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1100字:至真、至善、至美,从我做起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读后感1100字:至真、至善、至美,从我做起”,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是足以让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傲之处,在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中,真、善、美是根本、是精髓。在仔细读了《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这本书后,我对这三个字又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名小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真,要做真实的自己,做人要有真心、做事要有真行、待人要有真情,说到真,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一日,学校的早操课上,我们班因为纪律不好被负责巡查的同学打了0分,班主任胡老师知道后非常生气,当时就把身我班长的我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而刚巧那天我也在违反纪律之列,害怕被批评所以跟老师撒了谎,之后害怕被老师识破谎言的我提心吊胆了一整天,晚上回家后,妈妈看出了我的心神不宁,再三追问下,我哭着道明了事由,妈妈听了之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做错事不要紧,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只要勇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老师一定会原谅你,如果对做错的事情还要抱着侥幸心理去逃避、去说谎,就代表还没有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大家都不喜欢说谎的孩子。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擦了擦眼泪给老师打了电话,在电话中,我向老师承认了自己做操时违反纪律和说谎话的错误,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第二天,还在全班表扬了我。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用真心和真行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字经,我想在座的每个人都读过,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是做人不可缺少的美德,我们每个人都要存善心,做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孔融4岁的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却摇摇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心里的小太阳,常常都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让我们先吃先玩,而渐渐的,我们也就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偶尔有时候,因为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还会跟家长大发脾气,现在回想起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今后,我一定要改掉身上这些坏毛病,做到孝敬师长、关心同学,努力做一个当代的小孔融。

以前,我一直认为的美都是外在的,觉得长得好看或是服饰漂亮就是美,而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我的这个认知,有一次妈妈带我上街,在热闹的步行街上,有一个穿着非常时髦的女子走在我前面,边走边喝着饮料,喝完之后便随手将饮料瓶扔在街上,这时,一位穿着朴素甚至衣服还有些破旧的环卫工人默默的捡起那个饮料瓶放进了旁边的垃圾筒里,这个时候我发现那个女子的形象在我心中忽然就倒塌了,而那名环卫工人却瞬间变得非常美丽,这也让我懂得了,外表的华丽美艳是永远也比不上内心真正的美丽的。

在我们的身边,真善美的小故事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用心发现,就会听到、看到,也能感受到,其实只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真诚待人、善良处世,便可以创造美丽,创造一个美丽的自我和一个美好的世界。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夏至未至》读后感


《夏至未至》是80后作家郭敬明的代表作品之一,全书以青春校园为题材,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浅川的虚构城市中,有一群年轻人在这里成长,故事就在这里开始。

接下来,几个高中生各自开始了他们曲折的人生路程:立夏因为喜欢傅小司的画作而逐渐喜欢上傅小司;傅小司因为一场美术大赛而一举成名;阳光开朗爱笑的陆之昂因为母亲的去世而性格大改;遇见因追求自己的梦想而高二辍学,离开自己喜欢的人开始北漂。

接下来,他们都毕业了。立夏和傅小司上了同一所美术大学并正式交往;陆之昂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而去日本留学;遇见因为找不到伯乐而继续北漂;程七七因为一场歌唱比赛而一炮而红,成为知名的女歌手。

傅小司与立夏大学毕业后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立夏成了傅小司的助手兼另一半;陆之昂从日本回来后也和立夏傅小司在一起工作;遇见的男友段桥意外发生车祸死亡。

本以为之后是宁静的生活,可命运又给他们开了个巨大的玩笑:立夏因为程七七的挑拨离间怀着绝望和悲伤永远离开了傅小司,和另一个爱慕她很久的男子成婚;傅小司因为别人的污蔑名气大不如前,并因为找不到立夏而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陆之昂为了帮助傅小司洗刷冤屈而一时冲动误杀了人开始了逃亡生涯,却最终被捕,判了无期徒刑;程七七为了得到傅小司不择手段的背叛了立夏和遇见。

本书的结局可谓是十分悲惨的。如果当初傅小司没有在美术大赛崭露头角;如果立夏当初没有喜欢上傅小司而是先喜欢上和她最后白首的那个男子;如果当时陆之昂没有那么冲动的杀了人;如果程七七的妒忌心没有那么重;如果当时遇见没有选择北漂,是不是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答案是不唯一的,但至少要比原先的结局要好得多。

可是,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如果。相信一切从头来过的话,结局还是一样。

我个人感觉,这结局的大部分的责任在于傅小司的犹豫和懦弱。

如果他当时鼓起勇气对对他表白的李嫣然说不,也许李嫣然就不会与立夏反目成仇;

如果他在程七七的的情书的情书曝光了解到真相说不,也许程七七就不会背叛立夏;

如果他能在立夏离开之后锲而不舍的寻找她解释清楚事情的真相,也许立夏就不会和别人结婚,错过这段美好的初恋;

如果他当时下定决心不让陆之昂牵扯进这件污蔑事件,也许陆之昂就不会入狱,永远失去了自由;

如果他当时极力控制陆之昂的情绪,对这件污蔑时间放着日后再解释清楚,也许陆之昂就不会因为兄弟情义而杀人。

一切虽是傅小司无心挑起,可最大的症结还是他。

这本书最悲惨的人物,是陆之昂。

立夏有了归宿,傅小司有了名望,而陆之昂只有冰冷的监狱。

有时我一直在想,促使陆之昂杀人的原因是什么?

情义,为了从小到大的兄弟情义。

陆之昂从小到大就一直在帮助傅小司,给了他安慰与鼓励,还为了傅小司,放弃了自己喜欢的立夏,撮合立夏与傅小司。最后他为了傅小司入狱,他没有半句怨言,想的还是希望傅小司不要因为自己的事情感到自责。可傅小司,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昔日的好兄弟入狱自己却无能力。

有时真的为陆之昂感到不值,在我看来,傅小司不值得他搭进去一生的自由。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在阳光下大笑的样子?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骑着自行车穿过高大香樟的样子?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昂头喝下一罐可乐的样子?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安静坐在教室里做题的样子?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坐在阳光下弹钢琴的样子?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有说有笑的样子?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面对亲人去世绝望的样子?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执笔画素描的样子?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打球时大汗淋漓的样子?

究竟什么时候,再能看见,你陪伴傅小司帮助他度过一个有一个难关暖心的样子?

《夏至未至》欠我们一个陆之昂。

青春欠我们一个陆之昂。

《夏至末至》读后感200字


看完这本小说心里有一丝说不出的苦涩,不知道是因为之昂的结局不应该还是因为七七太坏,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另一面吧。

对于结局我表示有些不解,这本书的结局本可以很`快乐的结束,可是没有。郭敬明说:不知道该如何去解释这样的形式。

淡淡忧伤的文字显得格外宁静而透彻,文中多次提到香樟树,虽然我没有见过但感觉很美,不是简单粗框的美,是那种很细腻很柔和的美。

我挺遗憾最后立夏没有和小司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爱情是没有物质需求的,那是很存粹的爱情很圣洁。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甜蜜那么多心酸,感觉很不应该。

对于之昂,他是受害者,我认为是的,到最后他都没有明白他的朋友是个怎样面孔,他对于命运的安排什么都做不了。

遇见是一个即幸运又可悲的女孩,出身的不幸并没有使她气馁,尽管最后七七为了不希望让她成名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但她还是坦然面对了。不过对于她结局我想说,她是幸福的,或许吧

七七,和他们几个人一起长大,在最后的时候做了一些坏事,这些事都是正确的之前是对她自己来说,不得不说她是一个自私的女孩,尽管她很优秀。

小司,你永远都无法长大吗?不能看清是非?或许只是笔者的想法,还是感慨他的冒失。或许他是一个天才,或许那只是运气

或许这本书算不上完美不过,总归还是很棒的。

《夏至未至》读后感800字


  在浅川一中里,立夏还是会认真的做题,小司还是会无聊的画些花纹,之昂还是会露出牙床开心的大笑。虽然他们只是郭敬明笔下虚构的人物,但他们还是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浅川,那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啊!香樟如海浪般覆盖整座城市,浅金色的光线越过香樟树叶间的缝隙,碎成细小的光点,撒在地上。他们三人一路走来,虽然小司眼中依旧大雾弥漫,虽然之昂还是玩世不恭,虽然立夏还是傻傻的,但他们还是平静的走过了高中。
  他们一起走过了那么多的困难,那么多的坎坷,却在最后分崩离析。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是让他们如此的分别,真的是有些残酷。正如郭敬明自己说的,前半段梦幻般的描述是他设下的陷阱,让人深深的陷入其中,而随后来到的铺天盖地的大雪,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所有来不及躲藏的飞鸟,所有盛夏的香樟,所有潮湿的回忆,所有刻骨铭心的年华,都在冰冷的大雪里,扑向盛大的死亡。命运的转折对他们三个来说就像是这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将他们深深地,深深地埋葬。残酷的现实是不会因为你是傅小司,你是立夏,你是陆之昂,你是其他任何的人而放过你,你只有努力的去接受,去面对,去对抗,才有可能赢得这场与命运的战争。命运让立夏和小司、之昂在起点相遇,又在终点分离,仿佛是玩笑,却是如此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世界现出崩裂时的光芒,照耀了曾经的岁月。立夏离傅小司而去,傅小司封笔不再作画,陆之昂也被囚禁在狭小的空间之中;立夏大起大落的命运,傅小司伪装的微笑,陆之昂断送的未来,这些都是真的,铺天盖地的大雪吞没了所有,所有的一切,曾经的欢笑,都被埋葬。傅小司眼中的大雾再次弥漫,瞳孔在立夏离去后重新变得没有焦点。
  在未来,小司还会和之昂悠闲的躺在草地上叼着草根仰望天空么?立夏还会和他们一起去上海参加美术大赛么?他们还会再次相见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他们的记忆中,永远会存在有他们十七岁的岁月,记载着他们最美好的十七岁的年华。
  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十七岁,自己的美好回忆。我们不可能重演他们的传奇,也不需要,我们只需要自己亲身经历过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悔,便好。而他们,只是活在书中的人物,即使他们让我悲伤,让我流泪,让我不平,让我歌颂。他们,终究只是书中的人物,不会在某一天突兀的跳出来。但他们仿佛在我面前,演绎着他们的传奇。
  现实中是不会有那么完美的人的,但是那又怎样呢?这本书传达给我的不过是他们三个一生中的一个片段和在这个片段里的一份经历、体验和情感。每个人都会有一本用青春年华书写成的书,用自己那个时间里的所有经历,所有体验,所有情感书写成的。

  在浅川一中里,立夏还是会认真的做题,小司还是会无聊的画些花纹,之昂还是会露出牙床开心的大笑。虽然他们只是郭敬明笔下虚构的人物,但他们还是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浅川,那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啊!香樟如海浪般覆盖整座城市,浅金色的光线越过香樟树叶间的缝隙,碎成细小的光点,撒在地上。他们三人一路走来,虽然小司眼中依旧大雾弥漫,虽然之昂还是玩世不恭,虽然立夏还是傻傻的,但他们还是平静的走过了高中。
  他们一起走过了那么多的困难,那么多的坎坷,却在最后分崩离析。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是让他们如此的分别,真的是有些残酷。正如郭敬明自己说的,前半段梦幻般的描述是他设下的陷阱,让人深深的陷入其中,而随后来到的铺天盖地的大雪,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所有来不及躲藏的飞鸟,所有盛夏的香樟,所有潮湿的回忆,所有刻骨铭心的年华,都在冰冷的大雪里,扑向盛大的死亡。命运的转折对他们三个来说就像是这场铺天盖地的大雪,将他们深深地,深深地埋葬。残酷的现实是不会因为你是傅小司,你是立夏,你是陆之昂,你是其他任何的人而放过你,你只有努力的去接受,去面对,去对抗,才有可能赢得这场与命运的战争。命运让立夏和小司、之昂在起点相遇,又在终点分离,仿佛是玩笑,却是如此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