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后感3000字

人们把所有丰富的经历以及学习的知识都总结在了书里,等待我们去领悟。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受写出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白鹿原》读后感3000字,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莫言说,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这么说来,《白鹿原》就是当之无愧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在内容的厚度、时间的跨度还是风土人情描写的精度,无一不透露出小说的厚重感。

在那个民风淳朴的白鹿原上有各色人物,神话传说,还有各种神秘的奇闻异事,在白鹿原上演了从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的沧桑巨变,故事跌宕起伏。

白嘉轩是贯穿故事始终的悲剧性人物,他生就是来遭受苦难的,娶了六房媳妇都离奇死亡,也让原本殷实的家里变得一贫如洗,村里的种种谣言,让他不得不为了父亲的夙愿跑到山里讨媳妇。总结自己的一生,用他的话说:我一辈子没害过人,没亏过人,没做过邪事恶事。但他最赏识的儿子恨过他,他从不当外人看的长工鹿三的儿子黑娃怨过他,他宠爱的女儿不理解他。陪伴一生的妻子去世时正值瘟疫大面积传播,敬爱的母亲去世时正值乱世,两人的丧事他都只能草草了事。他生就一副庄稼人的性格,恪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做事公正摸着良心说话,村里没人说过他一句闲话。

多舛的人生练就了他处世不惊温润不屈的性格,女儿为了革命理想离开他,甚至到死也未能再见父亲一面;大儿子孝文被下了圈套,与他反目成仇,堕落不堪;黑娃看不惯他太过挺直的腰,当了土匪后把他打成佝偻;他目睹了妻子母亲鹿三的接连去世;这些都没能将他打败,他选择了忍耐,选择了以德报怨。将命运加在他身上的苦难一一承受,又把践踏他尊严赐予他磨难的人一一原谅。他是白鹿原上最顽固最保守的代表,没人像他那般对世代流传的美德虔诚捍卫,他继承了这些,又把这些传承给后人。

白鹿原上最有反骨最执拗的男子要数鹿兆鹏和黑娃鹿兆谦。鹿兆鹏像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家具,一露面就显得鹤立鸡群,在学馆的小孩子中,因为读书最高又聪慧,以致先生总是给他独自授课。黑娃则是个没上过学的愣头青。但他们具有同样的性格特质,两人的相见就注定了以后的羁绊,黑娃一看见兆海就觉得他亲切,禁不住崇拜起他来;在众多的同学中,兆海独独把不多见的冰糖、点心送给黑娃吃。

黑娃的一生让人扼腕,他具有反抗意识却仍摆脱不了对传统的认同,如果不是田小娥和兆鹏,也许他只是个平平凡凡的庄稼汉,依靠勤劳的双手过着恬静的生活。对爱情对女人什么也不懂的他,在小娥的引导下,生活轨迹开始偏离父辈眼中的正道。他带着喜欢的女人回家,因所为不被传统理解认同,他们被孤立了。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建立了他们的家,想象着以后也能拥有自己的小家庭。

在他跟着兆鹏进行反封建反传统活动时遭到追捕,他只得逃走,留下小娥孤单一人。此后,他当过兵当过土匪,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爱的人,每次路过就给她偷偷送去粮食和钱币,他不能给与她陪伴和安全感只好用物质弥补。再后来,他进了兵团当了营长,那些沉睡的潜质开始苏醒,他彻底改掉以前所有毛病娶妻生子并拜师修习学为好人,仍旧保留身上的义气和耿直,这时的他让人欣慰盼望他一直这么好好生活下去,但在心里仍旧担心他出什么意外。果然,起义胜利的果实被白孝文独吞并诬陷他,以致黑娃赔上了姓命,留下妻子和独子怅然一生。

兆鹏完美的无可挑剔,他出场的不平凡,似乎注定了他要书写一个传奇。他有自己成熟的思想雄辩的口才并具有很好的行动力,生来就是领导别人的。小说中有关他的事迹描写不算多,他的出现总是突然的,每次都是遇到困难在逃亡或在执行某项任务,他的脚步与行踪推动故事的大背景向前发展。他有勇有谋,目标明确,没有犹豫与迷茫,所有遇到他的人就被他的气场与魅力俘虏,黑娃崇拜他,百灵崇拜他,父亲拿他没办法,土匪头子大拇指觉得他是个硬汉。他果然不负众望,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田小娥和白灵是白鹿原上最具反抗意识的女性角色,见识和机遇的不同决定了两人不同的生活轨道。

田小娥本是一个财东的小老婆,漂亮妖娆,遇见黑娃后,她不满生活如此,大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但采取的方式为礼教所不容,因此她被世人唾弃,和黑娃两人在窑洞里离群索居。黑娃走后,她被鹿子霖玩弄利用,和孝文双双堕落,说她不忠也好可怜也好,她一直都是缺乏依靠没有安全感的孤独女子。她没有白灵的知识和勇气去追求建立自由民主世界的理想,也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她只想有个人依靠取暖,一直伴她左右。

她是封建礼制的受害者,不能主宰自己命运,与命运抗争的后果也让她承受不起。在窑洞独居的生活,依旧摆脱不了别人的闲言碎语和不轨之心;她不被代表传统的祠堂接纳,受过鞭笞,无论是心理还是肉体上的;鹿子霖借她之手给孝文下套,煞了白嘉轩的尊严;没人顾虑她的死活,鹿三将这黑娃和孝文不肖的罪过都加在她身上。她死后把所有的冤屈与不平都变成报复性的灾难降临在白鹿原,灵魂借鹿三之口发出与命运抗争的呐喊。

白灵是幸运的,生在殷实的族长之家,成为白鹿原上第一个去学校读书的女孩。她的率真、有主意、无所顾忌、聪颖天资从小就显现出来,父亲送她去上学本是宠着她的性子,没想到知识的启蒙极大地激发了她骨子里的硬气劲。她远离父母只身去了县城读书,在那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开阔了她的视野冲击了她的思想,她不愿只做一个只知相夫教子的平凡女子,投身到自己热衷的理想中,她和兆鹏一样,果敢机智,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造就了这位奇女子。

说起她,就不得不提她与鹿兆海之间令人惋惜的爱情。两人竹马青梅有共同的思想,是兆海带她领受革命思潮的影响,他们以硬币为证相约为盟,兆海参加了共产党,她参加了国民党。造化弄人,阴差阳错,当他们分别转了党派,再次相见时,遗憾地发现,投身革命的热忱已经淡化了感情,尽管依旧相爱,但谁也不愿为彼此放弃自己的信仰。这时,兆鹏就理所当然的代替了兆海在白灵心中的地位。

朱先生是清朝的最后一批举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上晓天文下知地理,风俗人情洞若观火。他只是个儒雅书生却有巨人的精神,德高望重,被大家奉为神明,是白嘉轩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人。生时禁烟毁罂粟、只身劝退清兵总督、放粮赈灾公平公正;对待学生视如己出,被他教过的学生兆鹏、黑娃始终惦念着他的恩遇;知道自己行将就木,把后事安排的井井有条,把死后的各事全都料到了;死后前来吊唁的排起长队,相互回忆着他的奇闻逸事。黑娃的挽联独到的总结了朱先生的一生: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鹿子霖是白鹿原上的风流人物,生前桃色事件不断,心里老是算计着,把白嘉轩当成最大的假想敌。当他和小娥的事情败露后,白嘉轩用族规惩戒了小娥,他怀恨在心,借小娥之手把孝文身上的邪恶全都引发出来,卖房卖地抽大烟以致沦落到乞讨的地步,给了白嘉轩致命一击。当了乡约,跟随田福贤作威作福,欺压乡民。践踏大儿媳妇的尊严,以致她心理防线奔溃,发疯至死。到最后大儿子一直下落不明,小儿子英年早逝留下年幼的小孙子,在内战画上句号时,他被吓破了胆,精神失常。

《白鹿原》里刻画了许多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他各自的人生,许多人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陈忠实不求结局完美,只是让人物顺应历史自然的选择,尽管我们对白灵和兆海的死惋惜,对黑娃和小娥的死遗憾,对鹿三和孝文媳妇的死同情。《白鹿原》的故事结束了,历史悠久的白鹿原依旧静静地伫立在关中大地上。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白鹿原读后感1400字:白鹿原读后感


我是带着浓烈的神秘感去读这本书的。

早在两年之前,同事小贾就推荐我读这本书了,小贾在西安上的大学,对西北的民风特色耳濡目染了不少,也经常讲一些那边的民风民俗,当时就推荐说这本书不错,值得一读,隐约记着他提到黑娃的名字。自己的不用心导致一向没能拜读此书。这本书被改编成电影,前段时间上映了,看过之后感觉影片的画面拍摄的很震撼,甚至有些压抑,还有些思维混乱。到网上搜索了一些相关的评论,普遍反映电影拍得不理想,不如原著看着有感触,随即开始阅读此书。

读完之后,没有一丝神秘感,活灵活现的人物在眼前一幕幕的重现,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却有总是欲言又止,不表达些自己的理解,又觉得十分遗憾,甚至愧对这本巨著。从网上搜索看到了林罗满目的评论和赏析,有就整本书核心思想的、主要线索、主要矛盾的;有就其中某些事件的,有就某个主角的剖析,各执一词。那里我就尝试用自己的感触记录下阅读中、阅读后的些许回忆。

首先,阅读此书更加深刻的让我自愧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浮躁,诸多情节中印象最深的依然是穿插在各个主要主角身上的性描述。也不明白我看到的是不是陈老先生原版没有删节的,但就看到的资料来看,里面的性描述简单、自然,食色性也,看后印象深刻却不突兀,性爱中,将每个性主角的性格、情绪演变的到位而纯真,有鹿子霖的圆滑狡诈,田小娥无奈与抗争,白孝文的心境的波澜起伏,还有借助朱先生死后穿寿衣时引发的行货与人性情的关联-----性可能是吸引众多读者的看点,但是看过之后,却没有《废都》中性那么露骨与黄,性,是本性,有忸怩、奔放、拘束、阳痿、暴力-----印象比较深的有这么一句你要是连炕上那一点豪狠都使不出来,我就敢断定你一辈子成不了一件大事。一方面,要坦然、率真的去应对性,另一方面又要深刻的理解万恶淫为首的古训,其中滋味只有自己去体会了。

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背景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古老农村村落,精神上是宽厚、仁德的儒家礼教,经济上,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靠天吃饭,就是当时甚至此刻中国农村的缩影,革命被鼓吹者冠以各式各样的口号在原上散播,人民开始憧憬、开始躁动,然后,应对革命需要付出的惨痛代价开始萎缩、开始恐慌---深处是传统的文化礼教与时代大趋势的激烈对抗,伴随着对抗的是各色各式人的人性特色,自私、狡诈、贪婪、恐惧---一时竟看不出作者是在支持革命,还是反对革命对传统的冲击,还是剖析人性中的光明与阴暗,或者是兼而有之。能够看到的是,革命对世界和人的改变,甚至是对人性的扭曲。革命并不像宣传的那么完美。一方面,我们要怀一颗感恩的心态,任何政党在革命中都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了无比惨痛的、血的代价,书中比较客观的描述了我党初期探索道路的艰辛历程,平等的将两个政党之间的关系做了描述,加上朱先生的点评毛的书我看过,书是写得好,人也有才。可孙先生也有才气,书同样写得好,他们都是治国兴邦的领袖。可你瞅瞅而今这个鸡飞狗跳墙的世道,跟三民主义对不上号嘛!

文章里的主义是主义,世道还是兵荒马乱鸡飞狗跳黑娃悄声说:听说延安那边清正廉洁,民众爱戴。朱先生说:得了天下以后会怎样,还得看。我看不到了,你能看到。,读来更加令人比较淡定的去看待每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

另一方面,若隐若现感受到了鹿兆鹏带给他亲朋好友的一些悲惨的人生。坚定、执着的共产党员鹿兆鹏,抛弃和拖累了家庭,抛弃了家里的包办婚姻,留给了家里无尽的痛苦。每当黑娃平淡、幸福的正要开始自己的日子时,鹿兆鹏总像幽灵一样叩响了黑娃家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黑娃的灾祸,有家不能回、有活不能做,革命成功之后,在黑娃被诬陷要被枪毙的时候,最最需要兆鹏出现的时候,兆鹏没有出现------理解成世态炎凉也罢,理解成人性的弱点也罢,感觉革命神圣成功的背后总背负着一些见不得人的冤魂。

白鹿原读后感1300字: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所描述的生活在时间跨度上由晚清至新中国建立大约50年。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的50年,如国共合作,农业讲习所的兴建,北伐等,以老百姓的眼光来叙述这些事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期间的各种矛盾与斗争是最复杂的,作者把阶级斗争放在名族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如以鹿兆鹏、韩裁缝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以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从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还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这其中反映出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纠葛,斗争也不仅仅仅围绕着阶级阵营而展开,又围绕权力、财产、荣誉、道德等展开,从浅入深,增加文章的复杂与内涵,使读者自行品味文章中所包含的本质。

文中白嘉轩是个饱受传统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的人。他曾为了得到梦中的风水坟地,而让鹿家为了六分水地而打斗诉讼,但在官赐仁义白鹿村之碑之后,更得圣人朱先生为富思仁兼重义的点拨,他却修祠堂,建学堂,广施教化,营造白鹿村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为了乡民利益而主谋鸡毛传帖,交友抗税;惩罚鸦片烟鬼和赌徒,整肃族规纲纪;大旱求雨而甘当马角等。正是由于白嘉轩谨遵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文化信念,使得他即使在急剧动荡的年月也能充分表现出自信、自尊、务实的精神风貌。比如他虽是风搅雪的受害者,但绝不参与复仇行动,反而为农民协会员们求情;尤其在家族冲突。派系复仇愈演愈烈之时,这种文化人格更显示出其独有的价值和辉煌:他不为利禄官位所诱惑,不为强权暴政所屈服,不被他人蜚短流长所左右,不随政治风向所摇摆。白嘉轩的正气和大义,来自于他的文化人格意志;其理想文化人格的构成,基于这片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地。这片;令人沉醉的地方。

黑娃,也是一个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他在结束了自己的土匪生涯后,虔诚拜师念书,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从此,黑娃真正开始了自觉的脱胎换骨地修身,几乎完全摒弃了原先坏习惯,强迫让自己理解并养成了一个好人所应具备的素质,中国古代圣贤们那些镂骨铭心的哲理,一层一层的自外至里地陶冶着这个土匪胚子。小说将黑娃修身做人、脱胎换骨的画龙点睛般的书写,树起了一座圣贤文化神话纪念碑。

作者笔下,在一个个繁杂的事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慢慢凸显,白嘉轩、鹿三的顽强、坚毅、保守,鹿子霖、田福贤的奸诈、自私自利,黑娃的诡异多变由于每个人信仰、人生观的不同,虽然出生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分离开来。接下来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清廷倒台、军阀混战、建立民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文化大革命。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一辈把生活的舞台让给了新一代的已经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在新一辈白鹿原人身上发生着感情、亲情、义气、命运交织的故事。落叶总要归根,不管他们走了多远,这些走出了白鹿原的人最后都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地方,以各自不同的状态,结束了一生的追逐,白嘉轩的苍老,鹿子霖的疯死,人生都已落幕。

神通广大的朱先生则让人难以忘怀。白鹿原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逃但是他的眼睛,准确无误的预见未来给他披上了迷信与神学的色彩。他是旧知识分子的代表,也是神秘先知、中国博大文化的代表。淡定、自得,不掺和杂事却将大小杂事都预料的真真切切,每次出场都宛若仙人,虽是仙人仍然免不了俗,他对办学堂、救济灾民、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依然充满热情。不为五斗米折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贯穿全书的传奇色彩的人物。

《白鹿原》是我目前看过对那个时代中人物,赞扬较多的一篇文章,也许这是作者思想上的一厢情愿,但文中所渲染的民族传统文化却需我们去传承。

白鹿原小说读后感600字:白鹿原小说读后感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陈忠实在这部四十多万字的小说开篇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而在读完《白鹿原》后,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此话的贴切,黄土塬上的一段历史,借这部小说充分展现。

起篇的情节是神奇甚至有些荒诞的,配角冷先生借独特诡异的治病方法、男一号白嘉轩借连娶七房女生的壮举、关键人物朱先生借游学南方的奇趣经历、故事主场景白鹿原借有关白鹿的神妙传说闪亮登场,抓人,一下子将我拉进小说。

之后,作者着力描绘的便是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庭的纷争、家族的争斗、改朝换代的动荡一一上演,人物众多,事件繁杂,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逐渐明晰,看这一段,我感觉是在观赏一幅渐渐展开的塬上风情画卷,但,作者的用意绝非如此简单,在一个个故事的推进中,他已经将小说中的人物按信仰、按人生观进行了自然的划分,同样出生在那片黄土塬上的人们,开始渐行渐远。

清廷倒台、军阀混战、民国建立、国共合作、合作破裂、两党相争、抗日卫国、解放、文革,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将小说情节逐级推向高潮,故事的重点似乎也从老一代逐渐转移到新一代的已经走出白鹿原的青年身上,他们或国或共、或由共变国、或由国变共、甚至由土匪变国又变共,起伏跌宕,好不热闹,其间有情爱、有亲情、有义气、有传奇、有历险、有机缘、有命运,有的东西太多,太重,重的让我渐渐觉得托不动这32K的印本。

到了最后,这些走出黄土塬的人又以各自不一样的方式回到了原上,或发达、或落魄、或存活、或死亡。白嘉轩老了独眼了、鹿子霖疯了死掉了,大剧落幕,戛然。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