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5篇

一本好书就像沙漠中的一捧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灵,一个人要想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必须多读多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阅读一篇书籍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很多思维的火花在阅读中不断地在脑海里闪现,不断地跳跃出来,这就是读后感的素材。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大全

篇一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篇二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篇三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篇四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阅读/zl/请保留获心服口服而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 ,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五

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意味深长。《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这本书刻画了200多个人物形象,把许多人物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说:刘备、关羽、曹操、诸葛亮等。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这本书从东汉末年一直写到晋朝那个时代。书中有几个人物让我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大人物诸葛亮。他为刘备出谋划策,后来,刘备与周瑜合作,共同对付曹操。其中有一篇《草船借箭》更是显示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10天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告诉鲁肃说,他要故意迟延造箭,好定诸葛亮的罪。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要有30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鲁肃答应了.前两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上江上取箭,这时江上雾大,天还没亮,这时诸葛亮把船靠近曹军水寨,然后擂鼓呐喊,曹操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儿诸葛亮就得了十万支箭,曹操知道上了当想追也来不及了。

鲁肃把借箭的过程告诉周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起初我也担心诸葛亮三日之内造不出箭,但后来看到他的妙计之后才恍然大悟。他之所以推辞了十天的期限,而说只需三天,是因为他算到了第三天江上必定会大雾漫天;算到了鲁肃是个老实人,会帮助他;算到了曹操在雾中不会派兵来攻,会射箭。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而且还是上知天文,其实诸葛亮能有这么神通,跟他的勤奋学习脱不了干系,所以,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便也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聪明。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着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着伴人一生成长。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关羽又何妨?他作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的化身,一次战败被曹操所俘,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忠于信,忠于义,真可谓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足可破不可毁其节!做人就得像这样,说到做到。因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评价一个人关键的所在。要是没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言归正传,说实话,关羽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终他的逝世,也是因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那么,谁,才是英雄呢?诸葛亮?张飞?孙权?司马懿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义,为了远大的理想而英勇奋斗。无论是卑微的小人物,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为他们都为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事之道。我才发现,《三国演义》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呐!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杨慎词云: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

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后来,许攸投奔曹操。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为大丈夫!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

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在某些时候,刘备毕竟也是官场之人,心思紧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还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纵,便让一个抵三个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从,抽泣着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必善用心计的刘备一定是贻笑九泉了吧!若这不算,那么吕布之死又怎么解释呢?作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为又何以成英雄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我还会读下去的,因为里面还有很多我不理解的情节,这就是经典名著的魅力吧!

我们在来说说关羽吧,他简直是张飞的翻版,也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缺点而丧了命。关羽生的相貌堂堂: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人称美髯公,

跨下赤兔马,手上偃月刀。云长温酒斩华雄,一代名将华雄在关羽手下竟敌不过一招被斩;单刀赴会,就这气势,单身一人敢入万险之中,面不改色,心不跳,真勇也!水淹七军,破曹军千万之众,自己却毫发无损,中箭亦战,战场上被流箭射中,刮骨疗毒,谈笑风生啊!镇守荆州,保刘备之大后方多年,真是不容易啊。可惜,正因为他的天下无敌,使他变得太骄傲了,使他败走麦城,太过轻敌使他被吴国的一个末将杀死。但是,人们没有忘记他,他的地位和诸葛亮一样,不,甚至超过了诸葛亮。几乎在全国的每一处地方都有关帝庙,他,不是皇帝,却是武帝!他的失败在于骄傲,古话说骄兵必败,我们同样也不能骄傲。

啊,三国有多少名将谋士几乎无穷无尽,他们都能能给我带来许许多多的启示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的希望在于跳出这朝代周期圈,祝和平永远笼罩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历史就像一条甘泉,而每一本历史书就像一条汲水道,《三国演义》无疑是一条通畅的汲水道,我以后会更加地拜读罗贯中的这本《三国演义》的。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书?我家多的是,最吸引我眼球的还是那本厚厚的《三国演义》了。

不知看了多少遍,每一遍都是那么的精彩、激烈、紧张,每一遍我都又能读懂前一遍没能明白的某些情节。从桃园三结义到三分归一统共计一百二十回明代的罗贯中用小说的方式记录下这用无数英雄豪杰的智慧、生命谱写的历史,留给我们后人多少阅读的乐趣啊!

《三国演义》里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代表人物,比如:阴险狡诈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情有义的关羽、善用能人的刘备、心胸狭窄的周瑜、扶不起的阿斗等等举不胜举。在这么多的人物里我最喜欢崇拜的是诸葛亮。记得在我们家里曾经讨论过有关各自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我爸爸最喜欢关羽、我妈妈最喜欢曹操(这有点另类!)我喜欢诸葛亮的理由有太多啦!其中最让我信服他的是他空城计,就是诸葛亮在没有足够的兵力又连败失去几座城的前提之下,面临司马懿重兵兵临城下他能独自站在城门上捂琴退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独特的智谋以及对于司马懿弱点的掌握。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今天本人向您介绍我最爱看的《三国演义》这部不朽名著。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乱世群雄纷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斗争。大概分为黄巾之乱(黄巾之乱:指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号召天下百姓反汉灵帝。)、董卓之乱(董卓之乱:指董卓进京后实施暴政。)、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指魏、蜀、吴共分天下,形成犄角之势。)、三国归晋(三国归晋:指司马懿造反于魏,又灭蜀、吴两国,后司马懿长孙司马炎即位,国号晋。)等五个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场画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的内容与陈寿所著《三国志》基本相同。根据固定的人物形象,进行发挥: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从那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但成就都没有超载《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暑假里,我看完了《三国演义》,翻来覆去看了很久,其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五虎大将关羽,他身上的一个小故事让我感动。那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关羽和刘备、张飞是结义兄弟。一次,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小山丘上,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于曹操。但是和曹操再三约定,只要一打听到刘备的下落,不管有多么危险都要去找他。曹操爽快的答应了。

关羽在曹操那里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但还是没有忘记刘备和张飞。直到有一天,刘备派信使告诉关羽他的位置。关羽立即启程,途中经过了无各关口。但每个守管的将军说没有看见朝廷的官文不让过,关羽性情大变,斩杀了六个守管人直达边界。这时,曹操和官兵来到边界给关羽送行。最终关羽回到刘备身边,成为五虎大将之首。

读完这个小故事之后,让我深深明白一件事深情厚意并不是纸上谈兵,是应该有所作为的。关羽、刘备和张飞的兄弟之情把我深深的感动了。真不愧为桃园三结义啊!

看完《三国演义》后,提到蜀国有点感到悲伤,原本富饶的蜀国在和吴国的对抗中痛失精英。变得贫穷。从富饶到贫穷,从失败到成功,《三国演义》体现出了历史的悲伤。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刘备为了保护汉帝,服饰汉帝。

第一篇讲的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看见地方官招兵买马,遇见张飞两人准备一起去招募乡兵去投军。两人去酒店喝酒又遇见关羽,三人意气相合在张飞庄后结义,第二天刘备打制了一对双股宝剑,关羽打制了一杆一丈八尺的点钢矛去投军。曹操献刀刺董卓时被发现弄巧成拙慌忙而逃。

董卓死后原先组织杀董卓的组织开使争斗。在一次战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被冲散了关羽暂时投奔了曹操,在这其间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来找刘备,在路上又遇见张飞,三人终于又见面了。

三国中我最喜欢的是常山赵子龙赵云,因为在一次曹操攻打刘备时,兵力不够的刘备带着百姓逃难。刘备的夫人、阿斗都和刘备冲散了。常山赵子龙赵云知道后冲进战场七进七出,终于找到阿斗和夫人夫人投井自尽赵云推倒墙壁掩埋尸体。然后将阿斗放入护心镜杀出一条血路,赵云面对三个大将毫无惧色,曹操在山上看见后问此人是谁,曹洪大叫:军中战将可留下姓名吗?赵云应声道:常山赵子龙曹操知道后叫部队不得伤他要活禽他。赵云见此情形无心恋战杀出敌人的部队了,共杀死十几名大将,已经没有力气了幸好有张飞接应。

我又学到不少知识。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范文一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范文二

这本书作者是罗贯中,类型是小说,它就是《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演义》讲述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他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气量狭隘的周瑜,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说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将汉不将曹、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读后感【5篇】



篇一:论《三国演义》的女性观

作者:黄冠华

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对待女性的态度是不同的。在上学期读《红楼梦》时我便深刻的想过这个话题。不同的是,在《红楼梦》中是比较着重描写女性的,透过文字可以感受到女性的一些闪光点,感受到贾宝玉甚至是作者对女性的认可和尊重,但在《三国演义》中,极少地去描写女性,但凡描述到的要么是某位战将的妹、妻子,要么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对待女人不尊重、女人没有地位的思想,可能是《三国演义》中某个主人公的思想,更深一层来说,这是作者的、乃至当时整个社会的思想。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片段,其背景是刘备与吕布当时交战,刘备大败而逃,在投奔曹操途中在猎户刘安家中借宿。刘安听说来是大名鼎鼎的刘备时,想找一些野味盛情款待,但当时家庭条件有限,找不到野味,乃杀其妻以食之。这段话令人看后觉得惊悚,残忍。最后当刘备知道真相后,不仅没有愤怒、责备刘安,反而感动得落泪。当刘备与曹操会面说了此事,曹操令人以金百两赐之。可见,书中对刘安杀妻来给刘备吃是抱有一种赞赏的态度,是否在当时女人的地位如此低下,低下到女人似乎是男人的私有财产,随男人处置?低下到杀妻奉肉被刘备称为义举?可想而知,这不仅是刘备对待女人的态度,也是当时社会对待女人的态度,实在令人痛心

在战乱的时候,刘备多次将自己的妻子们弃于险境而不顾,还义正严词地安慰自己的部下: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这再次说明女子在当时的卑微地位。貂蝉是在《三国》中离间吕布和董卓的著名如性,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这就又体现了当的另一种女性观,女人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紹蝉、杨玉环,她们都因美貌而出名。可从古到今,长得好看的女子数不胜数,为什么她们的名字却能留传千古,闻名至今呢?因为她们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西施是越王勾践对吴国战争失利后,把她赠与吴王迷惑其心。王昭君是汉与匈奴和亲的政治工具。貂蝉是王允离间吕布与董卓的工具。而杨玉环是政泊斗争的辆牲品。这种女性观也体现在刘备的妻了孙尚香身上,她本是孙权的妹妹,为引诱刘备入吴以困处他,答应把孙尚香许配给刘备,结果最后刘备没杀成,还赔了夫人又折兵。而最后刘备死后也没有交代孙夫人的结局。貂蝉、孙夫人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书中都未写到。因为书中的英雄人物很多,他们的经历。结局都需要作者去提及,而又怎会顾及一个小小的女子?这或许也是当时女子地位卑贱,不足挂齿的一个体现吧。

篇二:读三国,论诸葛

作者:许朝倩

说起智慧的化身,可属诸葛亮无疑;只见其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作者罗贯中仅用这区区一句话便将其外貌定格,但作为《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拥有的不仅仅是高光亮节,更具有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以及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由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三国演义反映的是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作者通过描述东汉末年魏蜀吴之间一场场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以及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最突出的人物特征是他的睿智和忠仁。先说其智就志在他作为刘备的军师,凭借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丰富知识,由深化简,将精妙的知识灵活化通,巧妙的融入当下的实时战况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战略对策,从而达到得心应手的作用。就此,便有刘备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刘备建立功业的重要性也印证了诸葛亮的聪慧。不仅如此,想必草船借箭大家也有所耳闻。还有魏国联合孙吴政权及南蛮诸兵,发兵五十万人进攻蜀国;在此时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的情况下,诸葛亮淡定从容,对敌人的战时状况作了周密的分析计策,可谓是鲜明对比啊!或许聪明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如诸葛亮这般具有战略眼光的人却不常见,淡定从容之际却不失谋策,令人惊叹不已。

再者说及忠,诸葛亮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如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不惜病逝沙场。诸葛亮有自己坚守的立场信念,他一旦选定明君,便一片忠心的追随在旁,竭力辅助君主,未曾生篡位之心。诸葛亮的高尚情怀不仅仅表现在汉室,也表现在对待部下的态度,从马谡的被斩到李严的降职,这些看来被对方咬牙切齿的事情,而诸葛亮却处理得十分妥当自然,令人心服口服。这便是诸葛亮的忠义所至,不为一己之私而误天下事,追求君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既是忠于先帝,忠于后主的忠臣楷模,又是才智超群,运筹帷幄的精将。或许你没有精读《三国演义》,未曾知晓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及战争,但神机妙算的孔明你必定有所耳闻!

篇三:论桃园三兄弟那样铁的情谊

作者:曾稳庭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信弃义,天人共戮!象征友谊的誓言,虽不如恋人口中的海誓山盟那般甜蜜,柔美,却别有一般风味,代表着的是三人那不容玷污的友谊。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又碰上天灾,百姓生活疾苦。刘备有意改变现状,碰巧的是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出一番事业。于是,便有了流传千古的桃园三结义。

三兄弟之间的情谊究竟有多铁呢?

关羽,关二爷,中国的武圣。英勇善战,跟着刘备出生入死,即使是被敌人捉住,忍受种种折磨也绝不泄露任何秘密。这就是忠诚。

在关羽死后,刘备和张飞都想要给关羽报仇,意图进攻敌人。不料却被手下范强,张达谋杀以投奔孙权,三弟就这样随二哥去了,两位名将就这样逝去了,但在死前,张飞所想都是为关羽报仇。这就是重情义。

刘备,作为三人中的大哥,更是视关羽,张飞手足。军中重大事务交由两位管,更没有做大哥的那种尊崇的架子,这就是信任。

220年关羽被害,221年张飞急于为关羽报仇,被害,223年刘备作为大哥最终也含恨离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就是刘关张三兄弟。

友谊不像铁,越炼,越氧化,最后化成一丝轻烟,反而它更像一块金子,越炼,越纯,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回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友谊真的多吗?你生活充裕时,她就是你的好闺蜜,陪你;当你需要帮忙时,昔日姐妹早已拒你于千里之外,塑料姐妹花,表面友谊的情况也不少见。

诚然,反面例子总存在,但只有当你经历过这些后,才会更懂得真朋友的可贵。

古往今来,三兄弟的情谊无不被作为典范,被许许多多人羡慕。望尘世苦海,品朱门酒绿。闻铜臭遍地,觅真诚友谊。日月可鉴兮情永系,棒打不散兮志不移。三兄弟的友谊从桃园起,也就是这样的吧。

篇四:论三国之曹操

作者:黄月果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备受热议的角色,在作者笔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狡诈的曹操,但也有豪情为人们所折服。

曹操在王允的宴席上自荐前去刺杀董卓,获赠一把七星宝刀作为工具。曹操拜见董卓,待吕布离开走远后,拔开刀鞘,准备行刺。不曾料想董卓在更衣镜中看到曹操此番举动,问孟德何为。曹操借故献刀,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吕布也回来了!我想,曹操的内心一定无比紧张,但却依旧能够强装镇定,机智应变!这该是拥有怎样强大的内心!

且说吕布牵马回来,替董卓收下刀,细问经过弄明白了曹操的图谋。此时曹操早已经以为董卓办事为借口骑马匆匆逃离,但这也坐实了他行刺董卓的罪名。董卓遂派人捉拿,但曹操已经脱身独去。

曹操应变之机智,在这里得以生动体现,可谓非常人所能及。在欣赏曹操的人眼中,曹操机智,有勇有谋,而在批判曹操的人眼里,曹操阴险狡诈,凶狠,是一个狠角色。

历史老师常说,评价一位历史人物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分析。那么,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看曹操的立场,以及分析一下曹操刺杀董卓的整个过程。

董卓进京后,废立皇帝,残害百姓,荒淫暴虐,已经激起了群臣共愤。王允假意设寿宴也是为了与众官员商量谋划如何除掉董卓的事情。所以说,派人刺杀董卓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此时曹操主动请缨前去刺杀董卓,无疑解了群臣的心结。于群臣而言,无非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想必,也是曹操那与生俱来的气魄与胆量,方促使他立下豪言。曹操对群臣不满董卓却无能为力所表示的不屑,实则是其自身豪情的一种体现。

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面更衣镜,差点令曹操命丧黄泉。曹操没有详细地计划谋杀事宜,贸然行动,他的行事不够周全也由此可见一斑。此时的曹操机智圆滑,保命不难。但,要成大事,还少了计划和谋略。

我们会在全书中不断地见证曹操成长为一代枭雄的过程。我想,行次时的曹操并不具备可成气候的条件。但是,在官场的尔虞我诈之中,在一次次的应对危险之中,他的雄心与谋略,他的政治才能逐渐显现。而这次刺杀的失败,也直接导致曹操出于求生的本能而奋起,成为他争霸之路上的引擎。当然,这也与其自身性格和他与生俱来的魄力息息相关。倘若他是一个胆小怕事之人,恐怕早已入土。

另外,我认为曹操其实是有机会刺杀董卓的!

董卓卧于床,吕布为曹操牵马,屋内只曹卓两人。当时的情景之下,曹操如若大跨步前去击杀,应当可以使董卓毙命。为什么荆轲能够大跨步以刀指着秦王的脖子,而曹操却不选择果断迅捷地击杀一个只躺在床上的董卓呢?我想,曹操是有所顾虑的。

没错!曹操正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性命去刺杀董卓!此时曹操已经被董卓发现了端倪,一但他出手,必将原形毕露,无路可退。我想,曹操持宝刀前来,应该是本着秘密行刺,然后悄然逃脱的心理的。

但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是所有可能性和机会都是可以人为算到的!曹操忽略了外界的因素,行事前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纸上空谈,显得不切实际。这也告诉我们做事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要贸然行事。

也许曹操从一开始就怀着野心,但我想,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是在随着他能力的不断壮大而不断激起的!都说时势造英雄!曹操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中不断成长,成为一代枭雄。

后来,随着不断成长,兼具了才气与豪气的曹操,才能表达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的感慨;才能抒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样的豪情;才会想象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以及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景观!

尽管曹操有着残忍的一面,但我们要看到在当时那个时代,混乱、战争,才造就了曹操坚硬的人格和对他人生死的淡漠。曹操扣关羽于曹营之时,表现出的对人才的一种极度渴求心理,后来他放关羽回汉营时,为关羽送行送盘缠送干粮,种种举动,可见曹操并非完全冷酷无情。

不可否认的是,曹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诗,字字词词都透露着他的文化底蕴,彰显着他的豪情!尽管最后结果并不是曹操为胜,但天下终归一统,也有了包括曹操在内的众多英雄列传与史诗,为后世,为我们所了解、所传颂。

篇五:刘备:乱世中最真实的人

作者:黄子珊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那是一场场风诡云谲的斗争,战乱中的万千人的影子集在他身上刘备,云谲波诡中最真实的人。

首先,《三国演义》是有观点立场的。第八十回回目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刘备)正位续大统明确地告诉读者,刘备是一个正面人物。刘备作为汉室宗亲,理所当然地有贤德、有教养、能聚人心。他慧眼识英雄,与关羽、张飞一见如故,结为兄弟;他心地善良,即使对想加害自己的督邮,在督邮被张飞惩治,仍抱有同情,把督邮救下。他是机智的,巧借雷声骗过曹操;他是宽博的,没有几个俘虏不因被他感化而投降;他是仁爱的,所到之处,民心所向这一切优点都来自于他的贤德。任人唯贤,不问出身的唐太宗,知人善任,招揽大批忠直廉洁之士,储备天下英才,开启大唐盛世;以身作则、宽俭待民的汉文帝积极发展社会经济,使国力日益强盛。由此可见,一位贤德的领导者善于审度时势,确定正确的发zhan方向,把下属凝聚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只是桃园结义时的铮铮誓言,更是每一位领导者都应该遵守的信条。

然而,在展现其闪光面的同时,许多人性的弱点也暴露出来,并有细节为证。不得不提的就是自私,尤其是兵败逃跑的时候。与汉高祖刘邦十分相似:保命要紧,妻子可弃,百姓可抛。幸得有各位忠心耿耿的大将冲锋陷阵,才将他的亲人一次次救出。战事紧要关头,宁可战败也不愿放弃百姓的战略抉择,导致战役惨败,百姓流离。他虽然在军事上损失惨重,却站上了道义的制胜点。这样的事例真实地反映了一个贤德之人内心的种种矛盾。

都说若无诸葛,就无刘蜀。

关羽近神,孔明近妖,处于这一神一妖身边,刘备几乎被衬得一无是处。《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更像乱世中的一个凡人,但又比凡人多一些雄心壮志和凝聚力。刘备算英雄吗?也许算。尽管书中多人评价他为枭雄,但他终归是一个人。正因他性格中的多面性,他才更像人。

在这部有的是人(四大名著在出场人物最多)的《三国演义》中,刘备是那个时代有识之士的集中缩影、人性的体现,真实、有血有肉。

东汉末年的风云变幻镌刻在乱世枭雄刘备深邃的眼眸里,透过那双眼睛,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

读后感4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


这本书是我七岁时买的,那时候我读了一遍。由于生字太多,对书中诸多故事情节都是一知半解。

这个暑假期间我又将它细细地阅读了一遍,认认真真地将故事情节解剖了下。在此故事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智慧绝伦、聪明绝顶、鞠躬尽瘁。在本书中的《草船借箭》故事里,关于周瑜故意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武器最好?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最好。虽然军中严重缺箭,但诸葛亮聪明绝顶,利用草船借箭为周瑜赢得了十万支箭,使自己免于一死。

在本书后叙中,诸葛亮六次出师防御司马懿的进攻而劳累生病,他却强支病体,依旧令人扶他出去巡营,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的鞠躬尽瘁、尽心尽责啊!回到营中,病情恶化,依旧不忘嘱咐那些忠义之士们,要依旧法而行,不可急骤。还嘱咐杨仪如果他死后不需操办丧礼,节俭而行。

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随机应变,因为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取得成功。长大后,我也要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尽心尽责,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守尽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