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2400字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一个人在读过每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一些收获和体会,对于这个作品,我们都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您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2400字 ”,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十七岁的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各国希望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它的生存空间。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眼光,历朝历代有谁能比?在44年中他一直在与匈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汉武帝是一个才华横益、文涛武略、有勇有谋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李广相助,可称之如虎添翼。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为儒家学派打下了基础。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下诏海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这时浮出水面,武帝颇为赞赏很粲然。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这份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对汉武帝时期梦绕神牵,当看完有关他的那些故事时,心潮澎湃。我佩服武帝的才干;我痛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气愤武帝的武断与固执;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担心太子的孩子无依无靠;我更是惋惜刘据的自刎身亡汉武帝是一个多面性且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聪明机智却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他洞察秋毫却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他文涛武略却陷进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导致了抗匈名将卫青的长子长平侯身亡;导致了战功卓越的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满门抄斩;导致了他两个女儿的双双死亡一庄庄血案,这是哪一位伟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这个卑鄙的小人。

当汉武帝听闻这些事时,虽然意欲崩溃,但他并未停下他杀人的血手,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残害千百人的生命。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时,全身总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寒气涌遍全身。这些场景总是时不时地溜到我的脑海之中,让我内心不得平静,它像海中那一股股的小浪花,浪虽不大但有着一定的冲击力。有一股冲动,有一种想法,如果我来到了武帝朝,做到了刑部尚书,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充千刀万剐,打入十八层地狱。不过有时我静下心来思考时,却发现我错了,汉武帝如果从根本上就相信他的儿子是清白的,那么他便会对江充的搀言置之不理,但事实恰恰相反。我认为江充只不过是一杆枪,而掌握这杆枪的真正人物却是汉武帝。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帝又为何要杀太子呢?原因只有一个太子失宠。太子刘据和武帝判若两人:一、性格不同:太子书生意气,武帝一身霸气;二、政见不和:太子仁义派,武帝铁血派,太子始终反对向各国用兵,厌恶酷刑酷吏,而他的父皇在位54年,其中与各国用兵长达44年;三、太子不懂权术:汉武帝刘彻能当上皇帝,后宫五个女人的斗争是多么激烈,他能学会多少东西,而刘据从小养尊处优,从为见过钩心斗角,7岁立为太子,随心所欲,在政见上和父皇对着干,这让武帝颇为恼火。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嫌其才能少,不类己。当年汉高祖皇帝刘邦就是因为刘盈不类己所以准备废太子,但由于吕后在朝中的势力,心愿终为变成决定。现在刘据也被贴上了不类己的标签,但卫子夫在朝中毫无势力,太子危险了。

史实证明,最终致使太子刘据死亡的是巫蛊之祸。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巫蛊之祸就是这时瞬然爆发的。这似乎是历代皇帝的并发症,他们为何如此深信不疑?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1历史记录:在一些史书上记载着一些在故事,如:周文王遇西王母;楚王遇乌山神女给人造成误解。2自然现象:在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有些自然现象世人无法用当时的科学方法来解释。比如看见海市蜃楼以为是神仙住的地方;出现了日食,认为上天在惩罚自己,在武帝朝的许多丞相就是因为它而死。(我们现在知道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一般18多年才会遇到一个。)3众人复议:由于帝王相信,所以奸人投其所好,为了获取圣心,编造了一个又一个逼真,荒唐的谎言,帝王耳濡目染,信以为真。4自负:身为国君要处理好很多事,尤其是战事,武帝认为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只有自己才行,要统治好国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对自己的太子都太不放心,认为他们才学不够,治理不好国家,怕他们会给自己丢脸。5自私:古时候的帝王都很贪心,总是想让自己长生不老,永保青春,独自享受荣华富贵。当可怕的巫蛊瞬然爆发时,刘据被他的亲生父亲逼死,这个结果在历史上来说并不少见。因为争权夺势,觊觎皇位,兄弟手足相残,父子顷刻反目。巫蛊其实只是一根导火线,在武帝时期,置放它的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江充,触到它的最大受害者是太子刘据,最大受益人是皇六子刘弗陵,因为巫蛊使刘据无法判断父亲还是否相信自己,万般无奈之下,发生了兵变但被武帝一举平息,之后,次子刘弗陵顺利登上了太子的宝座。但武帝的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汉朝的灭亡,俗话说国赖长君,如果武帝在天有灵,如果他看到了三分天下,会有什么想法?我不知道没有这场巫蛊,刘据登上了皇位,天下又将如何?但我知道,威震四海,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千秋之后,堂堂大汉王朝的运势逐渐走了下坡路,国富民强成了可欲而不可及的词,民不聊生成了它的替代词巫蛊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使一个朝代灭亡!我十分同情刘据为他感到惋惜,伴君如伴虎说得真不错!以前我总是羡慕皇宫中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的日子,可现在我恍然大悟,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身不由己,也有无可奈何,古往今来政治斗争总是相当残酷的。

汉武帝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有明君的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每次读他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史记》之汉武帝有感_1500字读后感


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王朝,但是他土地的辽阔却不及汉武帝时期的1/2;武帝废除了和亲外交的政策,他持久的雄心,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去征服,去开拓。十七岁的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各国希望形成反击匈奴的战略联盟,压缩它的生存空间。小小年纪竟有这般眼光,历朝历代有谁能比?在44年中他一直在与匈作战:河南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成了对匈作战的三大重要战役。汉武帝是一个才华横益、文涛武略、有勇有谋的皇帝,再加上一代将星卫青、霍去病、李广 相助,可称之如虎添翼。汉武帝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文化的皇帝。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而汉武帝是独尊儒术他设立了五经博士,为儒家学派打下了基础。武帝刚刚即位时就下诏海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这时浮出水面, 武帝颇为赞赏很粲然。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已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武帝的晚年生活非常寂寞,失去了自己的长子,他后悔不已,开始反思自己的一生。想到他即位以来长年征战,劳民伤财;轻信小人,力求长生;杀伐任性,亡涂无辜于是下诏书。这份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帝王罪己诏他首开先河,知错能改,爱憎分明让我们一窥一代霸主复杂的内心世界。

我对汉武帝时期梦绕神牵,当看完有关他的那些故事时,心潮澎湃。我佩服武帝的才干;我痛恨小人江充的老奸巨滑;我气愤武帝的武断与固执;我同情太子的身不由己;我担心太子的孩子无依无靠;我更是惋惜刘据的自刎身亡汉武帝是一个多面性且富有争议的皇帝,他聪明机智却抵不过江充的句句谗言;他洞察秋毫却看不见朝廷后宫的钩心斗角;他文涛武略却陷进别人栽赃诬陷的圈套。正是他的偏听偏信,导致了太子刘据的自杀,导致了抗匈名将卫青的长子长平侯身亡;导致了战功卓越的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满门抄斩;导致了他两个女儿的双双死亡一庄庄血案,这是哪一位伟人造就的呢?是江充,是江充这个卑鄙的小人。

当汉武帝听闻这些事时,虽然意欲崩溃,但他并未停下他杀人的血手,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残害千百人的生命。每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时,全身总感觉有一股莫名的寒气涌遍全身。这些场景总是时不时地溜到我的脑海之中,让我内心不得平静,它像海中那一股股的小浪花,浪虽不大但有着一定的冲击力。有一股冲动,有一种想法,如果我来到了武帝朝,做到了刑部尚书,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充千刀万剐,打入十八层地狱。不过有时我静下心来思考时,却发现我错了,汉武帝如果从根本上就相信他的儿子是清白的,那么他便会对江充的搀言置之不理,但事实恰恰相反。我认为江充只不过是一杆枪,而掌握这杆枪的真正人物却是汉武帝。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武帝又为何要杀太子呢?原因只有一个太子失宠。太子刘据和武帝判若两人:一、性格不同:太子书生意气,武帝一身霸气;二、政见不和:太子仁义派,武帝铁血派,太子始终反对向各国用兵,厌恶酷刑酷吏,而他的父皇在位54年,其中与各国用兵长达44年;三、太子不懂权术:汉武帝刘彻能当上皇帝,后宫五个女人的斗争是多么激烈,他能学会多少东西,而刘据从小养尊处优,从为见过钩心斗角,7岁立为太子,随心所欲,在政见上和父皇对着干,这让武帝颇为恼火。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嫌其才能少,不类己。当年汉高祖皇帝刘邦就是因为刘盈不类己所以准备废太子,但由于吕后在朝中的势力,心愿终为变成决定。现在刘据也被贴上了不类己的标签,但卫子夫在朝中毫无势力,太子危险了。

史实证明,最终致使太子刘据死亡的是巫蛊之祸。武帝晚年疑神疑鬼,巫蛊之祸就是这时瞬然爆发的。这似乎是历代皇帝的并发症,他们为何如此深信不疑?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1历史记录:在一些史书上记载着一些在故事,如:周文王遇西王母;楚王遇乌山神女给人造成误解。2自然现象:在那时科学技术还不发达,有些自然现象世人无法用当时的科学方法来解释。比如看见海市蜃楼以为是神仙住的地方;出现了日食,认为上天在惩罚自己,在武帝朝的许多丞相就是因为它而死。(我们现在知道是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一般18多年才会遇到一个。)3众人复议:由于帝王相信,所以奸人投其所好,为了获取圣心,编造了一个又一个逼真,荒唐的谎言,帝王耳濡目染,信以为真。4自负:身为国君要处理好很多事,尤其是战事,武帝认为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只有自己才行,要统治好国家,只有自己才能完成,对自己的太子都太不放心,认为他们才学不够,治理不好国家,怕他们会给自己丢脸。5自私:古时候的帝王都很贪心,总是想让自己长生不老,永保青春,独自享受荣华富贵。当可怕的巫蛊瞬然爆发时,刘据被他的亲生父亲逼死,这个结果在历史上来说并不少见。因为争权夺势,觊觎皇位,兄弟手足相残,父子顷刻反目。巫蛊其实只是一根导火线,在武帝时期,置放它的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江充,触到它的最大受害者是太子刘据,最大受益人是皇六子刘弗陵,因为巫蛊使刘据无法判断父亲还是否相信自己,万般无奈之下,发生了兵变但被武帝一举平息,之后,次子刘弗陵顺利登上了太子的宝座。但武帝的这个错误的决定导致了汉朝的灭亡,俗话说国赖长君,如果武帝在天有灵,如果他看到了三分天下 ,会有什么想法?我不知道没有这场巫蛊,刘据登上了皇位,天下又将如何?但我知道,威震四海,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千秋之后,堂堂大汉王朝的运势逐渐走了下坡路,国富民强成了可欲而不可及的词,民不聊生成了它的替代词巫蛊不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还能使一个朝代灭亡!我十分同情刘据为他感到惋惜,伴君如伴虎说得真不错!以前我总是羡慕皇宫中山珍海味,锦衣玉食的日子,可现在我恍然大悟,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有身不由己,也有无可奈何,古往今来政治斗争总是相当残酷的。

汉武帝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既有明君的风范,又有昏君的残酷,每次读他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评说汉武帝


征和二年,汉武帝晚年的一场巫蛊之祸使他永远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太子刘据。三年后,这位伟大的皇帝最终带着遗憾而去。煌煌大汉,铁马金戈,红粉过客,江山几何。汉武帝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已尘埃落定。有人说他穷兵黩武,有人说他好大喜功,有人说他雄才大略,有人说他暴虐无道。可谓誉之者众多,毁之者亦多。那么,汉武帝的一生到底给后世带来了什么,我们又应该怀着怎样的一种历史眼光评论他的功过呢?看了《王力群读史记》,让我又有了一番新体会。汉武帝的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保境安民,勇击匈奴,奠定疆域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但秦朝的版图辽阔,只不过相当于武帝在位时的二分之一。十七岁的汉武帝血气方刚,面对匈奴人的嚣张气焰,他没有像文帝、景帝时期那样忍气吞声,他决不能容忍祖辈和亲外交的政策。建元二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年轻的他竟有如此长远的眼光,后世君王谁人能比?此后,汉武帝对匈奴用兵44年,每一次重要战役,都是他一人操办部署,如此大事之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武帝军事才能非同一般。他是第一个奠定中国辽阔疆域的皇帝。二.千古文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统江山易,聚拢人心难。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是后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思想,影响中国文化一千多年。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因为汉武帝开创了读儒书,做儒生,用儒术的先河。在这之前,国家采用的都是军爵人才制度这难免生出许多弊端。到了武帝时期,兴办太学,设立举贤制度,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官制度。更为之后的科举制奠定了基础。他是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中国思想的皇帝。三.举贤,用贤,纳贤武帝时期,人才辈出。军事奇才卫青、霍去病,老将李广,直臣汲黯,史学家司马迁,酷吏张汤,弄臣东方朔、司马相如......人才归人才,总得遇上明眼的伯乐,才能各显神通。正是因为汉武帝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举贤,用贤,纳贤,才能使大汉朝日益强大。所谓明君惜直臣,便是如此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汉武帝的过,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古来征战几人回?常年与匈奴作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自古以来,战争的消耗是巨大的。以汉朝为例,军事消耗包括军粮、军饷、武器装备消耗、医疗、赏赐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从何而来?自然是拿百姓的血汗换来。汉武帝为了取悦宠妃李夫人,命其哥哥李广利出一次无足轻重的征,好封个候。结果损失惨重。这更是弃天下百姓于不顾。史记记载,由于对匈作战导致中原人口减半,可见百姓遭到何等痛苦。二.信鬼迷神,晚年巫蛊,秧及百姓,死伤数万征和元年,汉武帝听信奸臣江充谗言,发动巫蛊之祸。从朝廷重臣,到后宫嫔妃,从平民百姓,到当朝太子,两万余人无一幸免。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汉武帝的无知,恐慌,残酷,无情。如此大的一场流血惨案,恐怕只有秦始皇才能及得上。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评判毫不留情: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巫蛊冤案,更让他痛失爱子。武帝一世英明,却在晚年犯下滔天罪行,落得个凄凉下场。然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征和四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承认:自己给百姓带来痛苦,从此不在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明自己的悔意,更为爱子刘据建望思台,以表哀悼。这便是有名的《轮台罪己诏》。此后,君王便一一效仿,良好的统治风气从此而生。敢于罪己,放下天子的身段,置自己于后世褒贬舆论之中,痛思悔过,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在今天,我们普通人犯了过错尚且不好意思承认,而汉武帝却能诚心改过。在临终前的短短几年,汉武帝彻底改变自己执政近五十年的方针,发展生产,爱民如子,实在难得!由此,我们无法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任何人。因为人性本就复杂,更何况封建帝王!我们能做的,就是永远记住他汉武帝,记住他英雄传奇的一生,用历史的眼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读《雄才大略汉武帝》之感


汉武帝,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他对中国政治及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影响了中国后世2000多年。

汉武帝执掌皇权54年,在这半个多世纪的皇位生涯中,他开辟中国版图,和匈奴打了44年仗。汉武帝不可能光靠一个人,再伟大的皇帝下面都有聪明的臣子。在汉武帝时期,真是人才济济,比如:卫青、霍去病、李广、汲谙、东方朔、主父僵等。这些臣子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卫青、霍去病、李广这三人在与匈奴的战争中,表现出他们的军事才能,卫青晓勇善战、霍去病后生可畏、李广老当益壮。其实,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统帅,真正的将帅是汉武帝,汉武帝对军队控制能力特别强。在与匈奴战斗中,汉武帝坐在车上指挥将领作战,将士们都很勇敢,一次又一次打败了匈奴。由此可见,汉武帝的智谋和果断成为将士们的支柱。

汉武帝是后世人们评价很多又有争议的皇帝。有人说是明君,有人说是暴君,我认为汉武帝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他明的是招揽人才,开阔疆土;他暴的是随便杀人,疑神疑鬼。

汉武帝晚年,一场巫蛊之祸使得汉武帝永远失去了他的太子刘据。汉武帝听信小人谗言,错误地认为太子谋反,就想把太子抓起来审问,其实,太子并没有谋反。太子的军队被打败以后,太子就和他的两个儿子开始逃难,守城的田任便把太子放走了,这时71相刘伯敖追了过来,查到太子逃走了便盘问田仁,这时,71相身边的一个人也为太子求情。这事被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龙颜大怒,想把太子追回来,于是把田仁和那个为太子求情的人杀掉。太子刘据逃到湖县这事牵连很大,太子自尽,两个儿子被杀,田仁和为太子求情的人被杀,仁安被杀,卫子夫自尽,这事发展成几万多人被杀,汉武帝的暴行使他受到了丧子之痛。

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既是明君,又是暴君。作为皇帝,他是成功者;作为人,他是失败者。

读《史记》之《赵氏孤儿》有感


《赵氏孤儿》是《史记》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 ,他的大体内容是:景公的大夫屠岸贾曾受到灵公宏信,非常嫉妒赵家的权势。就想借惩治杀害灵公的凶手之机,诛杀赵氏家族。他没有请示国君,擅自带兵在下宫袭击赵氐,杀死赵朔,并诛灭了他的整个家族。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此时已怀有身孕,他逃到景公宫里躲了起来。赵朔的一个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若是生下的是个男孩,程婴就奉养他。如果生下来的女孩,那他们就等死。后来生下的是个男孩。程婴就开始抚养了他。后来赵武20岁成年时,程婴辞别了各位大夫,对赵武说自己要去九泉之下,向赵盾和公孙杵臼报告后,就自杀了。赵武为他守孝三年,给他设置了祭祀用的土地,春秋两次祭祀,世代不绝。

文中的程婴让我记忆深刻,他奉养了自己朋友的孩子20年,但不求回报,一心一意的照顾他,培养他,然后他又扶立了他,当赵武已经承袭赵氏祖业,长大成人,恢复过去的爵位后,并没有要把他当成靠山,然后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是说要去九泉之下向赵盾和公孙杵臼报告。

像他这样的人,这天下只怕找不到第二个了。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