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改变你读后感范文3篇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在读过一篇书籍之后人们内心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和体会,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写作品的读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赞美改变你读后感范文3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导语: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该怎样去赞美,该怎样去关心,该怎样去积极结交朋友,该怎样去爱。

《赞美改变你》读后感范文一

我今天读了一本书,名叫《赞美改变你》。

这本书讲述的内容是:毒舌女玉婷最讨厌一天到晚嘴上抹蜜的梦瑶。她不明白为什么梦瑶整天不是夸奖这个,就是赞美那个。最可气的是,她身边还总是围着一群粉丝。一天,梦瑶病了,她在病中给玉婷写来长信,告诉玉婷自己学会赞美的七个彩虹秘方。后来,玉婷也学会了赞美。

我很羡慕吴梦瑶。她既善良又温柔,很引人注意,身边围着一群好朋友。

称赞改变你,改变我,改所在人,你与其批评不如多称赞一下别人,我赞美一下,你会变得很快乐!

《赞美改变你》读后感范文二

寒假里,我买了一套最励志校园小说,有本《赞美改变你》内容主要是对我们的好习惯,自律,自信,领导力,创造力,分享,计划性,成就感,专注力,交往能力,自控力,和称赞等12个方面引导。《赞美改变你》这本书讲述了玉婷好梦瑶之间的一系列交往,一开始玉婷很讨厌梦瑶,为什么那么多同学喜欢围在她身边。一次玉婷写了一封信给梦瑶只有几个字,可是玉婷却得到了梦瑶3页纸内容回信,玉婷很惊讶,这样慢慢的玉婷打开了心灵之窗,与梦瑶成为可以保证秘密的朋友。

通过好朋友分享,玉婷也交到了更多朋友,从此快乐无比。我的感想是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别人,所以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赞美改变你》读后感范文三

什么是赞美呢?赞美是点亮心灵,赞美带来正能量,赞美好像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今天我读完了一本书——《赞美改变你》。这本书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毒舌女崔玉婷是如何学会赞美的这么一个故事。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该怎样去赞美,该怎样去关心,该怎样去积极结交朋友,该怎样去爱。你想要称赞别人首先要学会称赞自己,不断的自我鼓励会帮助我们开辟未来的梦想之路,只要细心寻找,要称赞的事情无处不在,称赞是自我鼓励也是关心和爱的表现,称赞培养感恩之心,你越是感恩值得感恩的事情越多,你越是称赞值得称赞的事情就会越多。

如果你一直在被别人称赞,那你从现在开始就去练习称赞别人吧,反之,如果你一直在称赞别人,那么你就试着去接受别人的称赞吧,比起用头脑去清算事物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感觉,尤其是第一感觉,所以比起我的头脑,我更加相信我的心。

一个人不能积极结交朋友和不能与朋友友好相处大都是因为不认可自己,所以首先懂得如何爱自己,这样才会关心别人,爱别人,没有关心,就没有真正的称赞和批评,大家都认为称赞的反义词是批评,但我反觉得称赞的反义词是不关心,没有关心,自然就不会有不满,更不会有批评,批评是关心的有力证据,如果你想得到某人的称赞,那你就去称赞那个人吧,如果你想得到某人的爱,那你就去爱那个人吧,因为称赞和爱就像我们玩的回旋镖一样,飞出去自己又会飞回来。

称赞,要由衷地去称赞,不能刻意去称赞哦。

[赞美改变你读后感范文3篇]

f132.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改变你自己》读后感600字


生活的幸福与否,无疑是由你对待生活的态度决定着。美丽,是一种心态;幸福也源自良好的心态。一个人拥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幸福之感。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事情也都不可能是好的,就看你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只要你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坚定的信仰,还有一颗赤子之心,勇敢乐观的面对,不抱怨环境,而是力求改变自己;从不把困难看作大山,而是在寻找登山的路;不觉得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而是把勇挑重担当作锻炼的机会,那你就是一个充实而幸福的人。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爆炸、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印证了这句话。事物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也在不断改变自己。人生常常会遇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这种惊喜,正是改变自己的结果。改变自己就能看到又一村,不改变自己就永远到达不了又一村。如何改变自己?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机遇和不同的方法,《改变你自己》给大家提供了大量改变自己取得成功的例子和经验,只要我们用心揣摩,为己所用,就能够帮助我们度过人生难关,获得美满的人生结局。

读书改变命运读后感(集锦3篇)


范文资讯网为了让您满意花费了很多心血制作了这份“读书改变命运读后感”,作品这本好书总能触碰到我们的心灵。优秀的读后感可以写出自己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他人或感染他人,相信经过这页的阅读后你会对此有所了解!

读书改变命运读后感(篇1)

读《学***命运》有感范艳

几天前,我在腾讯网的读书频道里读到这样一本书《学***命运》,作者是一个大学生,准确说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叫***,重庆江津人。200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为重庆江津市文科第一名。大二的时候,他到处演讲。这本书是他数百次演讲的结果。他年龄估计在24到25周岁之间。

在网上搜索之后,我发现对于《学***命运》这本书,全国各地好评如潮,尤其在学生和教师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湖北一位教师这样说:“这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展示了作者踏实的作风和出众的才华,它不仅在传授学***,更是在励志,在树人,可谓‘治标又治本’。

无论学生家长还是一线教师都可以从本书中获益。所有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数十位教育专家和特级、高级教师称赞此书是一本好书,网上学生、学生家长、老师及其它各种职业的人跟帖无数,大多是赞美之词。

我在阅读了此书的前十二节以后也发了一个帖子,我是这样说的:“好书,好文章!说出了一个人的心里话,读书是为了什么?

大的道理谁都会讲,古训也有很多人会背,但像***这样既通俗易懂又内含很多哲理的道理却不多见。这是一本每个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读的书。有的人为了将来有个稳定的生活而学习,有人为了挣大钱而学习,有人为了做大官而学习,有人为了让父母高兴而学习,有人为了追求个人独立而学习……这些都无可厚非,在我们这个走向价值多元的时代,不存在某种价值取向天然高于某种价值取向的问题,关键是找到这些能让自己兴奋的点。

只要真的能让自己充满激情的学习,你就大声的说:‘我学***力是挣大钱娶美女!’都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这是你的选择。

”在作者眼里,学***是读书、听课、做题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它需要正确的方法,需要良好的心态。也许做高考状元确实需要天才和运气,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用心锻炼学***的各种素质、具备良好的学***,任何人可以迅速提高学***、取得高考成功。而在高考已经成为过去之后,这些品质、方法和心态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帮助你取得持续得成功。

作者相信,我们无需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一致的。成绩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学***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素质。

刚读到一些章节的时候,觉得这本书中某些为高考辩护的观点会引起争议,觉得他在为“应试教育”唱赞歌。但理解这本书的精神实质,真的是被作者的心血所感动。它不是谈论教育改革的宏伟理想,而是告诉中学生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取得成功。我认为能读好书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

除了死去的读者和神童,好的读者往往有很强的理解力、自控力、时间感,知道当前的目标是什么,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等等。所以,这本书不仅是教你如何考试,还教你做很多事情。

即使是聪明的学生也要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习方法是可以遵循的。学习和改进作文的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另外,学***态也极其重要。

在《心态篇__在学***现快乐》中,我最欣赏他说的这句话“抓住每一分钟学***抓住学***一分钟”。它读起来像一个绕口令,但它讲述了提高学习的真理。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都想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

我们也知道这一切都需要自己付出相当的努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才能得来,可是生活的琐事让我们拥有学***间越来越少,不是这边有事,就是那边有事,已经很少有时间能够安下心来静静地学习了。事实上,正是因为这些中小型的借口,我们才可以安全地忽视学习。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时间,挤出时间。简而言之,一旦目标确定,立即行动,一刻也不要耽搁。行动可能不会成功,但没有行动就不可能成功。

你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如果你不立刻行动,你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也就无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头再来。

如果有人在上学前报警询问从家到学校的红绿灯是否都是绿灯,那么你会把他当作疯子对待。谁都知道,一个想等路灯全部变绿之后再出门的人注定永远都出不了门。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无数的人做着这样愚蠢的事情。

你害怕上课回答问题吗?马上就举手,你的恐惧便会一扫而光,万一你仍旧拖拖拉拉,你会愈来愈不想回答了。你害怕去找老师问问题吗?

马上提个问题去办公室。你会发现这是件很容易的事。如果你现在不能鼓起勇气去问,你可能永远也不会鼓起勇气。

我们不要对自己说:“我现在没状态。”或者“我对此缺乏信心。

”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鬼话,考试可不会专门挑你“有状态”的那一天举行,我们唯一的办法是让“有状态”成为一种习惯,这就需要学会用行动找到状态,用行动找回信心。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情绪的变化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也同样成立:一个人的行动可以影响他的心情。

最后,我们要记住三句话:

当你有明确的目标时,现在就行动,因为这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当你不知道你的目标时,现在就行动,因为它可以帮助你找到你的目标。

当你感到悲伤时,现在就行动起来,因为它能帮助你摆脱悲伤,重新站起来。

读书改变命运读后感(篇2)

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对我而言,读书让我更加明白了追求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方向。

人生不能没有知识,成功不能没有谋略。

知识和谋略从哪里来,不用质疑读书让你视野更加宽阔,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我们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总理从读书中获得知识,因为读书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因为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只要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就是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你对人类、对社会有没有做出一定的贡献。要很好地做贡献,必须有一定的知识,那要掌握知识,就必须读书,好好地读书。

拿破仑曾说,真正的征服,唯一不使人遗憾的征服,就是对无知的征服。不向前走,不知道路有多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学习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的所在,只有通过好好的读书才能丰富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学识更为广博。知识很重要

知识就像是命运海洋里航行的船只,当你把它造的越结实就能航行的越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一样。所以,同学们,多读书吧!为了我们以后的路更宽广,读书吧!

读书改变命运读后感(篇3)

我曾听过一句话: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 即使你的家庭环境贫穷,家庭经济不理想的话,那么,只要读书就能改变你的命运,而从书中获得知识可以改变你的人生,难道不是吗?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而他的父亲是个鞋匠。由于他的家庭环境太贫穷,迫于生活,父亲没有办法供他读书,他连一年级也没有毕业。他每天跟着父亲一起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林肯自幼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由于没有钱买书,所以他每天东奔西跑,向富裕的人家借书来看。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总是抱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常读书读到深夜也不肯上床睡觉。林肯不断地读书,不断吸收书中的精华,最后成为了美国第十六人总统,还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书,这个字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它。而书,已成为了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无言的老师。 书,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毫无声息地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懂得了人生中该如何抉择;书,是一座宝藏,它用无限珍贵的宝藏吸引我们,让好奇的我们在这座山中不断地摸索、探求。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没错!田要细耕,书要精读,只有读书,才能获得知识,有了知识才能干一番事业。书,能让我们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读书的过程是快乐的,每当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我就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每逢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仿佛与这位老朋友重逢。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让我们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玉是珍贵的宝石,财富的象征,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就像美玉。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吸收每一本书里的精华吧!让我们共同吮吸知识的甘霖吧!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一)

文/丁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和父母相处,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孩子学会了为人处事,养成了行为习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悄然的,是深远的。我想,这也是张文质先生提出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的原因之一。要改变孩子,得从改变父母开始。而要改变父母,谈何容易?这需要父母有改变自己的决心和坚强意志,需要不断地学习,检视自己。而【改变父母改变孩子】则是旁征博引、深一入一浅一出地向人们没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如促膝谈心,让人在不经意间得到教益。

通过品读【改变父母改变孩子】,我是受益匪浅。主要收获有:

我们大人不是懂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少,或者说是知而不做,或者说还没有认识到做的重要一性一,缺乏一种自我反省的能力。

为此,文质先生特别提及:我们经常道理讲得太多,给孩子做榜样、做具体的示范太少。的确如此,不少家长许多时候是讲一套做一套。

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甚至是终身的责任人,一辈子你都要做示范,一辈子你都有责任为你的孩子、为你的孙子、为你家族的人做出一个榜样。我们需要教育,需要激浊扬清,为孩子提一供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这是每个大人的责任。需要我们谨记:处处当孩子的榜样。

我们大人做容易犯一毛一病,即自以为是。由于自以为是,导致沟通理解的障碍。许多事情在我们大人看来是十分浅显的事,但在孩子看来却变成十分困难的了。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对待一个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有平常心,需要有一种理解力,需要有一种针对孩子不同的心智成长的状况要对症下药,甚至我觉得比对症下药更重要的,还是理解力。

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受自身条件的局限,有时候不管他怎么努力也是徒劳的,就等什么时候它的聪明花能开。它或许有一天会突飞猛进,一鸣惊人。

要改变孩子,有时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啊!丝毫勉强不得。这就需要理解。只有理解了孩子,才会同情孩子,才会感同身受,为其提一供尽可能的帮助。许多时候是因为不理解而导致关系紧张,导致各种极端的情绪,导致仇恨,导致自暴自弃。

理解孩子,需要沟通,需要聆听来自孩子的声音,多听听孩子对生活、对个人成长的理解,多询问一下他对生活对生命的感受,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判断;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是更多的要让孩子回到自己来理解这个世界,选择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式,让他得以成长。所以一方面就是父母你要尽到责任,帮助他支持他肯定他的个人选择;另一方面在他个人做了选择之后,有时候要帮他承担这种风险,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充满各种风险的,你能不能帮助他,尤其是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在他成长不太顺利的时候;在他感到很迷茫的时候,父母能不能更坚定的站在他身后,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现在在小学阶段,对父母来说学业上的压力还比较少,但是到了初中,你不要看有的孩子他学得那么好学得那么轻松,我的孩子学得这么辛苦,学得这么差,其实这个时候恰恰就是父母有勇气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有勇气,哪怕孩子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你也能够支持他,也能够让他活得比较从容,比较有信心这点很重要。

耐心、克制和支持是文质先生提及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格。

生活中,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和克制的比比皆是。孩子犯了错误,一些家长还没有说上几句就急了,破口大骂,甚至动起手来。缺乏耐心和克制,粗一暴对待孩子,常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家长若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和孩子一道冷静地分析问题,一定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教育孩子,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干着急没用,责怪也没用。你骂他打他,反而会冲淡它对错误的认识;你宽容他,他反而人会心怀愧疚,会极力反省并改正错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过程。教育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家长要坚持把鼓励、赞扬、肯定、分享、帮助变成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满一爱一意和希望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会更坚强、更自信、更有美好的人生。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二)

几年以前,我得到一本好书【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几年来,我读了好多遍,并有针对一性一地把这本好书介绍给多位家长朋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们都说自己读了这本好书,交上了一位好朋友,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是呀,一本好书,是当你翻到了最后一页,但余味悠长,把自己的心里添得满满的!【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

作者孙义君老师是着名教育专家,他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从威海教育学会举办的多场成功快乐营中问题孩子的转变经历中提取出典型,从上百场感人至深的家庭教育报告会中凝练出教子成功的一精一华这本书之所以不直接告诉父母如何去做,是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让父母们转变观念,做专业的父母,做有教育智慧的父母,父母在让孩子改变前先改变自己,只有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父母先改变自己的观念,进而根据典型案例找出问题孩子的真正问题,最终对症下药。本书是送给中国家长最渴望的家教礼物。

现在,在我们的班级里大多数孩子属于独生子女,同时由于父母的教育观点落后于变化了的时代,孩子相当缺失责任心。特别是这些孩子里面大多数人生下来就在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家长大,几乎成了家里的小皇帝,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对他们可以说是百依百顺,要星星不敢摘月亮,但是当他们进入小学以后,新的问题又摆在家长面前:爷爷一奶一一奶一老了,很少人能管得了孩子的学习,回到父母身边,他们又不买父母的帐,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付出自己应该付出的一切,出现过断一奶一期。所以很多家长向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里根本就不听爸爸一妈一一妈一的话。当我了解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存在的问题,我就想到了孙义君老师的书【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我把它推荐给家长,不断地借给大家阅读,解决了不少问题,班上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少,【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帮了大家不少忙。

在【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里,孙义君老师的几条建议我觉得非常值得向家长推荐:

1、父母要作出具有强烈责任心的榜样。

孙义君老师说:责任心只能用责任心来培养,家庭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潜移默化。如果父母是对家庭很有责任心的人,对工作有强烈事业责任心的人,对社会同样很负责任的人,这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对家庭不负责任、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问题家庭出现了问题孩子,这种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父母自己事业心不强,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对社会没有责任心,增强孩子的自私心理,这就为孩子人生的成功埋下了定时炸弹。

2、父母要尽可能多的给孩子提一供担当责任的机会。

孩子的责任心是在行动中培养的,不是口头说教就行,培养的越早孩子越刻骨铭心。一乳一山市南黄中学的李华老师用心良苦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儿子自小学时起,就担当起冬天家门到校门扫雪的责任。因此,不管儿子走到天涯海角,担当责任的品质永不改变。上小学四年级时,因为扫雪耽误了上学时间,这个责任也要孩子自己负,父母不可代替。让孩子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担当责任,真是一举多得。

3、从点滴细微之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我们知道孩子的生活不会有惊天动地的事。所以,孩子责任心培养也只能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做起,从不经意的细微之处做起,父母要狠下心来,不能凡事代替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自己犯下的错误自己要担当责任,自己的承诺要千方百计地兑现。我邻居家的小孙女上一年级,她在大街上看见有人扔下垃圾袋,她便主动捡起来,送进门口的垃圾桶里。孩子这么小的举动,充分折射一出学校和家庭要培养孩子责任心其实并不难,人人都可以做到。

4、父母必须首先做出改变,孩子才能改变。要对孩子大一爱一,不要溺一爱一。大一爱一和溺一爱一的共同点都是一爱一孩子,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我们都知道:没有一爱一就没有教育。在学校里面,老师教育孩子用的是一爱一心。在家里,父母一爱一孩子这是天一性一,动物都会,这里的区别在于对孩子的一爱一是大一爱一,还是溺一爱一。大一爱一能够帮助孩子走向人生成功,溺一爱一贻误孩子发展,甚至会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祸根。孙老师说:大一爱一就是高级的一爱一,智慧的一爱一,自然的一爱一。而溺一爱一则是低级的一爱一,本能的一爱一,刻意的一爱一。要关注孩子做人,不做分数的奴隶;要有个一性一有思想的孩子,不要乖孩子;做正爸爸,不做负爸爸;要为孩子做楷模,而不是注重说教;用你的手为孩子鼓掌,而不是给孩子耳光。

大一爱一孩子的父母,往往特别关注孩子高层次的需要,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一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培养孩子的三心二意(三心指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二意指人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孩子有自己的理想抱负等等。

溺一爱一孩子的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孩子的吃穿要关照好,有的人认为让孩子穿名牌、用品牌是一爱一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到任何委屈,不想让孩子受到任何挫折等等。

没错,对这本书,我一爱一不释手!这是一本很好的家庭教育书,更是可一操一作一性一很强的育人书。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对我们而言,看了孙义君老师的书【父母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教育孩子,还给了家长改变自己的勇气。如果能好好品读这本书,完全领会书中的一精一髓,我们学会的将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技巧,还有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三)

去年年底,张文质老师在深圳举办大问题教学研讨会,我跑去聆听讲座,很荣幸地获赠张老师的最新力作【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时值寒假,我隆重地推荐给班上的学生家长们阅读,并在返回老家时,选择它为本人春节的唯一携带陪伴用书。

这是一本所有已为人父母的人或即将准备为人父母的人都应该好好读读的书籍,特别是那些孩子还刚刚只有一二岁的年轻父母们,真可以算做是文质老师一精一心为大家准备的一份最好的应时礼物了。别的不说,光只听听书名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稍稍地品一品,就足以让你砰然心动了。

全书就象是聆听张老师的一个稍长讲座一样,围绕着当今父母与孩子的教育大问题娓娓而谈,可以分有四个部分:孩子的未来既在父母生命中,又在父母手心上;重建以孩子成长为中心的家庭文化;用健康的方式培养正常人;八条戒律也是八个人文常识。我个人归纳为相应的四点:父母的责任、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成全孩子、八条具体的常识。与他的着作【教育是慢的艺术】(后面简称为【慢】)不同的是,这里是讲好父母,而【慢】是讲好教师、好学校,但相同的是,其核心理念仍是生命化教育。

一生的责任,一生的改变

中国教育最重要的问题,既在学校这边,也在家长这边。作为一个教育学者,张文质老师一直都是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生活在愧疚中】看到,那沉重的45条饱含了一个父亲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迷茫、勇气与信念、责任与抗争。同时,面对教师群体,他也是极力主张每一个教师首先应当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的观念。在【慢】一书中,他说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既有专业方面的优势,又有工作上的便利。那么,无论你对本职工作的过分投入还是其他的原因,所有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的忽略与让渡,都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你个人所有的成功并不能补偿子女教育失败的苦涩与沉重。特别是在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呈现为一根筋、一只眼的应试框架下,学校和老师很难对某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做到尽心尽责,那么教育一个孩子的核心责任,归根结底还是应该掌握在我们父母自己的手里。与其期待学校教育的改善,不如从家庭教育的改进做起。孩子的未来不是掌握在学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所以张老师说:生养一个孩子,就是生养一生的责任,教育孩子也就是为人父母的最大的事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人父母真是一件惊心动魄的事情。与每一个学生走进一所学校,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一样,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世上,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个好父母。但父母其实也跟孩子一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无论是当年所受的教育还是自己的品行都可能存在着诸多问题。父母需要首先受教育,这样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省自己有什么品格能够成为孩子的示范,有哪些行为在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对于那些不一良的品行如懒散、粗一鲁、急躁、狭隘、势利、缺乏善心以及不一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有活力和传染一性一,容易被继承,由此父母们要想把这一生的事业经营好,成为一个优秀的好父母,其关键就在于父母们要能够不断地改变,以无限的责任心和耐心,一点一滴地挤掉自己身上的毒一素,不断地提高自己做人父母的素质与水平,照亮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父母以一生的责任,行一生的改变,才能成全孩子一生的发展。

陪伴就是最好的改变

为人父母要改变的方面可以说有很多很多,比如,改变我们的成才观、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等等,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张老师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没有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完整陪伴,教育也就成为虚无空渺的东西。我以为,在一个和谐的家庭结构中,爷爷一奶一一奶一、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小孩子女,构成为一个完美家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却有很多很多的家庭受生活所迫,只能有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和小孩子女这两个支点,最重要的第三个点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却相隔在那遥远得无从想象的异地,日夜奔忙在电话的那一头,这样一个巨大的漂浮的家庭三角形成为一个又一个孩子成长的危险所在。下班的路应当是回家的路,全家一起吃晚饭每天和孩子说说话这种陪伴就是最有效最好的家庭文化。把孩子交给祖父母的家长,是在与未来作一场豪赌,无论你在哪里谋生,一定要带上孩子这些令人心碎的劝告,既是一个教育学者的殷切期盼与呼吁,又是一个社会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情怀。

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教授认为:儿童需要安全与保护,才能去冒险;需要支持,才能获得独立他在着作【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指出:父母有时可能会觉得他们的陪伴对孩子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那些将自己的孩子长时间放在托儿所的父母往往为自己找理由说,与孩子在一块儿的时间少而一精一比简单地整天与孩子在一起要更重要一些。分居或离婚的父母可能会试图从远处回来与孩子保持见面。可是路途遥远的抚养孩子的方式对孩子来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孩子非常明确:你在那儿就是在那儿,如果你不在,那就是离开了。除了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来关注孩子以外,出现在他们身旁,以一种:你在那儿,就在他们面前,随时可以过来的安全感围绕着他们。有时,正是那些职业或事业型的父母们不愿花点时间承担一些义务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支持一性一的家庭氛围。有趣的是,支持儿童一词成了一个父母离异和离婚的情境中的常用语。可是,支持孩子并不仅仅是提一供生活必需的金钱的问题给孩子提一供支持,意味着成一人可以信赖,可以指望一直他们身旁。

在我们的一生中,童年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任何一个成年人都要不断地回到童年汲取力量。人生最重要的一刻是在童年的餐桌和客厅开始的,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给孩子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家庭成长环境,这个简单而又重要的要求,毫无疑问,对于今天许多家庭而言,构成为一个残酷而严峻的挑战。但从教育角度,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未来,就是我们为人父母们首先要做到的最好的改变。

成全孩子的生命发展

张文质老师在【慢】一书中讲到他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他说: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成全人的生命发展。面对今天的教育现实,张老师指出:父母们所要做的,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抓住关键期,用最为健康自然的方式,使一只手的教育变为两只手的教育,使缺心眼的教育,变为培养正常人的理一性一教育。

什么是关键期?文质老师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指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存在着一个成长的关键期。比如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孩子的06岁、713岁这两个重要的阶段就可以算做是关键期;另一个含义是指一种行为的发生处起始处。一个不当或错误的行为刚刚发生时,及时进行教育,效果最为明显。

文质老师所讲的这个关键期理论,意大利着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我前一段时间阅读奥地利着名的心理学先驱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发现阿德勒也有类似的表述。他说:人在四五岁之前就已经有了统一的思维和一精一神与肉一体的合作。在六岁之前,他的人格已经定型,对于人生的意义、追求的目标、处事的态度、情感的秉一性一也已定型。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已经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一式,即他们以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事情,此时,他们对于自己和社会所向往的发展模一式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概念。此后,他们就会利用自己对社会和自我的看法来关注整个世界。无独有偶,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也谈到了这个话题。他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婴儿活动的适应及其与别人相处的适应就给他的心智的生活定下了基调。当他看着别人做些什么事,而且尝试着去理解、去做别人鼓励他设法去做的事时,他可能的活动范围就无限地扩大了。心智生活的轮廓形式,就这样在人生最初的四五年中形成了。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最初五六年,真的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期。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以为然,总觉得他们还小,什么都不知道,爷爷一奶一一奶一帮着带带没有什么问题,就算有什么不一良习惯,未来的时间还长,有的是时间改正等等。而现在我们发现我们错过了。

把06岁的孩子教育好了,后面的教育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就会比较顺利。为人父母,就是要以无限的一爱一,一点一点地努力坚持,用无限的耐心抓住这样的关键期教育好孩子,要以存而不论的态度,尊重孩子个一性一差异,以温和而严格、义正词婉的方式管教孩子,成就孩子的一生,否则,孩子早期教育的迷失,就会变成我们一辈子无尽的麻烦。

当然,张老师在这本书里,还讲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具体的做法以及其他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比如他提到的八条人文常识、从手对手到肩并肩等等,都是非常让人受启发的。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细述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总有一种错觉,俨然张老师就坐于身前,聆听着他那富有激一情的如诗一般充满了无限魅力的话语,我为其中无处不在的深厚而赤诚的教育情怀所感动,并一次次地为老师深遂的思考和真知灼见所折服。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仿佛感到女儿也在身边,她紧紧地看着我,而我则很惭愧很愧疚,脸上火一辣辣的。女儿今年22岁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我是有着很多很多的无知与过错的。说实在话,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意从头再来做一次她的爸爸。我相信,这一次我肯定做得要比以前要好。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读后感

这几天一直在读张文质老师的《父母改变孩子改变》一书,有醍醐灌顶之感,正如张老师所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易犯错,更具风险;也没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感到自豪。孩子是我们的甜蜜,我们的忧伤。合上这本书,我决定做以下改变:

一、尽可能多陪伴孩子

书中说陪伴是送个孩子最好的礼物。这句最普通的话,却道出了当前家庭教育出现诸多问题的本质。由于是心理教师的缘故,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极其家长。每次咨询过后,我都会深深感慨,是无知的父母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造成的啊。结果,当父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到处求医,急于求成,往往使得问题愈演愈烈,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陪伴需用心,才能与孩子同呼吸,共成长,才能深切地感知孩子的点滴变化,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才能进行最有效的对话以及积极的影响。张老师说,要千方百计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深感在这一方面,我做的还不够,每每工作压力比较大时,回到家,除了陪他写作业之外,更多时间会用于完成白天没完成的工作或看书、写文章,与孩子贴心的语言交流太少。难怪,儿子在看完《美丽的契约》时,忍不住跟我说:妈妈,我希望你像宋丹丹演的花美丽一样幽默!小小的他,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二、尽可能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找我咨询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在同伴交往方面出了问题,导致心情抑郁,不能静心学习。这与他们从小缺乏与同伴广泛交往的经验有很大关系。张文质老师说:再也没有比把孩子单独关在家里对其进行教育更糟糕的事情了。我很赞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同伴的影响、教育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同伴之间的互相教育可以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他所在群体的潜规则,从而尽快适应这个集体,进而获得被接纳感与安全感。没有实战经验,没有与同伴之间交往的喜怒哀乐,那多么详尽、完备的技巧训练也无法帮助孩子学会与各个类型的同伴愉悦交往的秘诀。

三、做好培养丑小鸭的长期准备

母亲过于好强,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好事!不妨把孩子想得普通一些,做好跑一场超长距离的马拉松的准备。这样,父母的心态就会平和得多。在这一点上,我深感自责。我把最大声的斥责献给了孩子,甚至有时还会气急败坏地对他动用武力。

实际上,孩子就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多次重复犯相似的错误也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更有耐心一点,动脑筋想出更有效的办法,灵活帮助孩子改进呢?张老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育儿经验毫不保留地写在了书中,让读着这些文字的我内心平静了很多。我们都是平凡的丑小鸭,但都有机会找到让自己幸福、快乐的方法,那么,我们对孩子的要求的目标为什么不可以是普通而又快乐的人呢?

四、鼓励孩子找到自己迷恋的领域

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那将是快乐无比的事情。从小,喜欢画画的我,一直遗憾于自己没能获得父母的支持,也没能坚持下来。看到儿子同样喜欢画画之后,我很高兴,于是,迫不及待地给他报了画画辅导班。原来他一天可以画上十几张画,快乐无比,可如今,一周却只画一张,好像在完成任务一样,技巧提高了,但兴趣锐减了。

我知道,是我的要求过于苛刻的缘故。张老师说鼓励孩子找到迷恋的领域无比重要,可以让孩子最终过上有目的的生活。于是,我不再提有形的要求,而是默默在培养于坚持自己的爱好,让他看到我沉浸在自己的兴趣中的快乐。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敬畏生命,珍视生命,以谨慎和热情的方式对待生命。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向社会递交考卷的过程。不用心的人怎能拿到高分呢?唯有父母改变,才能陪伴自己踏上一条芬芳的共同成长之路。


《记住你是谁》读后感3篇


【篇一:记住你是谁读后感】

《记住你是谁》这是一本被包装得很好的书,如果书籍中有一类可以叫做心灵鸡汤的话,那这本书应该算里面的翘楚之作。它的优点在于它包装的是来自世界顶尖大学哈佛大学的教授的人生故事。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段子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在我看来,看过这本书就等于没有错过新风景。

说实话,这是一本好书,从编排到故事都很不错。而最让我感兴趣的部分在于《前言》部分提到的哈佛教授的一种上课方式,即每门课程将要结束前的最后一节课,在中国大学一般是老师划重点或者学生跟老师讨价还价问考试范围;而哈佛教师是给学生讲一个他的人生故事,告诉学生他所知道的最好的建议。我在想,一个教书匠和一个教师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不仅教书同时还肩负育人之责。但是怎么去实现这个之责?在当今大学教师一学期会面对400到500名学生,要大学教师对大学生多么多么的关心,我觉得很难。但这也许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方式,它也是哈佛的一个传统。我听到教授们讲述他们所遇到的挑战,经历的成功,所犯的错误,还有他们像我一样感到似乎要被压垮或深感困惑的那些分分秒秒。所以,作者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我们。

《记住你是谁》是哈佛商学院15位导师在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堂课都要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作为送给学生们的特别礼物。十五位导师的用经验来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做人的基本道德,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以便去影响别人。

细读,这些很有见地,经验的教授,用他们以往的经验,感悟来告知学生,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成大事者的素养。书中,在事业方面,我最喜欢的是第一位教授贾伊耶库马尔阐述时的一句话,好运带来成功,成功是责任之母。在为他人创造运气的时候,你自己也许就登上了最高峰。他让我无时不刻不铭记,责任是做任何东西的前提,是做人之本。而在自我的拼搏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杰弗里f瑞波特,提到,对自己要有自信。不要因为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而丧失良机。不要因为贪图安逸而错失改变世界的机会。排除干扰,勇往直前,聆听你的激情,扪心自问,想想自己,想想整个人类,行动起来,做一些真正伟大的事情。这是我从中抄出来的语句。借以激励自己。

可以说,每个教授都是一本书,他们所说的教诲都让我受益匪浅,值得我们深深体会!

【篇二:记住你是谁读后感】

我到底是谁,有时候我总会忘了我是谁,当我迷失的时候我会看这本书《记住你是谁》,这本书写的是15位哈佛教授震撼心灵的人生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拾起我所丢失的宝贵东西。该书由认识自我、管理自我、领导他人和建立价值观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由哈佛教授的切身经历构成。

在第一部分认识自我里,第一个故事是讲述教授的一次登山经历,生命差点结束,最后他被一位妇女救了,妇女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便离开了。从此这位教授思考着如何报答曾给他恩惠的人,最后他以另外一种方式回报了妇女的村庄,并没有继续去攀登其他高峰,而是学会放松享受并赞美生活。这令我想到参加数学建模选拔赛第一轮时,上交的论文被老师说了非常差,当时听到,就感觉自己像教授一样在攀登山的时候摔了一个很重的跤,但我没有对此过于紧张,而是享受他的批评并赞美老师对我的重视,从而第二轮选拔成功通过,进入了数学建模培训并参加比赛,不太重要的是,我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当然也要谢谢我的队友!时刻记得放松,记得好运带来成功,成功是责任之母,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另一个故事是讲述一位教授还是学生时代的一次考试,那是一场生物考试,对鸟标本进行研究得到信息,而鸟标本被布覆盖着,只露出两条细长的腿和一双爪子。假若是我参加这场考试,肯定无比抓狂,无从下笔,然后早早离开考场。没错,考场里就有一个同学爆发了!最后离开了考场。这位哈佛教授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在未来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我们往往只有一点点信息或没有信息而作出决定,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噪音,但我们必须面对,并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因为害怕作出错误的决定而丧失良机!

在第二部分管理自我中,有一个故事是说同学聚会的,毕业后五年的同学聚会总是很危险的事,短短几年时间,同学们并没有以一个很大的眼光来评估你,而是以你的外表,行头来猜测你现在的经历。然而你停着你辆单车在宝马旁边时,你的内心可能会有些沮丧,接着你会为了钱而做你好无兴趣的工作。这肯定是的嘛,就算是我也会呀!15年后的聚会也还是不要去为好。我想这时是我即将成功的时候,所以还是专心做我的事!当你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去冒了多次险的时候,不管失败与否,下次的聚会,我想我听从教授的话,去参加这次聚会。

在第三部分领导他人中,一位教授的女儿与他爸爸一起去旅游,在摩托车大赛里,看到的华盛顿、杰弗逊、罗斯福、林肯等领袖的雕像,问了爸爸这些领袖是怎么被选出来的?,教授回答说:他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女儿继续问:你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吗?这个问题令教授思考了许久,也让我这班长(在这学期初被选出来)思考了许久,迫使我去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改变我们班里同学的生活。

在第四部分建立价值观中,讲述一位哈佛教授的母亲对他的谆谆教导,每天早晨他离开家的时候,母亲都对他说不要让任何人牵着你的鼻子走。记住你是谁!坚持对他高标准严要求,时刻督促着他实践他自己的标准!他的父亲给他的教导:把眼界放高,在高处驰骋!思考我现在做的事是否真的是我想做的,我到底在干些什么,同样铭记母亲和父亲对我的教导,作出明智的选择,找到我自身的支撑点,并永远坚守。

迷失并不可怕,只要迷失之中好好地想起你是谁!最后记住你是谁!

【篇三:记住你是谁读后感作文】

最近,读到一本书,书名是《记住你是谁》,作者黛西。韦德曼。这本书记述了哈佛商学院15位教授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讲述自已人生经历中的一个个感人故事,作为送给学生的特别礼物。书的内容由认识自我、管理自我、领导他人、建立价值观组成,从中给学生指引和鼓励,领悟领导的真谛、成功的价值与人生的真义。

其中,第一则箴言来自一位母亲,每天早晨当孩子离开家时,她都会低下头注视孩子的眼睛说,你今天出门是要去做一个领导者,坚持你的是非观,不要让别人牵着你的鼻子走,记位你是谁。我们都清楚,有坚持,就有反对;有反对,就要代价;有代价,需要坚强的毅力和勇气。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作为领导者,记住你是谁的坚守。这远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羞羞答答地来个克已复礼来得直接痛快。

我历来讨厌毫无原则的,一味讲求团结之类的空话,鄙夷不知自已为何物的浑人。圣贤孔夫子说吾一日三省吾身,可谓克已修养达到了登峰造极。孔夫子的目标是复礼,为此大家不要说话,逆来顺受,精诚团结,天下太平,云云,亦在之列。

关于克已复礼,文化大革命没少批,孔夫子复的什么礼?其原义,引伸义?是复辟封建的周礼,还是资本主义的礼,还是社会主义的尾巴,总之,至今还不甚了了。

我想,孔孟之道之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核心而流传,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思想方法:通过克已达到复礼。而礼却是一个变数,时代不同,地位不同,思想境界不同,追求的礼一样吗?

政治家的礼是以天下为已任,为这个礼而克已,还必须排除一切干扰,不怕牺牲,尽权事来去掉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可谓斗争的残酷性。

商人名日实业救国,为了礼而克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政治家一样不相信眼泪。

哲学家的礼应该与孔夫子趋于一致了吧,他们异口同声地嚷嚷:为人处世必须有道德底线。那么,原始社会的道德底线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底线一样吗?

讲了这么多,只要一句话,记住你是谁?行不苟合,你可以高昂着头,挺起胸膛,气定神闲。你要做什么?要怎么做?以此标尺来认识自已的长处短处,优势劣势,摆正自已的位置,不要委曲求全,不要忍声吞气,而是坚持着自已的目标,讲究人性,坚持人权,为承担必须的责任而进行必须的修炼。这句话岂不是比复礼来得言简意骇,且不容易被偷换概念。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记住你是谁,行不逾方,不要离开国家、社会、企业、家庭的责任和善恶观。若是一味强调认识自已,改造自已,为了复礼,去追求步伐一致,统一标准,持有这种观点的提出问题者,如果不是克已的幼稚幻想症,就是复礼的思想迫害狂。

注:精彩文章请关注栏目。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