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燕振昌心得体会范文

人的想法不一样,能力不一样,眼界不一样,心得是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是自身受到的感悟和启发。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秀有创意的心得体会要怎样写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学习燕振昌心得体会范文,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学习燕振昌(一)

为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修身立业的能力,做党和人民放心的好干部,10月21日下午,河南许昌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织班子成员,参观燕振昌先进事迹展览馆。

随着讲解员生情并茂的解说,大家被燕振昌同志的事迹深深感动,燕振昌同志用他52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和44年村级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历程,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的一生,塑造了一个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一位新时期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精神风貌,展示了一位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弘扬实干精神、争当时代先锋的执着追求,给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参观后,班子成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燕振昌为楷模,清醒认识所负重任,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当好"排头兵",发挥"火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认真落实"三严三实",切实做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向组织和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学习燕振昌心得体会范文(二)

连日来,全省各地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燕振昌同志先进事迹,大家纷纷表示,燕振昌同志是我省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榜样,是全省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燕振昌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真抓实干,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做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党员、好干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新乡市凤泉区委书记张占祯表示,燕振昌更是县(区)委书记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下一步,我们要把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落实到行动上,要像燕振昌那样敢于担当、敢想敢干、敢破敢立,充分利用新乡电池产业链条完整的优势,把电池和新能源作为凤泉区的主导产业,紧密围绕电池产业招商引资,着力打造一流的电池工业园,叫响"中国电池之都";要整合优质资源,强化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基地,抢占大健康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凤泉新的经济升级版。同时,要更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头人建设。

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党支部书记代玉建认为,作为80后的村支书,要像燕振昌一样,把身子真正沉下去,扎根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实现发展思路不走样。

信阳市浉河区双井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李金娥说,燕振昌同志为群众干事创业谋福利,扎根沃土,艰苦创业,敢于担当,带领群众办企业开辟致富路,用行动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我要向他学习,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燕振昌严于律己,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10月12日,认真学习了燕振昌事迹后,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党支部书记董良玉表示,要向燕振昌学习,一心为民、造福百姓,用严格的纪律约束自己,带出风清气正的班子、民风淳朴的村庄。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燕振昌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严三实”,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两篇,欢迎阅读!

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燕振昌不抽烟,这一点水磨河村人所共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年轻时的燕振昌烟瘾很大,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烟枪”。 燕振昌戒烟,始于30多年前为村民谋划建排房的时候。 1976年,燕振昌开始带领村民建设新村。为了让自家房屋的建设工期排在前面,一些心思“活络”的村民开始给燕振昌送烟抽。燕振昌坚决不收:“我戒烟了。找我说事可以,但烟你得拿回去。”

燕振昌为村干部立下了一条铁规:“房子先紧着困难户、孩子多的户盖。除此之外,谁来也说不通,就算有亲戚、有关系也不行。”

从那时起,燕振昌再也没有抽过一支烟。很多年以后,燕振昌的女儿燕新红在翻阅父亲的日记时,才发现父亲戒烟的根由。他在日记中写道:“就这一根烟,不仅坏了规矩,也给村

民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增加了负担。因为自己的习惯让村民破费,太不应该。这烟以后不能再抽了。”

一支烟,折射出燕振昌爱民之深、律己之严。

“跟他结亲,不占便宜,净吃亏了。”妻子张改真说。村里第一次盖新社区时,大家都争着要门面房,燕振昌坚决不要,张改真也没吭声。到第二次盖时,张改真说:“咱也要个门面房吧。”燕振昌说:“咱是干部,不能争这个,先紧着人家吧。” 直到今天,水磨河村300多家店铺,燕振昌家没有一间。 “老燕这个人很正,对自己要求很严,见便宜就让,自己排在最后;见困难就上,先拿自己人?开刀?。”村两委委员、会计主任燕松军说。

和燕振昌生活了一辈子,张改真很理解丈夫的想法:“振昌常说,当干部哪有不吃亏不挨骂的。这些年来,吃亏的是俺们自己人,骂我们的,也只有俺家的亲戚。”

在任44年,燕振昌为自己和村两委定下了两条不可逾越的规矩。对自己,是“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

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对村两委,是“四个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做面子的不干、村民得不到实惠的不干。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水磨河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这些规矩,燕振昌从来没有破坏过。

每年腊月初八,燕振昌都要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并在会上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党支部下年度事务的预案。这就是村里实行了近30年的“腊八算账”。

“账目公开了,群众心里亮堂了,对村干部也信服了。”燕振昌说。

燕振昌去世后,儿子燕松涛闻讯赶回。他担心父亲走得突然,会遗留不少村中事务,给村两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向班子成员一打听,除了一笔头天的3万元款项没来得及签字外,其他的该签字的、该安排的全都处理好了,“离汤离水”,清清白白。

不和稀泥、不搞特殊,时时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以一身正气树立形象,以两袖清风赢得民心,村两委因此风清气

正,水磨河由此安定和谐。燕振昌在任的44年里,水磨河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成为长葛市唯一的“零上访村”。 在郭建营看来,水磨河村的风清气正、海晏河清,不仅得益于老书记这些年带领全村发展经济,村民们有钱花、有事干;得益于老书记对自己和村两委的严格要求,村干部行得端、走得正;更得益于老书记始终如一地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村民们知礼仪、心向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水磨河村迤逦而过。工程建设时,水磨河村有23户民宅面临拆迁。“我们村拆迁的农户多,占地面积在长葛市也最大。”郭建营说,“征地拆迁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难?,但老书记一跟村民做工作、讲政策,大家都信服,一个月就完成了拆迁和土地移交工作。”

党风正,民风淳。

村民韩长锁至今都难以忘怀燕振昌对村中老人的照顾。“村里不光给我们70岁以上的老头儿老婆儿每月10块钱的?豆腐脑儿钱?,还给我们每人发一床鲜腾腾的被子,新崭崭的被单、

被套。”他说,“燕书记这样做,就是要让男女老少知道,孝敬老人才是好风气。”

早在1981年,村里还在为建新房的钱绞尽脑汁时,燕振昌就提议建敬老院。当时有人有异议,燕振昌为此召开了一次大队支部会议,一句话让大家心服口服:“全村人都热热闹闹住进新房了,不能让那些无儿无女的人没有安身之所。”

其实,当年村里的孤寡老人只有12个,在全村4000多口人中并不算很大的群体。韩慧君说,这就是老书记心思细腻之处,他不会忘记全村每一个人。

当年,敬老院如期落成,成为全省第一家村级敬老院。全村孤寡老人在此颐养天年,其乐融融。韩长锁说:“没有燕书记,我可享不了这个福。”

每年的重阳节,水磨河村都会进行一次“好儿子”、“好媳妇”、“五好家庭”评选。比谁对老人孝顺、比谁给老人端饭勤,成为村里年轻人的新时尚。水磨河的淳朴民风由此远近闻名。 30年前,燕振昌的父亲去世。在给父亲送行时,没有请“响器班儿”。这条规矩延续至今,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吃吃喝

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燕振昌,男,汉族,坡胡镇水磨河村人,1942年5月出生,2014年12月12日,因操劳过度导致心梗突发,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燕振昌同志196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至去世前,曾历任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党总书记、党委书记。燕振昌同志在村党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整整工作了44年,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昔日的贫穷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严三实”。

要学习燕振昌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燕振昌同志始终把扎根基层的信念植入心灵深处,把永远听党话、自觉跟党走作为最重要的人生信条。早在青年时期,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四改”工作中,继之又主动请缨担负起了生产队队长的重任,凭着踏实肯干的态度和业绩突出的表现,迅速赢得了广大群众和上级党组织的信任,短短三年就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随后,虽然有数次脱产当国家干部的机会,但都没有动摇他在家乡干事创业的决心。正是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燕振昌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于水磨河村的发展和建设上,把火热的青春和整个身心献给家乡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学习燕振昌同志,就是要像他那样,忠诚党的事业,心系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

要学习燕振昌同志淡泊名利、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淡泊明志,夙夜在公,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追求。燕振昌同志常说凡事捂着蒙着迟早要出事,这是对“公职”的敬重;定期公布、审计村里的财务支出情况,这是对“权力”的敬畏;为自已规定的“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源于他心底无私。学习燕振昌同志,就是要以燕振昌同志为镜,牢固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不为名利所累,不为浮华所诱,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要学习燕振昌同志忘我工作、永不停歇的奉献精神。爱岗才会敬业,有“他”才能忘我。燕振昌同志心中的“他”,就是全村老百姓。他始终把群众当亲人,群众的事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不论家里有多大事,他都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谋福祉上。尤其是把群众的每次留任,作为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和鞭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牵挂着全村的发展,谋划着村里新一年的发展规划。学习燕振昌同志,就要学习他立足本职、尽心尽力的守责理念,把干事成事作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朴素情怀、一种执着追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干事创业中实现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

要学习燕振昌同志一心为民、造福百姓的公仆情怀。一心为民,就要捧出一颗真心。燕振昌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担任水磨河村党组织书记44年里,他带领乡亲们办企业、修道路、建学校、造良田、搞三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使以前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的穷村,跻身许昌市“小康村”行列。近年来,由于毗邻禹州市内的煤矿开采,造成水磨河村及周边地下水位下降,群众吃水和灌溉成了大问题。已经70多岁的他不顾年迈,四处奔走,积极反映。经上下多方协商,建成坡胡镇西部安全饮用水及灌溉工程,解决了3个乡镇23个村近4万口人的饮水和灌溉问题。学习燕振昌同志,就是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最大追求,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一腔赤诚,永远保持以民为本公仆情怀。

关于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燕振昌的先进事迹在《许昌日报》、《河南日报》刊登后,引起了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农民日报》于2015年6月3日率先进行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下面是整理的2016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2014年12月12日凌晨,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委书记燕振昌因忘我工作,突发心肌梗死,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生命终止的前一天,他还带着调研组去参观他奔波6年才引回来的幸福湖水。生命终止的前一晚,他还打电话给3个班子成员,细心地交代他们第二天要去市里、镇里办的几件事。生命终止的那一刻,他依然伏在案上,握着笔准备写下当天要办的事。下面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73岁的燕振昌,从1970年起,先后担任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党支书记、党委书记,其间3次放弃当机关干部的机会,扎根基层,一干就是44年,带领群众谋划新农村,打造幸福湖,建起商业街,新建教学楼,硬是把一个昔日的贫瘠村建成全市闻名的明星村。近日,记者走进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还原这位“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鞠躬尽瘁,引导百姓奔富路”的党的好书记、人民的好公仆的人生轨迹。

信诚勤廉伴一生

燕振昌同志用他52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和44年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工作历程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信、诚、勤、廉的一生。

燕振昌书记52年如一日,尤其是在他任支部书记的44年间,时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牢记于心,小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大到新村建设、整体布局,无不操心权衡。

在燕振昌书记的日记中记录着这样一个片段:村民张某家吃面条,明天去随个喜。这里用的是“随”字,而不是添个红包,随喜这一说法很亲民,作为一名村干部,他把自己当作普通群众的一员,人事该走到的一定要走到,体现了与民同喜,与民同乐,而且也只是去一下表示一下心情,不忘自己的工作职责,既聊表寸心,又不失一名村官的亲和力。

在农村,说到大事儿,近年来也就涉及怎么去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我到坡胡工作已有五个年头了,在与燕振昌同志交往的日子里,无不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的钟情和热爱。水磨河村基础好,底子厚,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十年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刚刚提出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他们就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的基础上,就开始比照中央“村容整洁”的精神,对村容村貌进行规划整治,对村内的大街小巷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借助幸福湖水,建造了人口文化广场和环村排水渠,修建了亭台轩榭,这种北方农村少见的人文景观让周边群众感受到了一种江南韵味;他们还在村主街道设置了隔离墩,规范了农村集市,努力展示农村村容整洁的一面;2008年下半年,幸福湖水位下降后,燕振昌同志又牢牢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在村北建立了第一个村级村容管理所,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村的另外一种生态治理。

燕振昌书记诚恳待人,亲和乡邻,取信于民,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领唱一方好民风。燕书记家距离村委大院有一里多地,据乡亲们讲,早上,他会和班子伙计一样步行到村委会。在去村委会的路上,还会时不时地和商户打招呼,嘘寒问暖,尤其是对外地的商户,更是关爱有加,问问有没有经营上的困难,有没有需要村里帮忙的,等等,看到集市上有随意抛撒垃圾的,也会主动上前向当事人阐明道理,动之以义,共同维护市场的整洁与繁荣。燕书记跟“两委”班子成员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政治过硬是硬本领,带头赚钱是真本事。又能服务、又能致富的村干部,才是真正腰杆儿硬的好干部。”改革开放之后,在他的带领下,水磨河村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是他带领全村实现了“致富三级跳”。村里不管是谁,只要是因为办厂遇到难事儿找他,他总会想尽办法解决。就在他去世的前几天,他还以个人名义,为郭建营、赵书建等村里7个人的厂子担保了1400万元的贷款。就是他,以这种诚恳待人的姿态,以自己独具风范的魄力和胆识,领唱了一方团结、向上、共谋发展的好民风。

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篇


燕振昌同志始终秉持对公职的敬重、对公权的敬畏、对规矩的坚守,他时时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不和稀泥,不搞特殊,带出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班子、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使水磨河村成为长葛市多年来唯一的“零上访村”。以下是学习燕振昌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全文,欢迎阅读!

【篇一】学习燕振昌心得体会

2014年12月12日,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党委原书记燕振昌因操劳过度导致心梗突发,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燕振昌在村党组织领导岗位上工作了44年,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建成了长葛市第一个亿元村,使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一心为民、造福百姓,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村级敬老院;重视教育、福荫后人,8次改扩建村中小学,建成了全市第一个农村寄宿制学校;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带出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班子、一个民风淳朴的村庄,使水磨河村成为长葛市44年来唯一的“零上访村”……他以满腔赤诚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的带头人应有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篇二】学习燕振昌心得体会

燕振昌不抽烟,这一点水磨河村人所共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年轻时的燕振昌烟瘾很大,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烟枪”。

燕振昌戒烟,始于30多年前为村民谋划建排房的时候。

1976年,燕振昌开始带领村民建设新村。为了让自家房屋的建设工期排在前面,一些心思“活络”的村民开始给燕振昌送烟抽。燕振昌坚决不收:“我戒烟了。找我说事可以,但烟你得拿回去。”

燕振昌为村干部立下了一条铁规:“房子先紧着困难户、孩子多的户盖。除此之外,谁来也说不通,就算有亲戚、有关系也不行。”

从那时起,燕振昌再也没有抽过一支烟。很多年以后,燕振昌的女儿燕新红在翻阅父亲的日记时,才发现父亲戒烟的根由。他在日记中写道:“就这一根烟,不仅坏了规矩,也给村民原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增加了负担。因为自己的习惯让村民破费,太不应该。这烟以后不能再抽了。”

一支烟,折射出燕振昌爱民之深、律己之严。

“跟他结亲,不占便宜,净吃亏了。”妻子张改真说。村里第一次盖新社区时,大家都争着要门面房,燕振昌坚决不要,张改真也没吭声。到第二次盖时,张改真说:“咱也要个门面房吧。”燕振昌说:“咱是干部,不能争这个,先紧着人家吧。”

直到今天,水磨河村300多家店铺,燕振昌家没有一间。

“老燕这个人很正,对自己要求很严,见便宜就让,自己排在最后;见困难就上,先拿自己人‘开刀’。”村两委委员、会计主任燕松军说。

和燕振昌生活了一辈子,张改真很理解丈夫的想法:“振昌常说,当干部哪有不吃亏不挨骂的。这些年来,吃亏的是俺们自己人,骂我们的,也只有俺家的亲戚。”

在任44年,燕振昌为自己和村两委定下了两条不可逾越的规矩。对自己,是“五个不沾边”:钱不沾边、物不沾边、奖金不沾边、红白喜事酒场不沾边、烟不沾边;对村两委,是“四个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做面子的不干、村民得不到实惠的不干。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水磨河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这些规矩,燕振昌从来没有破坏过。

每年腊月初八,燕振昌都要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并在会上公开村里的收支情况,表决通过党支部下年度事务的预案。这就是村里实行了近30年的“腊八算账”。

“账目公开了,群众心里亮堂了,对村干部也信服了。”燕振昌说。

燕振昌去世后,儿子燕松涛闻讯赶回。他担心父亲走得突然,会遗留不少村中事务,给村两委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可向班子成员一打听,除了一笔头天的3万元款项没来得及签字外,其他的该签字的、该安排的全都处理好了,“离汤离水”,清清白白。

不和稀泥、不搞特殊,时时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以一身正气树立形象,以两袖清风赢得民心,村两委因此风清气正,水磨河由此安定和谐。燕振昌在任的44年里,水磨河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成为长葛市唯一的“零上访村”。

在郭建营看来,水磨河村的风清气正、海晏河清,不仅得益于老书记这些年带领全村发展经济,村民们有钱花、有事干;得益于老书记对自己和村两委的严格要求,村干部行得端、走得正;更得益于老书记始终如一地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村民们知礼仪、心向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水磨河村迤逦而过。工程建设时,水磨河村有23户民宅面临拆迁。“我们村拆迁的农户多,占地面积在长葛市也最大。”郭建营说,“征地拆迁被认为是‘天下第一难’,但老书记一跟村民做工作、讲政策,大家都信服,一个月就完成了拆迁和土地移交工作。”

党风正,民风淳。

村民韩长锁至今都难以忘怀燕振昌对村中老人的照顾。“村里不光给我们70岁以上的老头儿老婆儿每月10块钱的‘豆腐脑儿钱’,还给我们每人发一床鲜腾腾的被子,新崭崭的被单、被套。”他说,“燕书记这样做,就是要让男女老少知道,孝敬老人才是好风气。”

早在1981年,村里还在为建新房的钱绞尽脑汁时,燕振昌就提议建敬老院。当时有人有异议,燕振昌为此召开了一次大队支部会议,一句话让大家心服口服:“全村人都热热闹闹住进新房了,不能让那些无儿无女的人没有安身之所。”

其实,当年村里的孤寡老人只有12个,在全村4000多口人中并不算很大的群体。韩慧君说,这就是老书记心思细腻之处,他不会忘记全村每一个人。

学习张振峰心得体会


学习张振峰(一)

从20**年从事安监工作13年来,张振峰在乡镇安监站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坚守,勤勤恳恳地工作,取得了全乡连续10年无亡人事故,连续5年无轻伤以上事故的好成绩 。作为一名普通的管理人员,我要像张振峰那样做人、做事,更好地立足本职工作,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张振峰同志常说,上级精神传达不到位就是安监站长的责任没到位;上级的精神、文件不能耽误,耽误就相当于贪污,对安监员来说就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就是犯罪。13年来,张振峰一直坚持亲自把上级的文件送到企业手上。他认为,乡镇安监站既是安全生产行政组织架构上的末梢,更是基层实现安全生产的前哨。必须把党和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各级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一点不拉、一形不变地传递到乡村,传送到企业。让安全生产的要求从各级政府、上级部门到基层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上畅通,不出现搁浅、不出现梗阻,是安监站的基本职责 。 作为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一心为公的坚毅品质,我要以张振峰为学习的楷模,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党性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我要从实际出发,虚心学习,找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跟老同志学习工作技能和工作方法,尽快的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扎实打好基础,认认真真的完成组织交给的每一项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做好乡镇等基层的安全监管工作事关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要学习张振峰同志默默坚守、甘于奉献的公仆情怀。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压力,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浮躁、不抱怨,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坚守安全生产工作阵地,以实际行动展示安监干部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张振峰,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安监站长,一个坚守安监阵地,时刻把安全责任时刻扛在肩上的安监人。但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张振峰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的安监人,才铸就了安全生产事业的不平凡,才撑起了安全生产的平安之“天”。

学习张振峰心得体会(二)

衡水市安监局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张振峰精神。

组织一场集中学习。原原本本集中学习了《中国安全生产报》刊登的题为《责任,昂扬振作地扛了13年》长篇纪实报道。同时,认真学习了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和国家安监总局杨栋梁局长所作的批示,学习了省安监局局长刘宝玲在《中国安全生产报》发表的题为《“张振峰现象”启示》一文。

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要求每位干部职工对照学习张振峰先进事迹,以张振峰先进事迹为镜,由内到外、从上至下对照检查认真反思自己,寻找“我和张振峰的差距在哪里”,查找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自我完善、提高的效果。

开展一次交流讨论。以“我向张振峰学什么”为主题开展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张振峰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张振峰同志看齐,学习他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上好一堂教育党课。把学习张振峰先进事迹与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围绕张振峰先进事迹,局领导班子成员各自精心准备党课内容,分别为全体干部职工讲一堂学习弘扬张振峰精神的党课,教育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他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优秀品质,学习他坚持原则、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勤于学习、苦练内功的进取精神,学习他默默坚守、敢于奉献的公仆情怀。从感情、工作作风、吃苦耐劳、道德情操等方面找差距;从差距中增强动力和措施,争做安全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监卫士。

开展一次督导调研。从5月份开始,由各局长带队,全体人员深入基层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导调研、帮扶,5、6月份下基层督导调研时间均不少于20天,7月份至年底督导调研时间每月不少于7天。以此推动各县市区预防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专项行动、乡镇安全生产监管规范化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月等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确定了浅谈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当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十二个调研题目,全面深入调研并撰写出。

学习张振峰心得体会(三)

很多时候,我们在努力测量通往功成名就的距离,千方百计积攒做出惊世壮举的能量。其实,那并不是我们最急需的。我们最迫切需要搞清的是通往平凡的路径,和心归平凡的力量。我们需要一种回归平凡、甘于寂寞、默默无闻的心态和能力。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并不都是惊世骇俗和闪光耀眼的,更多的是尘埃般低微和平常。回归本色,脚踏实地,是奔向成功的最好途径。

在读到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关于学习张振峰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之前,笔者便已经通读过张振峰的。笔者由衷觉得,张振峰是平凡的,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世壮举,但在他的平凡与默默中,却有一种强大的人格力量。

这个时代是浮躁的。浮躁的内心,驱动浮躁的举动。于是,笔者所感兴趣而乐于探讨的,是在浮躁与浮华的背景下,张振峰是如何做到安于平凡和默默奉献的。他的这种安心、静心、潜心的力量来自哪里?窃以为,这种可贵的力量,来自于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作为一名也从事了多年基层安监工作的的安监人,笔者在张振峰的事迹材料中觉得最有感触的,是他的个人生活。进行过文学创作的人大概都知道,塑造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一般要涉及到他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私人生活三个维度。而私生活,最能反映这个人物真实的性格特点。实际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如此。张振峰的私人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折射出来的光辉,便是他通往平凡和优秀最潜在的力量。

张振峰坚持“三不”:不打麻将,不打牌,不玩游戏。他说,那都是浪费时间、消磨意志的东西。(我们呢?我们是否总是寄情于此打发寂寞与无聊?)

张振峰喜欢音乐,特别是民族音乐、通俗音乐,喜欢吹口琴。而我们是否喜欢常常去K歌?以用过剩的能量嗨翻全场而自豪?

张振峰也喜欢看电视,喜欢看记录片、动物世界,喜欢看抗战剧,必看的是新闻联播。而我们是否热衷于追看那些娱乐至死的大片,寻求感官刺激和一时热闹?

张振峰还喜欢读书,喜欢看伟人传记,说伟人传记能给人力量。而我们一年能安静地读完几本像样的书呢?

张振峰喜欢花,喜欢养花,尤喜君子兰。(我们是否也有自己的雅趣,修心养性?)

总之,在笔者看来,张振峰的私人生活中,虽也平凡无奇,但充满的总是阳光和正能量。于是,他的内心是安宁的。而安宁的内心,最是具有强大的力量。所以,他能笑对生活中的困苦与磨难,他能抵御社会上的诱惑与喧嚣,他能甘于工作中的坚守与奉献。昨晚,刚好看了电影《安监局长》,同样的没有惊世骇俗的壮举,同样的只是一些平凡琐碎的生活和工作的细节,然而,来自主人公人格中的那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让笔者数度落泪,久久无法平息。平凡啊,原来也是一种力量。平凡的力量也足可以感染、感动和感憾人心。

安监工作的个中辛酸与幸福,每个安监人都深有体会。于是,笔者真心希望,多推出如张振峰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安监人典型,发掘他们身上的足以让所有安监人互相鼓舞、彼此温暖的力量,携手前行,以平凡之心,铸就不平凡的事业。

学习师昌旭院士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师昌旭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师昌绪的专访节目。对师昌旭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师昌绪,男,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积极参与争取回国的斗争。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他谈到对他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三年的师范学习,我感触很深,我们做教师的,几乎都受过师范教育,可想到自己师范学习的感受,却不是很深刻,除了那些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似乎再也想不起什么。但师昌旭院士却在三年的师范学习期间,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基础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师范学校的“三杆主义”教育,培养了他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师范毕业后,他觉得,要使自己的祖国富强,必须要实业救国,并改变了做教师的理想。所以,他就远赴美国留学,博士毕业后,导师想留他在美国工作,提供丰厚的收入和优越的工作环境。但是,他坚决要回国。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现在已成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材料学之父”。XX年他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昌绪谈到的“三杆主义”指的是笔杆、锄杆、枪杆。笔杆就是要认真读书;锄杆就是要下地干活;枪杆就是舞刀弄枪。也就是主张文武双全,全面发展。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不但要把文化课学好,更要注重体育、劳动等全方位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师昌绪在谈到回国的理由时说:在美国我无关紧要,但我的祖国需要我,为祖国强大而回国,吃窝窝头也无悔。他这种不畏艰难,朝着目标奋斗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师昌绪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习莫振高的心得体会


学习莫振高的(一)

莫振高用一生践行了"三严三实",在修身用权律己上当标杆,在谋事创业做人上做榜样。他是模范践行"三严三实"的好党员、好干部。他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只有四十三年如一日在教育岗位上默默奉献,激情燃烧,直到生命最后一息。正是这样平凡的坚守,造就了他的崇高,彰显了他的力量,展现了一个生命高贵而夺目的光彩。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向莫振高学习,用平凡和坚守成就一个师者的梦想。

20:30直播开始了。报告会上,莫振高的家人、学生、同事共同讲述了莫振高帮助一代代瑶乡山里娃走出大山圆了大学梦的。老师们静静地聆听着,从老师们饱满泪花的眼框中可知道全体与会人员从莫振高感人的故事中撞击出心灵的共振,产生了共鸣;直播过程中,会场中还不时地传出老师们发出内心的热烈的掌声,以表达老师们对莫振高的崇高敬意!

观看结束后,张伟定校长作了总结发言。他说:通过观看一个多小时的直播,我和大家一样深深地感受到了莫振高用坚守精神谱写的时代赞歌,闪耀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永恒光芒。莫振高被称为"化缘校长",连续30多年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进入大学;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他没有漂亮的语言,却有赢得人们尊重与充满敬意的行动。他是在用行动实践,甚至是用生命的实践来诠释如何抛掉"小我"成为"大我",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大爱、对党与人民的忠诚。因此,我们深刻地感受身上的时代使命感,深知肩上的工作责任感,能够让我们以镜子作用不断对照、反思自己与先进人物的思想差距、行动差距,进而鞭策自我,能够让我们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以光芒的照耀焕发务实坚守岗位、为民奉献的精神。当前,正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活动。

"三严三实"需要从时代楷模与身边先进人物的学习开始,从正能量感染与传递开始。我们知道,教师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作为一名教师,莫振高做到了!学习他的事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动上,更应该将他那种爱岗敬业、心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用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上来。面对着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学生们,我们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襟去真正关心和帮助孩子们,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尽好教育责任,做好思想引领,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将同学们培养为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才,无愧于社会的期望和时代的重托。

学习莫振高的心得体会(二)

连日来,莫振高的真实故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莫振高的事迹是都安县全体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也是"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都安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都安县委已经作出决定,要掀起学习和宣传莫振高先进事迹的高潮。具体如下: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参加学习讨论,认真做好学习教育活动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将莫振高先进发放到每位党员干部手中,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心得、有讨论、有交流、有总结,确保每个党员干部群众都参与到学习教育活动中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要丰富形式,增强效果。各单位要把莫振高的先进事迹作为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成果的生动教材,精心策划,采取召开学习动员会、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会、巡回报告会、专题文艺巡演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切实激发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的热情和斗志,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各项工作上档进位的实际行动,使学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要结合实际,树立榜样。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莫振高为榜样,把学习莫振高精神与学习瑶山最美女教师苏慧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活动,切实增强党性修养,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勤奋学习教育理论,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作为一名老师,当他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是切切实实,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更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他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莫振高从大石山区走来,为时代所接纳、所推崇,只因他给予别人的是心灵的启迪与人格的提升,是梦想的航向与人生的指引。 如暗夜里的一盏明灯,燃尽自己,用品格点亮学子的梦想——时代呼唤莫振高,时代需要莫振高式的教育家。 莫校长走了,但他依旧活在人们的心中。莫老师精神永存!

莫振高,男,壮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54年11月出生,1972年8月参加工作,2015年3月9日因突发疾病不幸辞世,享年61岁。生前系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教师、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长、河池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

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

莫振高——瑶山学子心中的"校长爸爸"

1978年莫振高到都安高中担任语文老师,1996年担任校长。在素称"石山王国"的都安,其地处广西西北部,自然条件恶劣,农民以种玉米为生,全县人均年收人1600多元,特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对绝大多数都安学生来说,读书、考上大学,是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唯一的路。

每年开学,总有一些学生因家庭贫困无法入学,在学校门口徘徊。每当这时莫振高就会拿着喇叭出现在校门口呼喊:"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在都安执教30多年来,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孩子,莫振高学会了"化缘",游说企业、单位、个体老板捐资助学。近10年来,他和学校的资助办团队,募得善款数千万元,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莫振高连续35年(截止2011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莫振高不惜一切筹资助学,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近10年来,莫振高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

学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那时,莫振高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别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带头做。后来,他当校长了,下决心改变这一切。学校没有钱,他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而得。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是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家长交代。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5层的学生饭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和3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接着,一栋科技楼建成了,每个教室里配了两台电视机、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100台电脑也进了都安高中……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教学科研——"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这些年来,为了让瑶寨儿女走出大山走向,莫振高费尽思量,一心投入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尽管身为校长,行政事务繁多,但他却从没放下教鞭,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在意识到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突出,便提出开设高考心理课,但苦于学校条件没有相关专业教师,一时也招不到人。便自己兼任高三的高考心理辅导课,从零开始专研,自费到北大、清华参加心理学,取得上岗证书。为了更好的教育,对于教师自身质量也是尤为重视,选派97名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倡导"集体打造优质课",鼓励老师们,要做就做到最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莫振高对学生的爱,系在前途命运上,落在生活细微处。天寒加衣、逢节加餐,学校广播中一遍又一遍的叮嘱。对于学生来说,莫振高是校长,更似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心系着自己的学生。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连续10年高考上本科线的学生达到76%以上,而且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值得一提的是,都安高中还是广西惟一一所外语特色学校,2012年高考,满分率居广西第一。

莫振高同志直接参与的《用现代技术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和《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等课题被确立为广西省级科研课题;直接参与的《责任教育》、《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学》、《课堂教学弹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国家级研究课题;参与编写了《共青团工作指导》丛书和《中小学》丛书。主编《中学生美文阅读》、《思考与探索》、《中学生作文主题训练》;撰写《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调节最佳心态,养成良好心境,争取理想成绩》等13篇教育,先后在省级研讨会上宣读及交流。在全国各报刊发表论文65篇。

"时代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倡导全院教职工向莫振高同志学习莫振高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广大师生的敬重和爱戴。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开拓进取,追求卓越;他爱生如子,乐于助人。从教40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教书育人。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和做"有理想新年,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的要求,是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标杆;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是党员干部的楷模。

全院要以报告会、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向莫振高同志学习活动。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忠诚教育事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学习他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学习他爱生如子、乐于助人的高尚和大爱情怀。全体教职工要以莫振高为榜样,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绝对忠诚,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四有"好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习莫振高的心得体会(三)

莫振高,男,壮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54年11月出生,1972年8月参加工作,2015年3月9日因突发疾病不幸辞世,享年61岁。生前系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教师、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长、河池市"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

莫振高同志先进事迹:

莫振高——瑶山学子心中的"校长爸爸"

1978年莫振高到都安高中担任语文老师,1996年担任校长。在素称"石山王国"的都安,其地处广西西北部,自然条件恶劣,农民以种玉米为生,全县人均年收人1600多元,特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对绝大多数都安学生来说,读书、考上大学,是走出大山、走出贫困唯一的路。

每年开学,总有一些学生因家庭贫困无法入学,在学校门口徘徊。每当这时莫振高就会拿着喇叭出现在校门口呼喊:"有困难,就找我莫振高!"在都安执教30多年来,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贫困生。为了帮助更多贫困孩子,莫振高学会了"化缘",游说企业、单位、个体老板捐资助学。近10年来,他和学校的资助办团队,募得善款数千万元,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莫振高连续35年(截止2011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莫振高不惜一切筹资助学,到企业、工地为贫困学子"化缘".近10年来,莫振高先后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在家人、群众和贫困山区孩子眼中,他是一个"总是惦记着山里贫困孩子"的校长爸爸,一个被瑶山的孩子称作"莫爷爷"的好心人。

学校缺乏教具,莫振高自己动手绘制挂图。周末,他徒步10多公里的山路到老家,扛木板为学生修理桌椅。那时,莫振高还是普通教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别人不去做的事情,他带头做。后来,他当校长了,下决心改变这一切。学校没有钱,他一点一点地向社会筹资。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就是这样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10万元"化缘"而得。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很严,因为都安县是在地震带上。他知道,教学楼不结实,出了事,没法向家长交代。为此,他蹲在施工工地上,与工人们讨论楼要怎么建……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将5层的学生饭堂、图书馆、综合教学楼和3栋学生宿舍楼建了起来。

除了硬件设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必须跟上。莫振高说:"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接着,一栋科技楼建成了,每个教室里配了两台电视机、一台高亮度的投影仪,100台电脑也进了都安高中……从此,瑶山的孩子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

教学科研——"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这些年来,为了让瑶寨儿女走出大山走向,莫振高费尽思量,一心投入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尽管身为校长,行政事务繁多,但他却从没放下教鞭,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在意识到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突出,便提出开设高考心理课,但苦于学校条件没有相关专业教师,()一时也招不到人。便自己兼任高三的高考心理辅导课,从零开始专研心理学,自费到北大、清华参加心理学培训,取得上岗证书。为了更好的教育,对于教师自身质量也是尤为重视,选派97名教师参加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班学习,倡导"集体打造优质课",鼓励老师们,要做就做到最好,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莫振高对学生的爱,系在前途命运上,落在生活细微处。天寒加衣、逢节加餐,学校广播中一遍又一遍的叮嘱。对于学生来说,莫振高是校长,更似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心系着自己的学生。

在莫振高的带领下,都安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连续10年高考上本科线的学生达到76%以上,而且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北大、清华。值得一提的是,都安高中还是广西惟一一所外语特色学校,2012年高考,英语作文满分率居广西第一。

莫振高同志直接参与的《用现代技术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和《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等课题被确立为广西省级科研课题;直接参与的《责任教育》、《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学》、《课堂教学弹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被确立为国家级研究课题;参与编写了《共青团工作指导》丛书和《中小学素质教育》丛书。主编《中学生美文阅读》、《思考与探索》、《中学生作文主题训练》;撰写《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调节最佳心态,养成良好心境,争取理想成绩》等13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省级研讨会上宣读及交流。在全国各报刊发表论文65篇。

"时代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倡导全院教职工向莫振高同志学习莫振高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广大师生的敬重和爱戴。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开拓进取,追求卓越;他爱生如子,乐于助人。从教40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教书育人。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和做"有理想新年,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的要求,是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标杆;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怀,是党员干部的楷模。

全院要以报告会、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向莫振高同志学习活动。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忠诚教育事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学习他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学习他爱生如子、乐于助人的高尚师德和大爱情怀。全体教职工要以莫振高为榜样,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绝对忠诚,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四有"好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习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莫振高事迹(一)

悲痛瞬间爆发,传遍媒体、网络、微信朋友圈,一天之内,整个都安县城的花圈便告售罄。15日早晨,数千人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以各种方式向他致敬。

当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很好奇,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校长呢?他的离世竟然让这么多人为他送行!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莫振高校长生前的先进事迹。通过浏览网页了解莫振高校长的事迹,我产生了许多思考。莫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的确,没有爱怎么可能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源泉。对这个“爱”的解读,我想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老师对学生们的爱。一名老师,当他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切切实实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更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个老师只有真真正正的爱他的学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倾尽毕生所学,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他更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另一个爱,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作为一项职业,它有它的职业要求,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因为他爱教育,其次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知识底蕴实施教育。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对莫老师事迹的学习,我们也客观的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也像莫老师一样,用爱来教育,但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作为年轻老师,我们有对教育的想法,对孩子们的期望。可是,对教育的耐心缺少了一点点。虽然有爱,但是爱的还没有莫老师那样的深刻。莫老师是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榜样,我们要学习莫老师那种用爱来教育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学习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二)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藏克家先生在纪念鲁讯的一首诗《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毛泽东同志也曾引用司马迁的话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直以来,我对这两句话的内涵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普通校长的离世,为何引起如此大震动?一个平凡的岗位,又为何引发央媒竞相关注?今天,当我读了长篇通讯--《广西数千人泪别校长爸爸》,一个高大、伟岸的形象跃然而上,一个心系学生,情系山区,倾其一生付出的好校长怎能不让人怀念?一个视学生如己出,像传说中的“愚公”一样,肩扛万斤重担,甘为人梯的“好师长”、“好父亲”又怎能让人不牵挂?30多年的教育生涯里,莫振高用辛勤、汗水诠释了教育工作者“传道、受业、解惑”的真谛,树立了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他更用责任和爱心铸就了一面“丰碑”,树立了一面鲜活的德育“旗帜”,永远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间。

翻开莫校长的一生,“责任”是其最为显着的“烙印”。莫校长工作点——都安瑶族自治县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我国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这里“九分石头一分地”,自然环境恶劣,山里贫穷。“越是贫穷、越是落后,就越是要重视教育,要通过教育改变穷困学子的命运”。30多年的教育生涯里,莫振高一直坚持秉承这种信念,积极呼吁、来回奔走,四处“化缘”,先后向慈善机构、企业和爱心人士求助,共募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圆梦。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就难在能一辈子坚持做下去。莫振高用一生的坚持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责任”,怎样来“担当”。

触及人们内心情愫的,在于莫校长有如山的“父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对于这个九尺男儿来说,他有着如山般的“父爱”,既温暖又厚重,既温情又细腻。冬日太阳升起,他催着大家晒棉被;学生被雨淋湿,他早已准备好姜糖水祛寒;临近高考,他叮嘱食堂每天早上给学生个鸡蛋。而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间,他的心中还是学生,要求食堂为正在参加会考的高三学生免费煮汤圆……这些举动看似细小,微不足道,但是,举手投足间,一言一行中,见证着他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质;将心比心、以情换情,莫校长用心、用爱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尊敬和爱戴。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莫校长的一生,让人怀念和赞许。我们在感动之余,还需反思,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躬行实践、接力传承,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的“莫振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定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学习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三)

缘于一次考试,我认识了都安高中的9位体育教师。我知道了莫振高校长,了解到他的事迹。

我首先了解到的是,都安高中建设了一个游泳池,将要面向学生开设游泳课,所以他们派出了所有体育教师参加了2015年首期游泳教练员的与考核。基于此,我对他们的莫校长的第一印象是远见卓识,敢于创先。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引领全体教师扎实地推进。

通过网络,我了解到莫振高校长更多的先进事迹。

莫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莫老师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正是现在的我所缺乏的。其实,随着时代发展,科学研究进步,知识网络是不断更新的,而知识应用体系的变化更是飞速前进,没有拓展学习的我已经能感觉到教学内容的陈旧提不起学习学习兴趣的现实。另外,教学对象的更新,学情的变化也让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建立在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用当下最新发生发展的客观存在来丰富教学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是如何的息息相关,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

莫校长用微薄工资托起300名贫困生的学习梦的事迹,让我感触最深刻。莫校长在履行着一句承诺:再穷不能穷教育。坚持再贫困也不能贫困学校,学校教育设备一定要跟得上国家发展水平的工作理念。爱生如子的莫校长,是多么地深爱着他的事业。

教人做人,教人为真,教人为实。莫校长给我们做了榜样。向莫校长致敬,向莫校长学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