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木屋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每一个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所感受,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灵的木屋",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我正独居于一处小木屋里,小木屋就在这片森林中,距任何邻居都有一英里之遥,它是我亲手所建的,位于马萨诸塞洲的康科德镇,瓦尔登湖的湖畔。

――题记.《瓦尔登湖》

我十五岁。我既不幼稚,也不成熟。我经常困惑于我的生活现状。

我十五岁。这大半年里,我看的书比我之前十四年所看的总和还要多,因为我正迫切地要寻找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也许是一种指引,一种轨迹,又或者是一种信仰。

当梭罗带着那把借来的斧子走进了瓦尔登湖畔的森林,并在那里修建了小木屋、度过两年的时光之后,他带着感悟堆砌起了众多的单词,于是便有了《瓦尔登湖》。

我不会浪费时间来赞叹这本书的伟大,因为能用的词早都被被哈丁们用光了。我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多地读,并且思索。

我可以确定,它有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些东西。是什么?我依旧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它们在我的心里,已经具象为那座湖畔的小木屋

不会错的。

初读这本书,只见到琐碎的生活细节,文字也有些拗口(翻译的问题),看上去很平庸。但渐渐读下去,便会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美丽的湖光山色连同梭罗的心境与思考一同呈现在眼前,只觉得美不胜收。

然而,这又绝不是一本仅有美景和杂感的散文集子。它是一部哲理论著。

梭罗受东方哲学思想影响很深,古代的哲学家们,有中国的、印度的、波斯的和希腊的,都是同一种格调的人物,他们的外在生活贫困无人能比,而内心生活的富有谁也难敌。可以看见,他崇尚内心财富,并且身体力行:他读书、思索、远离喧嚣、心境恬淡地生活。

梭罗不愿意说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者,他更愿意把宇宙比做一部大机器,人不过是它上面的一颗钉子。所以他说:我要把人看做大自然的居民,甚至大自然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社会的一员。大自然会给予人类生活的意义,人类会为能做这样一颗钉子而安心和快乐。这就是梭罗说的,简单生活的真理。

以前曾和爸爸讨论过我要追求的生命形态,我说我想要过的是一种心态宁静但胸襟广阔的生活。说罢,我却陷入了一种自我的困惑中。我追求恬静,但我却觉得自己是一个躁动的人:我离我的理想状态太远了。

于是我一直认为生活充满了矛盾。读过《瓦尔登湖》以后,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但我开始懂得,对待矛盾的生活,不能只有困惑。

我可以躁动不安,可以时喜时怒,但我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可以包容世界的心。生活可以有很多种外表,但它的本质在于心境。

手捧着这本淡蓝色封面的《瓦尔登湖》,我觉得生活好象简单了很多――或许它原本就是这样简单,只是我不曾发现罢了。感谢梭罗,他解救了我,把我从那种迷惘的状态里拉了出来,重新看见前方的启明星。

我在心里建造了一座小木屋,我的灵魂静静地住在里面。

f132.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需要一间小木屋――读《冬天的小木屋》有感800字


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的农场四季分明,充满自然而古老的气息。埃尔顿一家就住在这里,过着朴素的乡村生活。这里的一切都具有强烈的感官色彩,讲述了春、夏、秋、冬的故事;还有美丽的阿丽达的故事,海盗奥鲁德的故事,疯子艾伦的故事,以及,伐木工人大卫伯伯的故事。

早晨,我读着《冬天的小木屋》,他仿佛带着我来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的农场,看到《春》时,我仿佛闻到了那黏糊糊粪便的味道,看到《夏》时,我仿佛见到了黄油似的的泥土,仿佛见到了鸟粪滴落在拖拉机上,埃尔顿大惊失色的表情。看到《秋》时,我仿佛见到了父亲杀猪宰牛的杀生场景,看到《冬》时,我仿佛听到了大卫伯伯讲故事,埃尔顿和韦恩认真听的场面

现在,就是乡村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了。而且,现在的城市乌烟瘴气,全球回暖,冬暖夏凉,战争侵扰,病毒围攻,冰山融化;有些地区一生只洗能三次澡,有些地区遭受山洪侵袭,有些地方高楼大厦,有些地方矮小黄土房或许,我们真的需要一间小木屋,不爱看书的人在里面看书领略人世真谛;恐怖分子在里面知认识母爱的分量;不爱读书的人在里面认知知识的可贵;台湾人在里面放弃台独,美国人在里面放弃战争,日本人在里面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我们的心中正是缺少这样一座小木屋。这座小木屋绝对是你的朋友,他可以助你吃苦,让你体验,使你思考。吃苦使你坚强,体验使你了解生活的原貌,思考使你成长成熟。这座小木屋还能使你独立,友爱,包容,团结,智慧这不正是我们最缺少的品质吗?

其实,这座神奇的小木屋并不是实体,而是我们心中的善心。你的善心小了,你在小木屋中要学习的东西就多了,你的善心大了,你在小木屋中要学习的东西就少了。

生活犹如一张洁白无瑕的纸,或许你生出来时,这张纸皱巴巴的,但你依然可以在上面画上美丽的鲜花;或许你生出来时,这张纸完完整整,可你还是可以在上面画上难看的牛粪,一切由自己决定,你必须对自己负责。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

老师一直在培养我们让阅读成为习惯的好习惯。最近我读了不少课外书,令我受益匪浅的是一本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罗拉英格斯怀德著写的《草原上的小木屋》。罗拉出生于美国威斯星大森林的拓荒者家庭,从小跟随父母穿越美国中心地带,不停的搬迁,寻求美好生活,罗拉晚年时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了9本小木屋系列,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书大概叙述了:罗拉一家离开大森林,驾着马车去西部草原闯荡。在这个印第安人生活的大草原上,他们遭遇了狼群包围、全家染病、草原大火突袭等致命的危险,但罗拉一家人并没有屈服,他们白手起家,自己动手盖了一栋小木屋,打造了新家具,还开垦大片荒地种植庄稼。书中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没有太多华丽的语句,却朴实清新,充满了草原的芬芳!在迁往西部的途中,停下的马车就是一个温暖的家,醇香的咖啡,新鲜的面包,一天三餐也是从系上餐巾开始,衣服都用熨斗熨得平整挺洁多么诗意的生活啊,艰苦中也有那么乐趣,我十分向往这种生活!
在西部的大草原上,南边升起一大团浓重的黑雾,把太阳遮挡得严严实实的。大草原着火啦!爸大声嚷着,你们赶紧用铁桶打水,把麻袋浸湿!快!罗拉一家人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能镇定地做着防备工作。大草原上的火熊熊地燃烧着,风助火势,很快整个草原就成了一片火海。大火咆哮着翻卷飞腾,直冲上天,突然窜下来。吞噬着地面上的枯草,继而燃气更猛烈的大火。但很快大火就熄灭了,因为罗拉一家在木屋四周围了一圈黑色隔离带,是全家人用智慧和勇敢设的隔离带就了一家人的生命。
读完这段话,我的内心既充满了敬佩之情,又充满了惭愧之情。如果是我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与关爱下,而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会十分惊慌,乱作一团的,我们不会像罗拉及罗拉的家人那样冷静、镇定的改变厄运,我们只会害怕,只会哭泣,只会慢慢地等待着厄运的到来。我们应该要学习罗拉全家的机智冷静,遇到危险绝不能慌张,要镇定地想办法来解决。
书中一家人哪怕在恶劣和寂寞的环境中,也能从生活中得到幸福快乐,从不受环境影响,而且,他们能从大自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向我们城市里的孩子们正是缺少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快来读一读这本书吧,可以弥补一下我们的遗憾哦!


《森林里的小木屋》读后感


暑假里淘到了一本好书,叫《森林里的小木屋》,里面的内容很精彩,一下子就看完了。

这本书讲述了罗拉一家住在大森林里的小木屋里,森林虽然住的人很少,但是他们一点也不寂寞,和动物们做邻居。春天,森林里鲜花盛开,罗拉和他的姐姐就用各式各样的花做成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花环,把他们放在洋娃娃的身上,那些洋娃娃似乎像花仙子一样。夏天是罗拉最喜欢的季节,因为可以吃到爸爸藏在地下的冰和奶酪做成的冰沙,喝上一口,凉丝丝的,真是舒服极了。秋天,罗拉一家在森林里采果实,捡蘑菇,森林就像天然的仓库,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为他们一家过冬做准备。冬天下起了砂糖雪爸爸就会和孩子们在树枝里提取树胶,再把它烧熟,等到树胶冷却下来,就变成了美味的枫糖。

罗拉一家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我也向往这样的生活,他们那里和大自然是多么的亲近,,可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天空暗沉沉,到处是人工排放的废气,空气不在清新,甜润。他们可以和动物成为邻居,可是我们现在好多动物已经被人类杀害,动物几乎要毁灭了,建造的楼房越来越多,动物的家园也被我们人类占领了,好多动物失去了生存环境。在我的心里有个小小的希望:希望我们能过上像罗拉一家一样的生活,开心、健康、和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