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春联送万家”实践活动体会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大学生参加“春联送万家”实践活动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XX年1月31日,响应平东社区的号召,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春联送万家”活动,带领本社区的初中、高中团员及部分大学生义工向本社区内的困难户送上贺年礼品并帮其贴上春联。

在出发之前,社区的工作人员就统一给我们这些义工和初中、高中团员进行礼仪教育,尤其强调我们要有礼貌,因为这次的服务对象是社区里的困难户,因此我们说话要特别小心,不能随便乱说而伤了别人的感情。随后我们来到服务对象的家里,先送上社区准备的贺年礼品,再动手帮忙贴春联。在门联背面涂上浆糊准备要粘的时候,我们可真的遇到难题了。上联是这幅还是那幅呢?是上联在左还是下联在左呢?

在场的义工中就我是大学生,其他的义工都是初中、高中的团员,他们说,过年贴春联的时候都是父母发号施令的,现在自己做主就不会了。当时,我不禁感叹,其实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很有必要的。幸好,高中三年学习的语文知识告诉我,门联最后一个字是三、四声调的是上联,反之,一、二声调的是下联,门联的顺序按照横幅的顺序来贴,如果横幅是由右到左念的,那么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经过我一番解释,在场的义工们都清楚了,开始贴门联了。

完成了所有贴春联的任务后,我们所有义工都感到很有自豪感,不仅是因为能够服务社区,而且也感到自己真正长大了,也可以服务自己的家庭了。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寒假“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


寒假“访万家”活动

实施家访,是教育学生的跟进,是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有效途径,更是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有效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驾齐驱,形成合力,学校教育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

为了对学生更好的了解,同时也是督促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了解学生假期的生活。我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家访。

我走访了6名同学的家庭,他们分别是方玲丹,张辉煌,彭磊,田礼畅,刘昌弦,李亚林。这一次活动使我在思想上对家访这一概念进行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思考,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家访中取得的成就:

第一,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

第二,家长老师互相信任。

第三,多棱角认识孩子。

第四,换个角度看家长。

二、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上中学后,希望也能这样。如果不能这样,会不会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

三、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第四,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象。

第五,本次家访之后,我更多反思自己当以来的工作。

总之:家访,让我更明确了对学生爱的方向;家访,让我懂得了怎么样去理解学生和关注学生;家访,也让我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家访,也更让我更多的了解社会,我会在假期期间坚持家访,更好的践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为师之道!

2013年1月20日

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课外访万家

葛晶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重要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它是联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保证学校“两条腿”平衡走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这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新的工作而言,孩子年龄很小,家长的期待就更高,家访就显的更为重要了。

家访下来,有几点小体会:感动之一:家长的热情家访期间,我们每到一个家庭,都能看见家长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我们都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和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虽然有的家长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交流中仿佛我们是知心朋友。为配合我们的家访,很多家长特意提早下班在家等候,甚至有的家长请假调休,在家等候我们老师去家访。虽然对每户家庭的家访只有半个小时左右,但很多家长提前准备等半天之久。家访中,我们对家庭具体在哪不熟悉,家长主动提出说我们老师到了附近就电话联系他们,然后来接我们。有些家长知道我们要去家访,还早早准备了饮料、水果等,虽然我们不吃不喝,但家长的热情温暖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家访的脚步更坚实。感动之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整个家访过程中,我发现家长不管是本身文化程度或高或低,不管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对孩子早期教育都比较重视。孩子小小年纪学画画的,学乐器的,学书法的,有的还参加了各种考级。虽然不是所有家访的学生都这样,但可以看出如今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

作为一名老师,作为一名家长,我深深地感动着。因为我知道,孩子每取得一点成绩,哪怕很微小,也是与家长无私的付出息息相关的。在被感动的同时,我顿觉得肩上的责任重大。幼儿正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家访,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显得非常重要,我们班级的徐景瑞同学不爱吃饭,邓嘉乐同学有些淘气,容易和同学发生小矛盾,曾雅雯同学在班级三个月以来表现优秀,成为了班级的小组长,小榜样。关于孩子的进步,孩子的表现,我们都一一细致的和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更好的配合好学校的工作。课外访万家,拉近了家长和老师的距离。

学期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学期课外访万家

最近一段时间,虽然课余生活的规律被打乱了,回家的时间推迟了,身体上感觉到很累,心理却踏实多了,快乐多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积极响应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开展的“,”活动,在紧张的课余,有幸与各位家长零距离接触,为今后的工作找准了努力方向。

一、精心准备早部署

常言到: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减少家访的盲目性,提高家访的实效性,必须事先精心准备。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家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潜心家访结硕果

家访路上,尽管有时道路泥泞,天色渐暗,但仍阻挡不住我们家访的脚步。在家访中,有家长端上了一杯浓浓的绿茶;有学生端出了树上新摘的橘子。在家访中,有家长问孩子厌学怎么办?有学生问总是记不住所学新知怎么办?还有家长问毕业后是否应该让孩子就读外校?在家访中,有家长对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给予了肯定;有家长对我校的师风交口称赞;有家长对我校的周边环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曾记得,为了让刘XX同学克服懒惰的坏习惯,我们两次登门,说服教育,给他陈述利弊,举例子,谈感受,终于让他在学习上变得勤奋起来。

不曾忘记,为了让王XX同学重拾信心,我们三上其门,他终于敢和我面对面地倾心交谈,最后树立了学习的信心,每天愉快的按时上学。

本次家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家长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也会心地笑了。

三、真心家访谱新篇

本次的课外访访家活动,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让我们倍受鼓舞。通过家访,加强了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让我深感:“访万家”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只要我们切切实实“访万家”,就一定会把这一件好事办实。

四、亲历家访感触多

1、良好的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渐渐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