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我们不用去强求别人的想法跟我们一样,对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谓之“心得体会”。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篇一:学习贯彻党的精神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35年的改革历程,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阶段,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阶段,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开幕,一场关于如何让中国这艘东方巨轮继续高速、安全航行的讨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一届领导团队如何“转舵”、“扬帆”也成为全球焦点。相信,当此次会议闭幕时,一张改革2.0版的蓝图必将呈现在公众面前。更自以来,政府职能改革、高调反腐让公众坚定了对三中全会的期待。

回顾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之门。历经磨难后,1978年的这一次平常的大会却做出了一个不平常的抉择:实行改革开放,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站在这一里程碑上,老一辈中央领导集体清醒的认识到,在全球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能闭关锁国,“落后就要挨打”永远不会过时。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35年的改革历程,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步阶段,我们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阶段,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关键时期,面对民众拆解“硬骨头”的期盼,需要党中央直面“发展与转型”关、“政府与市场”关、“公平与正义”关三个“关口”考验,带领十几亿人民再续光荣和梦想。

直面“发展与转型”关,突破传统增长模式束缚,确保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十八大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举措:全面审计地方政府债务、出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改革“路线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科技创新,等等,皆宣示着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的决心。发展与转型,宛如拉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双翼”,只有找到二者间的“黄金平衡点”,在发展中壮大经济稳住就业,在转型中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突破限制,进一步完善土地、金融、财税、价格等机制机制,才能化解产能过剩之难,实现经济升级转型,推动深化改革发展。

直面“政府与市场”关,划清相互的边界,从根本上转变“万能政府”形象,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国改革处于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国情要求采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彻底理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转变政府职能是此次三中全会民众期盼拆解的六大“硬骨头”之一,是政治改革、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旺的根本。我们期盼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政府机构进一步精简、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期盼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放开市场准入,打开长期存在的‘玻璃门’‘天花板’,将阻碍深化改革的一个个“硬骨头”咬碎、嚼烂。

直面“公平与正义”关,努力实现共享共富,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实现公平正义,是发展的活力源泉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中国在社会转型期必须跨过的关口”。一个积极向上、崇尚法治民主的社会,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的期盼。只有一视同仁,按章办事,遇事讲规则制度而不是讲关系或者潜规则,才能带来安全感和公信力,筑牢党群干群关系,使党在新时期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修身自省,30余年高速发展与社会矛盾并存。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国富民强,我们虽然拥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追求,甚至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尽管在社会民生建设上,我们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但至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决策曾都在不断反省,如何协调发展与民生,如何让社会和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展望未来,坚定深化继续改革信心。不久前的“383”方案,引发了国人的大讨论:如何改革?从哪些方面改革?我们能否承受改革的成本?这些问题,无论是顶层设计者还是作为社会公民,都高度关注。但有一点毋容置疑,改革刻不容缓。城乡二元化矛盾、生态环境“亮红灯”、发展后劲不足等都决定了我们不能坐吃山空。从上海自贸区到农村产权改革,这是一场“激流勇进”的前奏,深化改革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民心所向,因此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无论改革之路有多么艰难,我们必将披荆斩棘,勇敢前行。

扬帆起航,转变职能激发改革活力。自新一届中央政府履职以来,让我们看到了“壮士断腕”的勇气、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决心,以及振兴市场经济的信心。政府一系列举措,既是为了转变职能,更是为了激发改革活力,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探路。我们相信,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此次盛会之后,我们将扬起改革之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小康社会而奋斗。

篇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小编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 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我党和各族儿女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励精图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改革,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政策,坚持将改革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 为全面深化改革履职尽责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干部要原原本本研读全会各项文件,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依宪依法从根本上消除人大工作中的“党委化”和“行政化”,切实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地方人大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地方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为推动“一府两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履职尽责。

一、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消除人大工作“党委化 ”

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离不开地方党委的领导。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只有在党委的领导下,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从而正确地发挥作用、实施权力、履行职责。这是根本原则,不容动摇。但是,当下有不少地方党委多习惯于证明正确、合法和有效,若人大常委会提出不同意见,指出失误、不合法和由此产生的负效应时,往往就会听到,“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支持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敢于破除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等。在这样的语境下,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就成了与党委决策不一致的意见,就有不积极支持发展之嫌,所以地方人大常委会只能充当“第二政府”,地方人大工作实质的“党委化”。所谓地方人大工作“党委化”,就是地方党委代替人大常委会,采取指挥、命令的方式,地方人大常委会只能被动地服从,无所作为,时时处处、大事小事向党委请示、报告,总想借用党委的权威,直接由党委来做地方人大工作。透过地方人大工作“党委化”的现象,不难发现,地方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说到底,是党委在监督;人大常委会发出的加强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呼声,实际上是在呼唤党委来做人大工作,对党委而言,是权力向人大常委会的转移,对人大常委会而言,是想借用党委的权力。地方人大工作有没有力度、效果显著不显著,取决于党委的重视程度,即权力的转移程度,因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在工作上,除了具体的组织工作外,基本上是难于作为的,都是听从顺从党委意见来做的。当下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地方党委书记也染上了薄熙来一样的病菌,只能唱和,不能反对,只能赞美,不能批评,只能“谄媚”,不能监督,虽说是党委领导,但实际是书记一人领导(即“一元化”领导),书记说了算,书记不同意不支持,地方人大工作是很难开展的。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的高潮,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上来,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根本上消除地方人大工作“党委化”现象,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那么,如何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呢?这不光是人大代表、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而是全党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理解权力的问题,必须弄清楚3个概念,即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不能把人大及其常委会这个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代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不能把人大工作代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挟制度以强化自身的权力,一说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认为属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凭这个和党委、各方争权力、争地位。要依宪依法做好地方人大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推进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把力量凝聚到全面深化改革上来。要深刻认识,虽然党委与人大常委会在总体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党委与人大常委会在性质、职能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又都有所不同。党委与人大常委会的这些区别,决定了党委既要对人大工作起领导作用,又不能以党委代替人大常委会或采取指挥、命令的方式,而应通过提出建议,由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然后变成人民的意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体会第2页

志。如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政、民族等重大事项。这样,作为地方党委对凡是属于地方性的、要求本地区人民贯彻执行的重大事项,应以建议的方式通过法定程序向地方同级人大常委会提出,由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作为人大常委会对同级党委提交的关于重大事项的建议,在审议过程中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和修改意见,这既可以使党委的有关建议、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决定更加完善,避免出现大的失误,又易于使党的政策和主张被人民接受。又如地方各级党委向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推荐领导干部是党的政治领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宪法规定,各级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应由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或决定任免。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有一个如何妥善处理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选举、人大常委会任免干部的关系问题。就党委而言,应当慎重考虑向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推荐重要干部人选的提名,推荐出的重要干部人选须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就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而言,则应尊重党委的推荐意见,依照有关规定,按法律程序办事,有条件的要对拟任干部搞好任前考察。

二、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消除人大工作“行政化”

所谓人大工作“行政化”,就是指在地方人大工作中背离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及法定的民主程序和集体行使职权的原则,沿袭行政的手段和方式决定问题、开展工作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直接主抓某项具体经济工作。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领导长期具体主抓某一方面的经济工作,担任某项重点工程的总指挥、某项具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等职;不少地方以“经济工作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为名,将人大常委会领导与党政领导捆在一起,分片包干,负责指导督促一个系统、一条战线、一个乡镇的全面工作;在社区建设、文明创建、招商引资、税收征管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中,人大常委会领导也是直接参与,分管一方。二是沿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工作方式。常委会会议讨论问题、审议工作、决定事项时不是严格按照议事程序的要求,尊重多数组成人员的意见,而是由常委会负责人拍板定音;一些本该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决定的事项则由主任会议所代替;政府、“两院”一些本应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的事项,采取邀请常委会个别领导参加政府及有关部门会议的方式代替了常委会会议的审议决定。三是事无巨细,有“求”必应。在常委会审议议题的确定以及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充分体现多数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背离“抓大事,议大事”的原则,疏于围绕那些事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在确定审议议题和监督事项时被某些部门的要求所左右,纠缠于具体的事务圈子之中,对一些属于政府、“两院”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大包大揽,或对某项具体的行政工作直接发号施令,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具体要求,充当了“第二政府”的角色,或未经一定程序而直接插手诉讼程序中的具体个案,使地方人大常委会严肃的监督活动演变成了为部门工作和部门利益代言的场所。人大工作“行政化”,无疑对人大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它混淆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的职权区别和职责分工。其次,影响了人大常委会整体功能的发挥。再次,干扰了政府、“两院”依法履行各自的职责。第四,湮灭了权力主体,挫伤了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地方人大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消除人大工作中的“行政化”。人大工作中的“行政化”本质就是背离了权力主体,抛开了人大工作的基础。要从根本上消除人大工作中的“行政化”,必须改变地方人大常委会长期以来习惯了的“我命题,你作答”的思维定势,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尤其要努力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闭门造车”确定常委会工作要点的作法,在确立常委会工作重点时做到法定议题、代表意志与党委的中心工作并重,注重从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中寻找和确定常委会的工作重点。同时,要把提高代表素质,培养代表政治热情,增强代表依法履职能力作为常委会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不断创新代表工作方法,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两条渠道,以保证人大代表名至实归,能够真正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责任。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增强作为意识对于地方人大工作的发展十分重要。但这种作为不能违背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对于职责范围的事必须抓好,而对于职权范围以外的事要少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失职,不越权。新的形势对人大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从更高层次把工作重心放在讨论决定好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保证改革发展规划和措施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围绕经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上来。要始终坚持“人大常委会不直接处理问题”的工作原则,摆正决定权、监督权和行政权、处置权之间的关系,不要包办代替“一府两院”的工作职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地方人大常委会职权的正确、有效行使,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地方人大工作的发展。

三、全面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人大工作统一到法律和制度程序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个好制度,但缺乏好好利用、缺乏好好干。因此,当前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人大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努力“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更好地坚持和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好干。要把人大工作真正建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运行科学的、有机的、衔接的、贯通的制度、机制、程序,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都按这个来办事。这就是地方人大工作统一到法律,统一到制度程序上,把各个方面都妥善安排好。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重要职能,依法行使监督权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监督是督促改进,也是支持笃行。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法律和制度程序上,突出体现人大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的法治理念,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紧密联系地方人大工作实际,突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总结地方人大工作经验,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处理好加强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和支持“一府两院”工作的关系,更是落实好地方人大常委会监督职责的首要前提。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目标一致地开展工作,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把实施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参加业务会议、工作协调会、相互交换信息等积极方式,共同研究解决双方工作中需要彼此支持与配合的问题。要实行科学监督,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紧紧围绕事关发展民生大局和群众关心的问题,精选工作议题,改进监督方式,依法行使监督权,确保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树立监督工作新理念。要把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一府两院”工作的评价作为对人大工作的评价,用支持的思维思考监督,从支持的角度部署监督,以支持为目的开展监督。其次,不断增强监督责任。要牢固树立进取创新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说真话,为落实党委决策部署,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发挥好作用。再次,努力提高监督质量。在行使监督职权过程中,一定要突出监督工作的重心,努力做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展监督,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监督,围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展监督,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不断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好、维护好、实现好,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不仅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面,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视察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支持、帮助、促进“一府两院”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而且还要组织发动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献计出力,团结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参与改革事业,为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民警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民警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的详细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小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县局党委组织全体干警共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粹,大家收看电视,上网查询,查看党刊党报多种形式,迅速兴起学习热潮。广大在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与感召下,对于进一步实现“xx一流、全省优秀、xx品牌”的奋斗目标更加信心坚定,全局民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效推进全县法治文明进程,为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切实转变思想认识,提升真心为民的主动意识。xx县公安局党委坚持将组织民警学习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引导全局民警增强主动而为、自觉工作的奉献意识。局党委专门制订出台《全力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15条》,从经营侦办大案、集中侦办小案、着力攻克积案、接警办案回告、办案追赃同步、持续严密防控、宽严有度管理、深化规范执法、优质高效服务、网上公安增效、诚请各界恳谈、全警当好名片、进村入户送平安、丰富多样做宣传、群众评判论成效等环节入手,要求全局民警切实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真正通过群众满意度来考量公安工作的实际成效。为了广泛地听取民意,更好地接受群众的批评与监督,通过“警营开放日”、“网友进警营”等多种形式,加强公安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着力强化业务素质,打造高效一流的服务警队。该局党委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社会改革进程中更好地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必须要打造高效智慧的一流警队。该局注重培养民警的业务素质,并将其作为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抓手,在组织民警通过大培训、大练兵等契机学习的同时,注重建立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长效机制,既通过不断给民警“压担子”、加任务的形式,更大程度地激发民警潜能,也督促大家能够不断自我加压“充电”。同时,通过每季、每半年、每年组织综合考评等形式,将民警业务素质作为其发展进步的根本考核指标,对民警的考评成绩进行公示,并逐渐在全局内部形成“能者上、庸者让位”的良性竞争机制。如今,全局上下基本形成了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良好氛围,民警的综合业务素养不断得以提升。

逐步建立良性机制,构筑服务百姓的坚实桥梁。xx县公安局全体民警始终坚持以不折不扣地营造和谐文明社会环境为己任,全力以赴捍卫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局党委的坚强引领下,全局已经形成了主动而为的工作作风。围绕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例一直呈现高发态势的问题,该局及时印制了万余份宣传资料,发放到百姓手中,并通过走村入户等方式,引导百姓远离诈骗陷阱。针对青少年犯罪率较高的情况,我们全力做好“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县中小学校园内营造了学法、懂法、守法,争做文明守法小公民的良好氛围。此外,覆盖社区、村组的“每周预警”机制,更是成为了呵护百姓利益的一道扎实屏障。今年以来,先后通过“xx公安”微博、*xx贴吧发布各类预警信息260余条,在*xx帖吧受理并妥善百姓困难与问题87条,进一步树立了公安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了公安机关的信任感与美誉度。

创新而为推进工作,塑造xx公安的闪亮品牌。广大民警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发扬勇于创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有效破解了信息警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重大难题,特别是“所队合并”体制,赢得了省、市公安机关领导的高度称赞。该局坚持以继续深化“七大警务”为基准,不断深化“四级联控”、“三网合侦”、“三警合一”、“三时研判”、“三管同心”等创新机制,广大民警充分结合岗位职责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打造亮点,从而以每个所队的亮点、每项业务工作的亮点、每个民警的亮点汇聚成xx公安的“闪亮品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直接关系着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该局全县范围内聘请了226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为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外,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法治文明进程,还邀请了300多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作为义务法制宣传员,通过老人们奉献“余热”,引导更多百姓增强法制观念。

通过本次学习教育活动,我进一步提高了对人民警察职责的认识。我们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守护者,是人民群众和谐稳定的保护者。


水利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水利系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

11月13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对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出安排部署。在这次会议中,我深深的认识到,我们水利工作人员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水利改革新篇章,开创水利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陈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尽快执行水利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迅速在全系统兴起学习贯彻热潮。(本文出自范.文小编 )要做好部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班的筹备工作,分批分期组织党员干部专题。要充分发挥水利部党校作用,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纳入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要着力做好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各项宣传工作,努力营造水利行业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改革任务上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管理体制,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价改革、水权交易等纳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内容,为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做好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牢牢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深入分析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着力搞好水利改革的顶层设计,抓紧出台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目标、找准改革攻坚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水价形成机制、水权制度建设、水市场培育等方面的改革攻坚,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水利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坚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落实改革责任,注重分类指导,切实增强水利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构建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目前距离年底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我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认真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大督促落实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圆满完成。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抓紧谋划明年各项工作,深入思考明年工作的思路、目标、重点和举措。要认真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各项工作,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刻把握当前及今后时期全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望,全面审视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从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角度出发,吹响了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的号角,敲响了实现中国梦的进军战鼓,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具体体现。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如何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为抓手,自觉主动融入到全国、全省和全市的社会发展大局,以全新的区域经济理念和视点高度,用创造性、战略性思维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顺势而为,科学研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全面把握和认识县情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优势,也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综合分析,突出问题和困难也不少。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怎么看,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的估价和科学的研判。
——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总量较小。站在**看**,年年有成绩,年年有变化,县域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重要经济指标每年连续两位数增长,总体向好向上;跳出**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均低于全省、全市水平。20xx年全县人均GDp为16480元,比全市水平低2624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0.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3.8%;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为9744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92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8.2%。另外,全县人均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达18.6万,占全县人口的69%,占全市贫困人口的23%。“县穷民不富”是最大的县情。
——农牧生产:条件较好,规模不大。**水域、草场、耕地条件充裕,沿黄、川、浅、脑等区位梯度分布,各族群众有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习惯和舍饲圈养的畜牧业传统喜好,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在农牧业生产方面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方式落后,种养业粗放单一,水产养殖尚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种植业和畜牧业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还不足50%。
——工业经济:趋稳回暖,效益偏低。目前,我县初步形成了冶炼、建材、水电、农副产品加工、民族服饰加工、农机具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全县15家规上企业及200余家规下企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带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商贸物流等方面的贡献日益明显,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的工业以“一区两园”的思路和布局有效推进,得到了长足发展,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61%,工业经济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助推器。但由于宏观大环境的影响,工业市场产能过剩现象突出,产品价格低位徘徊,工业经济面临的困难不断增大。且我县工业支柱性项目少,结构不合理,园区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民族服饰加工、回绣,矿泉水等企业发展形势较好,但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还很弱,“企业个数多、规模普遍小、发展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优势不明显”是我县工业经济的现实写照。
——项目工作:增势强劲,问题突出。近年来,全县上下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实施、管理力度,以打击“四抢”专项行动为载体和抓手,优化项目实施环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特别是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北干渠、校安工程、党政军企、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和群科新区、牙同高速等保障引领项目对全县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前期工作不实、项目氛围不浓、争取力度不够、实施环境不优、建设程序不规范、招商意识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并且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点项目不多,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劳务经济:发展迅速,档次不高。**县始终把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围绕“**牛肉拉面”品牌,积极组织引导,加强服务管理,形成了以“拉面经济”为主、其它行业输出为辅的劳务输出格局,推进了全民创业就业、脱贫致富的步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全县28.3万人,劳务输出人数年均保持在11万人(次)左右。劳务收入已经占到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50%以上。但是“散、乱、单、弱”的劳动力输出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拉面经济提档升级进程依然缓慢,从数量型向规模化和品牌建设转轨的任务艰巨。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务工人员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劳务经济的长远发展。
——社会管理:大局稳定,隐患较多。**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有宗教活动场所407座(伊斯兰教清真寺351座,藏传佛教寺院56座),“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各少数民族全民信仰宗教”是民族宗教的一个基本特征。县上

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第2页

以省委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和“平安青海”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各项惠民措施,积极推进“平安**”建设,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多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群众利益需求、维护藏区稳定等方面的矛盾隐患呈上升趋势,维稳工作任务艰巨。广大干部职工,承担着加快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双重任务,工作压力大。
在看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不足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加快发展中面临的优势,一是宏观形势整体趋好。二是支持政策多层叠加。。三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二、借势而进,高点定位县域经济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纠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错误思想,弘扬负重奋进、攀高争先的“撑杆跳”精神,以“鲤鱼跃龙门”的志向和“跳起来摘苹果”的姿态,在既定目标的基础上,立足县情实际,确定更高的跨越目标。初步考虑,预期发展目标是:到“十二五”末,争取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9%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6%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3%以上;到202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7%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6%以上。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乘势而上,高效落实各项经济发展措施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将继续抢抓发展机遇,以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为统领,按照“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劳务富县、新区活县、科 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围绕一个中心,做大两个引擎,提升三个水平,强化四个保障,实现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第一、“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这个中心。
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按照“三年打基础、八年创先进”的总体要求,树立以创建统领各项工作的理念,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总抓手,细化、量化10个方面的21项重点任务,不断丰富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创建活动平台载体,推进寺院社会化管理进程,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把创建活动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在省、市、县三级常委以及县、乡蹲点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意见并逐步加以解决,确保创建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创建活动各项工作见到实效。
第二,做大“两个引擎”,即城乡一体化和工农业园区。
(一)以新区建设为引擎,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抓新区的“扩容提质”。按照“以商贸旅游为主的滨水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要求,坚持“富规划、精建设”的理念,强力推进群科新区建设,着力将其打造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区、城镇发展的先导区、绿色循环产业的试验区,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休闲宜居之地。确保到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2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6.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9%;全力推进旅游服务、商贸物流、特色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房地产、新型生态工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等七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城区发展的支撑力,使群科新区建设主动融入到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中,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新平台、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具有休闲品位的生态型田园新城区。二是抓小集镇的“提档升级”。按照“突出特色、强化功能、聚集人口、繁荣经济”的原则,研究确定将“巴燕镇发展成以工商服务业为主的工业型城镇,将群科、牙什尕镇发展成以休闲旅游、商贸服务、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型城镇,将扎巴、甘都镇发展成以农副产品加工、市场交易、商贸物流为主的交通枢纽带动型贸易城镇,将昂思多镇发展成以矿泉水资源开发为主的高原水镇,将雄先、查甫两乡发展成为以民俗、宗教文化为主的旅游型城镇,将南部山头三乡和东部四乡发展成服务于城镇农产品交易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农牧业服务型城镇”的思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加大对重点集镇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集镇基础条件,壮大城镇规模,按照“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精心谋划,促进产业聚集,不断繁荣城镇经济,切实提升集镇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三是抓新农村的“示范带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积极争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按照“贫搬迁、山下川、川进城、城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加大移民搬迁工作力度,引导群众向基础条件较好、距城镇较近或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农业园区和中心村、镇集聚。
(二)以园区建设为引擎,加快工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园区引领、集聚发展”是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导向。我们要将园区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集聚的承接平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走出一条园区承载、项目带动、科技引领、集群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园区。
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科学修订完善工农业园区发展规划,促进园区规划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现代农牧业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布局等规划密切衔接,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功能完善的“三赢”。统筹考虑园区资源、区位、产业、人文等基础因素,对园区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准确定位,明确园区发展路径和发展重点,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管理集成的循环经济示范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小企业孵化园。
二是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滚动发展”的模式,在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金融信贷的同时,加强融资平台建设,鼓励各种资金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是突出特色、培育龙头,推动工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牧业经济发展方面,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质,调优结构,调强产业,不断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构建生态、循环、高效的特色农牧业经济体系。首先,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有效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把以群科休闲农业产业园为“主体”、牙什尕特色果蔬产业园和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为“两翼”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全县乃至全市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在群科休闲农业产业园建成优质核桃育苗区350亩,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100栋200亩,露天蔬菜标准生产基地700亩,以优质核桃、软果等为主的特色杂果生产基地5300亩,发展设施农业1500栋2025亩。在牙什尕特色果蔬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1634栋1442亩,建成特色杂果生产基地16000亩、露天蔬菜生产基地13000亩。在甘都生态农业产业园发展设施农业1350栋1900亩、特色杂果生产基地11750亩、露天蔬菜生产基地15000亩。其次,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特色产业、地方性特色农产品三个层面入手,提升规模效益。在沿黄水产养殖带充分利用11万亩库区水域资源,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引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水产养殖技术,逐步形成万亩水面、百亩养殖、亿元产值的规模,将我县沿黄水域打造成全省最大的冷水网箱养殖基地;在川水高效农业经济带种植5万亩优质冬小麦和5万亩特色杂果,打造全省较大的优质冬小麦和特色杂果生产基地;在浅山旱作农业经济带种植12万亩全膜马铃薯和6万亩优质豌豆;在脑山农牧结合经济带种植5万亩藏区青稞和10万亩杂交油菜,打造全省较大的优质青稞和油菜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人均种植业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左右。第三,大力实施“菜蓝子”工程。紧紧抓住全省“菜篮子”基地从湟水河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争创省、市“菜篮子”工程科技示范区,争取到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2020年达到4万亩,“菜蓝子”工程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认真研究农村土地流转方式,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引导群众由分散经营向集中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四,积极发展经济林建设。按照“宜退则退”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全力推进坡地退耕还林工作;推进以核桃、樱桃等特色杂果种植为主的经济林建设,争取到2020年累计完成种植6万亩。第五,继续发展农区畜牧业。通过项目整合、大户联营、股份合作等措施,继续实行小额贴息贷款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养殖大户,实施好畜棚建设、规模养殖小区等项目,重点发展以川水和公路沿线乡镇为主的良种肉牛羊、生猪繁育养殖区,以雄先、金源为主的东西部草原和舍饲畜牧业养殖区,以*为主的卡力岗土鸡生产、加工一体化养殖区,着力提高规模养殖的比重和效益。
工业经济发展方面,按照建设循环经济先行区的要求,坚持“产业集聚、优化结构、延长链条、提质增效”的思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优势产业为支撑、优势产品为依托的新型工业体系,努力推动全县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首先,立足园区建设抓工业。目前,三个工业园区的定位已经明晰,加合工业集中区以打造“百亿元工业集中区”为目标,积极转移承接海东市及**部分高载能企业,大力发展铝型材加工、盐化工加工、熔融石英、高晶耐火材料、纳米硅等高附加值产品,将其打造成全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以碳化硅、铝锭为原材料的新型材料加工基地。充分利用县城搬迁后的闲置资源,按“以产带城、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有效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实体,将巴燕镇打造成加合工业集中区的生活区和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昂思多矿泉水工业园区立足天然无污染的优质矿泉水资源,开发面对高、中、低端消费群体的瓶装水和中药材保健类饮品,全力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高原水镇”产业园区,附带发展农机具加工和粮油加工。群科绿色产业园区充分利用群科便利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将其打造成为黄河上游重要的综合型物流集散基地;立足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做以包装、保鲜、仓储、物流配送为主的精深加工文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生态清真产业园;谋划和引进一批环保型、生态型的新兴产业项目,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较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园区。其次,立足特色产业抓工业。以“菜篮子”工程为主的高原无公害果蔬加工、配送产业链。第三,立足技改扩能抓工业。第四,立足行业整合抓工业。第五,立足服务监管抓工业。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工作,严厉打击企业产品不入账、偷税漏税、直接售出等违法违规行为。高度负责地抓好统计工作,实实在在地反映发展水平和工作成效。
第三,提升三个水平,即提升项目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一)提升项目建设水平。**经济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要靠投资拉动,项目建设成效好坏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按照抓进度保当前、抓前期谋长远的思路,深入分析和研究国家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信息消费、节能环保等重点投资领域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构建“大交通、大水利、大生态、大电力”项目建设思路,及时掌握时机,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省、市的项目计划和扶持范围,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增长、以增长保发展。从项目建设推进慢的成因分析,今后的项目工作中,重点要破解这么几个问题。一是抓腾地,破解项目“落地难”的问题。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做到征地、拆迁、安置的有效衔接,落实各项政策,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二是抓融资,破解项目“筹资难”的问题。对于政府性投资项目,争取上级投资最大化,对于配套资金缺口大的项目,算好收益账,拓宽融资渠道,深化银企合作,做好政策性融资、金融性融资和社会性融资三篇文章。三是抓服务,破解项目“前期难”的问题。职能部门手续要从简,审批要限时,收费取下限,建立“绿色通道”,促成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四是抓环境,破解项目“实施难”的问题。五是抓招商,破解项目“引资难”的问题。六是抓投入,破解任务“完成难”的问题。
(二)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延伸第三产业发展触角,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一是制定出台推进拉面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连锁经营、集团发展上下功夫,逐步改变低层次、小规模经营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牢固树立用开发的思维抓旅游经济、促地方发展的理念,加大创建A级景区力度,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专项扶持资金,组织争取并实施一批投资额度大、功能作用强、示范带动好的现代服务业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服务业扩容提质。四是大力发展商务、金融、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体育、养老家政、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和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三)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及高中免费教育等六项惠教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基础教育,重视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民族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提升教育质量。认真组织实施好校安工程、标准化学校、学前教育等各类教育项目,改善乡村学校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巩固乡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国家基本药物的实施范围,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统筹做好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医疗服务、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以《走出山门》电视剧拍摄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饮食、建筑、旅游、民俗、体育等文化资源,高起点、高水平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加速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强化“四个保障”,就是强化民生保障、强化财力保障、强化稳定保障、强化服务保障。
(一)强化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的民生保障。一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的要求和“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精神,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林权制度、户籍制度和相关配套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农村管理新模式,促进“三农”工作再上台阶。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健全完善扶贫开发规划,坚定不移地按照异地搬迁致富一部分、劳务输出和产业带动奔小康一部分、政府保障脱贫一部分的原则,全面实施“一退两出三扶四保”(“一退”即退耕还林;“两出”即移民迁出和劳务输出;“三扶”即产业扶持、信贷扶持、社会扶持;“四保”即住房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养老保障、人均环境保障)扶贫开发政策,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进一步加快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扶贫项目方面,积极争取和实施产业扶贫、对口帮扶、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等项目,对接和实施好树莓种植产业带、高原冠菊产业带、獭兔养殖产业带、淡水养殖产业带、育苗基地产业带、土鸡养殖产业带等产业扶贫经济带建设,年均实现1万人稳定脱贫。
(二)强化以增收节支为目标的财力保障。一是强化财政收支管理。正确处理结构性减税与加强税收征管的关系,针对薄弱环节,深挖潜力,依法征税,做到该减则减,应收尽收。强化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按照厉行节俭、勤俭办事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加强县乡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适应举债搞建设的意识,多渠道举债融资加快发展。既要树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避免盲目融资,给财政造成沉重负担,更要树立“有多少事找多少钱”的观念,想方设法多融资。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建立健全科学长效的财政债务管理和偿还机制,确保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同时,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三是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切实开动脑筋,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加大县级平台和政府优质资源的整合力度,在政府控股的前提下,降低门槛,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增资扩股,壮大融资平台实力。敢于和善于利用各种融资手段、各种社会资源,强化投融资的支撑作用,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弥补财力和建设资金不足。特别是在新区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和引进金融部门的、社会的、民间的等各个方面的资金,推进新区建设步伐。
(三)强化以社会和谐为关键的稳定保障。针对社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整合优化、科学配置社会管理资源,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 “全力抓当前、致力谋长远”的要求,深入开展“爱国、法制、感恩”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源头控制、情报信息、处置预案、舆情引导和联动协作等各项措施,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和维稳事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交通、建筑、企业、消防、学校等重点领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强化以优化环境为手段的服务保障。牢固树立环境建设也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准备工作,理顺部门职责,转变职能,切实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大力推行 “阳光政务”,规范行政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努力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公开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努力营建诚信**,为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执行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高效型、廉洁型政府。

教师党员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教师党员贯彻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会是我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节点。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十五个方面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等“三个解放”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发展新在教育有了更加彻底改革的态度。公报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如今,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和社会发展的改革新措施,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事业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括性的、方向性的论述。相关的配套改革具体措施,将在今后陆续推出。这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节点。新,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野和路径,也表明着中国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中,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深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2.教育关系学生的未来,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有耐心,特别对于问题生,要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予改过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教师要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

3.加强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毕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让我们一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般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严以律己,认真履职,注重落实,切实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同时也处于对敌斗争复杂、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特殊时期。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依法执行刑罚、教育改造罪犯、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使命,本身就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监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职业责任。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充分发挥监狱的职能作用,彰显监狱更为丰富和多元的价值,主动融入,善于创新,找准着力点、切入点、结合点,提高监狱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监狱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学习,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有效应对社会发展对监狱工作所带来的种种影响,更好地推动监狱工作取得稳步发展,就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监狱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监狱社会管理创新的概念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监狱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在的管教条件下,运用现在的资源和经验,根据狱情发展态势,研究运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的管教模式及相应的管教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在监狱管教工作建构新的管教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进一步提高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质量,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及其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其本义是发挥社会组织和个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能动性作用,达到全社会共同治理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稳定。因此,监狱管教工作中的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一方面是积极运用社会资源参与监狱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服刑人员主观能动作用,从消极的被管教向主动的自我管教、自我约束转变,从而提高管教效果,实现将服刑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
(二)我国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社会秩序。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拓宽服务领域,发挥管理与服务的合力。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就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具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工作任务。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探索形成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流动人口、对特殊群体实行特殊关爱、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基层实施网格化管理、建设综合性信息化平台等一大批体现时代性、具有实效性的创新经验成果。可以说,我国社会管理与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在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
(三)监狱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是当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和紧迫要求。监狱工作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特殊领域和特定阵地,社会阶段性特征以及社会管理问题也势必会对监狱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1、从监狱性质看。没有监狱的安全稳定,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安定。创新社会管理要靠各条战线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要靠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协作。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民主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第2页

法制建设、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从监狱作用看。监狱的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监管安全形势,充分认识全力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做好罪犯的监禁和教育工作,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使罪犯不再继续危害社会;通过依法履行刑罚执行职责,实现和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3、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改变,总是千方百计诋毁我国的监狱工作,并以此为借口,攻击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对监狱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通过不断强化监狱的职能作用,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4、从内部环境看。押犯构成日趋复杂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呈现外籍犯多、涉毒涉枪犯多、暴力型犯多、多进宫犯多等趋势,监管压力日益加重;在押罪犯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社会、罪犯及其家属对监狱执法、因劳动致伤致残致死、因病医疗等维权事件提出新要求,给监狱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执法环境日益复杂。这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力度,需要通过进一步强化监狱职能来解决。
为此,监狱必须着眼和谐社会建设对特定重点人群管理的新期待、落实维护安全稳定的新要求,明确推进监狱事业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切实抓好职能定位,努力实现监狱工作在新时期的新发展、新进步,更好地为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二、积极适应社会管理新形势,主动找准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定位
(一)站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看监狱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是政府职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良好格局的形成必然是政府多个部门和全体公民的集思广益、共同努力、通力协作的结果。作为社会管理机构之一的监狱,既要依法行使刑罚执行的权利,更要对社会生活中违反相应规则、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罪犯群体进行管理、教育、挽救、转化,帮助其再社会化,使其顺利回归社会之后不再违法犯罪。重新犯罪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环境的安全稳定,更直接制约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进步伐。所以,监狱工作在确保一方平安、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站在监狱工作的角度看社会管理创新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监狱工作已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大发展、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种创建目标的提出等等,都为监狱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监狱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押犯构成日趋复杂且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呈现涉毒涉枪犯多、暴力型犯多、多进宫犯多等趋势,监管压力日益加重;在押罪犯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罪犯及其亲属以监狱执法奖惩、罪犯伤残以及死亡、因病医疗等事由的过度维权,给监狱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执法环境日益复杂;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现象,无形中对民警职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工作态度等方面造成了冲击。这些矛盾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直接决定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速度,需要监狱本身通过强化职能和创新管理来予以解决。
三、准确把握监狱工作创新管理的要求,努力提高监狱管理科学化水平
监狱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应该指的是在监狱现有条件下,根据监狱发展态势,运用资源和经验,研究运用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知识、技术、方法、体制、机制等,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在监狱工作内部构建起新的管教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监狱持续安全稳定,进一步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的目标及其活动的过程。因此,监狱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组织进行,要牢牢把握监狱工作的关键环节不动摇。
(一)必须坚持首要任务不动摇
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监管场所的安全稳定,始终是“首要政治任务”,是推动监狱工作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只有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强化危机管理,继续夯实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努力打造“平安监狱”,才能为监狱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必须坚持首要标准不动摇
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是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监狱工作服务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只有始终坚持贯彻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才能排除和解决影响监狱工作正确发展方向的各种因素和突出矛盾,确保首要标准得到贯彻落实。
(三)必须坚持依法治监不动摇
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始终把监狱的行刑、管理、生产、生活都纳入法治轨道,坚持依法、严格、科学、文明、公正执法。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才能不断增强民警的法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为正确执行刑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
要始终把广大民警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关注民生,激发民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民警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不断增强民警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监狱安全稳定和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四、切实抓住关键环节,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上来,凝聚到加快监狱工作发展上来。继续以平安、法治、文化监狱建设作为工作主线,不断赋予它“深化创建、突出特色、提升水平、创先争优”的新内涵,全面引领并实现监狱工作安全发展、法治发展、文化发展、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监狱安全防范建设
1、要加快观念更新。进一步端正监狱工作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稳定是重中之重的思想,切实纠正与新时期监狱工作不相适应的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加快工作重心向确保安全稳定转移。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时刻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对不住”的使命感,枕戈待旦,毫不懈怠。
2、要健全安全机制。重视安全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管安全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领导责任机制,有效防范罪犯脱逃、暴狱、劫狱、重大传染性疾病、涉法涉诉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深入研究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实施对监狱执法和罪犯改造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新措施、新策略,其中重点是进一步完善对重刑犯、长刑期罪犯和依法限制减刑罪犯的监管和教育机制。积极开展与驻监武警部队的“共建共管共保安全”活动,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政法机关、综治部门及周边群众的协调联系,建立起“有效内防、高效联动、及时增援”的群防群治体系,全面增强监狱的安全防范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3、要完善安防设施。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新颁布的《监狱建设标准》,加快推进监狱布局调整和安防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人防严密、物防坚固、技防先进、联防高效”的监管安全防范体系。
4、重视狱内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根据狱内突发事件的性质,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确保处置有力。
(三)进一步完善民警执法标准和方式
1、要大力推进“阳光执法”工程。牢固树立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的思想,既坚持严格公正廉洁执法,又做到理性文明规范执法,依法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在保守监狱执法秘密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政务、狱务公开,重点是罪犯考核、奖惩、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执法关键环节,要做到程序、内容、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罪犯、犯属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快实现信息化办案,建立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执法办案新机制。定期开展执法状况考评,及时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执法公信力。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监狱执法工作信息,加大监狱工作正面宣传力度,树立监狱公正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
2、要不断完善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对罪犯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监纪、参加学习教育和生产劳动等各方面情况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作为提请减刑、假释的重要依据。同时针对不同犯罪类型、恶习程度、社会危险性的罪犯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矫治,建立罪犯个案矫正计划和个体教育改造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改措施,提高转化率。对未成年犯、女犯、少数民族罪犯、港澳台和外籍犯,根据其教育背景、生理心理特征、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等,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按照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对危害国家安全、xx功、涉黑涉毒的罪犯和抗拒改造的顽固犯、危险犯实施重点监管,有效防止罪犯脱逃、自杀和狱内又犯罪案件的发生。
3、要建立民警执法岗位规范标准。要强化执法意识,创新培训形式,不断继续深化岗位练兵,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全面推行民警执法岗位标准化管理,每一个岗位都要设定执法工作目标、程序和要求,构建程序严密、内容具体、责任明确的执法标准化制度体系,确保每个执法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不断健全监狱执法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提升监督实效,积极接受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努力实现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构建“阳光执法”新机制。
4、要规范监狱管理。继续深化监狱体制改革,积极争取监狱经费全额保障到位,正确处理好监狱与监狱企业、监狱执法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新型监狱管理体制。大力推进监狱规范化管理,依法限制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妥善处理好干警职责、权限、利益、能力的关系,做好激励、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全面提高监狱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进一步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
1、要注重思想改造和文化熏陶。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使罪犯增强道德与法制观念,真诚认罪悔罪。针对罪犯文化层次总体较低的特点,广泛开展文化普及提升教育,增强罪犯文化素质。大力加强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积极开展特色活动 ,用文化艺术来陶冶罪犯情操,提高其思想境界。
2、要有效发挥劳动改造作用。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组织罪犯进行生产劳动,可以改造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清除其思想病毒,纠正恶习,提高素质,培养技能,发展智力。要创新罪犯劳动改造的组织管理,以提高劳动素质为中心,合理安排劳动岗位、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建立以劳动技能、劳动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公开公正的劳动考核评估体系,试行罪犯劳动低报酬制度,有效调动罪犯的劳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劳动在改造罪犯中的积极作用。
3、要健全社会帮教体系。要借助国家机关优势,整合社会积极力量,加大社会帮教力度,不断丰富大墙内外联合帮教形式,围绕婚姻财产关系、子女抚养、劳动争议等热点法律问题,有效开展困难罪犯救助活动、罪犯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工作,利用社会力量,以情化教,拓展“阳光暖心”渠道。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作用,定期排查存在未成年子女失学、家庭婚姻关系出现危机、长期无人探视等情况的服刑人员,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稳定其改造情绪,促使罪犯安心改造,早日新生。
4、要重视服刑人员权益维护工作。进一步重视服刑人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服刑人员自身在维护监狱安全、提高改造质量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强化狱内侦查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促进监狱安全。
(五)进一步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
1、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警工作作风,大力倡导实干之风、效能之风、创先争优之风、和谐之风,着力解决民警“庸、懒、散、慢、浮”、到岗不到位、到位不到心、工作纪律不严、警容风纪不整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扎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提高民警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2、要努力提高队伍素质。要扎实将提升队伍软实力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主线,推进队伍建设职业化,强化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从优待警、机制管警、从严治警、科学用警、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广大警察具备全面过硬的业务能力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监狱警察队伍。加快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充实和加强监区(分监区)基层警力,实行政策倾斜,提高政治经济待遇,真正实现“骨干沉淀”,努力形成分监区有“能手”,监区有“标兵”,监狱有专家的人才结构,不断激发队伍活力,让实干的人有舞台,让能干的人有平台,营造干事兴业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党委、支部建设水平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好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监狱工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要加强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立功创模活动,通过监狱网页、宣传栏、光荣榜,大力宣扬警察职工队伍身上的闪光点,注重宣传和推出先模典型人物,重用先进典型,坚持“有作为就有地位”的原则,给予各级先进、典型人物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
4、要建立创新成果激励机制。注重把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做群众工作有办法、做群众工作有成绩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群众工作干部队伍。
总之,监狱的性质决定了监狱的职能,监狱的职能决定了监狱的责任。监狱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部门,必须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眼前与长远的关系,安全稳定与教育改造的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对接社会、服务社会,努力在深化固有职能、拓展外延空间、丰富工作载体中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监狱工作再上台阶,为建设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