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臭鼬工厂传奇掘取航天强国建设启示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从臭鼬工厂传奇掘取航天强国建设启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臭鼬工厂传奇掘取航天强国建设启示

在台湾出版的《航太巨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评价:臭鼬工厂以企业化的经营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带领一群积极进取的专业工程师,以无比的创造力发展出美国国防科技中最机密、最先进的武器产品,更以迅速、有效的成本控制著称于世,从而成为全世界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大型公司所效法学习的标杆。
从最初的简陋仓库式办公室、10多位工程师、薄弱的型号项目基础,到主导美国最机密的先进技术研发的高效率创新团队,具有传奇色彩的臭鼬工厂在短短几十年间漂亮地完成了多级跳,并至今保持着旺盛不衰的发展势头,这与其独特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密不可分。
而今,这些被后人归纳总结为“臭鼬管理法”的金科玉律,也已经冲破航空航天领域,并在工业、商业等众多领域的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其耀眼的光芒。翻阅《臭鼬工厂传奇》,回顾臭鼬工厂成立至今的日子,历数商业战场上翻版“臭鼬们”的大获成功,也能从书中和实践中汲取航天强国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自由、自由还是自由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自由,喜欢自己做的事是幸福,相信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渴望得到如同臭鼬工厂的设计人员们所身处的这种工作环境:自由而高效。用时下流行的一句羡煞旁人的话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由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还有人给钱!”
臭鼬工厂的工作团队最让人眼馋的地方就在于,科研人员最大限度地拥有脱离事务性工作的自由。
而事务性工作缠身恰恰是高科技研发工作的最大天敌,科研工作一旦陷入数不清的繁文缛节之中就势必会牵绊有限的精力,这也是科研工作者们最大的悲哀。表现再好、本事再大的员工都会被沉重的会议文件和规章制度捆住手脚。
二战期间,洛克希德公司将其预先研究发展项目部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伯班克一个不为人知的“马戏团帐篷”里(起初的工作场地是工作人员自己搭建,墙体用闲置的发动机包装箱堆砌而成,屋顶则是用从马戏团租来的帐篷),靠近一个塑料工厂。这个地方气味非常难闻,人迹罕至,“臭鼬工厂”由此得名。
这个秘密的研发基地藏得如此隐蔽,既不是囿于公共关注,也不是惧于敌国间谍,在其创始人凯利·约翰逊看来,臭鼬工厂所要远离的恰恰是组织本身以及组织所限定的工作模式。
正如比尔·詹森在《简朴》(Simplicity)一书中所言,随着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工作模式就会从“做事情”逐渐转向“做选择”,组织的规章和流程,往往把员工拖进程序的泥沼,来回往复地从事着很多毫无创造力的事务性工作。
而研发人员大多喜欢实实在在地做事情、做东西,厌恶做流程、做选择。凯利·约翰逊正是以这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自治的“臭鼬工厂模式”,让研发人员脱离了官僚组织和条条框框。在那里,研发人员可以根据项目本身的价值和个人喜好选择研究方向,可以不用担心朝令夕改的风险,可以自由地从事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我希望能在设计师和制造者之间架起一个畅通无阻的交流渠道,给他们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创意的种子在这个地方盛开灿烂之花!”这是臭鼬工厂创始人凯利·约翰逊打造这个自由团体的初衷。而就像谢尔曼·穆宁(臭鼬工厂第三任总裁)在《这是洛克希德公司》手册中提到的臭鼬工厂的基本哲学之一就是,让你的员工放手做事,你将惊喜地发现他们的成果将有多么的辉煌。
从143天完成美国第一架实战型喷气式原型战斗机Xp-80的研制记录,到先后放飞U-2、SR-71、F-117A等世界级著名军用飞机,再到成立之初就保持至今的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这就是自由的力量。
创新魔力无处不在
臭鼬工厂的创新无处不在,大到整个工厂组织、结构的创新,小到某个产品、技术的创新,正是在这些创新动力的推动下,臭鼬工厂一路披荆斩棘。
臭鼬工厂的成功首先来自于其组织创新。正像《臭鼬工厂传奇》一书中提到的,作为大企业内部的强大创新团队,其组织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组织小更利于创新“施展拳脚”;但同时,小组织大多会面临资源不足的困窘,在研发或是新产品引进上缺乏保障,不免会给创新掣肘。相反,组织大了,实力雄厚,利于创新突破;但规矩多、程序复杂一向是大组织的通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了创新。
臭鼬工厂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正是由于兼得二者之长。一方面,它有大组织为靠山,各种资源保障充足,可谓“不愁吃不愁喝”;另一方面,它又能以一种独立的方式运作,摆脱掉臃肿组织的诸多束缚,轻装上阵。
臭鼬工厂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打破了繁琐冗长的传统管理束缚,追求一种简单快捷、自由奔放的风格,为项目成员提供

从臭鼬工厂传奇掘取航天强国建设启示第2页

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能够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从而有利于尽快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在这种组织创新模式的催生下,施乐的polo Alto实验室、美国ATT的贝尔实验室,“曼哈顿计划”、IBM的“国际象棋项目”、BMW的“i项目”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些都是商业化臭鼬工厂的典型代表。苹果公司的Macintosh电脑、兰芝笔记本等很多产品也都是在这种组织创新的模式下生产出来的。
而结构创新则以扁平化的简单结构,达到了立竿见影的直达效果。
高科技研发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越简单的工作模式、越简化的工作流程,越能够让研发人员更少地感受到来自组织制度的限制,从而更加自由地思考解决方案,高度专注于工作。
臭鼬工厂是一个决策者直接领导下的独立部门,领导层可以迅速作出主要的技术决定,不需要向上级部门汇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管理层也很少对这些决定说不。如此一来,就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整个工作过程也不会受到其他部门的打扰,流程简单而顺畅。
创新的方式方法纵有千种万种,归结到最后,有一点不容小觑:鼓励创新,就必须要有欣然接受失败的准备和勇气。在臭鼬领导人们看来,“只要你正在做知道怎么去做的每件事情,即使失败了也无所谓。从头再来,重新努力,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学习。失败的同时也是在挑战极限。如果你没给你的人尝试失败的机会,那么你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让人“上瘾”才是上策
在臭鼬工厂,内部研发工作启动之前,决策层和研发人员必须充分回答三个问题才能动用大量资源开始投资:第一,有没有价值?第二,用户会不会认为有价值?第三,用户如果有钱会不会买?显而易见,在这个不可回避的环节之中,用户及其反馈被置于很高的位置。
如果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才会进入后续阶段的投入。当然,最先可能是要由臭鼬工厂自己“买票”,把项目带到用户愿意为以后的研发买单的节点,这样既可以抑制风险,又可以使项目向前发展,真正做到“两不误”。
同时,臭鼬工厂让用户接受的不仅是他们的产品,更多的是他们的理念、他们的模式。比如,他们会主动向用户推介创新,帮助用户接受创新,即使很多想法都非常的疯狂而离奇,但臭鼬工厂坚持通过带给用户一种完全与众不同的体验,或让他们看到梦想的方式,保持用户对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用户的习惯和需求一旦培养起来,也就不愁未来发展没人买单。
尽管如此,但是在市场方面,臭鼬工厂背靠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不得不向航空领域的“老大哥”——波音公司学习取经,学习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预判力,学习其能最大限度赚取“回头客”的产品支援保障能力。
波音公司之所以能在民用航空领域独占鳌头,与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精准的市场预判力密不可分。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波音公司嗅到了民航客运在运输速度和运输量方面潜在的需求,在没有任何预定货的情况下,冒险独资研制了喷气客机波音707。而这款客机一举成为民用航空进入喷气时代的标志,波音公司也从此确立了其在民用航空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波音公司的产品支援体系保证用户在零备件损坏需要更新时能够最迅捷地获得备件,并保证用户能够获得最优质的培训和最完善的技术服务。
雄厚的实力和一流的服务是企业独占市场鳌头的最根本原因。学会培养用户需求和习惯,让用户对产品和服务“欲罢不能”。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从红军长征精神到航天精神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一代代官兵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一起,谱写了中国尖端科研事业的不朽史诗,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次辉煌:成功发射40颗卫星、6艘飞船,和一枚枚火箭……同时,也付出了52个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
捧读这个先进的群体、这批特殊官兵的事迹,我们不禁想起了这样一群人和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红军长征精神。
整整70年前,当三支长征大军在西北的黄土高原紧紧拥抱的时候,他们的身后,同样是一部世所罕见的伟大史诗: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74华里……
从长征路到飞天路,贯穿两部伟大史诗之中的,是同样一种精神。这便是自主创新、敢闯新路的精神,这便是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精神,这便是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
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首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使党和红军,使中国革命的命运和前途转危为安;长征途中,党领导红军突破了几倍乃至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战士跨越了雪山草地,仅是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就超过了400人。
作为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生生不息,航天精神的源头无疑就是长征精神。
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同样靠的是自主创新,是自强不息,是航天官兵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勇于牺牲和奉献。面对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一系列封锁,他们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发展;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他们战天斗地风餐露宿;面对一次次危险的试验任务,他们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即使死后也要选择大漠作为最后归宿,守望着茫茫荒原万古不灭的篝火,守望中国航天和尖端科研领域一次次辉煌的腾飞。
他们,无愧于红军的传人;他们,无愧于长征的接力者。
长征途中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孙继先将军,在48年前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身——中国第一个导弹综合试验靶场的第一任司令员;而参与指挥那场战斗的聂荣臻元帅,则成了我国国防科技尖端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元帅和将军,都把自己的归宿选择在大漠戈壁的发射架下,而中国的运载火箭也定名为“长征”,这不仅仅是巧合。
当一枚枚火箭直刺云霄的时候,全人类几乎都看到了箭体上那两团鲜明的标志:长征。
长征精神薪火相传,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上,长征的后来人无疑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新的史诗。

中国建设银行实习心得


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转眼就过去了,现在建行紧张有序的实习生活让我一改从前自由散漫的作风,自觉融入到这个优良的工作环境中去。生活节奏变得规律,每天准时上下班,上学时候的散漫、轻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师傅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各方面进步都很快,对银行工作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银行工作首先要抱着“认认真真工作,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在实习岗位上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对工作每一笔业务都要谨慎小心。在银行业谁赢得了客户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一颗浮躁的心归于平静,但不缺乏激情。刚从学校走入社会的我有一颗不安静的心,而从事工作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个人的发展和能力的进步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能,更需要对工作的忠诚和以工作为中心的职业精神,即做事能沉得下心。这主要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许多小事上,从细节处入手。在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除了要加强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外,更应该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同时,我也领悟到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区别。工作说不辛苦那是假的,参加工作后让我进一步领悟到生活中的本质东西,即你要成功,你想得到你所希望的状态,首先你必须付出12分的努力。实习以后,我们才真正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在大学里学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实习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除了英语和计算机操作外,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点知识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要虚心请教他人,并做好笔记认真的去理解分析。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社会所淘汰!

我最欣赏把撒哈拉沙漠变成人们心中绿洲的三毛,也最欣赏她一句话: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成为空白。成功女神并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参与、尝试过的人,即使没有成功,他们的世界也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实习的工作是忙碌的,也是充实的。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领悟而扩展。当我转身面向阳光时,我发现自己不再陷身在阴影里。我开始学着从看似机械重复的实习工作中寻找快乐,我快乐实习工作着,游刃有余。

学习强国心得体会: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强国: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学习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可或缺的事物。但是,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所提供给我们的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网络安全情况着实不容乐观,诸如网络诈骗、病毒攻击等多种负面现象层出不穷,社会公众对打造“安全网络”的呼声越来越高。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打造“安全网络”,就必须要读懂习近平的网络安全观,特别是其中的“法、管、智”理念,更值得深入解读。

以法奠基,方能固本。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各领域能够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保障。对于互联网来讲,虽然其无形无疆,但也要坚持“依法治网”。也正因此,在习近平的网络安全观中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立法规划,完善互联网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空间,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这一重要论述,无疑指明了打造“安全网络”的基础在于法律的完善与执行,根本在于所有的网络行为必须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出“圈”就要受罚,在“圈”内就会受到保护。要真正以法治之力为互联网的安全和净化奠定坚实基础,将法律法规作为互联网的安全边界。

以管图强,方能有序。网络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大局,这一点众所周知。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一系列新闻造假、泄密造谣事件,让网络安全的现状实在让公众难以认可。而习近平正是看到了这一现实问题,也感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强烈诉求,所以才在他的网络安全观中明确强调了“管”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提出,要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有效应对网络发展所带来的新的安全挑战。这就告诫各级管理部门,必须以习近平的“管”理念为参照,详细对照检查自身管理行为,革除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等明显弊端;要对互联网的媒体属性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的正确运用和安全;同时,所有的党员干部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以各种网络平台为“战场”,开展好互联网上的舆论工作,确保永远掌握主动权,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诚然,这些管理工作并不轻松,但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互联网来讲,以管图强,方能有序。如果没有有效、有力的管理,那么互联网不仅自身安全难以期待,甚至连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大局也会深受其害。

以智求盛,方有未来。互联网的优势不言而喻,它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当下,打造一个安全、向上并对社会有益的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面对这种情况,习近平高瞻远瞩,将互联网的建设统筹到了全局发展之中。他强调,建设网络强国,并将这一战略部署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笔者要呼吁的是,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智取”。具体来讲,就是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使其成为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窗口;同时,要坚持网络技术、网络文化、信息经济齐头并进的互联网发展理念,实现对网络安全的全面保障;最为关键的是,要强化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最坚强的智力保障。

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学习心得体会4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社会大众的一份子、作为全国7亿网民中的一份子、作为新时代中国人中的一份子,我感到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还更多了一份责任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不是一个机构、一个科学技术者等个体的工作与责任,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持之以恒奋斗的目标。忠诚 作为中国人,人们常说“我感到自豪、我热爱我的祖国......”,我却认为仅仅说说是并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从思想上、行为上忠诚于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是十全十美的,然而一个忠诚于自己国家的人的人格就是最高尚的,他的意志就是最坚不可摧的。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发现跟不上节奏,网络空间中的种种信息、技术为大家的生活带来新奇、刺激、质疑、恐惧,正能量种种,负荷量却也不居小数。面对网络空间纷繁多彩的信息,不能盲从,要具备分辨是非与正谣辟谣的理性,要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事实,不应该因为一条来源不明的信息的出现而动摇自己,或是轻易质疑国家的决策与发展方向,甚至是为了“一解私愤”而在网络上发布、传播虚假或是不文明信息。

忠诚也是一种信任,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不断受到新挑战的时代,以忠诚为首就是对网络发展最大的信任与支持,就是为网络良好的生态空间种下的“小树苗”,是为网络安全发展设定安全密码锁。干净 一个人想要得到人格的升华,就应该要干净做人,具有干净的思想、干净的灵魂、干净的行为,所谓高尚、磊落都无疑要干净。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与实体经济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相同步的课题,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维护网络安全发展,构建文明生态的网络空间,是大众的共同责任,就需要大众从思想上就干干净净的参与网络信息交流,干净做人干净做事,在网络交流平台上不颠倒黑白、不制谣传谣、自觉抵制不文明信息与网络犯罪行为,从自我做起、从人人做起,将会迎来整个网络发展空间的干净。担当 作为90后的一份子,自己是新时代的一类人,身上无疑有着我们这一代人的阳光、热情以及时代的责任,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号召,让自己奉献出微薄之力,我们需要有担当。或许我们懂不了核心技术,或许我们做不了经济学家,或许因为我们的稚嫩而会受到大众的质疑,那又怎么样呢?我们要的是坚持自己的追求与信仰,担当自己的社会责任,甚至说在建设网络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只能做网民的角色。那么,我们就好好做网民,不抹黑不添乱不危害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传播与发展,通过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带动普遍人积极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安全的网络强国建设。

第二遍

党的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新技术园区,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以历史视野把握时代脉搏,从多个层面论述了科技对中国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并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谋篇布局。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充分认识科技在深化改革全局中的决定性作用,对于落实中央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项部署意义重大。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看,科技革命常常是改变国家力量和世界大势的转折点。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导致了世界中心的转移,同时伴随着大国的兴衰交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中华民族并不缺乏创新禀赋,历史上也不乏闻名于世的创新成果。18世纪后,因为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的心态,科技创新被视为奇技淫巧,创新的活力被扼杀,致使中国与一次次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失之交臂,同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渐行渐远,屡次错失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最终沦落到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地步。

历史的发展证明,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国家的综合实力,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国家力量的强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科技实力赢得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放眼全球,世界各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争取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发展主动权。美国强调“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是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力图保持领先优势和对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欧盟提出要建立创新型欧洲,探索欧洲复兴之路……在群雄逐鹿的国际竞争中,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据先机、赢得优势。

从科技发展史来看,科学进步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变得越来越短。相关统计表明,19世纪科技成果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现在每35年增加一倍。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19世纪时为50年,20世纪中叶是7年,近年来这一周期在某些领域中大幅缩短。当前,高能物理、生命科学等基础科学领域有望实现革命性突破,大数据、3d打印、新能源等已经拉响了商业和产业变革的前奏,这些颠覆传统认识的创新技术,不仅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将改写人类文明的进程。

面对即将来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我国应把握机遇,在关键领域掌握一批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争取在产业变革和新的市场竞争规则形成之际参与其中,用科技创新赢得话语权,参与竞争规则的制定甚至主导市场的建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与传统科技大国一较高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赢得先机。

“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是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此前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赋予我国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我国才能有效克服资源环境制约,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创新驱动发展是对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超越,是对集约型发展的升级版。与过去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粗放式发展,以及强调生产要素质量及利用率实现的集约型发展不同,创新驱动发展是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核心要素,通过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在全社会的推广和扩散,改造物质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催化管理创新。继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创造出新的增长要素,从而实现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说,科技创新关乎中国经济转型的成败。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科技潜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要实现爆发性发展还面临着体制问题,如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应用开发项目与需求脱节、科技评价导向问题导致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这一系列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潜力的充分释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第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落后、高产值而低收益的症结在于,我们在许多领域中没有核心技术而受制于人。要实现弯道超越,我们就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发展往往要经历一个从跟跑到并行再到领跑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做了30多年的“跟跑者”,积攒了丰厚的物质基础,现在要通过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实行税收优惠等方式,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在创新的同时还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这样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第二、确保创新成果的推广、扩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市场是社会需求的风向标,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就是要让市场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根本力量,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竞争之中激发有价值的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扩散,使之转化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政府是科技创新这艘巨轮的掌舵手,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的今天,要求政府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的领域积极作为,优先支持那些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科学技术,重点突破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市场失灵之时准确把握社会需求,以长远而敏锐的视角确定总体技术方向和路线,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

第三、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的过程中,推动构建高校、院所与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要用好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一方面要提高优秀科研人才的待遇,为其提供更为舒适的科研环境,避免国内人才流失;另一方面要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还要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的评价机制,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心得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同时又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对我们作家艺术家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家艺术家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者,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而伟大作品需要伟大的艺术家来创造。从创新到创造,要求作家艺术家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大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十八大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承载着13亿民众对未来福祉的期望。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中,不断强调把文化建设摆在前所未有的位置上来,文化强国的路线图已然清晰。循着这条路径展望未来,我们看到的将不仅是国家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更有人民精神幸福指数的大提升。这让我们看到了将来的国家文化事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的幸福指数也会不断上升。

当你和爱人牵手走进电影院享受视听盛宴时,是否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20xx年电影产量达791部,国内票房超过131亿元?当你手捧一本心爱的书籍忘我阅读时,是否知道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已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当你行走海外意外于洋面孔竟纷纷说起汉语与你交流时,是否知道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仅孔子学院就已在100多个国家落户,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类似这样的图景与成绩单不胜枚举,而这些图景的背后,则是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时代大背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经济跨越发展、社会民生改善的同时,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中国人在文化领域的追求越来越呈现出高层次、多元化趋势。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从物质、精神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入手,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果实。着眼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从十六大以来,我党突出强调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至今已经10年,在这十年里我县文化领域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对我市文艺界的改革、发展,感同身受。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培养可造人才,不断壮大艺术创作队伍和连续开展书画活动是近年来我市文艺界最大的变化。十年巨变,我市中老年书画协会、老年大学书画班、学前儿童、中小学生书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包括社区居民、山区农民们都开始对书画艺术有了不同的见解,在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下,各种画廊也相继开门,这些都是以前不曾见到的。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市书画艺术作品从创作技巧、绘画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类书画作品也常常被选送到省内外展出。不仅如此,我市各县区市也纷纷组织开办了书画交流会等文化活动,这无疑对我市文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完善国防动员体制。”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向21世纪,向全党、全军提出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作为主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业务部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努力推进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进一步统一对加强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江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形势下,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继续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国防实力。”民兵、预备役部队是我国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于增强国防实力,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适应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正如《讲话》所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很不太平。”应当看到,世界霸权主义加大了对我国“遏制”、“围堵”的力度,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国在国际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还要看到,随着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些主要国家为谋求新世纪的战略主动,在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加速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战场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编成一体化,指挥自动化,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军事领域的竞争,日益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将军队的发展蕴含于综合国力的发展之中,将战力的增强植根于雄厚的潜力之中。减少常备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健全动员体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明显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我们必须牢记江总书记在《讲话》中“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的教导,在加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常备军和后备力量是构成国防力量的两大支柱,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常备军的国防,是经不起战争风浪考验的、脆弱的国防;同样,没有后备力量的国防,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国防。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协调发展,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常备军建设,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打牢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基础。这样,才能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才能迎接世界军事变革带来的挑战。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讲话》指出:“我们有最大的诚意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能承诺放弃武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制止任何‘台独’分裂图谋。”要确保我被迫使用武力时“打得赢”,我们还是要靠人民战争这一克敌制胜的法宝,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敌人最害怕的。越是高技术战争,越要发挥三结合武装力量的整体威力,越要坚持打人民战争。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是进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坚实基础。民兵、预备役部队不仅是直接参战的实战力量,而且是担负战场勤务的骨干力量,也是补充兵员、组建扩建部队的主要来源。只要我们把后备力量建设搞好了,把动员工作搞扎实了,就能聚万众之心,举三军之锐,倾举国之力,泰山压顶,重拳出击,打一场以现役部队为骨干,以高技术装备为杀手锏,以民兵、预备役部队和广大群众为基础的人民战争,就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民兵、预备役人员年轻力壮、文化素质高,而且组织严密、突击力强,是生产力中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一部分,不仅是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而且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还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把后备力量建设搞好了,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就可以在促进改革、发展经济、保持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贯彻落实《讲话》关于“要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深化调整改革,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教育训练,改善武器装备,努力建设“数量充足、质量较高、动员快速、机制完善”的强大国防后备力量。
一是抓改革,促发展。《讲话》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表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事业兴旺发达的动力;反之,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就只能落伍于时代。当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概括讲就是“两个不适应”,即: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不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要求。如何做到“两个适应”,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创新。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就是要解决民兵、预备役部队“编得好、管得住、召得来”的问题,使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适应城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适应平时和战时遂行任务的需要;在民兵、预备役人员流动性增大的情况下,建立健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关键时候,召得回、收得拢、拉得出、起作用。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新要求,就是要研究民兵、预备役部队平时的编法、训法和战法,研究战时的用兵之道、破敌之招、胜敌之法,不断提高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二是抓重点,带全面。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在抓重点上下功夫、见成效、求突破,有所取有所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在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后备力量建设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更要把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抓好那些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地区、重点对象、重点工作。民兵,要重点抓好骨干力量建设,增强“四个能力”,即:增强配合我军防空作战的能力;增强配合我军海上作战和支前的能力;增强维稳应急的能力;增强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的能力。预备役部队,要突出重点部队建设,确保这些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预备役登记工作,要重点抓好首批动员对象,等等。总之,要通过突出重点,带动一般,走活全盘,促进国防后备力量的整体建设。
三是抓质量,上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加强质量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优化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织结构,把那些高科技人才编进来,多组建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对口专业分队,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科技含量。要大力开展科技练兵,改革训练内容,增强训练的针对性;运用高科技手段,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利用科技优势,改善训练条件,保证训练效果。要在立足现有装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不断增强主要方向、重点人防城市和边海防地区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作战能力。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队伍纯洁、政治合格,听党指挥、跟党走。
四是抓作用,作贡献。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世纪全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各级人武部门要带领民兵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生产、振兴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抢险救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突击队作用;在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中的卫士作用;在学科学、用科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完成,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事。西部地区各级人武部门要抓住机遇,精心组织,成建制、多形式、大规模地组织各族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重点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担负急难险重任务,为再造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作贡献。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头绪多,涉及范围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必须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讲话》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12亿多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民兵、预备役部队是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是永远不变的军魂。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民兵、预备役部队才能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人民武装的根本性质,才能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一致,才能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重大课题。
必须坚持双重领导制度。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实行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是我国后备力量建设的传统领导体制,必须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各级人武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组织和协调社会各个部门,重视、关心和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党政军民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出军事效益,又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必须坚持发挥人武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人武部门是主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做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动员工作,必须把主要精力、主要力量和财力、物力用到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动员工作上来。党委要重点抓,主官要亲自抓,机关要合力抓。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开拓新路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再造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辉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思考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