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学习践行“八荣八耻” 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人的思维和想法,总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改变。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你是否会写相关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政学习践行“八荣八耻” 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4日看望政协委员时提出树立“”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县民政局以此为契机,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他们在局长武锦斌的带领下,在全局开展践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严格遵照县委要求的“十要十不要”,并结合民政自身工作特点,概括了“八学八用”,即:
学习任长霞,剑胆琴心,用正义之举保家卫国;
学习牛玉儒,廉洁无私,用赤胆忠心服务百姓;
学习郑培民,艰苦奋斗,用仁爱之情心系群众;
学习许振超,爱岗敬业,用创新精神超越自我;
学习宋鱼水,正气浩然,用公正态度执法为民;
学习张云泉,顾全大局,用理解宽容化解矛盾;
学习周国知,勤政务实,用朴实行动为民解困;
学习李玉爱,实事求是,用热情真诚对待他人。
从领导干部表率到全国行业精英,从基层民政楷模到全局先进典型,认真学习,学以致用,努力构建强势民政、服务民政,开创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4月7日,民政局干部职工召开专题讨论会,深入学习践行“八荣八耻”。会上,大家把自己的进行了交流。一致认为: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犹如一盏明灯,为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它教我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区别美丑,是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局长武锦斌强调:民政工作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作为一名民政工作者,更应牢记“八荣八耻”,以“八荣八耻”为工作的宗旨,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服务对象权益为重,有耐心、有爱心、有诚心、有热心、有信心,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为民政事业率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八荣八耻”学习活动已在全县民政系统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坚信,通过此次活动,一定会使民政工作以崭新的形象、蓬勃的力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必将加快全县构建的步伐。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读八荣八耻心得体会-以“八荣八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读八荣八耻心得体会-以“八荣八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特征。
它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他们的共同心愿。
一个现代社会在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道路上,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民理应恪守的底线和准则。它的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化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根本上看,“八荣八耻”既是凝聚人心干事创业的坚强纽带,也是我们实现宏伟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不难想见,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而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更无法实现和谐。“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了鲜明的善恶界限,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做一个心地清净、品行端正的人。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共同把社会的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向世人展示出我们中国人的良好精神面貌!




“八荣八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今天,我们正在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打造和谐社会的基石。
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经济靠一时的投资拉动,或许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如果没有包括公众良好的精神道德品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支撑,数量的外延扩张是走不远的。今天我们遵循又快又好的发展战略,这个发展不仅是指经济的发展,也同样意味着人的发展。发展需要的资源保证,不但指物质,也指精神。
今天人们更愿意用“幸福指数”来衡量、评价生活质量,其实也正是说明:民生问题不仅表达了民众对物质利益的诉求,也同样表达了民众对良好社会道德生态的期盼。我们的社会是互动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人的环境。你的荣辱分明,是为我和他的环境激浊扬清;他的荣辱分明,是为你和我的环境去芜存菁;我的荣辱分明,是为他和你的环境荡污涤垢。我们所有人的荣辱分明,撑起我们头顶共同的丽日蓝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坚持用“八荣八耻”来潜移人,默化人,塑造人,当“八荣八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践行、自觉行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优秀范文:“八荣八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优秀范文:“八荣八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同志关于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公民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今天,正在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这就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打造和谐社会的基石。
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经济靠一时的投资拉动,或许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如果没有包括公众良好的精神道德品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支撑,数量的外延扩张是走不远的。今天我们遵循又快又好的发展战略,这个发展不仅是指经济的发展,也同样意味着人的发展。发展需要的资源保证,不但指物质,也指精神。
今天人们更愿意用“幸福指数”来衡量、评价生活质量,其实也正是说明:民生问题不仅表达了民众对物质利益的诉求,也同样表达了民众对良好社会道德生态的期盼。我们的社会是互动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人的环境。你的荣辱分明,是为我和他的环境激浊扬清;他的荣辱分明,是为你和我的环境去芜存菁;我的荣辱分明,是为他和你的环境荡污涤垢。我们所有人的荣辱分明,撑起我们头顶共同的丽日蓝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坚持用“八荣八耻”来潜移人,默化人,塑造人,当“八荣八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践行、自觉行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八荣八耻学习心得}“八荣八耻”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心得体会)


{八荣八耻学习心得}“八荣八耻”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八耻”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全面确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非善恶的道德标准,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南。

“八荣八耻”观是和谐社会精神基石。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果一个社会耻辱不分,甚至以耻为荣,人际必然冷漠,社会必然无序,哪还谈得上社会和谐?“八荣八耻”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涤清社会风气,树立社会纲纪,打牢和谐社会精神基石,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社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描绘的美好生活蓝图,更让人民群众满怀喜悦和期待。但是,如今社会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一些领域和地方,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不少人心中已经成了奢侈品,觉得那对自己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有些人甚至在刻意“踩路道德”,动辄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以嘲笑和奚落,更有人公开叫喊“越堕落越快乐”。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起来,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誉、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成为顽症。

我们应走出一个认识误区,即相对于改革和投资等问题而言,精神领域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这个偏向的后果今天已很明显,我们的社会正在为这些“虚”的东西付出很大代价。我们当明确的是,如果人的道德状态不断恶化,当耻不耻,以耻为荣,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良性作用,再好的规则也会遭到破坏,经济社会当然也无法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国古代思想家向来重视荣辱观念。孔子日:“行已有耻,使于四方。”孟子云:“耻之于人大矣。”明末爱国学者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八荣八耻”道德观,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精华并注入了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必须品而不是奢侈品,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知耻知荣,才会弃恶从善,才会见贤思齐,才会把良好道德逐渐内化为行为习惯。

先哲曾说:“贪夫欲人之廉,虐夫欲人之柔,暴夫欲人之仁,傲夫欲人之逊,彼亦知夫廉柔仁逊为美也,然而不能焉。”意思是,有些人也知道什么是美丑善恶,而且希望别人能做到,但就是自己做不到。面对“八荣八耻”,我们干万不能如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最需要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八荣八耻征文:八荣八耻的感悟


八荣八耻征文:八荣八耻的感悟
八荣八耻征文:八荣八耻的感悟
前不久,胡锦涛主席发表了有关“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我觉得自己是受益匪浅,心情格外激动,头脑里也有了非常深刻的思想认识,现在,阐释如下: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回首新中国建立前夕,无数人民英雄浴血战场,如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董存瑞……他们光荣地奉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始终把祖国摆在心目中的第一位;而像林彪那样叛党叛国做出危害国家、人民的事情就是可耻的啊。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当代社会里的任长霞、李素丽同志,他们都是在本职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光荣为百姓服务;而现在的台湾当局公开散布的“台独”政策就是非常可耻的行径,他们宣扬台湾独立,妄图把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中肆意瓜分出去,搞什么“两个中国”的政治论调,就是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意愿。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在党中央“十六大”会议召开以后,我们国家大力倡导的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灌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提倡接受终身教育的教学模式,开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知识就是财富,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让更多的人们摆脱蒙昧走向光明的彼岸;而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因为愚昧无知饱尝着无数个痛苦,许多患者由于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擅自作主吃一些不对症的药物,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无可挽回的致命后果,多么教人惋惜啊?!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我们国家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就是倡导广大劳动者自力更生、辛勤工作,渡过这一段暂时的生活困难,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再创事业佳绩;而那些市井中整日里游手好闲、贪玩好吃的懒汉们,就是被人们所耻笑和唾弃的,因为他们本身拥有强悍的劳动力,却依靠着老人们的退休金寄居生存,多么可怜可悲啊!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一九九八年震动全国范围的抗洪抢险救灾场面,就体现出了全民一条心的团结友爱情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更多的受灾弱势群体体会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大家庭的温暖;而在单位里每逢评定职称时,总有极个别的同志为自己的荣誉、地位争名逐利,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造谣、诽谤、谩骂、侮辱同事就是很可耻的事情,这样造成了工友之间的不团结,相互间勾心斗角、欺骗讹诈,从而破坏了单位内部同事之间的深情厚谊。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更加应该注重诚信原则,前不久,党中(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央提出来的“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就是很好地宣传倡导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而3.15电视维权专题晚会里,遵照生活事实揭露出来的一系列假冒
伪劣商品迹象,造成人民群众身心严重伤害就是见利忘义行为的集中表现,那些生产商们只顾自己赚钱,利欲熏心,丝毫也不考虑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丧尽天良,它们不知耻辱连个禽兽都不如啊。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职责,只有遵纪守法,我们这个社会才能够稳定与和谐,继续巩固社会主义安定团结的大局面,从而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而违法乱纪又是极其耻辱的,无论是社会重大刑事案件还是经济贪污受贿案件,都给我们国家稳定的政治局面造成了不良影响,它破坏了我国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们,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劳任怨、勤俭建国,从无到有建立起来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商朝时代的殷纣王,整日沉迷于爱妃苏妲己等妖姬美色之中,每日过着淫乱安逸的腐朽生活,长此以久,最终造成了国家灭亡的悲惨下场。
胡锦涛主席发表的“八荣八耻”重要讲话,如同夜路明灯、春风雨露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指引着我在人生旅程中勇敢向前,永不懈怠。



以诚实守信为荣-学习八荣八耻体会八荣八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学习八荣八耻体会八荣八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学习八荣八耻体会
人的一生,一是学做人,会做人;二是学做事,会做事。而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离不开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诚信,是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做人之本、办事之根。人若有诚信,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也会肃然起敬。诚实守信,对民族、国家有利,对自己也不吃亏。诚实,才能互信;守信,才能共同发展的基础。在政治思想方面,诚实守信,主要表现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自己所追求事业的忠诚与信念;在职业工作方面,主要表现为诚实劳动、求真务实、遵纪守法;在经济生活方面,表现为公平交易、信守合同、诚恳服务;在日常生活方面,则表现为人为善、坦诚相待、团结互爱、助人为乐等真诚的人际交往。总之,诚实守信,是一种内涵丰富的道德准则,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构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为人处事不诚信,不守信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信用的缺失。如有的干部欺上瞒下,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追求报上有名等;有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不顾他人的利益,不折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学校,也有不少学生不顾学校规定,违反考场纪律考试舞弊等等。以上这些现象,都与诚实守信道德准则被道而驰。在社会上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结果,害人又害己。
诚实守信,在社会交往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说话实实在在,说到做到,就会使人产生信任感,愿意同他交往、合作。相反,轻诺寡信,一而再地自食其言,必然要引起人们的猜疑和不满。只有彼此守信,友谊才会持久。孔子提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非常正确的。
因此做(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做到诚实守信,因为孩子们还小,他们还不能正确地分辨是非。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话就是“圣旨”,老师说的做的都是对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一个为人和善、坦诚相待、团结互爱、助人为乐的老师,那么她会得到更多孩子们的喜爱。而她的孩子们也会和她一样,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诚实守信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他是最基本的道德,时时受到人们的尊敬。只有人人都做到诚实守信,才能使社会风气好起来。让我们弘扬诚信的美德,建设文明的祖国。




学习八荣八耻感想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教育我们的青少年和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社会,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摆脱贫穷)。虽然党和政府始终坚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十分明显,有的地区的文明程度甚至可以与发达国家媲美。但是总体上说,我们的公共文明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还随处可见。由于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泛滥,社会风气并没有随着生活的富裕而变得更好,反而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和罪恶感逐渐淡化以至消失,没有了负罪感、内疚感、忏悔意识,对任何羞辱的事情也无所谓,什么也敢干,“笑贫不笑娼”,不讲公德也不讲私德,什么不要脸的事都干得出来。在许多时候,甚至是公共场合,爱憎不明,善恶不辨,是非不分、正不压邪的现象所在多有;与此同时,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被一些人引以为荣;而对于廉洁奉公、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等,却“不好意思”起来。如此种种,以至于使得许多人痛心疾首地怀念上个世纪50-60年代虽然贫穷但是比较好的社会风气。
人一旦不知羞耻,做人便难以做好人、办事难以办好事、从政就不会当好官。这显然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是相悖的。因此,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是时不我待。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文字不多,切中时弊,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但内容十分丰富,是高度概括、高度精炼的一本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科书。他讲得很详细,从热爱祖国到遵纪守法,从服务人民到团结互助,从诚实守信到艰苦奋斗,从崇尚科学到辛勤劳动,既有对社会公德的要求,也有对个人私德的提倡,既有对光荣传统继承和巩固的要求,也有对现代文明创造和发展的要求,既有对中国文明的秉承,也有对世界文明的吸纳,既有对不文明行为的摒弃要求,更有对文明行为的遵守要求,是新时期每个公民的荣辱标准、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行为道德和思想品格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八荣八耻”的提出,是对“以人为本”的新的解释,是对和谐社会的新的要求。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既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要求,更是今后实现现代文明的精神标准。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