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演讲

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为了我们的演讲能够使人印象深刻,应该提前确认好自己的演讲内容和演讲稿。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有哪些能当做范文使用的优秀演讲稿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研究性学习演讲。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在绿色食品申报审批过程中区分a级和 aa 级绿色审批。

aa级绿色审批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 aa级绿色审批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志,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绿色食品是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当你去超级市场采购时,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奶粉,茶叶,咖啡,果脯,饮料等的包装袋(盒)上都印有同样的图案——太阳底下的两片绿叶轻托着一枚绿芽,这就是"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这些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绿色食品".

你也许会感到奇怪,绿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绿色的蔬菜,水果吗 怎么连奶粉,饮料之类也成了绿色食品 其实,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污染类食品.那绿色食品的标识图案告诉我们,绿色食品出自纯净,无污染的环境,能给我们带来勃勃的生命力.

绿色食品为什么受人青睐呢 这要从环境污染说起.

环境污染问题是困扰全人类的重大问题,它使人类生存受到了威胁.因为人的食物结构中,大多数食物来自田野里的农作物和禽肉鱼蛋等,如果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受到污染,它们的体内就会积累起有害物质,这样,人吃了这些作物或用禽畜加工成的食品,就会中毒,影响人的健康.

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例如制造染料,农药,灯炮,电池,开关的工厂,它们排出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汞,这些废水流入到江河里,使生长在河里的鱼儿体内含有了许多的汞.人吃了这种鱼,汞便在人体内慢慢积累起来,这就是汞中毒.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口齿不清,手脚麻木,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等病状,甚至会死亡.

农药也是重要的污染源之一.据统计,现在常用的400多种农药中,就有140多种农药含有毒性很大的有机氯.……人稍有疏忽,吃了用这些作物做成的食品,轻者会出现头昏,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还会丧命.丙如果人长期慢性中毒,就会得白血病,胃癌等不治之症……现在,因食物被污染而引起的中毒现象屡屡发生,人类的食源已亮起了红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太阳,叶片和蓓蕾。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这三者相互组合等四种形式,注册在以食品为主的共九大类食品上,并扩展到肥料等绿色食品相关类产品上。绿色食品标志作为一种产品质量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1.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

2.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3.对产品依法实行统一的标志与管理。

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

4.产品的包装、贮运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假如你是一位“身怀六甲”的女士,要想生一个健康聪慧的孩子,那么请务必亲近绿色蔬果。因为绿色蔬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而叶酸已被英美等国优生学家证实为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如无脑、脊柱分-裂等)的“灵丹”之一。同时,大量的叶酸还是心脏的新杀手——同型半胱氨酸的“克星”,可有效地清除血液中过多的同型半胱氨酸而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此外,绿色蔬菜也是享有“生命元素”称号的钙元素的最佳来源,其蕴藏量较通常认为的含钙“富矿”牛奶还要多,故吃“绿”被营养学家视为最好的补钙途径。

绿色食品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它包括地里种的,水中游的等多种多样的食品,如餐桌上的粮食,蔬菜,鱼肉,鸡蛋,水果以及油,茶,酒,调味品等.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作物要在没有污染的地方进行栽培,以保护作物不受污染;禽畜的饲料中,不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添加剂;制罐头,饮料的工厂中,使用的工艺设备必须无铅,锌等污染.

绿色食品标识已成为我国食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出口创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绿色食品带来"绿色事业"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

f132.CoM更多演讲稿编辑推荐

我国推行判例法可行性之研究演讲范文



潘哲锋


判例法主要在英美等普通法国家施行。具体方式是由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建立“范例”或“法律原则”,在将来出现类似的案件就可以用同样的原则加以处理,这种通过判决建立起来的“范例”即是“判例”。由于判例可以作为将来处理同类案件的依据,所以判例即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判例法即可定义为作为判案依据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判例的遵循、分析、归纳和解释[1],从中归纳和抽象出来的能成为解决某类案件的法律规范。
英国在世界判例法国家中可谓鼻祖。1066年法国北部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形成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权,对英国的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的成果即是促成了普通法这一判例法系统和作为其补充的衡平法的成型。
威廉征服英国后,保留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习惯法。后来,为了克服这种习惯法过于分散的毛病,加强中央集权,于是设立了中央司法机关——王室法院,派出巡回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巡回法官在各地审判案件时除遵循王室法令外,主要依据当地的习惯法,只要这些习惯法与王室和贵族的利益不相冲突即可作为判案的依据。巡回法官的审判实践过程即是对各地的习惯法进行调查、选择、剖析和加工的过程。当巡回法官回到伦敦聚会时,通过情况交流和磋商,彼此承认对方的判决可以作为以后审判同类案件的依据,在全国推行。这样通过长期的审判实践,以判例的形式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习惯法逐步统一起来。大约公元13世纪就形成了在全英国适用的习惯法即普通法。
普通法是一种判例法,普通法的规范和原则都包含于大量的判例之中。所以在它形成后为了便于法官判案时利用和学习者的学习,法学家们对这些大量的判例中所包含的习惯法原则和规范加以整理、编纂、归纳和注释,出现了许多法学著作。如1186年格兰威尔的《英国的法律与习惯论》,1250年布拉克顿的《英国的法律与习惯》,利特尔顿的《土地法论》。这些中世纪产生的著作被视为英国的法律渊源之一,具有普遍约束力,成为法院的办案依据。
由于普通法的诉讼程式较刻板僵化,不适合审判实践的客观需求,于是就产生了对普通法起补充作用的具有英国特色的衡平法。公元14世纪时专门设立了衡平法院。中世纪,英国产生和发展了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但仅居于次要地位。进入现代后,英国成文法的比重和作用显著上升而判例法的比重和作用显著下降。尽管成文法比重日趋上升,但英国法仍然基本上是判例型的。因为一方面判例法仍然占据着英国法的某些领域,法官仍可通过判例来发展法;另一方面,英国的法官和法学家仍保有很深的传统观念,认为成文法再多,只有通过法官在具体案件中运用和解释后,才能真正进入英国法的体系。甚至法官宁愿引用经过其他法官适用制定法的判例,而不愿直接引用条文法。[2]
从以上可以看到英国法律的基本特点:一、判例法是英国法律的主要渊源。英国法律主要由判例法构成,成文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只起到对判例法的补充、解释的作用。虽然成文法的比重在不断上升,但英国法如没有判例法就不成体系;而没有成文法,则其体系依然可以独立存在。二、遵循先例原则。遵循先例是判例法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判例法的基础。遵循先例原则即是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具有约束力。具体表现为:高级法院的判决对下级法院处理同类案件有约束力;同一法院的判决对以后的同类案件具有约束力。遵循先例原则保证着英国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我国是典型的成文法国家,自中国法产生时起就一直重视成文法的立法工作。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了郑国子产铸刑鼎,邓析编竹刑。秦统一全国后更是全面采用成文法主义的法家理论。以后朝代的更迭并没有改变秦所建立的法律体制,中国从此走上了成文法化国家的道路。
中国虽然自始采用成文法,但在成文法施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抛弃判例。相反,从商周时期开始,就明确认可判例的法律效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据史料记载在商代即有比照先例予以处罚的情况,及至春秋战国时代,判例对司法审判活动已经产生了比较积极的影响。进入秦汉时代由于审判组织和诉讼程序的完善,判例法正式出现。秦代出现的廷行事及汉代的春秋决狱和决事比即是这一时期中国判例法实施的主要形式。
自秦汉后,判例法在各朝代的司法实践中均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有代表性的是宋代出现的对审判有指导意义的判例编纂成集的立法活动——编例。如《熙宁法寺断例》、《元符刑名断例》等案例汇编即是。进入南宋后,判例的地位急剧上升,编例活动频繁,先后形成了《绍兴刑名疑难断例》、《乾道新编特旨断例》、《开禧刑名断例》等,编例成为南宋的判例法。孝宗时甚至出现“法令虽具,然吏一切以例从事,法当然而无例,则事皆泥而不行”及贪官污吏“隐例以坏法,贿赂既行,乃为具例”等怪现象。宋代还出现了一种与判例性质相似的法律形式即“批状指挥”。在一定条件下,下级官署可以引用“以降指挥”办理类似公事,以前案例作为后案的样板,前案就是判例。南宋秦桧时达到“续降指挥无虑数千,抵牾难以考据”的程度。孝宗时,经整理筛选的指挥正式被编入《乾道赦令格式》于乾道八年颁布,与赦令并立。
近代的北洋政府把判例作为重要的法律渊源,使之成为审判案件的重要依据,既补充了成文法的“未备”又便于发挥成文法所不易发挥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1912年至1927年北洋政府大理院汇编的判例就有三千九百多件。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包括成文法和例(判例和解释例)两大部分。除了成文法《六大全书》,;例就是南京国民政府重要的法律渊源,是成文法的重要补充,甚至可以对成文法加以引申或进行实质意义上的修正。可见,判例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体系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3]
当代,我国十分重视成文法的立法工作,从1949年建国至今颁行了大量的成文法,对我国司法体制的建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立法活动更加活跃和频繁。但是进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转型,成文法的施行遇到了大量的问题。
(一)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使立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审判实践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各级法院都曾遇到或将遇到各类新型案件。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根本无法解决,而立法活动或现行法律的修正工作无法即时跟进,造成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无所适从。最近报载,广西横县地方税务局为了挽救该局的一名职工向全国税务系统发动了捐款。这笔捐款在该职工医治无效死亡之后还有节余,于是围绕这笔剩余捐款就产生了归属问题。我国对此并无法律规定能够适用,因此导致了两级法院审判结果截然相反的尴尬局面。
(二)成文法法条及有关的司法解释有许多模糊不清的概念
我国有些法律条文的语言表达无法达到立法本身的意图,而且相当一部分存在歧义,容易使人有许多理解和解释,在审判实践中各级法院的理解也不一致。有些弹性较大的语言越解释越迷糊,诸如正当理由、显失公平等等,这尤其需要判例来为它作注解。
(三)成文法存在立法上的空白和漏洞
成文法在立法时除了对现有的违法犯罪现象作出解释和确立惩罚规则外,还要对许多未来可能发生和出现的犯罪活动和犯罪现象作出预测。但是立法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对未来犯罪的预测也不可能是全面的。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文法上的空白和漏洞逐渐暴露,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空子却无法用法律手段予以惩处。
判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实施有着相当成功的经验,我国施行判例法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汲取英美法系国家和我国历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发展判例法,克服现行成文法的缺陷,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其意义也十分深远。
首先,判例法在我国的发展有十分良好的机遇。判例法在我国法制有着很深的渊源。虽然判例法是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法律渊源,但是现今英美法系国家也在加强成文法的立法工作;普遍适用成文法的大陆法系国家也在尝试创制判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正在日渐靠拢,逐步融合。这样的世界潮流给我国发展判例法作为成文法的补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在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的前提下,更无须陷入姓资姓社的泥潭。
其次,判例法在我国的实行已具雏形,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民法院主办的《人民法院公报》除了公布人民法院文件、司法解释外,自1985年创刊2001年,还公布了368个案例,涉及刑事案件115件,民事案件(包括经济、知识产权、海商事等)共209件,行政及国家赔偿案件31件,执行案件13件[4]。这些典型案件叙事清晰,分析精辟,说理充分,适用法律准确,给各级法院审理同类案件提供了模本。这些案例的公布另一方面也给普通民众打开了了解法律的大门,有助于对成文法法律条文的理解,“可为”与“不可为”“罪”与“非罪”的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更加清晰。这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极大。
第三,案例法与成文法并行有助于弥补成文法中存在的缺陷,同时对后继立法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立法(包括司法解释)具有滞后性,无法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现象作出预测,立法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克服。随着社会的发展,成文法的漏洞便会暴露,于是便会出现针对这类漏洞的“定向犯罪”。如果单纯依靠成文法,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类犯罪无法遏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对这类犯罪的审判,从中引申出法律原则和判案规则(法官立法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指导各级法院审判同类案件,那对此类犯罪的制止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样,判例不仅弥补了成文法和司法解释中存在的漏洞,也给后继立法提供了立法参考。
第四,成文法与判例法的并行有助于我国法官的素质的提高。我国由于是严格执行成文法,法院审理案件也是按既定条文行事,审判基本上是用法律条文去套案件。如此,裁判文书往往千篇一律,僵硬呆板,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详尽的法理分析[4]。在英美法系国家,法官的裁判文书往往像一篇学术论文,充满了严谨的逻辑推理和法理分析,对诉讼双方都能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起到很好的法制宣传作用。因为法官们需要从原先的判例中抽象出理论依据和法律原则,这就需要法官有极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平庸的法律工作者根本无法胜任法官的职业。
综合以上的分析,判例法在我国与成文法的并行,不仅有助于弥补现行立法上的空白和漏洞,能够随时捕捉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迅速进行法理分析,抽象出法律原则和规则,指导审判工作,为立法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对我国法官的理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法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司法体制的改革也能起到推动作用,而且能够把抽象的法律概念具体化,明确表达立法者的立法意图,便于人民大众的理解和遵守,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我国实行成文法与判例法并行的制度是可行的,作用也是积极的,明显的。

浙江省天台县 潘哲锋

参考资料:
[1]《试论判例法的适用方法》 刘静

[2]《外国法制史》(自考版) 由嵘、胡大展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七章、第十一章、第十六章
[3]《中国法制史》(自考版) 叶孝信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4]《独具中国特色的“判例”》 姜联润 人民法院报 2002.3.15

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


学习的重要性(一)

尊敬的**、亲爱的**,大家**好!

我今天所发表观点的主题——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到底能够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国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升学、就业、务工、竞选、任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本领恐慌处处显现。据统计,从改革开放以来,新增加的词汇近万个。很显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的新世纪新阶段,一个人如果不学新知识就跟不上新形势,思想就要落后蜕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为数不少的科盲、法盲、电脑盲、外语盲“四盲”之人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还要认识到不学新知识、不探索,精神就要窒息。在我们前进的征途上,还存在许多的未知领域。未知,是一种诱惑,一种智慧的挑战、人格的挑战。只有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才能提高人的现代化素质和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人。

专家指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要自立于这个社会之上,就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必要的和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使整个知识体系呈“T”字型展开,其中横向表示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包容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以满足工作、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需要;纵向表示要具备相当的精深度,在专业上深刻透彻,以满足更深层次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本行业、本部门的通才,做某些方面的专才,具有专与博的兼容性。

着名作家王蒙对学习有过精妙独到的论述,他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本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健康的身心同样也是学会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健康的心理活动模式的结果。人生有许多困惑、许多悖论、许多选择,当你面临选择的痛苦的时候,你可以去学习,用学习和思想抚慰你的焦虑,缓解你的痛苦,启迪你的智慧,寻找你的答案。学习归根结底是通向真理、通向知识、通向光明的抉择。通过学习,你将避免冲动,避免极端,避免刚愎自用,避免出尔反尔,避免无所事事,避免精神空虚,避免消极悲观,更避免暴跳如雷和怨天尤人。在你一时受到误解,受到打击,受到歪曲,受到封杀而你一时又没什么办法可想,也无法改变你的处境的时候,安心学习吧,补课吧,学习你在顺利情况下欲学而没有时间学的那些表面的冷门吧,这是天赐的强化学习月或强化学习年的开始,你理应得到更多的学分,达到更高的学位。

学习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追求。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从理论的论证里可以找出自己的经历与见闻的脉络,可以拨开思想认识上的迷雾;从一道数学公式里可以设想到先行智者们严密的思维逻辑和追根溯源、反复验证、达到颠扑不破的境地的过程与乐趣。

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是一种探秘,学习就如破案,自然界与人生的秘密隐藏得扑朔迷离,不容易一时侦破。而当我们从自然、历史、社会、人生中发现了它们隐蔽的真情,从前人成果中了解了这种真情,将会像破了一个大案一样地充满欣喜而欲罢不能。

学习是一种按部就班的建设,从挖地基做起,直到矗立起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成就了一片又一片风景。

学习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它扩大着我们精神的空间与容积。

学习还是一种对于有限生命的挑战,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宇宙和时间。

学习是一种坚持、一种固守、一种节操、一种免疫功能。

学习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追求,岂能不学?

还有一点,学习就是为了改变自己!学习后要复习、要马上行动……首先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最后祝愿大家:为了美好的明天赶紧行动起来!

事业有成、美梦成战真!

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二)

对于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古人已有认识。“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是汉朝哲人王充的论断。近代英国学者培根也强调了同样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使我们对知识与力量的关系有了新的体验,学习的重要性日显突出。

学习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对领导尤其重要。建设高素质队伍足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对领导的教育,促进学习无疑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领导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带领企业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我们所说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既学习知识,又学习技能;既学习历史,又学习现实;既学习自然科学,又学习人文科学;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讨教于专家,又问计于市场;既研究本企业的实践,又借鉴他人的经验。学习是没有边界的。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的企业家要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学习,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统一,力求达到三个方面的学习成效。一是学以立德。即通过学习,科学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事业方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学以增智。即努力掌握基本知识,扬弃旧义,探求新知,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宏观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学以致用。即把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和知识用于指导个人发展的具体实践,用于研究解决本个人存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需要时间。这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利用好零星的时间抓紧学习,这样在百忙中也会学有所成。学习要靠积累。是否愿意做某一件事,实质上不是有无时间,而是重视与否的问题;重视了,就舍得拿出时间、付出精力。只要想做,就能挤出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己。

学习需要动力。学习的动力来自不断求知上进的内在要求,也来自竞争和生存的外在压力。如今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在我们新疆企业家的群体里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知识与地位、财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让人欣喜的变化,给学习者增添了动力。

传统的教育是延续更多的先人教导---要好好学习、学习可以成就功名---于是死读书、读死书,有的人甚至读到了博士,以后呢,不知道怎么办!也可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有了自己的觉悟,观念有所更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中国大学生 的观念已经从读书是获取功名的旧模式中脱离出来---自我 实现是他们的要求!那么现在呢,他们中的一些人更希望去实现个人创业!就是说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而读书、学习,逐渐的他们的读书、学习有了目标,可能拥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将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更重要的推动力!因为中国传统上是一个中庸思想很浓厚的国家,中国人不愿冒险、怕丢面子,我们可以认为在楼上这个小朋友身上,看到我们中国人有更大的突破这个传统习惯的一面!中国需要有一批敢于走在前面的人!!

----所以我们需要放弃旧有的成功模式---毕竟知识经济时代为知识、技能、人才资源成为资本提供了可能,财富需要重新创造和分配,所以我们现在的成功模式应当是谁会学习、谁学习的更快、谁运用的更快!---成功有时候需要突破传统、突破自我,成功的人有时候是需要一些冒险、经历一些失败。罗伯特清崎形象的说,这就象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跌倒了呢,他们会爬起来,再继续走,然后他们呢,就慢慢学会了怎么走路。但如果他们跌倒了,他们说跌倒了,再走还会跌倒,我拒绝再前进,他们也许永远学不会走路!----我们都从学走路的时候过来,那时候我们只是本能,我们没有更多的负面思想,没有那样多的顾虑,所以我们才学会了走路,现在我们也需要那样,-----再往前走两步!!--我军必胜!---你的未来改变和变化难以预料和充满挑战,成功可以不再依赖旧的规则、价值、结构和过程,其关键是----学习,超过你今天所知道的、比你的竞争对手来的强、比市场更快捷,给你带来优势、利益和成长,学习、成长、成功、财富!

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三)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天组成了人生的三步曲。聪明的人,反思昨天,抓紧今天,规划明天;愚蠢的人,哀叹昨天,挥霍今天,梦幻明天。人的一生只是由无数个今天构成的,因为不会珍惜今天的人,既不会感怀昨天,也不会憧憬明天。

如果在昨天,你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或是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而愁眉不展,那么,你就永远陷进了昨天的泥潭。同时,你今天的时间也会从你的沾沾自喜或愁眉不展中悄悄流逝。

我们不应该在昨天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学习,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用今天的努力去弥补昨天的空隙,缩短甚至超越与别人的距离。在这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应当认真反思你在这一得天的所作所为,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珍惜时间。

老师上课时,你是否因为知识枯燥难懂而放弃听课;在上自习课时,你是否因为自己意志薄弱而心不在焉;在家中做作业时,你是否禁不住电视和电脑游戏的诱惑而虚度时光;在周末,你是否因为贪玩而无暇顾及书本?

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是一种无时无刻把握在我们手中而又无时无刻在从我们手中消逝的东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换回已经流逝的时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用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如果你不前进,时间就永远不会等你。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在时间的洪流中,你就会离别人的差距越来越远。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下面,我给大家几条建议:

1、以学为先

在学生心中,学习是正事,正事理应先于娱乐。我们可以将自己面对的事情分为四类: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以学为先”要求我们更多的时候将学习放在“重要紧急”这个象限中。成绩优异的同学往往真正树立了“以学为先”的意识,而成绩较差的同学则普遍缺乏这种意识。

2、随处学习

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我们都可以学习。随处学习要求的是一种见缝插针的精神和本领。

3、讲究条理

讲究条理就是要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讲究条理也要求我们有条不紊地做好课前准备,不至于上课的时候手忙脚乱,影响效率。

4、学会阅读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是我们自主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学会读书要求我们学会选书,学会精读与泛读结合,学会从书中汲取营养。

5、合理安排

善于合理安排各种学习任务的同学往往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不善于安排的则会手忙脚乱。尽量提前完成学习任务,课前要预习,复习先于作业,作业先于课外阅读。

6、善做笔记

学会记笔记要求我们学会在适合的时机,以适当的速度,记下恰当的内容。

7、书写整洁。

俗话说:“卷面就是你的一张脸”。我们应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8、及时提问。

好问,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将成为你成功的奠基石。但凡有疑问,都要及时找同学或者老师讨论、请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自己。

9、学习互助

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们之间取长补短,互相提升。

同学们,你们是想收获串串果实,还是想空留一头白发呢?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一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那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你们看:新的学期我们迎来了新的校长,我们搬进了新的教室,校园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我们更应该抓住这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每个人都会乘坐“今天”这班车驶向明天,一天一个驿站,一天一处风景。趁着明天还未到来,我们就应抓住今天,这样等待着你的才会是果实累累的明天!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吧!

我信奉的格言是: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谢谢大家!

西方竞争性民主政治比较研究演讲范文



本文所说的“西方”,是一个特定化了的概念,它指的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仅包括西欧各国,而且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日本等国。限于篇幅,本部分主要以英美法德日等国为对象,考察政治竞争的有关问题。
一、西方政治竞争产生的历史条件
政治竞争起源于西方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是近代西方经济、政治及文化全面转型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制度的建构都是当时各种社会背景的综合产物,不管这种背景是属于人文的,社会科学的、还是自发的或外化的。” 政治竞争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多元主义、市民社会、对法治的信仰、亲历代议制的经验、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分离、以及对个人主义的坚持,所有这些都是在一千多年以前的西欧开始出现的。这些条件不仅是政治竞争产生的条件,也是非西方社会移植政治竞争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经济因素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必须从经济中去发掘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的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兴起的政治发展理论或曰发展政治学及其代表人物诸如亨廷顿、阿尔蒙德、派伊、李普塞特等亦充分注意到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他们运用实证方法通过统计资料对欧美国家政治发展研究后揭示出一个历史事实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用达尔的话说,就是“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与一般的竞争政治,尤其是多头政制中的竞争政治的出现率有密切的关联”, 也就是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则产生竞争政治的概率就越大;反之,经济发展未达到一定水平时,则这种概率就越小。
从根本上说,近代西方政治竞争的产生正是缘自经济发展的推动,确切地说,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西方国家是内生型的第一批现代化国家,工业革命促进了这些国家迅速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海外殖民扩张不仅增长了物质财富,而且大大刺激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社会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状态,使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成为现实。市民社会逐渐发育成熟,逐步脱离了国家的控制而取得了自主发展的权利。国家不再无限制地干预经济的发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不允许干预他们的私人利益,资产者赋予国家权力的多少只限于为保证他们自身的安全和维持竞争所必须的范围内。” 一个发育成熟的市民社会,正是政治竞争产生的基础性条件。(2)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从而形成了利益多元化格局。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不同的竞争,这种竞争必然会在政治领域表现出来,集中体现为各个集团争夺国家政权的斗争。所以,政治竞争是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代替封建所有制关系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3)市场经济内含自由和平等。市场经济的独立发展完全是以等价交价为原则的,它从根本上否定了血缘、门第、权利、民族、国家、宗教之间的差别,而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交换的惟一尽度。在市场经济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无论是画家的劳动还是樵夫的劳动都是平等的。“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也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 经济领域的自由和平等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求各个阶层和集团都有竞争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管理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所以,“政治竞争从原则上说来,是经济自由和政治平等权利的逻辑结果,是从人们享有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中引申出来的。”
(二)政治因素
从政治因素看,政治竞争的产生与代议制、政党制、选举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代资产阶级原本是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受压迫阶级,他们对专制、暴政有着强烈的恐惧。在用暴力摧毁封建政治结构之后,资产阶级不是用更为落后的制度取而代之,相反,资产阶级深知,统治只有借用人民的名义,才能够长久存在下去。因此,资产阶级在建立新的政治结构时,始终坚持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防止专制和暴政,二是发展民主。就前者来说,西方国家建立了权力分立与制约的机制,对防止权力专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就后者而言,鉴于现代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实行古希腊式的民主政治是不可能的,因此,资产阶级建立了代议民主政体。历史地看,代议制起源于英国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最初,议会只是一个供国王咨询的机构,只有一个等级:贵族。随着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深入,议会的成分不断扩大,扩大到包括一般的平民;其权力也不断下移。正如顾准所说:“议会的演进史,是其所包含的成分不断扩大,民主权利逐步下移的历史。” 一方面,议会将直接民主体制下人民的无限权力缩小到不充分的权力,人民不再拥有直接决定政治问题的权力(极少数公共事务除外),而是将其权力委托给其代表行使。另一方面,议会又成为各阶级、各阶层和平斗争的舞台。议会以多样性和不同政见为基础,在议会中,代表同一阶层或利益集团的议员自然结成政治派别,最初,这些派别主要力争成为议会多数,以使他们的政治主张成为多数人的意见;后来,他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执政者赶下台。于是,这些政治派别最终走出议会发展成为政党。政党是自由结社的产物,它是“在政治空间展开‘共同竞争’的组织(在‘竞争’与‘对抗’中表现存在的根据和生命源泉)”,“他们吸收和动员游荡于政治领域的各种利益及思想,并试图以这种力量为依托去夺取政治过程的持续支配权。” 政党始终以控制国家权力,最大限度地争夺国家权力为目标,离开了国家权力,政党几乎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力。当然,政党并不是以武力夺权,而是在选举中夺权。所以,政治竞争与选举活动密不可分,“甚至说,选举制造成了竞争性政党制度也许不算过分。围绕着议会或总统的选举,各政党才有竞争的目的、竞争的理由和竞争的内容。”
(三)文化因素
从文化因素看,政治竞争与近代政治及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世俗化,美国政治学者萨托利曾作了一个说明,他说:“当神的王国和恺撒的王国----宗教领袖和政治领域相分离时,世俗化就出现了,因而,政治不再得到宗教的援助,它既失去了它的源于宗教的僵化教条主义,也失去了它的宗教式的强度。” 简言之,政治及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指政治不再为某一特权阶级所垄断而成为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事务,政治也不受神权的控制而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权利,以及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我们知道,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史上最专制最黑暗的时期。中世纪的政治文化是融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于一体的神权政治,与这种神权政治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是以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为代表的神权政治论,整个社会都拘伏于神学政治的囚笼中。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在这种极其独裁与专制的政治环境下,广大民众不仅被排除在政治体系之外,而且被驯服为一种政治动物。在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神权政治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进步的思想家们在意识形态中开始向神权政治发出挑战,从而启动了近代的政治世俗化进程。先是发端于意大利并进而波及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继之而起的思想启蒙运动都形成了对神权政治的强烈的冲击波。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的杰斐逊、潘恩等启蒙思想家运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不仅抨击了神权政治,抹掉了笼罩在封建专制制度上面的宗教蒙昧主义,而且论述了国家、政治社会、政府和法的起源与形式,使国家、政治、法律等问题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决定性地把政治推入了较高的世俗化时代。在资产阶级所制定的宪法及宪法性文件中都明确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拥有言论、结社、集会和选举的权利;在政治结构方面,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拥有较高的权威,包括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其选举或认可方能产生,而且立法、行政、司法机构互相制约。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政治的平民主义时代的到来,人民不再是专制体制下的被奴役对象,而是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总之,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兴阶级的崛起,代议民主制的建立及政党的成熟,以个人权利、法治为核心的民主文化,是西方政治竞争产生的根本条件。可以说,离开了任何一个条件,政治竞争都不可能产生。
二、西方政治竞争的表现形式
西方政治竞争主要体现为政党之间的竞争以及政党内部的竞争,这与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魏弗尔蒂认为:“民主本身便意味着一种双重的竞争过程:其一是普选中党派之间的竞争,其二是这些党派内部政治家们争取党内领导权的竞争。” 此外,利益集团、智囊团等政治组织作为政党的后援力量,对政党竞争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之间的竞争是政党竞争的必要补充。
(一) 政党之间的竞争
现代西方国家都存在数个政党,但由于各国的政体、政党的力量对比、具体政治经济形态发展变化等因素,政治竞争在各国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的特点是:典型的两党竞争。在英美,虽有多个政党存在,但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始终由两个最大的政党(目前在英国是保守党和工党,而美国两个最大的党是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争交替组织政府,轮流执政。其他政党无法与两大党抗衡;同时,两党执政也勿需它们的支持;因而,其他政党基本上无缘进入政府,即使执政党出于某种目的或发于善心起用其他政党人士入阁,也不能称之为联合政府。
英美两党竞争均发源于议会中的党派分野。自政党形成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会发生政党间的分化组合,但总的情况是大党分裂为小党后又由众多的小党组合成大党或者一个政党崛起而取代另一个政党,因此政治舞台上见到的始终是两个大的政党。它们时而在台上,时而在台下,玩着翘翘板游戏。一党长期执政的情况时有发生, 多党执政却极为罕见。在英国,曾一度出现第三党冲击两大党的情况,但两大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始终没有改变。而在美国,两大党以外的其他党基本上不构成对两党地位的威胁,两党执政可谓稳如泰山。之所以形成如此稳定的两党竞争体制,据西方政治学者分析,主要缘自下列因素:(1)制度的因素。英美两党制均产生于相对多数选举制,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大党而不利于第三党的建立和生存。此外,美国的单一行政长官制也有利于两党的形成和发展。总统职位通过总统选举产生,而不受各政党在国会占有席位多少的影响,总统选举人团的产生是“胜者全得”,要么获胜,要么失败,因而引起政党的两极化。在美国,由于联邦制的特点,各州州长、各州议会的选举均采用相对多数制,这也有利于巩固两党制。(2)历史二元因素。两党制是美国社会结构利益双元性的产物,美国建国初期以来每次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突几乎都是二元、两面的。围绕宪法的批准出现的东部商业利益和西部农业利益之争导致了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产生。经济利益之争也导致南北方围绕奴隶制及其种植园经济而产生分裂,由此形成两大阵营。20世纪城乡利益的冲突又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交锋的重要因素,等等。(3)政治文化因素,英美两国选民观点中庸、适度、不走偏激,善于妥协,视政治为妥协的艺术。两国的政治文化接受了妥协的必要性、短期实用主义的明知性以及避免僵硬教条主义的务实性。另一方面,在两国社会的根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识。大多数国民认可洛克和麦迪逊关于个人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拥有私有财产权利的观点,很少有人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政党之争不在于选择公有制或私有制,而在于怎样分配资源和财富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只要英美保持两党制的基本因素不变,即国家制度、政治体制和选举制度不变,英美两党竞争,轮流执政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这是英美长期以来政局一直比较稳定,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法国模式
法国模式的特点是:多党两极竞争。所谓多党两极,“即在多党制的前提下,各个政党依其观点、政策的不同而形成两大对立的派系,每一派系都有一个中心党”。 目前,在法国,主要是以四大党为主构成左右两大阵营、右翼以保卫共和联盟、民主联盟为主(保卫共和联盟是中心党);左翼以社会党和共产党为主(社会党是中心党)。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是这四大党。
法国政党两极化形成于第五共和国时期。这种格局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十多年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工农业结构的变化,导致法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为政党两极化提供了社会基础。其次是宪法确定的政治制度对这种政党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新的选举制度促使了政党的分化组合和新的政党联盟的形成。此外,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影响,政党领袖个人的人格魅力也起了促进作用。尽管两大政党联盟内部各政党力量的分化组合时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一直在议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稳定性作用:两大派左、右观点鲜明,彼此对峙,相互制约;四大党则通过组成两大派的政党联盟方式,左右法国政治生活,其他一些小中政党联盟均无力与之抗衡,由此避免了第四共和国多党竞争带来的政局不稳的弊端,有助于第五共和国政局相对稳定。从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数次出现左右翼“共治”局面。1984年共产党和社会党分裂,导致社会党在1986年议会选举中丧失多数,当时的左翼总统密特朗被迫任命右翼的希拉克为总理,这种共治局面在1993年再次出现。1996年,希拉克总统为了改变右翼政党在国民议会中微弱多数的局面,决定解散国民议会重新选举,结果保卫共和联盟惨败,社会党大获全胜,在1995年总统选举中败给希拉克的若斯潘坐上了总理交椅,实现了第五共和国以来的第三次左右翼共治,直到现在。按照戴高乐创立的第五共和国执政传统,由同一政党派别或政党联盟控制总统、议会和政府,建立总统的多数派,是保证总统充分行使权力和维护政府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因此,左右翼政党联盟共治是法国政治体制中的特殊现象,是法国多党制下各种力量互相斗争和妥协的特殊产物。80年代以来,在法国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比例代表制等因素的作用下,传统的两大派四大党政党格局中出现了以党派林立和相互制约为特征的党派多元化现象。一方面,以绿党为代表的新生政治力量和代表现代法西斯主义的极右政党国民阵线以及中间党派纷纷崛起,极右翼、绿党和中间党派势力得到加强,传统两大派的地位有所削弱,两大派在选举中都开始积极向中间思想和路线靠拢,极力拉拢这些政党的选民。另一方面,新的党派多元化现象并未改变法国议会多党中无一政党占绝对多数的基本特征,在竞选和组阁中,仍然是利害相关的政党组成左、右翼两大政党联盟进行角逐。
3.德国模式
德国模式的特点是,三角均势、两极竞争。这种政党竞争模式是联邦德国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在1947年联邦德国首届议会选举中,总共有基民盟--基社盟(即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德国共产党等11个政党进入议会。其中所获选票的比例是:基民盟--基社盟获31%,社会民主党获29.2%,自由民主党获11.9%,德共获5.7%,其他各党得票均不超过5%。这个情况表明,基民盟--基社盟和社会民主党几乎势均力敌,谁都不占绝对优势,无法单独组阁执政。在这种情况下,自由民主党支持谁,谁就可以组阁。结果,基民盟--基社盟联合自由民主党,组成了联合政府。1969年第6届议会选举中,社会民主党一跃而成为第一大党,但也未获绝对多数,于是,便与第三大党即自由民主党联合组阁并成了主要执政党,而第二大党的基民盟--基社盟只好充当在野反对党的角色。由此开始了基民盟一基社盟同社会民主党之间的第一次轮流执政。在以后历届政府(包括1990年德国统一后组成的新联邦政府)中,尽管仍由基民盟—基社盟和社会民主党两大政党轮流执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选举制度等的具体规定,决定了两大党中谁也不能强大到占绝对优势的地位。自由民主党是小党,一般占有不到10%选票,但却在两党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民盟--基社盟和社会民主党任何一方一般只有得到它的合作,才可能组成联合政府。1948年以来,除1966-1969年,联盟党与社会民主党组成大联合政府 外,自由民主党一直与其中的一个大党联合组成政府,其地位也较为稳定。这种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多党联合执政模式,可以说是联邦德国及统一后的德国政局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党作为一支新秀出现在德国的政治舞台上。在1983年联邦议院选举中,绿党获得了5.7%的选票,28个议席,首次进入联邦议院,成为联邦议院中第四大党,从而打破了联邦议院长期存在的由联盟党、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三党主宰的局面。绿党的崛起使自由民主党的长期执政伙伴地位发生动摇。在1998年的议会选举中,社会民主党首次联合绿党组成了所谓的“红绿联合政府”,社会民主党领袖施罗德出任总理,开始了两极对垒的新阶段。
4.日本模式
日本模式的特点是,一党独大,多党竞争。这种模式形成于1955年第二届鸩山内阁时期,在同年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占有众议院511个席位中的299席,不仅是第一大党,而且拥有了超过半数的优势,可单独执政;社会党占有156席,是第二党,此后的历届众议院选举中情况也大致如此。其中自民党总以稳超半数议席而长期执政,社会党始终占1/3议席而位居第二大党地位,充当反对党角色。这种既不同于欧美式的多党制,也不同于一般一党制的制度,被人们称为“五五体制”。这种体制持续了长达38年之久,在此期间,日本其他政党如社会党、日共等革新势力和公明党等中间势力始终长期处于在野地位,无一政党可单独与自民党争雄。
自民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它得到财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扶植,并与政府官僚密切结合,形成了一个以财界意志为基础,并以自民党为政治代表,通过立法、行政等措施,经由官僚机构付诸实施的政、官、财三位一体的权钱统治体系。二是,自民党执政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在保障垄断财团利益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国民的愿望和要求,因而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其统治的相对稳定。三是,在野各党普遍力量弱小、基础薄弱,常常因为意见分歧而彼此勾心斗角,无法实现步调的统一与共同合作,从而有利于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
然而,任何一个政党如果长期垄断政治都必然会积累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日本自民党也是这样。这突出表现在日本“金权政治”腐败沉疴久治不愈,政治丑闻接连不断。日本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钱权政治;日本政治的腐败,首先表现为执政党的腐败。自民党一直信奉“金钱就是权力”、“权力就是金钱”的方针,因此,围绕钱、权问题,自民党内贪污、受贿屡见不鲜。 应该说,这与日本的选举制度有直接的关系,日本实行中选区制,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全国分为200多个中等大小的选区,每区设有几个议席。同一政党可以有数名候选人竞争,相互间不是靠政见取胜,而是凭经济实力较量,政治与金钱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自民党的腐败严重损害了它的执政形象,削弱了自民党的整体实力。终于在1993年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只获233席,不足半数而下台,由社会党联合其他在野党及新成立的政党组阁执政。至此,日本自民党一党执政成为历史。近十年来,自民党虽然也曾获得了单独执政的机会, 但现今的自民党已不是从前的自民党:日本向多党联合轮流执政方向发展的趋势,似是很难扭转了。
(二)政党内部的竞争
前文分析了西方国家政党竞争的概况,其实,各政党内部也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任何政党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党外有党、党内有派乃是一种必然现象。政党内部的竞争既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又是整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政党内部派别竞争的原因
西方政党内部出现派别竞争和派别政治,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现代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诚如麦迪逊所说的,造成政党内部派别竞争的“最普遍而持久的原因,是财产分配的不同和不平等。” 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体制内的政党都是整个统治集团的利益代表,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只代表某些大垄断集团的利益,很难具体满足各个利益集团的要求。于是,这些集团便千方百计地在政党内部寻找自己的政治代理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要求,但往往是粗线条的,不可能反映得很细。所以,资产阶级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通过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进行粗线条的宏观调整,而且还需要各政党内部的派系活动和派别组织进行细线条的微观调整。”
2.政党内部竞争的表现
西方政党内部的竞争,主要体现在:
第一,争夺党内最高权力。欲登上总统或首相(总理)宝座,必先成为党内的最高领袖。“在党内出不了头的政治人物,通常是不可能登上国家权力顶峰的。” 在美国,各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是该党的当然领袖,要成为总统候选人,必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预选。如1860年,民主党在南卡罗的查尔斯顿举行代表大会,经过57轮投票,也未能产生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尔后又在巴尔的摩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两次投票,才决定提名道格拉斯为候选人。1924年的民主党代表大会,更是进行了103次投票,才决出候选人。在英国、日本等议会制国家,首相或总理是由议会内的多数党领袖担任的,谁成为多数党领袖,谁就可以上台执政。因此,多数党内部的竞争十分激烈。如1976年,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引退,6位内阁大臣竞选工党领袖,经过三轮投票,詹姆斯·卡拉汉才当选并继任英国首相。日本自民党内部各派系,围绕自民党总裁人选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各派系之间既有正面交手,又有幕后交易,它们甚至采取造谣诽谤,恶意中伤的办法打击对手,抬高自己;通过封官许愿、金钱贿赂、挑拨离间,暗挖墙脚的手段削弱对手,壮大自己。
第二,政策的竞争。政治竞争包含政策的竞争,谁能够提出最受选民欢迎的政策,谁就有希望上台执政。在政党内部,政策的竞争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各政党由于对政策的取向而分为不同的派别,如美国两党内部都有自由派和保守派、鸽派和鹰派。在英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保守党内部就开始出现一些派别组织如星期一俱乐部、塞尔斯顿集团等。这些集团往往各执一种政策主张。从一定意义上说,英国的政策就是各政党、各政党内部各派别讨价还价、反复竞争的结果。如阿尔蒙德所说,“英国的政党是许多具有各种政策偏爱的集团的联合。一个政党在采取坚强立场之前党内的各个集团相互竞争以决定全党必须据以合作的政策。”
第三,争夺党内的其他重要职位。这在日本体现得特别明显。在英美,党内的职务并不十分重要,除政党领袖出任首相总统外,其他职务几乎不为人关注。党内的“精英”纷纷在政府谋取高位,谁也不把党内的职务放在眼里。日本则不同,日本自民党内部的高级领导职务十分显赫,不亚于内阁大臣,除自民党总裁兼任内阁总理大臣外,其他人员一般都不兼任党政要职,但他们的政治地位相当高。自民党的干事长、总务会长、政务调查会长被称作党内三巨头。总裁就经常从党内三巨头中特别是干事长中遴选,而没有担任党内高级职务的人很难担任总裁和首相,所以,党内高位对一切有心问鼎首相宝座的人都有吸引力。争夺党内重要职务成为日本政治的一个独特现象。
3.政党内部派系竞争的后果
西方政党内部的竞争无论对政党本身,还是对国家的政治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首先,政党内部的竞争是现代民主的重要体现。如前文所述,现代民主政治是宽容的,富有韧性的政治,它不怕分裂、不怕背叛。1931年,英国麦克唐纳背叛和分裂工党,组成联合政府,在专制政治下,这是无法容忍和难以想象的。“在古代政治和专制政治下,麦克唐纳不要说当上首相,而是被扣上分裂党,分裂国家和罪该万死、遗臭万年的罪名。” 其次,政党内部的竞争在统治集团内部起到了某种必不可少的制约和协调作用,可以避免党的大权落入某个集团之手,可以避免领袖个人独断专行(如指定接班人,实行变相的世袭制)和思想僵化,从而使政党能照顾到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最后,政党内部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党竞争之不足。就日本而言,自民党内部派别的合法性与独立性使每个派别看上去都像一个小党,而自民党更像是这些小党的联盟。所以,尽管日本由于历史原因并没有形成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局面,但政党内部的竞争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调解和相互监督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体现了某种多党政治的特点。当然,政党内部的竞争也可能导致政党组织涣散,权威缺失、助长政府不稳定等后果,解决的办法不是压制内部竞争,取消内部竞争,那样只能使一个政党褪变为专制主义政党,而是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正如麦迪所说“既然派别的潜在根源植根于人类的本性”,那么,对“派别危害”的可能存在的疗剂要比疫病本身危害更大,最好的出路是承认它们的存在并努力控制它们带来的后果。
(三)利益集团、智囊团和政治竞争
一般说来,一个政党要在政治竞争中取得执政权,必须拥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战胜其他政党的实力和基础,这种实力和基础,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是政党牢固而广泛的社会支持基础;二是政党积极而有效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就前者而言,现代社会广泛存在的利益集团越来越成为政党的“后援力量”,成为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靠山。与政党一样,利益集团也是利益多元化的产物。它与政党的区别在于,政党的目标是通过选举获得权力,而利益集团通常“寻求获得具体的、相对较窄的政策优惠,只是有选择性地影响政策,其目标并不是赢得政治大权。” 利益集团实现自己利益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通过支持政党,并向执政党及其政府施压来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西方政党一般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利益集团和势力范围。英国工党和工会就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如理查德·罗斯所说:“英国的利益集团,尤其是工会,是与政党政治高度结合的。在工党内,工会提供将近90%的党员,党代表大会85%以上的选票以及85%的收入。工会占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28个席位中的18个,并包办1/3以上的工党议员。” 与之相对照的是,英国的保守党与工商业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保守党与工党的政治竞争中,工商业集团始终站在保守党一边,“工商集团与保守党之间没有正式的机构联系;支持主要是采取捐款的形式。”在美国,民主党与“劳联---产联”的关系尽管不及英国工党与工会的关系那样紧密,但民主党仍然在“劳联---产联”中获得了大大高于共和党所获得的选票。
有组织劳工与总统选举
劳联---产联的成员总数 16,000,000
因为只有大约半数的成员参加总统选举,减去 8,000,000
劳联---产联的实际投票数 8,000,000
民主党得票所占劳工选票比例
(8,000,000X70%) 5,600,000
共和党得票所占劳工选票的比例
(8,000,000X30%) 2,400,000
从民主党得票所占比例中减去共和党
所占比例,得到民主党从劳工集团的净得票数 3,200,000
在德国,最有影响力的集团“德国工业联合会同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及保守的政治家们有悠久和密切关系。工商利益给基督教民主党人提供巨额财政支援,相当数量的联邦议院议员同工商业有密切联系。” 法国和意大利的工会则以政治路线划分为社会党工会,共产党工会和基督教工会。
对于日本自民党来说,最重要的利益集团是财界团体。自民党与财界有着传统的联系。在二战前,财阀的解体,使财阀与保守政党的正式关系终结,但它们之间依然有密切的联系。财阀解体后,日本经济界又很快开始新的组合,并在不久之后形成新的财界四团体。 1955年自民党的成立可以说就是财界的一大政治杰作,因此,自民党从开始就以财界四团体为自己执政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
利益集团除向政党提供支持外,各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并不是以夺取政权为直接目标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更有力地影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影响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充分实现本集团的利益。
智囊团在政治竞争中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智囊团又称思想库,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半官方的和纯民间的。其主要职责就在于为政治首脑提供政策咨询,制定出最受选民欢迎的政策,使其在政治竞争中占居优势。此外,在美国,还存在一批竞选咨询专家,他们与智囊团的区别在于,不是向候选人提供政策服务,他们也不一定认同候选人的政见,而是为候选人提供最准确的情况,为其塑造最佳的形象,拟定最有效的竞选方式。竞选咨询专家都是来自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通晓社会学、心理学、领导学、统计学、美学,通晓电脑、电视新闻制作以及广告设计。他们以此为职业,在竞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西方政治竞争的本质、特色及影响
(一)西方政治竞争体现了“寡头统治”的本质
一定的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为一定阶级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西方政治制度亦是如此。西方政治竞争,无论是两党竞争或多党竞争,都是不涉及根本社会制度的变革,实际上仅仅是维持资产阶级寡头统治的一种策略而已。从表面上看,西方政治轮流执政的制度安排,使任何政党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垄断政权,总是在在朝与在野之间来回摆动。这种轮流执政,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因为人民至少获得了对政府的选择权,有权利选择他们较为满意的人和集团上台执政,并把他们不满意的人和集团赶下台,毫无疑问,轮流执政有助于防止某一集团垄断政治,从而避免出现“寡头统治”的情况。但这是从微观上说的,从宏观视角看,轮流执政只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之间的轮流执政,对于整个统治集团来说,任何集团执政都一样,都是为了维护整个资产阶级寡头统治的本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寡头政体并不是把政权经常保持在同样一些人手中而使自己永存下去的,而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它轮流地使政权从一只手中放下,又立刻被另一只手抓住。”
西方民主政治是一种典型的“金权政治”、“财阀政治”。从法理上说,资本主义制度允许任何人、任何政党(哪怕是工人阶级政党)都有同等的权利竞争行政首脑职位,成为执政者。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政治竞争的,除了资本主义选举制度对小党进行限制外,主要还在于西方民主政治是以金钱为基础的。“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政治竞争是一种金钱的竞争丝毫不为过。“通往白宫的道路需要黄金来铺筑。”“没有钱什么希望也没有,即使你天生就是做总统的材料。” 金钱既可以使一个人夺取政权,也可以使一届政府垮台。试看美国总统的竞选经费: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的经费为660万美元。
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的经费为6240万美元。
1992年布什竞选总统的经费为1亿美元,克林顿竞选总统的经费为1.3亿美元。
2000年布什竞选总统的经费为1.8亿美元,戈尔竞选总统的经费为1.2亿美元。
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力量全部取决于金钱,所以他们要取得政治权力就只有使金钱成为人在立法上的行为能力的唯一标准。他们一定得把历代的一切封建特权和政治垄断权合成一个金钱的大特权和大垄断权。”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由其经济地位决定,政治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天国的生活”和“彼岸的生活”。所以马克思说,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上天。”
(二)西方政治竞争的特色
西方政治竞争特色之一,有效地将体制外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纳入到体制内,给他们一个和平夺取政权的机会,大大地缓解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大对立的阶级,其矛盾不可调和。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还比较尖锐,所以他们对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了极端的理解。尽管如此,马克思恩格斯仍然注意到,在必要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可在议会之内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从而过渡到社会主义。这里,关键在于工人阶级对普选权的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普选权对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意义。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指出:“在英国,普遍权的实行和大陆上标有社会主义这一光荣称号的其他措施相比,都将在更大程度上是社会主义的措施。在这里,实行普选权的必然结果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还指出:“随着无产阶级成熟到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它就作为独立的党派结合起来,选举自己的代表,而不是选举资本家的代表了。因此,普选制是测量工人阶级成熟性的标尺。” 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日趋完善和军事机器超常发展的情况下,无产阶级的斗争条件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他说,“实行突然袭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选举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在评价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选举中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的意义时,恩格斯写道:“他们给予了世界各国同志们一件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他们向这些同志们表明了应该怎样利用普选权。” 1892年,恩格斯在致保尔拉法格的信中指出,“可以十拿九稳地肯定,只要工人们合理地使用普选权,就能够迫使当权者破坏法制,即是说,使我们处于革命中的最有利地位。” 实践的发展验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自二十世纪初以来,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共产党组织,它们不仅参与全国竞选,而且有的进入政府参与执政。如法共从1744年起连续参加5届联合政府,8位领导人出任部长副总理,其中1946年大选获票500多万张,为法国第一大党,1997年又有三人进入若斯潘政府。在意大利,共产党(1992年改名为左翼民主党)是最大的反对党。1944年4月到1947年5月,意共先后共参加7届政府。尽管1947年以来意共被排挤出政府一直处于在野地位,但它在选举中一直得票第二,仅次于天民党。不仅如此,意共还掌握了数量可观的地方政权,掌握了一大批群众组织和一批企业,成为意大利政坛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总之,在西方社会,体制外的政党不是遭到“残酷打击”,“无情镇压”,而是被有效地纳入体制内,与资产阶级一起竞争政权,这不能不说是资本主义民主的一大特色。
西方政治竞争特色之二,执政党与反对党并非势不两立,而是遵循合法反对原则,在宪政体制内和平共处。
所谓合法反对,指在不危及现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反对党有合法存在的权利,并有权依靠合法的途径,正当的法律程序来反对执政党及其政府,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合法反对原则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资产阶级在执政初期,由于确定不了允许反对党合法存在的政治风险,曾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拒不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更谈不上承认合法反对原则。人们对反对派充满了厌恶和敌视情绪,担忧它为制造分裂和混乱,危及国家。1704年,英国政治人物查理·戴维纳特认为,“那些被认为接受了法国贿买的人以后组成政治反对派”,在这里,“反对派”成了“里通外国者”的同义语。国王乔治二世则把沃尔波政府的政治反对派称为“流氓”,“无赖”和“自高自大者”,对他们的活动加以限制。 在美国,1798年,联邦党人亚当斯政府专门针对共和党人颁布了号称美国历史上针对政治活动的一项最有镇压性的法令---惩治叛乱法》,根据这一法令,许多共和党人身陷囹圄,甚至在连任竞选中指责联邦派政策的国会议员亦未能幸免。总之,在美国建国之初,合法反对原则并没有得到承认。“共和党人在野的时候,从未承认联邦党是一个合法的执政党,而在他们执政的时候,也从未承认联邦党是一个合法的反对党。” 反之,联邦党人亦然。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过一、二百年的政治实践之后,资产阶级终于发现,在承认和服从现有基本法律制度的情况下,允许反对党的合法存在并参与政治事务,并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政治风险,相反,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如1822年英国一家权威性刊物《季度评论》所说:
一个能干的反对党存在的必要,……仅次于内阁的存在。尽管这一团体是自封的,难以得到宪法的书面承认。反对党必须对国家履行极为重要的政治职责。它必须扮演宪法和法律的保护者和拥护者,大臣们行为的检查者,大臣们失职和不端行为的告发者的角色,并作为民族的领导者反对大臣的议案,试图把他们赶出政府。
于是,在英国和美国,合法反对原则率先得以确立,随后,又在法德等西方国家发展开来。
在传统社会,由于不存在合法反对原则,因而反对集团不得不采取宫廷政变、暴动等阴谋手段夺取政权。而统治集团也往往把反对派看作政权的最大威胁,并利用掌握国家政权的优势,采取种种办法压制、打击和消灭其他的集团。执政集团“随时要提防着觊觎他的权力的可能的政敌,经常把大量的时间投入维持权位的权力斗争中去,甚至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也围绕着有利于执政者保持政治权力,以政治控制为体制配置和变迁的主要依据。” 相形之下,现代社会把反对者从阴谋家变成了可接受的持不同政见者,把充满恶意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敌对转化为在朝或在野的,日常的,可容忍的对抗。这无疑更为经济、安全得多。
西方政治竞争的特色之三,执政党间接影响国家政权的运作。西方政党的最大功能似乎就是夺权而不是执政:一旦竞争胜利,上升为执政党后,其作用反而下降,所谓的执政党实际上起不到执政的作用。执政党的意志主要是通过本党领袖的政务活动渗透到行政机关的职能中去。执政党无论权势多大、威望多高,都不直接介入政府的决策程序和政府的实际运作。政党领袖作为政府首脑,他们独揽行政大权,自主决定政府的一切大政方针,各部门的事务,不受政府之外的任何机构的指挥,控制和干预。也就是说,政府的运作和政党的运作是分开的。政党没有被纳入政府运作的程序之中,它是政府之外的政治力量,不介入政府内部事务。总之,这种党政分开的体制不仅有利于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而且保证政府发挥独立行使权力的作用,避免了双重领导和政出多门的现象,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官员队伍更加精练和提高工作效率,也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和便于对它进行监督。
(三)西方政治竞争的影响
西方政治竞争不仅对非西方社会而且对整个世界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近二百年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西方政治文明不断扩张的历史。如亨廷顿所说,“古代社会各文明间时断时续的有限碰撞,让位于西方文化对其它文明持续的、不可抗拒的单方向的冲击。” 以西方为中心,不断向外衍射,是近现代民主发展的特点。西方政治文明之所以能够对其他文明产生强劲的冲击波,主要缘于它的个人主义精神。它提倡个人理性的张扬,强调个人优于集体,反对集体对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进行压制,这符合人的本性的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竞争体制,但总的说来,它们仍然是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摹本的,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西方的影响。

西方竞争性民主政治比较研究

劝说性演讲


篇一:说服性演讲稿范文

116721019劝服型演讲 谢婧妤 沟通大纲 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一、听众是:同龄人

二、成果:让大家相信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1、结束后,听众了解/认同??:由于从小就学习高难度的中国民歌才导致了中国人民唱歌走调

2、为实现这一结果,听众需知:

1)唱歌的音准是与一个人找音距的能力有关的,音距就是一个音到另一个音的距离;

2)从小学开始我们的音乐课本就充斥着各种高难度的中国民歌,而中国民歌的音域跨度

都比较大,让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难以找到准确的音距,导致了后来的音准问题;

3)外国的民歌大部分为比较简单的音调,难度较小,容易找到音距,比如像在国内很红

的《送别》的曲子也是从国外传进来的,简单易学朗朗上口。

3、听众感受到:

1)学习中国民歌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感到困难的;

2)不要因为自己唱歌走调而感到自责,难过。

三、关联性:

1、音乐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唱歌;

2、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唱歌为什么会走调;

四、要点明确:

通过对比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得出中国民歌是导致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唱歌为什么会走调呢?有的人说唱歌走调可能是一种病,还有

的人说唱歌走调其实跟你的听力有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中国13亿人民而能把歌唱

好的只有那么一点点人,而人家国外人口虽然少但是歌手也不见得少啊,为什么中国人民唱

歌比较容易走调呢?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到我们的小学时代吧。在说到小学音乐课之前,让我先来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唱歌走调。唱歌走调说白了就

是你的音准不好,而唱歌的音准是与一个人找音距的能力有关的,音距就是一个音到另一个

音的距离,比如1234567这几个音之间都是有距离的,像我们用简谱的话是看不出来的,在

五线谱上就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每一个音符的音距,比如1到2的距离是这样,而你只能唱

到那样,那就是跑调了,你把2给弄丢了,找不到它了。好的,现在我们可以从脑海深处把小学音乐课本找出来,翻开它,你就会发现我们的音

乐课本里就充斥这各种类似于《歌唱祖国》《走向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茉莉花》等等这样

高难度的中国民歌,就算是号称是儿童歌曲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也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举例唱一段)想想当年的音乐课上,是不是几乎每个人都唱的面红耳赤,一副马上就要断

气晕过去的模样。因为这些中国民歌的音域跨度都比较大,让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难以找

到准确的音准,再者,我们的音乐课本上都是采用简谱教学,不像五线谱,每一个音都分布

在不同的位置,这也是有助于我们去找音距的,而都是数字的简谱,就很难让人产生音距的

想象,难以找到准确的音距,所以才导致了后来的音准问题。 感受过我们大中国的小学音乐课本,我们再来看一下人家外国小朋友都是在唱一些什么

歌。当我们在唱《走向新时代》的时候,人家唱的是“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仔细看一下人家音调“11 55 66 5 44 33 22 1”跨度比较小,也在小朋友可以掌控的音域范

围内,不用憋的半死才唱到那个音。《送别》这首歌大家应该都听过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

碧连天”,其实呢,这首歌的曲子也是从外国传进来的,然后用中文填词,这首歌的音调也是

比较简单易学,朗朗上口,听一两遍就能记住了,唱起来比较不那么吃力,基本都是普通人

能到达的音域范围内。这时候就不得不提起,红遍我们大江南北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了,

虽然曲调也算得上是朗朗上口,但是它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

丽的茉莉花”,九曲十八弯的音调,唱着唱着就要跑偏了,也是普通民众驾驭不了的大歌。想

一想,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超过我们音域范围的中国民歌,各种高音各种唱不上去,整天 扯着嗓子吼,有的时候我们唱不到某个高音的时候,我们脑子就会下意识的降低音调来

唱,久而久之,这样不准的音准就深深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可能还会觉得自己好厉

害,什么音高都上的去,殊不知,早就跑调到不知何处了。 所以,想要唱歌不走调,除了先天的条件以外,小时候的音乐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作

为小学音乐课本其实应该多一些童真童趣的音乐,一些简单的音符,音调,并不需要那么多

高难度跟高技术的东西,简单的唱好一首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歌其实更能让人开心。现在,我们也这么大了,唱歌走调一时半会儿也是治不了了,但是这也不是我们的错,

只能说从小就学这么高难度的中国民歌又有几个人是真的能唱好的呢?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当

我们的浴室歌王,歌后,ktv麦霸,唱歌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篇二:说服性演讲 话题:工科生也有情调主要目标:说服

具体目标:通过对大家所熟识的工科生的映像的否定,说服大家相信工科生也是有情调

的。

价值和意义:改变大家固定的思维,为工科生正名。要点组织模式:提出熟识的印像——否定先入为主的想法——论证说明 开场白:介绍自己是一名工科生,先说明自己一天到晚待在实验室,做着枯燥的实验要,

学着令人头疼复杂的专业课,还有对于生活中一切事物的理性认识。引起大家的共鸣,话题

一转,大家是不是都是这么认为的呢?再以反差的手段来否定这样的映像,突出主题工科生

也有情调。 要点一:我们对工科生公认印象的由来进行分析(论据类型:数据、事例)

1. 专业的复杂:正如我们想到爱因斯坦便会想到他蓬乱的发梢,想起工科生便会想到 复杂的公式,貌似高深的实验。进而发挥自己的联想,工科生应该是那样,专业的复杂

性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但和我们自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宅男。

2. 外在形象:工科生更注重内在,而不是外在,很少看到哪个工科生喷古龙香水,或 者一天到晚摆弄他的发型,不是他不在意他的外在形象,而是在寥寥几个女生面前,一

切的外表都是浮云。再加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关于工科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工科生嫣然成了

不修边幅之徒(论据类型:事例)

3. 工科生的妥协:工科生被黑久了也就习惯了,加上所谓的屌丝越来越多,大多数人 被迫转型,但有少数人骨子里面依然坚持着。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观念是否公平——过

渡到下一要点 要点二:先入为主的观念是否对工科生公平(论据类型:数据、事例)

1. 给工科生一点发言的机会:相比文字,工科生更青睐数字、图像。但是这并不是对 等与工科生的枯燥,这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不要看不起工科生,他们只是换了一

种方式。

2. 文工相通性:不是不相容,而是相通。自然万物都是和谐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相统一的,哲学上所说的存在即合理,那么这二者之间就不应该是矛盾的。举例(光

纤之父高焜,马克思写资本论休息方式是做数学题) 要点三:工科生真实的一面(论据类型:数据、事例、引言) 1.

2.

3.

4.

5. 天真:没有太多算计和心计,活得坦然。 义气:有一群好兄弟,都是好哥们 忠诚:

对爱情忠诚 水电工,解决各种难题 偶尔小文艺一下 结语:我们是工科生,或许你认为我们有些木讷,但请不要忽视我们,也不要放弃我们,

我们有着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我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也喜欢旅游骑行,我们 也期望浪漫的爱情。如果你想知道我们究竟是怎样的,就来了解我们吧,改变你之前对

工科生的偏见吧,那不是我们的实质,只是你心目中杜撰的形体。最后我想说选择工科生,

幸福伴一生! 参考资料:??篇三:说服性演讲的五个步骤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培训变成一次说服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呢?换句

话说,如何才能使满肚子的蝴蝶飞出来,使传播更有效呢?要做到这一点,演讲者就必须做

好以下两项基本工作:一是认真认真准备好讲稿,二是实施说服性演讲的五个步骤。

1、总结现象。总结现象即将各种由于缺乏某种观点、方法或者工具而造成的消极现象予

以一一罗列。总结现象其实就是帮听众找到他的伤口。

2、指出问题。找出伤口后还得往伤口上再撒一把盐,这样听众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伤口的

存在以及伤口的严重性,这就是指出问题。问题一一指出后,听众就会急切地渴望得到问题

的答案。

3、提供解决方案。提供解决方案其实就是给听众提供期待已久的解药。对于听众来说,

演讲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就如久旱之后的甘露,几时而又充满魅力。

4、展示效果。为了使听众进一步相信自己的解决方案,演讲者还必须全面展示该解决方

案的巨大成效,用事实来说话,使听众对自己的答案更加深信不疑。

5、鼓励行动。知而后行方为有效,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落实在一个“行”字上。所以演讲

的最后要鼓励听众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实施你给出的解决方案,不然整个演讲也就白费了。 总之,说服性演讲就是要卖给听众想买的信息,就是要将自己饱满的信心与情绪传递给

听众。篇四:说服型演讲稿 话题:我在2012-2013学年度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 演讲类型:说服型 具体目标:竞选学院“年度领袖人物”标题:领袖人物,非我莫属!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12级xxxxxx系xxxxxx班的xxx。 在这里,我竞选的是年度领

袖人物!我的竞选宣言是:领袖人物,非我莫属!我性格开朗、积极阳光、待人热情、热爱生活、踏实诚恳。积极投身学生工作,担任学

校主要学生干部,具有突出的领导能力与扎实的群众基础;刻苦学习、德才兼备,爱好广泛,

学习能力突出、成绩名列专业前茅。关心时政,心系社会,政治思想较硬,实践经验也较丰

富,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在同学们心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无论在班

级还是组织能引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下面,请允许我进行在2012-2013学年度的总结。 本人在思想方面: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群众基础好,通过努力获得获得组织认可,成为

一名中共党员;

在工作方面:担任系学生会秘书。在任期间,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全心全意服务于同

学。本人交际能力强,富有魅力。与主席团和各部门成员关系极好!曾参加与广东科贸职业

学院生物系学生会联谊活动,很好地展示了我系学生会的良好形象;大胆提出我系 模拟招聘大赛的主题“勇往职前·模拟招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曾当“模

拟招聘大赛”主持人、“系十大歌手”礼仪先生。 并任蓝天助学创业社人力资源部部长,能对部下做到宽严公道,赏罚分明。积极参加社

会实践活动。例如,2013年1月参加 “穗港澳台青年创业比较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其中,

吸取了许多青年创业经验。想方设法为勤工助学学生减少任务、谋福利,如组织成员清除牛

皮癣活动等。和社员们一起举办了院首届勤工助学总结表彰大会、院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

赛、大学生礼仪风采大赛等,并获“院优秀工作者”称号; 学习方面:始终将学习放在首位,续读专升本,任专升本班班长,曾被评为专升本“优

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专业成绩、综合测评均名列前茅; 社会实践方面: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成为院篮球赛裁判员,积极参与学院种树、

捐款活动等;本人执行能力、判断能力强、办事公平公正,曾被评为“院最佳裁判员”;生活方面:我始终保持着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热爱运动,曾获“院篮球赛季军” 等。现任蓝天助学创业社社长。在社员面前拥有威严和亲和力,既可以领导下属又可以和下

属保持友好关系。了解自己每位社员的长处和短处,合理的分配工作给他们,扬长避短提高

社员的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本人具有领袖人物的亲和力、统治力、洞察力、沟通能力、执

行能力、组织能力等特征,故申请成为学院“年度领袖人物”。

篇二:说服性演讲范文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培训变成一次说服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呢?换句话说,

如何才能使满肚子的蝴蝶飞出来,使传播更有效呢?要做到这一点,演讲者就必须做好以下

两项基本工作:一是认真认真准备好讲稿,二是实施说服性演讲的五个步骤。

1、总结现象。总结现象即将各种由于缺乏某种观点、方法或者工具而造成的消极现象予

以一一罗列。总结现象其实就是帮听众找到他的伤口。

2、指出问题。找出伤口后还得往伤口上再撒一把盐,这样听众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伤口的

存在以及伤口的严重性,这就是指出问题。问题一一指出后,听众就会急切地渴望得到问题

的答案。

3、提供解决方案。提供解决方案其实就是给听众提供期待已久的解药。对于听众来说,

演讲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就如久旱之后的甘露,几时而又充满魅力。

4、展示效果。为了使听众进一步相信自己的解决方案,演讲者还必须全面展示该解决方

案的巨大成效,用事实来说话,使听众对自己的答案更加深信不疑。

5、鼓励行动。知而后行方为有效,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落实在一个“行”字上。所以演讲

的最后要鼓励听众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实施你给出的解决方案,不然整个演讲也就白费了。 总之,说服性演讲就是要卖给听众想买的信息,就是要将自己饱满的信心与情绪传递给

听众。篇二:说服性演讲 话题:工科生也有情调主要目标:说服

具体目标:通过对大家所熟识的工科生的映像的否定,说服大家相信工科生也是有情调

的。

价值和意义:改变大家固定的思维,为工科生正名。要点组织模式:提出熟识的印像——否定先入为主的想法——论证说明 开场白:介绍自己是一名工科生,先说明自己一天到晚待在实验室,做着枯燥的实验要,

学着令人头疼复杂的专业课,还有对于生活中一切事物的理性认识。引起大家的共鸣,话题

一转,大家是不是都是这么认为的呢?再以反差的手段来否定这样的映像,突出主题工科生

也有情调。 要点一:我们对工科生公认印象的由来进行分析(论据类型:数据、事例)

1. 专业的复杂:正如我们想到爱因斯坦便会想到他蓬乱的发梢,想起工科生便会想到 复杂的公式,貌似高深的实验。进而发挥自己的联想,工科生应该是那样,专业的复杂

性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但和我们自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宅男。

2. 外在形象:工科生更注重内在,而不是外在,很少看到哪个工科生喷古龙香水,或 者一天到晚摆弄他的发型,不是他不在意他的外在形象,而是在寥寥几个女生面前,一

切的外表都是浮云。再加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关于工科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工科生嫣然成了

不修边幅之徒(论据类型:事例)

3. 工科生的妥协:工科生被黑久了也就习惯了,加上所谓的屌丝越来越多,大多数人 被迫转型,但有少数人骨子里面依然坚持着。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观念是否公平——过

渡到下一要点 要点二:先入为主的观念是否对工科生公平(论据类型:数据、事例)

1. 给工科生一点发言的机会:相比文字,工科生更青睐数字、图像。但是这并不是对 等与工科生的枯燥,这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不要看不起工科生,他们只是换了一

种方式。

2. 文工相通性:不是不相容,而是相通。自然万物都是和谐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相统一的,哲学上所说的存在即合理,那么这二者之间就不应该是矛盾的。举例(光

纤之父高焜,马克思写资本论休息方式是做数学题)

要点三:工科生真实的一面(论据类型:数据、事例、引言) 1.

2.

3.

4.

5. 天真:没有太多算计和心计,活得坦然。 义气:有一群好兄弟,都是好哥们 忠诚:

对爱情忠诚 水电工,解决各种难题 偶尔小文艺一下 结语:我们是工科生,或许你认为我们有些木讷,但请不要忽视我们,也不要放弃我们,

我们有着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我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也喜欢旅游骑行,我们 也期望浪漫的爱情。如果你想知道我们究竟是怎样的,就来了解我们吧,改变你之前对

工科生的偏见吧,那不是我们的实质,只是你心目中杜撰的形体。

篇三:persuade speech 劝说性英语演讲范文

Stop the Rumor e of them munication, I highly recommend us to do 3 things to prevent internet rumor.

Firstly, to be the terminators of rumor. So, let’s stop the rumor with wisdom.


说服性演讲


篇一:说服性演讲范文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演讲与培训变成一次说服人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呢?换句话说,

如何才能使满肚子的蝴蝶飞出来,使传播更有效呢?要做到这一点,演讲者就必须做好以下

两项基本工作:一是认真认真准备好讲稿,二是实施说服性演讲的五个步骤。

1、总结现象。总结现象即将各种由于缺乏某种观点、方法或者工具而造成的消极现象予

以一一罗列。总结现象其实就是帮听众找到他的伤口。

2、指出问题。找出伤口后还得往伤口上再撒一把盐,这样听众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伤口的

存在以及伤口的严重性,这就是指出问题。问题一一指出后,听众就会急切地渴望得到问题

的答案。

3、提供解决方案。提供解决方案其实就是给听众提供期待已久的解药。对于听众来说,

演讲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就如久旱之后的甘露,几时而又充满魅力。

4、展示效果。为了使听众进一步相信自己的解决方案,演讲者还必须全面展示该解决方

案的巨大成效,用事实来说话,使听众对自己的答案更加深信不疑。

5、鼓励行动。知而后行方为有效,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落实在一个“行”字上。所以演讲

的最后要鼓励听众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实施你给出的解决方案,不然整个演讲也就白费了。 总之,说服性演讲就是要卖给听众想买的信息,就是要将自己饱满的信心与情绪传递给

听众。篇二:说服性演讲 话题:工科生也有情调主要目标:说服

具体目标:通过对大家所熟识的工科生的映像的否定,说服大家相信工科生也是有情调

的。

价值和意义:改变大家固定的思维,为工科生正名。要点组织模式:提出熟识的印像——否定先入为主的想法——论证说明 开场白:介绍自己是一名工科生,先说明自己一天到晚待在实验室,做着枯燥的实验要,

学着令人头疼复杂的专业课,还有对于生活中一切事物的理性认识。引起大家的共鸣,话题

一转,大家是不是都是这么认为的呢?再以反差的手段来否定这样的映像,突出主题工科生

也有情调。 要点一:我们对工科生公认印象的由来进行分析(论据类型:数据、事例)

1. 专业的复杂:正如我们想到爱因斯坦便会想到他蓬乱的发梢,想起工科生便会想到 复杂的公式,貌似高深的实验。进而发挥自己的联想,工科生应该是那样,专业的复杂

性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但和我们自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宅男。

2. 外在形象:工科生更注重内在,而不是外在,很少看到哪个工科生喷古龙香水,或 者一天到晚摆弄他的发型,不是他不在意他的外在形象,而是在寥寥几个女生面前,一

切的外表都是浮云。再加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关于工科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工科生嫣然成了

不修边幅之徒(论据类型:事例)

3. 工科生的妥协:工科生被黑久了也就习惯了,加上所谓的屌丝越来越多,大多数人 被迫转型,但有少数人骨子里面依然坚持着。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观念是否公平——过

渡到下一要点 要点二:先入为主的观念是否对工科生公平(论据类型:数据、事例)

1. 给工科生一点发言的机会:相比文字,工科生更青睐数字、图像。但是这并不是对 等与工科生的枯燥,这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不要看不起工科生,他们只是换了一

种方式。

2. 文工相通性:不是不相容,而是相通。自然万物都是和谐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相统一的,哲学上所说的存在即合理,那么这二者之间就不应该是矛盾的。举例(光

纤之父高焜,马克思写资本论休息方式是做数学题)

要点三:工科生真实的一面(论据类型:数据、事例、引言) 1.

2.

3.

4.

5. 天真:没有太多算计和心计,活得坦然。 义气:有一群好兄弟,都是好哥们 忠诚:

对爱情忠诚 水电工,解决各种难题 偶尔小文艺一下 结语:我们是工科生,或许你认为我们有些木讷,但请不要忽视我们,也不要放弃我们,

我们有着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我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也喜欢旅游骑行,我们 也期望浪漫的爱情。如果你想知道我们究竟是怎样的,就来了解我们吧,改变你之前对

工科生的偏见吧,那不是我们的实质,只是你心目中杜撰的形体。

篇二:说服性演讲

话题:工科生也有情调

主要目标:说服

具体目标:通过对大家所熟识的工科生的映像的否定,说服大家相信工科生也是有情调的。

价值和意义:改变大家固定的思维,为工科生正名。

要点组织模式:提出熟识的印像——否定先入为主的想法——论证说明

开场白:介绍自己是一名工科生,先说明自己一天到晚待在实验室,做着枯燥的实验要,学着令人头疼复杂的专业课,还有对于生活中一切事物的理性认识。引起大家的共鸣,话题一转,大家是不是都是这么认为的呢?再以反差的手段来否定这样的映像,突出主题工科生也有情调。

要点一:我们对工科生公认印象的由来进行分析(论据类型:数据、事例)

1. 专业的复杂:正如我们想到爱因斯坦便会想到他蓬乱的发梢,想起工科生便会想到

复杂的公式,貌似高深的实验。进而发挥自己的联想,工科生应该是那样,专业的复杂性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但和我们自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宅男。

2. 外在形象:工科生更注重内在,而不是外在,很少看到哪个工科生喷古龙香水,或

者一天到晚摆弄他的发型,不是他不在意他的外在形象,而是在寥寥几个女生面前,一切的外表都是浮云。再加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关于工科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工科生嫣然成了不修边幅之徒(论据类型:事例)

3. 工科生的妥协:工科生被黑久了也就习惯了,加上所谓的屌丝越来越多,大多数人

被迫转型,但有少数人骨子里面依然坚持着。我们不禁思考这样的观念是否公平——过渡到下一要点

要点二:先入为主的观念是否对工科生公平(论据类型:数据、事例)

1. 给工科生一点发言的机会:相比文字,工科生更青睐数字、图像。但是这并不是对

等与工科生的枯燥,这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不要看不起工科生,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

2. 文工相通性:不是不相容,而是相通。自然万物都是和谐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相统一的,哲学上所说的存在即合理,那么这二者之间就不应该是矛盾的。举例(光纤之父高焜,马克思写资本论休息方式是做数学题)

要点三:工科生真实的一面(论据类型:数据、事例、引言)

1.

2.

3.

4.

5. 天真:没有太多算计和心计,活得坦然。 义气:有一群好兄弟,都是好哥们 忠诚:对爱情忠诚 水电工,解决各种难题 偶尔小文艺一下

结语:我们是工科生,或许你认为我们有些木讷,但请不要忽视我们,也不要放弃我们,我们有着自己的担当和责任,我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也喜欢旅游骑行,我们

也期望浪漫的爱情。如果你想知道我们究竟是怎样的,就来了解我们吧,改变你之前对工科生的偏见吧,那不是我们的实质,只是你心目中杜撰的形体。最后我想说选择工科生,幸福伴一生!

参考资料:……

篇三:说服型演讲稿

116721019劝服型演讲 谢婧妤沟通大纲 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一、听众是:同龄人

二、成果:让大家相信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1、结束后,听众了解/认同??:

由于从小就学习高难度的中国民歌才导致了中国人民唱歌走调

2、为实现这一结果,听众需知:

1)唱歌的音准是与一个人找音距的能力有关的,音距就是一个音到另一个音的距离;

2)从小学开始我们的音乐课本就充斥着各种高难度的中国民歌,而中国民歌的音域跨度都比较大,让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难以找到准确的音距,导致了后来的音准问题;

3)外国的民歌大部分为比较简单的音调,难度较小,容易找到音距,比如像在国内很红的《送别》的曲子也是从国外传进来的,简单易学朗朗上口。

3、听众感受到:

1)学习中国民歌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感到困难的;

2)不要因为自己唱歌走调而感到自责,难过。

三、关联性:

1、音乐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唱歌;

2、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唱歌为什么会走调;

四、要点明确:

通过对比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得出中国民歌是导致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唱歌为什么会走调呢?有的人说唱歌走调可能是一种病,还有的人说唱歌走调其实跟你的听力有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中国13亿人民而能把歌唱好的只有那么一点点人,而人家国外人口虽然少但是歌手也不见得少啊,为什么中国人民唱歌比较容易走调呢?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到我们的小学时代吧。

在说到小学音乐课之前,让我先来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唱歌走调。唱歌走调说白了就是你的音准不好,而唱歌的音准是与一个人找音距的能力有关的,音距就是一个音到另一个音的距离,比如1234567这几个音之间都是有距离的,像我们用简谱的话是看不出来的,在五线谱上就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每一个音符的音距,比如1到2的距离是这样,而你只能唱到那样,那就是跑调了,你把2给弄丢了,找不到它了。

好的,现在我们可以从脑海深处把小学音乐课本找出来,翻开它,你就会发现我们的音乐课本里就充斥这各种类似于《歌唱祖国》《走向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茉莉花》等等这样高难度的中国民歌,就算是号称是儿童歌曲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也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举例唱一段)想想当年的音乐课上,是不是几乎每个人都唱的面红耳赤,一副马上就要断气晕过去的模样。因为这些中国民歌的音域跨度都比较大,让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难以找到准确的音准,再者,我们的音乐课本上都是采用简谱教学,不像五线谱,每一个音都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这也是有助于我们去找音距的,而都是数字的简谱,就很难让人产生音距的想象,难以找到准确的音距,所以才导致了后来的音准问题。

感受过我们大中国的小学音乐课本,我们再来看一下人家外国小朋友都是在唱一些什么歌。当我们在唱《走向新时代》的时候,人家唱的是“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仔细看一下人家音调“11 55 66 5 44 33 22 1”跨度比较小,也在小朋友可以掌控的音域范围内,不用憋的半死才唱到那个音。《送别》这首歌大家应该都听过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其实呢,这首歌的曲子也是从外国传进来的,然后用中文填词,这首歌的音调也是比较简单易学,朗朗上口,听一两遍就能记住了,唱起来比较不那么吃力,基本都是普通人能到达的音域范围内。这时候就不得不提起,红遍我们大江南北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了,虽然曲调也算得上是朗朗上口,但是它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九曲十八弯的音调,唱着唱着就要跑偏了,也是普通民众驾驭不了的大歌。想一想,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超过我们音域范围的中国民歌,各种高音各种唱不上去,整天

扯着嗓子吼,有的时候我们唱不到某个高音的时候,我们脑子就会下意识的降低音调来唱,久而久之,这样不准的音准就深深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可能还会觉得自己好厉害,什么音高都上的去,殊不知,早就跑调到不知何处了。

所以,想要唱歌不走调,除了先天的条件以外,小时候的音乐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小学音乐课本其实应该多一些童真童趣的音乐,一些简单的音符,音调,并不需要那么多高难度跟高技术的东西,简单的唱好一首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歌其实更能让人开心。

现在,我们也这么大了,唱歌走调一时半会儿也是治不了了,但是这也不是我们的错,只能说从小就学这么高难度的中国民歌又有几个人是真的能唱好的呢?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当我们的浴室歌王,歌后,ktv麦霸,唱歌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的范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的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正处于人生旅途的花季,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初中阶段正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显着的时期,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在全民血洗、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以勤奋和智慧赢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知识激增。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就要勤奋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学习知识,不可能有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而得到知识的。我希望我们能对学习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社会人才众多。

篇二: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的范文

尊敬的**、亲爱的**,大家**好!

我今天所发表观点的主题——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到底能够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国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升学、就业、务工、竞选、任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本领恐慌处处显现。据统计,从改革开放以来,新增加的词汇近万个。很显然,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现代化的新世纪新阶段,一个人如果不学新知识就跟不上新形势,思想就要落后蜕化,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为数不少的科盲、法盲、电脑盲、外语盲“四盲”之人就是最好的例证。同时,还要认识到不学新知识、不探索,精神就要窒息。在我们前进的征途上,还存在许多的未知领域。未知,是一种诱惑,一种智慧的挑战、人格的挑战。只有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才能提高人的现代化素质和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人。

专家指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要自立于这个社会之上,就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必要的和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使整个知识体系呈“T”字型展开,其中横向表示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包容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以满足工作、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需要;纵向表示要具备相当的精深度,在专业上深刻透彻,以满足更深层次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本行业、本部门的通才,做某些方面的专才,具有专与博的兼容性。

着名作家王蒙对学习有过精妙独到的论述,他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本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健康的身心同样也是学会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健康的心理活动模式的结果。人生有许多困惑、许多悖论、许多选择,当你面临选择的痛苦的时候,你可以去学习,用学习和思想抚慰你的焦虑,缓解你的痛苦,启迪你的智慧,寻找你的答案。学习归根结底是通向真理、通向知识、通向光明的抉择。通过学习,你将避免冲动,避免极端,避免刚愎自用,避免出尔反尔,避免无所事事,避免精神空虚,避免消极悲观,更避免暴跳如雷和怨天尤人。在你一时受到误解,受到打击,受到歪曲,受到封杀而你一时又没什么办法可想,也无法改变你的处境的时候,安心学习吧,补课吧,学习你在顺利情况下欲学而没有时间学的那些表面的冷门吧,这是天赐的强化学习月或强化学习年的开始,你理应得到更多的学分,达到更高的学位。

学习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追求。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从理论的论证里可以找出自己的经历与见闻的脉络,可以拨开思想认识上的迷雾;从一道数学公式里可以设想到先行智者们严密的思维逻辑和追根溯源、反复验证、达到颠扑不破的境地的过程与乐趣。

学习是一种发现,学习是一种探秘,学习就如破案,自然界与人生的秘密隐藏得扑朔迷离,不容易一时侦破。而当我们从自然、历史、社会、人生中发现了它们隐蔽的真情,从前人成果中了解了这种真情,将会像破了一个大案一样地充满欣喜而欲罢不能。

学习是一种按部就班的建设,从挖地基做起,直到矗立起一幢幢的高楼大厦,成就了一片又一片风景。

学习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它扩大着我们精神的空间与容积。

学习还是一种对于有限生命的挑战,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宇宙和时间。

学习是一种坚持、一种固守、一种节操、一种免疫功能。

学习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和追求,岂能不学?

还有一点,学习就是为了改变自己!学习后要复习、要马上行动……首先就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到最佳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最后祝愿大家:为了美好的明天赶紧行动起来!

事业有成、美梦成战真!

篇三: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的范文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有人说:人的一生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天组成了人生的三步曲。聪明的人,反思昨天,抓紧今天,规划明天;愚蠢的人,哀叹昨天,挥霍今天,梦幻明天。人的一生只是由无数个今天构成的,因为不会珍惜今天的人,既不会感怀昨天,也不会憧憬明天。

如果在昨天,你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或是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而愁眉不展,那么,你就永远陷进了昨天的泥潭。同时,你今天的时间也会从你的沾沾自喜或愁眉不展中悄悄流逝。

我们不应该在昨天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学习,抓紧今天的分分秒秒,用今天的努力去弥补昨天的空隙,缩短甚至超越与别人的距离。在这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应当认真反思你在这一得天的所作所为,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珍惜时间。

老师上课时,你是否因为知识枯燥难懂而放弃听课;在上自习课时,你是否因为自己意志薄弱而心不在焉;在家中做作业时,你是否禁不住电视和电脑游戏的诱惑而虚度时光;在周末,你是否因为贪玩而无暇顾及书本?

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是一种无时无刻把握在我们手中而又无时无刻在从我们手中消逝的东西。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换回已经流逝的时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用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如果你不前进,时间就永远不会等你。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在时间的洪流中,你就会离别人的差距越来越远。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下面,我给大家几条建议:

1、以学为先

在学生心中,学习是正事,正事理应先于娱乐。我们可以将自己面对的事情分为四类: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以学为先”要求我们更多的时候将学习放在“重要紧急”这个象限中。成绩优异的同学往往真正树立了“以学为先”的意识,而成绩较差的同学则普遍缺乏这种意识。

2、随处学习

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我们都可以学习。随处学习要求的是一种见缝插针的精神和本领。

3、讲究条理

讲究条理就是要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都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一个纸箱或抽屉装好,避免用时东翻西找。讲究条理也要求我们有条不紊地做好课前准备,不至于上课的时候手忙脚乱,影响效率。

4、学会阅读

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是我们自主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学会读书要求我们学会选书,学会精读与泛读结合,学会从书中汲取营养。

5、合理安排

善于合理安排各种学习任务的同学往往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不善于安排的则会手忙脚乱。尽量提前完成学习任务,课前要预习,复习先于作业,作业先于课外阅读。

6、善做笔记

学会记笔记要求我们学会在适合的时机,以适当的速度,记下恰当的内容。

7、书写整洁。

俗话说:“卷面就是你的一张脸”。我们应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8、及时提问。

好问,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将成为你成功的奠基石。但凡有疑问,都要及时找同学或者老师讨论、请教。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自己。

9、学习互助

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们之间取长补短,互相提升。

同学们,你们是想收获串串果实,还是想空留一头白发呢?如果不想让自己的一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那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你们看:新的学期我们迎来了新的校长,我们搬进了新的教室,校园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我们更应该抓住这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每个人都会乘坐“今天”这班车驶向明天,一天一个驿站,一天一处风景。趁着明天还未到来,我们就应抓住今天,这样等待着你的才会是果实累累的明天!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吧!

我信奉的格言是: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谢谢大家!

篇四: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的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双鱼座的人天真烂漫,会有许多梦幻般的想法”这是星座解析对双鱼座的评价。本人就是一个双鱼座的女生,也经常爱想一些与现实很远的东西,这篇演讲稿就是一篇胡思乱想的产物。

物竞天择的下一句大家应该在学生物时听过,就是适者生存。物竞就是指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就是指自然选择。意思就是生物相互竞争,能够适应的才能生存下来。这原先是指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像到冬天变成白色的鸟和不变色的鸟,不变色的更加醒目,容易被捕食,所以会变色的鸟得以生存繁衍。 其实在我想来,物竞天择可以是说一种自然界促进生物进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鱼不进化,游得更快,那么渔鸟会捉住它,而渔鸟若不进化,视力更好飞得更快,那么将因没有食物而饿死。在这个自然界中,一切都很残酷,如果不竞争,进化,那么将会无法生存。

而人,是在这物竞天择中进化方向较独特的,在所有其它生物在自己的体魄方面进化,使自己身体更好时,人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智力进化。事实证明,人选择的道路没有错,人领先了所有物种一步,人成为了在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金字塔的尖端。 我们的祖先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所以有了我们今天的辉煌。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成为了金字塔的尖端,就不用再竞争,再进化了呢?并不是这样。人也是生物的一种,也需要不断的进化。我们身边的动物在不断进化,但这过程太过漫长,没法举例,就举病毒的例子,现在的不治之症,在古代你听说过吗??你在古代听说过艾滋病,听说过癌症吗??没听过吧。那是因为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不进化,没有太多对付病毒细菌的方式,那么细菌也不进化。但当人有了那么多对付他的本事时,细菌,病毒为了生存开始进化就开始有了现在的那些不治之症。 而你处于身边所有事物都在进化,而你在原地踏步时,你没有危机感吗??你难道没有你会落后于那些物种的感觉吗??你难道不知道一旦落后,从佼佼者的位置跌落就会任其他物种宰割吗??

现在我们的学习,并不是无意义的,所谓学了都没有,不如不学的。它是为了能够适应我们未来的竞争的,他是为了让我们人类能长期处于领先的层次,不会被其他物种宰割的!!

试想一下,全人类都不学习,胸无点墨,再加上我们没有其他物种长期进化来的强健体魄,很快,人类无法抵御其他生物,物种而灭绝。你能想象这一场景吗??因为不学习,不进化,结果在物竞天择的过程中被自然所淘汰??

所以,从今天开始,就以不想被自然淘汰,想要生存下去为理由,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吧!!

[学习的重要性演讲稿的范文]

西方竞争性民主政治比较研究


/ 本文所说的“西方”,是一个特定化了的概念,它指的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仅包括西欧各国,而且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日本等国。限于篇幅,本部分主要以英美法德日等国为对象,考察政治竞争的有关问题。
一、西方政治竞争产生的历史条件
政治竞争起源于西方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是近代西方经济、政治及文化全面转型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制度的建构都是当时各种社会背景的综合产物,不管这种背景是属于人文的,社会科学的、还是自发的或外化的。” 政治竞争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多元主义、市民社会、对法治的信仰、亲历代议制的经验、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的分离、以及对个人主义的坚持,所有这些都是在一千多年以前的西欧开始出现的。这些条件不仅是政治竞争产生的条件,也是非西方社会移植政治竞争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经济因素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必须从经济中去发掘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真理的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兴起的政治发展理论或曰发展政治学及其代表人物诸如亨廷顿、阿尔蒙德、派伊、李普塞特等亦充分注意到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他们运用实证方法通过统计资料对欧美国家政治发展研究后揭示出一个历史事实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用达尔的话说,就是“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水平与一般的竞争政治,尤其是多头政制中的竞争政治的出现率有密切的关联”, 也就是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则产生竞争政治的概率就越大;反之,经济发展未达到一定水平时,则这种概率就越小。
从根本上说,近代西方政治竞争的产生正是缘自经济发展的推动,确切地说,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西方国家是内生型的第一批现代化国家,工业革命促进了这些国家迅速地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海外殖民扩张不仅增长了物质财富,而且大大刺激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社会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状态,使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成为现实。市民社会逐渐发育成熟,逐步脱离了国家的控制而取得了自主发展的权利。国家不再无限制地干预经济的发展,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不允许干预他们的私人利益,资产者赋予国家权力的多少只限于为保证他们自身的安全和维持竞争所必须的范围内。” 一个发育成熟的市民社会,正是政治竞争产生的基础性条件。(2)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从而形成了利益多元化格局。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必然存在不同的竞争,这种竞争必然会在政治领域表现出来,集中体现为各个集团争夺国家政权的斗争。所以,政治竞争是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代替封建所有制关系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3)市场经济内含自由和平等。市场经济的独立发展完全是以等价交价为原则的,它从根本上否定了血缘、门第、权利、民族、国家、宗教之间的差别,而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交换的惟一尽度。在市场经济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无论是画家的劳动还是樵夫的劳动都是平等的。“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也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 经济领域的自由和平等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求各个阶层和集团都有竞争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管理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所以,“政治竞争从原则上说来,是经济自由和政治平等权利的逻辑结果,是从人们享有自由权利和平等权利中引申出来的。”
(二)政治因素
从政治因素看,政治竞争的产生与代议制、政党制、选举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近代资产阶级原本是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受压迫阶级,他们对专制、暴政有着强烈的恐惧。在用暴力摧毁封建政治结构之后,资产阶级不是用更为落后的制度取而代之,相反,资产阶级深知,统治只有借用人民的名义,才能够长久存在下去。因此,资产阶级在建立新的政治结构时,始终坚持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防止专制和暴政,二是发展民主。就前者来说,西方国家建立了权力分立与制约的机制,对防止权力专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就后者而言,鉴于现代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实行古希腊式的民主政治是不可能的,因此,资产阶级建立了代议民主政体。历史地看,代议制起源于英国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最初,议会只是一个供国王咨询的机构,只有一个等级:贵族。随着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深入,议会的成分不断扩大,扩大到包括一般的平民;其权力也不断下移。正如顾准所说:“议会的演进史,是其所包含的成分不断扩大,民主权利逐步下移的历史。” 一方面,议会将直接民主体制下人民的无限权力缩小到不充分的权力,人民不再拥有直接决定政治问题的权力(极少数公共事务除外),而是将其权力委托给其代表行使。另一方面,议会又成为各阶级、各阶层和平斗争的舞台。议会以多样性和不同政见为基础,在议会中,代表同一阶层或利益集团的议员自然结成政治派别,最初,这些派别主要力争成为议会多数,以使他们的政治主张成为多数人的意见;后来,他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执政者赶下台。于是,这些政治派别最终走出议会发展成为政党。政党是自由结社的产物,它是“在政治空间展开‘共同竞争’的组织(在‘竞争’与‘对抗’中表现存在的根据和生命源泉)”,“他们吸收和动员游荡于政治领域的各种利益及思想,并试图以这种力量为依托去夺取政治过程的持续支配权。” 政党始终以控制国家权力,最大限度地争夺国家权力为目标,离开了国家权力,政党几乎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力。当然,政党并不是以武力夺权,而是在选

举中夺权。所以,政治竞争与选举活动密不可分,“甚至说,选举制造成了竞争性政党制度也许不算过分。围绕着议会或总统的选举,各政党才有竞争的目的、竞争的理由和竞争的内容。”
(三)文化因素
从文化因素看,政治竞争与近代政治及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世俗化,美国政治学者萨托利曾作了一个说明,他说:“当神的王国和恺撒的王国----宗教领袖和政治领域相分离时,世俗化就出现了,因而,政治不再得到宗教的援助,它既失去了它的源于宗教的僵化教条主义,也失去了它的宗教式的强度。” 简言之,政治及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指政治不再为某一特权阶级所垄断而成为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事务,政治也不受神权的控制而获得了自主发展的权利,以及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我们知道,欧洲中世纪是欧洲史上最专制最黑暗的时期。中世纪的政治文化是融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王权于一体的神权政治,与这种神权政治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是以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为代表的神权政治论,整个社会都拘伏于神学政治的囚笼中。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在这种极其独裁与专制的政治环境下,广大民众不仅被排除在政治体系之外,而且被驯服为一种政治动物。在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神权政治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桎梏。在这种情况下,进步的思想家们在意识形态中开始向神权政治发出挑战,从而启动了近代的政治世俗化进程。先是发端于意大利并进而波及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继之而起的思想启蒙运动都形成了对神权政治的强烈的冲击波。荷兰的格老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的杰斐逊、潘恩等启蒙思想家运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不仅抨击了神权政治,抹掉了笼罩在封建专制制度上面的宗教蒙昧主义,而且论述了国家、政治社会、政府和法的起源与形式,使国家、政治、法律等问题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决定性地把政治推入了较高的世俗化时代。在资产阶级所制定的及宪法性文件中都明确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拥有言论、结社、集会和选举的权利;在政治结构方面,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拥有较高的权威,包括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其选举或认可方能产生,而且立法、行政、司法机构互相制约。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政治的平民主义时代的到来,人民不再是专制体制下的被奴役对象,而是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总之,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兴阶级的崛起,代议民主制的建立及政党的成熟,以个人权利、法治为核心的民主文化,是西方政治竞争产生的根本条件。可以说,离开了任何一个条件,政治竞争都不可能产生。
二、西方政治竞争的表现形式
西方政治竞争主要体现为政党之间的竞争以及政党内部的竞争,这与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魏弗尔蒂认为:“民主本身便意味着一种双重的竞争过程:其一是普选中党派之间的竞争,其二是这些党派内部政治家们争取党内领导权的竞争。” 此外,利益集团、智囊团等政治组织作为政党的后援力量,对政党竞争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之间的竞争是政党竞争的必要补充。
(一) 政党之间的竞争
现代西方国家都存在数个政党,但由于各国的政体、政党的力量对比、具体政治经济形态发展变化等因素,政治竞争在各国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的特点是:典型的两党竞争。在英美,虽有多个政党存在,但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始终由两个最大的政党(目前在英国是保守党和工党,而美国两个最大的党是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竞争交替组织政府,轮流执政。其他政党无法与两大党抗衡;同时,两党执政也勿需它们的支持;因而,其他政党基本上无缘进入政府,即使执政党出于某种目的或发于善心起用其他政党人士入阁,也不能称之为联合政府。
英美两党竞争均发源于议会中的党派分野。自政党形成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会发生政党间的分化组合,但总的情况是大党分裂为小党后又由众多的小党组合成大党或者一个政党崛起而取代另一个政党,因此政治舞台上见到的始终是两个大的政党。它们时而在台上,时而在台下,玩着翘翘板游戏。一党长期执政的情况时有发生, 多党执政却极为罕见。在英国,曾一度出现第三党冲击两大党的情况,但两大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始终没有改变。而在美国,两大党以外的其他党基本上不构成对两党地位的威胁,两党执政可谓稳如泰山。之所以形成如此稳定的两党竞争体制,据西方政治学者分析,主要缘自下列因素:(1)制度的因素。英美两党制均产生于相对多数选举制,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大党而不利于第三党的建立和生存。此外,美国的单一行政长官制也有利于两党的形成和发展。总统职位通过总统选举产生,而不受各政党在国会占有席位多少的影响,总统选举人团的产生是“胜者全得”,要么获胜,要么失败,因而引起政党的两极化。在美国,由于联邦制的特点,各州州长、各州议会的选举均采用相对多数制,这也有利于巩固两党制。(2)历史二元因素。两党制是美国社会结构利益双元性的产物,美国建国初期以来每次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突几乎都是二元、两面的。围绕宪法的批准出现的东部商业利益和西部农业利益之争导致了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产生。经济利益之争也导致南北方围绕奴隶制及其种植园经济而产生分裂,由此形成两大阵营。20世纪城乡利益的冲突又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交锋的重要因素,等等。(3)政治文化因素,英美两国选民观点中庸、适度、不走偏激,善于妥协,视政治为妥协的艺术。两国的政治文化接受了妥协的必要性、短期实用主义的明知性以及避免僵硬教条主义的务实性。另一方面,在两国社会的根本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方式问题上存在广泛的共识。大多数国民认可洛克和麦迪逊关于个人

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拥有私有财产权利的观点,很少有人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因此,政党之争不在于选择公有制或私有制,而在于怎样分配资源和财富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只要英美保持两党制的基本因素不变,即国家制度、政治体制和选举制度不变,英美两党竞争,轮流执政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这是英美长期以来政局一直比较稳定,经济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法国模式
法国模式的特点是:多党两极竞争。所谓多党两极,“即在多党制的前提下,各个政党依其观点、政策的不同而形成两大对立的派系,每一派系都有一个中心党”。 目前,在法国,主要是以四大党为主构成左右两大阵营、右翼以保卫共和联盟、民主联盟为主(保卫共和联盟是中心党);左翼以社会党和共产党为主(社会党是中心党)。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是这四大党。
法国政党两极化形成于第五共和国时期。这种格局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十多年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工农业结构的变化,导致法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为政党两极化提供了社会基础。其次是宪法确定的政治制度对这种政党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新的选举制度促使了政党的分化组合和新的政党联盟的形成。此外,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影响,政党领袖个人的人格魅力也起了促进作用。尽管两大政党联盟内部各政党力量的分化组合时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一直在议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稳定性作用:两大派左、右观点鲜明,彼此对峙,相互制约;四大党则通过组成两大派的政党联盟方式,左右法国政治生活,其他一些小中政党联盟均无力与之抗衡,由此避免了第四共和国多党竞争带来的政局不稳的弊端,有助于第五共和国政局相对稳定。从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数次出现左右翼“共治”局面。1984年共产党和社会党分裂,导致社会党在1986年议会选举中丧失多数,当时的左翼总统密特朗被迫任命右翼的希拉克为总理,这种共治局面在1993年再次出现。1996年,希拉克总统为了改变右翼政党在国民议会中微弱多数的局面,决定解散国民议会重新选举,结果保卫共和联盟惨败,社会党大获全胜,在1995年总统选举中败给希拉克的若斯潘坐上了总理交椅,实现了第五共和国以来的第三次左右翼共治,直到现在。按照戴高乐创立的第五共和国执政传统,由同一政党派别或政党联盟控制总统、议会和政府,建立总统的多数派,是保证总统充分行使权力和维护政府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因此,左右翼政党联盟共治是法国政治体制中的特殊现象,是法国多党制下各种力量互相斗争和妥协的特殊产物。80年代以来,在法国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比例代表制等因素的作用下,传统的两大派四大党政党格局中出现了以党派林立和相互制约为特征的党派多元化现象。一方面,以绿党为代表的新生政治力量和代表现代法西斯主义的极右政党国民阵线以及中间党派纷纷崛起,极右翼、绿党和中间党派势力得到加强,传统两大派的地位有所削弱,两大派在选举中都开始积极向中间思想和路线靠拢,极力拉拢这些政党的选民。另一方面,新的党派多元化现象并未改变法国议会多党中无一政党占绝对多数的基本特征,在竞选和组阁中,仍然是利害相关的政党组成左、右翼两大政党联盟进行角逐。
3.德国模式
德国模式的特点是,三角均势、两极竞争。这种政党竞争模式是联邦德国政党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在1947年联邦德国首届议会选举中,总共有基民盟--基社盟(即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德国共产党等11个政党进入议会。其中所获选票的比例是:基民盟--基社盟获31%,社会民主党获29.2%,自由民主党获11.9%,德共获5.7%,其他各党得票均不超过5%。这个情况表明,基民盟--基社盟和社会民主党几乎势均力敌,谁都不占绝对优势,无法单独组阁执政。在这种情况下,自由民主党支持谁,谁就可以组阁。结果,基民盟--基社盟联合自由民主党,组成了联合政府。1969年第6届议会选举中,社会民主党一跃而成为第一大党,但也未获绝对多数,于是,便与第三大党即自由民主党联合组阁并成了主要执政党,而第二大党的基民盟--基社盟只好充当在野反对党的角色。由此开始了基民盟一基社盟同社会民主党之间的第一次轮流执政。在以后历届政府(包括1990年德国统一后组成的新联邦政府)中,尽管仍由基民盟—基社盟和社会民主党两大政党轮流执政,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选举制度等的具体规定,决定了两大党中谁也不能强大到占绝对优势的地位。自由民主党是小党,一般占有不到10%选票,但却在两党竞争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民盟--基社盟和社会民主党任何一方一般只有得到它的合作,才可能组成联合政府。1948年以来,除1966-1969年,联盟党与社会民主党组成大联合政府 外,自由民主党一直与其中的一个大党联合组成政府,其地位也较为稳定。这种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多党联合执政模式,可以说是联邦德国及统一后的德国政局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党作为一支新秀出现在德国的政治舞台上。在1983年联邦议院选举中,绿党获得了5.7%的选票,28个议席,首次进入联邦议院,成为联邦议院中第四大党,从而打破了联邦议院长期存在的由联盟党、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三党主宰的局面。绿党的崛起使自由民主党的长期执政伙伴地位发生动摇。在1998年的议会选举中,社会民主党首次联合绿党组成了所谓的“红绿联合政府”,社会民主党领袖施罗德出任总理,开始了两极对垒的新阶段。
4.日本模式
日本模式的特点是,一党独大,多党竞争。这种模式形成于1955年第二届鸩山内阁时期,在同年举行的众议院选举中,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占有众议院511个席位中的299席,不仅是第一大党,而且拥有了超过半数的优势,可单独执政;社会党占有156席,是第二党,此后的历届众议院选举中情况也大致如此。其中自民党总以稳超半数议席而长期执政,社会党始终占1/3议席而位居第二大党地位,充当反对党角色。这种既不同于欧美式的多党制,也不同于一般一党制的制度,被人们称为“五五体制”。这种

体制持续了长达38年之久,在此期间,日本其他政党如社会党、日共等革新势力和公明党等中间势力始终长期处于在野地位,无一政党可单独与自民党争雄。
自民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它得到财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扶植,并与政府官僚密切结合,形成了一个以财界意志为基础,并以自民党为政治代表,通过立法、行政等措施,经由官僚机构付诸实施的政、官、财三位一体的权钱统治体系。二是,自民党执政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在保障垄断财团利益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满足了国民的愿望和要求,因而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其统治的相对稳定。三是,在野各党普遍力量弱小、基础薄弱,常常因为意见分歧而彼此勾心斗角,无法实现步调的统一与共同合作,从而有利于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
然而,任何一个政党如果长期垄断政治都必然会积累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日本自民党也是这样。这突出表现在日本“金权政治”腐败沉疴久治不愈,政治丑闻接连不断。日本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钱权政治;日本政治的腐败,首先表现为执政党的腐败。自民党一直信奉“金钱就是权力”、“权力就是金钱”的方针,因此,围绕钱、权问题,自民党内贪污、受贿屡见不鲜。 应该说,这与日本的选举制度有直接的关系,日本实行中选区制,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全国分为200多个中等大小的选区,每区设有几个议席。同一政党可以有数名候选人竞争,相互间不是靠政见取胜,而是凭经济实力较量,政治与金钱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自民党的腐败严重损害了它的执政形象,削弱了自民党的整体实力。终于在1993年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只获233席,不足半数而下台,由社会党联合其他在野党及新成立的政党组阁执政。至此,日本自民党一党执政成为历史。近十年来,自民党虽然也曾获得了单独执政的机会, 但现今的自民党已不是从前的自民党:日本向多党联合轮流执政方向发展的趋势,似是很难扭转了。
(二)政党内部的竞争
前文分析了西方国家政党竞争的概况,其实,各政党内部也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任何政党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党外有党、党内有派乃是一种必然现象。政党内部的竞争既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又是整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政党内部派别竞争的原因
西方政党内部出现派别竞争和派别政治,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现代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诚如麦迪逊所说的,造成政党内部派别竞争的“最普遍而持久的原因,是财产分配的不同和不平等。” 从表面上看,西方国家体制内的政党都是整个统治集团的利益代表,但实际上他们往往只代表某些大垄断集团的利益,很难具体满足各个利益集团的要求。于是,这些集团便千方百计地在政党内部寻找自己的政治代理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要求,但往往是粗线条的,不可能反映得很细。所以,资产阶级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需要通过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进行粗线条的宏观调整,而且还需要各政党内部的派系活动和派别组织进行细线条的微观调整。”
2.政党内部竞争的表现
西方政党内部的竞争,主要体现在:
第一,争夺党内最高权力。欲登上总统或首相(总理)宝座,必先成为党内的最高领袖。“在党内出不了头的政治人物,通常是不可能登上国家权力顶峰的。” 在美国,各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是该党的当然领袖,要成为总统候选人,必须经过漫长而艰苦的预选。如1860年,民主党在南卡罗的查尔斯顿举行代表大会,经过57轮投票,也未能产生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尔后又在巴尔的摩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两次投票,才决定提名道格拉斯为候选人。1924年的民主党代表大会,更是进行了103次投票,才决出候选人。在英国、日本等议会制国家,首相或总理是由议会内的多数党领袖担任的,谁成为多数党领袖,谁就可以上台执政。因此,多数党内部的竞争十分激烈。如1976年,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引退,6位内阁大臣竞选工党领袖,经过三轮投票,詹姆斯·卡拉汉才当选并继任英国首相。日本自民党内部各派系,围绕自民党总裁人选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各派系之间既有正面交手,又有幕后交易,它们甚至采取造谣诽谤,恶意中伤的办法打击对手,抬高自己;通过封官许愿、金钱贿赂、挑拨离间,暗挖墙脚的手段削弱对手,壮大自己。
第二,政策的竞争。政治竞争包含政策的竞争,谁能够提出最受选民欢迎的政策,谁就有希望上台执政。在政党内部,政策的竞争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各政党由于对政策的取向而分为不同的派别,如美国两党内部都有自由派和保守派、鸽派和鹰派。在英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保守党内部就开始出现一些派别组织如星期一俱乐部、塞尔斯顿集团等。这些集团往往各执一种政策主张。从一定意义上说,英国的政策就是各政党、各政党内部各派别讨价还价、反复竞争的结果。如阿尔蒙德所说,“英国的政党是许多具有各种政策偏爱的集团的联合。一个政党在采取坚强立场之前党内的各个集团相互竞争以决定全党必须据以合作的政策。”
第三,争夺党内的其他重要职位。这在日本体现得特别明显。在英美,党内的职务并不十分重要,除政党领袖出任首相总统外,其他职务几乎不为人关注。党内的“精英”纷纷在政府谋取高位,谁也不把党内的职务放在眼里。日本则不同,日本自民党内部的高级领导职务十分显赫,不亚于内阁大臣,除自民党总裁兼任内阁总理大臣外,其他人员一般都不兼任党政要职,但他们的政治地位相当高。自民党的干事长、总务会长、政务调查会长被称作党内三巨头。总裁就经常从党内三巨头中特别是干事长中遴选,而没有担任党内高级职务的人很难担任总裁和首相,所以,党内高位对一切有心问鼎首相宝座的人都有吸引力。争夺党内重要职务成为日本政治的一个独特现象。
3.政党内部派系竞争的后果
西方政党内部的竞争无论对政党本身,还是对国家的政治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首先,政党内部的竞争是现代民主的重要体现。如前文所述,现代民

主政治是宽容的,富有韧性的政治,它不怕分裂、不怕背叛。1931年,英国麦克唐纳背叛和分裂工党,组成联合政府,在专制政治下,这是无法容忍和难以想象的。“在古代政治和专制政治下,麦克唐纳不要说当上首相,而是被扣上分裂党,分裂国家和罪该万死、遗臭万年的罪名。” 其次,政党内部的竞争在统治集团内部起到了某种必不可少的制约和协调作用,可以避免党的大权落入某个集团之手,可以避免领袖个人独断专行(如指定接班人,实行变相的世袭制)和思想僵化,从而使政党能照顾到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最后,政党内部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党竞争之不足。就日本而言,自民党内部派别的合法性与独立性使每个派别看上去都像一个小党,而自民党更像是这些小党的联盟。所以,尽管日本由于历史原因并没有形成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局面,但政党内部的竞争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调解和相互监督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体现了某种多党政治的特点。当然,政党内部的竞争也可能导致政党组织涣散,权威缺失、助长政府不稳定等后果,解决的办法不是压制内部竞争,取消内部竞争,那样只能使一个政党褪变为专制主义政党,而是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正如麦迪所说“既然派别的潜在根源植根于人类的本性”,那么,对“派别危害”的可能存在的疗剂要比疫病本身危害更大,最好的出路是承认它们的存在并努力控制它们带来的后果。
(三)利益集团、智囊团和政治竞争
一般说来,一个政党要在政治竞争中取得执政权,必须拥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战胜其他政党的实力和基础,这种实力和基础,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是政党牢固而广泛的社会支持基础;二是政党积极而有效的政治纲领和政策主张。就前者而言,现代社会广泛存在的利益集团越来越成为政党的“后援力量”,成为政党生存和发展的靠山。与政党一样,利益集团也是利益多元化的产物。它与政党的区别在于,政党的目标是通过选举获得权力,而利益集团通常“寻求获得具体的、相对较窄的政策优惠,只是有选择性地影响政策,其目标并不是赢得政治大权。” 利益集团实现自己利益的途径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通过支持政党,并向执政党及其政府施压来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西方政党一般都有自己较为固定的利益集团和势力范围。英国工党和工会就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如理查德·罗斯所说:“英国的利益集团,尤其是工会,是与政党政治高度结合的。在工党内,工会提供将近90%的党员,党代表大会85%以上的选票以及85%的收入。工会占工党全国执行委员会28个席位中的18个,并包办1/3以上的工党议员。” 与之相对照的是,英国的保守党与工商业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保守党与工党的政治竞争中,工商业集团始终站在保守党一边,“工商集团与保守党之间没有正式的机构联系;支持主要是采取捐款的形式。”在美国,民主党与“劳联---产联”的关系尽管不及英国工党与工会的关系那样紧密,但民主党仍然在“劳联---产联”中获得了大大高于共和党所获得的选票。
有组织劳工与总统选举
劳联---产联的成员总数 16,000,000
因为只有大约半数的成员参加总统选举,减去 8,000,000
劳联---产联的实际投票数 8,000,000
民主党得票所占劳工选票比例
(8,000,000X70%) 5,600,000
共和党得票所占劳工选票的比例
(8,000,000X30%) 2,400,000
从民主党得票所占比例中减去共和党
所占比例,得到民主党从劳工集团的净得票数 3,200,000
在德国,最有影响力的集团“德国工业联合会同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及保守的政治家们有悠久和密切关系。工商利益给基督教民主党人提供巨额财政支援,相当数量的联邦议院议员同工商业有密切联系。” 法国和意大利的工会则以政治路线划分为社会党工会,共产党工会和基督教工会。
对于日本自民党来说,最重要的利益集团是财界团体。自民党与财界有着传统的联系。在二战前,财阀的解体,使财阀与保守政党的正式关系终结,但它们之间依然有密切的联系。财阀解体后,日本经济界又很快开始新的组合,并在不久之后形成新的财界四团体。 1955年自民党的成立可以说就是财界的一大政治杰作,因此,自民党从开始就以财界四团体为自己执政的最重要的社会基础。
利益集团除向政党提供支持外,各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当然,这种竞争并不是以夺取政权为直接目标的。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更有力地影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影响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充分实现本集团的利益。
智囊团在政治竞争中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智囊团又称思想库,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半官方的和纯民间的。其主要职责就在于为政治首脑提供政策咨询,制定出最受选民欢迎的政策,使其在政治竞争中占居优势。此外,在美国,还存在一批竞选咨询专家,他们与智囊团的区别在于,不是向候选人提供政策服务,他们也不一定认同候选人的政见,而是为候选人提供最准确的情况,为其塑造最佳的形象,拟定最有效的竞选方式。竞选咨询专家都是来自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通晓、、领导学、统计学、美学,通晓电脑、电视新闻制作以及广告设计。他们以此为职业,在竞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西方政治竞争的本质、特色及影响
(一)西方政治竞争体现了“寡头统治”的本质
一定的政治制度归根到底是为一定阶级政治经济利益服务的。西方政治制度亦是如此。西方政治竞争,无论是两党竞争或多党竞争,都是不涉及根本社会制度的变革,实际上仅仅是维持资产阶级寡头统治

的一种策略而已。从表面上看,西方政治轮流执政的制度安排,使任何政党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垄断政权,总是在在朝与在野之间来回摆动。这种轮流执政,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因为人民至少获得了对政府的选择权,有权利选择他们较为满意的人和集团上台执政,并把他们不满意的人和集团赶下台,毫无疑问,轮流执政有助于防止某一集团垄断政治,从而避免出现“寡头统治”的情况。但这是从微观上说的,从宏观视角看,轮流执政只是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之间的轮流执政,对于整个统治集团来说,任何集团执政都一样,都是为了维护整个资产阶级寡头统治的本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寡头政体并不是把政权经常保持在同样一些人手中而使自己永存下去的,而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它轮流地使政权从一只手中放下,又立刻被另一只手抓住。”
西方民主政治是一种典型的“金权政治”、“财阀政治”。从法理上说,资本主义制度允许任何人、任何政党(哪怕是工人阶级政党)都有同等的权利竞争行政首脑职位,成为执政者。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参与政治竞争的,除了资本主义选举制度对小党进行限制外,主要还在于西方民主政治是以金钱为基础的。“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政治竞争是一种金钱的竞争丝毫不为过。“通往白宫的道路需要黄金来铺筑。”“没有钱什么希望也没有,即使你天生就是做总统的材料。” 金钱既可以使一个人夺取政权,也可以使一届政府垮台。试看美国总统的竞选经费: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的经费为660万美元。
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的经费为6240万美元。
1992年布什竞选总统的经费为1亿美元,克林顿竞选总统的经费为1.3亿美元。
2000年布什竞选总统的经费为1.8亿美元,戈尔竞选总统的经费为1.2亿美元。
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力量全部取决于金钱,所以他们要取得政治权力就只有使金钱成为人在立法上的行为能力的唯一标准。他们一定得把历代的一切封建特权和政治垄断权合成一个金钱的大特权和大垄断权。”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由其经济地位决定,政治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天国的生活”和“彼岸的生活”。所以马克思说,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到现在为止一直是宗教的领域,是人民生活的宗教,是同人民生活现实性的人间存在相对立的人民生活普遍性的上天。”
(二)西方政治竞争的特色
西方政治竞争特色之一,有效地将体制外的工人阶级政党(共产党)纳入到体制内,给他们一个和平夺取政权的机会,大大地缓解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看法,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两大对立的阶级,其矛盾不可调和。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还比较尖锐,所以他们对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了极端的理解。尽管如此,马克思恩格斯仍然注意到,在必要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可在议会之内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从而过渡到社会主义。这里,关键在于工人阶级对普选权的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普选权对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意义。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指出:“在英国,普遍权的实行和大陆上标有社会主义这一光荣称号的其他措施相比,都将在更大程度上是社会主义的措施。在这里,实行普选权的必然结果就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还指出:“随着无产阶级成熟到能够自己解放自己,它就作为独立的党派结合起来,选举自己的代表,而不是选举资本家的代表了。因此,普选制是测量工人阶级成熟性的标尺。” 恩格斯认为,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日趋完善和军事机器超常发展的情况下,无产阶级的斗争条件也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他说,“实行突然袭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这种情况下,选举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在评价德国社会民主党在选举中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的意义时,恩格斯写道:“他们给予了世界各国同志们一件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他们向这些同志们表明了应该怎样利用普选权。” 1892年,恩格斯在致保尔拉法格的信中指出,“可以十拿九稳地肯定,只要工人们合理地使用普选权,就能够迫使当权者破坏法制,即是说,使我们处于革命中的最有利地位。” 实践的发展验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自二十世纪初以来,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共产党组织,它们不仅参与全国竞选,而且有的进入政府参与执政。如法共从1744年起连续参加5届联合政府,8位领导人出任部长副总理,其中1946年大选获票500多万张,为法国第一大党,1997年又有三人进入若斯潘政府。在意大利,共产党(1992年改名为左翼民主党)是最大的反对党。1944年4月到1947年5月,意共先后共参加7届政府。尽管1947年以来意共被排挤出政府一直处于在野地位,但它在选举中一直得票第二,仅次于天民党。不仅如此,意共还掌握了数量可观的地方政权,掌握了一大批群众组织和一批企业,成为意大利政坛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总之,在西方社会,体制外的政党不是遭到“残酷打击”,“无情镇压”,而是被有效地纳入体制内,与资产阶级一起竞争政权,这不能不说是资本主义民主的一大特色。
西方政治竞争特色之二,执政党与反对党并非势不两立,而是遵循合法反对原则,在宪政体制内和平共处。
所谓合法反对,指在不危及现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反对党有合法存在的权利,并有权依靠合法的途径,正当的法律程序来反对执政党及其政府,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合法反对原则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资产阶级在执政初期,由于确定不了允许反对党合法存在的政治风险,曾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拒不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地位,更谈不上承认合法反对原则。人们对反对派充满了厌恶和敌视情绪,担忧它为制造分裂和混乱,危及国家。1704年,英国政治人物查理·戴维纳特认为,“那些被认为接受了法国贿买的人以后组成政治反对派”,在这里,“反对派”成了“里通外国者

”的同义语。国王乔治二世则把沃尔波政府的政治反对派称为“流氓”,“无赖”和“自高自大者”,对他们的活动加以限制。 在美国,1798年,联邦党人亚当斯政府专门针对共和党人颁布了号称美国历史上针对政治活动的一项最有镇压性的法令---惩治叛乱法》,根据这一法令,许多共和党人身陷囹圄,甚至在连任竞选中指责联邦派政策的国会议员亦未能幸免。总之,在美国建国之初,合法反对原则并没有得到承认。“共和党人在野的时候,从未承认联邦党是一个合法的执政党,而在他们执政的时候,也从未承认联邦党是一个合法的反对党。” 反之,联邦党人亦然。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经过一、二百年的政治实践之后,资产阶级终于发现,在承认和服从现有基本法律制度的情况下,允许反对党的合法存在并参与政治事务,并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政治风险,相反,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如1822年英国一家权威性刊物《季度评论》所说:
一个能干的反对党存在的必要,……仅次于内阁的存在。尽管这一团体是自封的,难以得到宪法的书面承认。反对党必须对国家履行极为重要的政治职责。它必须扮演宪法和法律的保护者和拥护者,大臣们行为的检查者,大臣们失职和不端行为的告发者的角色,并作为民族的领导者反对大臣的议案,试图把他们赶出政府。
于是,在英国和美国,合法反对原则率先得以确立,随后,又在法德等西方国家发展开来。
在传统社会,由于不存在合法反对原则,因而反对集团不得不采取宫廷政变、暴动等阴谋手段夺取政权。而统治集团也往往把反对派看作政权的最大威胁,并利用掌握国家政权的优势,采取种种办法压制、打击和消灭其他的集团。执政集团“随时要提防着觊觎他的权力的可能的政敌,经常把大量的时间投入维持权位的权力斗争中去,甚至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也围绕着有利于执政者保持政治权力,以政治控制为体制配置和变迁的主要依据。” 相形之下,现代社会把反对者从阴谋家变成了可接受的持不同政见者,把充满恶意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敌对转化为在朝或在野的,日常的,可容忍的对抗。这无疑更为经济、安全得多。
西方政治竞争的特色之三,执政党间接影响国家政权的运作。西方政党的最大功能似乎就是夺权而不是执政:一旦竞争胜利,上升为执政党后,其作用反而下降,所谓的执政党实际上起不到执政的作用。执政党的意志主要是通过本党领袖的政务活动渗透到行政机关的职能中去。执政党无论权势多大、威望多高,都不直接介入政府的决策程序和政府的实际运作。政党领袖作为政府首脑,他们独揽行政大权,自主决定政府的一切大政方针,各部门的事务,不受政府之外的任何机构的指挥,控制和干预。也就是说,政府的运作和政党的运作是分开的。政党没有被纳入政府运作的程序之中,它是政府之外的政治力量,不介入政府内部事务。总之,这种党政分开的体制不仅有利于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而且保证政府发挥独立行使权力的作用,避免了双重领导和政出多门的现象,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官员队伍更加精练和提高工作效率,也使政府工作更加透明和便于对它进行监督。
(三)西方政治竞争的影响
西方政治竞争不仅对非西方社会而且对整个世界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近二百年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历史就是西方政治文明不断扩张的历史。如亨廷顿所说,“古代社会各文明间时断时续的有限碰撞,让位于西方文化对其它文明持续的、不可抗拒的单方向的冲击。” 以西方为中心,不断向外衍射,是近现代民主发展的特点。西方政治文明之所以能够对其他文明产生强劲的冲击波,主要缘于它的个人主义精神。它提倡个人理性的张扬,强调个人优于集体,反对集体对个人的自主性、独立性进行压制,这符合人的本性的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竞争体制,但总的说来,它们仍然是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摹本的,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西方的影响。

西方竞争性民主政治比较研究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希望《研究性学习演讲》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学习演讲稿”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