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做事之前学会规划,分清主次,才会事半功倍。在你衡量自身的价值的时候,我们都需要做好万全的方案计划,在正式写方案之前,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跟需求的提出方进行多次反复的沟通。您一定也在搜索可以借鉴的方案模板吧!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7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化工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科学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掌握本学科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4、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生物化学加工
研究生物质资源通过生物化学加工方法制取清洁能源、酶制剂、蛋白饲料、功能性食品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
2、酶工程
研究微生物酶的菌种筛选、微生物酶的合成、酶学性质、酶的分离提纯、酶的应用等。
3、生化分离技术
运用生物反应与生物分离的原理开发和设计生物分子分离过程、优化生物分离过程。
4、微生物基因工程
重组微生物的构建和基因表达技术;木质纤维降解酶类及其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按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原则,课程学习累计1-1.5学年,论文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根据实际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一年,在职硕士可延长二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

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实践性环节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8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位考的硕士生需补本科生课程,其成绩可减半登记学分,不占应学32学分的总学分。讲课20学时为1学分,实验课30学时为1学分。选修课程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根据专业培养方向要求,以及研究生原有基础、特长及专业爱好共同商定。给研究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和选择的灵活性,鼓励研究生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

(1)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7学分)
【1】自然辩证法2学分
【2】第一外国语5学分

基础理论学位课(5学分)
【1】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2学分
【2】有机化合物色谱分析2学分
【3】化工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2学分
【4】现代微生物技术2学分
【5】生物反应过程原理3学分

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位课(6学分)
【1】基因工程2学分
【2】生物分离原理和过程2学分
【3】植物纤维资源生物化学加工2学分
【4】生物化工专题2学分
【5】纤维素酶分子酶学及应用2学分
【6】生物反应器工程2学分

(2)选修课(12学分)
【1】森林植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2学分
【2】制浆造纸生物技术2学分
【3】功能性食品2学分
【4】分子生物学2学分
【6】生化反应工程2学分
【7】酶工程2学分
【8】发酵工程2学分
【9】现代生物技术导论2学分
【10】代谢工程2学分
【11】发酵过程优化技术2学分
【12】多尺寸微生物工程优化2学分
【13】生物质能源工程与技术2学分
【14】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学分
【15】生物化学3学分
【16】糖类化学2 学分
【17】电镜技术2 学分
【18】环境化学2 学分
【19】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2 学分

2、课程说明
(1)自然辩证法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2)第一外国语
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学大纲。

(3)有机化合物波谱及色谱分析
要求研究生掌握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以及有机质谱、色谱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利用上述波谱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主要内容: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紫外可见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关系,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各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特征,红外光谱的解析。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化学位移与有机化合物结构,自旋-自旋偶合,氢谱图的解析。
核磁共振碳谱的基本原理,各类碳核的化学位移,谱图的解析。
有机质谱的基本原理,质谱中的离子、分子式的测定,有机化合物裂解的一般规律,质谱解析的程序及解析。
综合光谱解析的一般规律及实例。

(4)化工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要求研究生掌握化工生产过程控制中应用计算机控制的理论和技术,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算法。
主要内容:化工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化工过程动态数学模型的辩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接口和信号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等。

(5)现代微生物技术
要求研究生掌握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微生物在现代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
主要内容:介绍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具有工业价值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及分子改良技术,微生物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表达技术,以及微生物与生物制药,微生物与资源开发,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

(6)生物反应过程原理
要求研究生掌握生物反应过程的基本原理以及产物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方法,为专业学习和论文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调节、酶生产的调节、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工艺控制、固定化技术、氧的供需、泡沫控制、杂菌预防。发酵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方法、微生物细胞的破碎。生物工程产品的膜分离过程、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色层分离法、结晶法等分离纯化方法。

(7)基因工程原理
要求研究生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最新进展,并能跟上该专业学科的发展进程。
主要内容:重组DNA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诞生及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基因克隆的酶学基础;基因克隆的载体;基因的分离、鉴定及表达。

(8)生物分离原理与过程
要求研究生掌握生物分子溶液的热力学特性、传递特性及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亲和特性。运用上述理论分析各种分离方法,进行生物分离过程设计和集成,对生物分离过程经济评估。
主要内容:生物分子溶液热力学、传递特性、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生物亲和作用;常用生物分离过程分析(结晶与沉淀、膜滤、离心、色谱、萃取、电泳、磁力分离、溶剂脱除与干燥、细胞破碎)生物分离过程集成及过程经济评估

(9)植物纤维资源生物化学加工
要求研究生掌握植物纤维资源、农林废弃物资源生物化学加工的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植物纤维原料的成分分析、植物纤维原料酶降解的基础研究和扩大试验、蒸汽爆破预处理、酶水解、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的生产、纤维素酶结构与活力的关系、半纤维素酶的应用研究、纤维材料的同步糖化发酵、戊糖发酵、提高植物纤维原料转化率的途径、生物质能源经济分析、植物纤维资源生物转化的最新进展。

(10)生物化工专题
根据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学习生物化工领域相应专题的新技术、新工艺、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主要内容:生物化学加工方向、发酵工程方向、酶工程方向等。

(11)纤维素酶分子酶学及应用
要求研究生掌握纤维素酶酶学及分子酶学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纤维素酶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理。
主要内容:本课程重点介绍在分子水平介绍木质纤维降解酶的作用机理,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木质纤维降解酶的合成调控的分子基础,以及木质纤维降解酶在众多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

(12)生物反应器工程
要求研究生掌握生物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和反应器的特性,掌握生物反应器中的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能对常用反应器结构、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主要内容:酶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及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热量衡算,反应器中进行生物反应时伴随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反应器的流型、操作方法和稳定性,以及放大等有关反应器的基础理论,工业和科研中常见的搅拌反应器、鼓泡反应器、气升式反应器、膜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及其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研究生要参加学校、学科所统一规定的、形势教育,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注重个性发展,发挥研究生在整个学习阶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独立完成学位论文,注意培养实事求是、严格、细致和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严谨治学的态度

;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或技术服务、或社会调查。时间不少于40学时或20个工作日,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参加本科、专科相应的辅导,批改作业,参与实习、实验、课程设计、(论文)辅导等。硕士生的实践环节由导师或学科组负责检查和指导,并进行考核,写出评语,计2学分。
导师和学科组应积极要求并组织研究生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精神。鼓励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每正式发表1篇论文计1学分(此学分占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10次及以上学术报告(讲座)。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加强研究生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行考核和分流,实行因材施教,有利于促进高级专门人才的成长;同时,考核又是对培养工作的检查,起到了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的作用。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进行。考核工作由学科组组织5-7人结合开题进行业务考核,政治思想考核由研究生院总支组织进行。考核研究生一年多来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考核课程学习成绩、外语水平、文献综述、实验操作能力、及写作表达能力。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人才分流,考核合格进入论文阶段,考核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阶段,视情况缴费延长学习时间,专家认为不宜培养者,按学校规定进行处理。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提前报考博士或获得奖学金的候选人。

八、论文工作和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科学实验(或、工程设计)、撰写论文等部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是很重要的两个环节,研究生最好在入学后的一年内完成论文的选题或开题的准备工作,于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课题组或全教研组)广泛听取意见。经导师同意,教研室审定确认后,制定论文,开展研究工作。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文的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或能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应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工作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学年。

F132.coM小编推荐

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5012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对外汉语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历史与现状,把握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学术成果,有一定对外汉语理论研究、应用能力及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具备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科研以及国际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对外汉语本体研究
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第二语言习得
4.汉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5.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为2-3年,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在学期间,若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已公开发表3篇以上(含3篇,其中至少有1篇为CSSCI检索源刊物)与硕士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经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27学分。修满规定学分且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和指导教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2.采取师生互选方式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
3. 硕士生应于入学之初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根据本专业硕士生必读文献阅读目录,每学期至少提交一篇文献阅读报告。
4.根据需要,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学习,承认学分,实现开放式培养。
5. 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专家担任兼职硕士生指导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 程
类 别课 程
编 码课程名称开课
学期学
时学
分备 注
公共
基础课100020001001马克思主义理论春季603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外语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基础外语课,但必须修读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100020001002-x基础外国语春季
秋季804

学科
基础课200020102001汉语言专业基础秋季804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中文背景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汉语言专业基础课。
200020102002理论语言学秋季402
200020102003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秋季402
200020102004语言学方法论春季402
专业
主干课200020103001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春季402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03002对外汉语语音词汇问题研究春季402
200020103003汉语语法问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03004中国文化专题研究秋季402






课专业方向课20002010400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春季402需至少选择3门6学分课程。
200020104002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3语用修辞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4语篇分析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5对外汉语教材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6跨文化交际专题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07汉字教学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08应用语言学导论春季402
200020104009社会语言学春季402
200020104010语言测试研究春季402
200020104011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秋季402
200020104012专题秋季402
公选课、跨专业课100020004026现代教育技术春季
秋季402
100020004020发展与教育春季
秋季402
必修
环节论文研究计划、、论文进展报告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3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为课程讲授和研讨并重,选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水平论文、著作进行研读并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其中至少有一门学科基础课的考试为闭卷形式。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文献阅读报告、调研报告、课程论文等书写规范和具体要求详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全部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和研究报告等形式。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入学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由硕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四学期末进行,由导师组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通讯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 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学位论文答辩
提前修满学分,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学位论文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在第三学年末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一至第五学期进行。第一学期开始,结合所学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知识,在指导教师安排下,参加留学生教育学院的教学见习活动。教学见习活动要听3门以上主干课程,每门课不少于4课时,并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完成1次教案写作,参加统一试讲。完成以上环节的学生可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教学实习。教学实习要在学院统一安排下进行,集中进行一至两次讲评,教学实习不少于20学时。教学实习结束后,撰写3500字左右教学。
附:经典文献目录:

一、汉语本体研究(13)
1. 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
3.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6.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陆俭明、沈阳著,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79。
10.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商务印书馆,2005。
11. 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2. 沈阳编著,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
二、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5)
14.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5.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16. 刘珣著,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17.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国家教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也在1994年至1997年的《世界汉语教学》上连载过,可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下载)
18. 赵金铭主编,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
三、语言学习与习得(5)
19. 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0. 温晓虹,汉语作为外语的习得研究—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1. 王建勤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22. 吴旭东,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3. 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第二语言习得,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0。
四、二语/外语教学法(7)
24. 丁迪蒙,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技巧,学林出版社,2006。
25. 彭增安、陈光磊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26. 徐子亮、吴仁甫著,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 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28. 杨寄洲、崔永华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9. 张和生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0. Jack C. Richards Theodore S. 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的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五、文化教学(3)
31.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2.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33. 赵金铭,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
六、语言测试与教学评估(3)
34. 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5. 杨惠中,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6. 张凯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七、教育心理学(3)
37.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8. 江新著,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9. 李广平、杨玉宝主编,教育科研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八、对外汉语教师技能(11)
40. 陈宏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41. 李大忠,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42.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3. 李泉主编,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4.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5.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6.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7. 李晓琪主编,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48. 卢福波著,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9.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0. 周健著,汉字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硕士研究生推荐信


谁是最好的推荐人呢?录取评审委员会最看重那些与被推荐者有着或曾有过密切的工作关系的人或其他熟悉你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士。在大学比较了解你的教授,在工作单位里的顶头上司或是你参与的其他社会组织,如各种学术和慈善团体的负责人,是理所当然的最佳推荐人人选。

你也应当尽量避免请同一类型的人士给你写推荐信。你需要录取评审委员会对你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在校的学习成绩或是工作上的表现。

除了推荐者的选择,推荐信的内容也有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封好的推荐信不仅需要出自一位在某一方面了解你的人士之手,而且这封信对你的评价必须要有具体的例子来佐证。许许多多的推荐信都犯着一个雷同而且是致使的错误,那就是几乎每一句话都堆满了赞美的形容词或名词,但却不举一件事例来证明。这样的推荐信是苍白无力的,它不增加评审

委员会对你的任何了解,甚至会让读者产生疑问:你的教授,你的顶头上司,为什么不能说出你任何一件具体的成就!

当然,即使是十分了解你的推荐者也不能保证完全了解或是记得你的具体成就和能力,他们也可能不清楚在推荐信上详细介绍你的重要性。你所应该做的是与推荐者交谈一次,提醒他们你所具有的能力和已获得的成就并表明你希望他们能够提到这些事实。

推荐者如果恰当地而又正面谈到申请人的不足,就会增加推荐信的真实性,而且也显示出对被推荐者深刻的了解。这样的推荐信就会更加有分量。

此外,许多申请者在细节上相当马虎,他们去替推荐者打印给自己的几封推荐信时,不仅行文的口气、格式完全没有变化,连使用的纸张、信封、字型、字号也一模一样。国外的评审委员往往不了解中国的特殊国情,他们可能据此判断你在伪造推荐信。

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只要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就是好的策划书。《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如果还没解决您的需求,请访问我们为您2024准备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专题!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范文