正义精神。这既是上位法律规范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裁量基准发挥其效用,促进行政处罚裁量权更好运作的现实要求。

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的经验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受法律保护。同时我国《农业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农业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依法保障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权。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专门规范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纵观彬县法院近几年来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的案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从发包方来说:一是滥用权力,恣意破坏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如燕某与某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一案,燕某耕种多年,后不幸患病不能参加体力劳动,只得转包给其他村民经营,并在村委会备案。一年后,燕某因治病欠外债多,无钱交纳农业税,村委会利用权力,将承包的土地直接划拨给其他村民。不难看出发包方的个别干部不懂法律,也不注重学习法律知识,处理问题主观随意性的问题表现突出。
二是个别村委会,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严重干涉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如某村村民张某承包村委会土地5亩,栽植果树,按期交纳承包费,经营三年,张某外出做生意,于是将承包地无偿借给其兄经营,并向村委会汇报后备案,该村新干部上任,撕毁合同,否定了合同的存在,并收回承包地,同时划拨给本村村民。
三是个别发包方的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有时断章取义,曲解法律原意,对农民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认为是违背原合同强行解除,使农民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是发包方换届干部,不履行交接手续,交而不接,接而不交的现象屡见不鲜,使经营者无法正常生产,妨碍经济的发展。
从承包方来说:一是承包方及经营者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在经营的流转中,主观随意性较大,如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时,摒开发包方不管,双方进行协商,结果未征得发包方的同意,不但使土地经营权不能合法流转,而且引起与发包方的矛盾。
二是因承包方经营不善,只得另找经营较强的人转包。转包时对合同的具体问题约定不明,在实施中,矛盾百出,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为此吵闹,斗殴,造成流血事件。
三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中,往往为了经营的方便,互换承包地的现象尤为突出,互换后,经常发生纠纷。
四是男女双方离婚后,女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通过以上问题的剖析,笔者认为在履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发包方、承包方以及流转中的经营者都要认真学习法律,对经常运用的法律规范要有所了解,签订合同时符合法律规定。
2、要有换位思想,发包方、承包方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分析问题,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使矛盾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3、对发包方的个别领导,尤其邪恶势力掌权的坚决予以打击,按合法的途径进行解决,同时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思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4、一旦双方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的问题发生纠纷,运用法律的有力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保障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正常进行。

土地审计的几点感悟和思考


土地审计的几点感悟和思考

为期三个多月的全国土地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已经告一段落,回顾三个月短暂而又漫长的工作过程,本人作为寿县审计组主审,心中的感触可谓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工作之余,回顾整个工作有几点感悟和思考,特整理出来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启示和参考。

一、团结一心是整个工作成败的保证。

这次寿县审计组共有15位同志,分别来自淮南市局和凤台县、潘集区等3个不同的单位组成,由于大家能力有大小、性格有差异、分工有不同,绝大多数的同志都没有在一起工作过。能否配合得好当初我还真是捏了一把汗。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整个审计期间,寿县审计组全体成员在组长舒扬同志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台,大家团结得好像兄弟姐妹似的。往往是舒扬组长工作做了部署,立刻大家就尽心尽力去完成,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工作“干多干少”红过脸、闹过意见,不仅如此,哪个小组遇到暂时困难只要打个电话,其他小组的同志马上就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帮助解决问题正因如此,寿县组的工作之所以取得一点成绩,不仅审计署特派办、省市对我们工作给予认可,而且被审计单位也给予我们很高地评价。“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成绩”等等过去耳熟能详的话,通过这次审计个人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二、工作扎实是取得成绩的基础

成绩是检验工作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这次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审计对绝大多数的同志来说都是新课题,为做好这次审计,寿县审计组的组长舒扬同志从刚开始就要求大家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来对待。首先必须吃透工作方案,弄清楚操作指引,为此大家都在拼命学习,尽快搞明白自己这块工作。同时为了提高效率,审计组也做了较科学的分工,分别为财政小组、土地规划、审批、供应小组、工业园区小组、土地储备和融资平台小组和耕地保护小组,每个小组各3人,这样既保证工作力量,又不致于窝工。比如园区的谢志娟、倪红艳、许亮等三位同志,为了更扎实地搞清整个园区的情况,干脆就吃住在园区一个月时间,他们不顾工作环境的艰苦,远离大部队的不便,舍小家、顾大家,克服了审计中的重重困难,较圆满了完成交办的审计任务。特别到了审计后期,各种审计报表填报成了最严峻的任务,舒扬组长以近乎苛刻的标准对待每个数字的来源,她不仅自己亲自撰写审计交换意见稿,而且对12张报表的勾稽关系、问题表述、报表与交换意见稿之间的关系一一做了核实。在舒组长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大家工作到夜晚12点以后是家常便饭通过努力,寿县组的工作成效突出,报告、报表内容扎实,差错率小,在全省报告报表汇总中应该是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审计小组。

三、廉政敬业是保证工作成效的关键

这次审计是第一次地方审计机关全面参与审计署项目,“地方军”变成了“中央军”。因此在廉政方面、保密方面要求得特别严格,不仅要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 ,而且整个审计全过程不宣传、不报道。为此,审计小组全体成员都签订了廉政承诺书和保密承诺书,大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到位,特别是在一些细节上注意,比如大家尽量在一起工作、就餐,除非是下乡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赶回的,同时审计组还委婉地拒绝了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宴请、旅游、赠送土特产品等要求。我们还按照西安特派办要求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各项纪律。并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廉政纪律、“八不准”审计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教育,教育引导审计人员牢固树立纪律意识,以严明的纪律保证做好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工作。工作中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也是取得一点成绩的关键,审计组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工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又与寿县、县委政府积极协调配合,提出问题建议准确到位,并为政府今后工作指出了整改方向,寿县政府给予审计组很高的评价:“审计组同志恪尽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审计八不准规定,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高效廉洁、严以律己的工作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县各级各单位学习的楷模”。

四、能力提高是参与审计最大收获

能亲身参与这次审计的同志,大家体会最多的恐怕是累与苦,但是在苦与累的同时,我想可能大家还有一个体会,那就是个人能力的快速提高。审计署的项目,时间紧,审计质量要求高,这就逼迫每一位同志自觉学习,尤其是国土审计这一块对绝大多数同志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可是通过这次审计后,每一位同志都或多或少有所收获,这可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对于本人来说收获主要有三:一是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国土审计涉及方方面面,通过三个月的学习,由过去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略有掌握过去从来没搞过档案管理,这次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并亲自参与,过去不懂的词语现在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永远是属于自己的,甚喜!二是向审计署特派办的同志学习了“敬业和奉献”的精神。原来自认为地方审计的同志工作比较辛苦,但是这次近距离地接触到审计署特派办的同志,才发现人家才是真正的敬业和奉献,且不说特派办的同志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0点多(本人经常晚上9点多接到省组主审的电话),就说特派办的同志每年在外地工作时间长达11个月这一点绝大多数的同志估计就受不了了,真是十分佩服和感动。三是也向市局的同志学习好的经验和作风。通过三个月和淮南审计的同仁朝夕相处,也学习了以舒扬同志为代表的市局优秀审计干部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良作风和先进的审计理念,与市局相比,我们县区局无论是在工作作风、审计经验、审计方法、审计手段、还是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知耻而后勇,相信经过这次审计学习、交流,县区的工作一定会有所进步。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