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光辉的旗帜》有感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每当观看或者阅读后,老师一般都要求我们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比较多地倾向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会,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光辉的旗帜》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今天我读了《光辉的旗帜》这本书心中感慨万千,脑子里时常浮现出雷锋、毛泽东、黄继光、邓稼先、袁隆平……这一个个让人肃然起敬,而且闪烁着金色光辉的名字。

本文主要由雏鹰行动队带领我们参观各个红色革命根据地,沿着红军走过的地方重新走一走,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为中华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在第一课《红船杨帆波浪宽》中,老党员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国际歌》,等唱完《国际歌》,83岁的老党员吴能感慨万千地说:“每次看到党旗我都很激动,因为是战友们的鲜血染红了它。我们党在南湖诞生后历经坎坷,红船精神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很重要。只有把这种崇高理想、奋斗精神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出无限的活力!”这是一个平凡的党员说出来一段平凡的话,但却包含了这位党员爷爷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大家应该知道邱少云的故事,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的行踪,也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和整个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忍着剧痛,咬紧牙关,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部队攻占了391高地后,战友们都说邱少云没死,他已经在热火中重生。这充分体现了邱少云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他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这只是抗美援朝中的一个小的坚强的缩影,但他们只有两个目的:为了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这是我们在二、三年级学过的一首小诗,这首诗赞扬了那些有雷锋精神的人。在抚顺评选“百姓雷锋”中就有30多位,如果把全中国所有城市里的活雷锋全部加起来,一定有很多很多!因此只要从献出一点爱,和谐之花将开满中国!

中国共产党历经90年,饱经风霜。90年走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战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写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拓创新,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开创了恒古未有的宏图伟业;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让世界人惊叹中华巨变……我们凝望远方,心中坚信,跟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可以吧中国建设的更加繁荣。

青春少年的我们从小就应该好好学习,从我们自身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和高尚品德,努力的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优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读木偶的森林有感


读到,独道

——读《木偶的森林》有感

成都高新实验小学五年级五班 袁嘉蔚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书,帮助我们成长,如果没有书,我们的童年将失去一份乐趣。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温馨感人的书,《木偶的森林》。

这本书主要叙述了木偶人罗里因为人类肆意砍伐树木而失去了自己美丽的家园。罗里亲眼目睹了动物们通通离去,一棵棵参天大树倒地,森林里生灵涂炭的样子。原本宽容纯洁的心被黑暗所掩埋,被仇恨所蒙蔽。罗里带着一颗复仇的心来到城市,它施展法术让“大惊小怪”马戏团里所有的动物都被法术束缚,任凭罗里处置。满怀报复心的罗里用法术控制着动物,希望让它们把人类赶出地球。但有一天,罗里遇到了几位朋友:可爱的小熊白黑黑,善良的兔子阿德,心灵手巧的阿灿姑娘。它们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打动着罗里,让它慢慢走出阴影,面向阳光。终于有一天,大森林又重建了,罗里听到这个消息时,黑暗的心灵又燃起了希望之光,朋友们也用自己真诚的友谊和爱融化了罗里心中的坚冰,罗里也原谅了人类,与人类冰释前嫌,重归于好,自己也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可爱的大森林。

在这本感人肺腑的书里,作者用一排排优美感人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纯真的友谊,感受到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关怀与爱;也从我们的内心深处唤起了的重要性,明白了环境污染的后果。虽然它只是个虚构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想想现在,人们因为利益而大量的捕杀动物导致最后灭绝;因为金钱而无情的开发森林资源导致灾难降临。自然的不平衡,引来的只会是一场接一场的地质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等等。为了我们将来能更好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当保护好身边的树木,保护好大自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许多,这本书让我成长,我以后也要多读书,读好书,收获更多东西。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


冬日洋洋,坐在草木依然葱郁的阳台上,读书是一种心旷神怡的享受。1988年《大国的兴衰》在中国初版时,仰仗她的大名,粗略地游览过,近来清闲,再读此书xx年的再版本,结合这二三十年世界的巨大变迁,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有些心得体会。
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结合我们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唐、清二朝是多么的强盛,疆土是多么辽阔,几乎是世界的中心。由于内部战争闭关自守,经济和科技的落后,慢慢丧失这种大国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曾几何时,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侵略者的乐园,更有近代日本的入侵,祖国山河,受到惨无人道的践踏和欺侮,惨痛的经历和教训,让我们的民族,懂得了什么是耻辱。
读这本书,我得承认,这本书的名字给我带来的思考和她的内容更多。成长在中国,很容易被“大国的兴衰”这样的题目所吸引。因为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和深刻的焦虑之中。我们国家处在向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最后阶段,我们仍然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要克服中国在世界上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形象仍需要更多艰苦卓越的努力。特别是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国家的强盛,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业务。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要我们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认准一个目标,这种巨大的正能量,就会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利益,冬天更感太阳的温暖。我们每个人都更希望国家的强大。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一片热土上,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我们自己,努力工作。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前段时间,我在总站领导赠送的书籍里面,看到一本《幸福的方法》,出版方称这是我们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推荐的“幸福书”,大家也知道现在省里和市里都有“建设幸福广东”的“建设幸福xx”的发展口号。认真阅读这本书之后,其中的一些观点论述和旁证故事,让我觉得和我们的工作生活颇有相通之处,印象比较深的有几点:
幸福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有目标
书中开篇就有这样一个故事:1996年,作者在刚刚获得种族解放胜利不久的南非,新任政府官员告诉他,在对抗种族隔离的运动中,他们有着极为清晰的使命感,虽然当时的生活很艰难甚至危险,却因充满挑战而令人兴奋。当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时,南非人民庆祝了好几个月。当狂欢慢慢消退,许多曾为破除种族隔离制度而奋不顾身的人,开始感到厌倦、空虚,甚至沮丧。当然,没有人愿意回到从前,但在全力全力投入的伟大事业告一段落之后,他们确实感到了无所适从。其中一些人尝试着去找寻新的生活意义,包括家庭生活、社会责任、工作或是个人爱好方面,但也有一些人,即使在多年后还是无法找到生活的新方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一旦失去目标,就很难获得幸福感。
幸福的差异在于“想”或“不得不”
这个道理很简单,当我们每天所做的事都是自己所想的,那就很容易获得幸福感。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是“不得不”而为之,那就怎样都不会有幸福感。我身边有个事例:我们368线有个老乘务员,年纪不大,却在公司工作了将近十年。在所有的乘务员里面,她每个月的营收额总是排名第一的。因为她每到一些人多的站点,都会站到车门喊客。有时还会下车帮乘客提行李,扶老人上车,这样可以让车尽快完成上下客出站。她也经常帮助乘客解决困难,[莲山 课~件]前不久就因为帮一名女乘客从小偷手中夺回被盗的手机,被南方都市报专门配漫画“陈姐威武”报道。她的工作强度,明显比其他乘务员要高很多,很多人也不理解。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想她是幸福的。因为这十年来,她始终认为这些事情就是她想做的,而不是被迫的。
幸福不仅是快乐,也包括艰难险阻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有切身体会。前不久我遭遇了一场车祸,可以说是万幸之中留得性命吧。那么在住院休养的时候,无论是深夜静思,还是与家人朋友聊天,我都有一种强烈的幸运和幸福感。那段时间自己想得最多的是:活着就是幸福!同时我也感觉到,因为平时的工作还有自己的思维,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很多忽略的地方。比如有多久没跟以前的知心好友联系了,又有多久没陪父母吃一顿饭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还有几件没实现?因此看来,当我们在面对或者克服困难、挫折甚至是危险的时候,才可能真正体会到: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平凡也是福。
只有愉悦了自己,才能够幸福他人
这本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相信大家都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当我们听到受帮助者对自己说一声真诚的谢谢时,我想每个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而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讲,我们的工作本质就是服务。营运一线直接面对乘客,如果自己满怀委屈不情愿,乘客就不可能获得好的服务而感到幸福。管理岗位也要为一线员工服务,心态不正言行不当影响司乘人员情绪,更加会造成不幸福因素的扩散。因论,无论是在工作、生活或是学习中,如果能把“不得不”的情绪转化成“我想做”的意愿,就会达到愉悦自己、幸福他人的“蝴蝶效应”。
正如书后最后一章的引题:一根蜡烛可以点燃一千根蜡烛,而它的生命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幸福是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弱的。
愿大家都能在奋斗、克难、分享中找到幸福的方法。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