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讲座稿:优秀是训练出来的

面很很多的事情或者文学作品,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些体会。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写一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教育孩子的讲座稿:优秀是训练出来的》,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教育孩子的讲座稿:优秀是训练出来的(笔记整理稿)

(根据曲艳婷老师讲课记录,未经本人审阅)

第一部分 引言

如何才能引导孩子正确做事呢?是管理他?还是教育他?管和教都很重要,但都不是根本方法。重要的,是训练。

举个例子:有一家的一个小孩子六个月的时候长牙,牙齿容易痒,而爷爷就让他把手伸到嘴里,止住了牙痒的毛病,但孩子学会了咬人。怎么办呢?妈妈想了个办法,每次孩子咬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揪孩子的头发,孩子一松口她就松手。久而久之,会让孩子感觉到一咬人头就疼,这种做法就叫训练。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讲道理不明白,长大就知道了。“树大自然直”嘛。但实际上,“树大自然直”是安慰人的话,并不是真理,否则社会上不会有这么多坏人了。不能等到孩子懂得道理的时候再管教,因为优秀是训练出来的。

今天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训练?训练什么?怎样训练?

第二部分 为什么要训练(训练的意义)

第一,训练不仅是让孩子知道,更是让他去做到。这是训练和教育的最大不同,教育是让孩子知道,而训练不仅让他知道,更是让他去做。比如:回家后应该写作业,不应该看电视,应该洗脚洗袜子,孩子们都知道应该这样做,但很多人做不到。而训练就是让他们做到。

第二,让孩子掌握实际运用知识的技能。教育是给知识,训练是给技能。例如:游泳,光教育不训练只是纸上谈兵。

第三,能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通过训练,让孩子懂得在自己的个性中有些东西是需要克服的,有些是需要倡导的。

第三部分 训练什么内容

(一)陶铸品格

1、遵守规则

首先要做到遵守规则。很多人认为中国孩子太听话,缺少创造性,还常以国外教育为例子说明。但我个人不赞同这一说法,我们要求孩子自由是正常的,但应该平等对待其他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想学习,有的孩子想大声唱歌,怎么办?毫无界限的自由会让每个人都失去自由。训练孩子遵守规则并不是限制自由,而是让他懂得尊重规则。

如果孩子没有规则意识,生活在集体中是很痛苦的。从小在家里不服从父母,在学校不服从老师,长大后在单位就会不服从管理--每个单位都会有这样的人。前几年,省教育厅组织到澳大利亚学习参观,当地课堂是自由度很高的学堂,大纲是国家定的,但教材内容由老师选择,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可坐可站,但有一个前提,不能影响他人。影响了他人,老师会把他和桌子搬到外面去。如果没有秩序的话大家是不会正常学习的,必须要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

当我们训练孩子们服从的时候,他会试探、挑战我们的权威。

讲一下三个概念: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是人的本性,要求满足一切本能的驱动力,按照快乐原则行驶;

自我是现实原则,代表着理性和机制,具有防卫职能。

超我是至善原则,指导着自我,监督着本我。

如果一个人本我成分占主要地位,会比较自私;如果超我成分占主要地位,会很高尚,但偏于迂腐。

举个例子:一个人又饿又渴,身上只有钱却无饭无水,在路边发现萝卜地,主人不在。这时,本我会告诉我不管其他的,拔出来就吃;而超我告诉我萝卜是别人的,坚决不能吃;而自我会告诉我先吃了,再在原地等着主人把钱给他,或把钱留下原地。

本我多是本性,而超我,关键来自父母的道德教育。

2、礼貌待人

(1)关心他人。有些人会注意别人的感受,很关心别人,所以礼貌并不仅仅是鞠躬问好,其实是帮助别人感受到自尊,也就是为别人着想。

同理心: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能力。

(2)学会请求。孩子常会遇到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但不会请求,这需要在家训练。比如:孩子说我要喝水,可以让他说“妈妈,请你帮我倒一杯水好吗?”很快孩子就会知道如何请求。这一原理同样可以运用到孩子插嘴上。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爱表达,但很难做到倾听,尤其是别人说话的时候容易插嘴,一定要让他用对的方法来表达他的需要,告诉他不要插嘴,如果确实需要插嘴时要先说:“不好意思,打断一下。”

(3)懂得感恩。如果一个人认为别人为他干什么都是应该的,如果别人不帮他,就会有怨气,这就是不懂得感恩。举个例子:一次美术课时,一个孩子气得浑身颤抖着找老师,说同桌不给他水彩笔用,老师以为是同桌拿了他的笔,后来调查才知道是这个小孩忘了带水彩笔,而同桌不借给他。同桌的行为固然不好,但这个小孩为什么会如此生气呢?因为他觉得自己没带、同桌借他是天经地义的事,这其实也是不懂得感恩的表现。

如何训练孩子的感恩心呢,很简单,只要我们常对孩子说谢谢,孩子也会将之作为内心的情感。

(4)自我控制。孩子和大人一样,有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这时他们说话会很没有条理,而我们通常的处理方式反而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因为我们要么是想制止孩子,要么是想教育孩子。正确的方法呢?

我们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发脾气,也不要盲目教育。而应先了解情况,而了解情况的方式也要温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么不高兴?”

如果你发脾气,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用发脾气来发泄,因为他看到的榜样是这样的。

当你清楚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后,不要急于讲道理、训斥他,让他知道我们是在了解他哭闹的原因,而不是在责怪他。只有接纳他的情绪,才能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他,情绪是正常的,而哭出来或喊出来是释放情绪的方式。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先想办法让他发泄出来,然后再慢慢教育引导他,但要注意,发泄情绪以不影响别人为前提。

(5)承担责任。如果孩子实在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一定要让他承担情绪的后果,即承担责任。有些孩子常会出现不能控制的情绪,例:我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孩子划破小区的所有汽车。家长没有批评他,而是带着孩子到每家每户去道歉并理赔,让孩子在今后再做事的时候就不会这么莽撞。

而如果当时狠狠批评孩子呢?批评其实只是家长出自己气的方式,这会减少孩子的自责感,他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你的批评抵消了他的错误。这样就起到了反作用。

有时候大人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会帮助孩子承担或推脱做错事的后果。在来说,人都有保护自己的归因,包括内归因和外归因,内归因是找自己的责任,外归因是把责任归结为别人。我们如果常帮助孩子找外归因会教育孩子逃避责任。

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其实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直面困难。

真正勇敢的人不是什么都不怕的人,他会害怕很多东西,但不会让害怕控制自己。通常来说,害怕有三种:

一是合理的害怕。比如害怕高处的东西掉出来,害怕触电等等,这是很正常的。

二是想象出的害怕。如害怕鬼。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的,往往是看到的场景,正确的是不让他们看到。

三是不合理的害怕。如怕黑、怕跟别人接触,这些是不合理的,应该怎么做呢?正确方法是,他怕什么我们就带他感受什么。让他知道面对的时候就不会再害怕。例:一个孩子修牙,她害怕。妈妈告诉他:第一,如果不修,将来会更重;第二,修会有点痛,可能还会流点血,但可以忍受。这样孩子会接受,在以后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困难。

(二)学会交往

1、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不要浪费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要学会和孩子玩,有意义的玩。

动静结合的玩。内向的多动,外向的多静。

有创造力的玩。比如逛超市,可以借机告诉他认识字或者数学之类的,培养他挑选商品的意识。会让孩子把不喜欢的事变成喜欢的。

正确对待电脑和电视。大人看孩子会累,通常会让电脑或电视替我们“看”会孩子,但孩子自制力差,容易没有节制。这种情况下可以讲点规矩,“家庭的电脑一定不要放在卧室,最好是在客厅,让上网处于监督的状态,避免不良网站或沉溺网站。”

2、孩子和小伙伴的交往

我们不仅要和孩子做朋友,而且要帮助孩子找朋友,关注他的人际交往。伙伴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先看一个来自网络的小笑话:

美国:想打谁就打谁

英国:美国打谁我打谁

俄罗斯:谁骂我我打谁

法国:谁打我我打谁

日本:谁打我我让美国打谁

中国:谁打我我骂谁。

如果把上面的国家换成孩子,希望孩子像哪个国家呢?正确的思路是:上面哪个国家也不学。因为再强大的国家打仗都会死人、都会有损失的。能零损失的人是不参与战争的人,就是不打架的人。

所以理想的孩子交往方式是:我不打人,但也不让人打。先学习一下黄金规则。

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遵守黄金规则的人多是不打架的人。

而通常会有反黄金规则:“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我都没打他,他怎么来打我?”这思路貌似合理,但问题极大。

根据教学的经验,学校经常会有孩子觉得自己被欺负,绝大多数情况下两个孩子打架时,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是有理、是受委屈的一方,都认为是对方先动手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反黄金规则起作用。

很多时候,矛盾的原因多不是有意识的,多是无意中冒犯别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冒犯了别人。比如:一个同学无意中碰掉别人的书,自己还不知道。而根据反黄金规则,对方学生认为自己被欺负了,于是就再欺负回去,而碰书的这个同学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当然也会以为自己也受了欺负--矛盾就发生了。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怎么做呢?

一是宽容处之,这并不是说让自己甘受委屈,而是认识到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没必要去计较。处理事情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一颗友爱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你会收获更多的爱与尊敬。

举个例子:学校里的一个真事,一个孩子不小心被别的孩子划伤了,伤得很严重,老师和闯祸孩子都很害怕,而受伤孩子的家长却非常大度宽容,完全没有责怪闯祸的孩子,这样一来,以后老师会较多关注孩子,也会让孩子赢得很多的朋友。

如果反过来呢?家长找闯祸孩子或家长发泄一通,会让老师以后在对待自己孩子时特别尴尬,也会让别的孩子远离自己的孩子,得不偿失。

二是分析一下,他为什么惹我?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每个群体中总会有这么几个常欺负人的孩子,但更需要注意的,通常会让我们忽视的是,这些人欺负的对象并不是其他所有同学,通常是特定的少数几个人,这些孩子可能有的邋遢而孤僻,有的男孩可能娘娘腔,更多的是被一挑逗就上火的孩子,因为能在欺负这些人身上找到乐趣,而理性的孩子多不会被欺负。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总是被欺负,在找老师的同时,还要想想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是被欺负的对象?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三是别动手。任何时候下都不要动手。

孩子养成的处事方式,会随着他们长大。我们不知道明天孩子会遇到什么,但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给他们应对困难的力量。

(三)动手做事

训练孩子做事,不是只叫他做,而是带着他一起做。比如洗衣服或洗碗,如果让他自己洗,肯定洗不干净,这会影响他的积极性。

不需要细讲。父母能做的事,都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

第四部分 怎样训练

1、有计划。训练一定要有一个计划,而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再来纠正他。打不是办法,纠正也不是办法。

第一步,提前告诉他怎样做事是正确的

第二步,用各种方法来对正确的行为加以强化。但很多家长多是对错误的行为进行了强化。如:晚饭后通常家长各干各的事,这时孩子就会做错误的事情时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力,也确实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力,这其实是对他做不好事件的强化。

2、不动怒。

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在做错事时,他其实自己是知道的。例如:我们开车违章,我们其实也知道自己违章,这时交警怎么做呢?他不会生气,只会敬个礼然后罚款。孩子其实也是这样。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交警的角色,要让孩子承担错事的结果。

如果你不发脾气,所有的事只是孩子和事件本身的关系,而你一发脾气,就会演变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3、不逃避。

先制止,制止不了那就面对他,让他自己感受带来的后果。如果不想让孩子动什么东西,就把这东西放在容易动到的地方训练他。

当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面对……比如,马路上碰车,触电等。但可以用别的方式告诉他。

4、一致性。

自己要一致,要有原则。特别是不能随自己的心情。比如:赌博,很多人不是好赌,而是他体验过赢的感觉,想再体验这样的感觉。孩子其实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家长们始终要保持一致。

5、要彻底。

不能一次通过或者外在表现通过了就可以,而是要训练他的意念。半途而废的训练,比没有训练更糟糕。

6、奖励和批评

内在的自我鼓励,是一种最重要的鼓励。孩子还没有这方面的自我鼓励,我们可以从外部来表扬。

要学会用语言来表扬孩子:描述你所看见的,描述你的感受,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成一个词。

要学会把孩子的正确行为上升到一种品质,用品质来激励孩子更好的表现。但千万不要反过来用,当孩子做错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和品质挂勾。

用表情动作来奖励。如拥抱等。

用特别的活动来奖励。三口人一起来做个活动,一起去旅游等。

自制作小奖状等。

7、制止与批评

再一次提醒在座的家长--一定不要动怒。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要握着他的手,让他感受到妈妈批评的是他做的这件事情,而不是不爱他。

第五部分 结语

最后提醒,不是事事都可以训练。比如尿床,比如逼他学没有天赋或兴趣的东西。

训练孩子真的很难,但今天开始永远比明天早一天。现在不训练他,那他的将来就会比今天遇到更多的挫折。

需要训练的不仅是孩子,还是家长和爱人。

坚持下去,训练一定会有改变。

(讲座结束,此处有掌声。)

补充主持人最后的三点总结:

第一,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第二,家长对孩子不仅要投入金钱,还要投入时间。

第三,我们所要做的是陪伴、指导。我们要陪伴孩子成长,发现错误的时候我们是帮助他们、引导他们成长,而不应该是批评、评价、指责孩子,要思考错误背后的原因,陪伴孩子一块体验和成长。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一次,我去听一位家庭教育专家的讲座,其中一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引发了我的深思。很多父母每天只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不断的批评指责孩子,使孩子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导致孩子不自信,没有上进的动力,这样是不可能改变孩子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父母要把孩子的优点逐渐放大,时间长了,优点就固定下来了,这样他的自我价值就会升高,进而会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真谛。

那么如何恰当的夸孩子又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夸多了怕孩子骄傲,有些话说出来孩子又觉得父母虚伪,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其实表扬孩子是有技巧、有原则、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的。第一,表扬要具体,父母应该具体的指出孩子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取得了进步,而不是泛泛地说:“做得不错,继续努力”。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清楚哪个地方做得好。比如,孩子写完字后,我们要挑出其中写得好的对他说:妈妈喜欢这几个字,看起来很干净、很工整,没有出格。”这种真诚的有内容的夸奖孩子是很容易接受的并且下次会把其他的字也写得越来越好。第二,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和取得进步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考完试取得了好成绩,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会说“你真聪明!”这种敷衍泛泛的表扬是不合适的,应该夸孩子用心看书,努力背诵,很用功,考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其实聪明与否不是孩子所决定的,大人的重点应放在奖赏孩子认真努力的行径上,这样他会意识到好成绩是由踏踏实实的准备而来的。第三,不要事先表扬,要事后鼓励。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考试之前经常说:我相信你,你肯定能考好,爸妈等你的好消息。这样看似鼓励表扬的话实际上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考生临场发挥不好都是由于孩子心里承受太大的压力所致。考前父母的态度应该这样告诉孩子:考试就像平时做作业,要有平常心,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即可。在考试过后,如果考好了,就要肯定他平时的努力和认真复习的过程,如果没考好,或者遇到比赛失败等现象,这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肯定、支持和鼓励,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和敢于尝试直至成功的关键时期,从失败中建立起来的成就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自信强大。第四,要人前表扬。很多父母习惯性的在人前夸别人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样最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了。想让孩子有自信,一定在人前表扬他,诚心诚意的把孩子的性格中的闪光点、行为上让人欣赏的地方说出来,让孩子真正的感觉到你为他骄傲。比如,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像会主动帮你倒垃圾、主动帮你拿东西或者说话很有礼貌等等,但要注意的是不是人前炫耀孩子的成绩,否则孩子会变得爱炫耀或自傲。第五,不要用物质交换,很多家长经常说如果你考高分我就给你买山地车、买高档手机、游戏机、带你去旅游,如果考不好就哪儿都不要去,在家补习功课,这种是典型的“有条件的爱”,这种有条件的爱会直接导致孩子根本学不会感恩,学不会自律,也产生不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把对孩子的爱和孩子的行为分开,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无条件爱他的,接下来要语重心长的谈心,鼓励他不要灰心并告知接下来怎么做。教育孩子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情,所以天下父母要有耐心,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今天表扬一下,明天又开始批评了,控制不住自己。要想改变孩子必先改变自己,真诚的表扬孩子,平等的尊重孩子!

一位家曾说过:“一个不舍得赞美孩子的家长,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一个长期得不到别人认可的孩子,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认可自己?特别是在周围充斥着质疑声时,父母一句温暖的认可、及时的表扬显得尤为可贵和重要。学会恰当的表扬孩子才是教子成功的法宝!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作者:刘丹丹

城市:北京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孩子的梦想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孩子的梦想

今天听了王萌老师精彩的分享,久久不能平静,回顾自己的一路求学之路,工作之路,创业之路,看看现在的孩子们何尝是不是和当初的自己一样?我们能在学校学习很多东西,能解答很多难题,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为什么要解答这样的难题,他们在生活中究竟什么时候能够使用上。我们未来究竟要做什么,梦想又是什么?

也许这些才是教师真正要教给孩子们,如果孩子们对自己的梦想非常清楚,异常坚定,我想究竟如何实现,孩子们会自己想办法和去没有任何压力去实现的,

现在有时扪心自问,我们成年人您的梦想是什么?她实现了吗?我们是不是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我们奋进全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吗?[由整理]

正如科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这句话出自科比在某个采访时对记者的反问,他说,我见过,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

科比曾说:在奋斗过程中,我学会了怎样打球,你不可能每次都打得很好,但你不停的努力会有好事到来的。空间说明

正如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们也都深深认同这一点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唤醒。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

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则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也许我们会给自己找一大堆各种理由,各种现实条件不允许。

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复杂,想到了,就勇敢的去追求就好了,仅此而已,如果你把她搞复杂,是这个人的心变负责了。是这样吗?各位校长们。饭店广告语

我想如果你自己只是想想而已,或者在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就退宿了,我想那也许就不是您的梦想,谁的梦想是随随便便就实现了的。

梦想是一个内心的呼唤,吃饭时、睡觉时、排队时、等车时,她无时无刻就在心理对您的呼唤。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

我国的教育交给了孩子怎么如何去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去解一道难题,但我们往往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激发孩子们自己梦想。

我想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个工作者,我们能做也是应该为孩子们做的也就这么两件事:一件是: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自己的梦想,另外一件是:在他们最求梦想的路上为他们鼓掌呐喊,

仅此而已,各位校长您认同这个吗?

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


优秀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普天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可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要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为此,我请教过孩子的老师和其他家长,也买过这方面的书籍、光盘,经过长期的学习、摸索与总结,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在我的孩子身上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在这里,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教育孩子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孩子家长们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不要随意向孩子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加聪明、活泼,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也必须得不断的学习成长,汲取崭新的事物和知识。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 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我女儿今年七岁,刚上二年级。有一次,先生问女儿:凡凡,你长大后,希望做什么样的工作呢?当时我也在场,我对这个谜底充满了期待。只见女儿作了片刻思考,大眼睛骨碌一转,以极快的语速和轻松的神情回答道:在家炒股。那一刹那,我懵了!我是个自由职业者,时间比较自由灵活,经常在电脑前看股票。她一定是觉得坐在电脑前炒股是轻松愉快的事情,进而把它选作自己将来理想的职业。从那时起,我开始重新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紧接着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增减与调整。争取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看股票、不玩游戏、不网聊,不给孩子带来任何不良影响。

这样一来,我的空余时间也就多了起来,我开始尝试做些各种各样的小点心。现在,绝大多数中式点心对我来说都不是难题,自夸一下啊,手艺还不错,呵呵。最近,我还学会了做生日蛋糕。我自己多掌握了一门技能,孩子也很喜欢观看我制作点心的过程,有时还一起帮忙做,加上她自己的创意,我们彼此都开心,吃起来也就更有一番味道了。由此可见,平时,我们家长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在看着,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快感,我们不妨给他适当地创造这种机会。我的孩子一岁多时,学会自己进食,两周岁时会自己穿简单的衣裤,在托儿所的表现比一般的孩子都要强,经$2老师的夸奖。虽然孩子一开始在做这些事情时,完成的并不好,但是我不断的给她尝试的机会,并加以鼓励,直至她成功。孩子从小和我分床睡,在她四周岁时,她说她是个大孩子了,提出要独自睡一个房间,当时我心里没底,但还是同意了她的请求。头几个晚上,半夜里我总要起来看好几次,偶尔也会发现她把被子蹬掉,但是大多时候她都把自己裹得很严实。后来,我一般不会再特地起来查看她的被子了,完全相信她能把自己照顾好,我很放心。这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了,经常会自豪地和小朋友们提起:她是单独睡一个房间的。

我们平时可以让孩子洗一些小的东西,比如自己的饭碗、手帕之类的物品。洗不干净的时候,过后我们可以偷偷再洗一次,但是在孩子面前,我们得肯定地表扬他们。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就可以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好。适当的鼓励和赞赏,可以强化良好的学习行为,防范不良行为的养成。俗话说一句鼓励话,胜过百句骂。确实,比起批评和指责,鼓励对于低龄孩子来说,更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时我们应该拿放大镜来发现孩子的良好习惯,并给予及时鼓励和赞扬。

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孩子长期的努力,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和引导,还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直至良好的习惯形成。

三、多和老师探讨,多和家长交流

孩子在读书期间,老师的作用是相当巨大的。非常幸运,我女儿的启蒙老师是个教学经验丰富又负责的好老师,很受班级里的学生欢迎。平时放学后,我经常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把在家中的不良表现也诉之于老师,和老师探讨如何教导孩子克服不好的习惯,使其错误能够得到及时纠正。这样老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的孩子,更有利于她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寻找一种更适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针对孩子学习中的几项弱点,根据老师的提议,我做了一张好孩子进步跟踪表,当中列了速度快、 很自觉和无错字三项,每日一评,有进步的画一颗红星,无进步的画一颗黑星。红星可以用来换奖励,积满了十颗红星,我就给买一本她喜欢的课外书。几周下来,效果显著,女儿很开心,老师也表扬女儿进步明显。

正因为这样,我经常教导孩子尊敬老师,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正是老师的伟大之处。

此外,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在早上送完孩子之后,和其他送孩子的家长习惯性地拉家常,谈论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我会把自己近段时间促进孩子进步、行之有效的新经验与方法讲给家长听,同时也会从对方那里获取不一样的教育方法,以备往后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借鉴。

四、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可忽视文字的力量

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有时我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与引导,却适得其反的现象时有发生。碰到类似的事情,我苦恼过,也思索过: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总是指责孩子,也应该自己反思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些呢?其实,只要有爱心、有创意,家庭教育也同样可以富有情趣。

有一次,我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太过了,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以至于孩子有些伤心并抵触,当时,她写了一张纸片,递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纸片上写着我后悔说过那句话 。她的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过激了,于是,我把语气放低放软:能告诉我,是哪句话吗?她依然用小纸片回道:就是母亲节卡片上的那句话。我清楚地记得,母亲节那天,女儿亲手给我做了一张卡片,上面画了好多各种颜色的爱心图案,卡片上写着妈妈,我爱你!原来她后悔想到这里,我的泪涌了出来。我把她写给我的纸片翻了过来,写道:对不起,是妈妈错了!而且,我还故意,把妈字右边的马写成了鸟,在母亲节的卡片中,我女儿就是这么写的,呵呵。女儿看了之后,随即捂嘴大笑,并批评起我来:妈妈,你把妈妈两个字写错了,你是怎么当妈妈的?看到女儿发现了妈妈两字的错误并破涕为笑,我也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我对她说:孙老师,麻烦你帮我纠正一下错误,可以吗?女儿欣然应许。

从这件事中,我得到的启发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时候用文字比用语言更方便有效。因为文字和语言相比,语言比较羞涩,有时难以启齿,文字比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们和孩子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沟通;语言稍纵即逝,有时候说好几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而文字克服了这个弱点,只要不把它毁掉,我们什么时候想看,都可以拿出来再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觉都能重温一遍,印象也就自然比较深刻。与暴风骤雨式的训斥相比,用文字,不仅顾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让她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她的关注和爱心,从而更有利于父母走进孩子的心扉。如此经常一来一往,家庭教育同样可以增添不少乐趣。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项伟大的事业。它要求家长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和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把孩子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所谓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家庭教育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它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乃至成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象征。

不过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应该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不能一概而论。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够在孩子身上多花点精力、多动点脑筋。最起码应该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成一个自食其力的、不为社会所累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的天职——爱孩子”讲座体会


“教师的天职——爱孩子”讲座体会
急匆匆的将朋友那借来的电脑搬到七楼,火速安装好,坐下来敲击键盘,才发现汗会水已经浸透了衣衫。毕竟炎炎夏日还没有彻底离我们而去。回想起四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向教师岗位的孩子,我用超级热情洋溢的演讲妄想温暖整个寒冷的冬季,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老师,单纯的认为爱是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我用自己的方式那样真诚的爱着孩子们,然而几年下来,发现经历一整天的拼搏已经体力透支,疲惫不堪的我们,面对五六十人的班级,大声喧哗的孩子,屡默不会的单词,怎么做也做不完的工作,爱,会不会慢慢倦怠?突然觉得很可怕!

原来并不是所有的讲座都是无聊至极,形而上学的应付,王玉慧校长“教师的天职——爱孩子”的讲座,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那样踏踏实实的爱,让我认识到曾经的幼稚和肤浅。对于爱学生我的独特体会是:可爱的学生让人忍不住去爱,没法不爱,而全心全意地去爱那些学习不努力,上课睡懒觉,处处和老师作对,家长也不管不顾,不理解老师的学生,确实没那么容易吧!而我们偏偏要做到,要做好。正如王校长所说的那样,再淘气的学生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他的闪光点。是啊,想想让所有老师一提到就头疼的大白焜,看起课外书来安静的简直像个天使;总是考全班最低分的苏欣,要是有谁看到她课后努力的样子,肯定不忍心责怪她的坏成绩,只会以更加宽和与仁爱的心去鼓励她;几年前教过的李猛,父亲入狱,母亲离去,常年的孤寂生活养成了他孤僻、暴躁、极端的性格,经常打骂学生甚至老师,还恶言顶撞过校长,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为了送我这个不认路的老师参加一次教师技能比赛,竟然冒着瓢泼大雨,从很远的家中赶来,将我送到参赛地点。又冒着大雨,因为非要等到一个多小时的比赛结束送我回去而倔强的不肯离去。这样的孩子是多么的可爱啊!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大多数孩子都有一定的可塑性。他们顽皮,极端,固执或愚钝,可不要紧,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被爱,渴望关怀,渴望理解,我们要用爱去慢慢的感化他们,塑造他们,也许我们往往换不来他们的迅速转变,这很正常,如果转化他们是那么的轻而易举,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别担心,我们的爱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慢慢的,总会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不可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时时刻刻,柔声细语的对待学生,面对淘气至极的孩子永远不动声色,我们也有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麻烦,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也难免急躁、动怒、激烈、甚至误解,这些问题统统存在。可是我相信,日复一日,我们所付出的爱已经深深地温暖了学生的心灵,他们会理解他们最最亲爱的老师偶尔的无可奈何,粗心失误,甚至歇斯底里。

我依然是深爱着我的孩子们的那个老师,孩子们依然是可爱的和令人挠头的孩子们,需要改变的永远是我们的教育。

教师教育日志:打出来的道理


打出来的道理

文/扈少垡

在这丰收的秋天,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新学年,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就在我仍沉浸在对明天的憧憬时,不和谐的阴云已悄然而至了。

开学第二天的一个课间,一个孩子冲进办公室,对我说:“老师,不好了,刚刚小林打了小鹏一个耳光,您快去看看吧!”说话的孩子叫小昊,平日里最听老师的话,还总像小侦察兵一样为我“监视”着班里的动态。看着小吴气喘吁吁的神情,我能想象出事态的严重性,心里暗想:这两个小家伙,刚开学就不消停。我没好气地说:“把他们两个人都叫过来!”小吴随即掉转身子去叫人了。

“本以为过一年又大一岁了,没想到这一开学就出事,打耳光多恶劣的行为啊!这两个孩子怎么不学好呢,一会儿我非得好好教育他们一顿……”我的话像连珠炮一样说个没完。对面的马老师看着我的表情却“扑哧”一声笑了,她的笑声打断了我。“马老师,您还笑呢,这俩孩子气得我都不行了!”“你看你现在的表情多可爱啊,‘嘟、嘟、嘟’像机关枪一样,孩子们过来见你这样还不得吓个好歹?你的教育能收到成效吗?”马老师的提点敲醒了我,刚才实在是有些失态,如果孩子们过来了我也这样咄咄逼人地跟他们问话,只会拉远我们之间的距离,我还怎么和他们做朋友呢?想到这儿,我看着马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两个孩子气呼呼地被送了过来,小鹏的右脸有明显的手印,眼里噙着泪花,痛苦的表情在向我述说自己的委屈;再看另一个:紧皱眉头,小嘴几微撅着,有点儿像被惊到的小马,看着他似乎比小鹏更委屈,我的火气又冒了出来。想将小林一把揪过来劈头盖脸地狠狠说一顿。“啃、啃”马老师的一声咳嗽又打断了我,她给我使了个眼神,示意我冷静—下。我马上会意,于是,让两个孩子向后走了几步靠窗站两分钟反思自己刚才的行为。借此时,我也让自己的心情稍稍平静—下,因为一名合格的是应用理智处理问题而不是冲动。

两分钟后,当孩子们把头扭过来时,他们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反而都显得愈加委屈。他们此时的表情让我意识到一定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酿成的这场“悲剧”。( )于是,我心平气和地问:“你们谁愿意把老师当朋友,清楚、诚实地把事情的原委讲给我听呢?”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两个孩子是在玩儿真人版CS.并约定,如果被抓就挨对方一个耳光……事情叙述完了,两个孩子都褪去了当初的委屈,羞愧地低下了头。看着孩子们的表情我轻轻地用手指点了点小林的脑袋,又捏了捏小鹏的鼻尖,用眼神看了看他们两个人的手。空气瞬间凝结了,我们三个人在那刻定格住了,过了一会儿,小林往后退了一步,伸手抓住小鹏的手,正对他,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很正式地说:“对不起,虽然之前我们有约定但是我也不能那么用力地打你,是游戏破坏了我们之间的友谊。”这时小鹏也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好,不该提出玩儿这个游戏,规则本身就有些不合理,我们可千万别因为游戏破坏了彼此的感情啊!”说完两个孩子都笑了,我也笑了。

第二节课我在班里表扬了小林和小鹏,因为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承担责任,是了不起的男子汉。班里响起了清脆而响亮的掌声,这掌声是全体同学为他俩而鼓的……

我心里窃喜,在马老师的指引下,我正确地处理了这起“大事故”,在这个清香流溢的上午,我明白了这样的道理:虽然两个孩子的行为有不恰当的地方,但他们的本意也只是玩儿。小鹏因自己选择了错误的惩罚方式而挨了狠狠的一耳光,虽然疼,但相信在他十岁的人生中也画过了一道优美的曲线,让他懂得了今后应当如何选择;小林虽失手使劲儿打了小鹏,但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此时,他一定已经意识到错误了,那么被叫到办公室之后再受到老师的一顿责罚会育什么意义呢?他可能会因为这一次批评而失去自信,甚至害怕、抵触老师、同学,甚至是学习;可能会因为这一次批评而遭到同学们的厌恶、耻笑甚至会因此失去很多朋友;还可能……

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有些偏袒小林,那么试问有哪个老师在处理班级琐事的过程中没有偏袒过哪个孩子呢?教师有时是需要给孩与偏袒的,因为正确运用了它,孩子们会更加深刻地体味老师对他们的苦心,对他们的爱心,孩子们才会更加快乐地成长,班级才会更加健康地成长。

“教师的天职—— 爱孩子”讲座体会


“教师的天职—— 爱孩子”讲座体会
急匆匆的将朋友那借来的电脑搬到七楼 ,火速安装好,坐下来敲击键盘,才发现汗会水已经浸透了衣衫。毕竟炎炎夏日还没有彻底离我们而去。回想起四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向教师岗位的孩子,我用超级热情洋溢的演讲妄想温暖整个寒冷的冬季,那时候的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老师,单纯的认为爱是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我用自己的方式那样真诚的爱着孩子们,然而几年下来,发现经历一整天的拼搏已经体力透支,疲惫不堪的我们,面对五六十人的班级,大声喧哗的孩子,屡默不会的单词,怎么做也做不完的工作,爱,会不会慢慢倦怠?突然觉得很可怕!

原来并不是所有的讲座都是无聊至极,形而上学的应付,王玉慧校长“教师的天职—— 爱孩子”的讲座,深深的触动了我:让我体会到了那样踏踏实实的爱,让我认识到曾经的幼稚和肤浅。对于爱学生我的独特体会是:可爱的学生让人忍不住去爱,没法不爱 ,而全心全意地去爱那些学习不努力,上课睡懒觉,处处和老师作对,家长也不管不顾,不理解老师的学生,确实没那么容易吧!而我们偏偏要做到,要做好。正如王校长所说的那样,再淘气的学生也有善良的一面,有他的闪光点。是啊,想想让所有老师一提到就头疼的大白焜,看起课外书来安静的简直像个天使;总是考全班最低分的苏欣,要是有谁看到她课后努力的样子,肯定不忍心责怪她的坏成绩,只会以更加宽和与仁爱的心去鼓励她;几年前教过的李猛,父亲入狱,母亲离去,常年的孤寂生活养成了他孤僻、暴躁、极端的性格,经常打骂学生甚至老师,还恶言顶撞过校长,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为了送我这个不认路的老师参加一次教师技能比赛,竟然冒着瓢泼大雨,从很远的家中赶来,将我送到参赛地点。又冒着大雨,因为非要等到一个多小时的比赛结束送我回去而倔强的不肯离去。这样的孩子是多么的可爱啊!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大多数孩子都有一定的可塑性。他们顽皮,极端,固执或愚钝,可不要紧,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被爱,渴望关怀,渴望理解,我们要用爱去慢慢的感化他们,塑造他们,也许我们往往换不来他们的迅速转变,这很正常,如果转化他们是那么的轻而易举,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 别担心,我们的爱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慢慢的,总会的!

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不可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时时刻刻,柔声细语的对待学生,面对淘气至极的孩子永远不动声色,我们也有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麻烦,每天超负荷的工作也难免急躁、动怒、激烈、甚至误解,这些问题统统存在。可是我相信,日复一日,我们所付出的爱已经深深地温暖了学生的心灵,他们会理解他们最最亲爱的老师偶尔的无可奈何,粗心失误,甚至歇斯底里。

我依然是深爱着我的孩子们的那个老师,孩子们依然是可爱的和令人挠头的孩子们,需要改变的永远是我们的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

不久前,一位同事向我讲述这样一件事:他自幼胆小,沉默,怕见陌生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教育子女严格,刻板,在她有了第一次少女的惊喜时,便对男同学开始产生好感,也略微懂得一些男女之间的事,但父母反复教育她要好好学习,不能与男生交往,不然会受别人的指责,要正派行事。然在她读高中时,一次在图书馆,遇到一位长的英俊,潇洒的男同学,面对面对视中,她感到自己脸红了,以后便害怕别人看出她脸红,怕被别人看出他爱上了那位男同学,怕别人说自己不正派,早恋,为此心里很紧张,想控制自己,但越是控制,恐惧的心情越重。从此变得沉闷,落落寡合,考入大学后情况更为严重,见到熟人和亲戚都表情尴尬,心慌,“无地自容”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读书。
听了她的自我表述,我为朋友对我的信任感到欣慰,同时,也使我结合起心理学课程,替她分析病因。在我看来,她得了一种社会交往恐怖症,它是后来形成的条件反映,所以恐怖也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那么,摆脱社交恐怖的最好方法是行为矫正,具体做法是:1、消除自卑,完善个性。2、掌握社交技巧,突破社交困境。3、放松训练。4、系统脱敏。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