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几点体会与思考”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如何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实现妇女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一课题,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深化思想认识,夯实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社会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理论一旦被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成为推进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我们要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就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1、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我们党历来重视妇女工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的重要论断。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必须用很大的决心培养和提拔妇女干部,帮助和鼓励她们不断前进,因为她们是党的干部最大来源之一”。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明确指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妇女九大会上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妇女地位的尊重和对妇女工作的重视,也表明了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推进男女平等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部署上来,最大限度地把妇女吸引和凝聚到党的伟大事业中来。2、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也必然是当代我国妇女运动发展的主题。”这就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女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同步前进的时代要求。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妇女发展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轻视、歧视妇女的现象依然存在。妇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紧紧依靠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各方面的力量。如果没有妇女的积极主动参与,妇女中蕴藏的巨大人力资源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贯彻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积极鼓励和支持妇女发挥聪明才智,与男性平等地竞争,共同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3、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坚持的题中应有之义。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然要求把男女平等纳入统筹发展的全过程。这是因为人类由男女两性共同组成,两性关系是社会中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它渗透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宗教的人群的发展过程之中,影响着工农、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进程,制约着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XX而言,当前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这些矛盾都包含了男女两性发展的不协调。如果不能有效地缩小两性发展的差距,必然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推动社会协调发展进程中,必须把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结合起来,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妇女工作的各项具体行动中,努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妇女的全面发展。二、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现实问题。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一项长期的带战略性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我们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行之有效的手段加以解决。1、进一步加大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她们中蕴含着极大的创造力。XX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县。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县总人口99.1万人,其中女性人口47万,占总人口的48%。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她们的整体素质仍然普遍偏低,相当部分的妇女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观念、身心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男性比较,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我们必须把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进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坚决废除职业准入限制,为妇女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努力把巨大的妇女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才资源。同时,要帮助广大妇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妇女人才能力和作用。要通过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富有时代精神、符合时代要求的妇女人才大军。2、积极为妇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妇女广泛深入地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具体体现和解决妇女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妇女的发展问题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思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全面贯彻实施。因此,我们在全面提高妇女综合素质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支持她们参与经济社会生活上。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重视妇女的优势和作用,坚决防止就业上的性别歧视,帮助她们找到适合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勤奋努力的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在政治文明方面,认真落实和法律赋予妇女群众的各项权利,调动她们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大力推进妇女参政工作,提高她们的参政水平;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通过研究制定政策和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妇女群众在道德建设中的带头和推动作用,弘扬先进性别文化,倡导科学民主精神。3、切实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是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主要目标。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保障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尚不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落实尚不到位,女职工特别是非正规就业和流动就业的妇女权益受侵害尤为突出。如有的企业任意解雇女工、超时劳动、从事有毒作业、甚至人身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中,要特别关注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要进一步完善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政策措施,扩大养老、生育、医疗保障的社会统筹覆盖面。要把妇女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纳入党委、政府“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全过程,在制定政策时,注重听取妇联和妇女群众的意见,充分考虑妇女群众的特殊利益。要重视解决新形势下妇女就业再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保障妇女平等分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宣传等各种手段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歧视妇女的各种陈旧观念和落后行为,坚决扫除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坚决打击侵害妇女权利的严重犯罪行为,确保广大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平等地位。三、坚持齐抓共管,促进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协调推进。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齐抓落实。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1、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强和改善妇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使一批优秀女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目前,女干部占全县在职干部总数的36.5%,各乡镇、县直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基本上配备了女干部。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是新时期党的妇女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之中。比如,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将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纳入其中;在党委作出工作部署时,必须对妇女工作和妇女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时,要协调有关部门从自身的职能出发,在各方面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2、各级妇联组织必须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纽带作用。妇女组织是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妇女运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关键是发挥妇女组织作用。近年来,XX各级妇联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组织动员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推动三大文明建设、促进妇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妇联组织作为妇女利益的代言人,要坚持把服务大局和服务妇女群众结合起来,把继承优良传统和积极开拓创新结合起来,把发挥自身作用和动员社会力量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推动男女平等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妇联组织要在广大妇女干部中强化“四自”教育,并通过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三大主体活动和大力实施“科技致富”、“社区服务”、“家庭文明”、“女性素质”、“依法维权”五项工程,组织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功立业,做出贡献。3、广大妇女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妇女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是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条件。广大妇女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真正改变自身的不平等地位,与男女并驾齐驱。首先,要努力实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重要思想、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用崇高的思想激励自己,用昂扬的斗志鼓励自己,用高尚的情操陶冶自己,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以自己的素质和实力来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其次,要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广泛深入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管理,在实践中创造新岗位、新业绩、新生活,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异的成绩树立社会新风尚,展示自己的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要通过广大妇女的不懈努力,加快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开创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对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几点思考


对纪委落实监督责任的几点思考

《党章》赋予纪委“三大任务”“五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监督执纪问责。监督执纪问责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监督是执纪和问责的前提,执纪和问责是监督的延伸。本文主要谈纪委如何有效落实监督的问题,重点围绕有监督的底气、有监督的重点、有监督的措施、有监督的合力、有监督的制度“五个有”来谈。

一、有监督的底气

(一)底气来自于党委。《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纪委监督的主心骨是党委、后盾是党委,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开展的监督,是协助党委履行主体责任,当好参谋、出好主意,检查、督促反腐倡廉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因此,纪委可以放心的监督、大胆的监督。

(二)底气来自于职责。《党章》第四十四条规定了纪委的“三大任务”“五项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加强对所辖范围内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因此,对“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是纪检监察机关职责所在。一方面对行政执法部门在履行自身监督和检查职责行为进行再监督、再检查。另一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履行权力(监督权力)和履行职责(监督责任)进行再监督、再检查。突出归位意识,突出对主抓者、主责者、监督者的监督。

(三)底气来自于自身。一是站位要高。纪委是党的纪律的执行者,执行纪律靠监督,监督是纪委的本职。要树立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的意识,树立不监督就是渎职、监督不到位就是失职的意识,将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充分认识到“纪检干部在作风和纪律上偏出一寸,纪检事业就会离中央的要求偏出一丈。”纪检监察干部只有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会严、紧、硬;反之,不想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党纪政纪必然失之于宽、松、软。二是自身要硬。“打铁还须自身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干部提出的“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16字要求,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升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严守纪律,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准则、条例,发挥表率作用,打造纪检监察干部过硬的形象。对纪检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打造坚强有力的执纪监督“铁军”。三是知识要全。纪检监察工作涉及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纪检干部不可能在各个领域都成为专才,这就需要我们在扎实学好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运用“纪言纪语”使纪律审查更加聚焦纪律,从而提高监督水平,增强执纪效果。四是“三转”真转。按照“转职能”的要求,突出主业,全面履行监督执纪问责的专职,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按照“转方式”的要求,顺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形势和新要求,改进方式方法,更好地履职尽责。按照“转作风”的要求,持之以恒纠“四风”,以“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的标准,加强纪检干部能力素质建设,不断提升发现问题、监督执纪、问责追究的能力,做到会监督、善监督。

二、有监督的重点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第十七条规定:党内监督必须加强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监督其政治立场、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执行党的决议,公道正派选人用人,责任担当、廉洁自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

因此,“再监督”的重点,从监督的对象来说,一是要突出抓好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这个重点;二是要突出十八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这“三类重点人”。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这“三个时间节点”,体现“越往后执纪越严”的执纪标准。三是突出对职能部门履行监管、执法等职责情况进行“再监督”,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各自监管职责的“再监督”。从监督的领域来说,要重点监督扶贫领域、项目单位、民生部门、人事部门,以及市场配置不均衡、市场竞争不充分、垄断性强等容易发生腐败的领域。从监督的事项来说,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如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和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扶贫资金等,确保对重点事项的有效监督。从监督的岗位来说,要紧盯易于滋生腐败的管人、管财、管物等重要岗位和环节。

三、有监督的措施

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推进“三转”工作,找准职责定位,明确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是抓认识促监督。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进一步从“不想监督”变为“主动监督”,逐步改变领导交待什么才办什么的被动状态;进一步从“盯人”转为“盯权”,紧盯权力及其运行过程,切实把职能转到“再监督”上来。纪委应重点监督指导各单位充分认清领导班子及成员必须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责任。要把反腐倡廉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二是抓纪律促监督。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对所负责单位及所属系统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六大纪律”,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情况进行“再监督”,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现象。三是抓作风促监督。紧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四风”的持续纠正,重点监督所负责单位整治私设“小金库”、违规使用“三公”经费、违规使用公务用车、违规操办婚丧喜庆、违规发放电话费等事项是否落实,对顶风违纪者予以严肃查处。五是抓惩处促监督。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 苍蝇”一起打,重点查办所负责单位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干部在履行职责中的失职渎职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坚持抓早抓小,快查快结,力争查处一个,教育一片,形成震慑。

四、有监督的合力

监督不只是纪委的责任,监督只有形成合力,才更有效。一是形成纪委专责监督与各级党组织共同监督的合力。《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九条规定: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二是形成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合力。将党内监督同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种监督方式优势互补,形成监督网络,提高监督效力。三是形成监督与执纪问责的合力。《云南省党政领导班子一把手监督办法(试行)》,从十个方面明确了对党政一把手进行重点监督的内容。《办法》还规定,监督包括专项纪律检查、述廉述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有关事项报告、党务政务公开、约谈和诫勉谈话、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等15种。通过各种形式的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并运用好“四种形态”,进行执纪问责,形成震慑,从而促进党政一把手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守纪律、讲规矩,从而促进各级干部严守廉洁自律高标准,严明“六大纪律”底线,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五、有监督的机制

有效监督的关键是及时掌握被监督单位的情况,这就需要完善的机制做保障。一是建立健全日常工作报告制度。各被监督单位每半年就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人事工作、上级重要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以及“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向纪委专题报告。“三重一大”事项、党内政治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等会议,提前报告纪委派人列席。年底,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向纪委进行述责述廉,重点述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履行管党治党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执行廉洁纪律情况。二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约谈制度。建立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约谈同级党政班子成员制度,强化对同级党政班子成员履行主体责任的督促指导。建立党委其他班子成员约谈分管负责人制度,对分管系统和部门及联系单位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不力的情况开展专题约谈,发挥督促、提醒、警示作用。健全纪委书记对下级党委书记和同级党政部门党委(党组)书记的工作约谈制度。建立派出纪工委对监督联系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班子重要岗位人员约谈制度,通过履行监督责任来促进主体责任的落实。三是建立健全常态巡察制度。以巡察强化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党员干部遵守“六大纪律”以及纠正“四风”情况的监督。并综合运用民主评议、受理投诉、谈话了解、个别座谈、查阅资料、走访调研、明察暗访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强化党内监督。四是建立健全专项检查制度。可采取自查、抽查和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民主集中制落实情况,“六大纪律”“三公”经费、专项经费、项目经费、物资采购、各类津补贴和奖金发放、公务卡结算、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执行情况,以及 “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执行、监督情况的检查。重点把控是否针对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是否对各风险责任人进行了有效教育、管理和监督。通过专项检查,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措施,堵塞管理漏洞。

扶贫帮困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扶贫帮困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从20xx年底起,我区实施了扶贫帮困行动计划,旨在利用优势企业的资源,帮扶困难企业加快发展,促使垦区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作为直接参与其中的挂职人员,笔者谈谈在工作中几点实践体会和思考。
第一、思路扶贫要先行。困难企业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要有正确的战略发展规划,选准发展项目,理清工作思路。也就是说,要从战略层面去考虑扶贫,引导困难企业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建立和优化适应市场需求、适合自身实际的支柱产业。大方向选对了,才不会走弯路白忙活。近年来,区局从全局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为各困难企业指明了发展道路,确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扶持上马重点项目。我们欣喜地看到,困难企业以区局的战略部署为指南,将工作思路具体化、明细化,积极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真抓实干,努力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转机和生机。
第二、观念扶贫要注重。困难企业中,悲观、消极、畏难情绪严重,等靠要思想大有市场。为此,思想观念扶贫犹为关键。必须注重引导干部职工彻底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正视眼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树立信心,鼓舞士气,振作精神,努力奋斗。思路决定出路,行动源于信念,只有更新观念端正思想,迎难而上,干部职工团结合作,全力以赴搞建设谋发展,才有可能打赢脱贫致富这场攻坚战。
第三、人才扶贫是保障。由于种种原因,困难企业职工队伍年龄普遍老化,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极为缺乏,人才断层现象非常严重,这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阻碍。区局安排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困难企业挂职,正是实施人才扶贫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挂职干部能够将原单位好的工作经验带去,以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出点子,想办法,抓生产,积极推动扶贫项目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挂职单位工作的开展,挂职干部本人也从中得到了锻炼和学习,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人才扶贫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继续发扬,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中青年干部挂职扶贫的长效机制,为扶贫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第四、扶贫工作应从职工的切身利益抓起。扶贫帮困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形象工程,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发展工程。扶贫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从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和帮助职工优化产业发展生产,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帮扶工作所带来的实惠和变化,争取得到职工的理解、配合和支持,从而打开帮扶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资金扶贫效果显著,但也应正确对待。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了再好的发展思路和项目,缺少资金也难以实施。而对于困难企业来说,由于经济状况窘迫,融资能力差,资金最为紧缺。垦区优势企业认真按照区局部署,充分发挥了农垦人大公无私的精神,及时足额安排帮扶资金和物资,为帮扶对象解决了燃眉之急。这种帮扶犹如雪中送炭,效果显著,为困难企业注入发展动力,使其获得了新生。但是,作为困难企业,切不可因之有等、靠、要思想,而应该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谋求发展中想方设法,多渠道筹资融资,实现由“外部输血”向“自身造血”的转变,这才是长远之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
垦区扶贫行动计划通过半年多的实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工作初见成效。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进一步统一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住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扶贫帮困任务的全面顺利完成。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体会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体会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显示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本人结合财政工作实际谈几点学习体会与思考。
一、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
系列讲话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信仰追求、深沉的历史担当意识、真挚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思想方法,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理论厚重、观点鲜明,合国情、接地气、入民心,想得很深、看得很远、讲得很透,通过学习受教育、受感染、受鼓舞;朴素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对今后纠正领导干部讲话中的假、空、长等不良风气,有很好的带头和示范意义。
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向执政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学习讲话精神,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军令状已经下达,集合号已经吹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重点是决定信心、凝聚共识、落到实处”。因此,学习讲话精神是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的迫切需要;是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的迫切需要;是赢得发展新优势、开拓事业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迫切需要。从政治上讲,是与中央保持一致的思想基础;从理论上讲,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的现实需要;从实践上讲,是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内在要求;从精神状态上讲,是凝聚党心、提振民心的政治前提。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干部只有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增强大局和整体意识,才能够担当重任,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二、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逻辑包括: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关于党的建设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总纲和主线。从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用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是我党探索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论成果,必须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我们手里捏着一把好牌,一定要有好牌打成为好局的自信”。
---关于中国梦。提出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任务和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的豪迈声音。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他明确提出改革是全面的、综合、系统的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包括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重点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主要任务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党的建设(保障)。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明确提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等。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体会与思考第2页

出,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握改革脉搏,把握内在规律,特别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三、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扎实推进财税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落实《决定》确定的每一项目标任务和改革举措,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大局和宏观整体意识,以抓铁有痕的劲头扎实推进改革。
一是学习和运用战略思想把握方向。战略思想是对时代要求的清醒认识,对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财政人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历史、总结规律并科学研判未来趋势,妥善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进一步找准推动财税改革的现实路径,注重财税政策的创新性、稳定性和延续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应从三个方面推进: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二是要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事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财政部门应尽量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的专项补助和不可推广式的优惠政策;大胆引入竞争性分配、竞争性存放等市场机制,运用市场配置原则,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配置到“刀刃”上,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理顺财政体制,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根据我国现状,应按照“外部性、信息处理复杂性和激励相容”三大原则来配置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对各级政府的职责及支出范围做相应的考虑和安排,明确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依据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和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特别是对“交叉性”事权要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三是注重运用底线思维处理原则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作决策、办事情,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制定财税政策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守住政策底线。在制定民生政策时,不仅要看当前的可支付能力,还要看长远的财政支付能力。要逐步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压缩、规范、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树立“托底”“补短板”思想,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
四是注重用创新思维攻克难点问题。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是公共财政的目标和方向,要把绩效作为配置财政资源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创新思维方式,以绩效为导向,大力优化支出分配结构,压缩行政成本,整合清理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通过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最有需求、最有效率的地方。
五是调整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积极推进财政监督和专员办工作转型,充分发挥财政监督保障和促进财税改革的作用,要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一方面,加快与财税改革相适应的财政监督顶层设计,建立明确的预算过程监管目标,在预算编制、执行流程中嵌入监控、制衡工作环节,体现对财政政策执行、预算管理的全过程监控与信息反馈。另一方面专员办要积极探索,积累实践经验,为工作转型做好准备,对一些已相对成熟的重点监管事项可先行试点并逐步推开。继续发挥整顿和维护财经秩序的作用,加大对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申请、拨付和使用过程的监管,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的过程监控,注重跟踪问效。将监督结果与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紧密衔接和有效挂钩,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制约和威慑力度,建立完善财政监督信息披露和公告制度。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