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旗帜——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多多去读一些经典书籍作品,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的读后感呢?相信你应该喜欢小编整理的战火中的旗帜——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呯,呯…… ”熟睡中的我被一阵炮火惊醒,借着窗外的火光,我看到杨慧敏紧锁眉头,一身白衣黑裙,胳膊下夹一着一个包袱。她轻轻地一摆手,让我不要出声,然后转身闪出了门外。

“外面在打仗,很危险!”我一边叫着,一边从一一床一一上跳起来,急急忙忙跟了上去。只见夜色中,杨慧敏紧紧护着那个包袱,脚步匆匆,向着炮火最猛烈的四行仓库跑去。她一会儿伏低身一子,一会儿快步疾行,像一只灵活的松鼠在上海的断垣残壁中穿行。我心里一阵害怕,只能紧紧拉着她的衣服,生怕迷路了。

越走近仓库,炮声越猛烈,每声炮响都让我心惊肉跳,而且可恶的日本兵可能随时都会冒出来。但杨慧敏仍然步伐坚定,好像一点也不害怕。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四行仓库的墙下,这里是国民军八十八师五二四一团一阻击日军的阵地,他们孤军奋战了好多天,很多士兵都已经倒下了。这时,杨慧敏吹了一声口哨作为暗号,马上从东侧的窗口垂下一根长绳,杨慧敏毫不犹豫地爬了上去,我也紧跟在后,不敢分心。当我们一落地,一群面带疲惫的战士就把我们围住了,这时,杨慧敏打开了她一路上紧紧守护的包袱——原来是一面崭新的国旗!士兵们发出了一阵欢呼,很快,这面巨大国旗就在四行仓库的顶上迎风飘扬,它鲜艳得就像一一团一烈火,照亮了黑暗的上海夜空。这时,杨慧敏紧锁的眉头才打了开来,露出甜甜的微笑……

我刚要向杨慧敏问个究竟,却被一阵闹铃声惊醒,原来这是一个漫长的梦啊。这时,窗外传来庆祝国庆的鞭炮声,就像梦中的炮火轰鸣;一一床一一头上,《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依然翻开在“传奇女一童军”这一页,书上的照片里,杨慧敏也依然在甜甜地微笑……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已经过去,至今仍历历在目。抗战英雄老兵和新一代中国士兵,那一句句“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道出绵绵不绝的自豪。

70年回首,那段悲怆的历史,中国,贫瘠、落后;国人,愚昧、懦弱、麻木,被人笑作“东亚病夫”。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帝国主义企图将中国变为殖民地。仅是南京大屠一杀,就有30多万中国人,死在列强刀口下。重庆大轰炸,南桥寺大屠一杀,衢州细菌战……帝国主义用中国的火药发明,嘲笑了我们的大刀长槍。但,曾经的英雄们奋起反抗,义无反顾,为国捐躯,是如此慷慨激昂,只要一声号角,就前赴后继,无暇生死,何等大义凛然。

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去敬畏这段历史。在那个年代,人们记忆里深埋着最原始、最基础的一爱一与责任,所以他们奋勇杀敌,马革裹一尸一。而今社会里的新鲜血液扎堆在“好汉坡”游玩,“伪装者”被奉为良心抗日神剧,简直自欺欺人。正如陈秋实在《我是演说家》里讲的那样:“中国拍抗日剧用的摄影机大都产自日本,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怨恨这段历史?”

于我看来,历史只不过是过去的纪实,无需义愤填膺,更不用耿耿于怀,敞开心胸安然接受,并吸取弱肉强食,落后必挨打的教训,着眼于眼前学业,扎实打好基础,也需多接触周围事物掌握常识。闲时外出 游历开阔眼界,忙时一一抽一一出一份报纸关心实事。

真正的一爱一国不是单单了解一段历史,也不是看了几集抗日剧,而是要努力学一习一技术,与时俱进,即使乱世之中依旧能成为中流砥柱。

接力——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遗忘历史就等于背叛。”这是老师教育我们的一句话。回顾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那是一部饱含血泪、历经沧桑的国难史,也是一部可一爱一的中华儿女不肯低头折节、勇斗外敌入侵的英雄史。我们小学生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但作为新的一代,要牢记历史,时刻不忘我们肩负的责任。

打开《铭记历史,圆梦中华》这本书,我面对面地与革命先一烈接触,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而感动,也为外强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恶魔行径而愤慨,为新中国的自强不息、飞速发展而自豪。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绝不能重演!可敬的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们,付出自己的所有热情与青春来建设伟大的祖国!今天的我们,也要从小立志,学好文化,练好本领,长大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勇挑历史使命。

每逢假期,我们一家人总会去爬桃渚古城。每次攀上城墙,爸爸总会向我讲述民族英雄戚继光勇斗倭寇的故事。我眼前仿佛出现威武的戚家军排开军阵,冒着炮火、奋勇杀敌的场面。他们为保桃渚一方的安宁,与倭寇殊死拼搏,又建筑了绵延的长城,修起了烽火台。望着这巍峨的城墙,摸一着这块块历经战火的城砖,踏着这一级级的石阶,我的耳畔又响起了将士们的厮杀声,眼前又浮现出英烈们的浴血搏杀场面。

今年的国庆节,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带我去椒一江一潜艇基地参观。看到那70多米长、近7米宽的庞然大物,我被深深震撼了。下到潜艇内部,看到那错综复杂的线路,眼花缭乱的设备,想到海军官兵们驾驶潜艇驰骋海洋,劈波斩一浪一的飒爽英姿,我心潮澎湃,内心充满渴望。此时,在我小小的内心,已立下了一个大大的志向: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保家卫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新时代中国人。

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发奋学一习一,掌握好文化知识;加强锻炼,练就好身一体素质,为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我的孩子!”——读《铭记历史圆梦中华》有感


和平的一陽一光洒在字上,颤一抖的手翻一动书页,怀着一颗死寂的心,含一着一腔沸热的血,我静静合上书,耳畔却是那不散的呼唤 ——“我的孩子……”

记忆定格在五年前,那是我人生中最痛心、最愤恨的一天。那一天,我肃立在南京大屠一杀纪念馆前良久。良久。

“我的孩子,赶紧逃啊!” “我的孩子,一娘一……再给你喂最后一口一奶一吧……”一座座雕塑,我仿佛听到了73年前千千万万个母亲那撕心裂肺的呼喊,那绝望无助的哽咽。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位母亲,带着血迹的破烂衣衫从肩旁滑落,她不在意;插着稻草的乱蓬蓬头发遮住视线,她不在意;磨出一血泡的冰冷双脚已无知觉,她不在意。她在意的,是她永远沉睡的孩子!

母亲的脸棱角分明,双眸凹陷,像是两块毫无生机的粗石塞在眼眶里。“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似乎看到这位母亲干裂的嘴唇在颤一抖,呆愣的目光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却只能从嘴里挤出这几个苍白的字眼。虚弱的话语透露着对生命的绝望,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那个曾经活蹦乱跳的,缠着母亲要吃的,恶作剧后耍赖皮的孩子,在罪恶的刺刀下,成了一具可怜的枯一尸一,成了无情战争的殉葬品,成了囚禁母亲的灵魂的枷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16个字深深地镌刻在和平之钟上,也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在心里默默地重念了一遍,愿30万生灵安息,愿和平之一声响彻大地!

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用忍受失去亲友的痛苦,也不会听到因为战争的哭诉。但是,屈辱的历史已深深地给我们烙上中国印,我们不可以忘记那段槍林弹雨的日子,不可以忘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更不可以忘记我们的生活是用烈士的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中学生,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储备知识力量,用智慧武装自己,争取长大为社会奉献,为祖国效力,让祖国母亲走出黑暗的历史,大步地向光明的未来走去!

轻轻闭上眼,却忘不掉那一位母亲扭曲的脸,忘不掉那一声“我的孩子!”,忘不掉那一段不平的血耻,但它们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让我大步地朝一陽一光走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