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管理读后感(一)
玖【营销管理】时用的就是科特勒最新版的市场营销管理英文版教材。很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时间细读那么多的书,光案例就够我们折腾了。在此惭愧地告诉诸位,当时连很多营销概念都不懂。
最近决心将以前的管理书籍重读一篇,决定先看中文版,再看英文版。目前市面上各类翻译教材多如牛一毛一,但水平参差不齐,虽然都是中文字,但让人读了对有些东西不知所云。而笔者此次读的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华东理工大学梅清豪师丛其父梅汝和教授翻译,感觉译得不错。译者对有一些自己觉得可能对读者有误解的同时呈上了英文,供读者自己决断。
整个教材797页,前后共花去本人约80个小时才将其囫囵吞枣地读完一遍。这是一个艰苦和令人受益不浅的过程,我为作者的博大一精一深的学识和智慧所叹服,原作者真是名不虚传的国际级市场营销管理大师。
一、大师的专业令人叹服。菲利浦-科特勒教授获得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博士学位。更令人叹服的是:他曾在哈佛大学从事数学方面的博士后和和在芝加哥大学从事行为科学方面的博士后工作。中国之所以缺少国际级大师,我们的教育应该负很大的责任。我们很多的管理学者与国际大师相比,一是缺少国际级公司的工作经历;二是缺少较高的数学素质,当然英文就不用说了。目前我国也正从这些方面努力来培养博士生,但一时难以取得较大的成效。
峻、案例之多引人入胜。科特勒教授在书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给读者呈现丰盛的一精一神食粮。虽然案例时过境迁,里面的数据已经今非惜比。所幸的是,我们今天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案例要用到的数据。
三、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与时俱进的观察。要写成这样的一本书,光在金字塔里是永远也不可能完成的,需要与外部世界息息相通,随时观察业界进展。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教授就缺少这种与产业界随时联系和与时俱进的观察的经验。
营销管理读后感(二)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传媒市场态势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卖方市场的消解,买方市场的形成,是我国传媒业当前面临的最大经济现实。那么,和传统的传媒为王相比,我国传媒应该如何来规划自己的市场活动才能实现这一市场理一性一呢?有人提出了内容为王、有人提出了渠道为王,其实,这些提法都仅仅是展示了新的市场原理与策略这座冰山的一角而已。
通过对【传媒营销管理】的阅读,自己从书中领会并总结出几点:
其一,建立传媒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因为它是环境因素的直观表达系统。当传媒业的发展跨越了粗放和经验的起步阶段,任何管理行为都只有建立在高效的信息系统之上才会有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一个成熟的传媒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它们分别是内部信息系统、营销情报系统、市场调查系统、市场营销信息分析系统。它们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传媒内外环境的沟通与交流。举个例子来说,在40年前,【读者文摘】拥有世界范围的1亿家住户的数据。尽管【读者文摘】杂志以其81年的历史享誉世界,但它的数据库趋确实它的生命线。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开发数据库,来了解大众的消费习惯或视听习惯。比如我前段时间,在屈臣氏和来伊份都办过会员卡,之后每逢过节或者搞活动都会发短信给我,由于某些原因,屈臣氏不怎么去,来伊份去的次数比较多,之后屈臣氏不怎么发短信给我,来伊份倒是比以前频次更高,因为我在它们发完短信的几天时间里就会去那边消费,所以我被当作忠诚消费者,每次搞促销活动都会短信通知我。这也说明他们通过自己的数据库中的反应,及时做出筛选,哪些是忠实消费者,哪些是目标消费者。
其二,市场细分,是在市场机会划定的空间内建构起传媒独享的市场优势的各种可能一性一的集合。受众需求的多元化,要求传媒给予多元化的满足。由于不同阶层的受众接触传媒时表现出的价值判断标准和需求的资讯网络结构不同,根据受众选择原理,他们只会去选择那些和他们观念、认知水平相近的传媒来接触。有的人喜欢体育,可能会关注体育方面的节目多一些,有的人喜欢财经,可能会关注财经类的节目多一些。节目的细化,其实也是在细化听众。
其三,做出战略营销的规划,当传媒市场演变的速度发生巨大变化时,传媒的使命已经不仅仅是获取利润,规避风险往往成为传媒资本的另一努力方向。降低成本和差异化是传媒获取竞争优势的两个基本路径。
总之,只有经营好现有的业务,传媒才能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多元化的成长道路,从而使传媒能够从事更广泛业务领域的经营。
营销管理读后感(三)
之所以读这本书,主要原因是对我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个交代。曾经有几个非专业的同学问我,什么是营销,营销跟销一售一样吗?每次我都只能回答,营销有别于销一售,营销侧重于管理,而销一售只是营销其中的一个环节,其他就不知道讲什么了,自己的营销内涵一片空白。所以读完这本书之后,终于有了更全面,准确的营销定义及营销与销一售的区别。当然,不止是这样。
科利普科特勒是这样定义营销:个人或一团一体创造(商品或服务),通过与他人交换的过程,满足社会的需求和需要,是一种管理方式。即营销是通过交换商品与服务,达到交换价值的目的。营销经常被拿来与销一售相混淆。其实销一售只是营销的冰山一角。正如书里所讲,在销一售之外,营销还包括了广泛的营销调研、相应产品的研发、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开辟拓展以及使市场了解这种产品。与销一售相比,营销是范围更广且更具综合一性一的过程。
只有当你手中拥有存货时,销一售商品才会开始;而营销活动在产品出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总之,营销不是一种短期的销一售行为,而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良好的营销在企业生产产品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并在销一售完成之后仍然长期存在。
绝让我觉得最受益的不是知道了以上的内容,而是知道了并尝试着运用科特勒的思维模一式。这个思维模一式从计划的制定中可以看出。这一架构贯穿着整本书。内容如下:第一,环境的分析。即分析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TOWS分析,清楚企业的威胁与机会,劣势与优势。第二,目标的制定。明确企业目标,利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第三,战略的制定。什么是战略?通俗地讲,战略就是达到目标的最佳方式。第四,战术的选择。即决定达到战略目标的最佳方法。战术有别于战略,战术是将战略具体化的方案。第五,预算,即计算达到目标所需的费用。第六,管理,制定确认计划进行认识的标准,这样企业才知道哪里做得好,做得不好。这一思维模一式,除了运用于企业,我个人觉得同样可以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去。我们每做一件事,特别是需要长期一精一力投入的大事,更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框架指引我们实现目标,把握未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这一模一式,希望大家也可以有所受益。
有了方法,那就得思考怎么执行。科特勒是十分注重顾客满意度的。每天企业都要跟不同类型的顾客打交道,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是需要企业积极去打好关系的。那什么是顾客满意度,就是顾客购买前抱有的期望与顾客购买后的认知结果的差值。负值表明顾客满意,正值表明顾客不满意。其实讲到底,就是顾客的心理在作怪,这就要求做企业的,特别是想要获得成功的企业要深入了解顾客需要,并想尽一切办法为之提一供他们需要的商品,包括有形的与无形的。不论是真正的需要,未表明的需要,令人愉悦的需要,还是潜在的需要,我们都需要一种敏一感,快速反应,去感觉顾客的感觉,也需要一份感一性一去接受理解顾客的善变,并时刻准备随机应变。
讲完这个,重头戏来了。最想讲的来了,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且是长远的发展,关键就是四个字,创新加营销,这也是企业两个基本职能。科特勒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营销部门不能够发掘出新的市场机会,其员工应该被解雇。然而市场上是否还有那样多的好机会?我们应如何去发掘新的机会与市场?这是个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个经济体系中,机会的绝对数量会随着商业周期和技术周期而变化。在经济衰退而新的技术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机会的数量将会更少。
然而机会总是存在的。这就不得不提垂直营销和横向营销。纵向营销针对的是某个特定市场,而横向营销则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产品。可以举出很多例子。今天我们可以在加油站买到食品,在超市进行银行一事务,可以在网吧使用电脑,用手机拍照,通过嚼口香糖来服药,还可以吃零食来摄入谷类,这些都是创新的表现,即横向营销。机会永远存在,缺少的只是去发现。所以,企业要发展,必须创新,才能于日益全球化,且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今天生存下来!
细节营销读后感
近期学习了柏唯良教授的【细节营销】,此书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可以当小说读,但绝不是一笑了之,笑完让人深思,笑完让你开窍。良药未必要苦口,包上糖衣并不影响药效。我觉得,正儿八经的道理,可以用非正经的方式讲述,亦庄亦谐,便于理解和记忆。
细节营销,就是指企业营销工作的每一细节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借以最大限度满足其物质和一精一神需求的营销工作。在【细节营销】中,他这样描述营销之道:营销之道,即是通过客户的眼睛看世界,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在书中,他也多次提起这条原则。但的确,从客户的角度看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半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是常态,做到是例外。公司口口声声以客户为导向,说得热闹漂亮,横幅标语高高挂,使命愿景众口夸,客户为先,客户为上。然而,说归说,做归做,日子照常过。教授在书中列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荷兰的银行列有中午时间不予办理的费力耗时的业务清单。当时他也以为,那是因为中午比较忙的缘故。谁知,出纳给他的答案却是中午我们有的出纳出去吃饭了。这就是营销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你和你的客户完全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那么你就很难见其所见,于是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成了现代公司营销战略中的最大障碍。
驹于企业如何学习和客户感同身受,他提出了6种具体办法,它们是:
1.看清现实:看清现实,说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很多领导只专注与自己的产品,只知道自己产品的诸多优点。从来不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优缺点,也很少成立专门的竞争对手产品研究小组,所以很容易别自己产品蒙蔽双眼。办公室应把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摆放一起,随时了解对手的产品,这才叫看清现实。
2.找离你而去的客户谈话,找客户丢失的原因:如果哪天我们上班,发现电脑桌上电脑不见了,当然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是报案,叫保安。然后保安会到你那办公室调查原因,比如问你最后一次看到电脑是什么时候,窗户有没有关等。然后保安会向全体员工发邮件,提醒大家要小心,去吃中午饭时也要锁门,等等。也许,从此以后,公司还会出一条新规定,所有的电脑都必须要链子栓好。但是当我们的客户在你这里买了一次货以后,第二次去了别人家买,或者是以后再也不来买了。我们有没有重视过,有没有组织安排分析客户不来的原因。我们的答案是很少有。实际上这样的客户流失造成的损失远比电脑失窃的损失要严重的多。因此,需要经常重视离去的客户的统计,并时常去倾听他们怎么跟你说,找出他们离你而去的原因。不高兴的客户不会我们觉得心头暖热,但是他们会让我们知道很多东西。
3.至少一部分销一售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甚至首席执行官来自客户: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竞争对手对我们自己的弱点分析要比我们自己分析的更透彻,竞争对手自己一些好的经验我们也是很难搬过来,予以实践。所有我们应该学会善于从我们的客户中招贤纳士。
4.让你的客户帮你管理:实际上最了解你的客户的专家是客户自己。做任何的产品定位和开发,要学会利用客户来评估,让客户从他们的自身的角度和专业来评估。比如张总一直在强度,有些产品我们介入市场之前,大家都觉得很复杂,难度大。但实际上所有的产品,不管多复杂,关键是能实现满足客户的使用就可以了。这就需要客户对一些使用一性一能的基本要求从另一方面来重新诠释了。
5.做你自己的客户:有时候自己一直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公司流程,实际上的一操一作与理论上的一操一作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比如,你打个电话给你自己公司的服务热线求助,质量异议投诉反馈等等,看他们如何处理,感受一下他们是怎么折磨客户的。有或者我们假设(模拟)自己从公司签订了一个订单,看从合同签订到合同执行,最后结束合同,所有流程自己站在客户的角度,让他们服务一遍,看还有哪些不满意和需要提高的。
6.做你竞争对手的客户。自己可以和竞争对手合作,看看他们做事的方式有何不同,再想想为什么。接受竞争对手的服务,这样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视角,并且可以借鉴竞争对手的做法。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无效,你也不会失去什么,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有效,你的印钞机就会运转的更好。
另外一方面,柏教授在【细节营销】中特别强调着眼于细微之处的营销,我的理解是,魔鬼和上帝都在细节中,细节体现深度。常人是肉一眼,往往见表不见里,见近不见远,局限于常识,只能叫看懂;专家是慧眼,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变化、因果关系,这叫看透。世界不复杂,是我们看复杂了;事情不复杂,是我们弄复杂了。大道至简,最深奥的道理寓于最平常的生活中,最复杂的事情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的。如果我们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纲举目张,一通百通,观察事物的结构就能明白许多事情。
细节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上的转变。一精一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一精一益求一精一的文化。细节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四大转变,随意化到规范化的转变,经验型到科学型的转变,外延式到内涵式转变,粗放式到一精一细化转变。细节营销有较强的可一操一作一性一,为了不只是停留在一些原则上,细节营销的规范应遵循的步骤是:
(1)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收集目标消费者的意见及建议;
(2)研究有关个案,总结共同的细节问题;
(3)制定让消费者满意的细节标准;
(4)在营销实战中检验和不断完善这些标准;
(5)企业管理者明确相应监督机制。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市场营销中,重视细节营销的作用,并把其5个步骤付诸于行动,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规范我们的流程,完善我们的细节,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细节营销读后感读书一:细节营销读后感
(1364字)
最近阅读了《细节营销》一书,感觉还有不少较为新颖的观点和一些看法,尤其是较为系统的分析了营销中关于研发、客户、市场和渠道的特一性一,其中很多观点和亮点值得深思和借鉴。
这里的研发,指的是产品策略和营销策略,说白了,也就是国家的政策研究办公室,是整个业务体系的指挥中枢,所以,我们这里需要的是专家,是对行业、地域、政治经济等等都应该有一定敏一感一性一和前瞻一性一的大内高手。书中也鲜明的提出,一个公司至少有几个真正的营销经理,我们可以对号入座的去想想,究竟谁是真正的营销经理?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培养出几个营销专家?另外关于产品,应该是先经过调研和分析,制定整个公司的产品规划,接下来才是在这个大规划的前提下,根据每个区域、每个细分市场的产品规划,这样才能保证产品规划的通畅一性一和一致一性一,同时也能兼顾不同特一性一市场的互补一性一。而现状往往是各区域报自己的产品规划,然后汇总审批,一精一编成总的产品规划,这样的产品规划我觉得是“被规划”,这样的规划产品和配置表现乱是正常的,不乱才是不正常的。研发是做好市场的根基所在,这点是非常明确的。
其次,此书对于客户做了较细致的阐述,客户的分类,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开拓开一户的方法,因大同小异,就不在啰嗦,但关于客户的流失率和客户导向,作者确实有较为深刻的剖析。客户的流失,往往是隐形的,不被重视的,有个较为经典的例子:如果你去上班,发现桌上电脑不见了,我想你肯定会叫保安。保安会到你办公室调查,最后一次什么时间看见电脑?门有没有锁?贼是从窗户进来的还是别的什么地方进来的?接下来,公司会向全体员工发电邮,提醒大家要小心,去吃中午饭时也要锁门,等等。但是如果一个客户离开了会怎么样呢?谁又去叫保安了呢?谁去报警了呢?谁会电邮给全体员工呢?从而,我们再想想,对于一个离开我们愤怒的客户发来的投诉信,我们又给予了几份关注呢?客户的流失是有一定传染一性一的,客户流失率降低一半,公司价值增长一番,这个具体数据我不知道对不,但我觉得降低客户流失率肯定是提升业绩的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关于市场,最主要的是对市场的分类和管理,尤其是我们现在负责的海外市场,每个区域都有很多国家,每个国家与国家都大相径庭,一刀切的策略和措施肯定有不合适之处,但每个市场都有一个针对的政策,从目前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说,也不现实。这样,如何能把区域内所负责的国家分类,显得就很重要了,从产品,政策,地域,生产能力等等纬度,将市场分成相应的几类,制定差异化的销一售政策,投入相应的资源。书中有句非常经典的话:竞争并不发生在行业层面,而是在于细分市场层面。同样的市场,同质化的产品,谁管理的更科学,谁得到的份额就越多。
营销中关键的一环,也就是4p中的place,也就是渠道。海外市场渠道尤为关键,我们的一个国家经理往往一个人负责一个国家,或者好几个国家,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对区域内的每一个客户都做到了如指掌还有一定难度,所以要充分有效发挥渠道的重要一性一,做到为我所用。如何在一个国家选到合适的经销商,什么样的经销商是适合我们的经销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首先回顾我们的渠道政策,评估我们的渠道实力,找出既能认可宇通文化,又有较强业务能力的经销商。另外选经销商时,不应拘泥于大和强,匹配才是最合适的,其实也就是通俗讲的门当户对。
以上,是我读此书后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仅此而已。
细节营销读后感读书二:细节营销读后感
(226一9字)
近期学习了柏唯良教授的《细节营销》,此书生动活泼的写作风格,可以当小说读,但绝不是一笑了之,笑完让人深思,笑完让你开窍。良药未必要苦口,包上糖衣并不影响药效。我觉得,正儿八经的道理,可以用非正经的方式讲述,亦庄亦谐,便于理解和记忆。
细节营销,就是指企业营销工作的每一细节设身处地为消费者着想,借以最大限度满足其物质和一精一神需求的营销工作。在《细节营销》中,他这样描述营销之道:营销之道,即是通过客户的眼睛看世界,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在书中,他也多次提起这条原则。但的确,从客户的角度看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多半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是常态,做到是例外。公司口口声声“以客户为导向”,说得热闹漂亮,横幅标语高高挂,使命愿景众口夸,客户为先,客户为上。然而,说归说,做归做,日子照常过。教授在书中列举了一个身边的例子,荷兰的银行列有中午时间不予办理的费力耗时的业务清单。当时他也以为,那是因为中午比较忙的缘故。谁知,出纳给他的答案却是“中午我们有的出纳出去吃饭了”。这就是营销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你和你的客户完全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那么你就很难见其所见,于是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成了现代公司营销战略中的最大障碍。
对于企业如何学习“和客户感同身受”,他提出了6种具体办法,它们是:
1。看清现实:看清现实,说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很多领导只专注与自己的产品,只知道自己产品的诸多优点。从来不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优缺点,也很少成立专门的竞争对手产品研究小组,所以很容易别自己产品蒙蔽双眼。办公室应把竞争对手的产品和自己的产品摆放一起,随时了解对手的产品,这才叫看清现实。
2。找离你而去的客户谈话,找客户丢失的原因:如果哪天我们上班,发现电脑桌上电脑不见了,当然大家第一反应应该是报案,叫保安。然后保安会到你那办公室调查原因,比如问你最后一次看到电脑是什么时候,窗户有没有关等。然后保安会向全体员工发邮件,提醒大家要小心,去吃中午饭时也要锁门,等等。也许,从此以后,公司还会出一条新规定,所有的电脑都必须要链子栓好。但是当我们的客户在你这里买了一次货以后,第二次去了别人家买,或者是以后再也不来买了。我们有没有重视过,有没有组织安排分析客户不来的原因。我们的答案是很少有。实际上这样的客户流失造成的损失远比电脑失窃的损失要严重的多。因此,需要经常重视离去的客户的统计,并时常去倾听他们怎么跟你说,找出他们离你而去的原因。不高兴的客户不会我们觉得心头暖热,但是他们会让我们知道很多东西。
3。至少一部分销一售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甚至首席执行官来自客户: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竞争对手对我们自己的弱点分析要比我们自己分析的更透彻,竞争对手自己一些好的经验我们也是很难搬过来,予以实践。所有我们应该学会善于从我们的客户中招贤纳士。
4。让你的客户帮你管理:实际上最了解你的客户的专家是客户自己。做任何的产品定位和开发,要学会利用客户来评估,让客户从他们的自身的角度和专业来评估。比如张总一直在强度,有些产品我们介入市场之前,大家都觉得很复杂,难度大。但实际上所有的产品,不管多复杂,关键是能实现满足客户的使用就可以了。这就需要客户对一些使用一性一能的基本要求从另一方面来重新诠释了。
5。做你自己的客户:有时候自己一直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公司流程,实际上的一操一作与理论上的一操一作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比如,你打个电话给你自己公司的服务热线求助,质量异议投诉反馈等等,看他们如何处理,感受一下他们是怎么折磨客户的。有或者我们假设(模拟)自己从公司签订了一个订单,看从合同签订到合同执行,最后结束合同,所有流程自己站在客户的角度,让他们服务一遍,看还有哪些不满意和需要提高的。
6。做你竞争对手的客户。自己可以和竞争对手合作,看看他们做事的方式有何不同,再想想为什么。接受竞争对手的服务,这样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客户的视角,并且可以借鉴竞争对手的做法。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无效,你也不会失去什么,如果他们的做法行之有效,你的“印钞机”就会运转的更好。
另外一方面,柏教授在《细节营销》中特别强调着眼于细微之处的营销,我的理解是,魔鬼和上帝都在细节中,细节体现深度。常人是肉一眼,往往见表不见里,见近不见远,局限于常识,只能叫看懂;专家是慧眼,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变化、因果关系,这叫看透。世界不复杂,是我们看复杂了;事情不复杂,是我们弄复杂了。大道至简,最深奥的道理寓于最平常的生活中,最复杂的事情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的。如果我们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纲举目张,一通百通,观察事物的结构就能明白许多事情。
细节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上的转变。一精一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一精一益求一精一的文化。细节营销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四大转变,随意化到规范化的转变,经验型到科学型的转变,外延式到内涵式转变,粗放式到一精一细化转变。细节营销有较强的可一操一作一性一,为了不只是停留在一些原则上,细节营销的规范应遵循的步骤是:
(1)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及收集目标消费者的意见及建议;
(2)研究有关个案,总结共同的细节问题;
(3)制定让消费者满意的细节标准;
(4)在营销实战中检验和不断完善这些标准;
(5)企业管理者明确相应监督机制。
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市场营销中,重视细节营销的作用,并把其5个步骤付诸于行动,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规范我们的流程,完善我们的细节,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细节营销读后感读书三:读《细节营销》一书有感
(3022字)
学习累心,但开卷受益。尤其用心琢磨,把书本的知识吃透,变成自己脑中的实用知识,达到学以致用,更是累心累脑的事情。然而处在当今竞争环境的大时代背景下,信息暴炸,创新不断,知识更新迅速,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首要任务终生的问题,否则不进则退。因此现代人要想活好不易!活的累心累脑亦属常事!
学习是为做事,做好事更需用心。近日翻阅《细节营销》一书,觉得较为实用,浅显易懂,体现了细节营销的主旨。问题是学者能否学以致用,用心实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变通制胜,激发起内心的营销灵感,释放出自己内心天生的市场营销才华。这是书中未得细道而希望的所在。
书中首节提出市场营销是什么?他给出的市场营销的定义和内涵,我细品玩味后是认同的,即:(1)是著名的4个p和4个C问题,4个p是生产商的视角:涉及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要素;4个C是反映客户的视角,考虑客户需求、成本、宣传、方便等要素;(前者英文是p开头,后者英文是C开头,故4p、4C)(2)市场营销是一种经营理念;(3)市场营销是一门科学。这三点我认为涵盖了市场营销学的内容概要,因此真正懂得市场营销学不易,而要做好市场营销更不易!当今社会“怪论”层出不穷,一些“怪论”亦不无道理,从一定层面和角度说明了一些表象的实质,但不能反映事物全面现象和本质,只有多角度全面透一视,方能把握本质和规律,说透一个问题。如以上定义的三个方面,我解读为:一视角问题,在当今市场什么多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产品,首先要学会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服务,其次对细分市场消费客户的定位需求,而不是从企业或经销商自身角度考虑,否则,市场客户有何理由要消费你的产品。第二,应有正确的经营理念,才能提一供真正一性一价比合理的产品或服务。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为根本,是不可能产生物廉价美、一性一价比合理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营销胡乱忽悠,只能蒙骗一时,而不能常此以往。第三,营销是一门学问,说明要做好营销,并非人人可为,难芋充数就行,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懂一些公关学,心理学,学会一些市场管理学的知识,还应具备用心和吃苦耐劳的一精一神。因此不断强化培训充实非常重要。同时让我感到营销是一门多边通用学科,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学好营销学,无论是从商从政,还是其他行业,皆为一门实用学问,就拿不沾边的从政来说,招商引资就不能离开营销学,要做好公仆,赢得草根信服尊重,能换位思考,以人为本,放下一身架,做一不倒翁,营销学也是有用的。
作为从事管理工作,我尤其对书中营销数学一节感兴趣,这是一般营销书中未涉及或谈的很少的内容,具有简明实用一性一,愿介绍如下几则营销数学方式,与有兴趣者一起分享。
一、盈亏平衡点计算:
盈亏平衡点的销一售收入=固定成本÷一毛一利率
或:(一毛一利率×销一售收入)-固定成本=0,即一毛一利水平和固定成本相抵等于0时,为盈亏平衡点,当大于0时,为盈利额,当小于0时为亏损额。
使用该公式时,先应了解什么是固定成本,一毛一利率的概念和界定。固定成本是相对于变动成本而言的,就是不随产销量大小而变化的固定费用成本。固定成本一般包括:销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三项当期费用成本。一毛一利率简易言之,是销一售收入-产品变动成本/销一售收入。
举例说明:
如某企业固定成本占40%(其中销一售费用25%,其它15%)生产变动产品成本50%,一毛一利10%,固定成本为1000元,那么,企业盈亏平衡点是多少呢?
套用公式1000÷10%=10000元,销一售盈亏平衡点收入应达到10000元。如大于10000元,则为盈利,小于则为亏损额。
商贸企业更简单些,其进销差率,即一毛一利率水平,除固定成本外,不存在产品变动成本,假设进销差率(一毛一利水平)25%,月固定费用5000元,其盈亏平衡营业收入为20000元(5000÷25%)。
二、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计算公式:
市场营销杠杆底线=1÷一毛一利率。
假如一毛一利率为25%即1÷25%=4,4就是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这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市场营销费用花一元钱,都必须确保带来4倍的销一售收入,才能保证平衡不亏损。因此,市场营销杠杆底线,是营销投资决策的试金石。在市场投入决策中,不论是广告费用、促销费率,还是市场营销人员增加,而造成费用开支等,都可以用市场营销杠杆底线计算出数字,加以检验试算平衡。市场营销经理们和业务人员可以考虑对市场多投入,但前提是费用支出数,应按计算公式的倍数来确保至少能够带来的销一售收入,如小于就是负亏数,这是一件不容易的决策,比降低费用成本,提高营销效率要困难的多。因此应慎重投入,对是否带来预期的效果进行测算评估。
三、帮助调价决策的市场营销计算公式
新(调价后)销一售收入底线=原有销一售一毛一利率÷新(调价后)销一售一毛一利率占原有销一售收入的百分比
或:新(调价后)销一售收入底线=(原有一毛一利率÷新(调价后)销一售一毛一利率)×原有销一售收入。
如何理解使用公式,帮助调价决策,其效果会怎么样,举例说明:假设某企业原一毛一利率为25%,平均提价5%后,一毛一利率为30%,因调价销一售收入下降10%。销一售效益是升还是降?
套用公式得25%÷30%=83。33%,这说明企业平均提价5%后,其销一售收入只需达到原有销一售收入的83。3%,企业就能保持原有利润水平,而事实上比原有销一售收入只降了10%,实际完成了90%,还多6。7%(90%-83。3%)这意味着比原来利润增加了,何以见得,可以验证。假设原销一售收入100000元。
原有利润:100000×25%=25000元
新利润(100000×90%)×30%=27000元
这新增2000元利润,就是实际完成90%,多6。7%(90%-83。3%)销一售收入比率所带来的利润。
如调降5%的价格,销一售收入底线占原有销一售收入百分比,应增加多少呢?仍以上例说明,新销一售一毛一利率即为20%。
套用公式得25%÷20%=125%,说明调降5%后,销一售收入应比原有销一售收入增加25%,达到125%,才能保持原有利润水平。增加25%销一售收入,实际应完成销一售收入125000元,这是不容易的!在实际工作中,调降价格现象似乎没有,但因加大促销比率,也是同样的效果,或因产品原辅料涨价,同样挤占销一售一毛一利水平,需要提高销一售收入,才能保持企业获利水平。
四、单位产品价格变动销一售数量底线计算公式
新销一售数量底线占原有销一售数量的百分比=原有单位产品一毛一利÷新(变动)单位产品一毛一利。
或:新的销一售数量底线=(原有单位产品一毛一利÷新(变动)单位产品一毛一利)×原有销一售数量。
该计算方法,对单个产品调价决策,或促销决策,效果销量对此情况更为实用和具说服力。举例说明:
假设原某产品单价100元,一毛一利25元,调价后单价120,一毛一利45元,该产品能承受多少销量下降比率,能保持原获利水平。
套用公式得25÷45=55。6%,即调价后,新销量只要达到原销量的55。6%就可保原获利水平了。或者说可承受44。4%的原销量下降。
如反之调降20元,调降变动后的一毛一利为5元,或增加20元促销费用(在实际工作,增加促销费用是常有的)则:25÷5=500%,说明销量比原有增加5倍,达到500%,才有原获利水平。如不做对比计算结果,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非常令人惊呀的上升倍数。因此,降价是最昂贵的市场营销策略,过大的市场促销投入同样如此,维持高售价,降低市场促销费用和市场投入成本,是营销决策的重要工作,是市场营销部门重要事情。获利水平比市场份额更加重要,这些都是确保企业良一性一循环发展的重要问题。
服务营销学读后感(一)
刚拿到这本书,说实话,心里有些抵触感,觉得无非又是一些网络营销神话枯燥的集合。但是真的有一天静下心认真翻开书页,才觉得是分享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也记住了赛斯高汀(sethGodin),雅虎的前全球副总裁,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在这本书里,肉丸和冰淇淋都是类比概念,前者指那些传统产品,这些产品通常千篇一律,缺乏个一性一,从研发、生产、仓储到销一售,各环节分割,企业是按照标准化、计划经济的模一式来运作;后者则是指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营销方式。赛斯高汀不无嘲讽的指出,尽管新时代新趋势已经明朗化了,但营销界未能真正体悟到冰淇淋的社会层面深意,只是将那些新兴营销方式纯粹工具化,这就像把肉丸加在冰淇淋里一样,招人厌恶。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病揪营销式的垃圾邮件了,又如丝毫不考虑浏览者感受的弹出广告、搜索关键词广告。采取类似做法的企业们折腾来折腾去,最终很难取得成效,反而留下骂名。反过来,相关人等还指责网络等新营销方式的失灵。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在【肉丸冰淇淋营销学】书中为人们勾勒了基于社会心理、经济增长和生活方式等因素转变,而带来的新营销的14个趋势。其中第一个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和交易,其意思是消费者和商品(服务)的供给者越来越亲密的接触,无论是否通过中间商,企业都必须倾听买单的人的声音,更加人一性一化、便捷化;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种许可式营销的模一式,根据客户需求来创造产品,根据个人口味的不同来提一供冰淇淋,而不是再被动、滞后、指令计划式的为产品找客户。对应的,我们不难发现如上提到的垃圾邮件、弹出广告、部分搜索关键词广告等做法,实际上是对新营销方式的不恰当运用,本质上仍体现出工业时代的僵化思维。
新营销的14个趋势中,还值得提到的还有消费者注意力缩短等几条。对1960年和20xx年美国图书畅销榜、学术图书获奖名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无论是公众还是专家,对出版物的要求实际上更高,他们希望用更低的钱、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好的文字和思想内容。当然,这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整体浮躁有一定关系,但不能不说的是,既然从图书到广告,各层次各种消费者都已经开始排斥那种繁冗表述、复杂逻辑,那么商业方式必须对此予以适应,而不是逆潮流开倒车。
克里斯安德森前几年出版了【长尾理论】,这简直主导了此后几年此类出版物的思想口径,几乎人人都在鹦鹉学舌般的把长尾挂在嘴边,以此为谈资乃至作为划分时髦程度的凭据。这本书赋予了长尾概念更鲜活、更复杂的理解。赛斯高汀举出了一个案例,美国纽约的谋杀墨水书店致力于专一卖悬疑类书籍,如果你是悬疑书的一爱一好者,并且已经从市面上和图书馆找不到你没读过的品种,就该去那里看看,只要美国国内出版过的该类书籍,谋杀墨水绝不会没有!很显然,这就是最典型的长尾,最新锐的营销特色,但很不幸的是,这家特色书店因为无法支撑纽约高昂的商业地产房租而被迫关闭。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谋杀墨水书店的做法是伪长尾,是将肉丸加到冰淇淋来售卖的想当然做法;他们拥有最齐全的悬疑类图书收藏,要形成长尾优势,必须要扩展销一售链条,互联网上开店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他们没有那样做,更没有像其他一些互联网上的特色书店那样,以每月为会员罗列必读书单、组织一爱一书族聚会、发起写书人与粉丝之间的交流等方式来加深顾客忠诚。
玖完这本书告诉我们:企业增长来自于新营销方式、工具、策略,与多样化产品、服务的整合,我们需要改变自己老旧的思维,抓住新营销的一精一髓,让自己的公司与组织在新经济时代迅速发展。
服务营销学读后感(二)
弹指一挥间,大二生活已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服务营销学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服务营销学本以为是很枯燥的、无趣的,但刘老师讲课风趣横生、激-情四溢、结合实际、通俗易懂,加上那带有闽南口音的腔调,格外地好听。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下面就这两点做简要叙述。
我国的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已升至40.3%,这跟发达国家的70%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发展空间很大。要知道服务业是带动就业能力最强的,所以在我国推广服务营销学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傀务营销学是从市场营销学中派生出来的且异于市场营销的一门独立的学科,集中研究了在传统的4p组合不够用来推广服务的情况下,又增加了人、服务过程和有形展示3个变量,从形成了7p组合,服务营销最核心的就是这7p了,下面我大概的介绍下。
傀务产品,服务产品的概念可以从顾客利益、服务观念、基本服务组合和服务递送体系来理解。服务企业在进行产品决策时,利用安索夫产品/市场矩阵形成了服务企业的4种增长矩阵,即市场渗透、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和多角化经营。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服务企业必须要重视开发新的服务产品。在服务营销中,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必须要形成企业的服务特色,创造服务品牌,品牌能创造经济或社会效益。
傀务定价,服务定价除了受成本、需求和竞争因素外,还受服务业特征的影响,企业在确定服务产品价格目标时,必须考虑产品的市场地位服务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价格的战略角度等因素。常用的有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和竞争导向定价法。
傀务渠道,服务分销渠道是指服务从生产者移向消费者所涉及的一系列公司中间商。服务公司的销一售渠道主要有直一销和中介机构销一售两种,比较创新一点的有租赁服务、特许经营、在综合服务和准零售化等形式。
傀务促销,促销是一种带有刺激的沟通,能够起到告知、劝说和提醒的功能,使顾客理解、接受服务企业的服务。服务促销组合包括广告、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
傀务人员,服务是通过服务人员与顾客的交往完成的,服务人员的行为对企业的服务质量起着决定一性一作用。只有对员工好,员工才会对你的顾客好。
傀务过程,它是服务营销组合中的一个主要因素,可以分为线一性一作业、订单生产、间歇一性一作业等。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主要靠提高服务员工的素质、采用系统化合高科技服务和引入新服务等。
傀务有形展示,服务企业通过对服务工具、设备、员工、信息一资料和价格表等为顾客提一供有形的服务线索增强顾客对服务的理解和认识,加强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度。
除了这些我们将来工作所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外,在课堂上我们还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做营销的就是要吃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走千山万水,想千方百计,确实不错,我们毕业出来必须得从业务员做起,天天要扫大街,不付出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营销人员除了这吃苦耐劳的韧一性一外还要悟一性一和灵一性一,这三一性一对营销人员很重要。还有就是我们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卖产品其实就是在卖自己,我们先让顾客喜欢自己,进而才会喜欢我们的产品。怎样让顾客喜欢自己呢?首先要嘴上有蜜,脸上有花,时刻保持温馨的微笑,然后是我们的穿着打扮,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服装,让人看起来要整洁大方得体,再者就是我们的内涵,一个人的涵养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长时间的不断地积累潜移默化的形成的,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内涵呢?首先我们要读书,从书中汲取先辈贤达的智慧和品德;其次是要掌握多种技能,什么都要略知一二,知识面要广;最后是我们要学会说话的艺术,我们要懂得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等等。
听完刘老师的课,我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所学到的远不止上述几点。经典的刘老师语录,我们也常挂嘴边。不管怎么样,我想我们都要像那首课间曲一样:一爱一拼才会赢!!
服务营销学读后感(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各银行、保险公司等都在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竞争力。但勿庸置疑,各金融机构在服务、营销等方面发展参差不齐,与外资金融大鳄相比更是差距巨大。如何增强金融服务营销水平,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是摆在各家金融机构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金融服务营销学】,是一本对金融机构的服务营销非常有一操一作指导意义的译着,原书于1996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作者亚瑟梅丹具有多年的金融实务和相关研究经验,他曾经教过保险,而且通过函授和专题讨论会的形式给这些金融服务部门从业人员讲授单独的银行营销课程,范围遍及西欧、中东和南北美洲,因此本书具有内容新颖、体系完备、文笔清晰、参考资料翔实等优点。全书用12章的篇幅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介绍了营销在金融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消费者行为和市场细分、营销研究、金融产品开发、信用卡营销、金融产品定价方法及策略、广告和传播手段的利用、销一售队伍管理、金融分支机构的选址和分布理论、分支机构管理、营销计划的制定与控制、营销策略等一系列对金融服务机构非常有一操一作指导意义的内容。
我们知道,金融机构经营的都是货币这种特殊产品,各机构推出的具体金融工具也都大同小异,所以唯一可以在商业行为中确保竞争优势的途径就是他们提一供服务的质量,由此,各机构必须不断进行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产品,进行促销和客户关系维护等等。为此,在本书的序中说:银行需要一种业务营销方法,而这本书恰好为他们提一供了发展和应用的方向。
本书除了内容非常值得一读,能有效地促进各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营销水平外,在形式上也比较有特色,书中增加了大量的表格和图示等内容,为此,在目录部分,除了一般书籍所具有的目录外,还专门设置了表目录、图目录和专栏目录,分别将书中的表、图和专栏进行了汇总,非常便于读者查找。其中,专栏目录更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所谓专栏就是书中的案例研究、例证分析、典型实例,以及有关英国和海外各式金融服务部门实际状况的描述,有助于更准确、更深入地强调所探讨的主题,如:预测:如何获得保险客户、运用传播组合以孩子为目标推销储蓄、房屋互助协会的合理化策略、针对小型企业部门的银行营销策略等等专栏,不仅有助于说明各个主题,而且大大增强了生动一性一和可读一性一,能够引导读者继续读下去,从而开阔自己的服务营销视野,提高金融服务营销水平。
看完【金融服务营销学】,自己感觉收获很大,让我更加坚定了学好本专业的信心。
史玉柱《我的营销心得》读后感
成功学创业史方面的书可以说汗牛充栋,但成功的人仍然寥寥,知易行难,一看都明白,一做各种错,史玉柱在这本书里总结了他从商20多年的各种得失,看过之后有几点收获,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不再走错。
1. 产品是1营销是0
世人都知道脑白金的成功得益于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一点史玉柱也承认,但他一直强调的是,脑白金之所以能畅销10年,根基在于它的产品效用:改善睡眠,调节身体机能;这是他自己以及众多用户亲身体验过的,没有好的产品,再好的营销都是0,有了产品的1,好的营销就能把业绩扩大10倍,100倍。现在很多团队在自己的app产品用户量和活跃度一直上不去的时候,不首先检讨产品的定位、功能和设计,却满世界寻找市场营销高手希望扭转颓势,这就犯了没有1,先求0的错误。移动互联网行业讲究快速迭代,快速试错,一般更新了2个大版本之后,大概就能看出这个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虽然开始的新用户没有呈现爆发式增长,但增长有上升趋势,用户活跃度稳定,那这个产品就可以考虑逐渐增大营销投入来快速拉动用户量,反之则应该果断暂停,重新考虑产品定位,就像刮彩票一样,已经刮出了第一个谢字了,还要执着的刮下去,最后也只是收获谢谢惠顾四个字;
2. 社区四要素:荣耀、目标、互动、惊喜
史玉柱用一个章节来讲述他总结出的网游玩家需求八字方针,我觉得同样适用于所有有social功能的app产品。
玩家来游戏内心深处第一的需要其实是想获得其他人的尊重,要获得荣耀,荣耀就是满足感,这是用户的首要需求,不管是创建内容的核心用户,还是浏览贩卖内容为主的普通用户,对满足感的需求是同等的,正如史玉柱所说,我们通常都只会重点关注核心用户的满足感,给他们加v,给他们推粉,但很少去考虑如何满足一般用户的荣耀,其实这部分用户是大多数,他们决定了产品的日登陆数、活跃度、口碑传播基数等重要kpi,所以说重视普通用户的满足感需求,对整个社区的良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对玩家来说,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应该有目标,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应该短中长期目标三者同时存在,目标说白了就是让用户登陆了有事可做,我们在调查用户流失原因时,很多用户都会说:玩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在社区里没事可干了,无聊,慢慢就不再玩了。这和网游的流失用户心态非常相似,可能你会说社区用户不就是发发内容或者评转赞一下别人的内容,还能有什么其他目标,我觉得以UGC为主题的社区中,不断的提供新主题、新内容、新用户就是一种用户目标体现;就像新浪微博一样,每天都有新的热点事件,不断吸引着内容创建者、浏览者和新用户加入,从而保证了社区的活跃度;
带新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带新人系统如果做好了可以超过1个亿的广告费。史玉柱在这里把玩家带自己的朋友进入游戏定义为最高级别的互动,这也是每个社区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口碑是最有效最经济的营销推广,能够让社区实现滚雪球式的用户增长。社区产品通常会鼓励用户尽可能多的把其在社区中的行为同步到新浪微博,微信等sns平台上,以达到口碑传播的效果,但是现在所有人都这么做就造成了一方面这类信息被淹没在信息流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用户和其朋友的反感,结果适得其反。所以我觉得应该到了重新考虑行为同步传播这一功能设计的时候;
没有随机性,网游就没有耐玩性,没有随机性,就没有游戏。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把随机惊喜放在社区运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位置,看过之后,我觉得有必要仔细考虑如何给社区用户带来游戏一样的惊喜体验,有了未知,才有探索的欲望,有用和好玩一定是评判一个好产品的重要因素,UGC社区的游戏性通常会很弱,也许这也是时间长了用户会觉得无聊的一个原因之一吧。
3. 疗效和副作用
史玉柱在谈到如何处理玩家反馈时举了个例子:如果感冒了吃药,但是副作用是掉头发,这个药应该不能吃吧;如果得了癌症吃药,副作用还是掉头发,我想大部分人还是会吃。社区产品的很多功能,总会有用户提出各种意见,如何能让多数玩家满意,这其实比例子中选择吃不吃药要难,因为你很难判断这个意见的背后到底代表了多少用户,唯一的解决办法可能就是多花时间泡在社区里,观察用户言行,从全局的角度来做出判断。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