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

总结精选(1):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我,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我。

总结精选(2):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而并非孔子亲自编写。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由整理]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1]吾身:为人谋[2]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5]不习乎?

子曰:弟子,[6]入[7]则孝,出[8]则弟,谨[9]而信,泛[10]

爱众而亲仁[11]。行有馀力[12],则以学文[13]。

译文: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我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注释】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1]三省:三,那里是多次的意思。古人对于频率密集,或是数量多,而且持续时间久的数字,都会用三

三来表示。省:检查、查看,那里是检查自我的作为,查找自我的缺点并改正的意思。

[2]谋:谋的本义是思考、谋划。那里当作办事讲。

[3]忠:本义是尽心竭力,忠诚无私。那里是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在文中,信的意思是指能够按照礼制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守信用。信被儒家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资料之一。

[5]传:那里作名词讲,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6]弟子:这个词在文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25中国哲学年纪小,身为儿子或是弟弟的人。在那里,采用第二种解释比较适宜。

[7]入:古时候,父母和子女分别居住在不一样的地方。入就是进入父母的住处。

[8]出:是相对与上面的入而言的,即走出自我的房间,或是出外求学。

[9]谨:在《说文解字》中,谨被解释为慎。文中带有谨慎、少说话的意思。

[10]泛:广泛。

[11]亲仁:亲,亲近。仁,指有仁德的人。

[12]行有馀力:有剩余的精力、闲暇的时间。

[13]学文:那里不单单指学习文字,还包括古代文献,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总结精选(3):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意思是:我每一天都要反省:为人做事是不是忠实?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信用?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自省对领导者来说同

样重要,透过自省,进行自责,能够及时检查并发现自我的每一个细小过失,进一步有目的地严格要求和提高自我,防微杜渐,从而不断鞭策自我前进。提高自身修养。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一日三省吾身下乡心得


早上,我们和孩子们玩游戏,举办了趣味运动会。会场上,人来人往,孩子们欢呼的弥漫在整个会场,很热闹。

但是场面很容易失控,因为太吵了,很容易就乱成一团,加上秩序不维持好的话,真的耽误了好多时间。

老师们在大声喊,喉咙都嘶哑了都每人理会。结果队长发火了,我承认,我们队军心真的有点散,不够团结。但,有时候,抱怨、发火是无用功的,只会增加大家的心理负担,还不如想想怎样去解决,怎样做得更好。

也就是在队长发火,或是批评我们做得不好时,才发现,其实我们就像孩子,还是想要表扬鼓励,正能量才能支持我们做每一件事。有时候,我们不是觉得自己是孩子,而是自己还没适应自己是一个老师。或许太过于矫情,但这是事实,我们都是希望认可的,鼓励,远远比其它负面情绪好得多。如果一直是无休止的负能量,会让人感觉到真的很累。如果有希望,感觉每天会充满动力。

今天是我三下乡以来最低落的一天,从来没有如此难过,有种堕落的感觉。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理,情绪差点失控了。但是,我又不想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别人,只好自己默默地消化。

我感觉自己找不到定位,好像来到这,并没有学到什么,每天跟学校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吃饭,睡

睡觉,写报告。其实,我是疲惫的,是厌倦的,我知道这样不好,很容易带动身边人的情绪。今天我们宿舍都是低气压的,感觉头顶有一片乌云,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看不见光明。

我希望来到这,是学到东西,而不是无收获的。其实,我更希望这是一次很美好的体验,而不是结束时拍怕手就走了。匆匆地来,匆匆地走,我是希望能带走一点东西,比如美好的回忆,反思的教训;也希望能留下一点东西,比如深刻的印象。

寓教于乐的意思


寓教于乐的意思

学习总结(1):

寓教于乐,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里。通俗的来说,就是透过艺术和美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忙。

词语释义

对文艺的特点与社会功能之间关系所进行的概括性的描述。强调文艺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务必透过艺术的审美方式,即美的形象来到达。古希腊著名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所著的《诗学》中已蕴含了这一思想,以后由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明确地表达出来。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忙。[由整理]

贺拉斯提出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务必有魅力,这样才能发挥艺术的教化作用。

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理解礼貌,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教是目的,教务必透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寓教于乐说同时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中所包含的普遍性的真

真、善、美务必透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能够直接理解的形式,艺术作品务必是形式与资料的美的融合、统一。

诗人如果想做到寓教于乐,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心灵净化,同时应严肃对待艺术创作,遵循特定规范,既顺应读者习惯,又左右读者的心灵和审美情感,引导读者趋善避恶。

学习总结(2):

寓教于乐的真正好处

寓教于乐是中国教育很大很大、很久很久的梦想,但长期以来这基本上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梦想,大多数内地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比大人还辛苦,一天到晚头埋在课桌书桌上抬不起来。此刻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个伟大的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在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和中国最牛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这的确是具有示范好处的一件事。

来自5月20日《新京报》的消息说,由央视《开心辞典》栏目推出的开心学国学节目正式启动,最终晋级全国总决赛的前九名选手将会获得免费就读北大国学班的机会,学习结束只要透过相关考试便能获得由北大哲学系颁发的硕士学位;总冠军将作为国学宣传大使赴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游学。节目制片人称,这是推动国学走向世界、弘扬中国价值观的一部分。

魏英杰先生立刻跳将出来质疑说,开心辞典何时成了北大招生办?我看这质疑真是有点别有用心食古不化,

法律没有规定开心辞典不能成为北大招生办,作为一档娱乐节目的开心辞典乃至它的顶头上司央视也都算不上公权机构,对于这样的机构,法无明令禁止即可为,不是吗?再说,那么严肃的板着脸孔的国学,用开心辞典改造、包装一下,加上王小丫那张甜美的笑脸,既亲切可人又寓教于乐,还能向全世界弘扬国学、推广中国价值观,也能给开心辞典和北大国学班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有人要质疑,堂堂北大,国家最高学府,怎样能违背考试原则让开心学国学的胜出者不经考试免费读北大呢?这也不用担心,北大每年都有百分之几的自主招生名额,区区九个国学班名额有什么不能拿下的呢?

还有专家认为此举会将原本很严肃的国学变得娱乐化。对此,节目制片人指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普通人在提到国学的时候往往想到的只是国学的形式,感觉离日常生活很遥远、很古板、很严肃。实际上,国学的资料是鲜活多样的。娱乐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传递国学资料。我也觉得这个担心完全没必要,但理由和节目制片人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国学本身就是很娱乐的一件事,很娱乐的国学和很娱乐的开心辞典,天生一对地设一双,相得益彰!不信咱们走着瞧,看节目播出能传播怎样的国学、怎

样的中国价值观?也许,相关机构和国学教授们自我都说不清楚何谓国学、何谓中国价值观。

放眼世界,各国皆无国学,只中国有国学。按于立生先生的说法,国学本是一历史性概念,是西风东渐之际相对西学而言,统括传统学术。时至今日,西学渗透入骨,国学恐怕只剩了汉语言文字和先秦诸子那些个只言片语、不成系统的哲学思想。乃至于今日之所谓国学,实在只是成为一些人挂羊头卖狗肉的赚钱工具而已。不论北大、清华、复旦还是别的什么高校,一谈到国学,多是和社会合办的高价培训班,招生对象包括一些穷得只剩下钱的企业人士。

问题是这样一种金钱开路、平民孩子不得其门而入的国学班,居然能够得到货真价实的北大哲学硕士文凭!这可比那九个开心辞典的胜出名额多多了!前些天《青年参考》刊登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认为教育是改善贫困的关键。虽然我以前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之本坚信不移,但这天我对教育是改善贫困的关键这个决定有了很大怀疑。在社会绝大部分资源被少数人、少数垄断企业掌握的状况下,深厚的家庭与关系背景往往比知识和学历更能取得竞争优势。教育能够改变同类人群中的竞争态势,但已不足以在不一样社会阶层间促进公平竞争。何况权贵阶层能够简单地透过权钱交

易获得平民阶层十年寒窗而不得的宝贵文凭。

笔者曾在一篇文章里说,我们的教育与其将精力和聪明才智耗费在华而不实的贵族高尔夫,哗众取宠的国学等等上面,为什么不更加务实一点,从精神和行为举止上培养我们、尤其是富二代真正的贵族精神:如何尊重女性、尊重比自我权势、地位、财富低的人,如何承担职责、如何敬畏规则和生命。等等。这样的教育,不是更能传承精神、尊重人性和人道、发展人文吗?笔者在那里直接推荐央视开心辞典和北大,与其普及和弘扬绣花枕头般的国学,不如踏踏实实地搞一搞开心人学,让斑马线上的中国学一学如何在斑马线上礼让行人,如何让一些官员不要一到娱乐场所就把所有服务员当卖身女。等等。人之不在,国何以国?这样的开心人学必须要比开心国学更有收视率,更让全国人民开心而不是只让一小部分人开心。

稀罕的意思


稀罕的意思

学习归纳一:

稀罕

【稀罕的意思】

①(形容词)希奇:骆驼在南方是稀罕物。(作定语)②(动词)认为希奇而喜爱。谁稀罕你那玩意儿。(作谓语)③(名)(稀罕儿)希罕的事物。看稀罕儿。(作宾语)

【稀罕的反义词】[由整理]

平常

【稀罕的近义词】婚礼主持词

个性新鲜稀奇稀疏稀少个性罕见新鲜奇快希奇

学习归纳二:

稀罕:稀少的意思,也是喜欢的意思。好的空间留言

词目稀罕

稀罕

拼音XIHAN

(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为轻声:xīhan,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为三声xīhǎn)

英译

[rare]

反义词

平常、普遍

基本解释

稀奇,少有罕:稀少【来自新华字典】

学习归纳三:

稀罕

详细解释

含义

1稀奇,少有,少见。

2认为稀奇而喜爱,珍爱。

3青海方言中,稀罕、尕稀罕都为名词,雷同于小乖乖,小可爱,是对喜欢的姑娘或者小孩子的爱称。

4(hǎn)姓。

来源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这就是说,自由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给你一谈,倒谈得难能可贵起来了。

余秋雨《信客》: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

2。羡慕;以为稀奇而喜爱。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算啦,我才不稀罕他的栽培呢。咱们说不到一块儿,只好各行其是!

3。希奇的事物。如:看稀罕儿。

4。北方方言稀罕:喜

喜欢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