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宝来事迹心得体会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高宝来事迹心得体会",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学习高宝来事迹心得体会:实现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需要每个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5月26日晨6时50分,西三环航天桥,海淀实验小学门前,数百学生、老师、民警悲痛地送别了海淀分局民警高宝来。

载着恩济庄派出所民警高宝来遗体的灵车缓缓驶过海淀区实验小学门前。学生们在路边打出了高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高警官我们永远怀念您的横幅,几百名小学生手捧白花,和数百名民警、老师、家长一起,向灵车行礼,为多年义务护送小学生上下学的老民警送行......

作为一名城管人,作为一名海淀实验小学学生的母亲,我亲眼目睹了这洒泪的一幕。四年来,我和孩子以及无数的学生和家长也一直享受着高宝来同志的服务。

自20xx年起,为了方便行人上班出行、孩子安全到校以及避免西三环辅路交通拥堵,海淀公安分局恩济庄派出所的老民警高宝来同志主动请缨,承担起实验小学门前交通疏导和服务学生上下学工作。老高每天六点半准时出现在校门口,雷打不动。因学校大门紧邻三环,早晚高峰车流量非常大。一些家长不放心孩子,将车停在门口,把孩子送进校门才走。如此加剧了三环辅路的拥堵,反而使得学校门口不安全,容易出现事故或纠纷。为了让家长们放心离开,老高开始义务接送孩子,从马路边到校门口,每天要穿梭几百次。有了他的服务,很多家长不必下车,费力的寻找停车位。老高总是主动打开车门,将孩子的书包物品接在手中,孩子跟着老高直接进入校园,既安全又方便。如此更是避免了家长之间因为抢路边车位或挪车而发生不必要的口角。将近五年,无论日晒雨淋,他从来没放过孩子们的鸽子。

身为家长,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途中,经常会见到老高同志忙碌的身影。记得一次,早晨大雨倾盆,自己开车送孩子上学。到校门口后,我正准备将车临时停靠,下车拿孩子的书包。还没有等我开车门打伞,老高同志已经一路小跑过来,撑着伞把后排车门拉开,并把孩子从后座接了出来。孩子下车后,他一把将沉重的书包从后坐拿下来,迅速帮孩子背好书包。然后一手给孩子撑伞,一手给我打了一个手势,说道:快走!这儿停会造成拥堵。孩子我送进门,别管了!。

老高娴熟的动作和真诚的服务让人顿觉温暖,省去我停车熄火、上下车、打伞一系列的麻烦,随即我说了一句谢谢高警官!。孩子在老高的护送下踏实的向学校走去。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得知,一次他从学校放学后,准备自己直接过马路到学校对面大厦里的培训班去补习。当时高宝来警官见有孩子过马路,就把两边行驶的车辆给拦停了,学生们前前后后十来人放心的大踏步过了马路。

然而,天总有不测风云。孩子们的保镖老高同志,于今年春节期间意外查出肺癌晚期。新学期开始,老高同志不见了,被派出所其他民警替代。得知他的病情后,校方立即组织学生、老师前去医院探望,并组织活动为老高同志积极捐赠医药费。从孩子的描述中得知,春节后的一次探望中,学生们在病房里见到老高同志时,他的嗓子已经沙哑的说不出话来,也不能自由的下地活动。老师和学生见到消瘦的高警官都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即便如此,他都强打精神,会对学生们说:放心吧,我肯定没问题!

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警察在悄无声息中给学生给家长服务了五年多,无论风吹雨打。他的坚守,为学生送去了安全,为家长节省了不计其数的时间,为喧闹的城市缓解了交通压力,而这仅仅是凭借他的坚持和热忱!

这样坚守岗位、不计回报、为百姓办实事的宝贵精神,值得学生们敬仰,值得同事们效仿,值得我们城管人学习和践行!

7秒钟,就能接一个孩子下车、进校门。别小看这一次次7秒钟,汇集起来,能让高峰时段校门前的拥堵缩短近30分钟。五年1825天,就是缩短912.5小时!

作为一名年近60岁即将退休的老民警,高宝来本可以选择一个清闲的岗位等待退休,本可以正常上下班享受单位的照顾。然而,他却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常年如一日的为人民服务,选择在酷暑高温、冰天雪地中为孩子们送去安全和快乐,为家长们送去放心和方便。这样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的宝来精神值得每一个城管队员学习借鉴,值得在城管系统内宣扬和传播!

如今,高宝来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岗位,但他的爱却永远铭刻在了学生和家长们的心里。为了让这份爱继续传承,海淀公安分局决定在海淀区实验小学门前设立高宝来岗,号召领导干部轮流替高宝来站岗。

希望作为兄弟单位的我们也能借鉴、推广并践行高宝来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这份大爱扩散、传递下去!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学习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莫振高事迹(一)

悲痛瞬间爆发,传遍媒体、网络、微信朋友圈,一天之内,整个都安县城的花圈便告售罄。15日早晨,数千人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以各种方式向他致敬。

当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很好奇,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校长呢?他的离世竟然让这么多人为他送行!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莫振高校长生前的先进事迹。通过浏览网页了解莫振高校长的事迹,我产生了许多思考。莫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的确,没有爱怎么可能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源泉。对这个“爱”的解读,我想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老师对学生们的爱。一名老师,当他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切切实实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更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个老师只有真真正正的爱他的学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倾尽毕生所学,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他更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另一个爱,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作为一项职业,它有它的职业要求,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因为他爱教育,其次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知识底蕴实施教育。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对莫老师事迹的学习,我们也客观的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也像莫老师一样,用爱来教育,但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作为年轻老师,我们有对教育的想法,对孩子们的期望。可是,对教育的耐心缺少了一点点。虽然有爱,但是爱的还没有莫老师那样的深刻。莫老师是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榜样,我们要学习莫老师那种用爱来教育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学习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二)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藏克家先生在纪念鲁讯的一首诗《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毛泽东同志也曾引用司马迁的话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直以来,我对这两句话的内涵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普通校长的离世,为何引起如此大震动?一个平凡的岗位,又为何引发央媒竞相关注?今天,当我读了长篇通讯--《广西数千人泪别校长爸爸》,一个高大、伟岸的形象跃然而上,一个心系学生,情系山区,倾其一生付出的好校长怎能不让人怀念?一个视学生如己出,像传说中的“愚公”一样,肩扛万斤重担,甘为人梯的“好师长”、“好父亲”又怎能让人不牵挂?30多年的教育生涯里,莫振高用辛勤、汗水诠释了教育工作者“传道、受业、解惑”的真谛,树立了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他更用责任和爱心铸就了一面“丰碑”,树立了一面鲜活的德育“旗帜”,永远镌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间。

翻开莫校长的一生,“责任”是其最为显着的“烙印”。莫校长工作点——都安瑶族自治县系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我国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这里“九分石头一分地”,自然环境恶劣,山里贫穷。“越是贫穷、越是落后,就越是要重视教育,要通过教育改变穷困学子的命运”。30多年的教育生涯里,莫振高一直坚持秉承这种信念,积极呼吁、来回奔走,四处“化缘”,先后向慈善机构、企业和爱心人士求助,共募集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1.8万多名贫困生圆梦。俗话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就难在能一辈子坚持做下去。莫振高用一生的坚持生动地解释了什么是“责任”,怎样来“担当”。

触及人们内心情愫的,在于莫校长有如山的“父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对于这个九尺男儿来说,他有着如山般的“父爱”,既温暖又厚重,既温情又细腻。冬日太阳升起,他催着大家晒棉被;学生被雨淋湿,他早已准备好姜糖水祛寒;临近高考,他叮嘱食堂每天早上给学生个鸡蛋。而即使在病重住院期间,他的心中还是学生,要求食堂为正在参加会考的高三学生免费煮汤圆……这些举动看似细小,微不足道,但是,举手投足间,一言一行中,见证着他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质;将心比心、以情换情,莫校长用心、用爱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尊敬和爱戴。

“斯人已去,精神长存”。莫校长的一生,让人怀念和赞许。我们在感动之余,还需反思,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躬行实践、接力传承,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的“莫振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定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学习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三)

缘于一次考试,我认识了都安高中的9位体育教师。我知道了莫振高校长,了解到他的事迹。

我首先了解到的是,都安高中建设了一个游泳池,将要面向学生开设游泳课,所以他们派出了所有体育教师参加了2015年首期游泳教练员的与考核。基于此,我对他们的莫校长的第一印象是远见卓识,敢于创先。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引领全体教师扎实地推进。

通过网络,我了解到莫振高校长更多的先进事迹。

莫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莫老师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正是现在的我所缺乏的。其实,随着时代发展,科学研究进步,知识网络是不断更新的,而知识应用体系的变化更是飞速前进,没有拓展学习的我已经能感觉到教学内容的陈旧提不起学习学习兴趣的现实。另外,教学对象的更新,学情的变化也让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建立在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用当下最新发生发展的客观存在来丰富教学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是如何的息息相关,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

莫校长用微薄工资托起300名贫困生的学习梦的事迹,让我感触最深刻。莫校长在履行着一句承诺:再穷不能穷教育。坚持再贫困也不能贫困学校,学校教育设备一定要跟得上国家发展水平的工作理念。爱生如子的莫校长,是多么地深爱着他的事业。

教人做人,教人为真,教人为实。莫校长给我们做了榜样。向莫校长致敬,向莫校长学习!

学习高德荣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高德荣事迹(一)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高德荣同志的先进,觉得高德荣同志以下几个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一、高尚品质和政治情怀。高德荣同志坚信共产主义,牢记党的宗旨,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高德荣老县长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高德荣同志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到不谋私利,克己奉公。一门心思为百姓谋利,扎实践行“为民”二字。不当县长好多年,老百姓仍亲切称他“老县长”。这一句老县长,是群众对他的信任,对他的认可。称他是的模范实践者,因为“老县长”主动放弃享受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把“办公室”搬到独龙江畔的田间、地头、施工现场、火塘边。他从带领群众种植草果起步,到现在草果、重楼、蜜蜂、独龙牛、独龙鸡、漆树、蔬菜等一批产业发展壮大,再到带领乡亲修公路帮助他们勤劳致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好的例证。他总会说“自己的私事再大也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大堆计划不如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偏远山区,脚踏实地,始终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一切为了独龙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作为毕生追求,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独龙江畔,为独龙族同胞的福祉尽心竭力。高德荣同志为我们树起了又一个示范的标杆,也为我们立起了又一面闪亮的镜子。

三、忠诚、为民、奉献的可贵精神。高德荣同志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带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少数民族政策,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对党忠诚,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我们要学习他爱党、爱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头脑,时刻把群众的疾苦记在心间,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四、踏实做人、务实担当的优秀品质。高德荣同志一句“官当得再大,如果自己的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起,别人照样会笑话你。我只想为独龙族群众发展进步多找点路子、多想点办法,让独龙族在小康路上永不掉队”,展示了共产党员务实、担当的优秀品质,我们要以高德荣同志为镜子、为标杆、为榜样,扪心自省,查找差距,见贤思齐,从思想深处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学习了高德荣同志的先进事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检查自己,找准差距,明确努力方向;笃行,就是向高德荣同志看齐,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作为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于工作实践各方面,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以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始终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为人民群众做更多的贡献。

学习高德荣事迹心得体会(二)

通过学习了高德荣同志先进事迹,给我们的触动很大,特别是在精神层面,当前,各种不良风气盛行,精神追求缺失,通过高德荣的先进事迹,给我们广大干部提供了看的见、实实在在的精神学习大餐。对基层干部而言,首先要清楚学习什么,其次是把高德荣精神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学习他信念坚定,他把:“带领独龙族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掉队、不落伍,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作为奋斗目标和人生梦想,透过高德荣,我们看到的是正确对待事业的态度、对老百姓深厚感情,是对为民服务的坚信不疑和身体力行的执着态度、精神追求。当前,信念缺失是导致有些官员贪欲横流、品行不端、权力腐败的致命毒药。高德荣给大家做出了榜样,基层干部要切实加强信念教育,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学习他事业心强。39年如一日,矢志不渝,长期坚守在每年大雪封山长达半年、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独龙江乡,全身心投入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攻坚行动中,被群众誉为“人民的好县长”。对比之下,少数党员干部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事业心,眼睛只盯着荣誉与利益,争名争利,揽功诿过,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儿子,把神圣的职责看做负担,这些人何以立身。作为基层干部,要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要恪尽职守、心无旁骛地把全部心思倾注于本职工作,把一切才智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学他责任心强。他常说:“戴着落后的帽子一点也不光彩,太难看了,不要总想着伸手要,要多想想如何放手干”。他敢做脊梁,敢于豁出去、顶上去。这是党的事业需要。作为基层干部必须要在位知责、失职知耻,切实做到“心中有责、眼中有活、脑中有法、手中有力、脚下有印”。学他作风朴实。高德荣同志为了独龙江发展四处奔忙,但是从来没有为自己伸手张口。“从严要求自己,严格管好家人,才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真心实意为亿群众办事情。”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学习高德荣同志朴实的作风,在工作中要自觉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朴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工作。

学习高德荣事迹心得体会(三)

高德荣是所有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他的先进事迹令人叹服。一个老县长,一个在独龙江畔“一钉”就是40年的“钉子官”,以爱党、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的赤子情怀,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边疆;他以“独龙族儿子”最质朴的群众观,干出了独一无二的大事、实事。

钉子精神放光芒。为了实现“修一条公路,打破与外界割裂的历史现状”和“发展一个产业,让独龙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两个梦想,他义无反顾为家乡建设奋战了40年,人生能有几个“40”年?但在老县长看来,只要敢想敢拼,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也没有淌不过去的独龙江;只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节,就是再苦再难再累,也会把有限的青春奉献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该以老县长为楷模,发扬“为官一任,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的精神,在乐于奉献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在苦中寻找到最大的乐趣。

赤子情怀赢民心。“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高德荣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不忘党恩,不忘民情,他用质朴的情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共产党人的精气神洒遍每一个角落,他时常提醒自己:“我不仅是独龙族的儿子,更是全国老百姓的儿子”,他也的确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炙热的爱民情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许。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心里装着人民,走好群众路线,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压低调子多深入群众,才能理解群众疾苦,倾听民生,才能为民办实事,好事;你办的实事越多,老百姓越信赖你,你越对老百姓关爱,老百姓越把你当成自家人,在老百姓心中的根扎得越深,越能蓄积奉献的力量。

名利观念显党性。一直以来,老县长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放着“高大上”的城市生活和令人羡慕的职位不要,偏偏跑到交通闭塞、教育落后的大山里来。如果没有淡薄名利、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就无法在这高与低,得与失中做出选择;“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如果没有担当务实之理念,又怎会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其实,只要党性意识强烈,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就能够一心为公、一心为民,踏实做人、务实做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就是群众路线的模范实践者,就是“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学习卢玉宝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卢玉宝先进事迹(一)

1月27日,在卢玉宝因工作劳累过度离世的第50天,为采写通讯《用生命释放正能量——追记兴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企业党工委书记卢玉宝同志》,记者曾深入兴和县采访。期间,看到的多是泪水,听到的多是哭述。

时隔一个月,2月27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兴和县采访时,看到的,更多的是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卢玉宝先进事迹的具体行动;听到的,更多的是党员干部化惋惜为力量,决心以卢玉宝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期党的好干部的肺腑之言。

40岁的人生太过短暂,然而卢玉宝却在他短短40年的生命历程中,用无限的正能量呵护亲人、温暖朋友,同时用无限的正能量作动力,为党的事业甘守清贫、发奋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习近平总书记曾把党的好干部标准概括为"三句话":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言简意赅的"三句话",是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回眸卢玉宝的人生,这"三要素"他全部拥有。

正因如此,2月11日,兴和县委作出决定:追授卢玉宝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同时决定,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卢玉宝同志学习活动。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优秀品质;学习他敢于担当、事不避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廉洁自律、甘守清贫的高尚情操。通过开展向卢玉宝同志学习活动,努力在全县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并让越来越多的卢玉宝式好干部不断涌现。

一位优秀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个标杆。

学习卢玉宝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城镇社区和谐与否,已与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如此认识,2014年,乌兰察布的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兴和县也不例外。

全市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兴和县委、政府立即召开专门会议,决定从并不宽裕的财政挤出4000万元,对全县8个300平米以下的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改扩建。这其中,兴昌社区、马桥社区、幸福社区为重点改造社区。

一向有困难冲在前、有工作干在前的卢玉宝主动请缨,全面承担起了三个重点社区的改造工作。从此,他以"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双重身份,开始了在社区阵地建设主战场的"摸爬滚打".

规划设计、室内装修是做好社区阵地建设工作的关键。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类似工作的卢玉宝不禁开始犯怵。但在工作中从不认输的他,硬是凭着一股求胜的心劲儿,和他的团队一起,用创新与努力的叠加,最终把这两项工作做到了近乎完美。然而,透过这近乎"完美"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卢玉宝超乎寻常的付出。

为了让每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大厅、书画室、棋牌室、健身房、排练厅、日间照料室、阅览室、大讲堂等专项功能室布居更合理、特色更鲜明、装饰更温馨,卢玉宝请教了多位行家里手,制定了多个实施方案,召开了多次协调会议。期间,画图纸、跑材料,包括卸货他都亲自"上手".

"能少花一块,决不多掏一毛",这是卢玉宝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不变遵循。兴昌社区在打造"邻里点击、亲情连接、知识冲浪、爱心绎站、就业导航"5个功能室时,按照原计划,室内装饰美化需要经费约5000元,为了尽可能节省用钱,卢玉宝决定变"实体店购材"为"网上购材",材料到货后,他和年轻的同事们一起,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装扮,结果,5个功能区只花了不到700元,就变得"容姿"漂亮、温馨如家。

为了省钱,卢玉宝还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和供货商讨价还价;为了省钱,卢玉宝和他的工作团队时常成为现场的装卸工,桌椅来了卸桌椅,玻璃来了卸玻璃,台面来了卸台面,图书来了搬图书……每天一身土、一头汗的卢玉宝,开始竟被不知情的社区"下夜"大爷认作打工的人。

在社区打造期间,每一个和卢玉宝共事的工作人员都不得不为他超乎寻常的认真劲儿所叹服:桌椅的颜色他要"挑"到最称心,所有"物件"的摆放都要最合理,甚至于一个已经挂好的LED显示屏,他觉得再抬高1厘米可能感观会更舒服,他也一定要取下来重新再挂。同事们半开玩笑地说,玉宝打造这三个社区,比打造自己的家尽心百倍。

有付出定会有回报。

如今的兴昌、马桥、幸福三个社区,按照"一居一品"的要求,不仅规划设计有书画室、棋牌室、健身房、排练厅、日间照料室、阅览室、大讲堂等专项功能室,同时还侧重不同的社会群体,专门为流动人口、空巢老人、待业人员、在职党员精心打造了"流动人口之家""老年大学""就业指导站""在职党员报道站"等专题功能区。

采访中,常来社区活动的居民拉着记者的手动情地说:"玉宝牵头为我们打造的这几个社区,不仅方便了我们平常办事,也让我们学习、娱乐有了好去处,我们还没来得及当面谢他,他咋就走了呢……闲下来想起他,你知道我们的心里有多难过吗?"

居民们还告诉记者,生前,玉宝只要下班不是太晚,总要抽时间到他负责打造的社区里转一转、看一看。看看居民们还有啥要求?问问工作人员还需要啥帮助?如今因为缺了玉宝的经常"到访",社区内明显多了几分清冷,更平添了几分伤感。

好在居民们偶而抬头时,兴昌社区那高悬的"中国结"、马桥社区那高挂的"红灯笼"、幸福社区那吉祥的"福字结",似乎显得分外火红。因为他们知晓:这些由玉宝精心设计并亲自为三个社区挂起的饰品,今天之所以红得透亮、红得耀眼,是因为融入了卢部长太多的努力;积淀了卢部长太多的心血;同时也寄托了卢部长对社区太浓的挚爱……

"珍惜拥有,用努力赢得未来"

学习卢玉宝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三)

"人生的每一天都是一个篇章,都会有不同的发生,我要努力把每一篇章都书写精彩,让每一个故事都释放正能量".在卢玉宝的生前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

卢玉宝,作为组工干部的优秀代表,在组织工作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不平凡业绩,他模范践行了"三严三实"的要求,生动诠释了好干部的标准。虽然他永远离开了我们,却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卢玉宝精神"教育我们:对待工作要艰苦奋斗,对待问题要迎难而上。要顾好大局、履好职责、严守纪律,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使命意识,强化理想信念,在爱岗敬业的氛围中实现人生价值。

"卢玉宝精神"指导我们: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作为组工干部,我们应以卢玉宝同志为标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道德规范严一严、把责任使命实一实,树立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学习卢玉宝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四)

卢玉宝同志心系群众,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他两袖清风,严格管理身边人,不为家人谋私利,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一致好评和群众的认可。阿右旗组工干部学习了卢玉宝的先进事迹后,深受感触,既被他的先进事迹所打动,也为党和国家失去这样一位好干部而深感惋惜。

学习卢玉宝同志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卢玉宝同志总是忘我工作。组织部门不仅要在组工干部中间培养这种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品质,更要结合对各级各类党员领导干部和人才的工作,加强干部、人才的奉献精神,大力弘扬"5+2"和"白+黑"的工作模式。

学习卢玉宝同志脚踏实地、勤政务实的作风。对于群众反映的困难,卢玉宝同志第一时间下到基层,走遍相关村组调研,回城后立即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组织部门要结合各类培训,在党员干部中筑牢"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就要勤下基层,多谈心,细致调研"的思想,培养广大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勤政务实的工作风格。

学习卢玉宝同志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品质。在社区打造期间,每一个和卢玉宝共事的工作人员都不得不为他超乎寻常的认真劲儿所叹服:桌椅的颜色他要"挑"到最称心,所有"物件"的摆放都要最合理,甚至一个已经挂好的LED显示屏,他觉得再抬高1厘米可能感观更好,也一定要取下来重新再挂。同事们半开玩笑地说,玉宝打造这三个社区,比打造自己的家还要尽心。

如今,虽然卢玉宝同志走了,但他留给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财富还在熠熠生辉。

莫振高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近日,通过对莫振高老师先进事迹及文章的学习,其中最令我受触动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思考。

一句多么朴实的话,但是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的确,没有爱怎么可能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源泉。对这个爱的解读,我想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老师对学生们的爱。一名老师,当他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切切实实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更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个老师只有真真正正的爱他的学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倾尽毕生所学,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他更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另一个爱,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作为一项职业,它有它的职业要求,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因为他爱教育,其次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知识底蕴实施教育。

30余来,莫振高用自己微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元人民币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称为化缘校长。而他自己,一双拖鞋整整穿了七年,办公室的木凳子也整整坐了十多年,一辆破旧的24英寸自行车也伴随了他多年,学生请他吃饭,他让学生将餐费拿出来资助贫困学生。工作以来,始终坚持授课,学校没有心理老师时,主动进修并承担起心理辅导和教学任务,刮风下雨、逢年过节,总少不了这位可敬师者对同学们的关心慰问。

一个普通的师者,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他只是用身体力行书写着对学生无限的爱,有教育工作无限的责任。教育家的称号他当之无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作为一名教师,莫振高做到了。作为同行的我们,虽然面对的学生类别不一样,但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该努力做到的。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面对着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90后们,我们要有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襟去真正关心和帮助年青的大学生们,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尽好教育责任,做好思想引领,努力将同学们培养为国家所需的栋梁之才,无愧于社会的期望和时代的重托。学习他的事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动,更应该将他那种爱岗敬业、心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用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上来,工作中,以积极的言论教育学生,以高尚的行为引导学生,以无私的爱包容学生,为办好社会主义高校甘当铺路石,为学生发展甘做人梯,努力将学生工作做好、做事,为推动高校育人事业努力。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对莫老师事迹的学习,我们也客观的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也像莫老师一样,用爱来教育,但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作为年轻老师,我们有对教育的想法,对孩子们的期望。可是,对教育的耐心缺少了一点点。虽然有爱,但是爱的还没有莫老师那样的深刻。莫老师是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榜样,我们要学习莫老师那种用爱来教育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篇二】

今天学习了优秀教师莫振高校长的先进事迹,他那只为教育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工作中,莫振高积极进取,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诠释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也是一名教师,尽管我们的教育环境迥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共享同一种精神、同一种信念、同一种态度和同一种操守,那就是、奉献、钻研和甘做人梯。在以后的教育职业生涯中,我将在先进教师先进事迹启迪和鼓舞下,树立正确荣辱观,努力增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的教师使命感,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心。为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端正态度

一要端正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能不能上一堂好课,能不能让课堂呈现出更多的亮点,教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次要的,个人的教学能力再强,水平再高,缺少一个端正的教学态度,课堂也是很难出彩的。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把教学作为艺术来研究,才有可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让课堂亮点不断闪现。不枉教师的光荣使命。

二、练好基本功

要教给孩子一滴水那么多知识,教师就要具有涛涛流不尽的泉水那么多的知识。所以,白天,我们不仅在学校上课,批改作业,处理一些班务,搞教研活动,还要抓紧业余时间外出听课学习,晚上回家还得备课,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等,当别人在与家人聊天,朋友聚会,吃喝娱乐,享受工作之余的悠闲的时候,我们还在为明天的的上课做准备,还在为某个学生的个体行为伤脑筋,还在为写一篇论文而冥思苦想。是呀,可当我们看到学生的一丁点进步时,有家长向我们道谢时,自己课堂教学闪现出一丁点火花时,工作得到同事、领导的肯定时,那种兴奋与激动是难以言表的。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人的一生虽然漫长,可记忆力和精力最黄金的时期却是有限的,现在的我倍感岁月的不饶人,眼看人生的黄金时间匆匆从脚下流过,如果还不努力学习,不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积淀下一些经验的话,可能确实就要来不及了,所以,我想:现在辛苦点,累点,虽然会失去一些娱乐时间,但我会得到一笔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解惑授业的经验。天道酬勤,我相信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哪怕一颗青涩的小果,我也要为之努力奋斗,心里也觉得很甜。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们要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象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了祖国的明天,甘愿做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学习莫振高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通过对莫振高老师的师事迹的学习,其中莫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们,让我们产生了很多的思考。莫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多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的确,没有爱怎么可能会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源泉。对这个爱 的解读,我想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老师对学生们的爱。一名老师,当他真的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那么他对孩子的期望也是切切实实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更是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个老师只有真真正正的爱他的学生,他才会不遗余力的倾尽毕生所学,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为,他更希望他的学生,他的孩子们有真正的学问,掌握真正的本领,而不是那些似懂非懂的理论。另一个爱,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育作为一项职业,它有它的职业要求,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因为他爱教育,其次是因为他有很好的知识底蕴实施教育。

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对莫老师事迹的学习,我们也客观的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也像莫老师一样,用爱来教育,但是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对教育的想法,对孩子们的期望。可是,对教育的耐心缺少了一点点。虽然有爱,但是爱的还没有莫老师那样的深刻。莫老师是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榜样,我们要学习莫老师那种用爱来教育的精神,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篇二】

阅读了莫振高的先进事迹,我被他用微薄工资托起300名贫困生的学习梦的事迹与学生以自家创造的财富青菜感谢师恩的片断感动着,但对我影响较大,让我觉得必须学习的却是莫老师坚持再贫困也不能贫困学校,学校教育设备一定要跟得上国家发展水平的工作理念。

莫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虽然生活在大山里,但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我们培养的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莫老师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正是现在的我所缺乏的。特别是在带了一轮完整的高中之后,我连续三年都执教高一,有时候觉得内容都很熟悉了,课本都倒背如流了,备课什么的已经没有必要了。其实,随着时代发展,科学研究进步,知识网络是不断更新的,而知识应用体系的变化更是飞速前进,没有拓展学习的我已经能感觉到教学内容的陈旧提不起学习学习兴趣的现实。另外,教学对象的更新,学情的变化也让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建立在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用当下最新发生发展的客观存在来丰富教学内容,才是好的教学,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是如何的息息相关,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

莫老师教会我,我亦师亦生,我不能死教书,教死书,必须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让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科研教学,坚持教研相长,才是提高教学教育水平的硬道理,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基本功。

莫老师精神永存。

【篇三】

莫振高,是广西都安高中校长,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被孩子们唤作校长爸爸。他将毕生的精力投身所热爱的教育事业,把全部的激情和满腔的爱奉献给学生,心怀大爱、诲人不倦,用58年的岁月,彰显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光辉精神,诠释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每位基层干部都应该见贤思齐,向他学习。

学习他爱生如子、爱民如亲的博大情怀。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宝是人之常情,把全校的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却需要胸怀大爱。一声声校长爸爸,道出了莫振高在学生心目中无可替代的位置。校长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基层干部服务的对象是群众、百姓。对象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相同的。一位好的基层干部就应该将群众视为自己的亲人,像对待家人、亲人、朋友一样为民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放在心里挂念着、惦记着。

学习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基层工作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起早贪黑、摸爬滚打、废寝忘食、奋力拼搏是基层工作的常态。莫振高火一样的教育热情,爱生如子的博爱胸怀,使他始终手执教鞭、站在讲台,始终和最爱的学生在一起。工作岗位有不同,勤政务实的工作态度应该相同。基层干部就是要有铁一样的坚定信念,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矢志不渝、鞠躬尽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学习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能力魄力。创新是做好基层工作的核心,是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源动力。莫振高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艺超群且精益求精,授课深受学生欢迎,20多届40多个高中毕业班,班班教学成绩突出,连续23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创新永无止境。基层干部打从参加工作起就应该立下一个志愿,刻苦钻研,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冲破旧有藩篱、打破固有框框推陈出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干出一番事业,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

学习他长抓不懈、久久为功的干劲韧劲。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莫振高连续39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考上大学,先后多方化缘筹集善款3000多万元资助1.8万名贫困生圆梦大学。绢绢细水长流不息汇成大海。基层干部干工作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用非凡的毅力,凭一股子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长抓不懈、久久为功。只要坚持每天为群众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持之以恒,不懈怠、不折腾,群众就会为你点赞,百姓就会为你叫好。

学习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思想境界。淡泊名利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志存高远是一种远大的志向。莫振高多次婉拒上级推荐、外地聘请。他心中,思的是教育这方神圣的净土,念的是关乎国家百年大计的基础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贫穷县每走出一名大学生,就意味着多一份改变贫穷家乡面貌,建设繁荣昌盛祖国的力量。人才蔚起国运兴。基层干部就是要拥有淡泊的心态、宁静高远的志向,脚踏实地、甘于清贫、廉洁自律,用实际行动、用爱与责任铸就丰碑。

学习高庆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高庆国先进事迹(一)

高庆国,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67年9月8日出生,1990年8月参加工作,2000年8月通过公选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历任富锦市政府副市长,富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同江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等职。2016年5月30日,高庆国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48周岁。

参加工作26年来,高庆国同志始终忠诚党的事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有限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倾注在这片他挚爱的黑土地。无论是在基层一线,还是身处领导岗位,他始终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特别是在富锦市和同江市担任领导职务以来,他参与指导了富锦现代农业的跨越发展,组织实施了富锦旧城改造的攻坚之战,承受经历了同江抗洪的生死考验,在分管和负责的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身上,集中展现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执着与担当、无私与奉献、善良与真诚、正义与坚守。高庆国同志是我市党员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全市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为深入学习宣传高庆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广泛开展向高庆国同志学习活动。

向高庆国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高庆国同志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只要是党需要,他都义无反顾地去承担、去完成。在确诊为肝癌晚期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从未停止过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牵挂的是总书记即将视察的八岔乡赫哲新村建设,牵挂的是少数民族脱贫奔小康,牵挂的是同江铁路大桥的进展;即便组织曾酝酿晋升他到更重要的岗位上任职,他也考虑事业发展和身体因素主动放弃。我们学习高庆国同志,就要像他那样不为名利,把崇高信仰作为强大精神支柱,把个人的生命价值与党的事业发展高度融合在一起,在思想深处与党同心同向,对党的理想和目标充满信心,让对党绝对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向高庆国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勤于学习、知行合一的求实态度。高庆国同志一生都在不间断地学习,既向书本学习,也向实践学习。他学习能力突出,业务精湛,经历丰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能从不熟悉到熟悉,很快成为行家里手,处理各种疑难复杂问题都能从容应对。我们学习高庆国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与工作的习惯,干一行,专一行,并注重从正在做的事情和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把学习了解国内外形势同分析本地本部门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委精神同推动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同推动本地本部门改革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向高庆国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直面矛盾、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高庆国同志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遇事不推诿,工作不畏难。无论是面对拆迁治违时的威胁恐吓,还是面对土地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无论是面对信访工作的棘手难题,还是面对同江抗洪的生死考验,他都毫不退缩,冲锋在前,处理果断。我们学习高庆国同志,就要像他那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自觉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在重大挑战面前,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激情,以舍我其谁的气概,以敢当敢为的精神,以善做善成的本领,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向高庆国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清正廉洁、一尘不染的职业操守。高庆国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身处领导岗位,拥有较大的权力,但他从不以权谋私,从不搞团团伙伙,从不搞利益交换,切实做到不法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有的开发商给他送钱他一概拒绝;有人拿他的生命相威胁,他从不惧怕;亲属想利用他的职务影响办事,他坚决不允许。在奉公与徇私的天平上,他从未向自己倾斜。我们学习高庆国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清清白白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时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守住底线,坚守清正廉洁这一立身做人的生命线,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不为骄奢之事,不羡富贵之气,不助攀比之风,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向高庆国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热情为民、服务百姓的公仆情怀。高庆国同志从基层起步,农民家庭出身的背景,让他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他对待普通群众总像自己亲人一般。他提议为收入微薄的环卫工人涨工资、为欠薪农民工讨要工钱、为鳏寡孤独的职工家属解决生活困难。在他的职责范围内能解决的一定解决好;一时解决不了的,他自掏腰包帮助群众渡难关,他对人民群众倾注了满腔真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宗旨。我们学习高庆国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情感所系、职责所在、事业所求,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积极回应群众的普遍关切,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党组)、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高庆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龙江的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做好本职工作和完成当前任务结合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迅速在全市上下掀起向高庆国同志学习的热潮。要通过事迹宣传、座谈讨论、报告会等多种方式,用高庆国同志的高尚精神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上下要以高庆国同志为榜样,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奋力开创佳木斯全面振兴发展的新局面!

学习高庆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二)

记者在桦南采访高庆国的同学同事时,每时每刻都被高庆国的事迹所感动着,泪水时不时地涌出眼底。随着采访的一步步深入,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党的好干部形象,让人仰视、令人肃然起敬,让人们从心底感受到,虽然高庆国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生命无时无刻不在奉献中延续。

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记载

在对高庆国高中同学、桦南县国税局人事教育科科长赵伟采访中,记者看到了赵伟在6月2日写下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转发至朋友圈,令同学们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赵伟说,后来改了几稿,但这是初稿,它看起来不像诗,但最能反映当时自己的心情。也真的希望高庆国只是沉沉睡去,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那一年那一月

——仅以此文字送给我病逝的同学

那一年那一月相逢在青葱的校园,清秀的脸上一副近视镜,一身洗得发白的蓝,挺直的脊梁昭示你的刚毅,瘦弱的肩膀承载着全家人的期盼。

那一年那一月街头转角的咖啡馆,你轻轻搅动着一杯卡布奇诺,苦涩的味道刺激着味蕾,氤氲的气息提示着我们已经奋斗了十八年。唏嘘感叹中聆听着怀旧的老歌,有着共同经历的我们已经步入沧桑的中年。

拓展阅读:学习高庆国事迹

我想,我见过你

——致高庆国

你像是大树,

繁茂的枝叶里记载着对学习的热忱;

你像是高山,

耸立的脊梁上写满了对工作的热情;

你像是大海,

宽广的胸怀里拥抱着对人民的热爱;

你像是天空,

明媚的阳光中拥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我想,我见过你,

在2013年的洪水里,

你脚踩洪波激起千层浪,

你头顶雷电力顶万点雨,

重重难关不畏惧,

勇敢的站在危险的最前端。

我想,我见过你,

在困难重重的工作里,

你有发不完的光和热,

你有用不尽的精和力,

心里永远装着人民,却始终没有自己……

但是人民却会

把你深深的怀念思念想念,

有的人活着,

但他已经死了,

而你死了,

却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 宣教科副科长 卢虹旭)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