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1900字2024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我们经常需要读大量有深度的书籍,它们是人类知识的总结。有些作品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您从作品中有哪些领悟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世说新语读后感1900字2024”,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世说新语》是一本让人可以细细品读的好书,这不仅仅是因为它颇为丰富的内容,更是源自于它那浩瀚无际的书魂。鲁迅先生曾经以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对其进行赞美。可见《世说新语》所拥有的书格魅力甚至能够打动这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高冷文豪。

而书中记载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又包含一个灵魂,许许多多的灵魂聚合在一块,这不仅仅组成了《世说新语》那妙趣横生的新天地,更凝聚成了一个人格完整的书灵。

翻开《世说新语》第一章便是德行。可见德行在作者的眼中是极为重要的项目。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唯有心口相一,心中充满高尚的品质,并且在行动中表现出来。这字里行间中表现了《世说新语》所认可的德,若将《世说新语》比作一个人,这就是它的书德,不仅仅蕴含在字里行间中,更流传在各朝各代的读者心中。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拦辔,有澄清天下之志。如果没有《世说新语》不知道将有多少位贤人志士会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也不知道将有多少脍炙人口的事迹被抛出中华文化的沃土。便可以得知,埋藏在《世说新语》中作者那美好的期盼和对未来的憧憬。

紧随在德行篇后的是言语篇。言语,即是人的口才。言论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当年孔融被捕,朝廷内外无人不惶恐惧怕,但当官员去收监孔融的家属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却毫不惊慌的踢着球,神态淡定,举止平静,众人不解,问起故,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其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如此的口才与非凡思维,以及君子的从容淡定。究其缘由,难道不是因为从小就接受有德之人的熏陶么?今天这《世说新语》就好比那有德之人我们就像那黄发孺子,接受着《世说新语》的涵养熏陶。言语中不留口德,比如祢横,纵然自身才高八斗,也只不过成为历史的笑料。

古人讲究有才能的人要兼济天下,所以从政是古代文人的必由之道,这在《世说新语》中也存在类似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更多的隐藏在政客的雅迹中。如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吏盗池中鱼,在资本主义社会是qinfan他人财产,在共产主义社会是贪污腐败,都不是什么一笔带过的小事,而王安期却以先前周王与百姓同食共享佳肴为例,替吏民开脱。这体现了他能宽容待人的品xing,能过宽恕他人做的错事,光从这点还不能赞美一个人品质高尚吗?

相较于主观xing的进行宣传,《世说新语》更加注重记录事实,循循善诱,诱导读者进行思考。这样优秀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世说新语》那无言的魅力,它就像一位无言的名师,孜孜不倦的教导着学生。正如鲁迅先生认为的学医无法救助当时的中国人,而转投于文学战场。《世说新语》也是走在精神救人这条路上,但它唤醒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君子之心,壮士之魂,更是唤醒了千千万万的像鲁迅一样的文学圣斗士。

要说《世说新语》中篇幅最大的故事,我想那就是文学篇了。作者费了大把力气去收集文学篇,我想这不仅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关,更是因为作者对文学是极为重视。文学,孔门四科之一,原指礼乐制度,后范指学术。《世说新语》的文学主要记载的是魏晋时期的文学。魏晋时期是自先秦百家争鸣之后,又一个学术思想繁荣发展的时期。士人们贬黜刻板的经学,崇尚老庄哲学,热衷于谈虚胜,辨玄理,清谈之风大盛,遂有所谓正始玄音。当时,学术思想趋于活跃,文坛呈现出一派清新自由的景象。《世说新语》诞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免沾染了大量的玄理、清谈,也不难理解其作为魏晋思想文学代表之一,(星辰ww)《世说新语》显得如此清新脱俗,独树一帜的缘由了。

《世说新语》对玄理是非常推崇的,在这本书中也收录了非常多的玄理的故事。用下面的一则故事来说明《世说新语》对玄理的推崇吧。昔日,殷中军为庚公长吏,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恒公,王长吏,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塵尾,语殷曰: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叹曰: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明旦,恒宣武语人曰: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霎如生母狗馨。恒公与贤人畅谈玄理,看那些凡夫俗子如同狗。若不是他受到了玄理的熏陶,人格得到了升华,又怎能做到笑看凡人如同狗畜呢?

《世说新语》记载这些的目的不仅是希望我们可以学习些玄理,以提高我们的精神修为。相较于那些片面的玄学,《世说新语》更多的进行的是文学的熏陶。又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世说新语》才有着玄学无法比拟的魅力,才吸引着人们去拜读,才会让人们想去研究传承它。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2024


读完《世说新语》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德行第一》的一四和四五篇。这两篇都是讲孝,但完全是两种风格。

一四讲的是王祥的继母很恨他,他却爱继母;当王祥得知继母恨他时,他竟然求继母处死自己。我认为这种孝,太过头了,一个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只是因为继母恨自己,仅仅为了一个人放弃自己的未来,这还算是孝吗?王祥的继母如果没有醒悟过来呢?这世界上又会少一个智者吗?

要是天下所有的人都变成这样,得有多少人不明不白地死去啊。而且,继母已经暗中派人去砍他了,这么一个恶人,敢在她面前请求处死自己,是很有可能被处死的。那时,这个所谓有孝心的人,岂不是成为一个很做作的、会被后人笑话的人了吗?

相反,我认为四五才是真正的孝,不过头的孝。

故事讲的是陈遗的母亲喜欢吃锅底jiao饭,他任职州郡主簿时,常带一只口袋,把焦fan放在里面,回家送给母亲。后来,他被迫去打仗,那几斗焦fan来不及送回家,就带到军队里去了。但是,好多兵在战败时饿死了,只有陈遗靠着焦fan活了下来。陈遗把送给母亲的焦fan在战败时吃了,这是对的,不然他怎么活下去。但有些人会认为这样是不孝,我很不理解。我认为,如果陈遗硬是要把饭给母亲,就很做作,像王祥一样。吃了那些饭,既能让别人知道他很孝顺,又能使自己活下来,这不是很好吗?何必像王祥一样做作?这才是孝。

我很赞赏陈遗的自然之孝,不喜欢王祥过头的孝。这就是我对孝的看法。

《世说新语》读后感600字2024


鲁迅先生说《世说新语》像是一本名士底(的)教科书。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推崇这本书。的确,这本书里每一个小故事,都很有可读性、教育性。我觉得到如今,这本书反而更加重要了,因为作者收集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有前瞻性。刘义庆像超前的看到了现在我们的种种问题,而特意从古代为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法似的!

德行和言语两篇是我最先看的,也是印象最深的。尤其是里面不止一次讲到孝。这个话题很古老,但现在人们依然在对什么是孝喋喋不休。德行第十四篇里,王祥对待后母的做法让我既惊讶于他的想法,又钦佩于他的勇气。这位后母把王祥视为眼中钉,想半夜杀掉他。计划未遂,王祥竟然跑到她那里去请死!回想现今社会,也许是人们的惯性思维罢,后妈这个敏感的问题也是被人不断的炒作,把后母丑化成了冷血魔鬼一般的形象的人大有所在。难道后母真的没有心了么?这么一句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的事实,可能就让那些人哑口无言。后母和母亲在以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爱,有心灵的人,继子与儿子也无不同之处,皆为有孝心之子也。

《世说新语》里面切和生活的故事还有很多:荀巨伯的友情和无畏,陈元方和长辈对答的机智,曹操不可挡的英雄气概。。。。。。?现代生活中问题也多如牛毛。我们能不能,不再为钱、权所束缚;我们能不能,让家庭变回和睦;我们能不能,让恶人回心转意;我们能不能,让友谊重回纯洁;我们能不能,让生活充满爱?!古史为今惑之明镜,《世说新语》早已在古代为现代的我们带来了它的答案。

《世说新语》读后感700字2024


《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门客编纂的一部记述魏晋时期名人轶事的笔记小说,是反映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丰厚内涵与文化的中华经典著作。语文教科书中也编入了多篇该书中的片段,我却总没有时间阅读原书,而在这个暑假,我终于有幸捧起它一览为快。

《世说新语》共分为德行、言语、政事等三十六门,使我印象最深的则为文学篇的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一段,讲的是一次郑玄对他的仆人做的事不称心,想要打她,此时恰有另一位仆人经过,引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问她为何站在泥中,而这位仆人也用《诗经》之句薄言往槊,逢彼之怒来解释她被拖拽于泥中的原因。且不说郑玄为何要大发雷霆,仆人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属于下层,而郑玄家的婢女却能引经据典,娴熟地用于日常问答,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家良好的文化氛围。

同样反映出魏晋人士机智聪颖的,还有言语篇中的钟毓钟会少有令誉。这篇短文描写了十二三岁的兄弟钟毓和钟会共同面见魏文帝的事。钟毓脸上流下汗珠,魏文帝问其为何有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魏文帝又问钟会,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兄弟俩随口应对,巧妙运用同义、同韵的言语回答,字句中流露出他们广博的学识,而钟毓后来担任武将,更可见他们受到的良好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也该传承先人的良好风气,多多体会阅读带来的益处吗?

木犹如此,情何以堪、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指间在书上一页页划过,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幕幕充满智慧与风度的先哲对话,我一读再读,体会着份中华经典的无穷魅力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