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谈话录》读后感600字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写好一篇作品的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歌德谈话录》读后感60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哈哈,前往歌德世界的特快专列再一次停靠在了我们的校讯通车站!作为本次旅行的导游,就由我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吧。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会了解到这本书的特点。首先它像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可以教会你很多东西。歌德在里面讲述了一些创作文学作品的方法,这些方法弥足珍贵,虽然记录和讲述它们的人早已消失在几百年之前的岁月里,但它们是经得起是时间考验的。这真的就是一本最好的作文书。

这本书不光教你写作文,还有很多东西。它折射了歌德的特点——多才多艺,知识丰富,因此这本书囊括了诗歌、戏剧、画、雕刻等众多内容,此外还有哲学等更加深奥的东西。我们不得不佩服歌德了:他怎么懂那么多呢!这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不仅讲述做人的道理,写作的方法,连医学、化学都有所涉猎。看来歌德天赋过人真不是白吹的啊!

这本书是分为一条一条的,每天的日期都标得清清楚楚。语言短小精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很多名言都可以拿来当座右铭。它和《论语》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吗?同样是伟大的圣人,被崇敬他们的人记录下他们的一言一行,整理成册,公布于世,为后人所瞻仰。如果可以的话,《论语》也可以改成《孔子谈话录》吧!呵呵。64fOOt.COM

这本书……算了,东西太多了,况且我读的还是简略的版本,真不知道原著的《歌德谈话录》,语言和知识容量会多么惊人!那就给大家概括一下吧。

首先,这本书里提到了写作的方法,对年轻的作家的一些忠告(我相信它们能让许多年轻人少走弯路,这也正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然后,就是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各个学科、领域的言论,接着是对政治发表意见,还有历史、某一个著名的人物、自己的好友评论,等等。从这些当中,你会学到很多东西的(相信我,没错的!)

介绍就到这里啦,下面大家自由行动吧!

编辑推荐: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中学生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苦劳动,他用谦逊的献身精神给世人记录下了歌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读《歌德谈话录》,是颇使我受感动的,这其中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习、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我认为,观览现今,歌德的几个观点实在是发人深省。歌德的智慧与学理之中有三种眼光,即:人道的眼光、艺术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这三束眼光交相辉映,构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

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1828年3月12日的谈话录中,歌德提出: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他认为, 我们的情况太矫揉造作、太复杂了,我们的营养和生活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们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爱和良好的祝愿人们往往宁愿生在南海群岛上做所谓的野蛮人,尽情的享受纯粹的人的生活,不惨一点假。歌德的话深深反映了现代人尤其是所谓的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虚情假意、矫揉造作。人们为了金钱、名声、权利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脸,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这是时代的痛苦,这是现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惩罚,而现代人还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贻祸后代。所以,我们所谓的朝阳、花朵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灵魂丧失了他们该有的本真,眼睛丢失了该有的神采,思维忘却了他们该有的想象力。重复着加深着前人的虚伪,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缚,随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万万辈。所以,为了挽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歌德提出: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量,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人民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可以从下面做出很多事来,统治者和臣僚们从上面也可以做出很多事来。拯救我们的未来,必须需要大家的力量。歌德对近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讨给我们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明路。

再看看在读书学习上,歌徳说,他们在学校里教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无边际的铺开,远远超出听课者的需要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歌德针对当时的西方教育传统提出的这些看法,虽说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学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我们莘莘学子应该实践贯彻的。学一定要致用,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需要,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读这本谈话录,歌德的自由观是最直击我心灵的东西。歌德说,自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个人如果只要足够的自由来过健康的生活,进行他本行的工作,这就够了,我们大家都只能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贵族都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歌德还谈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依我愚见,歌德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一种节制的自由观,且我认为而这种自由观是现代人应有的自由观。诚然,自由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但是,如果是钻牛角尖般追求一种绝对自由,是否就得要独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区域的束缚,浪迹在天涯,一个人享受自由同时享受孤独和寂寞,恐怕到时任随多大的地域空间也只能更加的凸显自己的孤零。所以,我们追求自由,但是我们还仍在这世界生活,我们应该知足,我们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动是不受束缚的,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时,我们还是得正常的与人交往,工作,吃饭。总之,我们得学会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意蕴深刻的书,内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学浅之辈能够参悟的,只能凭着我的本真尽力的去思考。歌德,这位大艺术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预见性,这预见性又正是他那宏大、开阔的世界眼光的表现。

他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正如歌德临终箴言所说,我认为,不管是何种层次的人阅读这本书必定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歌德,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歌德的心目中,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歌德的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促使他愉快地、始终如一地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歌德小时候,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汇也十分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继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在自己的朋友中间,总是以知晓各种趣味横生的笑话而著名。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他与之共同探讨创作的伙伴。同时,母亲还起着激发他创作热情的作用。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深有感触地说:从父亲那里,我得到一付强壮的体魄和做一个正直人的人生观,从母亲那儿,则继承了她乐观的性格和对于语言的表达能力。

歌德谈话录被学术界看作研究歌德的必读作品,有些专家甚至把这本书看作歌德自己的作品,然而这与这本书的作者的想法截然相反,爱克曼眼中的歌德是有不同的形象的,而书中记载的只是爱克曼自己心中的歌德。

对我而言,这本书读得非常畅快,以至某个周五的晚上,原本打算轻轻松松看个电影,翻开读了几页就再也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到了十二点。对于那些企图写点什么的人来说,这些经验之谈太实在太可贵,以至我写下这些阅读心得之后,翻开黄灿然的《必要的角度》,看到一篇《歌德的智慧及其他》,不少句子就是我刚刚抄写下来的,甚至惊异于我们抄写段落的相似性。以下是阅读时记下的点滴心得:

1、不要过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创作,从描绘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题材开始,循序渐进,既能随时享受创作的喜悦,也是成就一个优秀作家的最佳捷径。这一两年看了无数半成品长篇,惊异地发现,有那么多人热爱写作,可有那么多人,或许连一个像样的千字文章尚且不能写得有滋有味就操刀长篇,且一写就是十几万,网络时代的写作自由随心却又失之浮躁。对于大多数没有天分且喜爱写点什么的人来说,尝试着将每天生活中令你印象深刻、感受深刻的描写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这一点值得我谨记终生。

2、不要过于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人的精力有限,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过于广泛而未能经过实践的东西不可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因为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3、多阅读经典作品,文学品味方能起点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在没有培养坚实地阅读经典作品就早早从事文艺相关职业,譬如文学刊物编辑、文艺图书编辑、报纸副刊编辑等,只会让眼光沉沦于那些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大量作品,无法提升自身的判断力,人说眼高手低,可连眼界都没有扩大,接下来的创作将会如何故步自封也就可想而知了。

4、作家通过预感去创作,描绘万事万物,如同世界对于拜伦是通体透明的,从这一点来说,作家无需成为大哲学家、思想家,却能拥有独特的前瞻性,如同卡夫卡的作品预见了二十世纪人类的生存境遇;如同在奥威尔的1984中,极权主义是通体透明的。作家的预感来自天生的敏感、领悟力,更有赖后天的勤奋向学。拜伦做诗就像女人生孩子,她们用不着思想,也不知怎样就生下来了。诗人凭预感创作犹如女人凭自身孕育生命。

5、只有思想的宏伟和情感的丰满才能持久触动读者的心弦,而这源于作者的人格。一般来说,作者个人的人格比对他作为艺术家的才能对听众要起更大的影响,是以莎士比亚、雨果、福楼拜、鲁迅能抵挡时间的侵蚀成为伟大作家,除了艺术才能,全赖人格。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谓文如其人也。

6、爱克曼总是带着强烈的个人爱憎接触社会,此种过分物以类聚的社会交往其实并不利于对社会的观察。歌德却认为一个人正是要跟那些和自己生性相反的人打交道,才能和他们相处,从而激发自己性格中一切不同的方面使其得到发展完成,很快就感到自己在每个方面都达到成熟。我之前的人际交往方式就是爱克曼式的,且常常为遭遇自己厌恶的人而痛苦不堪,可多年后追忆起来,那些我不欣赏甚至厌恶的人才让我真正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是与自己不同的,今后我甚至愿意带着几分好奇的顽皮看那些与我迥异甚至让我深恶痛绝的人和事。

歌德是承认天才的,但他也说,若没有好的技巧,没有好的题材,天才会被白白浪费掉。

天才永远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作家的成功都是靠后天对自身有意识的雕琢和训练。

仅凭一腔热情就写出好作品的作家,几乎是没有的。就我所知的作家,无不博览群书,勤于思考,经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最终一步一个脚印,百炼成金。

对于才华的过分倚重,似乎是艺术一贯的偏见。

对于天才的过分神话,似乎是年轻作家自我放弃的最好理由。

天才不是天生就具备写作的技巧,他只是比普通人描绘思想轮廓的能力稍强一点而已,没那么神奇。

而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恰恰是因为他具有热情,足够让他坚持下来的热情,这才是天才最根本的素质。

鲁迅先生曾说:倘使待到了纯熟了才可以动手,那是虽是村妇也不至于这样蠢。她的孩子学走路,即使跌倒了,她绝不至于叫孩子从此躺在床上,待到学会了走法再下地面来的。

音乐、绘画、雕塑,无一不是需要勤苦练习的艺术,那凭什么写作就不是呢?学口语的时候,老师常说,不管词汇量多匮乏,语法多么乱七八糟,重要的是胆子大,张口就敢说。如果一切都要等到成熟完美才敢开口说话的话,那永远也不可能练出好的口语。

写作亦然。

思考的再多再深刻,如果不记录下来,也会瞬间消失。不要害怕文字不能准确还原你的思想,当然这在开始绝对是正常的,等写的多了就会慢慢发现它越来越趋近思想的轮廓,所谓熟极而流就是这样。

尝试描述,尝试将思想的形状尽你所能的放在纸上,抓住它让它成型,不要管最后是个什么样子,也不要跟任何人比较,只要开始写就好。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歌德《歌德谈话录》是一部漫谈式的语录体著作,谈话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它以一种交谈的方式真实地记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自然科学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其中尤以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最为人称道。

在歌德生活的时代,有人认为诗人需要的只是他自己,只有孤独的作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对此,歌德认为,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需要的不是闭门不出地咀嚼孤独,而是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切交往以及作家之间的密切交流。在无拘无束、开诚布公的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和满足。

建立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歌德认为作家、艺术家一定要认识自己民族的特点,作品一定要有民族性,这样才能使它保持这些特点并且通过这些特点同它交往一个真正的、全面的宽容应做到如何使每一个别的人和民族的特点能够自己保持下来,因为他们确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因此而显露出来,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据此,歌德认为,文化产品将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并且确信普遍性的世界文学将要形成。他说: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欢环视四周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不过我们一方面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它为模范对其他一切文学我们都应只用历史眼光来看。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

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歌德强调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同时又主张各民族文学相互了解、相互吸收。吸引外国优秀文学的创作经验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学,歌德自己是有深切体会的。他曾对爱克曼说:中国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山野森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这番感慨是他读了中国传奇后所发的。他也曾说过:我们的发展要归功于广大世界千丝万缕的影响,从这些影响中,我们吸收我们能吸收的和对我们有用的那一部分。我有许多东西要归功于古希腊人和法国人,莎士比亚、斯泰恩和哥尔斯密给我的好处更是说不尽的。但是这番话并没有说完我的修养来源,这是说不完的,也没有必要。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爱真理的l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来。

《歌德谈话录》中除上面所说的主要内容外, 还包括其他许多内容,如关于文学欣赏和修养问题,关于艺术描写问题,关于画家的优劣问题,等等。歌德博学多才,他谈天说地,论古道今,书中还有许多关于自然科学、历史、哲学、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内容。恩格斯对歌德做过一个精辟的评价: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歌德是具有多种两面性的复杂人物,必须了解歌德所处时代的德国状况和他本人的修养才能全面认识他。

艺术特色

《歌德谈话录》是一部关于文艺、美学理论以及哲学、政治等理论的读物,它是知识含量很高的一本书。但是从这种理论化的语言中,我们仍然可以在脑海中勾画出一个思想文化巨人栩栩如生的形象。是爱克曼的精心记录,让这本深奥的理论著作有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文体新颖。结构明晰

本书是爱克曼记录的歌德的谈话,形式不拘一格。全书共十章,选录了歌德从1823年到1832年的部分谈话,每一年度为一章,每一章下面的每一小节也注明年、月、日,并且也标注了谈话的内容,从而使结构明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二、语言精练。哲理性强

作品中记述的歌德的谈话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谈话的人也都是在某一领域的位置较为前卫的,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像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一样的句子文中数不胜数,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

三、结构独特。内容丰富

爱克曼所辑录的《歌德谈话录》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直截了当。包括有:跟作者的谈话及各层人士的谈话。其谈话内容也包罗万象,涉及哲学、人生、旅游、艺术、美学、宗教创作等,而且褒贬不一,在各个领域里都有其独到的看法,显示出其丰富渊博的知识。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