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西方社会学发展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恰当理解这150余年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粗略地划分成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这三大发展阶段上的演化逻辑及各阶段之间的传承流变都具有内在联系。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分化(分歧、分裂)与整合(统合、综合)两种态势交互更替的演变模式。
西方的社会学理论是植根于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之中的。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1)经典依然处于核心地位;(2)宏观与微观的理论整合;(3)社会理论与历史的融合;(4)全球化成为重要理论议题;(5)社会理论中心的转移;(6)后现代思潮的冲击;(7)社会建构主义的勃兴;(8)女性主义的挑战;(9)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10)将身体带入社会学理论。文章的最后部分讨论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对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的意义。
自社会学创立以来,西方社会学家就试图以不同的理论视角去观察社会。孔德、斯宾塞这两位早期的社会学创立者持论迥异,三圣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理论立场相差甚远。在帕森斯之后,社会学更是流派纷呈,成为一门多范式的学科。国内学者对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介绍多数以社会学家个人的思想体系或者各个理论流派为主,缺乏对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的整体认识。笔者曾试图厘清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并总结出六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但近年来若干新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尤其是社会建构主义、女性主义、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全球化与身体纬度的引人。
从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来看,有三点值得注意并可能对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具有启示意义:第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一直没有全然背弃其理论传统与思想渊源,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扬弃。第二,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是在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完成的。以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为核心的经典社会学理论是兴起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资本主义的兴起导致社会秩序的改变,有必要提出新的理论架构进行解释。以多元化发展、理论趋于整合为特点的当代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土壤是西方社会进人后工业社会,对现代性的反思、社会的多元化与复杂化推动了社会学的理论创新。第三,社会学理论的切入点不断扩展,身体、时间与空间等以前没有被关注的纬度都逐步进人社会学的理论视野,从而增加社会学视角的立体感。
实际上,中国的社会学家亦正在见证中国社会变迁最为急剧的一个时期,这一宏观背景为建立基于中国社会的社会
查看更多>>>02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一)
罗素的这本书中某些话而引发了我的一些看法,他说如果我们是哲学的陌生人,我们无异于那些囚犯。我们看到的只是些影子,事务的表象而已。一旦我们成为了哲学家,我们就在理智与真理的一陽一光下去看外界的事物,这才是真实。
苏格拉底则认为人类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但其实他并不认为知识是高不可攀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正是我们必须去追求知识。所以他之所以认为我们一无所知是告诫我们不要以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面对自然我们要学会谦逊。他还认为为了达到善,我们必须有知识,因此知识即善。因此罗素说,善与知识的联系是始终贯串于希腊思想的一个标志。
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所以我觉得无论谁发现了新大一陆的智慧都应该告诉其他人知道,因为这些知识的智慧是好的。
一个思维健全的人都会热一爱一知识,我们都要这样来认同。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知识既是智慧。而能得到智慧的唯一道路是抓住事物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应该热一爱一哲学。读了这本书,让我得到了很多的智慧,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二)
此书的作者是一位相当伟大的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在【西方的智慧】问世之前,罗素写过一本大部头的哲学名著【西方哲学史】,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样的鸿篇巨著读起来是艰难的,
罗素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通俗化,就诞生了【西方的智慧】。与其它哲学史不同,【西方的智慧】更着眼于阐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前因后果,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黑格尔、马克思这一系列伟人无疑是西方哲学的亮点,应当成为关注的焦点,但同样应当注意的是,这些人的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走得更高的。没有黑暗时代的经院哲学,可能就不会有作为西方哲学里程碑的休谟,没有休谟就不会产生康德,没有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无从说起,没有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马克思就不可能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罗素非常清楚地阐明了这种历史的顺承关系,使人看到的西方哲学不仅仅是一个个亮点,而是一条延绵的长河。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历史的来龙去脉阐述得非常清楚,读者心中不会是孤零零的哲学史,而是一幅有环境有背景的哲学发展的长卷。他花了相当的篇幅来阐述在科学与经济领域的发展,但侧重方向并不是科学与经济发展本身,而是着眼于成就背后的思想以及对哲学的
查看更多>>>03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范文1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西方的智慧》这本书,这本书回顾了西方的一些发展历程。我看完之后,有所体会。
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犹如一把精神火炬,能把光亮传到心灵最黑暗的地方,能使弱者成为勇士,能使强者满怀仁爱之心,从而让世界充满了温暖。精神是不朽的,正如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重温整个人类的思想历程一样,思想的圣火一代代的传递,终于得来今天的思想盛宴。
我正享受着人类思想的大餐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蒙昧走向智慧。尽管今天仍有诸多问题如贫困、战争、发展、环境、人口等困扰着我们。然而,我们终将找到答案。也正是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漫步人类的思想之路。
我们可以不再经历身体上的磨难,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洗礼!!
历史上诸位大师的智慧结晶是一条从历史通向未来的心路!心路是人类最宽阔的路,需要每一个人去修缮它,否则个人的生活就会被孤立。
于《西方的智慧》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范文2
罗素的这本书中某些话而引发了我的一些看法,他说如果我们是哲学的陌生人,我们无异于那些囚犯。我们看到的只是些影子,事务的表象而已。一旦我们成为了哲学家,我们就在理智与真理的阳光下去看外界的事物,这才是真实。
苏格拉底则认为人类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但其实他并不认为知识是高不可攀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正是我们必须去追求知识。所以他之所以认为我们一无所知是告诫我们不要以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面对自然我们要学会谦逊。他还认为为了达到善,我们必须有知识,因此知识即善。因此罗素说,善与知识的联系是始终贯串于希腊思想的一个标志。
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所以我觉得无论谁发现了新大陆的智慧都应该告诉其他人知道,因为这些知识的智慧是好的。
一个思维健全的人都会热爱知识,我们都要这样来认同。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知识既是智慧。而能得到智慧的唯一道路是抓住事物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哲学。读了这本书,让我得到了很多的智慧,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
查看更多>>>《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这本书是当代大学生丛书之一,这本书主要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进行了理论的综述并且带有作者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本书主要研究阐述的是什么是现代派文学,以及后期象征主义,还有对意象派诗歌的介绍,未来主义运动等。而且,在这本书当中有一个章节是主要对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介绍,以及表现主义,自我表现,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等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以及一些深刻的分析。并且,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语言并没有像有的理论书籍那样全是一些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虽然说,在这本书当中也有很多的专业术语,但是,作者都是先对其进行了介绍和解释,然后才是逐渐地进行分析等等。所以,在这本书当中不仅仅能扩充一些文学知识,还能读到一些作者的评论,让读者受益匪浅。
在《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这本书当中,其中有提及到了现代主义这样的一个概念,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在书中,解释是这样的,现代主义或者是现代派,与广义的现代西方文学不是概念上的同义语。文学上的现代派,主要是指以非理性主义哲学、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和爱因斯坦的相对主义哲学等理论作为思想基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西方社会历史条件下,提倡反叛旧的文学传统,进行大胆的思想探索和文学实验的各种文学创作派别。现代派文学作为一个总称,虽然其中存在千差万别的现象,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一如以往的文学,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应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经历和处境,以及他们的审美意象和思想感受,它是西方社会特定环境的产物。
《西方现代派文学评述》这本书中,对于现实主义的解释和阐述也是一个让读者觉得印象深刻的地方。尤其是从理论的角度,对于现实主义的解释是显得比较通俗易懂的。其中,在该书当中是这样阐释的:现代主义,按其实质来说,是文学艺术包括美学领域当中的一次剧烈变革。这一变革首先表现在文学艺术创作的思想主题和审美观念上,其次表现在形式和语言上,否定了先从浪漫主义运动中发展起来的传统,如果做一统一的比较,现代主义对传统的反叛,类似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反叛。
并且在这本书当中,作者认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是以唯心主义哲学和各种非理性主义的社会科学作为它的形象思维活动的基础和逻辑起点的。比如说,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概念,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哲学,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直觉主义和创造进化论等等。这一系列的代表观点其实都对现
查看更多>>>欧洲自中世纪以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其发展都体现了欧洲逐步摆脱教会全面控制、解放人性的趋势。本文将以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婚姻发展为切入点,着重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婚姻状况,探讨欧洲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的发展趋势。
一、婚姻的结合
受基督教教义中原罪观念的影响,教会对婚姻是持否定态度的。基督教的早期传统认为,贞操优于婚姻,守身如玉是一种被推崇的价值取向,只有绝对贞洁的处子才能得救。而婚姻是罪恶的行为,婚姻的结合是由于人类卑劣的交配本能和欲念而带来的无奈之举。结婚总比受欲火煎熬好。(圣保罗)这句名言表明了基督教对婚姻的有所保留婚姻的结合仅仅有两个作用,一是繁衍后代,二是避免通奸。
这种传统观念与当时教会对社会生活的控制相结合,就相应导致了各种婚姻结合条件、形式、礼仪等方面的繁杂苛刻。起初由于早期的基督教理想为保持纯洁和贞操,教会是自身置身于婚姻仪式之外的,尤其在西方。然而,随着教士的精神权威和控制影响到社会生活,人们邀请教士参加婚礼作为证人,起一定的指导作用,并到后来演变为教士祝婚。但这种祝婚也仅仅存在于男女双方都保有贞操的婚姻中,对于其它被认为不纯洁的婚姻的结合教士往往拒绝祝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欧洲中世纪婚姻的结合一直在神性的影响乃至主导之下。而我们现代观念中的婚姻自由结合、爱情等因素则不能得到当时教会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认可。
中世纪后期及文艺复兴时期则为欧洲婚姻从神性到人性的回归作了关键性的过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被广泛宣扬,随着人性的解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婚姻的结合原因逐渐倾向于自由爱情,且需要男女双方都自愿结合才能实现。原有的婚姻制度逐步瓦解。到了现代,婚姻结合的自由度、自主性、直接性等已经大大提高,公证结婚、恋爱结婚等成为欧洲婚姻结合的主流,神性对婚姻的主导逐渐让位于人性。
二、婚姻生活及同居行为
这里主要探讨的是欧洲的婚姻及性生活自中世纪以来在社会习俗与观念中的发展。中世纪早期教会对婚姻有所保留,很大程度是由于对婚姻性关系心存疑虑,哪怕这种性关系已经通过婚姻得到认可。最经典也是最激进的是中世纪时期婚姻对多比雅三夜这一传统习俗的延续。多比雅三夜是指在祝福以后的三夜,绝对禁止任何性行为。这种传统习俗明显是把神性凌驾于人性之上,是对人的本能的一种压制。于是从十二、十三世纪开始,种种豁免出现,先是封建领主赎买新娘的初夜权,然后是新郎向主教赎买。最终迫于
查看更多>>>06
西方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
查看更多>>>07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范文1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西方的智慧》这本书,这本书回顾了西方的一些发展历程。我看完之后,有所体会。
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犹如一把精神火炬,能把光亮传到心灵最黑暗的地方,能使弱者成为勇士,能使强者满怀仁爱之心,从而让世界充满了温暖。精神是不朽的,正如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重温整个人类的思想历程一样,思想的圣火一代代的传递,终于得来今天的思想盛宴。
我正享受着人类思想的大餐——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蒙昧走向智慧。尽管今天仍有诸多问题如贫困、战争、发展、环境、人口等困扰着我们。然而,我们终将找到答案。也正是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漫步人类的思想之路。
我们可以不再经历身体上的磨难,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洗礼!!
历史上诸位大师的智慧结晶是一条从历史通向未来的心路!心路是人类最宽阔的路,需要每一个人去修缮它,否则个人的生活就会被孤立。
——于《西方的智慧》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范文2
罗素的这本书中某些话而引发了我的一些看法,他说——如果我们是哲学的陌生人,我们无异于那些囚犯。我们看到的只是些影子,事务的表象而已。一旦我们成为了哲学家,我们就在理智与真理的阳光下去看外界的事物,这才是真实。
苏格拉底则认为人类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但其实他并不认为知识是高不可攀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正是我们必须去追求知识。所以他之所以认为我们一无所知是告诫我们不要以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面对自然我们要学会谦逊。他还认为为了达到善,我们必须有知识,因此知识即善。因此罗素说,善与知识的联系是始终贯串于希腊思想的一个标志。
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所以我觉得无论谁发现了新大陆的智慧都应该告诉其他人知道,因为这些知识的智慧是好的。
一个思维健全的人都会热爱知识,我们都要这样来认同。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知识既是智慧。而能得到智慧的唯一道路是抓住事物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哲学。读了这本书,让我得到了很多的智慧,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
查看更多>>>08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博客一:《西方的智慧》读后感
(267字)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叫做《西方的智慧》,作者是罗素,是一本关于哲学的书,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看这本书,让我知道什么是哲学,我现在觉得哲学家是最聪明的人,因为他们思考的问题不是一般人可以懂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发现其实真正的科学家或者专家必须是哲学家。
其实原来世界是这样的,当面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时,常常会觉得很容易,拿我自己做个例子吧,以前我知道一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老是觉得他实在是太笨了,误导了人类两千多年,可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因为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还有很多,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西方。
所以多看书真的很好。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博客二:读《西方的智慧》有感
(453字)
罗素的这本书中某些话而引发了我的一些看法,他说--如果我们是哲学的陌生人,我们无异于那些囚犯。我们看到的只是些影子,事务的表象而已。一旦我们成为了哲学家,我们就在理智与真理的一陽一光下去看外界的事物,这才是真实。
苏格拉底则认为人类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但其实他并不认为知识是高不可攀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正是我们必须去追求知识。所以他之所以认为我们一无所知是告诫我们不要以为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灵,面对自然我们要学会谦逊。他还认为为了达到善,我们必须有知识,因此知识即善。因此罗素说,善与知识的联系是始终贯串于希腊思想的一个标志。
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所以我觉得无论谁发现了新大一陆的智慧都应该告诉其他人知道,因为这些知识的智慧是好的。
一个思维健全的人都会热一爱一知识,我们都要这样来认同。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知识既是智慧。而能得到智慧的唯一道路是抓住事物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应该热一爱一哲学。读了这本书,让我得到了很多的智慧,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
西方的智慧读后感博客三:西方的智慧读后感
(352字)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西方的智慧》这本书,这本书回顾了西方的一些发展历程。我看完之后,有所体会。
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犹如一把一精一神火炬,能把光亮传到心灵最黑暗的地方,能使弱者成为勇士,能使强者满怀仁一爱一之心,从而让世界充满了温暖。一精一神是不朽的,正如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重温整个人类的思想历程一样,思想的圣火一代代的传递,终于得来今天的思想盛宴。
我正
查看更多>>>09
西方哲学读后感(一)
哲学的理解,我就只停留在平时教科书里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中所介绍的哲学,看了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之后,我对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风趣,简直可以当一本稍微深奥一点的笑话书来看。这是促使像我这样没有耐心的人看这本书的主要原因。平时学习马克思所说的哲学,或许是因为是编制成教科书供我们学习的原因,那里面所说的内容总是特别深奥而又枯燥无味,致使我看到甚至听到哲学这两个字我就觉得没意思,但是罗素笔下的哲学,让我忘却了这种恐惧,他论述清晰,把其他哲学家原本很深奥难缠的东西讲得更明白、更加深一入一浅一出。
这本书从希腊文明开始,一直到19世纪的西方哲学家都有描述,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有所阐述的哲学家的基本观点、主要着作以及主要成就和失败的地方,因此读来让人对浩如烟海的西方哲学史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得不承认作者对于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的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正如在绪论中作者说的: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社会环境塑造着哲学,而哲学又反过来影响环境。因而要理解一个时代或民族,就有必要先理解它的哲学。非常深刻的话。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于现在中国的种种现象不理解,或者愤世嫉俗,或者崇洋媚外,其实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哲学思想有所了解后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情形、怪状都会有所了解和欣然接纳,这就是哲学受到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环境的一个最切合实际的例子。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它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也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说过,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罗素在本书中,总是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罗素认为,哲学就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是带着理一性一的思维去思考科学所不能解答,而神学看似给出了完美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在罗素看来,乃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种是传统的宗教和伦理观念,另一种是可以称之为科学的那种研究。唯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让我明白了,哲学可以是一门浅显易懂、实在的学问,而不是只是学者口中的遥不可及的知识。这本书让我对哲学懂得了很多。
西方哲学
查看更多>>>《西方哲学智慧》读后感1000字 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实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 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这本书阐述了什么是哲学、智慧的痛苦、思想与思想的对话、“是什么”的问题、科学之科学、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终极关怀、天路历程、理性与信仰、上帝是否存在、实践智慧、自由的难题、善的困惑、幸福与德性的冲突、主体性原则、我思故我在、哥白尼式的革命、主体性的黄昏等等。 哲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通过修读西方哲学智慧纠正了我对哲学的成见,哲学不等于智慧,哲学即为“爱智慧”。哲学并不只有一条路而是有许多条路,任何一条路都不足以代表哲学本身,所有的哲学运思之路“综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哲学图画。我们不能一眼望穿哲学的背景,但是我们可以一点一点的接近智慧。 学习哲学是一件和快乐的事情,因为哲学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更容易被我们接触,却不容易被我们所理解,在苏格拉底的故事里,从他的生平和死亡,我可以领略到很多东西,他认为德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由神平均分配给了每一个人,而人人都具有德性。但是说人人都有“德性”,并非指现实地拥有,而是潜在地拥有。换言之,人并不是生来就符 查看更多>>>
当我们阅读书籍的时候往往能够从中获益,西方的没落读后感1500字栏目为您提供小学生西方的没落读后感1500字、初中生西方的没落读后感1500字、高中生西方的没落读后感1500字等,感谢您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