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民的名义谈感恩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我们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许"观人民的名义谈感恩"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观人民的名义谈感恩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知道感恩,心态就会积极健康,德行就会自然增长,事业就会不断进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学会知足,才能不褪本色、不畏艰险、不忘初心,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要感恩组织。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老同志陈岩石为了抢到背炸药包的“特权”,虚报两岁火线入了党,却失去了晋级副部级的机会。对此,陈老却并不后悔,他觉得自己能活到今天,能有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满足,对于组织他满怀感恩。组织之于干部,犹如阳光、雨露、沃土之于草木,只有常怀对组织的感恩之情,才能行远而不褪本色。我们每个干部的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关爱,然而却不是所有干部都能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如“祁同伟”式跑官要官的干部有之,如“孙连城”式不提拔就“不作为”的干部更是不少,全然忘记了面对组织挑选时的那份荣誉和责任,忘记了党旗下的誓言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个人的成长,固然离不开个人勤奋和努力,但同样要靠组织培养。客观对待自己,感恩组织,才能保持一份平常心、一份知足心、一份感恩心。

要感恩同事。我刚到部里来时,人生地不熟,工作也完全没有头绪,做事常常出错,感觉压力很大,多亏了同事们的批评指正和关心帮助,让我渐渐融入了组织部这个大家庭。他们在思想上开导我,让我能够减轻压力,轻装上阵;在业务上指导我,让我能够及时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工作;在生活上关心我,让我能够感到集体的温暖。同时,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也深深影响着我,团队的力量驱使着我不断奋力前行,在挫折中学习,在历练中成熟,即使加班到深夜也不觉得辛苦,只有从未感到过的充实,来组织部工作的这段时间,每天我都能感到自身的变化与成长。在人的一生中,除去睡眠,大多数时间都是和同事一起度过的,因此我们要心怀感恩,珍惜缘分。因为只有拥有了同事的友谊,我们才能快乐的工作。同事,就是我们的战友和伙伴,是我们前行重要的依靠,只有常怀对同事的感恩之情,才能行远而不畏艰险。

要感恩家庭。记得在高中时曾读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每每读到“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时,我的眼泪似乎就控制不住的要掉下来。在无数个苦读的夜晚,我的母亲也曾这样问着我,每次我总是头也没抬的胡乱应答着,现在回想起来,仿佛一切如昨日。回望自己走过的路,在离家不远的乡镇参加工作,没过多久调到临湘,又从临湘又调到岳阳,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从每天回家,到每周回一次家,到现在每月都不一定能回家,与家人相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对于家人,有太多的愧疚,却无法回报,只能怀着家人的期盼和嘱咐,踏实做人、安心工作。在每个加班的深夜,想起家门前的灯光和锅里留的热饭菜,就能使我充满勇气,奋力前行。一个人,从莘莘学子变成国家干部,从普通群众成长为共产党员,离不开家庭的付出和支持。家,就是一个人的起点,一个人出身和成长的地方,只有常怀对家庭的感恩之情,才能行远而不忘初心。

拥有感恩的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念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拥有感恩的心,我们便会对自己多一分严苛,对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拥有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的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与不幸,最终走向成功。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人民的名义》谈共产党员的价值观


《人民的名义》谈共产党员的价值观

人民的名义》演绎了官场百态,将职务腐败、庸官懒政、小官大贪等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笔者也从此剧中体会到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格观。

陈岩石是一个朴素清廉的退休老干部,是真正参加过战争,扛过炸药包的人,他所代表的共产党员的价格观----责任担当。虽然剧中未体现他在战争时期的事迹,但他一句“我们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足以体现出陈岩石时时刻刻想着人民的责任和担当。离休前,陈老是一名副检察长,他看不惯赵立春的贪腐行为,曾多次举报赵立春,有些人也不喜欢他,称他是块老石头,但这不防碍人民喜欢他,山水集团出现困难时职工的身边总有他挺拔的身影。他的儿子陈海被人陷害撞成了植物人,他没有报怨,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高度忠诚,他的那颗心不仅仅系在自己的小家,更多的是想着大风厂的下岗人民,为人民担心。[本文/ ]

李达康,京州市的市委书记,剧情开始的时候特别是丁义珍出逃,与他的前妻欧阳菁贪污事件的描述,让人总把李达康设定为他们背后的大BOSS。然而,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让我们看到却是一个有着“光明坦荡”情怀的共产党员形象。他不仅是一个工作狂,更是一个正义无私的人民好官,不为亲属谋福利,不向权钱屈服。在对待易学习的事情上,沙瑞金批评李达康太在意他的政治羽翼了,的确,李达康也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仆,他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但在大事大非面前他却毫不动摇,在赵立春担任省委书记时,他的儿子赵瑞龙多次找到李达康让他批复美食城的项目,被李达康拒绝,在人民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面前他坚决地选择维护人民的利益。面对侯亮平任命资格评选一事时,他敢于一个人不举手,不随波逐流,这不仅仅是性格耿直所能解释的,而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光明坦荡”价格观的充分体现。

侯亮平,京州市反贪局局长,可以说侯亮平是整部剧的主线人物。从剧情的开篇一直到结尾无不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敢作敢为”的价格观。剧中的第一集讲述侯亮平抓捕项目处长赵德汉的事情,在正式抓捕文件还没有下达的情况下,侯亮平毅然对其进行了抓捕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审讯,使一个小官大贪的案子浮出水面,这就是敢作敢为的体现。面对京州市反贪局局长的任命,在明知原局长陈海被人陷害,京州市反腐形式恶劣的情况下,不顾生命危险踏入反腐的泥坛深坑。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侯亮平这名共产党员“敢作敢为”的价值观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当刘新建被抓捕之后,一直深藏背后的利益集团为了引他入局主动向他摊牌,在明知自己面对的是一场鸿门宴时,却不顾大家的阻拦毅然决然地以身涉险深入其中,这就是和平时期一名共产党员“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慨。

易学习,一个绝对的人民好公仆形象,20多年以来一直未升迁,但绝没影响他坚持为人民服务,踏实肯干的共产党员的本色。多年来虽然一直是一个处级干部,但在易学习的身上却有着共产党员多重的价值本色。他没有心机,一心为民,在金山县集资修路的事件中主动为李达康顶雷,曾以为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当听到他面对王大路的不理解说出“虽然责任在李达康,但是除了他没有人能修好金山县的道路,也没有人能带领120万群众脱贫致富”这段话时我明白,在易学习的心里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一身正气,不畏权贵,代表着赵家权贵的美食城建在了月牙湖上,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为了解决污染问题,作为高新区的区委书记易学习一直主张拆迁美食城,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他表态如果不拆掉这座美食城就辞官回家。易学习的做法代表了大量的党员干部,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忍受着权贵的干预,如果有一点点价值观的动摇就会造成非常致命的影响。

《人民的名义》的剧情还在演绎,共产党员的事迹还在被人民传颂,共产党员的价值观就体现在千千万万个投身改革开放,成就中国梦的共产党人的身上。

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观人民的名义有感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观人民的名义有感》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

观看《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由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志坚、柯蓝、徐光宇、胡静、张凯丽、赵子琪、白志迪、李建义、高亚麟等主演的当代检察题材电视剧。下面小编小编整理了人民的名义的观后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1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根据著名作家周梅森的反腐题材小说《人民的名义》改编的。周梅森被称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著有《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小说。此次,周梅森用八年时间酝酿,六次修改文稿,最终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反腐著作。周梅森说:“我的故事就是要写出腐败带给老百姓的切肤之痛,并且要唤醒读者和观众的切肤之痛”。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剧集,一针见血的台词,《人民的名义》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电视剧题材严肃重大,其中对于官场运行逻辑的刻画生动,故事情节的进行环环相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与关注,引发深刻反思:腐败对人民的危害,“九一六”事件不仅仅是个案;国家赋予的政治权利该如何运用;人民的心声与呼喊该如何听取。

《人民的名义》反映的不仅仅是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反思。它向人们勾画了一张庞大复杂的权钱之间利益交换的关系网,关系网下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夫妻之情进行着复杂博弈和激烈绞杀,更让人惊悚和愕然。

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2

该剧保持了周梅森一贯的贴近时代、家国情怀、重视悬念、层层剥笋的风格,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

张平阅读了20集的剧本后表示“近年来,不论电影还是电视,看到的当代剧题材大多是儿女情长、婆婆妈妈、勾心斗角、玄幻穿越,能写多黑就写得多黑,老百姓看得多闷就多闷。我们的时代需要大气蓬勃、充满正气、正能量电视剧,这样的戏久违了”。

作为一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反腐作品,该剧不仅写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更将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制度进行反腐的高度上。剧本既延续了周梅森作品格局宏大、抽丝剥茧、悬念迭起的艺术风格,又结合当下的国家实际和社会热点多有创新和突破。

该剧突破了“上级是廉洁的、贪污的只是副手”这种创作模式,而是把反腐的斗争推向深处,最高级别延伸到副国级官员。“近几年接连落马的副国级官员已经不在少数,《人民的名义》将其搬向荧屏,可以说是对现实的真实再现,也是时代的进步,也显示出我党净化自身的勇气。”。

人物造型摆脱了主旋律政治剧中亮相必以中山装,衣着必以黑蓝灰的暗色调为主的固有印象,反而造型干练时尚,让人眼前一亮。

该剧在风格上,贴近新时代特征,把脉观众新时期的审美脉流,将厚重、敏锐题材在影像、表述上做了深入浅出、充满日常生活化的处理,其邀约参演的数十位明星都非政治剧面孔,他们其中很不少是偶像剧、古装剧、生活剧的常客,这既从表演上保证了实力品质,更从观感上强调了“新鲜度”。除此外,在视觉感受上与十年前的政治剧相比。色调上更加亮眼,演员的造型也更趋于年轻时尚化。

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篇3

1.权欲与信念的终极博弈。

《人民的名义》以侯亮平在汉东省调查贪腐巨头的波折经历为主线,通过剧中人深藏不露的性格、尔虞我诈的作风、曲折惊心的故事线,打造出一个检查员在面对巨贪时不畏强权、殊死斗争的现代反腐大戏。不同于过往反腐题材作品的歌功颂德,流于表面,《人民的名义》深挖宏大社会背景下难以察觉的细微脉动,将藏于安稳现世中的奸佞魍魉巧妙呈现,情节发展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一气呵成。

2.编剧周梅森、导演王晓鹰首度合作。

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之称的周梅森主刀编剧工作,保证剧本的精良品质。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亲身执导,将剧本中的精华一一呈现。《人民的名义》是两位艺术家的首次碰撞,无论是在学术层面的艺术价值,还是在教育层面的警世作用,以及制作层面的精良品质,都得到极大提升。话剧《人民的名义》将成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醒世名剧。

3.最高检首次亮剑话剧领域,同名小说、话剧、电视剧三线联合出击。

《人民的名义》是反腐题材沉寂多年后横空出世的一部作品。作为全国检察机关唯一的专业影视制作机构,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首次涉足话剧,与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嘉会本末文化艺术创作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形成电视剧、小说、话剧三线出击的强大联动。话剧作为一种国人广泛接受并喜欢的文艺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其表现方式也区别于影视剧,此次《人民的名义》搬上话剧舞台,正是因话剧的现场表演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感,将贪腐这一与百姓息息相关但是难以碰触的话题面对面地展示给观众,直击人心。

这是篇好内容,讲的是关于人民、名义、反腐、话剧、电视剧、题材、小说、心得体会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四篇


观人民的名义有感四篇

(篇一)

最近号称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连续剧成为了追剧榜单的榜首,刷爆了每个人的朋友圈,占据了微博的热门榜单,各大新闻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与深刻剖析,《人民日报》连续发布两篇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头条,对《人民的名义》评价道 “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此剧成为了全民讨论的一个火爆点。本月,在单位的党小组学习会上,观看了此剧,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与深刻思考。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 此剧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已退休的检察长陈岩石所说的话,“从群众中来,回群众中去”。 到现在这句话还是那么的时髦,在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从群众路线到三严三实,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两学一做”,这无不体现党的宗旨,体现我党的传统优良作风。腐败,只要环境、土壤、空气、水份合适就会茁壮成长。但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将反腐进行到底是对人民利益的保障、将反腐进行到底是对党的纯洁性的保证、将反腐进行到底是对权力的约束。我们党在立党之初就立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荣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广大党政干部要时时自省,以为人民服为宗旨,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工作的首位。历史告诉我们,廉则昌,腐则亡。将反腐进行到底就是要从根本上肃清思想毒瘤,从而使我们党内成员人人向廉,人人爱廉,人人为廉。杜绝腐败,清廉执政,抵挡住糖衣炮弹的冲击才能拨开云雾。“将权力关进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近几年来,在党内大力反腐的铁手腕下,不少贪官纷纷落马。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滥用权力的人终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任何以权谋私,不顾及人民权力的人都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坚决反腐必定为中国号巨轮添油加力,为社会主义征程提供巨大的引擎!就像剧中所说“如今的社会不缺少聪明人,缺少的是忠诚的人”。在我看来,所谓的忠诚,就是忠守承诺,确切地说,是指对党、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这个国家和人民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忠诚应该普及为国人的一种坚定的信念,成为中华民族当今乃至今后的国家信仰。

(篇二)

近期,随着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的播出,掀起了老中青各个年龄段追看反腐剧的热潮,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精彩纷呈的表演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真实的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也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人民的名义》的故事,从侯勇饰演的“小官巨贪”赵德汉开始。在剧中,这位国家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住在装修简单的旧宅里,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表面上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在其隐蔽的豪宅的冰箱中、墙里、床上全部都是钞票,而这个角色的原型就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一个腐败官员的“双面人生”,伪装之深,前后之变,通过电视语言得以淋漓尽致的呈现,让人尤为震撼。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反腐画面,正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领导干部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如果用权利谋私利,势必会影响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官方失信于民是最大的腐败。剧中以权谋私的副国级“大老虎”赵立春、难过美人关的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无私无畏”的懒政区长孙连成等等反面人物,用利益和欲望结成了腐败巨网,也导致整个地区的政治生态污浊,同时也深深伤害着人民的感情和利益。现如今,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民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中央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强大决心“打虎拍蝇”,对贪腐官员形成强大的震慑之威,大大化解了人民的情绪,提高了党的威信。以人民的名义,对侵蚀人民利益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让人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严的反腐形势也使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开始意识到,清正廉洁才是党员领导干部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制度建设和信仰建设持续推进。党员干部要强化“四个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篇三)

近日反腐题材剧《人民的名义》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讨论热点,剧中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捉摸的人心、环环相扣的剧情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而且《人民的名义》是最高检政治部牵头,结合十八大以来真实的反腐案例,淋漓尽致地把神秘的反腐工作搬到荧屏、展现给老百姓。一方面让大家了解到反腐工作的真实一面,一方面展现出国家对于反腐的决心与力度,敢于对贪污腐败说不、敢于对贪污腐败亮剑!

剧中一官员不坐车爱骑自行车,不住豪宅蜗居在筒子楼,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咋眼一看绝对是廉洁自律的榜样。可实际上这位官员拥有一幢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只能看不能花的现金,2.3亿元钱更是堆砌出一堵墙,这不是钱,而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样的画面给人以视觉冲击,更让人震惊。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反贪干警,在观看了《人民的名义》之后,联系实际,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不含糊、出重拳,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白恩培、周本顺及李春城的落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无论你是手握重权,还是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农村基层干部,“老虎”“苍蝇”一起打,让腐败分子没有任何藏身之地,“打虎拍蝇”火力全开以及“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让有腐必反、有贪必惩成为社会共识。

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一笔人心向背的账。反腐倡廉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基层反贪干警,不仅要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念,时刻坚守,毫不放松,更要狠抓、重治,不负党和国家的培养,不负人名群众的期望,让贪腐分子无地藏身,做到不敢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高压态势,还政治上的风清气正,还百姓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朗朗乾坤!

(篇四)

最近,关于《人民的名义》的话题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这部贴着“史上最大尺度反腐剧”、“四十位老戏骨联袂出演”等标签的电视剧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影响力已深入社会各界,甚至有多个地区的政府以“下文”的形式动员党员干部观看此剧。那么作为党员干部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打开”《人民的名义》,除了看跌宕的剧情、精湛的表演之外,我们还应该从其热播的背后看到什么、体会什么。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反腐剧,题材其实并不新颖,但是剧中所揭露问题的深度却尚属罕见,这也是被很多普通观众“热捧”的看点之一。对于主流媒体曝光反腐案件力度不断增加、有关题材影视作品涉及内容不断深入的现象,作为党员干部在感叹尺度之余,还应该敏锐的察觉到,这种现象在文化产品审查制度这一背景下,本质上反映出的是党中央敢于直面问题、刮骨疗伤的反腐决心以及信心,根源上还是得益于党中央反腐理念的变化、反腐力度的上升。可以说《人民的名义》的面世其实是顺应时势、顺理成章的,其被社会广泛热议的尺度问题由此看来其实也不足为奇,今后一定还有更多类似的作品面世,我们党员干部在观看这类影视作品时,需要做到的就是多怀一份敬畏之心,要从这种舆情由堵到疏的变化中得到些许警示,认清腐败已不再会有“遮羞布”、更没人敢做“保护伞”的新形势;也要从剧中的各类反面案例中,吸取经验教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对利益诱惑的高度警惕之心。 《人民的名义》作为一部反腐剧,毫无疑问是一部关于官场的剧。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官”向来有着格外的关注和期望,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了许多特性鲜明的“偶像”式官员:铁面无私的包拯、忠君爱国的岳飞、仗义执言的海瑞等等,他们身上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均代表了各自时代背景下人们关于好官的认知。《人民的名义》热播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在于其成功塑造了当下社会所缺乏的好“官”形象,契合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我们党员干部特性的期望,例如:正气凛然不畏强权的检察官侯亮平、专注事业敢作敢为的市委书记李达康、清正廉洁舍己为民的退休检察院院长陈岩石、睿智稳重任人唯贤的省委书记沙瑞金等等,每一个角色都刻画的淋漓尽致、深受观众喜爱,作为党员干部则需要更深入的发掘这些角色背后所传达出的精神,从这些艺术形象中看到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看到我们与人民群众期望的差距,进而提升自我,让更多的“侯亮平、李达康、陈岩石、沙瑞金”式党员干部走进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当中。 《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背后还有着许多的可圈可点之处:其在剧情的构建上依托大风厂拆迁、郑西坡之子网络舆论施压公安局、反贪局海外追逃丁义珍等当下社会典型的热点问题进行展开;在推进剧情时,又通过先将这些问题背后政府与群众之间的隔阂客观的展现了出来、将这些矛盾各方存在的困境客观的展现了出来,最后才将主题回归到无论因果都应以人民为重的立场之上;这种非歌功颂德式的剧情处理方式、非“脸谱式”的公仆形象塑造,有效的争取了各种立场观众的理解与共鸣,成功的留了广大观众的眼球,也成功的将反腐剧的警示教育作用升华到了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化解社会思想对立的境界,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更愿意为这部电视剧点赞。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是一篇好文章,感觉很有用处,把错别字改掉了,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小编精心推荐

| |

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观的,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小编(/xindetihui/)查看。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一】

该剧保持了周梅森一贯的贴近时代、家国情怀、重视悬念、层层剥笋的风格,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的良好形象。

张平阅读了20集的后表示近年来,不论电影还是电视,看到的当代剧题材大多是儿女情长、婆婆妈妈、勾心斗角、玄幻穿越,能写多黑就写得多黑,老百姓看得多闷就多闷。我们的时代需要大气蓬勃、充满正气、正能量电视剧,这样的戏久违了。

作为一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反腐作品,该剧不仅写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更将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进行反腐的高度上。剧本既延续了周梅森作品格局宏大、抽丝剥茧、悬念迭起的艺术风格,又结合当下的国家实际和社会热点多有创新和突破。

该剧突破了上级是廉洁的、贪污的只是副手这种创作模式,而是把反腐的斗争推向深处,最高级别延伸到副国级官员。近几年接连落马的副国级官员已经不在少数,《人民的名义》将其搬向荧屏,可以说是对现实的真实再现,也是时代的进步,也显示出我党净化自身的勇气。。

人物造型摆脱了主旋律政治剧中亮相必以中山装,衣着必以黑蓝灰的暗色调为主的固有印象,反而造型干练时尚,让人眼前一亮。

该剧在风格上,贴近新时代特征,把脉观众新时期的审美脉流,将厚重、最全面的写作网站 敏锐题材在影像、表述上做了深入浅出、充满日常生活化的处理,其邀约参演的数十位明星都非政治剧面孔,他们其中很不少是偶像剧、古装剧、生活剧的常客,这既从表演上保证了实力品质,更从观感上强调了新鲜度。除此外,在视觉感受上与十年前的政治剧相比。色调上更加亮眼,演员的造型也更趋于年轻时尚化。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二】

1.权欲与信念的终极博弈。

《人民的名义》以侯亮平在汉东省调查贪腐巨头的波折经历为主线,通过剧中人深藏不露的性格、尔虞我诈的作风、曲折惊心的线,打造出一个检查员在面对巨贪时不畏强权、殊死斗争的现代反腐大戏。不同于过往反腐题材作品的歌功颂德,流于表面,《人民的名义》深挖宏大社会背景下难以察觉的细微脉动,将藏于安稳现世中的奸佞魍魉巧妙呈现,情节发展环环相扣,层次分明,一气呵成。

2.编剧周梅森、导演鹰首度合作。

有中国政治第一人之称的周梅森主刀编剧工作,保证剧本的精良品质。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亲身执导,将剧本中的精华一一呈现。《人民的名义》是两位艺术家的首次碰撞,无论是在学术层面的艺术价值,还是在层面的警世作用,以及制作层面的精良品质,都得到极大提升。话剧《人民的名义》将成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醒世名剧。

3.最高检首次亮剑话剧领域,同名小说、话剧、电视剧三线联合出击。

《人民的名义》是反腐题材沉寂多年后横空出世的一部作品。作为全国检察机关唯一的专业影视制作机构,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首次涉足话剧,与中国国家话剧院、范文写作 北京嘉会本末文化艺术创作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形成电视剧、小说、话剧三线出击的强大联动。话剧作为一种国人广泛接受并喜欢的文艺形式,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其表现方式也区别于影视剧,此次《人民的名义》搬上话剧舞台,正是因话剧的现场表演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感,将贪腐这一与百姓息息相关但是难以碰触的话题面对面地展示给观众,直击人心。

观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三】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是根据著名作家周梅森的反腐题材小说《人民的名义》改编的。周梅森被称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著有《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小说。此次,周梅森用八年酝酿,六次修改文稿,最终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反腐著作。周梅森说:我的故事就是要写出腐败带给老百姓的切肤之痛,并且要唤醒读者和观众的切肤之痛。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剧集,一针见血的台词,《人民的名义》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电视剧主要讲述了由小官大贪的赵德汉被抓从而暴露了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九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人民的名义》充分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和人民检察官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写作网,教您怎样写范文 积极响应党中央反腐主题,通过影视艺术手段,刻画和展示中央反腐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和感人故事。电视剧题材严肃重大,其中对于官场运行逻辑的刻画生动,故事情节的进行环环相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与关注,引发深刻反思:腐败对人民的危害,九一六事件不仅仅是个案;国家赋予的政治权利该如何运用;人民的心声与呼喊该如何听取。

《人民的名义》反映的不仅仅是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反思。它向人们勾画了一张庞大复杂的权钱之间利益交换的关系网,关系网下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夫妻之情进行着复杂博弈和激烈绞杀,更让人惊悚和愕然。

党员干部观人民的名义心得


党员干部观人民的名义心得

《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剧的播出,它警示我们党员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这些案例为警钟,从中吸取教训。骑自行车上班,在陈旧简陋的家中吃炸酱面,每个月给乡下老母亲汇300元生活费;然而在另一处隐秘的豪宅,壁柜里、床上、冰箱里,却塞满了一沓一沓的现金,总数超过2.3亿元……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开篇,就为我们勾勒了这样一个腐败官员的“两面人生”。立足于反腐实践的影视剧,可以让我们时刻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远离各种诱惑,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律己正身,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能力。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进,人们对反腐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反腐败只是一阵风、走过场等观点不攻自破;对侵蚀百姓利益之举坚决打击,让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及其家人意识到,清廉是最好的“护身符”,经常扯袖子、咬耳朵、敲警钟才能“治未病”。朱明国承认,“这一步迈出去之后,你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讲,反腐是紧箍,更是保护。雷霆的行动、强力的震慑,助推了政治生态好转,正如周梅森所说,“改善土壤,改变政治生态,理顺关系,让能干的人得以发挥,让正气得以张扬”。随时随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不断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正确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不断增强纪律意识,坚守底线从而加强自我警示。

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力量,更是对我们党员干部的警示。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耐得住艰苦,挡得住诱惑。一定要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政治意识、廉洁意识,以反面典型为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在工作中,立足实际,做到慎权、慎独、慎微,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一定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示能力,面对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过好权力关、金钱关,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抵御住各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

观人民的名义之感想四篇


观人民的名义之感想四篇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人民的名义之感想四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人民的名义》,的观看颇有感受。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国家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规定要求,深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政治思想和世界观方面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能放松理论学习,不能放松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提高,不能放松工作生活中的小节问题。只有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才能树立起党的威信和党的形象。下面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粗浅的认识。

首先、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学习,只有通过经常地学习教育,才能真正打牢思想基础,筑严思想防线,才能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以平和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对“利”,自觉坚持洁心,洁身、洁行、以廉为荣,以俭立身,耐得住艰苦,守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始终具有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做到艰苦奋斗的作风不变,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变,甘于奉献的传统不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作为一名教师,所有这一切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其次、强化廉洁从政意识,严格自律,做廉洁从政的表率

在实际生活中,要能顶得住歪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一些歪理邪说在社会上流行,在正确行使权力时,就必须提高觉悟,坚定信念,锤炼意志,增强免疫力,真正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不被歪理邪说所俘虏。要耐得住清贫。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能有“左顾右盼”的攀比心理,心中不能失衡,不随波逐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清正自处,做到心正身正,守住自己的阵地。以平和的心态做学问,做科研,要抗得住诱惑。要严格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私分明,认真处理好亲情与党性的关系;慎重交友、慎重用权;尊重自己的人格,珍惜自己的声誉。事事处处争做表率。在工作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尽其力,工作办事讲原则讲党性,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在师训事业上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三、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

一个人想有所作为、干一番事业,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培养健康、文明、高尚的生活情趣,学会克制,摒弃一切超越道德和法律界限的私心杂念。时时严以律己,表里如一,自觉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断增强政策和法纪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作为党员,要不断增强政策和纪律观念,使自己的言行置于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的约束之下,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奋发图强,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实实在在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在自己从事的师训岗位上一展身手,坚决破除求稳怕乱、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克服“碰到问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遇到矛盾就绕”的不良倾向,做到大事面前勇担当,面对矛盾不回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忘我工作,以敢于负责的精神抓工作落实。成就一番事业,以良好的工作业绩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第四、从小事做起,时刻敲响警钟

从小事做起,做到严于律己,时时自省、自律、自重、自警,慎防思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该自己得到的,一丝一毫也不沾。要做到防微杜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工作中、生活中的所谓“小事”是防微杜渐必不可少的防线。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作风的腐化正是他们思想道德防线全面崩溃的突破口。因此生活中的“小事”忽视不得,含糊不得,放任不得。“大节”和“小节”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小节不保,大节难守。无论在“工作圈”、“生活圈”,还是在“社交圈”,都要时刻检点自己,自觉约束自己,警示自己,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党风廉政建设关系着我党的命运,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作为一名党员要从廉洁自律做起,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以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标杆,争作廉洁的共产党员,锐意进取,实践创新,为全面实现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篇二)

近期,豆瓣评分超高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独特的题材、云集的戏骨、过硬的演技赢得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引发热烈的反响,对于国家播放反腐倡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给予高度肯定,更多的是透过影视作品看到国家从严治党之力度、严惩贪污腐败之决心,这是肃歪风、正党风的坚定体现。

电视剧使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感触颇深、收益良多的是电视剧中陈岩石老先生给汉东省常委上的那一堂党课,没有课堂老师的讲授艺术,但真挚的感情流露让人潸然泪下,他回忆中、历史中、战争中的**员让我骄傲,让我敬仰,让我钦佩,也让我汗颜。陈老说,在战争时候,只有党员才有扛炸药包的资格。这个资格是一种敢于为人民献身的勇气,这种资格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坚毅选择。陈老还说,他入党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能活着回家。听到这一句,眼泪再也忍不住喷涌而出,入党庄严宣誓的时候,陈老是做好了为信仰、为人民付出一切的准备了的。入党,意味着更危险的任务,意味着更重大的责任,意味着更艰巨的担当,但是,没有一位党员选择退缩,没有一位党员选择逃避,能为保护群众牺牲是光荣的,能为战争胜利出力是崇高的,能为坚定信仰献身是值得的。我想,没有人不怕死,他们也想活着,活着看到顺利,但是,在他们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叫信仰,信仰背后,站着人民!

回想我入党时,没有生与死的压力,没有需要与被需要的感觉,就是因为大家都交入党志愿书,所以我交了,因为入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的特权,所以我想试试……入党的初衷,在陈老一字一句的回忆中,显得那么苍白而又无力;入党之后,除了变更政治面貌,定期参加学习,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之外,似乎我并没有做到其他的要求,学习依然像以前一样的学习,随后的实习也是按部就班,参加工作了也没什么不一样,入党之后的作为,在陈老直击人心的言语中,显得那么糟粕而又无光;关于入党的信仰,从学整整19年,识的的汉子数以千计,党章的每一个字都认识,党规的每一句话都能理解,但每当谈起信仰时,内心总是感觉模糊,感觉虚无,当在工作总结中写下坚定信念这类词汇时,心是虚的,因为不真实,信仰的感悟,在陈老朴实无华的诉说中,显得那么汗颜而又缺乏底气。

在陈老的回忆中,那样的党员是他永远难以忘记的挚友,永远相惜相伴的知己,永远心灵相通的同类人。这样的党员英雄,每位身上都有迥然不同的经历,英雄的故事各有各的壮举,但英雄的情怀无不相似,那是切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情怀,那是信仰坚定到能为之付出生命而义无反顾的情怀。**伴随着艰难的环境、战火的纷飞、生命的危险一路风雨,无数党员先辈们用鲜血染红了他们的信仰,用生命迎来了人民的顺利,用牺牲换取了群众的利益,用付出奠定了今天的美好新中国。他们其中,有无数先烈,永远的留在了那段艰难奋进的岁月,没有享受到一丝一毫他们用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但,我想,如果可以从新选择,他们永远不变,因为他们是**员。

反思自身,生活在日益强大的祖国的庇护下,我们安居乐业,我们和平没有战争,我们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大大提升,我们心怀感激;看到抗战历史回顾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的英勇举动,我们由衷敬佩;想到屈辱备受压迫的日军侵华时期,我们义愤填膺……但是,感激之余呢?敬佩之余呢?义愤填膺之余呢?我们做了什么?

和平年代,不再需要我们扛枪抬炮;幸福时代,不再需要我们吃草根穿草鞋;发展时代,不再需要我们负重徒步几十天……是时代太美好,以至于不需要那些美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传统作风、坚定的理想信念了吗?我想,不单单是我想,所有的人都会回答,不是,而且依然需要。是的,依然需要,只是付诸行动的寥寥无几而已。

知行合一,用配得起的行动去践行我们说得出的语言。身为一名**员,继承先辈用行动积攒下的优秀经验、立党根本、执政要求、行事准则,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衷,切实为民服务坚毅前行,用行动续写**的荣光,用行动,在当下美好的时代,努力书写更加美好的党员故事,努力构建更加美好的幸福时代。

若有幸能活到陈老的年纪,当已然白发染鬓,追忆曾经,愿我一路无悔无憾,愿知己一路随行,愿美好更加美好!当然,行动一直都在。

这部剧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尺度,所看到的情节画面就活生生的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老百姓感同身受,第一次感觉国家反腐贴近了每个普通人,这就是人民的名义。希望我们以后更多的好剧能不再因突破尺度而引起热议,人们视公开为平常,希望就会像阳光一样,重新回到我们的头上。

(篇三)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播以来热度不断升温,不仅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普遍好评,受到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同时各大自媒体也纷纷点赞。《人民的名义》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收视热潮,已成为一种现象。

《人民的名义》这本剧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剧本内容新鲜、剧情取材大胆、表演真实可信,更是由于它紧扣反腐败这个时代命题,狠狠鞭挞了腐败现象的丑恶本质,深刻揭露了腐败分子的人性扭曲,全面展现了反腐斗争的艰难历程,热烈响应了人民的正义呼声,大力歌颂了当前中国的反腐成就,强烈表达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坚定决心。

《人民的名义》顺应时代的潮流。“党风政风,包括社会风气,是该变一变了,再不变,老百姓要骂娘了”。剧中的一句台词深刻的揭示了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关乎人心背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对党内腐败现象重拳出击,上至副国级,下到村支书,打“老虎”,拍“苍蝇”,对腐败分子实行零容忍。随着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反腐斗争不断深入,反腐形势不断变化,时代需要《人民的名义》这样的优秀反腐题材影视剧。

《人民的名义》展示反腐的成就。习近平同志在中纪委十八届第七次全会上指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中纪律全会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处分223人,移送司法机关105人,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追回了37人,追赃86.4亿元人民币。人民群众对党的反腐败工作满意度逐年走高,2016年满意度达到92.9%。《人民的名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有对腐败案件大尺度的呈现,对腐败分子真实入骨的刻画,对反腐人员英雄形象的塑造。它反映了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的艰难曲折,现实需要《人民的名义》这样富有社会感召力的反腐题材影视剧。

《人民的名义》响应人民的心声。习近平:“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腐败行为,腐败分子破坏社会公序良俗,败坏社会良好风气,挥霍大量社会财富,造成社会种种不公,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因此,反贪反腐是老百姓真正关注的话题。《人民的名义》直面反腐败这一社会焦点,把现实和艺术结合起来,将官场生态展现得客观写实,讲出了人民的心里话,给观众们以强烈的代入感,让人产生强烈共鸣,反映了民心所向,才获得如潮的好评。在反腐败这个宏大的时代命题面前,观众需要《人民的名义》这样深刻表现反腐斗争的反腐题材影视剧。

自古邪不胜正。在党中央反腐斗争不断推向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创新的反腐剧,需要内涵深刻的反腐剧,需要更多高品质的反腐力作,让反腐成效扩及全社会。

(篇四)

近日,一部《人民的名义》连续剧在《湖南卫视》热播。利用休息时间,如饥似渴的跟着播放进度观看。据初步了解,此剧大受各方喜爱。无论年长的,还是处在豆蔻年华的,都十分喜欢观之,下面谈谈我自己的感想。

感想一:小官巨贪:该剧以最高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候亮平查处某部委项目处长赵德汉拉开序幕。折射出为什么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是小官也可以巨贪。一个处长,日常生活中处处看到的是一副廉洁的形象,处处说的是满嘴的农民的儿子,穷怕了,吃的是简单的杂酱面。住处人民币做墙,放冰箱、铺床。共计2亿3千9百95万元。因此,我们要时刻做到廉洁自律,谨防糖衣炮弹的侵蚀,时刻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感想二:党员本色:“空降”过来的省委书记沙瑞金,上任即开展调研,了解汉东省情,掌握第一手情况。不信口开河,避免乱决策。调研期间发生了“一一六”事件,为整顿汉东省干部队伍,在省委常委会上,请来已经退休的省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陈岩石宣贯党的优良传统。战争年代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是什么权利?入党就是可以扛炸药包炸碉堡,打鬼子。虚报年龄就是为了入党,为了扛炸药。讲到一天的党员时,陈老动情的流下了泪水,观看的我,也感动的双眼婆娑。作为和平年代,特别是作为施工企业基层的一名党员,对照战争时期的党员,我们应该多流汗、多做贡献、多出力!要体现党员不一样的风格。

感想三:团队建设:剧情中,“空降”下来的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面对“一一六”事件和京州市副市长兼开发区书记丁义珍外逃海外,面对上任书记留下的所谓“秘书派”、“政法大学派”,依然保持一颗清醒的政治头脑。他的做法是:一是新官正确理旧事;二是对待有问题的干部,暂缓提拔,不搞“带病提拔”。团队有大有小,但管理的要素,却差不多。回想以往,也曾经身在一个流传“派系”众多的团体,流传也好、谣言也罢,结果是大家众志成城、戮力同心,将一个项目打造的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出了人才、亮了品牌。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