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一专多能培训心得

生活是多元的,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想法,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音乐教师一专多能培训心得”,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音乐教师一专多能培训心得

一路欢声,一路笑语,一路疲惫,一路汗水。为期十一周的**市音乐兼职教师“一专多能”培训在炫丽的乐章中落幕了。

令我记忆最深的,是那条通往****学院凤凰音乐厅的大道。大道旁,山丘似的草坪已近枯黄,但一种崭新的葱绿和茁壮正在根系孕育。我每次匆忙的脚步声总会和那勃勃生机应和,感觉背着厚厚一撂音乐书,身子虽然沉重,但能无比幸福地飘浮在有音乐灵性浸透的空气中。当音乐厅的旋律响起,我久久地沉醉,义无返顾地成长,最终修炼成一个精灵,从血肉到灵魂,都由音乐元素构成。

这次培训,有**音乐学院副院长杨华和兴化第二实验小学的音乐高级教师**的教学教法课程。两位专家指导我们如何让音乐教学变得简单又多姿多彩,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突破重难点,学习经典范例,又有自己的思想。

如听赏《小鸭子》这首儿歌,我在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声韵训练,一起学习的老师都很配合成为我的“学生”。我指导“学生”边唱歌曲,边借助旋律的韵味,模拟鸭宝宝在鸭妈妈的带领下第一次感受下水嬉戏的快乐与新奇。杨华院长播放了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边让学生学唱,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水的柔波,充分体现了律动感。优美的旋律竟能如此生动地模拟出五彩斑斓的幸福生活场景!

在合唱指挥上,我的左右手不能明显区分节拍与旋律,手腕因为学习舞蹈的原因,总会不由自主动起来。在**教授不厌其烦的教导下,我控制自己手腕的小动作,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十指、手腕、双臂等身体的每部分。站在前面指挥,我发现自己似乎成为全军统帅,魔力四射。培训回来后,我在自己的课上运用指挥引导学生合唱,得心应手,引导自如,学生学习效果比以前出彩。虽然我永远无法做到朱教授那么传神,但是,我在教学中再也不怕二轮唱、高低声部的复杂指挥了。我还拍摄了很多教授的经典指挥视频,便于反复对照学习。

学习骆天天的乐理与视唱练耳以及音乐欣赏课程,让我发自内心地喜欢她的课。她让我重新理顺了乐理知识构建的框架,如同将整个圣殿都移植在内心,每一处风光旖旎的角落都不再陌生。

我一次次端坐音乐204教室,跟随两位器乐吹奏家再次学习竖笛和口琴。无论熟悉还是陌生的歌曲,优美的旋律水一样在室内漾起,让我激情燃烧……

即兴伴奏也是我渴望学习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老师**以优雅的风度、高超的伴奏技艺,以及在琴键前的淡定、从容气度,一下子征服了我以及其他小伙伴们的心灵!在她的魔幻圣手之下,我们感受到一向熟悉的小学音乐教材,骤然具有了无可匹敌的魔力!我在她的引导下,对伴奏入迷了。在华美的和弦伴奏之下,看似简单的课本经典曲目,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在老师教学时,我们忍不住走上前去,将她演奏时的经典场景拍摄下来,以便今后细细品味、研究。

历经两个多月,从硕果累累的秋季到银装素裹的冬季,我如一块求知的海绵,不断地吸收着无尽的能源,希望自己也能给孩子们的音乐课堂带来华丽的蜕变。

这次培训留给我这么多美好的回忆,唯一遗憾的是因本校舞蹈比赛,培训缺席两次,尽管我的培训成绩达到了“优秀学员”的条件,但没有全勤让我与“优秀学员”擦肩而过。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肯定,心里难过是必然的。但是,最后汇报演出时,我收起眼泪上台参加伴奏与指挥。

培训已经结束,听说以后也不会再举办了,但是我会永远把这份学习经历深藏于心灵深处,在我疲惫的时候会随时翻阅,给自己以前进的动力。白玉微瑕,留给我的是更多的念想!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音乐教师等级认证培训心得


6月9号,我去中央音乐学院进行音乐教师等级认证的培训,这次培训给我的感触和学到的东西特别多。使我认识到以前不曾想过的儿童心理问题,知道了声乐里面什么才是最好的,最美的声音和正确的发声是什么样子的,还有真正的声乐艺术是应该怎么去欣赏。

9号上午,由中央音乐学院的副院长周海宏教授给我们讲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心理问题析解。首先周教授讲的是现在孩子从小在学习钢琴上遇到的所有问题。开头周教授就问了一个人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高压电线是不能摸的。这个常识人人都知道,但是现在社会上却有许多的家长都在孩子的学琴问题上变得分不清对错了。其实现在社会上、家庭中都一致认同于孩子只要学习钢琴,那就要靠严厉和打骂,甚至于许多的老师或者说是音乐老师甚至钢琴老师也这么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好。因为这种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认识却造成了许许多多孩子的悲剧,许许多多孩子不快乐的童年,乃至对整个人生都留下了伤害。

首先周老师讲到:孩子为什么要学琴?

我也对这个问题有很大的疑问。试问有多少的孩子学习钢琴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和喜欢?周老师首先分析人的心理。那就是每个人的行为形成之前是由需要和目标产生的。而孩子学习钢琴是他们自己的需要和有远大的目标吗?没有,他们还小,他们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关爱,小伙伴的友爱和一段快乐的童年。家长为什么让孩子学琴?家长都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双手的协调性等等等等........但是孩子由于钢琴的练习曲弹得不好,指法不对,不愿意练琴便受到父母的责骂、强迫。再面对老师的时候胆怯,不敢弹。时间久了恶性循环,难道就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了?孩子每天都在不情愿的气氛中弹琴就为了完成每天2个小时的练琴任务,机械的拨动手指,难道就陶冶情操了?而双手的配合协调问题,并不是只有钢琴可以锻炼孩子的双手协调,现在孩子的益智类玩具特别的多,锻炼孩子双手协调的也特别多,不只有钢琴可以。

而有的家庭中,自从孩子开始学习钢琴,就变得对孩子特别的严格,只要不练,或者练不好,就没有好脸色了,只要练得好了全家人都高兴了。所以许多孩子都认为自从我开始学琴了爸爸妈妈就都不爱我了。而孩子有时就会为了能博取父母的一笑而克制自己想要去玩的心态去练琴。孩子是多么的可怜,那么小就没有了自由,还需要用牺牲掉自己的快乐来博取父母对自己的微笑。因为他们需要关爱。这还是比较好的例子。有的孩子不愿意弹就是不愿意弹,然后父母就严厉相向,孩子就只能用反抗、反感、非常不情愿的心态去练琴。而这种抑郁的情绪状态持续久了就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全面的影响。所以那样做并没有给孩子带来一点好处,反而带来许多反向的不正确的思想。

为什么孩子特别不愿意练琴?因为刚开始学习钢琴都要练习拜尔、车尔尼还有哈农。枯燥无味的练习曲一练就要练两个小时,一直练一直练,不要说是孩子,就是成人也有许多受不了的。再加上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最后把最初的一点兴趣也给磨灭了。

怎样让孩子尽量可以愉快的学琴?

1、首先让孩子喜欢钢琴优美的旋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听到或看到美的大家都喜欢,因为审美需要。而审美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感性需要。孩子也一样,所以给孩子的作品一定要是孩子喜欢的。同样是锻炼一个指法的可以多拿出几首让孩子选择,这样他就更愿意去弹,如果这个指法的没有孩子喜欢的,没关系,那就不练了跳过去选择别的,总有孩子喜欢的。这时家长或者是老师就要问了,那那个指法不练怎么行呢?可是又为什么不行呢?就会有人说那就不专业了。那又为什么要让孩子那么专业呢?学琴的最根本是什么?陶冶情操、培养自信心.....让孩子做不情愿的事情就能达到目的吗?no.恰恰相反。周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带他的孩子去上钢琴课,上完一节课之后,家长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说老师您看我们孩子还能上去吗?而那位本不怎么幽默的老师回了家长一句很幽默的话:你想让你的孩子上哪去?这就是许多家长的问题,好像家长让孩子学习钢琴就是让孩子成为郎朗,成为李云迪的,如果成不了还不如不学呢。为什么家长不只是抱着让孩子可以开心,可以快乐单纯的思想来学习钢琴呢?周老师又举例子每个职业都是有金字塔结构的,比如说中国政治有xx,下面就是中央的各个领导人,再往下是人大常委,然后是省长还有市长、县长、无数个公务员。难道成不了xx那就都不要再学习了吗?还有中国体育界有刘翔、姚明,再往下是国家体育局教练,全国体育局教练,然后是全国体育局的学员,再然后各个大学体育老师,中小学体育老师,再然后就是全国上上下下热爱体育的几亿国民。难道成不了刘翔成不了姚明那就大家都不要锻炼身体了吗?而音乐呢?为什么在全国人民的眼睛里如果成不了大歌唱家,成不了明星那就不要学习音乐了呢?为什么音乐就不能成为每个人都喜欢的都热爱的一门艺术呢?所以周老师说了一句让我震撼非常大的一句话:为什么中国从事音乐教育30年,竟没有培养出一代热爱音乐的国民。

下面周老师讲到了关于天赋的问题,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就会一点就通一学就会,也非常的愿意弹琴,也就不需要家长的强迫了。但是这种天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也不是后天可以培养的天赋。周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郎朗来北京参加一次演出,是和交响乐团一起合奏。在演出的前一天郎朗来到北京和乐团一起合一下,结果发现传话的人传错了,应该是某交响乐的第21首,但是郎朗练的是第23首,这怎么办呢?郎朗看了一下说我今晚回去看看吧。到了第二天朗朗上台背谱演奏第21首,演奏会非常成功。这是一个人只要努力就能做到的吗?朗朗确实是一个天才,是有天赋的。所有人都知道郎朗小的时候是爸爸逼迫练琴的,但却不知道在平常他们相处的像哥们一样像朋友一样。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而有一些话却正因为出自于名人之口而显得更加的臭名昭著。那就是爱迪生的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其实这句话是爱迪生年老后在大寿上一个朋友问他是怎么成功的,他说那就是我用我1%的灵感加上我99%的汗水,而那1%的灵感是必不可少的。结果被中国人篡改了成了现在流传于人们口中的谬论。

其实家长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是一个激励者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还有许多的关于家长虚荣心作祟的成分,家长的关怀强迫症,家长的高压政策等等等等造成了现在幼儿学习音乐学习钢琴的形态。

周老师讲到,现在每一种职业都需要上岗证,比如说是律师证,会计证,或者是最简单的毕业证,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职业---父母,你们有上岗证吗。现在是对父母这个职业最松弛的了,只要够年龄,领个结婚证就能当父母了。但是你们是否也应该先去学习一下孩子的心理学教育学之后再为人父母呢?

周老师还讲了好多,比如人们动机的形成,还有人们的驾驭需要、亲和需要、交往需要、优胜需要、生存需要等。还有好多好多经典的话,真希望周老师的教育理念能够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使我们也能对中国的艺术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6月9号下午,是由中央音乐声歌系教授赵登营老师给我们讲解:发声的基本原理,如何科学的发声、字正腔圆;演唱的正确姿势;如何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还有用辩证唯物论方法建立整体的歌唱体系。

上课第一件事,赵老师就问我们,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声乐老师,首先根本要教会学生的是什么?答案是,首先要教自己的学生热爱唱歌,找到属于自己最自然的声音。

唱歌是抒发感情,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尤其对于孩子,要保护孩子的歌唱天性,对歌唱喜爱的天性,用很自然的说话方式找到属于他的自己的声音。而对于小孩子主要就是中声区的开发和训练。作为一名声乐老师,应该不断地聆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揣摩,敢于否定自己。

听赵老师讲完了之后,发现现在中国人民的审美观真的有时不敢恭维,认为尖的,亮的声音就是好听的,其实完全不一样。在我培训回来后又多听了几部歌剧,猛然发现,原来意大利的歌剧被外国的演员演绎的那么的美,声音那么的舒服,那么的通透、那么自然、那么的高雅。也听了被誉为高音之神的玛利亚卡拉斯的几首歌,音域的宽广,和声音的本身魅力真的很震动人心。

后来在13号有走进赵老师课堂的内容,赵老师把他的学生们叫来,让我们在他的琴房看了他上课的方式和他的学生的演唱。当时给我们的感触是,如果自己也能是赵老师的学生该有多好,而作为他的学生,我们又是多么的羡慕。赵老师上课和对待他的学生就如朋友一样,对自己的学生特别的了解,对学生的生活也挺关注的,特别的亲和,看到学生会紧张,会用不经意聊两句天的方式让学生来放松,达到歌唱的状态,而他的学生每个人都挺优秀的,不过我们能够听赵老师的三节课也已经受益匪浅了。

关于声乐,就是要不断地去揣摩,不断去寻找,自己去悟去寻找感觉,用最科学最自然的方式发出最美的声音。

只听了几节课,虽然现在在声乐方面还没有大的进展,但是吸取了正确的理念,知道了什么样子是正确的,这是我们的一大进步,以后也一定要不间断的去进修,去学习,才能让自己不断地进步,能够听到赵老师的3节课已经感觉非常的高兴,非常的幸运了。而人们就像快干枯的花儿一样,只要有人给浇一盆水,就可能会继续鲜活起来。而我们,也不要让自己干枯掉。继续学习吧!

6月10号下午,我们在综合楼的教室里,等待蒋大为老师的到来,当时学员的心情都非常的紧张和期待,毕竟是大家,所以都想要见识一下他的风范。等蒋老师进教室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他,然后热烈鼓掌欢迎,然后洗耳恭听,希望能学到一些技巧和舞台表演的经验。

蒋大为老师已经歌唱了40年,之后讲解了他对歌唱的理解。什么叫唱歌?他的理解是唱歌就是在音符上说话,说出高低、长短、强弱、快慢以及感情的符号。初学声乐的人可能因为需要注意的比较多,所以往往用错了方法,应该用嘴来唱歌,却总是用喉来发音。而怎样来理解科学的东西,用科学的方法唱歌呢?蒋老师的讲解就是一个字:通。而歌唱就是把话说亮了、说通了、说顺了、说稳了。许多人都知道唱歌要用声带,但是声带的功能是什么?1、声带是管音高的,音的高低是随着声带的松紧频率的振动来决定的。2、音色3、音量。而唱歌的时候是应以情带声以字带声。有的时候别人会评论一个人声音不统一,而什么叫声音不统一:1、高低位置不统一2、声音前后不统一3、声音宽窄不统一4、声音的真假声不统一.只要把这些都统一了,声音也就好听了。

怎样理解科学性的唱法?自然。这就不由得让我想起赵老师所说的现在小孩子学习唱歌,扯着脖子把声音挤的又高又亮,那种难受不自然的声音并不是好听的。所以歌唱要找好自己最自然最舒服的声音,那是音色最美的,最耐听的声音。

蒋老师感觉中国的民族唱法需要注重的是:1、语言2、发声科学,符合发声特点3、中国人的情感4、中国人的风格。蒋老师说他歌唱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和语言发声很有关系,他每天都会坚持用真声来念十三辙,对于歌唱发音是很有帮助的。而我们都没有用那么多的心思。

后来给我们讲解了一下《敢问路在何方》,在发音上要把每个音都咬出来,而不是连着的,就会好听很多。最后现场给我们唱了一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确实感觉很好。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用在这里也许太夸张了,但是正确的指引会让我们少走十年的弯路。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理念和概念性的知识作为基础,然后踏踏实实、规规矩矩,不去急于求成,相信努力会有回报。

音乐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参加了开发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受益匪浅。通过认真细致地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对这次音乐教师培训有一些心得体会。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1.终身学习,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更多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改革理念等等。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做事与人际交往。教师从事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

2.提升个人魅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听你的课,进而喜欢听你的指导。这就要求个人魅力不断提升,在积累经验中获得一种平和优雅的心境,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书是最好的老师,多读书,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反思自我,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3.热爱学生,真诚可以是一面镜子,也可以是一种无敌的武器,对待学生,对待花样年龄的青少年,除了真诚还能用什么方式来打动他们,获得他们的信任呢?在教师生涯中,我将本着对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坚决地走下去。

4.不断反思,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少了这个环节;不断的反思、改进。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以上我通过这次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在音乐这条路上我希望我能越走越远,在教师这条路上我希望我能越走越好,谢谢。

教师音乐培训心得体会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教师音乐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师音乐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我非常感谢我们的朱特给我这样一次去省城学习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音乐新课程培训。第一天给我们讲教材分析的老师很年轻,但他们很有思想,他们是宁波北仑区实验小学的老师,因为他们比我们早一年进行新课程。我们听到的不是每一课怎样教,而是更多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材的整合,一种思想、一种创新。第二天是杭州胜利小学的音乐特级教师吴瑶香,上半年我也听了她的一堂音乐课,那是省特级教师展示课。听后感受一个字“美”,她的语音很美,歌声很美,形体很美,琴声很美,人长得也美。集这么多美于一身的老师可想而知她的课堂有多美。那天吴老师给我们讲的题目是《美是不能被说出来的》,她从美学的角度来给我们剖析,并列举了许多生动的案例。这次去杭州学习,让我有了很多感受。

感受一,对于一个音乐作品,一定要挖深,挖透

记得一次和一个老师闲聊,她说她在上三年级教材当中有一课叫《我是草原小牧民》是说,这一课我觉得有很多内容想上,4课时也上不完。

。其实她就是对于这个教材内容,挖得出,挖得深,所以就觉得有内容好上。上半年有幸听了吴瑶香老师的一堂音乐课《冬天带来雪花的梦》,吴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实在在,但新理念、新亮点却满堂洋溢,让我大饱眼福。课的切入以听着音乐入课为标志,课的呈现紧紧围绕音乐性、情感性和人文性。教学过程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活动中,一切是那么的自然生动又引人入胜。在师生互动、共同体验中,我一次次感受到吴老师对音乐课堂的深邃反思,学生们在她精心创设的音乐情景、意境中慢慢实现着“启情悟智”。吴老师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也令我不禁赞叹。

感受二,要多学音乐教育理论知识

我们老师可能认为,不就是教教小学吗?要学那么多的理论知识用得着吗?听了吴瑶香老师的课,你就会觉得非常用得着。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好多老师听了吴瑶香老师的课后说,她怎么这么想得出,我怎么就想不到用这样的方法去教呢?我想那是因为吴瑶香老师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源与她音乐理论知识的丰厚积淀。下面是吴瑶香老师几条建议想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1、要关注学生的亲历活动。

2、设计的活动必须有助与唤醒学生参与的、容易感

动的。

3、在欣赏作品时,多描述感觉,少分析。

4、肢体语言尽可能的表现音乐感觉。

5、每节课起码能有引起孩子们参与的点。

6、音乐知识技能要教透、教到位。

感受三,学会自己整合教材

教材呈现给学生的作品毕竟是有限的,要学好语文重要的多课外阅读,多一些作品积累。经常看到我们的语文老师会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优秀读物。

音乐一门听觉艺术,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和体验是通过音响获得的,因此,我们也不妨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具有欣赏价值的音响信息来让学生感觉音乐,触摸音乐。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来积累音乐语汇,丰富音乐信息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所以平时要做个有心人,注意音乐素材的积累。如:“历届奥运会主题歌”专题欣赏、“抗震救灾”励志歌曲专题欣赏、“动画音乐”专题欣赏、电影主题音乐、音乐剧作品、舞剧作品等等。

在这种课外作品的欣赏中,我们不能像对课内作品一样做到分段仔细聆听,最多只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相对细致的欣赏。大部分还是一种浏览性的欣赏。但是正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样,语文老师也不可能做到对每一部文学作品的细致分析,只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自己感悟。人说熟读诗三百,不会作

诗也会吟。如果我们从小就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听觉体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感染和熏陶呢?

感受四,学习学习再学习

几年新课程上下来,感觉不学习真的不行啊。对于一个优秀的音乐专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看看新课程的内容,想想做为一个专职的音乐老师,不仅要琴声美一点,歌声美一点,还要会一点舞蹈,还要有丰厚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一些电脑技术,更要学会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让我们一起努力,打造自己的魅力课堂,让学生笑着来、乐着回,轻轻松松地学习新知识,高高兴兴地主动创造。

教师音乐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让我颇有感触。不由让我深思;21世纪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这也是备受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课题。随着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施,在经过了多层次、多部门的培训学习后,自己逐步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彻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研员的指导下,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实践与探索,深刻地感受到新课改、新教材、新教法带来了课堂新气象。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多年来,我们音乐教师都不断地述说着教材老、线谱难等实际教学困难,寄希望于教育部门及早更改教材。现在,终于盼来了新课改。但当我们欣喜地拿到“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时候,我们的脸上并没有洋溢出喜悦的笑容,因为对于“新标准”和“新教材”的大变革,我们一时还无法领悟,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标准”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一场挑战。

为了尽快尽早适应和执行“新课标”的精神,在教研员过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量的新课改理论,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讨活动,尤其是对音乐的新课标多次学习理解消化,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明确了音乐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隘的范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

二、全面贯彻精神,改革课堂教与学

有了充分的理论作指导,教学实践就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我注意用新思想、新理念来支配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全

面贯彻课改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下,都生动活泼地学习,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习兴趣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的身体和思维真正地“动”起来。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的状态最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只有课堂充满生动活泼的心理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对学习环境与氛围的创设,取得较好的效果。

1.开放座位。

座位模式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有着深刻影响。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单调刻板,只能让学生感到纪律的约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活动与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为了让学生在每堂课走进教室都能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唤起学生们的学习愿望,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半圆形、方形、台阶形等座位模式,有时因活动需要,干脆移开方凳,师生围圈坐在地中央,尽情地唱啊、跳啊,

从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学习中,我知道他们非常喜欢这种全新、自由的座位编排方式。

2.板书设计。

音乐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还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结构美;音乐语言的简捷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在以往的教学中,自己不重视板书的设计,认为音乐课重在教唱歌曲,进行表演,再加之自己缺少美术细胞,很少去设计、构画板书。在新一轮教改中,把音乐审美摆在了核心位置。起初是逼迫自己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板书设计,创设情境,逐渐尝到了图文并茂的板书为音乐教学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我每堂课都尽可能地变换花样地设计板书,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氛围,既体现了新课标“潜移默化培养美的情感”精神,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