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毁灭的爱

一本好书,就像新的世界,让我们沉浸其中,废寝忘食,可想而知读书多么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一两本经典作品。在阅读作者的作品过程中,书中的描述让人欲罢不能,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从书中领悟出作者想表达的理念。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以下“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毁灭的爱”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从13号开始翻开书扉,到昨天晚上读完最后一页。两天的阅读时间里,眼中几乎一直噙满泪水。

读这本书的感觉,就象在观看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人物和情节在脑海中逐帧流动。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到底是跟随纸上的文字,还是虚拟的影像一起去痛苦、怜悯、恐惧,甚至窒息。

这是卡勒德.胡赛尼在继《追风筝的人》之后,献给阿富汗女性的悲壮之歌。就如各大媒体的书评所说,《灿烂千阳》不管在人物的刻画和故事的编排上,都比《追》更胜一筹。我也有同感。

在温暖的书名之下,作者讲述的是一个悲苦揪心、令人潸然泪下的故事。长年的战争和专制(书中从苏联侵略战争一直过度到圣战、内战以及塔利班政权)让阿富汗成为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度。两个出身迥异、成长环境截然不同的女孩,因为家庭的变故、战争的摧毁,因为与同一个恶魔般的男人联结而走到了一起。

玛丽雅姆是富翁一与其仆人的私生女,她刚出生,便被亲生父亲的家族赶到了山上的泥屋里,与心里充满怨恨的母亲一同生活。从小,母亲便把自己所经受的歧视与侮辱转嫁在她的身上。她被母亲视为笨手笨脚的小哈拉米,一种丑陋的可恶的如蟑螂般的东西。

妈妈对她的告诫是:象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那就是忍耐。如果你要去学校,他们会嘲笑你的。肯定会。他们会叫你哈拉米。他们会用最恶毒的言语来辱骂你。我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虽然妈妈是爱她的,但这份爱被妈妈自身的遭遇和认知摧毁得残缺不堪。她不相信也从没祝愿过自己的女儿会获得幸福。

小时候,玛丽雅姆只有在每周一次与父亲的短暂相处中,才会获得女孩所本该拥有的宠爱与快乐。在父亲面前,她也曾任性活泼、充满期待。但对未来渺茫又执着的希望,在她15生日之际私自下山寻父、母亲自尽身亡过后彻底化为幻影。

相比之下,比玛丽雅姆年轻了近20岁的莱拉有个幸福、丰富得多的童年时代。她有着爱她的父母、有亲密的女伴,还有一个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如哥哥般保护她的男孩。

但是,战争一旦开始,任何一个家庭和个人都不再受到眷顾。这两名相遇后曾水火不容的女孩,又会开始一段怎样的命运呢?

胡赛尼吸引读者的不仅是极具感染力的叙事能力,还有他那诗一般的语言。是的,不管是表现战争之恶还是人性之恶,胡赛尼都用其绚丽的文字进行描述和渲染,就象在风中飘零而落的花瓣,柔美凄凉却不失一丝力度地直击人心。

尤其是,越是人物痛苦绝望的时分,他反而会运用一些温暖的色彩和美好的场景描述进行反衬对比,给予读者不一样的强烈震撼。

当莱拉一家被火箭弹击中、莱拉被炸飞到空中的时候,觉得自己似乎能看清每一块在她周围飞舞的碎片,慢慢地、一块接一块地不停翻动,每一块碎片上面都有阳光在闪耀。像是细小而美丽的彩虹。

被处于极刑的前几天,玛丽雅姆在监牢里听狱友说起自己含冤的故事,她想起多年以前的一个早晨,当时沙菲德山上寒星点点,天空中飘过几抹粉红色的云朵。

除了语言的美感和力量,对时代的拷问、对人生意义的挖掘和对情感的抛磨是作者更深远厚重的追求。《追风筝的人》里,赎罪是作为作品的主题来清晰呈现的。而在《灿烂千阳》一书中,战争和时代是不可宽恕的主要因素。尽管这样,这部作品里同样涉及到个体的赎罪。不仅包括m.simayi.net本该如此的扎里勒在信中对女儿的忏悔,甚至于玛里雅姆和莱拉,这两个因家庭和战争遭受了种种磨难的女性,她们也分别在某个时候,因自己年幼时期曾对父母的不理解而心生愧疚。

有慈悲之心的人才会自省,主动去检视自己曾经的罪过。这样的检视虽然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但唯有正视和忏悔过后,灵魂才会走向高贵,才能获得安稳常存。

或许是已经为人父母的原因,在书中我最欣赏钦佩的人物是莱拉的父亲哈基姆。这个瘦弱的知识分子,炽爱自己的祖国,也以宽广的心襟爱着自己的家人。除了对喜怒无常的妻子自始至终包容着,在妻子因两个儿子离家参加圣战而万分悲痛、无心照顾家庭的漫长岁月,他深藏痛苦,给予了莱拉足够的教育、呵护与赏识。

他对女儿说道:但我还有你,这让我很高兴。每一天,我为了你而感谢真主。每一天。有时候,在你妈妈心情最糟糕的那些日子里,莱拉,我觉得你就是我的一切。

虽然他为了保护家人而不得不选择离开国土,但他告诉莱拉:

我知道你还小,但我希望你现在就明白并且记住这个道理,婚姻可以等待,教育却不行。你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女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等到战争结束,阿富汗将会象需要它的男人一样需要你。如果一个社会的女人没有受到教育,那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可能......

正是因为他对莱拉那份温柔又深沉的父爱,才让莱拉能在母亲的忽略之下,仍然得以生机勃勃地成长。虽然后来身陷绝境、历经苦难,尽管她失去了父母兄长、失去了亲密的好友,失去了青梅竹马最爱的人,但她从未放弃过求生的欲望,也从未在内心丢掉过自己的尊严。

当然,最让人爱怜、震撼的还是玛里雅姆。她那短暂又悲渺的一生或许是战乱国家中众多女性的真实故事,她内心深处所蕴藏的能量,是一张张布满灰尘、皱纹和创伤的脸庞背后仍然没有被摧毁的女性之光。

尽管她屈从了自己的命运:被亲人抛弃、被丈夫常年凌辱与暴打、被战争中凄苦的生活早早夺去了青春,但善良的人性之光从未在她心里熄灭过。这个卑微、软弱、其貌不扬、受尽折磨的传统女性,以她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力量,支撑着莱拉和孩子们。

正是由于她的陪伴与爱,以及最后关头的勇气和果敢,才把莱拉从危机之中彻底解救出来,重获自由与幸福。

死去的玛丽雅姆再也无法亲眼见证莱拉后来的生活,但莱拉觉得,玛丽雅姆离得并不遥远。

她就在那儿,在这些他们重新粉刷过的墙壁之中,在他们种下的那些树苗之中,在那些给孩子保暖的毛毯之中,在那些枕头、书本和铅笔之中。她就在孩子们的笑声之中。她就在阿兹莎背诵的诗句和她朝西方鞠躬时念出的经文之中。

早上,在朋友圈看到星雨发的图文,注意到其中一张阳光洒满枯叶的照片。她配的文字是:邂逅这光影下的八角金盘,枯萎的残叶,因了朝阳斜照,即使仅有那么短短的一瞬,也是触动心扉的生命光华......

我立即备份了这段文字,觉得这恰好是对玛丽雅姆无心插柳的注脚。这个几乎没有体验过幸福的女人,从15岁起就品尝绝望、任随自己的一生随命运而枯竭的女人,终于在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分钟里,在恐惧之后,当她闭上双眼,她心中再没有懊悔,而是充满了一阵安宁的感觉。

她想到她进入这个世界的身份,一个低贱的乡下人所生的哈拉米,一件人们不想要的东西,一次可怜的、后悔莫及的事故。一棵杂草。然而,当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

是的,对莱拉而言,玛丽雅姆变成了如血浓于水的亲人,会永远伴随她一生。在莱拉心中,玛丽雅姆无时不刻地散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不管世界如何黑暗残酷,人性和希望之光总会透过缝隙照射进来,唤醒生命的力量。爱、善良、坚毅,这就是胡赛尼的作品能如此打动人心的主要魅力吧。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悲剧不可阻挡


高中的时候看的这本书,好多东西都不记得了,但是当时窝在被窝里哭的一塌糊涂,我不知道谁错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幸福,每个人都不是坏人,每个人都那么不幸。

梁俊碧错了吗?她很不讨人喜欢,但是她没错,丈夫跟妹妹生了女儿,她无奈之下抚养成人,确给不了她母爱,这个立场,换谁能给爱呢,她有着中国妇女根深蒂固的东西,这让她不可能跟丈夫离婚,那个年代也非常非常少人离婚,他只是一个守卫自己东西的传统妇女,不可爱甚至讨人厌,但是她不是坏人。

梁冰玉错了吗?她有着那个年代的热血和无知,孤身在国外,身边唯一熟悉的就是姐夫,是人都会想依靠吧,在绝望的时候人往往会做出很多丧失人性的事情,她就是在那样绝望的时候成了姐夫的女人,何况那个年代绝对的男权还没有崩塌,二女一夫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她无知不够坚强但是她也不是坏人。

韩子奇这个倒插门女婿,在强势妻子的淫威下本就软弱,他既保护不了爱情也保护不了女儿,做的一切都是偷偷摸摸的,他软弱不男人,但是也不是坏人。

韩天星隐忍 安静 朴实,也因为他的隐忍安静毁了自己的爱情,娶了别的女人,他给不了那个女人爱情,但是他懂得他的好,他总是默默的,他知道新月不是他亲妹妹,母亲不爱新月,但他默默的对妹妹好,他不勇敢 不爷们,但是他很好。

没有一个坏人,但是悲剧就那么不可阻挡的发生了,因为没有一个坏人,不知道把气撒在谁身上,不知道该怎样做能够阻挡这一切,没有一个人做过一件不可饶恕的事情,每件事都有理可依,所以悲剧才那样的不可逆转,让人有心无力。

诚实人人不可丢


小时候,我经常听别人讲起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相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上负载过重,客人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方可度过难关。

看年轻人哪个都不舍得丢弃,艄公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于是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终于把诚信抛在水里。

读完之后,不免有些伤感,哎!如果一个人将诚信的背囊抛在了水里,试问他剩下六个背囊有什么用呢?有些人为贪图便宜而不守诚信,问问谁有好下场呢?那些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作弊的人,不但欺骗了老师,而且欺骗了自己,到头来还是自食其果。这样的人只有卑污的灵魂!

在我看来,诚信是人生存的根,是人的一把天秤,在惊涛骇浪中,拿好着舵,虽千转百折,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会有到达彼岸的时候。拥有诚信,就象雄鹰拥有翅膀;诚信还是生命的一根拐杖,人生十分迷茫,只有有一根探路的拐杖,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

近代将军杨靖宇曾说过:事在人为,诚致金开。

可见,诚信不可丢!

飞光不可挽


路明非遇见诺诺,对他而言,究竟是幸运还是悲剧?这个问题我想了七年,还是搞不清楚。江南先生的悲情戏码还是很成功的。年少时,偶然遇见一个清纯可人的女孩,但她觉得你太过幼稚,于是你努力成长。等成熟了,她却早就嫁于他人,只留下一场可叹不可挽的梦。

《九州缥缈录》是他早年的作品,也是九州文学里算上顶峰的篇章。功成名就的英雄姬野在登顶王座之后总是执戟阶下坐,醉饮酒中月。他还是喜欢南淮,那街巷里有他和羽然的回忆,年少时遇见的女孩,可能是梦中的常客。即使后来,羽然刺杀他,他依然兴奋的迎上去,血涌出心口,只为了把那个心爱的女孩拥入怀中。他是醉了,但梦醉时分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候,什么千军万马史书留名,都抵不过羽然的翩然一笑。

又如江南在《上海堡垒》后序中提及的那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诗人叶芝。他穷尽一生为他的梦中情人茅德冈写情诗,那最有名的《当你老了》就是在他爱恨焦灼的复杂张力里难解难缠时的幻化,叶芝得奖时说,我年迈了,但我的缪斯女神却永远年轻。在他的心里,有一份情,从没变过。即使那情感纠葛让他万分苦痛,但他仍然用美丽的诗歌告诉全世界,我一直深爱着。

《上海堡垒》(旧版),这是我看过无数遍的文章。江南说,这是当时生活困苦,极力缺钱,用两三个月草草写成的科幻爱情,原本就三万字的打算,却意外写了这十四万的中篇,倒是把自己带入也感动过。书末了,江洋与杨建南同时去找林澜,碰面时只互相问了一句,她爱你吗?我不知道。原来,你也不知道啊很闷的一句,也是最深痛的一句。那个猫一样的女孩,挠了你一下,就悄悄藏起来,她时而乖巧安静,时而鬼灵精怪,你想拥抱她,她不给,你走开了,她又跟过来没法说她什么,毕竟你喜欢她,就是有点怨,但也说不出口。说什么?说,我爱你然后呢?呵呵,说这个,要资格的我爱你,但别在意,我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对不起,我办不到。那个短信写了很长又删,想说什么又不敢的纠结,那个辗转难眠想着一幅幅场景又痛敲脑门骂自己怂货的夜晚漫长。江洋不知道林澜有没有爱过他,不知道那个女孩到底对自己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能,哪怕一点一分可能性能去爱她,要资格的你,有这资本吗?你有能力关心照顾她吗?你连自己都养不活!你的爱能让她幸福吗?感动世界又如何,那又不是爱,对她,还是拖累。

至于《龙族》系列,那个叫诺诺的女孩,更是羽然与林澜的结合,给予希望,似近忽远,不冷不热,那恰到好处的温暖,给你铅色灰度的世界里抹了一笔彩虹,但又如何呢?诺诺终究是凯撒的新娘。她是别人的,你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心里一万一百万个不愿意又如何,你就是个死小孩,一个没长大的幼稚小鬼。那个大姐姐能给你温暖也能给别人,可你知道吗?她需要的关怀你给不了,她也是个脆弱的女孩子啊。

龙族的成功,或者说这一类文,江南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这种情感纠葛,缠绕与牵绊,没人能够真正放下,即使十年百年,那份年少时的情感,一生的劫绊,飞光不可挽,唯恨醉相思。

餐桌礼仪不可遗


说起餐桌礼仪,不少人已经遗忘了,但是餐桌礼仪是我们的精神文明,我们不能遗忘。

餐桌礼仪是一种尊重。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不单让座,饭桌上也是。做饭给大家吃的人在买厨房忙碌了很久,我们应该要坐等所有菜上完,人到齐再吃,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吃相不要狼吞虎咽,大家都是围在一起吃饭,一抬头就能看到对方的吃相,要是吃相难看,坐在对面的人会难以下咽。吃相端正,对方吃得也开心,餐桌礼仪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作风和态度,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那些在呼斥他都没有尊重我,我凭什么要尊重他啊。可站在别人角度想想,要别人尊重你的前提,你尊重别人了吗?

餐桌礼仪,能看出人的家教、素养。吃饭时不能叉腿待着,不能咋咋呼呼,不能抖腿等,这些餐桌礼仪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规矩体现出家庭的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从餐桌上的规矩再到社会、职场上的规矩,将日常的规矩做好,再到大规矩时就能体现出平时的修养。在与人的交往中,人们往往喜欢有规矩的人做朋友,素质良好,家教严格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餐桌礼仪体现我国的精神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越来越多的人移民,世界日益变得融洽起来,不管是国人移民,还是外国人移民到中国,餐桌礼仪最能体现出国家的文明。就像法国人吃西餐一样,一定要吃完头盘才能吃下一道菜,餐具也一定要从最外围用到最里面,一道菜一种餐具,如此复杂的使用到现在还在坚持。到日本吃拉面要吸溜,吸溜的越大声,就证明吃的越香,这是对厨师的一种肯定。别国有别国的礼仪,同样我们也有自己的礼仪,这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是祖先们的精神遗产,我们不能遗忘。

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很快,不少便捷的洋快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也少了很多与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餐桌规矩也就被渐渐淡忘了。我们应该重拾餐桌规矩,把传统的生活礼仪传承下去,不能让精神文明在快节奏的时代埋没。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教导孩子做起,把餐桌被拒记牢,世代传承下去,不能让餐食礼仪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不能让餐桌礼仪成为历史。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